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795-2014安全社区建设与管理基本规范-条文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51

安全社区建设与管理基本规范

条文说明

目次

说明 (3)

1 范围 (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 术语和定义 (6)

4 安全社区建设 (10)

4.1 安全社区建设总体要求 (10)

4.2 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 (14)

5 安全社区管理 (20)

5.1 安全社区管理机构 (20)

5.2 安全社区的备案 (21)

5.3 安全社区评定与授牌 (21)

5.4 证后管理 (22)

说明

1、标准制定的意义和社会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安全社区建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务院安委办〔2011〕38号文《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明确指出“安全社区建设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一项旨在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减少各类事故与伤害的主要举措”。同时指出“通过建设安全社区,扩大安全管理工作的范围和深度,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要从加强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创建安全社区作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从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转变社会管理模式、增强社会管理基础、提高社会管理效能四个方面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安全社区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以及《四川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都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重点工程。国务院安委会和省政府安委会分别就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建设安全社区,是我省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安全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目前,只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中国职业健康协会颁布了一些总体性标准和办法,如《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和《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四川在经济社会、人文地理等多方面与东部发达省市有着较大差异,若完全套用国家标准,而不顾四川实情,我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将会受到制约。

《安全社区建设与管理基本规范》旨在借鉴国内先进经验,根据四川省的实际编制四川安全社区建设与管理地方标准。《安全社区建设与管理基本规范》将指导四川省各类型安全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填补国内无安全社区地方标准的空白,并为其他省市建立地方标准提供经验。

2、安全社区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经历了3个阶段,2005年之前是没有任何标准指引的试点探索阶段。启动7个社区进行试点建设,结合国情实际,研究探索中国安全社区建设。2006年至2008年是第二个阶

段。2006年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的唯一一个行业标准《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也是唯一一个该领域的标准,标示着我国安全社区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国家安监总局把安全社区建设纳入“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安全文化建设纲要”,明确建设目标和要求。这一时期,我们加强和完善安全社区组织机构、协调机制的建设,成立了“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颁布安全社区标准,制定管理办法,加强安全社区队伍培训,更多的社区参与到建设队伍中来。安全社区进入规范建设和逐步发展阶段。2008年以后,进入第三个阶段。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青岛市召开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加快了建设步伐。2009年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政法〔2009〕11号);2011年,国务院安委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安委办〔2011〕38号),将安全社区建设从部门工作上升到政府工作层面。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呈蓬勃发展的趋势。

四川省委省政府自2013年起,连续2年将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全省十项民生工程之一全力推进。根据对2013年已建成安全社区的安全状况统计,与2012年相比,交通安全事故起数下降30.98%,消防安全事故起数下降39.9%,工作场所事故起数下降43.75%,校园安全事故起数下降33.29%,居家、涉水等行业领域的事故起数与伤亡人数明显下降。魏宏省长在2013年12月7日在省安监局《关于安全社区建设情况的报告》上也明确批示“效果明显,应不断推开并深化”。

3、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化现状分析

2013年,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在6项准则的基础上再次增加一条,最终形成目前的“安全社区7项准则和9项指标”,我们称之为国际安全社区准则。(①有一个负责安全促进的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②有长期、持续、能覆盖不同的性别、年龄的人员和各种环境及状况的伤害预防计划;③有针对高风险人员、高风险环境以及提供脆弱群体安全水平的预防项目;④要有以证据为基础的安全促进项目;⑤有记录发生伤害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⑥有评估安全促进项目、工程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⑦积极参与本地区及国际安全社区网络的有关活动)。

我国于2006年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 9001—2006)提出了安全社区建设的12项基本要素。并就开展安全促进项目提出了12方面的重点内容。为了便于现场评价,在12个基本要素下,划分了50个评定指标,规定了赋分尺度和通过标准。同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印发了《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中安健协文字[2009] 5号)和《全国安全社区现场评定指标》(中安健协文字〔2010〕12号)。

4、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知识产权现状分析

从国际上看,许多发达国家安全社区工作开展的比较早,其相关的宣传、教育、资讯、监管及

环境改善等工作贯彻落实也比较到位,并且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安全社区标准建设已相对比较成熟和完善。

我国关于安全社区理念的引进比较晚,安全社区标准建设及相关的研究也较欠缺。受国际安全社区理念的启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结合我国国情,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于2006年5月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北京、上海、重庆、山东等地此后也相继出台了指导当地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我省也于2012年下发了《四川省安全示范社区评定标准(试行)》。然而,除了《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是安全领域的行业标准外,各省市地方“标准”基本都是各级政府或相关部门下发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标准约束力。

5、编写本标准的指导思想

本标准充分考虑了四川省范围内发达、次发达、欠发达等地区,以城市型安全社区、农村型安全社区、园区型安全社区、企业型安全社区为重点,明确了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与管理的要求。本标准强化了组织保障、措施保障、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拓展了安全社区建设的外延。力求做到安全社区建设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安全培训教育、职业健康教育的高水平统筹。

本标准编制遵循“科学、适度、可行”原则,既考虑标准前瞻性又顾及四川省实际,同时,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确保标准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监督、指导安全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为便于广大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者在使用《安全社区建设与管理基本规范》(DB51/T 1795-2014)时能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由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技术中心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标准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阐述。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