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bdb0f9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6e.png)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防
治对策
塔里木河流域位于中国北疆地区,经历了长期的干旱、风蚀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加之人类开发和利用不当,导致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
以下是土地荒漠化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的具体介绍:
一、土地荒漠化现状:
1. 土地沙漠化:随着塔里木河流域的火力发电、石油勘探和采矿等人类活动的增多,使得土地上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同时,干旱和风蚀的影响,导致大面积的土地沙漠化。
2. 沙漠化积沙:由于水分短缺,土地无法吸收水分,暴露在表面的沙子则不断受到风吹,导致沙漠化积沙的程度越来越深。
3. 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因为土地沙漠化,地上的植被无法生长,这样就影响到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动物、植物数量都大幅度减少。
二、土地荒漠化产生的成因:
1. 水资源的严重缺乏。
2. 频繁的土地开发、采掘和农业用地的侵占,使得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地逐渐失去了原来的自然植被。
3. 土地荒漠化的常见成因是人为破坏,比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发展等。
三、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对策:
1. 加大土地植被修复:对于已经荒漠化地区,需要开展植被修复和保护工程,增加土地上的绿色覆盖面积。
2. 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历史上城市中心区域所需水分开展地下水的开发。
3. 加强生态保护:在塔里木河流域开展防治荒漠化的同时,同
时加强生态保护,积极进行环保。
综上所述,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地荒漠化问题需要通过多个方面的
合力才能够得到解决,只有通过加强土地植被修复、水资源保护利用、生态保护,才能够缓解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恢复土地的生态环境。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04abcc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e.png)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1、土地荒漠化定义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的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风蚀和水蚀造成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以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防治沙漠化办公室,1996)2、土地荒漠化现状截至2022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8个县(旗、区)。
(国家林业局,2022)2.1、气候类型区荒漠化现状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115.8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4.16%;半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97.16万平方公里,占37.03%;亚湿润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49.35万平方公里,占18.81%。
(国家林业局,2022)2.2、荒漠化类型现状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83.20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9.82%;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5.52万平方公里,占9.73%;盐渍化土地面积17.30万平方公里,占6.59%;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36.35万平方公里,占13.86%。
(国家林业局,2022)2.3、各省区荒漠化现状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5省(自治区),面积分别为107.12万平方公里、61.77万平方公里、43.27万平方公里、19.21万平方公里和19.14万平方公里,5省(自治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荒漠土地总面积的95.48%;其余13省(自治区、直辖市)占4.52%。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4ddbd7d0912a216147929f9.png)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在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两个方面。
土地荒漠化是怎幺形成的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土地荒漠化是怎幺形成的自然因素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为荒漠化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其过程缓慢,人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容易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
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而干旱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都造成荒漠化加剧。
气候因素
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带”。
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
防沙治沙知识点总结
![防沙治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f5734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3.png)
防沙治沙知识点总结一、沙漠化的形成及危害沙漠化是指本来不是沙漠地区的土地,因为人为或自然因素的作用,导致地表土壤侵蚀、植被退化,最终形成沙漠的现象。
沙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危害着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的生存条件。
1. 沙漠化的形成沙漠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土地过度开发和滥伐植被等因素导致。
当植被遭受破坏,地表土壤暴露在风力和水力的侵蚀下,就会导致土壤的流失和植被的减少,最终形成沙漠。
2. 沙漠化的危害沙漠化会导致土地的退化,食物链的破坏,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沙漠化还会导致水资源减少、土地贫瘠、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存条件。
二、防沙治沙的基本原则防沙治沙工作是为了保护土地和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开展防沙治沙工作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生态优先防沙治沙工作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恢复生态平衡,保护当地的植被和土地资源。
2. 综合治理防沙治沙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土地、植被等因素,采取综合的措施进行治理。
3. 应对气候变化在防沙治沙工作中需要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
4. 社会参与防沙治沙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民众等,共同开展防沙治沙工作。
5. 可持续发展防沙治沙工作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制定长期的防沙治沙计划。
三、防沙治沙的主要措施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防沙治沙的一种重要措施。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稳定土壤,阻止风沙的侵蚀,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2. 修复退化生态系统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包括采取生态土壤保护和植被恢复措施,以恢复土地的肥沃度和植被的密度。
3.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沙治沙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修筑沟渠、修建绿化带等方式,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和水资源。
4.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降低土地的干旱程度,改善土地的湿度,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减缓沙漠化的速度。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32a8f33583c4bb4cf7ecd108.png)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
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
就全世界而言,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同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水管理不善,引起大面积土地盐碱化,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从亚太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构成来看,植被破坏占37%,过度放牧占33%,不可持续农业耕种占25%,基础设施建设过度开发占5%。
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过度放牧、过度耕作和大量砍伐薪村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相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在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大量生态难民。
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至少有300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1000万人成了难民。
据199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估算,荒漠化在生产能力方面造成的损失每年接近200亿美元。
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进一步估算了防止干旱土地退化工作失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未来20年总共约损失5200亿美元。
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由于全球土地退化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23亿美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如果在下一个20年里在防止土地退化方面继续无所作为,损失总共将高达8500亿美元。
从各大洲损失比较来看,亚洲损失最大,其次是非洲、北美洲、澳洲、南美洲、欧洲。
从土地类型来看,放牧土地退化面积最大,损失也最大,灌溉土地和雨浇地受损失情况大致相同。
从1980年和1990年所作估算的比较来看,由于世界各国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进展甚微,在1978-1991年间,全世界的直接损失约为3000-6000亿美元。
这尚不包括荒漠化地区以外的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危害难点突破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危害难点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1f7c15ae7375a417866f8fcb.png)
(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如果乙地区大 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C )
A. 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新课标 I 卷)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 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 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土地荒漠化危害分析
草场退化,载畜量下降
土
地
荒
沙尘天气
漠
化
的
威胁铁路、公路交通设施
危
害
吞没耕地、草场,土地丧失
(江苏高考)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 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 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 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 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 为因素主要有哪些?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危害 难点突破
看图思考: 我国土地荒 漠化严重的 地区主要分 布在哪里? 为什海 3600千米
距太平洋 2800千米
距印度洋1800千米
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水资源 利用不当
9.6%
过度农垦 26.9%
工矿交通建设中 不注意环保 0.7%
过度樵采 32.7%
过度放牧 30.1%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土地荒漠化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 土 地 荒 漠 化 原 因
人为原因
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高山阻隔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78a16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5.png)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有多个。
首先,人类活动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和滥伐森林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和土壤的侵蚀。
这会导致土壤水分的流失,降低无机盐含量,使土地变得贫瘠。
其次,全球气候变化也是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气候变暖导致了极端的天气事件增加,如干旱、严重的风暴等,进一步削弱了土地的保护能力。
另外,土地碱化、地下水开采和土地过度蓄水等行为也会加剧土地荒漠化。
为了治理土地荒漠化,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生态恢复是最重要的一步。
这包括重新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建设人工林和草原,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度。
其次,要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
通过合理规划耕地、封山育林、全面禁止乱砍滥伐等措施,减少土地过度利用的程度。
此外,应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过度开采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
另外,加强对于荒漠化土地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制定治理方案和措施。
最后,还需要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普及环保教育,提高人们对土地荒漠化的重视程度。
总之,土地荒漠化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综合措施从根源上进行治理。
只有保护好每一块肥沃的土地,才能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cf1159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8.png)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1. 引言土地荒漠化,这个听起来有点吓人的词,其实就是指原本肥沃的土地因为各种原因变得贫瘠,甚至变成沙漠。
想象一下,一片绿油油的田野,突然被一层沙子覆盖,成了寸草不生的荒地,真是让人心痛啊!那么,这种现象到底带来了哪些危害呢?我们又该如何治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个话题。
2.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2.1 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不是小事,简直是如虎添翼。
想象一下,很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鸟儿再也不能在树上叽叽喳喳,青蛙也只能默默无闻地躲在沙子里。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各种生物都受到牵连,整个环境就变得暗淡无光。
而且,沙尘暴就像调皮的小孩,常常肆无忌惮地袭来,把空气搞得乌烟瘴气,让我们出门都得戴口罩,真是没法呼吸啊!对于那些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2.2 经济损失接下来,咱们聊聊经济损失。
土地荒漠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民伯伯辛辛苦种的粮食没了,收入自然也跟着水落石出。
农田变成了沙漠,咱们的饭碗可怎么办呢?而且,荒漠化导致的水土流失,像是把资源给白白浪费了,真是心疼啊!再加上,由于土地退化,很多地方的旅游业也受到了影响,游客不愿意来,生意自然也就不好做。
3. 治理措施3.1 生态修复那么,面对这些危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首先,生态修复是个好办法。
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尝试种植耐旱植物,像是在沙漠里种上小绿植,把干枯的土地变得生机勃勃。
还有就是搞植树造林,种下一棵树,就像种下一个希望,时间久了,荒地也能变成小森林,真是妙不可言!3.2 节水灌溉其次,咱们还可以从用水入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比方说,滴灌技术就像是给植物喝水的“自助餐”,让每一滴水都能被利用到极致。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作物的生长,又能节约水资源,真是一举两得啊!更妙的是,这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农民朋友们只需要学习就能轻松上手。
4. 结语最后,土地荒漠化真的是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总能找到办法治理。
什么是荒漠化?
![什么是荒漠化?](https://img.taocdn.com/s3/m/70c1b3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4.png)
什么是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非常干燥的土地在长期干旱、气候变化、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和森林开发等影响下,土地和植被的遭受严重破坏,致使土地逐渐变成荒漠的过程。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对人类和环境都造成极大的伤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环境恶劣:荒漠化导致土地失去肥力,植被覆盖不足,导致土地不再能够支持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气候变化:荒漠化对气候影响很大,巨大的沙尘暴和干旱成为影响气候的常见现象,一旦荒漠化被放任,将会对地球产生极大的倒果为因的影响。
3. 社会经济影响:荒漠化地区的经济条件较差,收入水平低,生活条件差,文化水平较低,这不仅使荒漠化地区的人民体面受到侵害,还会使贫穷人口大量流失,使荒漠化得到进一步加剧。
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的方法
目前,治理荒漠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措施、植物保护措施和水资源
保护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1. 人工措施:防沙林带、造林绿化、适度深耕、提高过饥直た坑芷缫舳薜瓢稹
2. 植物保护措施:通过生态恢复作用,采用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应用多种植物来满足区域内生存所需的丰富性、皮杂基因和能力,来保护该区域内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进化。
3. 水资源保护措施:包括灌溉水资源管理、对抗土地沙漠化、和通过缓从造影水循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来对抗荒漠化。
结论
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面临的最大挑战。
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唯有坚决采取措施,与时俱进,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人类生存。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其成因都是什么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其成因都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28b6543a6c30c2259019ede.png)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其成因都是什么
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都是我国当今及其严峻的问题,那幺造成土地荒
漠化的原因是什幺,后期又该如何治理有什幺具体措施呢,下面小编为大家
整理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土地荒漠化成因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
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
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
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1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措施1、半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调整不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的比重
②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使植被恢复
③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
④采用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
2、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以内陆河流流域作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比
例。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1be3d6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e.png)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一、本文概述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深入探究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文章将从多个维度对我国荒漠化问题展开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将概述我国荒漠化的基本情况,包括荒漠化的范围、程度以及发展趋势。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防治对策,包括政策层面的引导、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方面,以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我国荒漠化现状荒漠化,这一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荒漠化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
其中,西北地区受影响最为严重,特别是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荒漠化现象十分普遍。
这些地区的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从类型上看,我国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多种形式。
其中,土地沙漠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导致了大片肥沃土地的丧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石漠化则主要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区,这些地区的地表土层薄,岩石裸露,一旦遭受破坏,恢复起来十分困难。
水土流失则主要发生在坡地、丘陵地区,它导致了土地肥力的下降,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从发展趋势来看,虽然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荒漠化,但总体来说,荒漠化现象仍在不断蔓延。
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荒漠化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防治荒漠化,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3911dcab453610661ed9f4bc.png)
问题探究一: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成因和撒哈拉 沙漠气候干旱的成因是否一样?
不一样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距海遥 远,再加上重重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气候干旱。 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 高气压或信风控制,气候干旱。
问题探究二: 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
年降水量 干旱程度 自然景观
世界荒漠化的分布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地区 ②温带的内陆地区
我国荒漠化的分布
土地沙漠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石漠化
红色荒漠化
西北地区是我国 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读课本图2.1,说出我国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包括哪些行政区?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
自 土壤—— 土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 然 降水——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因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素 地形—— 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人为因素:人类破坏了植被(营造宫殿、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加速了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次生性荒漠)
演化过程
缺植 地 水被 面
破裸 坏露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土壤中的水分 和养分流失
荒漠般的景观
土地的生产力 长期丧失
一、荒漠化
分布 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
成因
自然因素:气候变异等 人为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主要表现
土地沙漠化(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石漠化)
次生盐渍化(盐渍化)
生物治沙
建防护林带
工程治沙
沙障固沙
高中地理——第26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
![高中地理——第26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d6836d27b52acfc789ebc969.png)
第十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编写:法朋光第26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基础知识归纳】一、荒漠化1.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风蚀、水蚀。
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3.荒漠化的危害1)、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2)、荒漠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4)、荒漠化使生物产量下降,引发饥荒4.荒漠化的防治①荒漠化的防治对策与可行性措施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我国措施: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的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湿地1.“地球之肾”①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②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热带到寒温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都有湿地的分布。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③湿地的重要价值;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2.湿地资源问题①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垦湿地为耕地砍伐灌木、过度捕捞、泥沙淤积、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不当、引进物种干扰、城镇建设.其中突出问题:湿地数量不断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质量逐渐下降3.保护湿地①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考点梳理】考点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2e694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5.png)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危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危害。
2. 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3. 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
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植被覆盖度下降,土壤肥力减少,水分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 荒漠化的危害:影响农业生产、造成水资源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加剧自然灾害、影响人类健康等。
3.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和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土地利用不当等)。
4. 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土地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植被建设、推广先进技术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荒漠化的定义及其危害。
2. 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让学生举例说明。
3. 讲解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章节二:水资源合理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现状。
2. 掌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
3. 分析水资源合理利用对荒漠化防治的作用。
教学内容:1. 水资源分布: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水资源地区差异较大。
2. 水资源利用现状:水资源利用中存在浪费、污染和过度开发等问题。
3. 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法: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源地、治理水污染等。
4. 水资源合理利用对荒漠化防治的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讨论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现状。
2. 讲解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分析水资源合理利用对荒漠化防治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章节三:优化土地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利用现状。
2. 掌握优化土地利用的方法。
3. 分析优化土地利用对荒漠化防治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
2. 土地利用现状:存在土地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等问题。
土地荒漠化分类,成因,危害,治理
![土地荒漠化分类,成因,危害,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cb18b110661ed9ac51f368.png)
一、土地荒漠化分类狭义的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
广义土地荒漠化则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沙质荒漠化、盐渍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海洋荒漠化、城市荒漠化、高寒荒漠化等。
)的总过程。
综合上述对荒漠化理解,我认为常见荒漠化类型包括:一、沙质荒漠化(沙漠化)是指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沙漠边缘,除自然原因外,可能与过度放牧过度耕作烧柴问题等,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或衰竭。
沙漠化是荒漠化最主要的类型,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荒漠化。
此类荒漠化多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二、盐渍荒漠化也属荒漠化的常见类型,也称盐漠化,我们把土壤表层30cm以内,可溶性盐离子总量超过1%时称盐碱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再地势平坦低洼地下水位高且排水不畅的地带,蒸发作用使土壤成土母质和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积聚地表而形成。
多于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灌溉有关,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使得农作物发生生理干旱,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产生荒漠化效应。
此类荒漠化多见于华北平原和青海省境内。
三、石质荒漠化(石漠化)由于人为作用如陡坡开荒毁林开荒等,导致土壤流失,土层变薄,使基岩逐步裸露的过程,主要分布于降水多、风力大或坡度陡的地区,如我国南方基岩山区,水土流失引起石漠化很严重。
特别是在云贵高原一带的石灰岩地区表现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更为突出。
山地石漠化又包括山坡石漠化、沟谷石漠化、滩地石漠化等。
四、海洋(水域)荒漠化一个国家的领海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海的生态环境质量退化是一个国家土地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海洋也存在着类似的荒漠化,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油排入海洋,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散布在海洋上。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4b31aefa300a6c30d229fcb.png)
紧紧相邻的沙漠和绿洲
西北地区荒漠的生态系统是较脆弱和易于被破坏的。盲目开 垦,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原因,致使土地荒芜,草场退化, 引起沙漠化的扩展。
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着决定作用。以半干旱 草原农垦区较为集中的内蒙古商都县为例,在强度开垦草原以 后,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增加,后来经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 采用防风沙措施,受荒漠化危害的农田面积大幅度减少。
2、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生产力 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着决定作用。
以半干旱草原农垦区较为集中的内蒙古商都县为例,在强度开垦草原以后,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增加,后来经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 采用防风沙措施,受荒漠化危害的农田面积大幅度减少。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产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 种植及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 钻孔深栽造林 • 沙地飞播、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半固定沙包
沙丘上生 长着荒漠植 物。这些植 物基本上是 旱生的、叶 退化的小乔 木、灌木或 半灌木。它 们以各种不 同的生理、 生态机制适 应干荒漠严 酷的生境条 件。
设置沙障固沙
经过多年的人工种 草、造林等综合措施治 理,筑起了一道绿色长 城,不仅控制了腾格里 沙漠流沙侵袭,保证了 包兰铁路的畅通,也改 善了生态环境。如今的 沙坡头已是林草茂密、 果树成行之地。穿越沙 区40多千米的铁路两侧 ,
因,也是荒漠化受害者。 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沙蒿作为烧柴。
它们以各种不同的生理、生态机制适应干荒漠严酷的生境条件。
产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包 基本条件----干旱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5b7055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1.png)
荒漠化的缘由及防治措施有哪些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现象,具体缘由及防治措施如下,大家快来理解一下吧。
荒漠化的缘由一、人为活动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现象,具体缘由及防治措施如下,大家快来理解一下吧。
荒漠化的缘由一、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缘由。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另外,不合理浇灌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二、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1、〔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四周高山环绕,有青藏高原阻挡。
2、多大风天气。
3、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挡,使大风长驱直入。
4、植被稀有,植被掩盖率低。
5、土质疏松,多沙漠〔此为荒漠化的根底〕。
6、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过度开垦:调整土地利用构造,退耕还林还草。
2、过度放牧:家畜数量与草场承载力相适应。
3、过度樵采:实行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如太阳能等〕。
4、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
5、人为因素的根本缘由:人口增长快,人地冲突突出。
解决的根本措施:把握人口数量,进步人口素养,实行生态移民政策。
荒漠化的危害沙漠化对农业的危害特殊大。
每年4到5月正是春播季节,在沙漠化地区,往往是种子和肥料被吹走,幼苗被连根拔出,土壤水分散失,禾苗被吹干致死或被掩埋。
有的地方要反复补救,甚至误了农时。
沙漠化引起的草场退化,使适于家畜食用的优势草种渐渐削减,甚至完全丢失。
牧草变得低矮、稀疏,产量明显降低,草场载畜才能大为下降。
沙漠化造成河流、水库、水渠堵塞。
黄河年均输沙16亿吨,其中就有12亿吨来自沙漠化地区。
全国每年大约有5万多公里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
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
就全世界而言,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同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水管理不善,引起大面积土地盐碱化,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从亚太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构成来看,植被破坏占37%,过度放牧占33%,不可持续农业耕种占25%,基础设施建设过度开发占5%。
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过度放牧、过度耕作和大量砍伐薪村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相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在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大量生态难民。
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至少有300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1000万人成了难民。
据199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估算,荒漠化在生产能力方面造成的损失每年接近200亿美元。
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进一步估算了防止干旱土地退化工作失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未来20年总共约损失5200亿美元。
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由于全球土地退化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23亿美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如果在下一个20年里在防止土地退化方面继续无所作为,损失总共将高达8500亿美元。
从各大洲损失比较来看,亚洲损失最大,其次是非洲、北美洲、澳洲、南美洲、欧洲。
从土地类型来看,放牧土地退化面积最大,损失也最大,灌溉土地和雨浇地受损失情况大致相同。
从1980年和1990年所作估算的比较来看,由于世界各国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进展甚微,在1978-1991年间,全世界的直接损失约为3000-6000亿美元。
这尚不包括荒漠化地区以外的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责任编辑: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