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分析

逯宇铎,朱玲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辽宁大连 (116024)

E-mail:luyuduo@

摘要: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直接或间接的推进和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研究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演化的影响机制,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旨在建立模型,检测我国产业结构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两者之间是否协调统一。选取适当的度量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给予量化,然后对得到的1994年——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V 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定量的角度对中国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协调关联问题作出判断。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目前的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不存在统计上的Granger因果关系。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影响机制

1.引言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必须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产业结构升级的本质是工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化。需求变化,产业竞争力状况,对外开放,主导产业的选择等等对产业结构升级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需求变化是结构升级的基础规律,产业竞争力是结构升级的条件和表征,对外开放是结构升级的外在条件,主导产业群的培育演变时结构升级的实现途径。在这这些因素中,技术创新则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

1.1 技术创新是产业关联的核心因素

在国民经济的大体系中,任何一个产业部门都以它们的产品供给社会,又需要从其他部门获取原材料、能源等。产业之间的这种关联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1]。前向关联是指产业的产品在其他产业中的利用而形成的产业关联;后向关联则是指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其他产业的产品所引致的关联。决定产业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是产业之间的技术联系。产业之间的这种投入产出联系使得上下游产品和上下游产业之间形成互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关系。这样,一个产业的技术创新依次向其前向联系产业或后向联系产业传递、扩散,促使其发生新的技术创新,进而导致产业的扩张或收缩。在任一特定时期,各产业部门的技术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部门发展得快,有些部门发展得慢。在若干关联密切的生产部门中,如果某一部门的技术创新提高了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就可能诱导其他关联部门的技术创新。否则,这些部门不仅会限制已创新部门效益的实现,而且还会限制全体部门的生产率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这种由创新产生的产业“瓶颈”,将把创新的努力引导到解决新的产业瓶颈上去,新的瓶颈解决了,又会产生更新的瓶颈和更新的创新活动。技术创新的诱导机制和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机制的复合作用,推动着产业结构的变动。

1.2 技术创新促使新的产业的形成

技术创新在积极地改造着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的同时,也使新兴产业诞生[2]。技术创新使得传统产业部门有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来提高其技术水平,改变其生产面貌,促进原有生产部门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甚至创造出全新的产业和产品。技术创新使这些传统产业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新的产业结构中,使整个产业结构的内涵具有了新的内容。

在技术发展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所实现的根本性技术创新和技术系统的变革,往往标志

着一种新的“技术一经济范式”和新的技术一经济发展轨道的出现[3]。技术一经济范式的变更必将打破技术体系中原有技术个体之间的有效的协同作用关系。这时,一方面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分解,形成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另一方面,因为新产品、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的发明和利用,又扩大了社会分工的范围,形成了原来没有的新的生产门类和生产部门。

1.3 技术创新刺激需求的变化

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为没有社会需求的产业根本不可能存在。但是,需求结构却受到科学技术进步的制约,即使有科学合理的需求,只要技术上还不可能制造出产品以满足这种需求,新的产业就不可能出现。因此,在需求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之前,必须先有某些技术突破或革命。

技术创新使资源消耗强度下降,可替人资源增加,改变了需求结构,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技术创新使消费品升级换代,改变需求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变化。技术创新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发生转移,促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因此,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最直接的影响,是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其趋势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2.实证分析

2.1方法简介

(1)因果关系检验要求估计以下的回归:

t

q

j j t j q

i i t i t u x x y 11

1

++=∑∑=−=−βα t

q

j j t j q

i i t i t u x x x 211++=∑∑=−=−δλ

白噪音t u 1,t u 2不相关。其中R RRS 为受约束的残查平方和,R RRS 为无约束的残差平

方和。用F 检验,即)

/(/)(k n RSS q

RSS RSS F UR UR R −−=

。它遵循自由度为q 和(n-k )的F 分布。如

果在选定的显著水平上计算的F 值超过临界值,则拒绝零假设,这样滞后项x 就属于此回归,表明x 是y 的原因。

(2)层次分析法[5]

建立层次结构;根据准则或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程度,按1至9标度值评分,分别构造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

2.2 指标选取

(1)技术创新现状指标的选取[4]

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的选取,既要有国际可比性,指标要尽可能少又要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具体包括:技术创新经费,用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记为T1;专利数量,用三种专利批准授权量合计来表示,记为T2;劳动生产率,用来衡量劳动者相对素质的变化,记为T3;技术创新人才,用科研活动人员数目表示,记为T4;出口竞争力,用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表示,记为T5;产业技术依存度,用技术贸易总额占GDP 比重表示,记为T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