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分析
(A-U模型)技术创新与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技术创新与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摘要:传统的A-U模型,揭示了在特定技术轨道上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是一种短期的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改进的A—U模型是从产业演变的全过程来考察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的,是一种长期的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
改进的A-U模型对探索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分析工具。
人类的产业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人类产业技术进步史,而产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则在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是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因此,深入探讨创新演进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揭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我国制订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传统的A-U模型介绍(一)传统A—U模型的提出美国哈佛大学的阿伯纳西(N.Abernathy)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厄特拜克(JameM.Utterback)从对年代起对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系列的考察,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LC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许多行业和创新案例分析,发现它们三者之间既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又存在着有机联系,它们在时间上的动态发展影响着产业的演化。
并通过引入主导设计概念,以产品创新为中心,提出了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即Abernathy-Utterback创新过程模型,简称传统的A-U模型(如图1所示)。
(二)传统A—U模型的两个主要特点引入了主导设计的概念主导设计是描述产业创新动态过程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主导设计,厄特拜克认为,是指能赢得市场信赖的一种设计,是通过综合过去产品变化中各自采用的技术创新而形成的一种新产品(或一系列特征)为形式的设计,是竞争者和创新者为支配重要的市场追随者而必须奉行的一种设计.如在个人计算机产业,80年代IBM推出的带有一个TV显示器、标准的磁盘驱动器、QWERTY的键盘、Intel的芯片。
什么是产业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什么是产业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那么你对产业结构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产业结构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产业结构的衡量标准 (1)收⼊弹性原则(所得弹性标准),即每增加⼀个单位收⼊与增加对某商品需求量之⽐。
如果由于收⼊扩⼤⽽增加的需求能转化为收⼊弹性⾼的商品,出⼝增长率则可随之提⾼,对整体经济增长则较为理想; (2)⽣产率上升率原则(⽣产率上升原则)。
为了使收⼊弹性⾼的商品能够出⼝,必须具备充分的国际竞争能⼒,因⽽最佳选择是把⽣产上升率⾼的产业或技术发展可能性⼤的产业作为重点; (3)技术、安全、群体原则,即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的动⼒是技术⾰新,从⽽对于能成为将来技术⾰新核⼼部门的产业,⽬前虽然处于⽐较劣势地位,也不能轻易放弃; 为了⼀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事实上要求有某种程度的国家安全保障或能够保障国家威望的产业;为了产业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必须形成范围较⼴的产业群体。
符合上述三条标准的产业结构状态,就可称之为⼀定时期⼀国产业结构的最适状态,同时也就表明该国阶段上产业结构⾼度化达到⽔准状况。
产业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本⾝,以及技术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链五个要素。
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切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直接的或间接地影响。
知识与技术创新、⼈⼝规模与结构、经济体制、⾃然资源禀赋、资本规模、需求结构、国际贸易等是⼀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基本制约因素,下⾯介绍⼏个重要的因素。
知识与技术创新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
科学技术发展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个⽅⾯。
技术⾰命催⽣新产业 技术⾰命、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都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产⽣影响,特别是技术⾰命,往往导致⼀些新的产业部门的诞⽣。
科技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的影响1.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正在孕育着历史性的重大突破,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科学技术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世界各国对科技发展都给予高度重视。
一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不断引发新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据专家们统计,最近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
据此推算,人类知识总量翻一番的时间在20世纪中期需要50年,而到2020年前后只需要73天。
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
当前人类知识增长的趋势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爆炸”。
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导致众多跨学科领域的诞生。
最近几十年来,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迅速,学科分支已经从上个世纪初600多门,发展到现在6000多门。
纳米、生命、信息、认知科学的融合,推动着人类整体认识能力的飞跃。
科学技术发展将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
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不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
在十九世纪,电的发明到应用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了二十世纪,集成电路的应用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
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呈指数增长,如电话走进50%的美国家庭用了长达60年的时间,而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只用了5年时间。
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砖头般的“大哥大”曾透出过的尊贵,到今天,手机早已成为普通的通讯工具。
大街上,少男少女手持的一款款时尚手机,成为现代大都市街头的一景。
成为时尚的当然不仅只有手机,上网也是近几年的新时尚。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几小时之内就有三百多万人点击上网,参与有奖收看活动。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5910万人,网站数量37.1万个,联网计算机2083万台,跃居全球第二位。
技术进步对生产力的提升影响

技术进步对生产力的提升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进步对生产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技术进步对生产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对经济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一、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技术进步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使得许多生产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供应链、预测市场需求,从而更加高效地组织生产。
二、技术进步促进产品创新技术进步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开发出更加创新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的兴起,许多企业推出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如共享经济、在线教育等。
这些创新不仅带来了新的商机,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技术进步改变劳动力需求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一些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受到技术进步的冲击,工人可能面临失业风险。
但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新兴的科技行业和数字经济带来了大量的高技能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相关技术和知识的人才。
因此,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双重的,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创新,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利润。
同时,技术进步也带来了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因此,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综上所述,技术进步对生产力的提升影响深远。
它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品创新、改变劳动力需求和推动经济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在未来,随着技术不断演进和创新,技术进步对生产力的影响将继续扩大,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一、引言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创造了更多的便利与发展机遇。
在产业领域中,科技进步对于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从技术的创新、生产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全球化四个方面深入探讨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二、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一直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新技术的推出和应用能够带来更先进的生产方式、产品和服务,进而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以智慧城市为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引入让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这将帮助城市产业升级和吸引更多的人才。
三、生产效率的提升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生产方式和工序也在不断改进,生产效率得到持续提升,这对于产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生产效率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缩短生产周期,提升产品品质,大大增强产业竞争力。
比如,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能够改善工作环境,并对降低产品的缺陷率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兴产业的发展,既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也是推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关键。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电动汽车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推动了电池、充电基础设施制造及相关软件、硬件创新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进而推进整个产业的优化调整。
五、产业的全球化全球化形势下,新技术对于产业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打破了国际经济障碍,推动了跨国公司、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复杂互动。
例如,5G技术在全球的普及,将加快全球化进程,助力产业创新和转型发展。
六、结论科技进步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技术的创新、生产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全球化四个方面的影响不断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和升级,将引领产业向更加智能、敏捷、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多该领域的变革,促进产业稳健发展。
经济学如何分析技术创新对产业的影响

经济学如何分析技术创新对产业的影响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技术创新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到电子商务的崛起,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到智能制造的推进,技术创新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经济学是如何分析技术创新对产业产生的影响呢?首先,我们要明白技术创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当一项新的技术被引入产业中时,它往往能够改变生产方式,使得同样的资源投入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和错误率,提高了生产速度和产品质量。
这种生产效率的提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意味着单位成本的降低。
成本降低了,企业在市场上就能够以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从而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利润。
技术创新还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一些创新性的产品或服务可能会满足消费者之前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激发消费者产生新的需求。
比如,互联网的出现催生了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兴市场,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和工作的方式。
新的需求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盈利机会,还可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为了满足这种新的需求,会进行相应的投资和创新,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发展。
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会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
当新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供给会增加,如果需求不变,可能会导致价格下降。
但如果技术创新同时创造了新的需求,且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供给的增长速度,价格可能会上升。
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和市场结构。
在产业竞争方面,技术创新可以改变产业内企业的竞争格局。
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淘汰那些技术落后的企业。
这会促使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竞争力。
同时,新的技术可能会降低行业的进入门槛,吸引新的企业进入市场,从而增加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技术创新对就业的影响也是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一方面,新技术可能会导致一些传统岗位的消失,例如自动化生产可能会减少对流水线工人的需求。
技术创新与经济结构演进的关系

技术创新与经济结构演进的关系
技术创新与经济结构演进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技术创新是指通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创造更高附加值的过程。
经济结构演进则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产业和部门相对重要性的变化。
技术创新对经济结构演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可以引入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催生了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新兴产业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
2. 调整传统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例如,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使得制造业能够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效率和品质。
3.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可以推动经济结构向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
例如,信息技术的创新使得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大。
4. 促进新的产业融合:技术创新可以引发不同产业间的融合效应,产生新的产业格局。
例如,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相互连接,促进了物流、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产业的融合。
总之,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演进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技术创新为经济结构的演进提供动力和引领,而同时经济结构的不断演进又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应用场景。
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产业结构论文-经济论文

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产业结构论文-经济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高技术产业作为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具备高创新性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快速发展不仅有利于区域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着巨大推动作用。
基于区域要素禀赋、区域需求结构、区域间经济联系和区域产业政策四个维度探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因素,研究高技术产业作用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理,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战略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1引言2015年5月,在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意见和建议时指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当前,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如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发挥高技术产业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领头羊”作用,成为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于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作用,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广泛的研究与分析。
一方面,学者们从技术创新与技术溢出的视角研究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改造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TsaiWang2004;闫焱2011;孙喜2013;王敏2015);另一方面,学者们从高技术产业的不同特性来研究高技术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作用。
如利润率((孙欣欣2007)、产业科技能力(李邃等2011)、金融与产业因素(张桢2016)等方面来阐述,而关于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的系统分析尚未提及。
鉴于此,本文以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因素:区域要素禀赋、区域间经济联系、区域需求结构和区域产业政策作为突破口,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与作用机制。
2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历史过程,受到许多经济因素以及非经济因素的作用,在这些作用因素中,主要包括区域要素禀赋、区域需求结构、区域间经济联系及区域产业政策四个方面(见图1)。
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三阶段特征及其演变

2、科技创新能力
2、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是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地区的科 技创新能力越强,就越能吸引高技术企业和人才聚集。通过提高科研投入、加强 科研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式,可以提高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高 技术产业的发展。
六、结论
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希望对未来中国高技 术产业的创新发展有所启示。
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 而,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是什么?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本次演示将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三、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格局演 变的影响因素
1、政策环境
1、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家对高技术产 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越大,越有利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优化。近年来,中国政府 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人才 引进等,
1、政策环境
五、结果与讨论
五、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分阶段分析,我们发现该产业在研发和成 果转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产业化阶段存在一定短板。此外,虽然中国高 技术产业整体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也有 待提高。
五、结果与讨论
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技术产业在高端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有一 定差距。
2、技术创新的驱动力逐渐多元化。从最初的政府主导,到后来的企业主导、 国际合作,再到现在的多元化主体参与,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也变得更加广泛。
全球产业结构变迁趋势

全球产业结构变迁趋势全球产业结构变迁趋势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全球产业结构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迁。
产业结构的变迁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技术创新、全球市场需求变化、国际竞争等。
本文将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探讨全球产业结构的变迁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技术创新的推动下,产业结构不断演进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变迁的最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技术成果不断涌现,人类生产方式和经济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变革。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全球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首先是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移。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制造业正在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在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比重相对较小,而服务业的比重相对较大。
特别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比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等,成为全球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这种转变不仅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也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逐渐显现。
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
这种变迁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尤为明显,许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生产。
这不仅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也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再者是本土产业向跨国公司的扩张。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和销售网络,形成全球价值链。
这些跨国公司的进入不仅改变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也推动了本土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因为跨国公司的投资和技术转移,本土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总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变革,全球产业结构将会不断演进,出现新的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
二、全球市场需求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贸易的深入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将对产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科技创新与新时代的发展

科技创新与新时代的发展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科技创新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科技创新不仅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还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科技创新对新时代发展的影响,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科技创新带来产业升级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科技创新不仅对传统产业进行了优化和改造,开创了新产业,也为现有产业提供了更加创新的行业解决方案。
例如,在五金行业中,传统的铸造等制造工艺已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步普及,使得五金制造产业实现了从低技术到高技术的飞跃。
此外,随着新技术的应用,现代服务业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金融、交通、医疗、物流等一系列服务得以快速升级。
这些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人为误差,为人民带来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推动了服务业向高质量、高效率的升级。
二、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以支持生产要素和市场经济的相互作用,推动经济的发展。
新型技术的应用,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提高效率和生产效果。
同时,新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产业协同和自下而上的产业联盟的建立,使得整个产业链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创新体系和价值链。
此外,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也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重组。
在全球化过程中,新技术和新产业形成了跨国界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网络,促进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互动。
三、科技创新带来社会变革科技创新带来的不只是经济上的变革,还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深层次。
一方面,新型技术的应用,增加了人们的能力和自主性,提升人类发展的基础。
例如,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人工智能等方向上的创新,将为人类提供更加独立和自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的情况下,科技创新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

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随着时代不断演进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科技创新可以被视为不断追求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过程,而新兴产业则是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催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巨大潜力的产业。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一、科技创新的意义与作用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科技创新可以带来高效能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科技创新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人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另外,科技创新还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二、新兴产业的概念与特征新兴产业,从字面上解释即是指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具有创新性和成长性的产业。
新兴产业的重要特征在于其产业的技术水平较高、创新能力强以及市场竞争潜力大。
此外,新兴产业还具备市场需求旺盛、产业链条完整以及资源利用高效等特征。
作为经济和社会的新动力,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关注。
三、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相互关系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科技创新为新兴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智力资本,使得新兴产业得以迅速崛起。
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了科技创新的进一步推进。
由于新兴产业的特殊性质,其市场需求和技术要求往往突出了对科技创新的依赖,从而催生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四、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结合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就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
其次,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形成了更加庞大的产业体系,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城乡经济的融合和平衡发展,促进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探索科技前沿,引领未来

科技创新:探索科技前沿,引领未来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变革,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深入探讨科技创新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读者们带来启发和思考。
1. 科技创新的意义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创新的方式,运用科学技术的知识和应用,开发出新的科技成果和应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科技创新的意义在于:1.1 促进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可以带来新的技术和产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移动支付、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创新,使得生活更加便捷和智能化。
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社会领域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演进。
1.2 提高经济竞争力科技创新是国家和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创新可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具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和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获取更大的利润和影响力。
因此,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3 推动社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科技创新可以提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推动社会从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向低碳、环保的方向转变。
例如,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的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当前科技创新的现状科技创新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动,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2.1 科技创新热点领域当前,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技术、区块链等领域成为科技创新的热点。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例如,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2.2 面临的挑战和困境科技创新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首先,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创新研发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往往面临着资金短缺和人才紧缺的问题。
产业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在类型、规模和性质上的分布和组成。
在产业结构的演进中,传统产业不断淘汰,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不断地调整和更新。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主要特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1. 服务业比重逐年扩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大。
以我国为例,200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比为14:52:34;而到了2019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比为7:27:66,服务业的比重逐年扩大。
2.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产业也在不断涌现。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的企业不断涌现,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重点。
目前,以中国为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已经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
3. 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在某些特定区域的聚集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这被称为产业集聚效应。
在这些区域,企业可以共同分享人才、技术、市场、资金等资源,从而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效应,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演进。
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1. 三次产业占比差异大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三次产业的占比差异较大。
在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比重较高,工业也处于相对成熟的状态;而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和第一产业占比较大,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在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中,企业之间逐渐形成了密切的联系,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再只是由自身实力所决定,还与周围的其他企业密不可分。
这种联系形成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效应,加快了整个产业结构的演进。
3. 技术创新带动产业转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产业也不断涌现,这要求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必须保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落后的产业结构的演进。
1. 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更新,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以引领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转移。
工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和机制

第8卷第4期2011年4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Apr.2011Vol.8No.4工业化是一个结构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变化无论在产业之间还是在产业内部都会呈现一定的规律。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试图把握这些结构变化的规律,并探索规律背后的动因和作用机制,进而制定适合本国或地区特点的发展战略。
一、工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在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工业部门的结构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和规律性。
一般是从轻工业起步,随着工业化的进行,开始向以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转移,即进入以原材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为重心的发展阶段。
然后在基础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重心又向加工组装工业转移,无论在轻工业还是在重工业中都同样发生,这意味着工业加工程度不断深化、产品附加价值不断提高,即进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高加工度化阶段。
与工业产值结构演变同步进行的工业投入要素结构的变动,也是有序发生的。
在工业化初期,整个工业发展以轻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作为主要支柱产业,这一时期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在工业投入要素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随着重工业化的进展,由于原材料和燃料动力工业的迅速发展,要求投入大量资本,因而资本因素又跃居于突出地位。
随着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化转变,技术又取代了资本的地位,在要素投入结构中占主要地位。
因此,从要素结构变动来看,工业化过程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工业→资本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
二、工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引起工业结构变动的因素较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是生态环境、劳动力资源、技术进步、需求结构、对外经济和经济政策。
(一)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或生物集团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共同构成的生物-环境复合体的总和。
生态环境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生产条件和对象,也是工业结构演变的必要条件。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影响及对策

新技术及其广泛应用将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直接提升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而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则将打造出新的业务部门和新的主导产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提升潜在经济增长率。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突破应用,将改造传统的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式,促进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智能机器人等广泛应用将替代低技能劳动、简单重复劳动,将缓解劳动力紧缺并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新技术在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突破,将催生出具有关联性强和发展前景广阔的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尤其是依托我国纵深多样、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必将发展成为我国产业重要新增长点。
深化相关配套制度体系改革并加强新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着力提升我国适应、参与和引领新科技产业革命的制度支撑能力。一是推进配套制度改革,优化新科技产业发展的体制环境。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度创新是多方面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快优化制度体系建设,重点破除阻碍技术创新、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推进产业政策转型,优化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推进产业技术政策由“追赶主导型”向“并跑和领跑主导型”转型,产业结构政策由“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和普惠性产业政策”转型,产业布局政策由“关注国内区域间布局和转移”向“更加注重产业全球化布局”转型,产业组织政策由“注重大企业发展”向“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转型。同时,加快构建适应新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管理体制或部门协调机制。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改造传统生产模式和服务业态,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变革,促进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融入到传统制造业的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过程,将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由大批量标准化生产转变为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个性化定制生产,大幅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能级和发展空间;新能源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产业,将直接降低传统产业能耗水平。另一方面,促进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全面嵌入到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将打破我国传统封闭式的制造流程和服务业业态,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产业链上融合。随着产业高度融合、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现代产业体系还将加速重构。
产业创新趋势和特点分析

产业创新趋势和特点分析产业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和新服务,改变产业生产、供应链和商业模式,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转型,产业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分析当前产业创新的趋势和特点,并探讨其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一、产业创新的趋势1.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推动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许多传统行业开始进行数字化改造,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管理,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
2.跨界融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已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
例如,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融合,形成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企业通过将传感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管理过程,实现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绿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产业创新的重要目标和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许多企业开始注重环境友好型的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从而满足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市场竞争力。
4.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对产业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在金融、医疗、制造、物流等各个领域都有应用,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消费者体验。
5.全球化:全球化促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加深,推动了全球产业创新的趋势。
企业通过跨国合作、国际创新联盟等方式,共同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全球竞争力。
二、产业创新的特点1.技术驱动:产业创新的核心是技术创新,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能够为企业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不仅包括基础技术创新,还包括应用技术、管理技术和服务技术等多个方面。
2.市场导向:产业创新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变化,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
只有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创新。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技术领域的创新行为,泛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技术发明仅仅只是一个构想或设计,它并不一定在商业中应用。
它可以是一种创新,但不一定申请专利,也未必就带来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然而,技术创新是指一个新想法或新装备(产品、工艺、系统)在商业上的实现。
技术发明强调以技术解决问题,技术创新不仅包含技术活动,而且更关注技术方案的商业价值,强调的是以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简言之,技术创新与研究和开发活动密切相关,是以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为目的,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活动或过程。
技术创新本质上是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和结果。
当代多数技术创新是在诸多创新主体,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高技术创业型企业以及在这些组织中从事创新活动的技术专家和商业家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
技术创新的特征是:(1)技术的新颖性;(2)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3)技术创新的中介性;(4)技术创新的阶段性和周期性;(5)技术创新过程的系统性。
技术创新的分类:(1)按技术变化强度,可分为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2)按导致生产要素节约的不同,分为节约资本型、节约劳动型和中性的技术创新。
(3)按创新的对象不同。
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2、简述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技术创新往往是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的活动。
(1)科学家是技术创新路径的提供者。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往往都蕴涵着新的技术原理,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同时,用于科学的实验室装备,是科学家进行技术原理性探索的现成平台,成为孕育新技术的摇篮。
如晶体管的发明就得益于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场效应原理为电子放大器的研制提供了技术可能性。
(2)发明家是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导致重大技术突破的关键。
如爱迪生现实了电灯的商业化、照明的产业化,成立了“爱迪生电气照明公司”。
技术创新对新能源产业的影响

技术创新对新能源产业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和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排放限制,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领域。
在这一新兴产业中,技术创新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推动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更改变着整个产业格局。
深远而广泛,涉及到产品研发、生产工艺、能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对新能源产业的影响展开深入探讨,分析其具体表现和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技术创新为新能源产业带来了更加高效的产品和生产工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产品的能量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使得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逐渐成为可替代传统能源的主要选择。
例如,太阳能电池板的材料、结构以及制造工艺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得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大幅下降,市场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同样,风力发电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也不断更新换代,提高了风力发电的利用效率和可靠性。
这些技术创新的推动,使得新能源产业逐渐摆脱了过去的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走向了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其次,技术创新为新能源产业开拓了更多的应用领域和商业模式。
在能源存储技术、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催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丰富了新能源产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以能源存储技术为例,随着电动汽车、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的普及,对电池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创新带来的新型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储能技术,为不同能源设备的匹配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可行的方案。
同时,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演进,使得能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匹配更加精准,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
这些新的应用领域和商业模式,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加快了产业的壮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再次,技术创新为新能源产业带来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新能源产业以清洁、环保为主要特征,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拥有更低的碳排放量和环境影响。
技术创新的不断推动,使得新能源产业不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了全球能源结构向更加清洁、低碳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分析逯宇铎,朱玲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辽宁大连 (116024)E-mail:luyuduo@摘要: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直接或间接的推进和影响产业结构变化。
研究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演化的影响机制,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本文旨在建立模型,检测我国产业结构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两者之间是否协调统一。
选取适当的度量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给予量化,然后对得到的1994年——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V AR向量自回归模型)。
并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从定量的角度对中国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协调关联问题作出判断。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目前的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不存在统计上的Granger因果关系。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影响机制1.引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必须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产业结构升级的本质是工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化。
需求变化,产业竞争力状况,对外开放,主导产业的选择等等对产业结构升级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需求变化是结构升级的基础规律,产业竞争力是结构升级的条件和表征,对外开放是结构升级的外在条件,主导产业群的培育演变时结构升级的实现途径。
在这这些因素中,技术创新则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
1.1 技术创新是产业关联的核心因素在国民经济的大体系中,任何一个产业部门都以它们的产品供给社会,又需要从其他部门获取原材料、能源等。
产业之间的这种关联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1]。
前向关联是指产业的产品在其他产业中的利用而形成的产业关联;后向关联则是指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其他产业的产品所引致的关联。
决定产业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是产业之间的技术联系。
产业之间的这种投入产出联系使得上下游产品和上下游产业之间形成互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关系。
这样,一个产业的技术创新依次向其前向联系产业或后向联系产业传递、扩散,促使其发生新的技术创新,进而导致产业的扩张或收缩。
在任一特定时期,各产业部门的技术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部门发展得快,有些部门发展得慢。
在若干关联密切的生产部门中,如果某一部门的技术创新提高了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就可能诱导其他关联部门的技术创新。
否则,这些部门不仅会限制已创新部门效益的实现,而且还会限制全体部门的生产率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这种由创新产生的产业“瓶颈”,将把创新的努力引导到解决新的产业瓶颈上去,新的瓶颈解决了,又会产生更新的瓶颈和更新的创新活动。
技术创新的诱导机制和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机制的复合作用,推动着产业结构的变动。
1.2 技术创新促使新的产业的形成技术创新在积极地改造着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的同时,也使新兴产业诞生[2]。
技术创新使得传统产业部门有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来提高其技术水平,改变其生产面貌,促进原有生产部门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甚至创造出全新的产业和产品。
技术创新使这些传统产业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新的产业结构中,使整个产业结构的内涵具有了新的内容。
在技术发展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所实现的根本性技术创新和技术系统的变革,往往标志着一种新的“技术一经济范式”和新的技术一经济发展轨道的出现[3]。
技术一经济范式的变更必将打破技术体系中原有技术个体之间的有效的协同作用关系。
这时,一方面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分解,形成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另一方面,因为新产品、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的发明和利用,又扩大了社会分工的范围,形成了原来没有的新的生产门类和生产部门。
1.3 技术创新刺激需求的变化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为没有社会需求的产业根本不可能存在。
但是,需求结构却受到科学技术进步的制约,即使有科学合理的需求,只要技术上还不可能制造出产品以满足这种需求,新的产业就不可能出现。
因此,在需求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之前,必须先有某些技术突破或革命。
技术创新使资源消耗强度下降,可替人资源增加,改变了需求结构,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技术创新使消费品升级换代,改变需求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变化。
技术创新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发生转移,促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因此,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最直接的影响,是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
其趋势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2.实证分析2.1方法简介(1)因果关系检验要求估计以下的回归:tqj j t j qi i t i t u x x y 111++=∑∑=−=−βα tqj j t j qi i t i t u x x x 211++=∑∑=−=−δλ白噪音t u 1,t u 2不相关。
其中R RRS 为受约束的残查平方和,R RRS 为无约束的残差平方和。
用F 检验,即)/(/)(k n RSS qRSS RSS F UR UR R −−=。
它遵循自由度为q 和(n-k )的F 分布。
如果在选定的显著水平上计算的F 值超过临界值,则拒绝零假设,这样滞后项x 就属于此回归,表明x 是y 的原因。
(2)层次分析法[5]建立层次结构;根据准则或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程度,按1至9标度值评分,分别构造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
2.2 指标选取(1)技术创新现状指标的选取[4]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的选取,既要有国际可比性,指标要尽可能少又要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
具体包括:技术创新经费,用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记为T1;专利数量,用三种专利批准授权量合计来表示,记为T2;劳动生产率,用来衡量劳动者相对素质的变化,记为T3;技术创新人才,用科研活动人员数目表示,记为T4;出口竞争力,用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表示,记为T5;产业技术依存度,用技术贸易总额占GDP 比重表示,记为T6。
表1产业结构原始数据Tab.1 The original data of industrial structurev4 v5v1 v2 v31995 247.3391 496.1824 41.1 0.7631074 0.85559241.4 0.7554382 0.8548161996 262.9401505.977441.7 0.7465178 0.868975534.73641997 268.407440.3 0.7523354 0.8884661998 269.7047532.301840.0 0.7232399 0.8977071999 267.6329565.38640.3 0.6610126 0.8978332000 271.5725618.656639.8 0.6510212 0.9010212001 272.9763636.172439.4 0.6430624 0.912346643.70742002 279.293640.5 0.5502392 0.9205672003 291.4151692.010140.8 0.5029755 0.931656684.83242004 318.159842.0 0.4801253 0.9356522005 340.5941958.571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5 ——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表2技术创新原始数据Tab.2 The original data of technical innovation1994 0.5 43297 0.757002 265.5 0.004576 0.0623921995 0.5 45064 0.918082 270.13 0.004408 0.0679531996 0.6 43780 1.033792 290.3 0.004215 0.0820921997 0.64 50992 1.13467 288.6 0.004445 0.0895021998 0.7 67889 1.206488 281.4 0.005166 0.1093081999 0.8 100156 1.270465 290.6 0.005832 0.1267122000 1 105345 1.394442 319 0.006562 0.1386842001 0.95 114251 1.501611 314.1 0.007141 0.1703122002 1.07 132399 1.631851 322.2 0.007346 0.2083782003 1.13 182226 1.82479 328.4 0.007988 0.2517432004 1.23 190238 2.126042 348.2 0.008346 0.2790062005 1.34 214003 2.41457 396.8 0.008474 0.34837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5 ——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根据产业结构的本质,我们从二大产业结构状况和工业结构状况两方而选取五项指标作为产业结构的评价依据[6]。
表3 标准产业结构表Tab.3 The standard industrial structure人均国民收入基准水平(美元)主要部门70 150 300 500 1000 第一产业 48.4 36.8 26.4 18.7 11.7总产值第二产业20.6 26.3 33.0 40.9 48.4第三产业 31.0 36.9 40.6 40.4 39.9第一产业80.5 63.3 46.1 31.4 17.0第二产业 9.617.0 26.8 36.0 45.6 劳动力 第三产业 9.919.727.132.637.4(资料来源:方甲《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劳动力结构指数V1,和总产值结构指数V2。
这两个指标的量化是基于克拉克法则和库兹涅茨法则。
可分别建立从劳动力和总产值在三次产业间的比例到人均国民收入的映射,即将此两组比例分别按映射关系换算为相应的两组人均国民收入,并分别用1/3权数求各组平均值,得劳动力结构指数和总产值结构指数。
映射关系的建立我们参考霍利斯·钱纳里和西蒙·库兹涅茨的标准产业结构表1;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V3;霍夫曼比率V4;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V5。
2.3 数据处理(1)指标的修正上述指标中,唯有霍夫曼比率随产业结构的改善呈递减趋势,为便于进行加权综合,用ijij V V 1=(j=4)公式进行换算,使之变成增函数指标。
另外,为避免由于量纲的差异而影响评价,用6040minmax +−−=j j j ij ij V V V V V 换算成无量纲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