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塞罕坝精神范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塞罕坝精神范文

如何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7月13日,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在河北省塞罕坝林场举行全体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林业改革发展面临良好机遇,现代林业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塞罕坝林场的成功经验,全面回顾今年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各级林业部门要把大力弘扬赛罕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以此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推动发展。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关键要把握好以下五点:

(一)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树立干事创业、造福子孙的崇高追求。人的一生能够做几件有益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事,确实不易。林业是积德行善、造福子孙的德政事业。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刻认识到青山绿水也是政绩,把发展林业作为人生的崇高追求,为百姓多做实事,为子孙多做善事,真正做到为官一任,绿化一方,给子孙后代多造几个塞罕坝,为自己、为社会多树几座绿色丰碑。

(二)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有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林业是艰苦行业,选择林业就选择了清贫,选择了奉献。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清贫的岗位上和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加强修养,经受考验。

广大林业干部职工都要向塞罕坝人学习,站在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主动到林业建设一线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为现代林业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三)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尊重科学的正确理念。不尊重科学,作决策、办事情就必然会失败。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强化科学意识,秉持科学态度,自觉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切实做到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要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加强科学技术攻关,强化科技成果推广运用,坚持依靠科学技术推动林业发展,不断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增强抢抓机遇、勇于改革的进取意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林业改革的机遇期,也是林业改革的攻坚期。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大胆探索,勇于改革,争做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当前,要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点抓好各项配套改革,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同时,要按照 * 要求,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和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要像塞罕坝林场那样,通过改革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五)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发扬兢兢业业、狠抓落实的优良作风。任何工作部署都要通过抓落实才能见成效。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不出成效不罢手。各位厅局长、司局长是抓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落实,带头抓落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全体务林人要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职

尽责,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见成效。只有形成狠抓落实的优良作风,林业发展才会有希望。伟大的塞罕坝精神,是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

和汗水甚至生命凝结而成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林业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全国林业行业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广大务林人不断进取的光辉旗帜,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塞罕坝之歌

——河北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52年艰苦造林纪实

国平耿建扩周洪双《光明日报》( xx年03月18日 01 版)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境内,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制图:杨震

塞罕坝金秋。资料照片

林场创业者当年住过的土坯房。资料照片

塞罕坝创业初期人工造林现场。资料照片

林场创业者当年住过的窝棚。资料照片

王尚海资料照片

赵福洲夫妇。资料图片

于士涛一家。资料图片

3月15日,星期六,刘海莹脚步匆匆。

河北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进入防火紧要期。刘海莹是林场的党委

书记,一想到百万亩松林的生命安全,他和同事们的心不由得紧绷起来。

塞罕坝,白雪皑皑,呼呼的寒风在松树之间撞来撞去,发出沙沙的声响。

这里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

但是,人类在这里创造了奇迹:塞罕坝的人工林,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

“高、远、冷”,是以往塞罕坝给外人留下的普遍印象。如今,这3个字被置换成了“美、绿、香”。几代塞罕坝人肩扛家国使命,在高寒的沙地上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谱写了一曲绿色的欢歌。

“塞罕坝人享受着 * 光荣,更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我们造林、护林的步伐要更加有力。”刘海莹说。

塞罕坝,一部浸透艰苦奋斗精神的传奇。

“老天虽无情,也怕铁打汉。满地栽上树,看你变不变”

——为了固沙源、捍水源,王尚海、“坝上六女”、曹国刚、孟继芝誓向沙地要绿色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美丽高岭”,林木茂盛,郁郁葱葱,“落叶松万株成林”。但是,由于过载、过牧、匪灾、火灾,塞罕坝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已是一片荒漠。

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呈扇形聚拢,形成3000多公里风沙线,对新中国的首都“虎视眈眈”。

警钟敲响!与北京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的浑善达克沙地海拔1400米左右,而北京海拔仅40米左右。

“有人形容,如果这个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堵不住,那就是站在屋顶上向院里扬沙。”作家李春雷在报告文学《塞罕坝祭》中写道。

首都告急!

1962年,原林业部紧急从全国18个省市的24所大中专院校调配127名毕业生,和当地242名干部工人一起,组建塞罕坝林场,号令向沙地进军。

“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原国家计委在批准建场方案时,以 * 的名义发出这27字号召。

这27个字,是期许,更是方向。塞罕坝人铭刻于心,开始了感天动地的创业之旅。

林场首任党委书记王尚海之前在承德市区工作。接到调令,他二话不说,毅然带领一家人上山,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

然而,第一年造林失败,成活率不足两成。

“不是树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在这片土地上打过游击的王尚海不信邪,重新搬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第二年4月,率领精兵强将,在一个叫马蹄坑的地方连续奋战3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