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近代史上两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成就并比较两次技术革命的异同

试述近代史上两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成就并比较两次技术革命的异同
试述近代史上两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成就并比较两次技术革命的异同

试述近代史上两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成就并比较两次技术革命的异同

姓名:常雅男

学号:2008271702

指导老师:潘树林

班级:艺术设计十七班

大约从公元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约从公元15世纪下半叶—18世纪中叶;后期约从18世纪中叶—19世纪末、20世纪初。前后两个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各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

2、以轻工业为主导;

3、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

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

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首先是从纺织部门的纺纱环节开始,然后推动其它部门,层层展开,不断深入。在航海探险、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方面有卓越的成就!首先,在航海探险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原料、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为此,新兴的资产阶级急需打开通往外界的通道,特别是开辟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道,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是一些冒险家先后组织船队进行航海探险。先后由葡萄牙人迪亚士、意大利人哥伦布、葡萄牙贵族伽马、葡萄牙人麦哲伦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探索,证明大地是球形,又发现了新大陆,加深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同时也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数学、力学的发展。航海探险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向人展示了一种开拓精神,激励人们为探索其他自然奥秘而努力。其次,在以“以人为中心”为核心的文艺复兴中,最为代表的但丁、薄伽丘、达芬奇、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哥白尼等人表现突出。文艺复兴拉开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序幕。

在天文学中,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创立,推翻了宗教神学的宇宙结构体系,否定了有所谓神灵住的天堂。但教会宣称他的学说是异端邪说,说明宗教是仇视科学的,因此,引来布鲁诺和伽利略对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捍卫和发展。最终承认了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

在生理学上,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1514-1564)对解剖学做出了新的贡献,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奠定了医学的基础;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1511-1553)发现了血液小循环;英国生理学家,哈维(1578-1657)

确立血液循环理论,并出版了《动物的心血运动及解剖学研究》阐明了他的血液循环理论,从而奠定了生物发展的基础,是生理学成为一门科学,他本人也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

在物理学上,首先发展并成熟起来、形成独立体系的是经典力学。其中,伽利略贡献突出,他发现了自由落体运动、惯性运动,发展了抛物体运动轨迹理论,他出版的《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标志着经典力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对整个近代科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开普勒(1571-1630),德国第一位伟大的新教徒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研究天体之间作用力,出版了《新天文学》,荣获“太空律师”的美名;惠更斯、胡克等人的工作,为之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做了大量的知识储备;牛顿(1642-1727)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1687年,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近代自然科学史上的一次大综合。

在数学上,主要贡献者是欧洲人,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几何学知识和微积分学的创立。解析几何学的创立者是法国的笛卡尔(1596-1650)和费尔马(1601-1665),笛卡尔在1637年发表的《更好的指导推理和寻求真理的方法论》一书,其中,《几何学》标志着解析几何学的诞生;微积分的创立几乎是同时由牛顿和莱布尼兹开创的,这门学科在数学的发展中可以说他是继欧几里得几何学之后全部数学中一个最伟大的创造,牛顿和莱布尼兹贡献比较大,牛顿在1671年完成的流术数和无穷级数》,又对他的微积分理论做了更广泛而深入的说明,并在概念、计算机技巧和应用上都做了很大的改进;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研究涉及数学哲学等41个领域,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创建了微积分的方法。微积分的创立极大的推动了数学的发展,随着微积

分的创立,他将数学带入一个新的时期—变量数学时期。

第一次科技革命实现了工业生产的全面机械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但也有它难以克服的缺点,如产生和使用不方便、长距离输送困难等等。所以社会对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19世纪初电磁学领域的一系列发现,引发了新的科技革命

在第二次世界革命中,将人类历史由蒸汽时代推进到电力时代。近代后期在天文学和天体理论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人们在勘探、采矿、运河开凿等活动中也发现了许多新的东西。同样,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上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更深的探索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在天文学方面,十九世纪末,天体物理已成为天文学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它的兴起,扩大了天文学的研究范围,天文学开始把观察与理论分析统一起来。在天文观察方面有了新的发现,还有赫歇尔对恒星的研究,发现了恒星的自行,由在恒星研究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恒星天文学之父”。十九世纪之前人们对恒星的化学组成还一无所知,随着人们对恒星光谱的研究,人类对恒星的化学组成才有所了解,并始于英国沃拉斯顿的一个发现。在天体起源和演化假说的成就中,代表人物有康德,他于1755年的《宇宙发展是概论》,他提出了系统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源假说等的思想观点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相悖,所以被遗弃一边,直到41年后才重获新生。1887年,英国的洛克耶提出了第一个恒星演化理论,其理论成为现代恒星起源和演化学说的理论渊源。

在地质学方面,出现了两个争论,一个是水成论和和火成论之争,一个是灾

变论和渐变论之争。德国的威纳把水成论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最终让水成论统治了地质学。1740年,意大利威尼斯修道院院长莫罗首先提出了火成论;灾变论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是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和比较解剖学家居维叶,渐变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业余科学家赫顿,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地质学家赖尔,他的地质渐变论具有重大意义,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十九世纪的物理方面,有两个统一的理论相继问世,一是能量守恒于转化的定律的发现,一个是电磁理论的建立。笛卡尔发现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第一次革命后,随着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迫切要求提高热机的效率,从而促进人们对热的本质、热与机械运动的联系,和转化规律的研究,这项研究成为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规律的研究,这项研究成为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端。电磁学是18世纪中叶创立的,系统的电磁理论的建立是19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从对电磁突出的有伽伐尼、奥斯特、安培、法拉第、麦克斯韦、赫兹等。麦克斯韦完成了电磁波理论,让人们认清了电磁波的本质,赫兹首次用试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大发明家爱迪生在1877 年开始对电产生之光进行研究,他发现电阻会发热,发热后会产生光,因而发明了电灯泡。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电力的广泛应用由可能变为现实,而在电力的应用中又产生了一系列对人类社会生活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发明。

与数学、物理、地质、天文等学科相比化学是发展相对较晚的学科,但是也是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其中包括,氧化燃烧理论取代燃素说,拉瓦锡的氧化燃烧理论,原子—分子论的建立,有机化学的兴起,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等。门捷列夫发现的化学元素周期律奠定了现代无机化学的理论基础,属化学发展史上

有一里程碑,还有力的推动物理学的光谱分析工作。

十九世纪,生物学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成果有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前两项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中的两项。达尔文写的《物种起源》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性著作,是生物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孟德尔的遗传理论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础,是20世纪生物学发展的起点,对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次技术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是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机器生产的狂飙时期,显示了科学技术的威力,资产阶级认识到发展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命运息息相关,采取了许多保护、鼓励科学发展的措施。同时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手段。

第二次技术革命进入了电气时代,电气时代创造的社会生产力是蒸汽时代望尘莫及的,电力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生活的面貌,加速了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带动了一系列新技术部门的出现。

从公元15世纪末到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间进行了两次技术革命,而前后两个时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有不同的特点,两者的异同在于技术革命的时间、起点、标志和影响。

一、时间不同:

第一次科技革命产生在18世纪6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在17世纪70年代

二、起点不同: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起点是纺织机的改革,15世纪末至16世纪,在英国已形成了农村毛纺织工业区,出于竞争的需要,人们十分重视棉纺业的技术革新,当中,纺纱机还进行了一次改革,改革促进织布机向机械化过度。纺织机的改革在纺织业内部,及其基本上取代了手工操作,第一次技术革命首先在纺织行业展开。他意味着工厂行业的到来,是人类进入生产中的真正狂飙时期。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於19世纪中叶,它以电机的发明为起点,不仅推动了生产技术由一般的机械化到电气化、自动化转变,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以两次的革命的起点不一样。资本主义已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垄断阶段的大生产要求有强大而集中的能源。这时,最大蒸汽机出现了许多缺点,满足不了需要,这就要求寻找一个即集中、灵活而又经济的能源分配方法,于是电力代替蒸汽动力的技术革命就又开始了,就出现了第二次技术革命。

三、标志不同:

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不一样,前者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后者是以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为标志。第一次技术革命发展的第二阶段就是蒸汽技术在社会生产部门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技术。蒸汽动力机的产生和制造也有个发展过程,巴本、塞维利、纽可门为发明蒸汽机做了奠基的作用,17世纪末,由于人们对大气压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一些科技人员便着手研制蒸汽机。巴本提出了使蒸汽机冷凝,利用大气压力做功的思想,并制作了试验器具,第一台实际用于抽水蒸汽机是英国工程师塞维利发明的“矿山之友”,于1698年取得了专利权。英国人纽可门发明了技术上比塞维利蒸汽机先进、实用价值较大的大气蒸汽机。瓦特通过一系列的改进,在1784

年制成了第一台双向蒸汽机,热效率大大提高,耗煤量仅为纽可门的三分之一,他在第一次技术革命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现了从手工业到机器工业的转变,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的时代被称为“蒸汽时代”。第二次技术革命在第一次技术革命中的基础学科上建立起理论体系,科学理论的形成引发了将人类历史有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所以,第二次技术革命以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为标志,将之称之为“电气时代”。法国的皮克西根据法拉第的发现先后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摇永磁式发电机。1866年底,“近代德国科学技术之父”西门子等人发展,并展示了自己是发电机的原理并制作出电动机,他这种把电转化为磁和磁转化为电相结合的发明具有划时代意义。比利时的格拉姆制成了具有环状电枢的直流发电机。西门子、爱迪生都是融科学家、工程师和商人于一身的人物。德国和美国由于培养出这类人才,使他们的科学技术进步很快。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大型电站建设,需要做远距离建设,就引起了对远距离供电的的研究。电力工业发展的状况和电力的应用程度仍是判断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经过18世纪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焕发出极大的生产力,产品一下子丰富起来。欧洲的每个角落都鸣响着蒸汽机的吼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创造出日益丰富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创造出新的社会需求。这就要求新的产品、新的机器、新的工业部门、新的生产技术。如果说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以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为完成的话,那只是完成工业进步的第一步飞跃。接着而来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

应用为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告终的。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不仅传统的钢铁工业、机械加工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兴起了电气、化工、汽车、石油等一系列工业部门。这又是一次真正的巨大变化,使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超过了第一次变革的成果。这是工业化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第一次科技革命打断了农业社会的进程,建立了传统的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许多工业部门都植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它们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不过是刚刚破土而出的萌芽。如钢铁、煤炭、机械加工等行业还没有完全摆脱原始的生产状态,与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不可同日而语。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这些老行业的新发展又导致石油、电气、化工、汽车、航空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从而使整个工业的面貌焕然一新

四、影响不同:

第一次科技革命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革命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

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两次革命的相同之处在于,两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 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

两次技术革命是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世界留下了值得赞叹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尹琴容.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5) .

[2] 李海英,韩哲,张贵杰. 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06) .

[3] 王云,昂海松. 论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J]. 江西社会科学,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

1、背景条件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5)国外市场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 (3)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为生产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科学理论的突破; (2)“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要。 2、、特点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法、美、德、意等国; (3)发明者多数为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总结;(4)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 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5)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钢铁、化学、电讯、汽车、石油等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 (2)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额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3、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的比较: 相同点: (1)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③第三次: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的出现;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②第二次: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 ③第三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人们的衣食住 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②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的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 拉大; ③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不同点: (1)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后两次多是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高中历史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⑴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 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前提 ②圈地运动造就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⑤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直接原因 ⑵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⑶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大特点: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⑴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⑵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人口、资金的流动和贸易更加扩大

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凭借 日益强大的实力,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⑷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 的物质条件 3、世界市场的形成 ⑴、形成过程: ①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⑵、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殖民扩张与掠夺—— 主要途径) ⑶、影响: 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 ②造成了亚非拉美的贫穷落后 ③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 ?珍妮纺纱机: 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 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它的发明是棉纺织业中第一项有深远影响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但它的缺点是纺出的纱比较细,而且易断。 ?工业革命最早发迹于纺织业的原因: 1.棉纺织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 新和开展竞争。 2.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量大,为满足市场的不断增长的需 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2)不同点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深度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得多。 A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也是个机工。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b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第二次 起止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开始部门从棉纺织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标志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 社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形成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就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就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就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1765年 1)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第一个工 业国 家) 2) 首先发生的行业:新兴的棉纺织业 3) 发明开始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4) 新的发展阶段:1785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不受自然条件 的限 制,大大推动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5) 交通工具的发明: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 明蒸 汽汽车 。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1) 时间: 19世纪70年代(1870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成就):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发 电机成功:电动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876年,美国的贝尔发明电话;此外,电动机、电车、电报、电影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 内燃机的创造和使用:1885年,德国人戴姆勒和本茨各自制成三轮汽车,1903年,美 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4) 化学工业的发展令人瞩目: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5)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器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 车工 了解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产生 1、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

1)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2)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2、生产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3、最早生产的行业:新兴工业和钢铁行业 4、(看)含义: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垄断的目的),一些大企业采用兼并和相互 联合等 方式(垄断的方式),控制产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垄断的表现),形成了垄断组织。并渗入到社会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5、实质: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 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 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蒸汽机车、轮船)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3) 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强大实力,积极殖民扩张,把越来越多的地 区纳入资本主义市场中。 4)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5)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 基本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工业领域同时展开,更大程度上促进了生 产 力的增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2) 许多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 亚非拉等地的粮食和原料不断运往工业国,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品则销往世界各地, 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高考历史必修一】7.19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版)

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纲要求】 1.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3.资本主义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基础落实】 一 工业革命 1.条件 (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3)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4)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5)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 2.进程 (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关键: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3.影响 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工业日益重要 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生活方式工业城市形成,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 二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条件 (1)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2)蒸汽机车和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形成: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4.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考点深化】 【典例剖析】 【考点深化】 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典例剖析】 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 1699~1701年1772~ 1774年 1804~ 1806年 1834~ 1836年 1854~ 1856年 欧洲83.645.037.336.328.9美国、加拿大 和西印度 13.346.946.434.728.1 非洲、近东、 亚洲、澳洲和 拉美 3.18.116.329.043.0 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答案】C 【解析】从表格信息看,英国对亚非拉地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不断增长,这说明英国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侵略逐渐加深,反映出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故选C项。 归纳总结世界市场的形成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又称为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下面由整理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一、相同点: 1、(从背景来看)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2、(从过程来看)它们都在动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3、(从结果来看)它们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不同点: 1、(从背景来看)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 2、(从概况来看) (1)开始部门:从棉纺织业(轻工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2)开始地区:英国/几乎同时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 (3)发明者:主要是工匠/主要是科学家 (4)重大发明成就: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 3、(从结果、影响来看) (1)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

向工业文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 (2)对生产组织的影响: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 (3)对经济思想的影响: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形成 (4)对生产力的影响: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5)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a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b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a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b资本主义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6)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并向纵深发展 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18世纪时英国的一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在这种趋势下,工业革命就首先在英国发展起来了。 ⑴主要原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 ⑵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产生并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 ⑶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场; ⑷工场手工劳动时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这是后来的法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 姓名:张霞单位: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专题解读: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生产力进步作为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根本尺度,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看历史,关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变迁,是当前史学研究的热点,也是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的重要选点。(二)“神五”、“神六”的飞天成功及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构想,使科技革命与自主创新愈来愈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 (三)在2006年高考中,全国卷Ⅱ考了“苏联工业化资金的来源”题和“10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差异”题;江苏卷考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题;天津卷考了“两次科技革命中科学发明的区别”题。不难看出近年高考主要集中在对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和特点考查。 命题预测: 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部分。命题重点主要集中在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主要成就、主要特点及重大影响。各种题型都有,尤其是图片、文字题经常涉及。 从专题角度看,本专题内容可同中国史联系在一起,考查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可联系现实生活考查与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以及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些极有可能成为命题的着眼点。 预测2007年高考中可能会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背景来设计题目,所以对于三次工业革命及相关内容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复习。 高考点击(近五年高考题统计):

复习目标: 1.通过专题复习,系统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条件、主要成就、特点和影响;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整合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 3.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复习设计: 运用投影辅助教学,增大课堂复习容量;采用学案导学,以学生自学为主,进行分层递进教学;采用比较法推进课堂教学,展开知识的纵横迁移,帮助学生形成对三次工业革命的整体认识;精选高考典例剖析,渗透学法、解法指导。 复习时数:一课时。 复习流程设计: (一)自主温故,构建知识结构 利用《学案》,检查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指导学生从5个方面把握每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情况。 (二)知识迁移与整合 设计一:请学生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的必要性条件?又为什么会首先在英国展开?(由具体到一般) 投影表格一:“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2020届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4 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4 两次工业革命错因归纳:对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成就、特点、影响方面的区别搞不清楚。 释疑解惑 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同点时间 18世纪后期~ 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期~ 20世纪初期 开始范围一国(英国) 多国(英美德法) 标志性成就万能蒸汽机电力 能源煤电力、石油 新交通工具火车、汽船汽车、飞机 新兴部门机器制造业、铁路业石油化工、电器制造等支柱产业棉纺织等轻工业重工业 技术来源经验积累实验室 生产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工厂) 垄断企业 对世界市场的推动初步形成最终形成 科学和技术的结合程度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 相同点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阶级关系两大阶级的对立 社会生活城市化、环境污染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A 【解析】材料“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材料“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来源于劳动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说明资金不是决定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瓦特和工厂主并不能说明各阶级广泛参与,排除 D项。2.(2019.4·浙江高考·20)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答案】A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1788年英国生铁产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1785年蒸汽机在工厂开始使用,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故选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组织形式上,产生了工厂制度,排除B项;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排除C项;图表信息不能表明生铁产量增加对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的影响,排除D项。 3.(2018·江苏高考·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答案】B 【解析】无意发现与材料中“有意的发明产物”不符,故A项错误;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与材料中“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相符,故B项正确;垄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先后出现了三次意义深远的伟大变革,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三次工业革命分别以十八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十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重要标志。 一、推动工业革命的机器——蒸汽机 蒸汽机的诞生推动了世界工业革命,使能源和材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人类摆脱了木材时代进入煤和铁的时代,使机器成为社会生产的“主提起蒸汽机,人们常提到其发明者瓦特,其实这种说法不够确切。早在瓦特前约五十年,英国有一个叫纽考门的工程师就已经发明了往复式的水,但是这种蒸汽机效率太低,无法大量推广运用。经过瓦特的改良,原本只能作往复运动的蒸汽机变成了能作旋转运动的机械,效率一下子提高种机器的动力,推动了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带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特仍不失为蒸汽机的发明者。 瓦特是在1763年开始改进蒸汽机的,当时他受格拉斯哥大学委托修理一台纽考门蒸汽机模型。在修理过程中,瓦特反复研究并请教布拉康教致命弱点在于浪费燃料,大量的蒸汽被用于加热已冷却的汽缸,热量被白白浪费。能否使汽缸温度保持不变?瓦特作了反复试验。1765年5月的一的高尔夫球场散步,同时思考如何改良蒸汽机,他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把另一个容器连接到汽缸上,将蒸汽导入这个容器(冷凝器)中,的,而冷凝器经常是冷的,冷热“结合”就能使蒸汽机连续运转。瓦特按此想法重新设计方案,并经过七年努力,终于制成蒸汽交替进入活塞两侧汽机。1784年他又借助联杆完成机械的平移动作。至此能作旋转运动、高效率的蒸汽机才算大功告成。 蒸汽机发明后,英国煤年产量由260万吨增至3000万吨,铁年产量由1.7万吨增至100多万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手工业生产一跃提高了二十倍。许多新式交通工具如火车、轮船等都用蒸汽机来推动。蒸汽机不愧为推动工业革命的机器。 二、震撼世界的发明——发电机 1820年7月21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做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实验——电生磁实验,第一次揭示了电和磁的关系。反过来磁能不拉弟深深被这个实验吸引,他决心要探索“磁生电”的途径。 法拉弟出身贫寒,父亲是个铁匠,十三岁那年小学未毕业就去书店当徒工。繁重的工作没有消磨法拉第的自学愿望,每当看到一本好书,他就能产生感应电流的五种类型:电流变化、磁场变化、通过恒稳电流的导体运动、磁铁运动和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只有运动变化的磁才能产生电流。 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为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作出了重大贡献。发电机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改变人类历史的科技成就——电子计算机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从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叫ENIAC,其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Numerical 意即电子数字积分机和计算机。它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的电气工程师埃克特与物理学家莫希里领导的一个研制小组完成的,历时家冯.诺依曼在理论上作了指导,所以应当说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冯·诺依曼曾设计了一种存储程序计算机,叫做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电子式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提出了计算机的设计模型,统一了计算机设计原理。他把计算机分成了五个必须的逻辑部分: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迄算机尚未离开这个模式。冯·诺依曼对计算机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从理论上解决了三大问题:一是计算机的逻辑组成;二是机内二进制体系;三是存原理,使计算机真正实现了自动化处理。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意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蒸汽机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产业革命):电气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 这三次工业革命都叫做:技术革命 1.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含义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1级七年儿科宋跃 1103018 【摘要】科学技术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无产阶级,城市化进程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更加壮大,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更大,城市化水平更高。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制造业、能源等领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关键词】工业革命无产阶级城市化可再生能源互联网 从原始社会的茹毛饮血、使用打制石器、钻木取火,到农耕时代使用铁器、家庭生产自给自足,到18世纪蒸汽机带动的资产阶级的萌芽与发展,19世纪电力驱动下资本进入垄断时代,再到如今信息技术使得地球浓缩成一个小小的“村庄”,人类社会的发展,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沧海桑田”来形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科学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历史前进的轨迹,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蒸汽时代的工人阶级出现和城市化开始 现在普遍认为,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1765年)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从那以后,以蒸汽机为主要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蓬勃发展。工业革命由若干技术发明群构成,主要有纺织机械技术群、蒸汽动力技术群、冶金采矿技术群、交通航运技术群和机械加工金属制造技术群。这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资本,同时也使的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进入工厂工作,为工厂主打工。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但是也更加集中。一小部分人(工厂主)占有社会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的劳动者却无法享受劳动的成果。当时工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很多人不得不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却仍然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在这种情形下,工人们开始联合起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维护自己的权利。一些工人认为是机器导致了他们的悲惨处境,于是有了1811年反对机械化的“卢德运动”。无产阶级诞生了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此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正是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巨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同时,大量人口集中在一起,从事非农业生产,现代意义的城市开始出现。但是那时候的城市可不是一个“宜居之地”。由于城市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城市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系统还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整个城市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总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二是冶金行业采用焦炭来炼钢等技术革新,能够练出韧性和强度更好的钢材,为技术革新生产的各种新机器,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同时也将英国大量的煤炭资源利用了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共有很多种不同的发明,除了较为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蒸汽机外,还有很多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比如1733年约翰·凯发明飞梭;1764年哈格里夫斯?珍妮发明纺纱机;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机;1802年瓦特改进了牛考门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后果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后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实际生产为依托,一些发明成就并不是出于发明家之手,而是一些各个操作者之手,像著名的詹姆斯瓦特就是一位技师。这一时期的发明多以直观的运用能量为主,从日常生活可以观察到的经验入手来创造发明,比如理查德·阿克莱特的水力纺纱机,蒸汽机其实也是由生活得到。这一时期社会对资源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这也就促进了钢铁、煤炭等工业的发展,钢铁是为了制造机器以及一些工具,煤炭是为了提供能源。同时为了方便资源的运输也改进了交通,比如建造了铁轨和机车,使运输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铁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仅英国在1838年就已拥有500英里的铁路。同时在水路方面也有开拓,蒸汽船的发明慢慢取代了帆船的地位,并且慢慢开始用于运输。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人们摆脱了靠人力和蓄力进行劳作的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同时第一次使人们征服了时间和空间,使全球各地的旅行成为可能并且在时间上得到大幅度的削减。同时这一阶段使世界统一了起来,比蒙古以及罗马各个时期都要统一,因为工业革命需要的资源和劳动力是可流动的,这就促进了欧洲一些新兴国家的相互流动,像比利时法国等。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主义到整个世界每个毛孔都是肮脏的,这是从工业化了的国家对世界其它国家的殖民可以看出,英国很早就侵占了印度澳大利亚,葡萄牙侵占澳门,法国殖民非洲北部,西班牙葡萄牙侵入南美洲等等,这些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比以往一切时候更甚,蒙古和古罗马时期疆域辽阔,统一了欧洲很大一部分领土,但其对附属国的统治也仅仅是进贡,不影响附属国的经济结构和文化,而工业革命时期的统治更是包含了经济结构的改变和文化的入侵,以北美洲澳大利亚最甚,这些地方土著居民少,武器装备又落后,丝毫不能抵抗列强的入侵,造成的结果是土著被大量杀害,整个大陆全盘欧化,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欧洲。而对于亚洲非洲这些社会已有一定发展的国家,全盘殖民是不可能的,这是它们就会寻找一些代理人来维护它们在这些国家的利益,同时他们也不会忘了经济和文化渗入,像印度慢慢的在经济上越来越被英国所左右,成了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受世界经济波动和危机的支配。当时清朝也变成了半殖民地社会,大清朝地大物博,没有一个列强可以完全吞并中国,纵使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但他们也不可能像统治印度一样统治我们,但我们的民族仍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开放通商口岸,割地赔款,贩卖鸦片,不但侵占主权利益,更毒害人民。 第二次工业革命可以以1870为分界点,这个阶段科学大大的影响了工业,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仅仅是表象般地机械制造,第二次则更多的应用科学技术来改进生产力,比如托马斯发明的炼钢法,从低品位的铁矿中大量炼出高级钢,另外发明的电机和内燃机彻底改变了动力,无线电的发现也带动了通讯的进步,另外如法拉第的电磁学都极大的带动了生活的变化。另外还有像爱迪生、莱特兄弟等发明家都对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靠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而堆垒起来,这时候是科学创造井喷的年代,也是造就最大大家的年代,像居里夫人、麦克斯韦、法拉第、波尔等等知名科学家,当时的社会对科学家是很尊重的,对科学是敬畏的,政府对科学事业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各国的科学院可以说汇集了当时最顶尖的科学家,并且科学家可以在世界各地享有极高的声誉,可以到各国演说,当时的学术氛围的开放的,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一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派别,大家有不同的主见,正是在这种百家争鸣的形式下科学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不管是物理、化学、生物等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科学技术应用到日常生活的进程是快速的,像电灯的进入平常百姓家,交流电供应各大电网、电报、电话的发明等等,都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65年哈格里斯夫发明“珍妮纺纱机”;棉纺织业出现骡机、水力织布机;采煤(煤炭成为重要能源)、冶金行业也出现机器生产;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出现;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火车成功;19世纪后,美国涌现新的发明:轧棉机、缝纫机、拖拉机、轮船、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方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广泛运用:19世纪出现一些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70年代可用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问世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19世纪七八十年代,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无线电报成功 化学工业的建立:1867年诺贝尔研制成功炸药;80年代改良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80年代塑料、人造纤维等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注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些老工业部门也有新发展,如冶炼、造船、机器制造业,特别是钢铁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194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47年美国,晶体管问世;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0年美国,激光器出现;1961年苏联,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环绕地球一周安全返回地面(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1977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1981

世界史上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世界史上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274200 世界史上曾进行了三次大的科技革命,下面我们就把这三次科技革命对比一下。 一、开始时间及标志性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的英国,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创造了“手摇珍妮纺纱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左右,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等部门的技术革新为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标志,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技术。 二、兴起的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之提供了政治前提;圈地运动为之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贩卖黑奴、对外掠夺为之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手工工场时期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之提供了技术条件;“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为之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也直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有:1、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为之提供了政治保障;2、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自然科学成就日益突出;3、结束分裂和实行改革的国家开辟了国内市场;4、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有: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之提供了相当稳定的国际环境;各国纷纷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技的迫切需要;并且这一时期科技理论也有了重大突破。 特征不同:1、从发源地看和国家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开始向其它国家漫延;第二、第三次几乎同时开始于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富有经验的技师和工匠,他们凭借经验和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和第三次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都是在精确的自然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所以第一次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结合,但第二次和第三次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程度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从突破口看,第一次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交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以军备工业为突破口。3、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第一次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生物时代”、“航天时代”等。4、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第一次使资本主义进入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第二次使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时代,第三次使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还要变化)。5、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对于前两次工业革命,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它造成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点有:1、都受到了本国统治者的重视和保护。各国政府保护和鼓励科技的发明,激发了发明者研究创造的积极性。2、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共有四个

[初中历史]三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教案 通用

张静中学中考历史复习专项之《三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教案

●纵横联系 1.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在英国,所以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法国因为各种原因,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与推广比较困难,工业革命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美国则借助移民带来的技术和引进英国技术,不断产生新的发明,工业革命较快地完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而英国拥有广大殖民地,资本家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愿更新设备,纺织工业等部门的设备陈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法国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和国内外市场狭窄,普法战争战败导致失去重要资源和资金,垄断资本家把资金投向信贷而不投向生产,投往国外而不投向国内。这些导致其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工业生产分别被美、德赶上和超过。 (3)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20世纪50年代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恢复,其中联邦德国注重发展科技教育,经济发展较快;日本在战后经济发展中注重引进先进的科技,同时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美国在二战后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稳定发展。 2.分析、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①三次科技(工业)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

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①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②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③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 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④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三次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3.从原因和结果两个方面概括说明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市场的关系。 市场的扩大促进了科技革命的扩展:①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②19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展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加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市场的垄断和反垄断斗争也日趋尖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