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研究背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错误甚至反反复复发生,教师和学生每天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数学纠错上,纠错成为师生每天必不可少而又繁重的任务,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影响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究其学生错误原因,与其受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它还跟学生的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有关,小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受“定势”的影响,往往先入为主的东西在对新知识产生作用的同时,有其“正迁移”影响也有着“负迁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原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中重视“首次感知”对学生思维的作用,削弱“定势”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改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正是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的原因。

研究目的意义:本课题着力通过深入研究小学数学学习出错产生的原因从纠错方法、减少出错的措施等方面探索出提高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策略,促使学生减少数学学习中不必要的错误,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发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兴趣,使其具备一定的数学纠错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可持续性发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观这样阐述:有效的学习“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学生的“错误观念”或其推理方式对于建构正确的科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正是在这些已有的“错误观念”或推理方式的基础上经过教与学的互动,而发生观念的转变,从而形成或建构出正确的理解,获得知识,从“会学”到“学

会”。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师们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可见学生在数学纠错的过程中能不断的形成正确知识结构,教师积极的教学观、学生观在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的数学学习能力等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促使学生减少数学学习中不必要的错误,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发展。

2、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其形成学习方法的切入口和落脚点。促使教师牢固树立宽容学生出错的教学观、评价观,不断提升学校数学整体教学质量。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收集并积累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错误的现象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进行归类整理,制定相应的纠错措施,形成提高学生纠错能力的方法策略。

2、针对学生在数学纠错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制定相应的评价策略使其养成积极主动的纠错习惯,提高纠错能力,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五、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理论学习法、行动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等,把各种研究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理论学习法——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步理解教学的基本原理,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为课题研究提供先进的理念和支撑理论。调查分析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中期阶段进行调查分析。行动研究法——运用教学中积累的资料分析思考,制订相应的措施,在教学实践研究中执行、验证、调整,努力使学生学习习惯有所改善,数学纠错能力得到提高。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研

究过程中经历着实践——发现——反思交流——再实践——再发现——再反思交流——最终总结提炼。

六、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收集并积累学生学习错误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进行归类整理。

我们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反馈、调查问卷等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解题错误进行认真分析,将其错误根源归为三大类。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角的单位混用等。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二)针对错误根源从培养学生养成纠错反思习惯入手,搭建师生“互动地带”,提高纠错实效。

针对学生三类错误根源我们在研究实践中发现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寻找错误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反思是提高学生纠错效果的有效方法,克服了学生盲目改错的不良习惯。

1.作业本上开辟“反思专栏”。针对学生的错题,在作业本上开辟一栏作为教师的批改区域和学生之间相互评论错误时的批写区域,学生用简短的话及时记录自己错误原因和反思,学生在纠错反思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觉地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错题成为教师的宝贵教学资源,发挥错题最大的功效。例如,

教学“乘法运算定律”时这样一道题:25×99+1,学生受“凑整”思维定势的影响做成:25×(99+1),教师让学生反思:这道题错了没有?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学生通过反思得出:25×99+1是求99个25加1的和是多少,而25×(99+1)是100个25相加的和是多少。教师再追问:通过这次改错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总结以后计算要细心,学习要有严谨的态度,不能想当然。再如,做判断题时,让学生一定要在判为“错”的题目旁边写出错误理由,说明解题思路。

2.写数学错误日记。让学生每周写一篇“数学错误日记”,在数学错误日记对自己出现的思维过程进行分析,以“内心对话”的形式呈现,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建立“纠错本”。学生建立“错题档案”——纠错本,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再次反思。建立纠错本的要求:第一、把课堂、教辅或试卷练习中的错题收集(或剪贴)到纠错本上,按单元内容整理以便后期查漏补缺。第二、要随手(在做练习题或看试卷过程中)就登记,切勿拖后。第三、对错题进行分析反思:错题的根源是什么?以后要注意什么?怎样克服?再用红笔写出解题方法思路及规律。纠错本含三块内容:症状,治疗方案和治疗结果。症状一栏主要是学生摘录平时自己比较典型的错例,治疗方案一栏则是学生反思错误原因,治疗结果则是通过自己的反思把正确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运用“纠错本”作为辅导学生的典型例题展开讲练,还作为第二节课的课堂作业和单元过关测试题,让学生感悟、积累、提高。学生运用“纠错本”作为复习资料,学生自己设计题目来检测自己,学生的思维水平、辨析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三)针对学生在重难点知识的典型错题进行专项练习,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