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漠化、石漠化、土地盐碱化专题
荒漠化的防治-石质荒漠化和红漠化
目录
石质荒漠化和红漠化的定义与特征 石质荒漠化和红漠化的形成原因 石质荒漠化和红漠化的防治措施 石质荒漠化和红漠化防治的挑战与前景 案例研究:成功防治石质荒漠化和红漠化的实践
01
CHAPTER
石质荒漠化和红漠化的定义与特征
石质荒漠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岩石裸露、土壤贫瘠、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的地貌形态。
前景
石质荒漠化防治的挑战与前景
红漠化防治的挑战与前景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其形成与水土流失、酸性土壤、植被破坏等多种因素有关。红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常常伴随着水源污染和农业生产的困难,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挑战
红漠化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植被恢复、酸性土壤改良、水资源保护等。同时,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也是防治红漠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遏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能够有效减缓红漠化的进程。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红漠化防治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人为因素
红漠化的形成原因
03
CHAPTER
石质荒漠化和红漠化的防治措施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还草
土地整理与复垦
节水灌溉
石质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01
02
03
04
通过种植耐旱、耐寒、耐贫瘠的树种,增加石质荒漠区的植被覆盖,减缓荒漠化进程。
逐步恢复石质荒漠区的自然生态,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通过土地整理和复垦,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加土地利用价值。
前景
05
CHAPTER
案例研究:成功防治石质荒漠化和红漠化的实践
植被恢复
采用适宜的植被品种,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提高土地覆盖率,增强土壤保持能力。
石漠化、红漠化、荒漠化的比较及一些地理分界线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arid)、半干旱(semi-arid )和亚湿润干旱(dry subhumid)地区的土地退化。
该定义明确了3个问题:①“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②“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指年降水量与可能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之比在0.05至0.65之间的地区,但不包括极区和副极区),这就给出了荒漠化产生的背景条件和分布范围;③“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将荒漠化置于宽广的全球土地退化的框架内,从而界定了其区域范围。
我国荒漠化类型及其分布我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
我国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60.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于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
其中,干旱地区约有87.6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西,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西藏北部。
半干旱地区约有49.2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东向南,穿杭锦后旗、橙口县、乌海市,然后向西纵贯河西走廊的中一东部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分布。
亚湿润干旱地区约23.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沙漠东部至内蒙右东部和东经106度。
我国水蚀荒漠化总面积为20.5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8%。
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等流域,在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辽河的中上游及大凌河的上游。
我国冻融荒漠化地的面积共36.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思面积的13.8%。
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
我国盐渍化土地总面积为23.3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总面积的8,9的。
土壤盐渍化比较集中连片分布的地区有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土地荒漠化
五、荒漠化的防治
谢谢观赏
一、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 风蚀 : 二、荒漠化的主要表现
水蚀
荒 漠 化 的 危 害 与 防 治
1.沙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红漠化(东南丘陵地区) 3.石漠化(云贵高原地区) 4.水土流失(黄土高于地区) 5.盐碱化(华北地区) 基础
三、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危害
1.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 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引发饥荒,造成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4.影响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 1.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防治措施 2. 解决生活能源问题 (因地制宜
3. 发展节水农业 4. 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5. 设置草沙障
定义 危害
防治与总结
什么是土地荒漠化?
• 定义:是指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 成的土地退化。 • 广义荒漠化则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 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 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 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 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 环境退化)的总过程。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表现
• 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 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 1.沙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2.红漠化(东南丘陵地区) • 3.石漠化(云贵高原地区) • 4.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 • 5.盐碱化(华北地区) • 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 业减产,相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在 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大量生态难民。
环境保护知识总结
环境保护知识总结四大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等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等3.生态破坏问题:森林减少、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漠化)、土地盐碱化、红漠化、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萎缩、水资源短缺、土壤肥力下降等4.资源枯竭问题: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等一、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A.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气体:主要是C02:其它有氯氟烃、甲烷等1.原因:①自然: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②人为: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大气中002等温室气体增多,00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危害:(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洪水加剧;咸水入侵,水质恶化,土壤盐碱化(2)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①部分地区降水减少,部分地区降水增加;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早、退化成草原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3)加剧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气候异常(厄尔尼诺和拉妮娜现象)】(4)改变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5)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强度和频度;(6)传染病增加等3.解决措施①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减少002排放;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③加强国际间合作等(实行碳交易)B.酸雨原因:由于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排放S0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
具体措施: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煤减少、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②进行技术改造,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提高汽车尾气净化技术③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S02气体制成硫酸。
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开展方案(二)
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开展方案产业结构改革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
荒漠化和石漠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
为了防治荒漠化和石漠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安全,需要开展防沙治沙工程。
一、实施背景荒漠化和石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石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受到荒漠化和石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已超过260万平方公里。
荒漠化和石漠化对我国的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开展防沙治沙工程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任务。
二、工作原理防沙治沙工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固沙造地等,防止沙漠扩展和土地退化,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具体来说,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被恢复:通过大面积种植适应沙漠环境的植物,形成稳定的植被覆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 水土保持:通过修建河道、堤坝、水库等水利设施,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沙尘暴的发生。
3. 固沙造地:通过修建沙障、沙坑等工程措施,阻挡沙尘的扩散,形成人工沙丘,减少沙尘暴的影响。
三、实施计划步骤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计划步骤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调研阶段:对荒漠化和石漠化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确定防沙治沙的重点区域和目标。
2. 规划设计阶段:制定防沙治沙的详细规划和设计方案,包括工程措施、投资预算、时间计划等。
3. 实施阶段: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组织实施防沙治沙工程,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固沙造地等工程措施。
4. 监测评估阶段:对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工程措施。
四、适用范围防沙治沙工程适用于荒漠化和石漠化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沙漠化和石漠化的前沿地带。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区。
地理红漠化的知识点
地理红漠化的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地理红漠化的知识点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我国荒漠化类型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我国荒漠化类型【—八年级地理之我国荒漠化类型】,我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
风蚀荒漠化我国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60.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于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
其中,干旱地区约有87.6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西,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西藏北部。
半干旱地区约有49.2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东向南,穿杭锦后旗、橙口县、乌海市,然后向西纵贯河西走廊的中一东部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分布。
亚湿润干旱地区约23.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沙漠东部至内蒙右东部和东经106度。
水蚀荒漠化我国水蚀荒漠化总面积为20.5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8%。
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等流域,在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辽河的中上游及大凌河的上游。
?冰冻荒漠化我国冻融荒漠化地的面积共36.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思面积的13.8%。
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
土壤盐渍化我国盐渍化土地总面积为23.3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总面积的8,9的。
土壤盐渍化比较集中连片分布的地区有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荒漠化形成因素(特例:以西北地区荒漠化为例)总结:中国荒漠化土地中,以大风造成的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人为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人口压力导致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导致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荒漠化红漠化石漠化
3、石质荒漠化发生的原因:
自然因素:1、地质条件(岩性、构造、地貌) 2、气候影响(气候降水) 人为因素:生存(开垦、伐木、放牧、人口) -----环境承载力
石漠化与“喀斯特贫困”
“生态灾民”
危害
山洪、滑坡、泥石流
水旱灾频发 水土流失 下游河道淤泥(长江、珠江) 耕地面积减少——贫困加剧 生态退化——乔木、灌木、草本、苔
经济损失比黄土高 原大来自③本区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 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3、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1)、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3、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推广生活用煤 (2).解决能 推广节能技术:节能灶. 源需求问题 发展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发展小水电 (3).矿区开展土地复垦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 (3)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 优良);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 乏;生态环境脆弱。
例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 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 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 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过度农垦 26.9%
过度放牧 30.1%
2.人为原因的表现
过度樵采
为了增
人口激增
加收入
无节制采 掘药材发 菜
燃料需 求多
过度樵采
樵采天 然植被 破坏固 沙植物
严重破 坏草场
加速荒 漠化
高考地理盐碱化专题归纳
盐碱化专题归纳盐碱地是中国最主要的后备土壤资源,改良利用盐碱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但盐渍化土壤因较高的盐分含量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是限制我国农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且治理工作十分艰巨。
目前为止,我国还有80%左右的盐渍土尚未开发利用,所以如何开发利用盐渍化土地资源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盐碱地的分类:盐碱土形成的实质是可溶性盐类在土壤中发生重新分布,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超过了正常值。
轻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1%~0.2%;中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2%~0.4%;重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4%~0.6%。
√天然形成的盐碱地滨海地区:含盐主要以氯化钠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地下水形成的盐碱地内陆地区:含盐主要以硫酸钠为主。
√苏打盐碱地:含盐主要以碳酸钠碳酸氢钠为主。
√人为造成的盐碱地次生盐渍化盐碱地: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等。
二、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原因当前,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盐碱地是指地下潜水位升高、矿化度增强,加上气候干旱和蒸发强烈,导致深层土壤盐分向表土迁移,表土盐化或碱化程度加重的现象。
土壤盐渍化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碱化两类。
其中不受人为影响,自然发生的土壤盐渍化为原生盐渍化;而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盐渍化为次生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不仅是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主要因子,也是制约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绿化、沿海防护林营造等林业项目的重要影响因子。
(一)自然条件盐随水动,土壤和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分,所以土壤水分的运动对于土壤中盐分累积有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越浅,蒸发作用越强,越易引起地表积盐,可见,地下水深浅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盐碱化。
1.气候条件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气候条件对水的运动有重要的影响,大气降水可以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补给,大气水分蒸发使土壤水形成向上的运动,可见气候条件是引发土壤盐碱化的重要前提。
高中地理荒漠化红漠化石漠化精品课件
沙尘暴主要集中在 (冬末和)春季 (2、3、4、5 月)。
(地表)增温快、 (地表)表土疏松 (和植被稀疏), 降水少,大风天气 较多
(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 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人内蒙古自治 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 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 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 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 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间的关系
控制人口增长
对 采取多种措施,多途径解 策 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和
措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 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施
西北荒漠化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海陆
西
位置
干旱内陆区
牧区草原
东
农作区
河流上中下 游合理分配 河流水资源
少
减少水井数量
改善灌溉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
降水量 多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 人口和农业规模
见P22
次生盐渍化
灌溉不当
蒸发旺盛
地下水位上升
盐分地表聚集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预防潜在的荒漠化的威胁
防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 化的退化
治 内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容
防
可持续发展原则:维 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
红漠化、石漠化、土地盐碱化专题
01
土层浅薄;植被稀疏;降水量及降水变 率大、季节分配不均,多暴雨;地形起伏, 增加了重力作用;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02
(1)原因:
加强管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01
砌墙固坡,整修梯田;
02
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03
植树种草;
04改良土壤;05 Nhomakorabea推广省柴灶,营造薪炭林。
06
(2)防治措施:
三、土壤次生盐碱化
04
表积聚;
05
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
06
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
2、成因分析:
D
B
我国贵州、广东等八省市都有石漠化现象,严重地区甚至寸草不生,其中以贵州最为严重。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石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漠化是逐渐形成沙漠景观的过程 B.石漠化常与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C.人地矛盾是治理石漠化最大的难题 D.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 2.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图示人为因素比例中,比例最大的是( ) A.不合理耕作 B.过度樵采 C.过度放牧 D.无序工程建设 3.促进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是( ) A.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积极改造耕作粗放的中低产田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A
B
D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某区域图概况; 材料二:土地盐碱化的发生过程 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 旺盛,水中的矿物质(盐分)在土 壤中不断积累,造成土地肥力下降。 (1)图中运河东800mm等降水量线与同纬度相比有什么不同?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2)在相同年份,图中A、B两地比较,何地盐碱化较严重?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3分) (3)河口地区一般都有大城市,如上海、广州,但黄河河口为什么没有大城市?(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①物理及化学作用, ②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 ( 如
次生盐渍化 )
【小题1】 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一一石漠化 B.黄土高原一一盐渍化
C.云贵高原一一沙漠化
D.江南丘陵一一红漠化
【小题2】 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红漠化、石漠化、盐碱化 专题
二、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
典型分布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
◆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 盆地等
◆形成: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
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在江南 丘陵分布广泛。
◆特点:红壤含有机质少、酸
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 的低产土壤之一。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易发水灾,不利于通航;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 不稳定;黄河口海陆落差小,泥沙沉积,不易形成港口;黄河河口附近农业不发达;
◆改造: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程度
◆利用:种植茶树、油茶、杉树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 防止水土流失。
(1)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 山区坡度大;地表疏松;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人为原因:强取耕地和柴薪
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毁林开荒
生活用能不足
砍柴取薪
(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②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 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
读下列材料, 完成问题。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
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 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 实际确定荒漠的范畴。我国幅员辽阔 , 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 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
三、 土壤次生盐碱化
三、 土壤次生盐碱化
1、分布:
华北平原和西北地区(绿洲、灌溉区)
2、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地势低洼,频繁的旱涝 灾害;气候变化影响水盐运动(地形和气候 因素导致的地下水位变化)。
2、成因分析:
(2)人为原因: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旱
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只 灌不排的灌溉措施,使得土壤中的盐分向地 表积聚;
2、喀斯特地貌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
(1)原因: 土层浅薄;植被稀疏;降水量及降水变
率大、季节分配不均,多暴雨;地形起伏, 增加了重力作用;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2)防治措施:
◎加强管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砌墙固坡,整修梯田; ◎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植树种草; ◎改良土壤; ◎推广省柴灶,营造薪炭林。
◎适当的封山育林
◎植树造林,加大荒山半荒山绿化
◎妥善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生 活用煤、沼气、营造薪炭林、开发 小水电等)
2、喀斯特地貌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
2、喀斯特地貌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但地表水资源 缺乏,常常出现“地 表水贵如油,地下水 滚滚流”的现象,其 原因是喀斯特地貌区 多岩溶洞穴、漏斗等, 地表水容易漏入地下, 流入地下暗河;而且 地表植被少,涵养水 源的能力低,地表水 容易流失。
C.人地矛盾是治理石漠化最大的难题 D.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
2.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图示人为因素比例中,比例
最大的是(
)
A.不合理耕作 B.过度樵采 C.过度放牧 D.无序工程建设
3.促进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是(
)
A.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积极改造耕作粗放的中低产田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某区域图概况; 材料二:土地盐碱化的发生过程 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 旺盛,水中的矿物质(盐分)在土 壤中不断积累,造成土地肥力下降。
(1)图中运河东800mm等降水量线与同纬度相比有什么不同?简要分析其主 要原因。(3分)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及化学作用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我国贵州、广东等八省市都有石漠化现象,严重地区甚至寸草不生,其中 以贵州最为严重。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石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漠化是逐渐形成沙漠景观的过程 B.石漠化常与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比同纬度降水多;原因:山东丘陵,是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 (2)在相同年份,图中A、B两地比较,何地盐碱化较严重?分析其主要自然 原因。(3分)
B地严重;A地在山麓,地势高,有较大的起伏,地下水不易到土层;B地 地势低洼,地下水容易到土层,在旱季容易发生土地盐碱化。 (3)河口地区一般都有大城市,如上海、广州,但黄河河口为什么没有大城市?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