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草原主题教学设计
《草原》的教案
![《草原》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1200b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b.png)
《草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草原的概念、特点和形成原因;掌握草原生态系统的构成和作用;了解著名草原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重要草原动植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能够描绘草原的特点和景观;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能够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草原美丽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草原的概念和特点:a. 草原的定义和分类;b. 草原的地理分布和范围;c. 草原的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2. 草原生态系统:a. 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b. 草原动植物的特点和适应性;c. 草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和重要作用。
3. 著名草原地区的介绍:a. 亚洲草原:蒙古草原、哈萨克斯坦草原等;b. 欧洲草原:欧洲大草原、罗曼尼亚草原等;c. 澳洲草原:澳大利亚草原、新西兰草原等。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或短视频,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 情景模拟:设计草原生态系统的小组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动植物角色,体验草原生态系统的相互依存关系。
3. 图文结合:使用多媒体和教材上的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草原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4. 组织实践:安排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草原地区,观察和记录草原的动植物,体验草原的风土人情。
5. 教师讲解:简明扼要地介绍草原的概念、特点和形成原因,向学生传授草原地理知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草原的概念、特点和形成原因;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构成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和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相互关系和适应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草原的图片或短视频,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介绍草原的概念、分类和地理分布等基本知识。
3. 特点分析(15分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学生小组讨论和总结草原的特点,如植被类型、气候特点等。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优秀8篇)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3896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c.png)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优秀8篇)《草原》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重点分析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难点分析理解重点句子教具准备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新词。
2.引导思考二、学习第一段1.师范读。
2.组织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教师适时点拨。
4、指导学生朗读三、学习第二段1.指导读文2.出示投影片:组织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四、学习第三段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七、总结八、布置作业1、写生字、生词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3、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4、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5、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6、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
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7、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8、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9、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10、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11、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1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一三、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14、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教学反思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小学音乐 走进草原——二胡独奏《赛马》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 走进草原——二胡独奏《赛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97c4876c175f0e7cd137b5.png)
课题:走进草原——二胡独奏《赛马》(人音版三年级上册)执教:xx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小学音乐3、课时:1(本单元共三课时,本课为第三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1)观察实物二胡构造和网上聆听二胡的音色。
(2)回忆复习本单元其它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民族乐器二胡,记住二胡的音色,模仿其基本奏法;熟悉主题并听辨主题二出现了3次。
2.过程与方法:欣赏二胡独奏《赛马》,采用对比、模唱、模奏、画图形谱、打击乐伴奏、律动等方法,感受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音乐表现的情景,感受音乐奔放、欢腾的情绪;感受蒙古人民勇敢豪放的精神面貌,热爱民族文化!三、教材分析:二胡独奏曲《赛马》是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黄海怀创作的。
作品出台于1964年“上海之春”二胡比赛,70年代广为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成为音乐会经常演奏的曲目。
作品取材于内蒙民歌,曲调奔放、欢腾、勇往直前,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蒙古族人民在欢庆民族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进行赛马的热闹场面及其动人情景,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机智、顽强、勇敢的精神和热爱生活的真实感情。
乐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2/4拍,羽调式。
其结构如下:A——B——A'乐曲描写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的热闹而欢快的场面。
它以二胡这种独特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
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骏马在草原上狂奔的情景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同时也了表达内蒙人民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在此曲中,黄海怀将一个整段的乐曲用拨弦技巧奏出,使该曲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聪明活泼,好学好动,接受事物快,表现力强。
在音乐课堂中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及与他人的合作学习能力。
《第2课 草原:草原上》(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
![《第2课 草原:草原上》(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192b21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3.png)
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课草原:草原上》教案课程标题:《草原上》——走进草原的音乐之旅授课年级:三年级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草原上》,掌握其旋律线条与节奏特点,了解其音乐风格和结构。
- 认识并理解本课涉及的音乐元素,如长音、跳音的应用,以及二拍子的律动特点。
- 学习并实践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歌曲进行表演。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听赏、模仿、创编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的表现力,增强音乐感知能力。
- 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 运用多媒体及实物教具,直观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宽文化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草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通过歌曲的学习,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与自由奔放的生活态度。
- 引导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理解音乐与自然、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熟练并有感情地演唱《草原上》,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 通过歌曲学习,认识草原音乐的特点,体验其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声音的强弱、快慢变化,以及身体语言,准确表达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
- 将草原文化元素融入到歌曲表演中,使学生能够全面、生动地展现草原的风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设计:“草原之声”体验-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草原风光视频,背景音乐为悠扬的马头琴演奏,画面中展现广袤无垠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蓝天白云,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壮美。
- 问题引导:观看后,请学生用词语或短句描述视频中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引入本课主题《草原上》。
二、新课讲授1. 初步感知- 聆听歌曲:首次播放《草原上》音频,要求学生安静聆听,尝试跟随音乐轻轻摆动身体,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速度、情绪,以及歌词描绘的画面,初步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2. 歌曲学习- 节奏练习:先通过拍手、拍腿等身体打击方式,练习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如二拍子的稳定律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2f40f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a.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重点:1、领略草原的魅力;2、理解作者对草原的深情;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及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吉祥三宝》)草原上不仅有“吉祥三宝”,还有“草原三剑客”:作家鲍尔吉原野,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三人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家鲍尔吉原野的哲理性散文《静默草原》,感受大草原的无穷魅力。
二、领略草原独特的魅力。
1、检测预习效果。
2、点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3、学生自由默读课文,交流描写草原的语句有哪些。
思考体会这些语句体现了草原的哪些特点4、从上面来看,本文的重点不在于对景物的描绘,那么本文重点写的是什么呢明确:重点不是对景物的.描写,而是对草原的感受。
三、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1、学生分组讨论,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有哪些应该如何理解作者的感受⑴、辽远而苍茫。
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⑵、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⑶、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是局促。
⑷、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⑸、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⑹、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2、重点探究以下句子:⑴“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⑵“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如何理解⑶“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如何理解⑷本文题目是“静默草原”,“静默”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草原是“静默”的四、品味作者独特的情感。
1、如何理解作者将自己比作“母牛”和“烈马”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怎样的情感3、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进行朗读展示。
草原风情教案[推荐五篇]
![草原风情教案[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24c00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63.png)
草原风情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草原风情教案原创:《草原风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以内蒙古大草原为例介绍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草原风情。
教材从草原人民的生活、生产、那达慕大会等风俗习惯充分体现草原特色,课文围绕草原牧区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草原自然条件对牧民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材有许多余地,可以让学生去进一步探索,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活水,只要教师能合理把握,就能更好凸显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大草原的特点,体会牧民们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地图和相关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到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认识内蒙古大草原的民俗风情。
教学难点: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本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结合小组讨论,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自身的感觉体验、认识、参与教学过程,既突出了重点,又使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学过程申,通过音乐、诗歌与感性材料,综合获取信息,提升情感教育,把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与各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教学流程:(一)走进草原(情景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或诗歌《敕勒川》,让学生观看、描述、猜想画面反映的是哪个区域的风光,由此引入内蒙古的话题。
2.教师进一步引导提问:你们喜不喜欢内蒙古?大家想进一步了解内蒙古吗?由此导入新课。
3.生生互动,探讨课题出示内蒙古地理位置、气候类型、降水等地图,思考:(1)内蒙古位于哪儿?(2)内蒙古的地形以什么为主?(3)内蒙古的气候是什么类型?有什么特点?【设计说明】此环节作为新课导入部分,以直观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第1课《草原》(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1课《草原》(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c473fe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f.png)
《草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文中生字词;理清文章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想象,体会草原美景和人们的热情好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感受祖国大家庭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草原美景和人们的热情好客,感受“蒙汉情深”。
2、教学难点:理解主旨句,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交流生活中的惜别经历。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播放草原图片,请学生齐诵《敕勒歌》,随后交流草原风光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借助直观的图片和熟悉的诗歌唤醒旧知,进而引出课题《草原》。
二、初读1.字词:指导“毯、腐”书写。
(“毛”字的竖弯钩要充分向右伸展;“腐”字书写时,“广”字要舒展,包住里面的两个部件)2.内容: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
(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依依惜别)三、析读层次一:走进画面,感知“草原”小组合作讨论: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一) 风景美1.课文描写了草原的哪些风景? (空气、天空、平地、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2.这些景物是怎样美丽迷人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平地:一碧千里;小丘:翠色欲流;羊群:白色大花;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3.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写草原的? (从上到下的方位顺序)4.结合图片感受草原风光美。
5.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们会是什么心情? (喜爱、惬意、舒适)6.边想象画面,边朗读。
(二)人情美1.“人情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喜迎远客、主客联欢、依依惜别)2.课文是怎样描绘这些场景的?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联系生活经历,说说从“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这里大家读出了什么? (来得快,和“飞过来”相对应;表现草原人民迎接远客的急切心情)4.为什么说蒙族人民穿的衣裳像“彩虹”呢? (因为蒙族人民的盛装颜色各异,非常鲜艳,同时也比喻蒙族人民对客人的热情)5.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6.让我们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8篇)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12915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1.png)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8篇)教学反思:篇一1、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或查阅有关书籍,了解草原的有关资料,如内蒙古的位置、范围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
教师也要收集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给学生一些感性的东西。
读一些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也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语言及句式的写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并结合同学们心目中的草原概况。
边读边想象文中的草原画面。
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以达到学,并学以至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1草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认识课后16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品味优美语言,感受祖国西部的优美景色。
3、学习第一自然段老舍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味有没语言,感受祖国西部的优美景色。
学习老舍表达感情的写法教学准备相关幻灯片、课前板书课题、红色和白色粉笔、折纸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想到什么问题?2.听读课文:3.介绍作者和参观内蒙(注意多音字)古草原的大致位置,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北部。
(交流对老舍先生的了解)4.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二.合作交流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老舍先生按照什么顺序带我们参观访问的地方风景有什么特点,这个地方的风俗人情是什么样的?(出示: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书风景美,人情美。
板书美、风景、人情)2.请大家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表达出草原美的关键句。
((交流过程中让孩子们说说老舍都描写了草原的什么景物,想象草原上还有什么景物。
)3、这段话语言给你的感觉时什么?(美!)语言优美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之一。
因为这段语言太美了,我就选了几句做成了“美的语言卡”然后折成了千千纸鹤(拿出折纸)。
草原教案及教学设计 3篇 草原教学设计详案
![草原教案及教学设计 3篇 草原教学设计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b59f9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c.png)
草原教案及教学设计3篇草原教学设计详案草原教案及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 学习作者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 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们的感情。
重难点分析:通过阅读想象,展示语言文字蕴涵的丰富形象,进而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抓住关键词,理解景物特点;通过品读好语段,说出自己的见解,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1. 课前要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草原的根本特点和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 搜集有关描绘草原景色的图片和赞美草原的曲子。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播放歌曲,引导想象。
(出示视频)(二)教师用赞美的语气描绘草原美景的歌词,并让学生说体会。
(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散文《草原》。
(四)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导入: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
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
(课件出示)(设计意图:在优美动听的歌曲声中欣赏那一望无际的辽阔大草原,学生会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打动。
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诵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一)自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己轻声朗读课文。
(三)同桌互读。
(四)检查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一)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二)引导交流,理清条理。
课文主要写草原的景和草原的事,写草原的景,突出草原景色的美;写草原的事,突出了蒙汉情谊的深。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针对这篇略读文章,所以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感受草原的美教案
![感受草原的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a5b62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f.png)
感受草原的美-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草原的自然环境,感受草原的美景,体验草原的文化风情,了解草原的发展变化。
二、教学内容:1. 草原自然景观介绍2. 草原文化风情介绍3. 草原的发展变化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接触、热爱自然,对草原产生浓厚兴趣,讲述个人走过的草原,分享感受。
2. 学习内容环节(1) 草原自然景观介绍草原是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自然环境之一,直到今天还是许多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草原上有广袤的草地,起伏的山峦,风光秀美。
江南水乡和富士山雪景不同,草原上只要有阳光和空气,山下的群众就可以听到上千头牛的吃草声和急促蹄声。
在热带雨林和南方都市繁华所经历的污染和热浪之后,草原就如同天堂一般的清新和舒适,给每一个人带来美好的体验。
(2) 草原文化风情介绍草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具有独特的文化风情。
长时间的季风气候和迁徙带来了各民族多元化的文化,在草原上,人们保留了着传统的服饰、歌舞和宗教信仰。
诸如成吉思汗故里、召唤古城、大青山、哈达湖等地众多的景点,向游客展现出了草原独特的文化风情。
(3) 草原的发展变化现代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使得草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为此,政府出台多项保护政策,着力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倡导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新型城市,让草原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3. 总结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的重要性,对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活动,了解到草原的自然美景、文化风情以及发展状况,明确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到绿色发展的迫切性。
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学生应从内心产生爱护草原、保护环境的观念,珍惜草原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a8bf5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4.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优秀4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篇一设计思想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要加强感情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
在设计时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草原的美丽,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悟中生情,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初步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在课堂上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
教学目标: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会本课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教学难点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轻松掌握生字、检查把课文读生动、读流利。
2、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让学生了解草原。
3、利用榜样示范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举不胜举,那居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西湖,无不令我们神往,而那辽阔的草原更是个景色迷人的地方,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范读,出示多媒体课件。
(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画)你们想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吗?下面让老师带着同学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美丽的大草原吧!(草原离学生太遥远了,教师配上美丽的多媒体图画,抒情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为理解课文作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认真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决。
2、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理解课文要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所以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真正地做到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同桌互相每人读一自然段,检查字音读正确与否,读得流不流利。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学生更有兴趣,检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ce566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c.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自由化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1、《草原》影像资料。
2、生字与组词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有人这样描述:草原的空气无比新鲜,天空分外明朗。
放眼望去,小丘美如画,羊群白似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草原上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浓郁的风情怎不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吧!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自读自悟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三、布置自学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投影出示: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2023年《草原》教学设计
![2023年《草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edcad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61.png)
2023年《草原》教学设计2023年《草原》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生动地秒学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本课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秒学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3.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article/。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三.布置预习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大全(精选9篇)
![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大全(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f4fb1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e.png)
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大全(精选9篇)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1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课件一、激趣导入,明确任务二、整体感知,浅淡感受1、欣赏草原风光,想一想: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播放课件)2、自由读文,把最能概括草原特点的词语划下来。
(板书:广阔、美丽、欢腾)三、读中感悟,领略美景。
1、找出表现锡林郭勒大草原广阔而美丽的句子,跟同桌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
(交流回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指导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想象。
(1)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引导学生理解:满眼绿色,铺(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4)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们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指导朗读)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清亮的湖水,最后是各种各样的野花,同不穴,你们想不想把这样美的景色记在心里,让我们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
(课件演示按课文原句填空)2、锡林襄阳勒大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第三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既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像一座桥梁一们很自然地就把上下文边起来了。
如果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能注意到这一点,那我们文章一定会写得更加通顺、流畅。
为什么说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用朗读的方式感受草原的欢腾。
学生自由朗读,后指名读。
(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拿起笔,边听边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划下来。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案:实地体验草原的民俗文化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案:实地体验草原的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57218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b.png)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案:实地体验草原的民俗文化上周,我和同学们来到了内蒙古草原,参观了草原上的一些景点和体验了当地的一些民俗文化。
我们参观了草原上的蒙古包,这是蒙古族人的传统住所。
蒙古包外部是用厚实的毡子制成的,内部则是一种叫做“白毛毡”的材料。
蒙古包内部很宽敞,可以容纳很多人。
我们还体验了蒙古包内的生活方式,煮茶、喝茶、跳舞、唱歌、弄火,这些都是蒙古族人的传统生活方式。
接着,我们参观了草原上的马场,这里有许多马匹,其中最有名的是蒙古马。
蒙古马不仅速度快,而且适应力强,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我们还体验了骑马,马儿非常温顺,只需轻轻一嗓子便能听从主人的指挥。
随后,我们参观了当地的草原族舞蹈表演。
草原演员们以古老的服饰表演出美丽的动作,其优美的形态、轻盈的步伐、独特的舞蹈音乐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
我们还品尝了当地特色小吃。
“奶茶”、“炒米”、“手抓饼”、“肉饼”等都是当地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它们的味道独特,非常美味。
整个实地体验的过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草原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
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收获了一份珍贵的经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ecea1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a.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第【1】篇〗一、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
生齐读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请看自学指导一1、先学(1)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最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草原的景美。
谈谈感受。
(5分钟),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生自读课文,做批注笔记2、后教生自由交流,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草原的景美,不完整的相互补充。
(提醒几个比喻句,指导学生反复读。
说说是把什么比做什么?)三、第二次先学后教1、先学出示自学指导二(1)快速浏览课文2--5段,课文除了写景美,还写了什么?2-5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每段加小标题。
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读一读,想一想。
(2)生快速读课文,交流2、后教(1)生感情读文,与作者共鸣,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2)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配乐读文。
(3)指名给各段加小标题。
(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4)师引导回顾全文,作简单总结,引导学生试背第一段。
四、运用拓展师:课文描写的草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全班交流。
五、以一带多阅读表达P94《人间银河》P98《香港之夜》1、导读:瀑布是极为壮丽的自然景象,读读这篇文章,想想文章写了什么?2、自学提示一:自由阅读短文,边读边画出瀑布形成原因的句子。
(1)生自由阅读,小组内交流(2)指名反馈,不足之处指名补充,师评价。
3、自学提示二思考:瀑布有什么用?(1)同学间互相交流感悟(2)指名反馈(3)拓展谈话,为什么说它是可以驯服的巨大动力?4、过渡,略读《香港之夜》自学提示三自由朗读想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眼中的香港是什么样子的?(1)生自学后反馈(2)试着说感悟六、作业:必做1、朗读课文,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9b885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4.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优秀10篇小学六年级课文《草原》教学设计篇一课前预习问题单: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3、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找出文中描写草原美丽景色的词句。
学讲目标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学讲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自主学习探究1、检测预习内容,组内交流所收集到的资料思考: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板:风景美人情美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草原风景美”1、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2、学生汇报。
3、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指导朗读。
(2)理解草原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草原图)板书:开阔(3)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4)理解“清鲜”、“明朗”。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指导朗读。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指导朗读。
5、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合作学习后三部分内容1、课文又是怎样写我们的亲切相见、主人热情款待及蒙汉同胞联欢的呢?同学们,书要自己读,以下几部分内容让大家自主学习。
草原教学设计15篇
![草原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b2223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0.png)
草原教学设计15篇草原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
__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
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
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
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体会__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课前准备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
(出示草原美景图或放映草原的录像片)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第十七课《草原》的。
5.板书课题:17草原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3.指生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
(可采用指名读、轮读、齐读等方式)4.你觉得哪个生词的意思比较难理解,而你已经理解了,介绍给大家。
草原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草原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92c07c4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1d.png)
草原一、教学目标(一)通过课前预习,梳理难读字词,会读“渲染”“勾勒”等词语,会写“微”字。
(二)朗读课文,尝试运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描绘的3幅画面,理清文章脉络。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情朗读等方法,领悟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情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4幅草原图片)学生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
2.请学生谈谈对草原的印象。
预设:无边无际、到处是绿色、牛羊成群……3.谈话导入。
六十多年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篇文章。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板书课题:草原)4.简介作家老舍先生。
(二)预习反馈,整体感知1.反馈课前预习。
(1)梳理难读字词。
(集中出示课件)渲染勾勒迂回襟飘带舞蒙古包奶豆腐微笑(2)指名读,相机指导“渲”“迂”的读音。
(3)齐读。
(4)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蒙”。
(①课件出示,②指名学生读)启蒙瞎蒙蒙古包(5)指导书写“微”字。
(结构紧凑,注意笔画穿插)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脉络。
(1)明确要求: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幅画面。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方法。
预设: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老舍先生一行来到草原,看见了草原美丽的景色,可以概括为“草原秀美图”。
(板书:草原秀美图)教师指导:分段落,抓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概括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4)让学生运用方法,交流第二、第三幅画面。
(结合学生回答依次板书: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5)学生完成《作业本》第三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写了草原秀美的景色,接着写了草原迎客和联欢的情形。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蒙汉两族人民深厚的情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草原主题教学设计
情境:
放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教师在优美的乐曲中导入: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吗?那就是美丽的草原。
今天,就让我们约上作家老舍,一起去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感受蒙古同胞独特的民族风情。
任务:
1.看课件欣赏草原风光
2.交流了解草原民族的风俗习惯
成果:
1.认识到草原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知道草原民族风俗习惯,懂得尊重少数民族。
3.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热爱祖国的的大好河山。
资源: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评估:
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