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西部高原高寒地区战时装备保障刍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条件下西部高原高寒地区战时装备保障刍议摘要:本文根据西部高原高寒地区地形、气候特点,分析总结装备保障面临的难题,并从力量编组、保障样式、保障训练方面进行探讨,给出了提高战时装备保障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高原高寒装备保障

西部高原高寒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地形复杂。雪峰连绵,层峦叠嶂,山势峻险,山脊线平均海拔5500米,主峰海拔多在6500米以上,山谷湖盆地一般4000~4500米,装备保障异常困难。

1 西部高原高寒地区对装备保障的影响

1.1 道路稀少,机动不便

道路稀少,只有少量干线、支线公路。且低等级及等外级公路占总长的绝大部分,路况差、路面窄,坡度大(8~12度),弯道多且急。在重要作战地区甚至没有现成公路,为典型的通道地区,只有沿旧有河道通行,装备机动保障能力大大降低。

1.2 气候寒冷,人员、装备机能下降

西部高原高寒地区,零下20℃以下的寒冷日长达200天以上。寒冷使战斗员手脚易冻僵失灵,并使肢体暴露部分出现冻伤。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作战中,冻伤减员较火器减员高20%,寒冷使战斗员着装负

荷增重,体能消耗加大,造成人员动作变形,操作要领难以到位,影响战斗员正常发挥手中武器的效能。

寒冷使武器装备故障增多,甚至丧失正常的战术技术性能。寒冷使武器装备的操作系统不灵,各种仪器指示数据不准,尤其是造成装备的电池电源受冻失灵,使装备形同虚设。

1.3 含氧量低,工作效率降低

1.3.1 低氧导致人体高原反应

西部高原高寒地区氧气只有平原地的50%,低氧分压直接造成人员的受氧量不足,继而导致人员产生高原反应,出现反应迟钝、头晕头痛、心慌胸闷,血压增高,心跳加快、喘气等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直接导致战场信息的双向及时流通,破坏指挥员的心理机制,造成指挥员无法清晰地研判战场态势,对战场错综复杂的态势判断滞后,进而决策与实际相脱离,甚至出现决策的谬误。

1.3.2 低氧导致装备工作效率降低

高原高寒地区的严重缺氧,导致各项装备的工作效率大幅降低。经研究得知发动机功率降低至少30%,载重量减少25%,耗油量增大30%。时速降低50%,同时由于发动机工作粗暴,导致磨损消耗更大、故障率更高。

2 如何提高信息化条件下高原寒区战时装备保障能力

2.1 完善战时装备保障力量体系

2.1.1 优化保障力量结构

西部高原高寒地区地形相对割裂,大部队难以展开,加之远程精确火力打击武器在战场上的广泛运用,构建小型而便于山地机动作战的轻型化作战群,进行独立作战,是信息化条件下高原高寒地区作战的必然要求。即:建立既有适当兵力规模,又能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具有高原高寒地区作战特色的作战力量。装备保障直接为作战服务,装备保障力量编成应与作战力量编成相适应,与武器装备向匹配,与部队机动能力相协调,以保障能力相对独立和保障功能合成的模式构建,使力量编成编组向战斗化、模块化、综合化方向发展。这样,战时既可以根据任务需要快速抽组保障力量实施补给与抢修,提高装备保障效能,又可以组织一体化防卫,提高装备保障行动和保障力量自身的安全性。

2.1.2 灵活进行部署配置

信息化条件下高原高寒地区作战,装备保障力量配置要综合考虑担负任务、战场环境和可能受敌威胁程度等情况,按照便于保障、利于安全、独立性强的要求,灵活采取按方向部署、成梯次部署、按方向成梯次部署、多群多点部署等形式,使保障力量部署与战役布势和作战行动相适应,与上下级装备保障力量部署相衔接,与地方支援保障力量部署相结合,从而做到在“散”中求生存,在“变”中求主动,在“快”中

搞保障。

2.1.3 提高人员复合素质

高原高寒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经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资源比较缺乏,加之交通条件差和敌袭扰破坏,使得战时装备保障任务相当艰巨,对装备保障队伍群体素质和装备保障人员个体素质的要求更加全面与综合。为此,要突出加强装备保障人员“一专多能”训练,注重在重大军事演习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锤炼,并经常组织换岗锻炼,促进装备保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他们在高原高寒区特殊环境条件下的生存适应能力、多专业保障能力和独立完成任务能力。

2.2 创新战时装备保障方式方法

2.2.1 机动伴随保障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高度透明、对部队实施全域直达保障行动将受到严重威胁,必须为部队配备足够的机动伴随保障力量,是装备保障与作战行动相互支援、互相依存,增强部队的自我持续保障能力。另外,由于高原高寒寒地区特殊地形的制约,武器弹药前送、战损装备后送十分困难,战时将主要依靠现地抢救抢修来恢复和保持部队的战斗力。因此,机动伴随保障力量应超常加强维修保障人员,并适当加大部队弹药、维修器材的携行量,努力提高部队单位时间内的自我保障能力。

2.2.2 聚焦直达保障

战时,当作战样式转换、保障关系交叉,或因战场环境限制不便于按建制关系实施逐级保障时,应依托装备保障信息网络和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综合运用信息化保障手段,跨越中间层次,实施全过程、全时空的聚焦直达保障;当某些装备物资消耗大,或个别保障力量受损严重,无法满足作战需要时,应对所需装备物资进行集装化包装,组织保障力量,选择最佳运输方式和最近运输路线,实施专项直达保障。

2.2.3 多维立体保障

信息化条件下的高原寒区作战,单纯依靠地面或空中力量难以直接达成作战目的,必须密切协调空地联合行动,形成上下呼应、立体推进的作战态势,对敌实施立体攻击。适应这一作战行动特征,可依托网络化的装备保障信息化系统,用信息化平台链接个保障要素和保障环节,实时掌握战场态势和作战保障需求信息,统一调控各类装备保障力量,综合运用地面和空中交通运输工具,实施快速可靠的“点到点”多位立体输送,最大限度地提高装备保障的效率和效益。

2.2.4 军地一体保障

一方面,高原寒区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得许多地段现代运输工具无法到达,要靠人背马驮和人、畜接力运送装备物资。这时必须充分发挥当地群众对地形熟悉且适应气候环境的优势,及时动员组织他们前送装备物资。另一方面,还要根据作战保障需要,有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