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碱化精华(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盐碱化的过程).

合集下载

《土壤盐碱化》PPT课件30页PPT

《土壤盐碱化》PPT课件30页PPT

地下水状况是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素
含盐的地下水,借土壤毛管作用上升至土壤表层,水分蒸 发后盐分便积聚起来,这是土壤盐碱化很普遍的过程。而地下 水位高低、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与土壤盐碱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故地下水影响是现代积盐的根本原因。
我国也是盐渍土分 布广泛的国家,编 制中国盐渍土分布 图时粗略计算,我 国的盐渍土面积约 为l.0x108ha
土壤盐碱化的形成条件
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

地形地貌

地下水状况
盐 碱
母质和生物

人类活动
盐碱(化)土发育状况
盐渍土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地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带,有时呈带 状分布,通常呈小块状分布于其他土壤带之中。
< 0.2
0.2~0 .3(0.
4)
0.3(0.4)~0 .5(0.6)
0.5(0.6)~1 .0(2.0)
>1.0(2 .0)
SO42-, Cl-SO42-, SO42--
Cl-
土壤盐分的组成不同,其危害程度也有所不同。 根据对作物的危害程度由大到小,可将盐分大致按下列顺序排列:Na2CO3 > NaHCO3 > NaCl > CaCl2 > MgSO4 > Na2SO4。
我国主要的盐碱土地区,如华北和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只有 400-700mm,而年蒸发量则远超过1000mm;西北地区的内蒙古、 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年降雨量仅为100-350mm,有些地区更 低,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3000mm,为降雨量的10-15倍,甚至 300倍。这种气候特点为盐分聚集地表,土壤返盐提供了条件。
成土母质风化释放出的可溶性盐分,无法淋溶,只能随水搬 运至排水不畅的低平地区,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盐分便聚积于 表层土壤内,导致土壤盐渍化。

盐碱化发生的过程

盐碱化发生的过程

盐碱化发生的过程盐碱化是指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碱性物质,使土壤失去肥力和适宜植物生长的能力。

这是一种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盐碱化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盐分的积累。

当土壤中的水分蒸发时,土壤中的盐分会逐渐浓缩,形成盐渍层。

盐渍层中的盐分含量高,超过了植物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接下来是碱性物质的累积。

在土地上施用过多的碱性肥料或者受到来自地下水的碱性物质污染,会导致土壤碱化。

碱性物质的累积会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平衡,使土壤变得碱性过高,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盐碱化的过程还包括土壤结构的破坏。

盐分和碱性物质的积累会导致土壤颗粒结构的破坏,使土壤变得紧实,缺乏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这进一步加剧了植物根系的缺氧和干旱问题,使植物更难以在盐碱化土壤中生存。

由于盐碱化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盐碱化土地。

首先是水分调控。

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措施,可以控制土壤中的盐分浓度,减少盐分的积累。

其次是土壤改良。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石灰等改良剂,可以中和土壤的酸碱度,恢复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选择适应盐碱化土壤的植物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方法。

一些盐碱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具有耐盐碱的特性,可以在盐碱化土壤中生存和繁衍。

通过引种和培育这些植物,可以恢复盐碱化土地的生态功能。

盐碱化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持续不断的治理工作,才能减轻盐碱化带来的影响,保护好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而奋斗!。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土地盐碱化(共32张PPT)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土地盐碱化(共32张PPT)

二、我国盐碱地的空间分布
青藏高寒区
东北平原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华北平原
滨海平原
盐碱地是指土壤(表层)里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的土地。
我国盐碱土分布极为广泛,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 东部滨海盐碱地、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土、 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半荒漠内陆盐土、 青海新疆极端干旱的漠境盐土等。
③地形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易导致盐碱化 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进而影响盐分的移动和积聚。地势高的地区, 水往低处流,水中的盐分随地下水及地表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在低洼地带积聚。盐碱地主 要分④布河在流内和陆海盆水地的、影山响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 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升高,易形成盐碱地; 沿海地区,因受海水影响,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大,易形成滨海盐碱地;
可抑制蒸发返盐;又利于雨季时台田雨水下渗淋盐,使土壤脱盐。 9.增施有机肥——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腐
殖质可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孔度增加,提高土壤疏松度,增强透水性,利于盐分淋洗和抑制返盐; 腐殖质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盐能力。
敦煌南泉湿地的盐碱现象 敦煌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在土壤表层积聚后,春季地表水分蒸 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地下水上升聚集在土壤表层,土壤中的盐分增大,自然返盐。 南泉湿地是敦煌最大的湿地,在春季呈现出白色的盐花。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盐碱地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 地等地,盐碱地面积高达几千万亩,土壤表面结着厚硬的盐碱壳,重度盐碱 地面积之大,世界罕见,治理难度极大。这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盐碱地, 从航拍图中可以看出,上面只有点状生长的稀疏植物而已。

土壤盐渍化ppt课件

土壤盐渍化ppt课件
我国主要的盐碱土地区,如华北和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只有 400-700mm,而年蒸发量则远超过1000mm;西北地区的内蒙古、 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年降雨量仅为100-350mm,有些地区更 低,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3000mm,为降雨量的10-15倍,甚至 300倍。这种气候特点为盐分聚集地表,土壤返盐提供了条件。
一般情况下,单一盐类的危害程度大于复合盐类,即当多
种盐类同时存在时,危害程度有所降低。 6
五大土壤问题之一
土壤盐渍化是困扰人类的五大土壤问题之一,另四 个问题则是土壤侵蚀、沙漠化、退化与污染。
首先,盐渍土分布 广泛,其范围遍及 除南极洲以外的六 大洲其总面积约达 9.5×l08ha,占地 球陆地面积的7.26 %。
半湿润季风气候盐渍-苏打碱化区:
我国盐渍化土壤分布面积最大的类型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半 湿润的华北平原、山西汾河流域和陕西泾、渭河流域。可分为 黄淮河草甸盐渍土亚区和汾渭河谷半干旱氯化物-硫酸斑状盐 渍土亚区。
半湿润和湿润季风气候滨海盐渍化区: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滨海低平原和各大河三角洲。由于长 期受海水侵袭,土壤和地下水含盐量很高。
半漠境及漠境 区
< 0.2
0.2~0 .3(0.
4)
0.3(0.4)~0 .5(0.6)
0.5(0.6)~1 .0(2.0)
>1.0(2 .0)
SO42-, Cl-SO42-, SO42--
Cl-
土壤盐分的组成不同,其危害程度也有所不同。 根据对作物的危害程度由大到小,可将盐分大致按下列顺序排列:Na2CO3 > NaHCO3 > NaCl > CaCl2 > MgSO4 > Na2SO4。

盐碱化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ppt 人教版

盐碱化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ppt 人教版
微专题 盐碱化
一、土壤盐碱化的概念
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 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从而使地表可溶 性盐含量超过0.3%的过程 。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 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 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因受人 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 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 壤盐化。
化;严禁非法占用耕地,土地整理,增加农用土地面积。
(2016、10)23.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A.推广耐盐作物
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
D.增施有机肥料
(2017、4)28(3)、甲地是所在国花生主产区,分析降水特征对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生产主要集中在6-9月降水较丰富月份;降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生产易受旱涝灾 害影响;降水变率大,对灌溉等水利设施依赖性强;年内旱季时间长,土壤易盐渍化,
水利措施 农业改良 生物措施 化学措施
谢谢你的聆听
五、土壤盐碱化的治理
水利措施: 灌溉、排水
农业改良 改良耕作:轮作、间作、套作
生物措施 种植耐盐植物、牧草
化学措施 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
水利措施
农业改良
盐碱化
生物措施
化学措施
链接高考
(2015、10) 29、(3)该农业生产基地在土地资源保护方面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答:植树种草,防沙治沙;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合理灌溉,防治土壤盐碱
对农业生产影响大。
(2017、11)28(3)、简述乙地推广“水肥药一体”喷滴灌技术的环境效益。(4分) 节约水资源;减轻土壤盐碱化;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改善土质和农产品品质。

课外地理一文了解土地盐碱化与次生盐渍化

课外地理一文了解土地盐碱化与次生盐渍化

课外地理一文了解土地盐碱化与次生盐渍化导读高中教材必修三中的荒漠化里提到过荒漠化的类型包括次生盐渍化,在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华北平原时提到了土壤盐碱化,于是这两个概念就让大部分人纠缠不清了。

虽然次生盐渍化最终也会导致土地盐碱化,但这两种现象的形成原理与过程不同。

小蹊在此就跟大家来聊一聊这两种现象的不同。

1土壤盐碱化土壤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而使可溶性盐含量超过0.3%的过程(土壤含盐量太高,从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

简单说,就是土壤里边含有太多盐分。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

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

二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所以我们可以说土壤盐碱化是在蒸发、地形、地貌和土壤质地的共同作用下,地下水向上运动将盐分积累到地表形成的。

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相对来说,低地更容易发生盐碱化。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四个方面。

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2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

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

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的。

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

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土壤盐碱化的实验原理植物生理学

土壤盐碱化的实验原理植物生理学

土壤盐碱化的实验原理植物生理学1.参与盐碱化的主要盐分:盐渍化是盐化和碱化的总称,在发生盐渍化的土壤中,含有各种可溶性盐离子,主要的金属阳离子有钠、钾、钙、镁,阴离子有氯、硫酸根、碳酸根和重碳酸根,阳离子与前两种阴离子形成的盐为中性盐,而与后两种阴离子形成的盐则是碱性盐。

2.土壤的盐化过程:土壤的盐化过程是指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土体毛管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聚的过程。

我国盐碱地的积盐过程可细分为:地下水影响下的盐分积累作用;海上浸渍影响下的盐分积累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渍涝共同影响下的盐分积累作用;含盐地表径流影响下的盐分积累作用(洪积积盐);残余积盐作用;碱化—盐化作用。

水盐运动过程中,各种盐类依其溶解度的不同而在土体中的淀积具有一定的时间顺序,使盐分在剖面中具有垂直分异。

在地下水借毛管作用向地表运动的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土壤溶液的盐分总浓度增加,溶解度最小的硅酸化合物首先达到饱和,而沉淀在紧接地下水的底土中,随后,溶液为重碳酸盐所饱和,开始形成碳酸钙沉淀,再后是石膏发生沉淀,所以在剖面常有石膏层在碳酸钙淀积层之上。

易溶性盐类(氯化物、硫酸钠、硫酸镁)由于溶解度高,较难达到饱和,可移动到表土,在水分大量蒸发后才沉淀下来,形成第三个盐分聚积层,因此表层通常为混合积盐层。

当然,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也会造成盐分在土壤剖面分布的复杂性,例如,雨季或灌溉造成的淋溶,使可溶盐中溶解度最高的氯化物首先遭到淋溶,使土壤表层相对富集了溶解度较小的硫酸盐类。

又如,在苏打累积区,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在春季地温上升时期,碳酸钠会随着其他可溶盐类一起上升到地表。

到秋冬季温度下降,苏打的溶解度减小,因而大部分仍保留在土壤表层而不被淋洗,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苏打都累积于土壤的表层。

总之,在底土易累积溶解度最小的盐类,包括R2O3、SiO2、CaMg(CO3)2、CaCO3、CaSO4和Na2SO4等。

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及措施

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及措施

盐碱地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改良和利用?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

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条件: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

东北、华北、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土有明显的“脱盐”“返盐”季节,而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很少,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地形条件: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

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如松辽平原。

从小地形(局部范围内)来看,土壤积盐情况与大地形正相反,盐分往往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

(局部蒸发,凸起处水分散失的快,周边的水向凸起处靠拢,盐分随水聚集到凸起处)土壤质地和地下水: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一般来说,壤质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积盐均慢些。

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

河流和海水的影响: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

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耕作管理的影响(人为):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这个过程叫次生盐渍化。

为防止次生盐渍化,水利设施要排灌配套,严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时耕锄。

因该地蒸发量大,水被蒸发后矿物质便留在土壤中,导致盐碱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人类的不合理灌溉, 促使地下水中 的盐分沿土壤毛管孔隙上升并在地 表积累, 由此引起的土壤盐渍化称次 生盐渍化。
A.发展引水自流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超过其临 界深度, 使盐分通过毛细管上升, 聚集地表;
B.利用高矿化度的水进行漫灌,盐分滞留地表; C.开垦具有积盐层的底土; D.滨海区由于频繁海潮带入土体中大量盐类, 在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程 维新是从事盐碱地治理的老专家,他解释 盐碱地的成因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其 实就是三个字:高、大、有。”
“高”是指地下水位高,较高的地下水位使 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水位的上升,在土壤中 聚集;
“大”是指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大,促进地 下水中的盐分向上运动和累积;
选择适当 覆盖物抑 制水分蒸 发反盐
营造防护林 带,果与椿 棉间作等
土地脱盐 咸水淡化 控制耕作层 巩固水盐
盐分含量
调节效果
土壤盐分的季节变化: -水盐运动规律
春秋返盐, 夏季淋盐, 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盐碱化的治理措施 ——脱盐(核心)
以治水为中心
采取引淡淋盐、井排井灌、覆盖、 生物措施等手段。
◆盐碱化的治理措施——脱盐
引淡淋盐 井排井灌 覆盖 生物措施
引淡水灌 溉降低作 物土壤根 区含盐量
抽取盐水 补充淡水
“有”是指有盐分积聚,最终达到一定浓度, 致使土壤含盐量增加,形成盐碱地。
“盐碱地的形成,是自然与人为双重因素综 合作用的结果。”同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张兴权跟程维新 同一办公室,也是毕生精力治理盐碱地的 老专家,跟程维新同时接受采访,“在蒸 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盐 碱地大量存在。”
盐与空气、水一样,是人类赖以维持生 命的必需元素。
但盐并非没有害处,盐碱地就是为盐所 害。
盐碱地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农作物产 量极低,甚至寸草不生。盐碱地就像 生长在大地上的种种顽疾,将它们治 愈,才能让土地焕发盎然生机。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 地区
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的 非盐渍化土壤,
烈蒸发作用下向地表积累而形成滨海盐渍化。
盐渍化土地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盐碱地在全球分布广泛,从寒带、温带到热 带的各个地区,从美洲、欧洲、亚洲到澳 洲,到处都有大量含盐、干燥、板结、荒 芜的盐碱地。
中国是盐碱地大国,在盐碱地面积排前10名 的国家中位居第三。
中国盐碱地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 地区在内的17个省区,盐碱荒地和影响耕 地的盐碱地总面积超过5亿亩,其中具有农 业发展潜力的占中国耕地总面积10%以上。
低地更易发生盐碱化
气候是形成盐碱地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 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 积聚。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 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自然脱盐。 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 的盐分随地下水上升聚集在土壤表 层,土壤中的盐分增大,再次返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