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教案)

与人为善(教案)
与人为善(教案)

《与人为善》说课稿

课型:授新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人:陶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与人为善》选自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第三框题。本单元前两部分里学生已经懂得每个人生而人格平等,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每个人都在演绎自己的人生,我们要诚实守信、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本部分“与人为善”旨在要让孩子们领会善良是一切美好品德的基石,明白善良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本性,是和谐社会真切的呼唤,培养孩子们有一颗仁慈感恩的心灵,从而乐于助人,做一个奉献社会、奉献他人的人。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大多保持着单纯善良的天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外界不良意识信息的影响,有些学生可能对善良、助人、爱心等道德观念产生偏见和抗拒,在现实生活中,要么表现得冷漠无情、自私自利,要么表现得盛气凌人,挖苦、中伤别人而无动于衷。在中学校园中,存在一些不讨人喜欢、人际关系僵化的学生,他们在与人相处时常常自以为是,对别人百般挑剔,随意指责,从来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更不用说帮助他人,有的甚至幸灾乐祸,巴不得别人倒霉。这种道德精神的缺失无论对于这些学生自身,还是对于社会,都是十分可悲的。

对于初中生而言,以上种种问题虽然还在萌芽中,但却不能轻视。对他们进行善良、仁爱、宽容、助人的道德观、价值观教育,无疑是非常迫切、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了解善良的含义

B.认识到与人为善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从而积极培养与人为善的意志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意识,领会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中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正义、人道、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漠无情、损人利己、是非不分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在助人和奉献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

五、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内涵和原则以及与人为善的好处,明白与人为善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本着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重,说理教育与体验教育结合的原则,我将在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故事探讨的教学方法,而学生自主探究、自查自省、自我心里体验来感受善良,感受奉献的快乐。在本课里,着力深化了善良的内容,具体形象了很多,已让八年级的孩子能够切身体会善良,做一个善良的人,这也是人之为人最基本的底线。因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善良的内涵和原则教学难点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去践行与人为善。之所以将其列为重难点是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同时也是一个人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而此时社会上有许多不良的思想正影响着他们,因此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品质此阶段的品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今天老师先播放一段播放白芳礼老人蹬三轮车资助贫困生的视频给大家看,看完之后我想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这段视频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设置情境、全面认识

老师:我讲清五个学生扮演善良中分别带有自私、狭隘、是非不分、施舍成分、过说不做的人物,进行现场表演。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为什么?并全班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形式活泼,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让学生很快的投如到情景中去,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懂得带有“自私、狭隘、是非不分、施舍成分”的善良,不是真正的与人为善,明确真正的与人为善的内涵,给学生以开阔的视野。)

(三)案例分析、畅所欲言

小明和小刚由于小事发生口角,争吵之中小明被小刚打了一顿,小明心里不服气,后又找到小亮帮忙,于是小亮为了朋友义气把小刚又打了一顿讨论:上述的行为是善良的行为吗?为什么?

学生:略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想你们对与人为善有了一定的认识,应该明白善良是要讲究是非分明的,但老师还想问问同学们,病人的了重病,家人故意隐瞒他,这是不是一种与人为善的行为呢?

学生:略

老师:也许因为家人的故意隐瞒病人就可能好起来,可见善良会带来很多好处,那么与人为善会带来那些好处呢?

请同学们看一则故事:

有一个老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见好奇地问:“你自己看不见,为啥还要提着灯笼走路?”他笑着答道:…...

(让学生按小组讨论,给故事加一个结尾,由此你得到哪些启示?)

老师小结:我提灯笼并不为自己照路而让别人容易看到我,这既方便别人也保护了自己,老盲人的话令我感动,我觉得他是一位智者,懂得与人为善利人利己的道理。可见与人为善非常值得我们去做的。

(设计意图:通过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打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炼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想法,激发学生灵魂深处的善良,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四、快乐体验,感悟生活

让学生谈谈自己帮助别人的事件和当时的感受,或者自己看见的与人为善的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受,体会善良在于奉献,在于助人为乐,学生们通过自己对别人的帮助,感受自己内心的快乐,从而体会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而且,学生的自身体验更有说服力,增加教学可信度。)

结束:《爱的奉献》歌曲

(设计意图:利用音乐的独特魅力,创设情境,达到感染共鸣——奉献、爱人,音乐所带来的感染力,是任何语言所不能及的,因此音乐再配以感人的图片就更具有震慑力.)

八、教学效果训练

1.课后搜集与人为善的典故或事迹

2制定本学期自己具体的爱心行动计划

心理健康教案《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学会理解 活动目的: 分析讨论并悟出对待每件事都要仔细分析,学会换位思考,促进与他人的顺利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幅奇怪的画面,仔细观察,你最先看出了什么? 同一幅图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结果呢?原来我们看同一个事物都从自已的角度出发,思维不一样,看法不一样,因此结果也不一样。 二、做小游戏 看词进行表演,得出什么是换位思考。(抓耳挠腮、哑口无言、踱来踱去、目不转睛、手舞足蹈、喜笑颜开、愁眉不展)表演者应该怎样表演才能让对方很好地做出正确的动作。做动作的同学最希望对方做什么? 师: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就会很好地把事情做好。这就是换位思考。 三、分析事例 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处理,怎样做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更好呢?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件往事吧。 往事再现: 一天下雨,李晓欧帮老师到办公室拿生字本,由于着急,手一滑一摞生字本掉在了湿漉漉的地面上,干净的生字本被雨水弄脏了。回到教室后,部分同学与他吵了起来,他伤心得哭了。

集思广益: 1、当时,如果你是李晓欧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如果你是本被弄脏的同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为了和同学友好相处,怎样做最好,为什么? 师:遇到事情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理解他宽容他,这样,才会很好的处理事情,增进友谊,学会交往。 四、悟出好处 生活学习中我们从不同角度看事物,这样做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让我们在心灵驿站中去寻找吧。 心灵驿站: 下面这些此词是形容人与人交往中常用到的,请你选出两个喜欢的和两个不喜欢的,在小组中交流,说说为什么选它。 师:宽容、理解、快乐这些词可以交给你与他人相处的方法,能给你带来快乐,经常这样做,你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大家也会喜欢你。尽管我们每个人在做事和处事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看法不一样做法不一样,但是也需要理解他人。在理解中学会交往,在交往中增进感情,这就是换位思考的好处。 四、指点方法 1、看到这些画片,再用上其中的词语,回忆你与同学之间发生 的一件小事。说说你的感想或启示。 2、请你来指点给大家,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方法有哪些? 营养加油站: 认真倾听分析事因 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学会表达友好相处 3、当初,你遇事时用到这些方法了吗?你是怎样做的心情怎 样?

领导干部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

领导干部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 慎海雄 习近平同志最近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体现着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反映着领导干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直面难题、敢抓善管、敢担责任,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2012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当前,外部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也更加突显。各级领导干部在当前工作中,惟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直面困难和挑战,做到有思路、有激情、有韧劲、贡献大,才能鼓舞士气、克难攻坚,让人民群众看到成功和希望。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无古人,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推进,必然是改革创新的事业。改革创新的事业注定需要一大批这样的共产党人:他们充满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直面难题、敢抓善管、敢担责任,在不断破解难题、战胜挑战中去夺取一个个新胜利,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显然,那种暮气沉沉、因循

守旧、首鼠两端、患得患失的干部,是难以胜任这样的历史重任的。 去年以来,随着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一大批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他们有思想、有激情、有干劲,在领导科学发展中正在崭露头角。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干部队伍中长期存在的软弱涣散这一痼疾还没有彻底根治,在某些部门和地区甚至还比较普遍地滋长。所谓软弱,就是不敢旗帜鲜明,敷衍塞责、回避矛盾,不抓不管、得过且过;所谓涣散,就是凡事漫不经心,胸无大志、一盘散沙,主要领导在其他干部那里没有威望,干部在群众眼里没有威信。领导干部软弱涣散的问题,实质在于某些干部特别是某些主要领导干部不愿担责、不敢担当,对矛盾和问题视而不见,试图以“鸵鸟政策”求得自保。久而久之,必然为广大干部群众所唾弃。 领导干部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考验的是干部的党性原则和政治品德。现在年轻干部中间,除了实践经验有些参差不一外,工作能力和水平大多不相上下,关键是要看其品德和作风。领导干部如果心底无私、克己奉公,以闻鸡起舞、夜不能寐的精神和意志在自己的岗位上多为人民办实事、多为群众排忧解难,敢作敢为、不计较个人得失,就往往能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辟出一番新境界。如果领导干部成天打着自己的“小九九”,沉醉于所谓个人的“人生规划”,甚至担心因为触及矛盾得罪了一些人、丢了一部分选票而对问题不闻不问,一切为着一己之私在盘算;干事耍花架子,哄上欺下,忙碌那些无关痛痒的表面文章,改革创新也就缺了底气,不可能打开工作局面、确保可持续发展。

《换位思考_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doc

考点6《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邵建美)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 学生自编的,《电梯里的镜子》的故事启发学生,引出课题 活动七嘴八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 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 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 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 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刻的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 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 人身上。 通过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 亲身感受,用事实说明对待他人要设 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人为善”含义,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为善,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学会宽容,理解和欣赏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增进同学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懂得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国为善的关系。学情分析 一些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

世界,更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做到与人为善。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教材分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 “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主要核心内容是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释义】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导入:今天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同学老师,一起学习,今天我想

(完整版)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她》教学设计 整体理念: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这是正常的,但是有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破坏我们之间的友谊,亲情,甚至以后的事业发展,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确地看待矛盾,不斤斤计较,学会换位思考。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换位思考?什么是换位思考?怎样换位思考?帮助学生弄明白解决矛盾的办法可以使他们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安心学习的一个前提,因此在此时来讨论“换位思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树立目标,树立自信心等心理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生学习解决冲突和学会交往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习得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感受他人的感受,增进双方的理解。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课的要求:即领会“换位思考”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尊重他人的意见看法。 (2)习得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感受他人的感受,增进双方的理解。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欣赏的态度对待他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带来的乐趣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换位思考”的含义、要求及实质; (2)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方法。 难点:在生活中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真正做到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二、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感体验法等,注重启发式、讨论式,实现因材施教。 1、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课伊始,我借助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扣住学生的心弦,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将学内容。 2、情感体验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与社会现是接轨,启发学生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站起来,我们一起先来做个小运动:伸出你的双手: 1.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面; 2.左手放回原位; 3.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面; 4.右手放回原位。 请跟着节奏一起做,1、2、3、4??(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加快点,就可以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鼓掌运动。好,让我们一起来鼓掌,一起进入今天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2.3与人为善教案

公开课教学 授课内容:2.3 与人为善(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第八周周五第二节 授课者:张秋红 授课班级:221 班 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分析引导、讨论法、情景体验法等。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收集小故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公益广告《心在一起》,提问:看完广告有何感受? 由此引出课题:与人为善 【讲授新课】 一、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板书) 1、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板书) 由学生例举什么样的人才是善良的人,归纳总结出“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 2、善良是无私的(板书) 通过情景体验,说说谁才是真正的助人为乐,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出“真正的善良是无私的”,并通过陈观玉的故事进一步论证。 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板书)

通过《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两道情景分析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人为善应当要是非分明。 4、善良之心是博大的(板书) 例举“350个孩子一个妈”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不仅要善待自己的亲人,也能善待帮助他人。 5、善良要见诸行动(板书) 通过5.12地震同学们捐款事例,让学生明白善良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行动起来。 二、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 探究园“社会风景”——一只手套的故事。(请一位同学朗读,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P48中四个小问题,并派代表回答。) 1、作为生意人,女老板不肯卖一只手套,可以理解吗? 2、你怎样理解女老板转变的原因? 3、你怎样评价女老板这个人? 4、从这个故事,你感悟到怎样的人生道理?引出 1、给予比接受更快乐(板书) 由探究园中女老板因为帮助了别人而感到心满意足理解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2、助人既是付出,也是收获(板书) 通过一个小故事,由学生思考得出“助人既是付出,也是收获”的道理。【课堂小结】 提出要用善良的心对待别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到与人为善要无私、博大,还要是非分明。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第八课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案 时间:2012.1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实践换位思考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 二.温故互查:(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课前复习,结合上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导学案,独立完成并记忆。) 1.宽容指的是__________,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学会“____” 2.“和而不同”,_____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________,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_________,获得更多的朋友。 三:导入新课 ㈠、【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①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105-----108页内容,用铅笔在课本上标记重点,并独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内容。) 填空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______在别人身上。(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谋求的的同时,也要帮助的。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关心、尊重,理解。 2.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1)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___________。 (2)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__________过程。将心比心、__________,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3)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__________ 。 (学生解答以上题目,学生评价或更正,教师讲解) ㈡、【阶段小结巩固训练】(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答题,二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各小组上黑板展示) 1.本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两句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换位思考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换位思考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换位思考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换位观察事物,获得换位观察的有关体验,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换位思考教案吧。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换位观察事物,获得换位观察的有关体验。 2、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学会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重难点 1、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换位观察和思考,懂得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2、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能主动帮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音乐《小熊维尼和跳跳虎》主题曲、数字卡6、图片1、图片模版(两边不同)、《雪孩子》动画片片段、PPT

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音乐《小熊维尼和跳跳虎》,邀请幼儿加入超级侦探,随老师律动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过动画片《小熊维尼和跳跳虎》吗?今天超级侦探们请我们小朋友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来破案,你们愿意吗?那就一起出发吧! 1、是6还是9? (1)将数字卡6放在场地中间,上下各画一条线,请幼儿分成两组,面对面地站在两条线后面,观看纸上的数字。请小朋友说出纸上的数字是几? (2)请小朋友换个位置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看到的不一样? 通过6、9的倒置让小朋友知道,不同的位置和角度看到的结果不同。 2、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分析判断,图片的物体是什么?交换位置后再观察。 3、老师出示图片(两边不一样),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师:左边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右边的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那你们又看到了什么?想不想看看对面的图片

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心得体会

学习刘云山同志《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的讲话 心得体会 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2014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2014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的讲话,要求在领导干部中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大力倡导讲原则、敢负责、勇担当的良好风气。对广大干部而言,敢于担当既是一个政治课题,也是一个具有很强现实性、针对性的实践问题。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必须把敢于担当体现在工作上,体现在作风上,体现在行动上,真正做到敢干、实干和苦干,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 敢于担当是干部的一项重要素质,体现干部的内在修养。敢于担当是一种境界。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我们必须把担当国家、人民和社会的发展作为内心深处的价值追求和自觉实践。这种境界最基本的根源就是作为一个干部必须在本职岗位上全心全力、兢兢业业办成事、办好事,必须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对得起人民的信任。敢于担当是一种精神。担当价值千金,担当任重千钧。“一人做事一人当”是普通百姓对担当最朴实的表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仁人志士丹心报国的担当誓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代先贤对国事担当的忧乐情怀。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担当是一种自觉的、自发的理性行为。人生需要担当,家庭需要担当,单位需要担当,政党需要担当,社会更需要担当。岗位和职务已经赋予了我们责任和义务。领导干部要敢作敢为,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 敢于担当,就必须敢干。敢干,不仅表现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敢于上阵、靠前指挥,还表现在直面矛盾、正视困难,敢于探

索、奋发有为,应对挑战等诸多方面。对基层干部而言,敢不敢干、能否担当,往往直接体现在维护群众利益上,群众既会听其言更会观其行。不愿负责任,就没有担当的勇气。有的人信奉宁可不干事,坚决不出事;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更有甚者,自己不担当,还对敢于担当的干部说三道四。这不只是不敢担当,还会腐蚀正气、助长歪风,应当坚决抵制。 敢于担当,就必须实干。实干就是要打基础、谋长远,做任何决策都不摆花架子,做任何决定,都要首先“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长远考虑,是眼前“红火”还是长期管用,是取悦上级还是现实需要。想清楚了这些,干事就走不了样。实干,还要躬身实践,深入基层,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真抓实干,对确定的事要雷厉风行、一抓到底;要脚踏实地,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步一步抓推进,决不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要总结经验、深入研究、注重创新,真正吃透政策内涵,摸清工作底数,找准问题症结,定好工作措施,力求事半功倍。 敢于担当,就必须苦干。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干部只有苦干才能不辱使命、有所作为。有的人精神不振、作风漂浮,这是“不在状态”的表现。工作不肯吃苦卖力,既打不开局面,更干不出成绩。我们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严细精深,而不能粗枝大叶;高度负责,而不能漫不经心;持之以恒,而不能抓抓停停;结合实际,而不能脱离实际。在提倡“抓全局”的同时,更要做到“抓具体”;在提倡“办大事”的同时,更要做到“办小事”;在提倡“谋思路”的同时,更要做好“抓落实”。 作为一名干部,要担当起事业的发展,担当起历史的检验,担当起民众的评价,就一定要努力践行好“敢于担当”的精神,

粤教版思品八上2.3与人为善word教学设计

2.3《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人为善”含义,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为善,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学会宽容,理解和欣赏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增进同学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懂得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国为善的关系。 学情分析 一些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更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做到与人为善。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教材分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 “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主要核心内容是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释义】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导入:今天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同学老师,一起学习,今天我想讲的内容其实很简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能力目标: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情感态度目标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什么需要宽容? 教学难点:宽容与纵容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情景引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的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人姑娘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得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上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经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2、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3、探究交流 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专制行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是相悖的。) 4、如何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3与人为善教案

★精品文档★ 2.3与人为善教案 2.3 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1 、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快乐之本;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2 、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 教学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毗邻,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 卒在各自的地界内种了西瓜,凉亭的亭卒勤锄草,勤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亭的亭卒懒惰,瓜秧又细又弱,楚人出于嫉妒,把凉亭的瓜秧全部扯断,梁人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县令宋就,并准备把楚国的瓜秧扯断。宋就说“楚人这样很卑鄙。

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要反

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从今天起,你们每天晚上偷偷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的好。”亭卒觉得宋就的话有道理,就照办了楚人发现每天瓜地都被浇过,而且是梁人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既感到惭愧又非常敬佩,把这件事上报给楚王。楚王听后,深为梁国修睦边邻的诚心所感动,特备重礼送给梁国,以示自责,表示酬谢。结果,原本敌对的两国成为友好邻邦。 讨论:1、梁楚瓜秧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试着用一句比较合适的话(最好是格言)加以概括。 2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的含义。 学习心灵导航第一节 一、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板书) 1 、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板书) 2 、善良是无私的(板书) 3 、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板书) 4 、善良之心是博大的(板书) 5 、善良要见诸行动(板书) 在辨别中学会选择: 1 、放学的路上,当你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时,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 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2.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解、尊重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懂得理解与尊敬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初 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情境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孩子眼中的世界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 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 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 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 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想一想:母亲在给孩子系鞋带时发现了什么?后来这位母亲之所以会改变了对孩子的做法, 也是因为她懂得了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才会明白孩子的感受。这也是今天老师想告诉大家 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法宝,就在于要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二、讲授新课 师:那在我们的身边是否经常会发生类似这样的事情呢?下面大家来看在我们同学中出现过 的这样的一个小场景: 情景一:A和B两位同学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同学考了62分,他急忙 问B同学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同学偷偷看了B同学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 59分。A同学于是很骄傲的对B同学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同学 见状,对A同学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现在假 如你就是A同学,你会有何感受?接下来会怎样做?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做呢?(感到惭愧, 不好意思,立刻找到B同学去道歉。因为在笑话别人的同时,没有去理解别人的心情。所以, 我们应当学会理解他人。) 情景活动二:起绰号 师:在同学们当中,老师还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班里经常有同学给别人起外号,我们自

《换位思考,沟通心灵》团辅活动课教学反思

《换位思考,沟通心灵》团辅活动课教学反思 前段时间,我发现班级里的学生(尤其是男生)由于到了青春期,对身边的很多事情变得更加敏感和多疑,处理起事情来,显得更加冲动。因此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冲突。于是,我就想以团辅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学会换位思考,更好地和他人相处。一节课上下来,我真是出了一身的冷汗。现在反思如下: 一、色定位不准 虽然几年前我接受了市心理健康兼职教师的培训,参加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但是更多的时候,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我以班主任的身份来处理学生问题,以一个班主任的思维来教育学生。虽然在上这节课前,我多次提醒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班主任,而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导师。但是当学生的回答出现偏颇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向他们投去质疑甚至警示的目光,当应该让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活动感受的时候,我又总是抢着替他们回答,替他们总结。一节好好的心理团体辅导课,硬是上成了一节班队思想教育课。虽然很少上心理辅导课的学生没决出什么,而我却觉得失败无比。一节団辅课都上不好的心理健康教师,怎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呢? 二、教学机智欠缺 每次看到那些大家们上心理辅导课,总觉得那是一种享受,那种不慌不忙、镇定自若的态度总让我想到那在山间自由流动的白云,虽看似自由不着边际,却始终引领学生围绕中心说、做、

体会。相比较而言,我的这堂课虽然做了很多的准备,也经过了有经验的老师的指点,但是在真正上课的时候,却总想着如何让学生在我预设的情景下说体验,去活动和,所以当学生的选择和我的预期不一致的时候,我就乱了手脚,不知道如何进行下去,甚至出现了冷场。究其原因,中间有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足,更是教学机智的欠缺。教学机智从何而来,从经验中来,而我,这样的课上得实在太少了。 既然已经成了一名心理健康的兼职教师,我就不应该仅仅以一个班主任的身份和立场来管理学生,而应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者和引领者。在这条路上,我要学习和锻炼的还有很多,很多。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一 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幼儿园社会教案:换位思考

幼儿园社会教案:换位思考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换位思考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换位观察事物,获得换位观察的有关体验。 2、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学会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重难点】 1、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换位观察和思考,懂得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学会体察别人的心情。 2、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能主动帮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音乐《小熊维尼和跳跳虎》主题曲、数字卡6、图片1、图片模版(两边不同)、《雪孩子》动画片片段、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音乐《小熊维尼和跳跳虎》,邀请幼儿加入“超级侦探”,随老师律动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过动画片《小熊维尼和跳跳虎》吗?今天“超级侦探们”请我们小朋友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来破案,你们愿意吗?那就一起出发吧!

1、是6还是9? (1)将数字卡6放在场地中间,上下各画一条线,请幼儿分成两组,面对面地站在两条线后面,观看纸上的数字。请小朋友说出纸上的数字是几? (2)请小朋友换个位置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看到的不一样? 通过6、9的倒置让小朋友知道,不同的位置和角度看到的结果不同。 2、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分析判断,图片的物体是什么?交换位置后再观察。 3、老师出示图片(两边不一样),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师:左边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右边的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那你们又看到了什么?想不想看看对面的图片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请小朋友交换位置看。通过交换位置让幼儿知道,观察事物的时候,不同的观察位置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观察东西是这样,思考问题也是这样。 二、观看动画片《雪孩子》片段。 1、教师提问问题,幼儿讨论。 (1)小兔家发生了什么事情? (2)小雪人发现了是怎么做的?它救了小兔后怎样了? (3)小雪人不知道自己会融化吗?它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换位思考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你我相处更好 一、教学目标: 目前,不少初中生存在不善于换位思考的心理状况,升入八年级的他们,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在换位思考方面有很明显的缺陷,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立场,并且容易趋向固执,有一定程度的坚持性,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所以,为使学生形成换位思考的意识,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关系,在温馨快乐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学习,现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生能理解什么是换位思考,为什么要换位思考,怎样换位思考,层层深入,从而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懂得与人相处,站在对方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心理测试、图片展示、情境体验等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创设情境,启发思维,让学生参与其中,能进一步理解“换位思考”的必要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学习、生活中换位思考,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多一分理解,不能自私片面。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难点:在实际交往中懂得如何落实“换位思考”。 三、教法: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注重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通过自身体验和感悟,采用情境教学、讨论法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明道理,懂得换位思考的意义,减少矛盾和摩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心理测试 请同学们看课件:假如你带着5种动物到野外去,它们分别是猴子、老虎、孔雀、狗、大象。可是随着旅行的进程,你不得不逐一丢掉它们,最后只能留下一种动物陪你,你会如何选择呢?(同学展示自己的答案) 师小结:会发现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两个: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二是从他人的角度出发。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富有情趣的测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 (二)有趣的图片 1.展示三组画面,让同学们从中感悟,谈谈自己的理解。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transposition thinking and doing good to others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 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 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 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2、篇章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篇章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 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 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 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 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难点: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的深刻道理。) ※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 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 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

换位思考教案及反思

换位思考教案 八十一中郭群华 心理背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存在着对象与背景两大因素。知觉中的对象和背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照一定的主观条件,经常可以互换的,人的知觉往往会受到自己的性格、心情、文化背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个人站的角度不同,所以观察到的事物也是不一样的,所得到的情绪体验也是不一样的。甚至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所以我设计了《换位思考》这一课,希望能够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换位思考的真正含义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换位思考”,即从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心理。在生活中,孩子正处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特别是青春期的到来,学生正处于叛逆的阶段,往往会处理不好和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因此,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学会尊重他人;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建立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 一、活动目的 1.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 2.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不能自私片面。 3.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生活中多一些互相的理解,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二、辅导重点:引导孩子体验感知知觉的选择性,明白立场与背景的不同,看的问题也不同。理解换位思考的目的,以及如何换位思考。 三、辅导难点:难点是学生能够投入活动,积极思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和灵活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人际问题和矛盾。 四、活动形式和方法:本课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通过“活动——体验——认知”的模式来达到教育的效果。 五、活动准备 1、全班分成两层为成半圆围坐,并要求前后6-8人一个小组。 2、多媒体课件 3、视频 4、导学案 六、[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明白道理;观看两歧图形,感受换位。(5分钟) 1、 解释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即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人际关系角度来说就是从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心理。 二、游戏“奇幻森林?”(15分钟) 你和5种动物组成一个探险队,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原始森林探险,它们分别是老虎,猴子,孔雀,大象和狗。四周环境危险重重,而所带的物资越来越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