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山西省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3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山西省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3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山西省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匡衡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②。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③。

”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

邑人挫服倒屐④而去。

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⑤。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选自《西京杂记》。

有改编)[注]①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

②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③解人颐(yí):让人欢笑。

④屐(jī):有齿或无齿的木底鞋。

⑤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12.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

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

(标3处)(3分)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3.文中两处写到他人佩服匡衡的具体行为:“时人”的行为是“为之语”,“邑人”的行为是“”,他们的行为侧面衬托了匡衡的。

(3分)【参考答案】1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3.挫服倒屐而去(或“曰:‘穷矣’”“遂去不返”)博学(或“对《诗》的精通”“有学问”等)【参考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姓文名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匡衡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最终匡衡学有所成。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

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

”“鼎”是匡衡的小名。

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③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对本文“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语文初三上册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三上册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三上册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课内阅读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拥毳衣炉火:鸟的细毛B.余拏一小舟:撑(船)C.雾凇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连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C.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生动形象,不加渲染,是用了白描手法。

D.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

(3)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2处)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厨者王小余传袁枚小余王姓,肉吏之贱者也。

工烹饪,闻其臭者,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①。

小余治具,必亲市物,曰:“物各有天。

其天良,我乃治。

”A既得,泔之,奥②之,脱之,作之。

B客嘈嘈然,属餍③而舞,欲吞其器者屡矣。

然其簋④不过六七,过亦不治。

又其倚灶时,雀立不转目釜中瞠也呼张噏⑤之寂如无闻。

所用堇荁⑥之滑,及盐豉、酒酱之滋,奋臂下,未尝见其染指试也。

请受教,曰:“难言也。

作厨如作医。

吾以一心诊百物之宜,而谨审其水火之齐,则万口之甘如一口。

”曰:“八珍七熬,贵品也,子能之,宜矣。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文言文1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王子猷① 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② ,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③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④ 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节选自刘义庆( 《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子猷(yóu):王羲之第五子。

②眠觉:睡醒。

③剡(shàn):剡县,今绍兴嵊州市。

④经宿:经过一夜。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造门不前而返________②吾本乘兴而行________(2)从王子猷“造门不前而返”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②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能赏识人才的人(贤君) 比作伯乐,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愚妄无知、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B.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

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

”“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

母微笑曰:“病少差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

选自《鸣机夜课读记》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

②:争药鼎沸:读书声琅琅,与药鼎煮沸声争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录毕,走送之________②俟其欣悦________③少痊________④然则何以解忧________(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母授以《礼记》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安陵君其许寡人D.而病辄能愈/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4)【甲】【乙】两文所写内容有哪些异同?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解析1

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解析1

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死亦我所恶十恶不赦B.乞人不屑不屑置辩C.所识穷乏者穷冬大风D.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理解:文章开头,孟子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鱼与熊掌在当时都是难得的食物,在鱼和熊掌不能同时获得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因为熊掌更为美味而选择熊掌。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在孟子看来,人性天生就是善良的。

“贤者”能够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一直保有善良的品行。

然而,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3)“舍生取义”思想是古代许多仁人志士所崇尚的献身精神,它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为国捐躯的慷慨壮歌。

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种担当精神是如何在邓世昌身上体现的。

在当今社会,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精神的。

(链接材料)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

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

既长,入水师学堂,精测量、驾驶。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及答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第11课《醉翁亭记》检测题第12课《湖心亭看雪》检测题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

谪,贬官。

守,指做州郡的太守。

2、【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到。

3、【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4、【具】同“俱”,全、皆。

5、【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制,规模。

6、【属】同“嘱”,嘱咐。

7、【胜状】胜景,美景。

胜,美好。

8、【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9、【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边际。

10、【朝晖夕阴】早晚阴睛多变。

晖,日光。

11、【大观】壮丽景象。

12、【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13、【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4、【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极,至、到达。

15、【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迁,贬谪、降职。

16、【骚人】泛指文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得无,表推测。

18、【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

19、【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20、【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21、【开】指天气放睛。

22、【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曜,光芒。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25、【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倾,倒下。

摧,折断。

26、【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冥冥,昏暗。

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国,指国都。

28、【景】日光。

29、【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风浪。

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万顷,极言广阔。

31、【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停息。

32、【锦鳞】美丽的鱼。

鳞,代指鱼。

33、【岸芷汀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甲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节选)乙文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②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③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节选)注释:①此:指滁州。

②上:皇上。

③刺史:代称知州。

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掇幽芳而荫乔木(拾取)B.因为本其山川(根据)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D.太守谓谁(对……说)(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书以名其亭焉/且焉置土石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以君之力C.宴酣之乐/四时之景,无不可爱D.朝而往,暮而归/博学而笃志(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对比手法,用滁人和太守作对比,批判滁人不事生产、只知享乐的习气。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四字词概括)2.文言文阅读。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①欲放去邪?”遂遣之。

(丙)谢太傅盘桓②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

顾欢勤学中考初三文言文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解析

顾欢勤学中考初三文言文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解析

顾欢勤学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

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

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

八岁,诵《孝经》、《诗》和《论》。

及长,笃志好学。

母年老,躬耕诵书,夜则然糠自照。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父使驱田中雀:父亲让他驱赶田里的麻雀。

B、无遗忘者:没有漏掉的。

C、躬耕诵书:(顾欢)一边亲自种地,一边读书。

D、见而异之:用奇怪的眼神看他。

2、对短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的主题是顾欢勤奋好学。

B、顾欢的父亲和同郡的顾恺之都是阻拦顾欢学习的人。

C、顾欢“于舍壁后倚听”的结果是“八岁,诵《孝经》、《诗》和《论》。

”D、短文启示我们:只要勤奋学,任何困难都克服,并且有所成就。

试题答案 1、D 2、B译文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

顾欢六七岁的时候,父亲让他驱赶田里的麻雀,顾欢作了一篇《黄雀赋》就回去了,麻雀把田里的粮食吃了一大半,父亲很愤怒,要用棍子打他,看见《黄雀赋》就没有打他。

乡里有学堂,顾欢家中贫困不能上学,在学堂墙壁后面倚着听,没有遗漏掉的。

八岁时,可以背诵《孝经》、《诗经》、《论语》。

等到长大了,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母亲年纪大了,顾欢一边亲自种地,一边背书,晚上就把糠点燃,照着看书。

同郡顾恺之来到县里,见到他(如此勤学)感到惊异,让自己的几个儿子与他交朋友,到了孙宪之处,和他们一起接受教育。

中考5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翻译)

中考5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翻译)

中考5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翻译)文言文阅读练习(一)西流英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把下面的马一起送去,让田吉走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d、它会被坚固的攻击和俘获,但你的心也是坚固的,坚固的无法穿透。

2.用“/”将下列句子分成两部分。

(2分)亚夫将军拉着士兵鞠躬,说揭州人不敬拜。

请以军事礼节见他。

3.用现代汉语翻译带下划线的句子。

(3分)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3分)答案:5。

本文简述了汉文帝是“好皇帝”的原因。

(3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孟母环(《韩诗外传》)阅读小贴士:孟珂的母亲用刀割下自己织的布,告诫孟子在背诵时不要忘记,孟子从此养成了严格的法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孟子年轻时,他背诵了母亲编的《一》。

孟子停了下来,但又继续。

他的母亲认识他,打电话问:“什么是暂停?”他回答说:“如果你失去了什么,你会重新得到它。

”它的母亲领着刀切开它的织物,以便敲响(4)。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信可乐也。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越明年,政通人和(越:过了)B.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C. 衔远山,吞长江(衔:包含)D.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答案:C。

解析:衔远山,吞长江,衔的意思是连接。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的疾苦;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3. 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之心不同,其不同之处是什么?答案: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而迁客骚人则以物喜己悲,以物悲己喜。

4.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政治理想?答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即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的政治理想。

二、文言文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初中语文阅读文言文70篇翻译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文言文70篇翻译及答案

)1-10(篇翻译及答案【一】70初中阅读.★酒以成礼1 【原文】毓拜而后饮,且托寐以观之。

其父时觉,因共偷服药酒。

值父昼寝,兄弟小时,)ù(y钟毓“酒以成礼,毓曰:既而问毓何以拜,会饮而不拜。

“偷会曰:又问会何以不拜,”不敢不拜。

”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句意为当时他,而是指“醒”,不是指“发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 释“觉” ,“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 指睡后醒来。

又,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 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钟毓兄弟小时候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钟会喝酒不行礼。

钟毓行礼后喝酒,“偷本”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行礼,钟毓说:”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解释1③时:当时。

②因:趁机。

①寝:睡觉。

④何以:为什么.翻译:2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3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常羊学射2【原文】“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 ,使⑤虞人⑥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 ,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打猎。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岳阳楼记范仲淹原文展示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哮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巴陵郡政事通达百姓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全都复兴了,于是再度修整岳阳楼,扩大其原有规模,在上面刻录唐朝贤人以及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就在洞庭湖的风光上。

它包含远处的山峦,吞吐壮阔的长江,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晚明暗变幻,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非常详尽了。

这样,那么(从这里)向北可以通到巫峡,向南到达潇湘,被贬职的官员和多愁善感的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游览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还是有所不同吧?那雨水连绵纷纷而下,接连数月不放晴,寒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潮冲击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光辉,高大的山形也隐没在阴云中,商人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猛虎长啸啼猿悲诉。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醉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①树林阴翳 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________③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④乃公寄意于此也________(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甲文从一个“________”字可见欧阳修治理政事有道,乙文用“________”这句话从侧面村托“醉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与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与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与答案解析题目一:《孟子·梁惠王下》太宗曰:“愿闻梁惠王之器。

”孟子对曰:“为人君者必佞。

”太宗曰:“请闻其具。

”孟子对曰:“为人君者必辩。

”太宗曰:“请闻其故。

”孟子对曰:“为人君者必让。

”太宗曰:“善。

愿闻让之实。

”孟子对曰:“让有三:让于天,让于地,让于人。

”问题:根据上述对话,梁惠王之器指的是什么?解析:根据孟子的回答,梁惠王之器指的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即佞、辩、让。

题目二:《史记·滑稽列传》少年时的滑稽多出口而少进头,长大以后,纡朱怀金,变态立异,为人笑者百计,为人恶者千端,为人轻者无穷,为人狂者不可胜数。

问题:根据文段分析,滑稽的特点是什么?解析:根据文段描述,滑稽的特点是多出口而少进头,喜欢展示自己的才华,搞笑,却容易引起他人的不满和轻视。

题目三:《庄子·天下篇》庄子曰:“今我则歌之。

嗷嗷之声若何?”子脔曰:“呜呼!丘也不适得。

”庄子曰:“桓公游于宋,有宫室之美,鸟兽之声不绝于耳。

逐者百二十里,仕者十有五年,然后一游。

”问题:根据文段,庄子为什么会问“嗷嗷之声若何”?解析:根据文段描述,庄子问“嗷嗷之声若何”是因为他感叹自己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无法享受到桓公所能享受到的美好环境。

庄子以自己无法适应社会环境的感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态度。

题目四:《左传·庄公二十五年》晋大夫任高、郤涓侍孝于庄公。

郤涓蚤死,公以为吊。

宰人使于高曰:“可矣,君子行忧,无入于无节。

”于是,高被以职衰,如哭于哀公。

公谓高曰:“寡人闻之:乐道之难行也。

寡人吊亲于哀公三年,不衰其服;宾用辱,无入于廷墙;鞠朝不病;内忧,不见外;召见有故,不敢封也。

召见之日不满一年,君有阙事于晋国,宁舍而不见?”对曰:“善。

”乃止。

问题:根据文段,为什么晋大夫任高要行忧于庄公?解析:根据文段描述,晋大夫任高要行忧于庄公是因为郤涓(他侍奉的人)去世了。

行忧是表达哀悼之情、表示追思之意的一种礼仪行为,晋大夫任高要行忧是出于对郤涓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0分)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

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

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

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

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ù)州:今浙江金华。

②靖康:宋钦宗年号。

③磁州:今河北磁县。

④率:都。

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

⑥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

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⑧生兵:指生力军。

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

⑩薨(hōng):死亡。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泽自幼豪爽有大志A.泽/自幼豪爽有大志B.泽自/幼豪爽有大志C.泽自幼/豪爽有大志D.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答案】.A【解析】:断句方法:a、根据内容意义 b、标志性语词如:夫、曰等c、结构上。

是动宾式或主谓式等。

结合语句分析可得。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即日单骑就道()(2)度将孤兵寡()【答案】(1)一人一马;(2)推测、估计、考虑。

【解析】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注意古今异义骑:一人一马;度:估计、考虑。

平时加强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说说“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的意思。

(2分)【答案】今天,进和退同样是死,不能不从死中求生【解析】翻译语句,注意重要的词语的意义,也是得分点。

重点字词“等”、“进”、“退”等解释要准确,句子要通顺。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4】宗泽为什么会“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答案】因为宗泽上书皇上回到京城20多次,每次都被潜善等所阻挠【解析】原文为“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换成自己的语言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2分)【答案】豪爽有大志、英勇善战、忠君爱国。

【解析】分析人物的形象,一般从其的言行、事件可看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 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知忠君爱国。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

2.阅读《活板》,完成后面小题。

活板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若止印三二本(2)瞬息可就【答案】(1)通“只”(2)完成【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止”的通假。

重点识记,常常考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A.唐人尚未盛为之其印为予群从所得B.持就火炀之木格贮之C.以草火烧以手拂之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则以一平板按其面【答案】A【解析】A项:做;被。

B项指示代词,C项:用。

D项,代词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3】翻译下面的语句。

(3分)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答案】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注意句中的“令”和“坚”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对活板的制作、功效和用法的介绍,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横线处的的文字填写出来。

(用原文回答)(4分)作者对活板的介绍突出了一个“活”字,如“①”,字是活的;“②”,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③”,印刷是活的;“④”,字印的数目是活的…… “活板”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答案】①每字为一印②密布字印③更互用之④每一字皆有数印【解析】注意用原文的提示,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全文,把握关键语句。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

3.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活板》,完成后面的题目。

活板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填空(2分)⑴《三峡》“素湍绿潭”一句中“素”是“白色的”的意思,《祖逖》“睿素无北伐之志”一句中“素”是“向来”的意思,文中“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素”的意思是①。

⑵《陈涉世家》“以激怒其众”一句中“以”是“用来”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一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文中“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中“以”的意思是②。

【答案】⑴向来⑵用来【解析】文中“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素”的意思是向来,文中“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中“以”的意思是用来。

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⑴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⑵用讫再火令药熔【答案】⑴铁板上用松脂、蜡混和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

⑵印完后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

【解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以、冒、讫、熔”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

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

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⑴铁板上用松脂、蜡混和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

⑵印完后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3】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活板印刷的快捷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答案】①大量印刷速度快②排板速度快③添补新字速度快④拆板速度快【解析】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活板印刷的快捷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大量印刷速度快;排板速度快;添补新字速度快;拆板速度快。

只要考生认真阅读文章,基本都可以找出这四个方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文言文阅读(共10分)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填空(3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一句中“善”是“好”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是可谓善学者矣”一句中“善”是“善于”的意思,本文“伯牙善鼓琴” 一句中“善”的意思是,“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一句中“善”的意思是。

(2)《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一句中“于”是“在”的意思,《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一句中“于”是“比”的意思,本文“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 一句中“于”是的意思。

【答案】(1)善于(擅长)好(2)在【解析】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

而题目要求我们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

那么我们可以从语气上看,钟子期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峨峨兮者泰山!”就使对琴技高超的赞美表达的强烈真诚。

从结构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的赞美,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具体描写琴技高超。

在这里,我们回答的时候一定要先回答句式,然后再进行具体分析才算是完美的答题。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答案】(1)他心中十分悲苦,于是拿起琴弹奏起来。

(2)每奏一支乐曲,钟子期都能立刻领会其中的旨趣。

【3】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

请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

(3分)【答案】答案示例一:从语气上看,钟子期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峨峨兮者泰山!”就使对琴技高超的赞美表达的强烈真诚。

答案示例二:从结构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的赞美,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具体描写琴技高超。

(共3分。

句式特点1分,具体分析2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5分)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