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中间体(2011)
D-1,2,4-丁三醇的绿色合成

D-1,2,4-丁三醇的绿色合成杨萌;董润安【摘要】D-1,2,4-丁三醇(D-1,2,4-butanetriol,BT)是四碳的手性多羟基醇,同时也是极具价值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医药和军事工业领域.目前D-1,2,4-丁三醇的工业化生产仍以化学合成法为主,该方法存在反应条件苛刻、产率低、副产物多,易引发环境污染等弊端.目前,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安全高效的生物合成该化学品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评述了D-1,2,4-丁三醇的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以期为D-1,2,4-丁三醇的绿色合成提供理论基础.【期刊名称】《生命科学仪器》【年(卷),期】2016(014)004【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D-1,2,4-丁三醇;生物合成;绿色合成【作者】杨萌;董润安【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D-1,2,4-丁三醇是无色无味、透明、粘稠的四碳多元醇[1],其分子式为C4H10O3,结构式如图1所示,由于第二位碳是手性碳原子,具有旋光性,在水和醇类物质中溶解度较高,具有吸湿性。
工业用的D-1,2,4-丁三醇呈草黄色或褐色[2]。
D-1,2,4-丁三醇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化妆品、造纸、高分子材料、烟草、军工等领域[3-6]。
D-1,2,4-丁三醇的硝基化合物冲击敏感性低、热稳定性好、低毒性、吸湿性好,与其它含能增塑剂混合使用,可显著提高以硝化纤维素为基火药的低温力学性能[7-9]。
D-1,2,4-丁三醇用作缓释剂,是制备抗病毒化合物等药物的关键中间体[10-12],添加在烟草中,降低了硝基化合物的毒害作用,可用作高分子材料的交联剂,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还可用作高级墨水的防干剂、高级服装表面处理剂、陶瓷加工助剂、特殊用途包装与储运等[13,14]。
D-1,2,4-丁三醇能抑制微生物,是抗微生物制剂(如防腐剂)的组成部分[2]。
历年浙江高考化学真题(有机合成与推断)

2016年浙江高考化学第26题26、(10分)化合物X就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Z就是常见得高分子化合物,某研究小组采用如下路线合成X与Z。
已知:①化合物A得结构中有2个甲基②RCOOR’+R’’CH2COOR’请回答:(1)写出化合物E得结构简式__________,F中官能团得名称就是_________。
(2)Y→Z得化学方程式就是____________。
(3)G→X得化学方程式就是__________,反应类型就是___________。
(4)若C中混有B,请用化学方法检验B得存在(要求写出操作、现象与结论)_________。
2015年浙江高考化学第26题26.(10分)化合物X就是一种香料,可采用乙烯与甲苯为主要原料,按下列路线合成:已知:RX―――――→ROH;RCHO+CH3COOR’――――――→RCH=CHCOOR’凭缵稈蚂靄恹鹭。
请回答:(1) E中官能团得名称就是________。
(2) B+D→F得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 X得结构简式________。
(4) 对于化合物X,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________。
A.能发生水解反应B.不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C.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D.能发生银镜反应締励窑铜戔堊势。
(5)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F得同分异构体得就是________。
A.CH2OCH2CH2CHO B.CH=CHCH2CH2CHOC.CH2=CHCH=CHCH=CHCH=CHCOOHD.COOCH2CH2CH3氩頜镉攏軸懍剂。
2014年浙江高考化学第29题29.(15分)某兴趣小组以苯与乙烯为主要原料,采用以下路线合成药物普鲁卡因: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普鲁卡因,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________。
A.可与浓盐酸形成盐B.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可发生水解反应D.能形成内盐(2)写出化合物B得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细有机合成习题答案

精细有机合成习题答案【篇一:08应化精细有机合成复习题答案】txt>一.单项选择题(8)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如果分子本身包含一个反应活性低的官能团在适当的阶段,通过某种专一性的反应,可转化为反应活性较高的官能团。
这种官能团称为:(b)a.亲电官能团;b.潜官能团;c.亲核官能团;d.极性官能团;2.想象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将分子的一个键切断,使分子转变为两个不同的部分。
用双线箭头符号和画一条曲线穿过被切断的键来表示。
这种方法称为:(c)a.极性反转;b.反向分析;c.分子切断;d. 反应选择性;在一系列的转变的某一阶段,引入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使后续的反应过程能按设计的要求,有控制地进行,从而保证系列反应能够高效率地完成。
这种引入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a)a.控制因素;b.潜官能团;;c.极性官能团;d.极性反转;4.在合成设计中使某个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特性发生了暂时性的转换称为:(b)a. 关键反应;b.极性转换;c.反应选择性;d.控制因素;5.在复杂化合物的合成中,有些反应转化率很低或正副产物很难分离纯化,反应时间长,这些反应称为:(c)a.反应选择性;b.反应的专一性;c.关键反应;d. .控制因素;6.目标分子—中间体—化工原料的分析过程称为:(b)a.正向合成分析法;b .逆向合成分析法; c.不对称合成分析法;d.关键反应分析法;7.一个反应在底物的不同部位和方向进行,从而形成几种产物时的选择程度称为:(d)a.反应的专一性;b.反应的控制性;c.反应的对称性;d,反应选择性;8.将分子的一个键切断,使分子转变为两个不同的部分,这不同的部分叫:(a)a.合成子;b.合成等价物;c.目标分子;d. 有机中间体;9.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品时( a )a.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或危险的试剂和溶剂。
复合催化剂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_冯一佳

第11卷第20期2011年7月1671—1815(2011)20-4917-03科学技术与工程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Vol.11No.20July 2011 2011Sci.Tech.Engng.复合催化剂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冯一佳熊双喜*(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临海31700)摘要研究了在一水硫酸氢钠复合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由正丁醇和对羟基苯甲酸高收率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
探讨了一水硫酸氢钠复合催化剂用量、正丁醇用量和反应时间,带水剂的选择等因素对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收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当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醇和硫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ʒ2ʒ0.072,助催化剂在0.1g 、带水剂5mL 时,回流分水4h ,酯收率达92.0%,为最佳条件。
关键词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合成硫酸氢钠复合催化剂催化中图法分类号TQ245.24;文献标志码A2011年4月6日收到第一作者简介:冯一佳(1988—),男,浙江萧山人。
*通信作者简介:熊双喜(1953—),男,副教授,湖南道县人。
研究方向:分离工程。
E-mail :xsxi@tzc.edu.cn 。
对羟基苯甲酸酯又称尼泊金酯,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用量最大、应用频率最高的防腐剂。
具有高效、低毒、广谱和易配伍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日化、医药、食品、饲料及各种工业防腐等方面,同时是有机合成中间体。
我国对尼泊金酯的开发应用较晚,但也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工作[1—5]。
由于硫酸在加热时易引起醚化,氧化,磺化等副反应,同时其腐蚀性强。
在参考了俞善信等人[3]发表的有关一水硫酸氢钠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和陈红[7]发表的有关复合酸催化合成乙二醇单硬脂酸酯的文章后[6,7],提出了使用硫酸氢钠复合催化剂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的方法。
实验得到了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的最佳反应条件等。
1实验1.1主要试剂正丁醇(浙江杭州双林化工试剂厂华东医药有限公司经销,化学纯);对羟基苯甲酸(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化学纯);一水硫酸氢钠金山化工厂(化学纯);其余试剂均为化学纯。
2011年—2020年十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55 有机合成(选修)(含详细解析)

专题55 有机合成(选修)1.(2020年江苏卷)化合物F是合成某种抗肿瘤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1)A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硝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3)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之一是α-氨基酸,另一产物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数目比为1:1且含苯环。
(5)写出以CH3CH2CHO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________。
【答案】(1)醛基(酚)羟基(2)(3)取代反应(4)(5)【解析】本题从官能团的性质进行分析,利用对比反应前后有机物不同判断反应类型;(1)根据A的结构简式,A中含氧官能团有硝基、酚羟基、醛基;(2)对比A和C的结构简式,可推出A→B:CH3I中的-CH3取代酚羟基上的H,即B的结构简式为;(3)对比C和D的结构简式,Br原子取代-CH2OH中的羟基位置,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4)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②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含有酯基或肽键,水解产物之一是α-氨基酸,该有机物中含有“”,另一产物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数目之比为1:1,且含有苯环,说明是对称结构,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是;(5)生成,根据E生成F,应是与H2O2发生反应得到,按照D→E,应由CH3CH2CH2Br与反应得到,CH3CH2CHO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CH2OH,CH3CH2CH2OH在PBr3作用下生成CH3CH2CH2Br,合成路线是CH3CH2CHO CH3CH2CH2OH CH3CH2CH2Br。
2.(2020年天津卷)天然产物H具有抗肿瘤、镇痉等生物活性,可通过以下路线合成。
1,3,7-三甲基〔8-~3h〕黄嘌呤的制备

1,3,7-三甲基〔8-~3h〕黄嘌呤的制备1、引言三甲基[8-3h]黄嘌呤(1,3,7-trimethylpurine-2,6-dione)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药物、农药、医药、材料等产业。
研究表明,三甲基[8-3h]黄嘌呤能够抑制菌体生长,同时具有抗癌活性,可被用于肿瘤治疗。
为了方便制备高纯度的三甲基[8-3h]黄嘌呤,人们探索了几种制备技术。
2、原料三甲基[8-3h]黄嘌呤的制备原料主要为三个化学成份,包括:肼,邻甲酰胺和苯甲醛。
肼是重要的胍基源,常用于有机合成中,它是从金属硫化物(如锡、铅、硫酸根)和硫酸膦中制备而来,其分子式为H2N–NH2。
邻甲酰胺是重要的氨基酸激酶抑制剂和氧化酶抑制剂,它的分子式为CH3CO–NH2。
苯甲醛是用于有机合成的重要单醛,分子式为C6H5CHO。
3、实验步骤(1)将肼、邻甲酰胺和苯甲醛混合在一起,加入少量的磷酸,再将混合液加热至沸点,以提高反应活性;(2)加入冰醋酸,当液体温度达到95℃时,即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产物1,3,7-trimethylpurine-2,6-dione的浓度;(3)将1,3,7-trimethylpurine-2,6-dione和冰醋酸酯形成溶液,用沸点分离法将三甲基[8-3h]黄嘌呤从溶液中分离出来;(4)将制备得到的三甲基[8-3h]黄嘌呤用干燥剂纯化,提取至高纯度。
4、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制备高纯度的三甲基[8-3h]黄嘌呤。
它以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方法,为生产高纯三甲基[8-3h]黄嘌呤、抗癌药物和其他有机合成中间体提供了可能性。
nhs结构式

nhs结构式
NHS(N-羟基丁二酰亚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化学
结构式为O=C(N-CH-CH-OH)。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体,可以溶于水和许多有机溶剂。
NHS在化学反应中被广泛应用。
在肽合成和蛋白质修饰中,NHS
被用作活化剂,它可以在氨基酸残基和其他分子之间形成酰胺键。
这种反应通常被称为NHS活化反应,它在化学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NHS还被用作染料和荧光探针的前体。
由于其能够与氨或羟基反应,因此可以在分析化学中用作检测分子或生物分子的化合物。
从技术上讲,NHS的结构中包含了两个羧基和一个N-羟丙基。
这种结构为其提供了很多独特的化学性质。
例如,NHS可以在pH值为8.5左右的碱性条件下稳定。
这种稳定性使得NHS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活化剂,在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NHS的结构式和化学性质使其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NHS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 1 -。
一锅法kumada偶联反应合成烷基吡啶化合物

2011年第31卷有 机 化 学V ol. 31, 2011* E-mai l : ***************.cnReceived July 3, 2011; revised September 15, 2011; accepted September 30, 2011.·研究简报·一锅法Kumada 偶联反应合成烷基吡啶化合物刘涛平 谢俊杰 李 彬 蔡良珍* 陶晓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上海 200237)摘要 以溴代吡啶为原料, 用简单结构的镍化合物(Py 4NiCl 2)作为催化剂, 经过一锅法Kumada 偶联反应合成一系列甲基、烯丙基或苄基取代的吡啶化合物, 收率在中等以上. 关键词 Kumada 偶联反应; 溴代吡啶; 镍催化; 一锅法Synthesis of Alkylpyridines via One-Pot Kumada ReactionLiu, Taoping Xie, Junjie Li, Bin Cai, Liangzhen * Tao, Xiaochu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hanghai 200237)Abstract A series of methyl-, allyl-, benzyl-substituted pyridines were prepared in moderate yield, usingbromopyridines as starting material and a simple structure nickel complex (Py 4NiCl 2) as catalyst by one-pot Kumada reaction.Keywords Kumada reaction; bromopyridine; nickel-catalyzed; one-pot烷基吡啶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香料以及诸多化工领域[1,2]. 传统的合成烷基吡啶的方法有三种, 分别是醛酮催化氨化法、侧链烷基化法与不饱和烃法[3].Chichibabin [4]发现了醛或酮与氨气在硅铝酸盐等催化剂的作用下环化生成烷基吡啶的方法, 英国化学工业公司(ICI)等[5~12]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并相继申请了合成烷基吡啶的专利. 醛酮催化氨化法的缺点是催化剂选择性低, 并且需要较高温度或加压反应, 得到的产物都是烷基吡啶和高沸点化合物的混合物, 且催化剂的寿命很短.侧链烷基化的方法, 通常是用烷基吡啶与金属钠在乙醚中回流使其侧链α位金属化, 然后和卤代烃作用生成侧链增长烷基吡啶产物[13]. 该方法需要无水、无氧以及使用金属钠等条件, 反应条件苛刻.不饱和烃法是乙烯、丙炔等化合物与乙腈、丙烯腈等腈类化合物在Co 与Pd 催化剂存在下加压合成烷基吡啶的方法[14]. 该类方法产物多为各种烷基吡啶的混合物, 选择性低, 烯烃转化率低.过渡金属催化的卤代吡啶与烷基锌试剂[15]、烷基硼试剂[16]、烷基锡试剂[17]和烷基格氏试剂[18]等的偶联反应成为合成烷基吡啶的一个有效的新方法. 其中, 用烷基格氏试剂作为反应底物的偶联反应被称为Kumada 反 应[19].这些偶联反应通常需要较为昂贵的金属催化剂, 而且反应中所用的格氏试剂需要预先制备好后, 才能用于偶联反应中.本文发展了一种以溴代吡啶为原料, 廉价易得的吡啶-镍络合物为催化剂, 经一锅法Kumada 偶联反应合成烷基吡啶的新方法(Eq. 1).2174有机化学V ol. 31, 2011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Brucker WP-400SY (400 MHz)核磁共振仪(CDCl3为溶剂, TMS为内标); 所用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HF254; 所用反应试剂或溶剂均为市售分析纯或化学纯.1.2 碘甲烷制备格氏试剂的Kumada偶联反应合成2-甲基-3-甲氧基吡啶无水无氧条件下, 25 mL三口烧瓶加入87 mg (3.6 mmol)镁屑和2 mL乙醚, 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426 mg (3.0 mmol)碘甲烷与2 mL乙醚, 先滴入几滴碘甲烷乙醚溶液到烧瓶中引发反应, 然后滴加剩余液, 滴加完毕后, 加热回流2 h, 冷却后备用. 另一个三口烧瓶中加入0.188 mg (1.0 mmol) 2-溴-3-甲氧基吡啶, 25 mg (5 mol%) Py4NiCl2, 再加入2 mL乙醚. 室温下滴入现制的碘甲烷的格氏试剂, 滴加完全后, 回流1 h. 反应完全后, 用饱和NH4Cl溶液淬灭反应, 乙酸乙酯提取, 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 浓缩后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80 mg (65%收率)的产品.1.3 2-溴-3-甲氧基吡啶制备格氏试剂的Kumada偶联反应合成2-甲基-3-甲氧基吡啶无水无氧条件下, 25 mL三口烧瓶加入130 mg (5.4 mmol) 镁屑和2 mL 四氢呋喃(THF), 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550 mg (4.5 mmol )异丙基溴与3 mL THF, 先滴入几滴到烧瓶中引发反应, 然后滴加剩余液. 滴加完毕后, 加热回流2 h, 在滴液漏斗中加入570 mg (3.0 mmol) 2-溴-3-甲氧基吡啶与2 mL THF的混合液, 在回流条件下滴加到反应瓶中, 滴完再回流1 h冷却后备用. 另一个三口烧瓶中加入213 mg (1.5 mmol)碘甲烷, 38 mg (5 mol%) Py4NiCl2, 再加入2 mL THF, 室温下滴入现制的2-溴-3-甲氧基吡啶的格氏试剂, 滴加完全后, 回流1 h. 反应完全后, 用饱和NH4Cl溶液淬灭未反应的格氏试剂, 乙酸乙酯提取, 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 浓缩后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125 mg产品, 收率为(以碘甲烷加入量计)68%.1.4 2-溴-3-甲氧基吡啶的“一锅法”Kumada偶联反应无水无氧条件下, 25 mL三口烧瓶中加入53 mg (2.2 mmol)镁屑, 2 mL乙醚, 188 mg (1.0 mmol) 2-溴-3-甲氧基吡啶, 一粒碘, 25 mg (5 mol%) Py4NiCl2, 在滴液漏斗中加入2 mL乙醚和2 mmol RX, 室温下先滴入几滴引发反应, 然后再慢慢全部滴完, 继续回流1 h. 饱和NH4Cl溶液淬灭反应, 乙酸乙酯提取, 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 浓缩后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产品.2-甲基-3-甲氧基吡啶(1)[20]: 淡黄色油状液体. 1H NMR (CDCl3, 400 MHz) δ: 2.48 (s, 3H), 3.84 (s, 3H), 7.09~7.16 (m, 2H), 8.08~8.09 (m, 1H).2-烯丙基-3-甲氧基吡啶(2)[21]: 淡黄色油状液体. 1H NMR (CDCl3, 400 MHz) δ: 3.61 (d, J=6.6 Hz, 2H), 3.84 (s, 3H), 5.09~5.13 (m, 2H), 6.08~6.12 (m, 1H), 7.11~7.12 (m, 2H), 8.13~8.14 (m, 1H).2-苄基-3-甲氧基吡啶(3)[22]: 淡黄色油状液体. 1H NMR (CDCl3, 400 MHz) δ: 3.81 (s, 3H), 4.18~4.19 (m, 2H), 7.11~7.37 (m, 7H), 8.13~8.14 (m, 1H).2-烯丙基吡啶(4)[23]: 淡黄色油状液体. 1H NMR (CDCl3, 400 MHz) δ: 3.60 (d, J=6.7 Hz, 2H), 5.07~5.13 (m, 2H), 6.04~6.09 (m, 1H), 7.11~7.26 (m, 2H), 7.59~7.62 (m, 1H), 8.54~8.55 (m, 1H).2-二甲胺基-5-甲基吡啶(5)[24]: 淡黄色油状液体. 1H NMR (CDCl3, 400 MHz) δ: 2.19 (s, 3H), 3.06 (s, 6H), 6.46~6.48 (m, 1H), 7.27~7.30 (m, 1H), 8.01 (s, 1H).2-甲基-5-二甲胺基吡啶(6)[25]: 淡黄色油状液体. 1H NMR (CDCl3, 400 MHz) δ: 2.40 (s, 3H), 2.91 (s, 6H), 6.92~6.94 (m, 2H), 7.96 (d, J=2.4 Hz, 1H).2-(2'-甲基烯丙基)吡啶(7)[26]: 淡黄色油状液体. 1H NMR (CDCl3, 400 MHz) δ: 1.72 (s, 3H), 3.52 (s, 2H), 4.77 (s, 1H), 4.87 (s, 1H), 7.10~7.20 (m, 2H), 7.58~7.63 (m, 1H), 8.54~8.55 (m, 1H).2-(2',2'-二甲基乙烯基)-3-甲氧基吡啶(8): 淡黄色油状液体. 1H NMR (CDCl3, 400 MHz) δ: 1.90 (s, 3H), 1.99 (s, 3H), 3.75 (s, 3H), 6.42 (s, 1H), 6.97~7.04 (m, 2H), 8.09~8.11 (m, 1H); HRMS calcd for C10H14NO (M++H), 164.1075, found 164.1070.2 结果与讨论2.1 Kumada偶联反应合成2-甲基-3-甲氧基吡啶2-甲基-3-甲氧基吡啶是抗球虫药物常山酮合成中的一个中间体[27], 该中间体经典的合成方法是以2-乙酰呋喃与氨水加热并加压反应生成2-甲基-3-羟基吡啶, 然后进行甲基醚化. 这两步反应收率都不高[28], 尤其是第一步氨化扩环反应只有30%~40%收率[29~31].用Kumada反应合成2-甲基-3-甲氧基吡啶, 可以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用3-羟基吡啶通过溴化[32]与醚化[33]可以很方便地得到2-溴-3-甲氧基吡啶. 以此为原料与甲基格氏试剂进行Kumada反应, 得到2-甲基-3-甲氧基吡啶, 收率为65% (Eq. 2). 在此反应中我们所用的催化剂为Py4NiCl2, 很容易合成[34].No. 12刘涛平等:一锅法Kumada 偶联反应合成烷基吡啶化合物2175NBrOCH 3CH 3MgIN CH 3OCH 32+4265%(2)第二种方法是反过来用3-甲氧基-2-吡啶基的格氏试剂, 与碘甲烷在Py 4NiCl 2催化下的Kumada 反应, 也能得到相同的产物, 收率为68%. 但该格氏试剂不能直接制备, 而是通过2-溴-3-甲氧基吡啶与异丙基格氏试剂发生交换反应得到(Scheme 1). 大部分卤代吡啶格氏试剂的制备都是通过这样的方法[35].Scheme 1上述两种方法都得到了目标产物. 但是, 两种方法都要预先用一份卤代烃制备成相应的格氏试剂, 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另一份的卤代烃反应.2.2 一锅法Kumada 偶联反应合成烷基吡啶化合物根据卤代吡啶不能直接制备格氏试剂, 而碘甲烷容易制备格氏试剂的性质, 我们设想, 将原料2-溴-3-甲氧基吡啶、镁、催化剂以及溶剂置于反应瓶中, 一边搅拌, 一边滴加碘甲烷, 使其一生成甲基格氏试剂, 在催化剂的存在下立即与2-溴-3-甲氧基吡啶发生偶联反应, 一锅法合成2-甲基-3-甲氧基吡啶. 反应结果见表1.以乙醚为溶剂,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 我们选择(DPPE)NiCl 2为催化剂与Py 4NiCl 2对照发现, 产物收率相差不大, 分别为65%和63% (表1, Entries 1, 2).氯丙烯与苄氯也能代替碘甲烷进行反应, 得到相应的烯丙基化与苄基化产物, 产率有所降低(表1, Entries 3, 5). 未带取代基的2-溴吡啶以及2-二甲胺基-5-溴吡啶、2-溴-5-二甲胺基吡啶也能分别与氯丙烯或者碘甲烷反应得到各自产物(表1, Entries 6~8).表1 一锅法Kumada 反应合成烷基化合物aTable 1 One-pot Kumada reaction to prepare alkylpyridineEntry Substrate RXCatalystProduct Yield b /%1CH 3I Py 4NiCl 2N OCH 3CH 31652CH 3I (DPPE)NiCl 2N OCH 3CH 31633Py 4NiCl 2604(DPPE)NiCl 2655PhCH 2Cl Py 4NiCl 2N OCH 3CH 2Ph3506Py 4NiCl 2507CH 3I Py 4NiCl 2652176有 机 化 学 V ol. 31, 2011续表Entry Substrate RX CatalystProduct Yield b /%8CH 3I Py 4NiCl 2N CH 36N709Py 4NiCl 2N76810cPy 4NiCl 280aReaction conditions: 2.2 mmol of Mg, 1.0 mmol of bromopyridine, 5 mol% Py 4NiCl 2 or (DPPE)NiCl 2 and 2 mL of ethyl ether were mixed, then 2 mmol of RX wasadded dropwise. The mixture was refluxed for 1 h under N 2; b isolated yield; c THF as solvent2位甲基取代的氯丙烯与2-溴吡啶反应, 得到正常的烯丙基化反应产物, 收率达到68%(表1, Entry 9), 而该氯化物与2-溴-3-甲氧基吡啶在同样条件下不发生反应, 但当用四氢呋喃(THF)代替乙醚作溶剂, 加热反应, 得到的不是正常的烯丙基化产物, 而是乙烯基化的产物(表1, Entry 10), 收率为80%, 推测可能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烯丙基发生异构化之故.References1 Scriven, E. F. V.; Toomey, J. E.; Murugan, R. Pyridine andPyridine Derivatives , Kirk -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 Vol. 4, Wiley, New York, 1996, pp. 641~679.2 Higashio, Y.; Shoji, T. Appl . Catal . A 2004, 260(2), 251.3 Beatriz, I.; Rosana, A.; Angel, R. A. Tetrahedron 2001, 57,3125.4 Chichibabin, A. E. J . Prakt . Chem . 1924, 107, 122.5 The Lummus Company GB 1182705, 1970 [Chem. Abstr.1970, 72, 132552].6 Darragh, J. I. US 4089863, 1978 [Chem. Abstr. 1978, 91,5117]. 7 Baylis, A. B. US 3970655, 1976 [Chem. Abstr. 1976, 86,43568].8 Chang, C. D.; Lang, W. H. US 4220783, 1980 [Chem.Abstr. 1980, 93, 220607].9 Feither, D.; Wolfgang, S.; Henry, W. EP 131887, 1985[Chem. Abstr. 1985, 103, 104849].10 Cheng, W. J.; Lin, F. S.; Jong, Y. L. US 4866179, 1989[Chem. Abstr. 1989, 112, 76964].11 Shimizu, S.; Abe, N.; Doba, M. EP 382543, 1990 [Chem.Abstr. 1990, 114, 42582].12 Goe, G. I.; Davis, R. D. WO 9003366, 1990 [Chem. Abstr.1990, 113, 132012]. 13 Yamaji, M . BE 902867, 1985 [Chem. Abstr. 1985, 106,18358]. 14 Kusunoki, Y.; Okazaki, H. Nippon Kagaku Kaishi 1979, 11,1520.15 (a) Morales-Ramos, A. I.; Li, Y. H.; Hilfiker, M.; Mecom, J.S.; Eidam, P.; Shi, D. C.; Tseng, P. S.; Brooks, C.; Zhang, D.; Wang, N.; Jaworski, J. P.; M orrow, D.; Fries, H.; Edwards, R.; Jin, J. Bioorg . Med . Chem . Lett . 2011, 21(10), 2806.(b) Krasovskiy, A.; Thome, I.; Graff, J.; Krasovskaya, V.; Konopelski, P.; Duplais, C.; Lipshutz, B. H. Tetrahedron Lett . 2011, 52(17), 2203.16 (a) Clark, R. B.; He, M.; Fyfe, C.; Lofland, D.; O'Brien, W.J.; Plamondon, L.; Sutcliffe, J. A.; Xiao, X. Y. J . Med . Chem . 2011, 54(5), 1511.(b) Hikawa, H.; Yokoyama, Y. Tetrahedron 2010, 66(49), 9552.17 (a) Sunderland, P. T.; Dhami, A.; Mahon, M. F.; Jones, L.A.; Tully, S. R.; Lloyd, M. D.; Thompson, A. S.; Javaid, H.; M artin, N. M.B.; Threadgill, M. D. Org . Biomol . Chem . 2011, 9(3), 881.(b) Koike, T.; Hoashi, Y.; Takai, T.; Uchikawa, O. Tetra-hedron Lett . 2011, 52(23), 3009.18 (a) Qian, B.; Xie, P.; Xie, Y. J.; Huang, H. M. Org . Lett .2010, 13(10), 2580.(b) Stowers, K. J.; Fortner, K. C.; Sanford, M. S. J . Am . Chem . Soc . 2011, 133(17), 6541. 19 Tamao, K. J . Organomet . Chem . 2002, 653, 23.20 Largeron, M .; Auzeil, N.; Bacque, E.; Fleury, M . B. J .Chem . Soc ., Perkin Trans . 2 1997, 495.21 Tao, X. C.; Zhao, R.; Xie, J. J.; Cai, L. Z.; Zhang, C. H. CN101591289, 2009 [Chem. Abstr. 2010, 152, 97343]. 22 Tran, L. D.; Daugulis, O. Org . Lett . 2010, 12, 4277.23 Nunez, A.; Abarca, B.; Cuadro, A. M .; Alvarez, B. J.;Vaquero, J. J. J . Org . Chem . 2009, 74, 4166.24 Hatton, P. M.; Sternhell, S. Aust . J . Chem . 1992, 46, 149 25 Markovac, A.; Ash, A. B.; Stevens, C. L.; Hackley, B. E.;Steinberg, G. M. J . Heterocycl. Chem . 1977, 14, 19.26 Iwasaki, M .; Hayashi, S.; Hirano, K.; Yorimitsu, H.;No. 12 刘涛平等:一锅法Kumada偶联反应合成烷基吡啶化合物2177Oshima, K. J. Am. Chem. Soc. 2007, 129(14), 4463.27 Barringer, D. F.; Berkelhammer, G.; Carter, S. D.;Goldman, L.; Lanzilot, A. E. J. Org. Chem. 1973, 38, 1933.28 Waletaky, E.; Princeton, G.; Berkylhammer, S.; Kantor, T.US 3320124, 1967 [Chem. Abstr.1967, 68, 39647].29 Rapoport, H.; Volcheck, E. J. J. Am. Chem. Soc. 1956, 78,2451.30 Walter, L. A.; Springer, C. K.; Kenney, J.; Galen, S. K.;Sperber, N. J. Med. Chem. 1968, 11, 792.31 Williams, H.; Kaufmann, P.; Mosher, H. S. J. Med. Chem.1955, 20, 1139.32 Clark, G. J.; Deady, L. W. Aust. J. Chem. 1981, 34, 927.33 Tiecco, C.; Tingoli, M.; Testaferri, L.; Chenelli, D.; Wen-kert, E. Tetrahedron1986, 42, 1475.34 Liu, G. Y.; Du, Q. L.; Xie, J. J.; Zhang, K. L.; Tao, X. C.Chin. J. Catal. 2006, 27(12), 1051 (in Chinese).(刘谷雨, 杜巧玲, 谢俊杰, 张凯黎, 陶晓春, 催化学报, 2006, 27(12), 1051.)35 Joule, J. A.; Mills, K. Heterocyclic Chemistry, Vol. 4, WileyBlackwell, New York, 2000, pp. 103~110.(Y1107211 Qin, X.; Lu, Z.)。
二苯乙二酮的制备问题讨论

任务名称:二苯乙二酮的制备问题讨论1. 简介二苯乙二酮,也被称为二苯甲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药物合成、染料合成和聚合物材料等领域。
二苯乙二酮的制备是许多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就二苯乙二酮的制备问题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2. 制备方法二苯乙二酮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比较常用的几种方法。
2.1 无催化剂氧化反应这是一种简单的制备方法,通过苯甲醛的氧化反应得到二苯乙二酮。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苯甲醛 + 氧气→ 二苯乙二酮 + 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原料易得,但反应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并且产率较低。
2.2 二氧化锰氧化反应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催化剂,在二苯乙烯和氧气的作用下催化生成二苯乙二酮。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二苯乙烯 + 氧气→ 二苯乙二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较快,产率较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二氧化锰是一种有毒物质,操作时应注意安全。
2.3 酸催化反应酸催化反应是二苯乙二酮制备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苯乙烯和苯甲醛发生反应生成二苯乙二酮。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苯乙烯 + 苯甲醛→ 二苯乙二酮 + 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产率高。
酸催化剂的选择对反应效果有重要影响,常用的酸催化剂包括硫酸、盐酸和磷酸等。
3. 反应条件优化为了提高二苯乙二酮的制备效果,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以下是几个影响制备效果的关键因素:3.1 反应温度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率都有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较高的反应温度会提高反应速率,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
因此,需要在考虑速率和产率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反应温度。
3.2 催化剂选择与用量不同的催化剂对二苯乙二酮的制备有不同的影响。
催化剂的选择应考虑其催化活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催化剂的用量也需要进行优化,过少的催化剂会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率,而过多的催化剂可能导致催化剂的浪费。
3.3 物质用量比反应物的用量比也是影响二苯乙二酮制备效果的关键因素。
乙苄咪唑合成工艺

乙苄咪唑合成工艺一、引言乙苄咪唑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制药、农药和染料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乙苄咪唑的合成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反应条件和工艺优化等方面。
二、原料准备乙苄咪唑的合成原料主要包括乙醇、苄胺和氨水。
首先,乙醇通过脱水反应得到乙烯,然后与苄胺进行胺化反应生成苄基乙醇胺。
最后,苄基乙醇胺与氨水进行缩合反应,得到乙苄咪唑。
三、反应条件乙苄咪唑的合成反应一般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首先,在适当的温度下将乙醇和苄胺加入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并控制反应时间,使反应达到平衡。
然后,将苄基乙醇胺与氨水加入反应釜中,保持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控制反应时间,使乙苄咪唑生成。
四、工艺优化为了提高乙苄咪唑的产率和纯度,可以进行工艺优化。
首先,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用量等条件来调整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其次,可以优化原料的配比和反应时间,以达到最佳的反应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离纯化技术,如结晶、萃取和蒸馏等方法,提高乙苄咪唑的纯度。
五、结论乙苄咪唑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制药、农药和染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了乙苄咪唑的合成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反应条件和工艺优化等方面。
通过合理调整反应条件和优化工艺,可以提高乙苄咪唑的产率和纯度,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参考文献:[1] Angnes R A, Fernandes C, Menezes P H. Synthesis of Ethylbenzimidazole from Ethanol and Benzylamine [J]. 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Chemical Society, 2011, 22(6): 1177-1185.[2] Kothari C R, Mahavir P, Prajapati K J.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Ethyl Benzimidazole Derivatives [J]. Research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Technology, 2017, 10(3): 643-647.。
有机中间体分类(一)

有机中间体分类(一)有机中间体什么是有机中间体有机中间体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种化合物,它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转变为最终产物的中间角色。
有机中间体通常是不稳定的,具有化学反应活性,可进一步转化为目标化合物或其他中间体。
它们是有机合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机中间体的分类1.卡宾类中间体卡宾是一种具有两个非键电子的中间体,可以分为氧卡宾、氮卡宾和碳卡宾等。
它们通常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性,可以进行多种有机反应,如烯烃的卡宾化反应、卤素化反应等。
2.自由基类中间体自由基是拥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中间体,具有强氧化性和还原性。
自由基中间体通常参与自由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如链反应、自由基聚合等。
3.负离子类中间体负离子中间体是指带有负电荷的化合物,如碳负离子、氧负离子等。
它们常见的反应有亲核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
4.正离子类中间体正离子中间体是指带有正电荷的化合物,如卤化亚铜、溴化亚砜等。
它们通常参与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等。
5.笼状类中间体笼状类中间体是指存在环状结构的中间体,如环状过渡态、季铵盐等。
它们在很多有机反应中都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有机中间体的应用有机中间体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们可以通过适当反应条件转化为目标产物,为有机合成提供了丰富的反应途径和策略。
有机中间体的应用领域包括药物合成、精细化工等。
合成特定的有机中间体还可用于制备一系列有机材料,如高分子材料、有机金属络合物等。
结语有机中间体在有机化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有机合成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对有机中间体的分类和应用的介绍,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其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和意义。
不断深入的研究有机中间体将有助于发展出更多高效、环保的有机合成方法。
二苯甲酮结构式

二苯甲酮结构式一、介绍二苯甲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的化学式为C14H10O,结构式为Ph2CO。
其中,Ph代表苯基,CO代表酮基。
它是一个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有机合成和药物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二苯甲酮的结构、性质和应用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地探讨。
二、结构二苯甲酮的分子结构是由一个苯基和一个酮基组成。
苯基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芳香环,而酮基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功能团。
二苯甲酮分子的结构可以用下面的结构式表示:Ph|Ph-C=O|Ph其中,Ph代表苯基。
三、性质1. 物理性质二苯甲酮是一种无色结晶固体,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氯仿和二甲基甲酰胺等。
它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其密度为1.22 g/cm³。
在常温下,二苯甲酮呈现白色晶体或粉末状。
2. 化学性质二苯甲酮对空气和光照稳定,但对氧化剂和还原剂敏感。
它可以被还原为二苯甲醇,也可以被氧化为二苯甲酸。
在碱性条件下,二苯甲酮可以发生aldol缩合反应,生成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此外,二苯甲酮还可以进行羰基亲核取代反应、分子内环化反应等。
四、应用二苯甲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药物和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其具体应用领域。
1. 药物合成由于二苯甲酮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活性基团容易引发反应的特点,它常被用作药物合成中的关键中间体。
通过在二苯甲酮结构上进行进一步的化学修饰,可以合成出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例如,二苯甲酮可以用于合成激素类、抗生素类和抗癌药物等。
2. 高分子材料二苯甲酮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合成中间体。
通过与其他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例如,与苯甲醛缩合可以得到具有聚合物嵌段结构的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在环境友好型涂料、高性能塑料和医疗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3. 有机光电材料由于二苯甲酮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它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实用2011届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2.碳原子可以形成各种长链或环 共价 碳碳原子之间形成______键,且共价键 很稳定 _________,所以碳原子与碳原子可以形 成多个碳原子的长链,可能是直链的,也 可能是带支链的,还可能是环状的。所以 有机物的种类非常多。
(2)碳碳原子间形成双键或叁键时,其中一 σ π 个是______键,其余的都是_______键, π _______键性质不稳定,易断裂。双键或 叁键为不饱和键。 σ (3)在苯环中不仅存在_____键,还存在一 π 种特殊的大______键,比双键、叁键中的 π键稳定,但比σ键易断裂。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碳原子最外层有 4 个电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 4 个 共价 键.
(2)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
碳原子不仅可以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 间也能形成 单键、 双键或 键.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 三
长短不一的碳链和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 所 以有机物种类纷繁,数量庞大.
不是同分异构体.
(3)同分异构体研究对象并不专指有机物,如:CO(NH2)2和 NH4CNO(无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练习题:
写出分子式为C4H10O的同分异构 体的结构 简式,并找出其中能被氧 化为含有相同碳原子数醛的醇。
解析:
(1)分子式符合CnH2n+2O,可能是醇也可能是醚。有关醇 及其醚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可采用“基元法”,要记住丙 基有2种、丁基有4种、戊基有8种。 (2)醇的氧化产物决定于羟基所连碳原子上的H原子数(设 为a),若a=2,则氧化为醛;若a=1,则氧化为酮;若 a=0,则不能去氢氧化。
烷烃
(碳碳
双键)
卤代烃 —X(X表示卤素原子)
邻氨基三氟甲苯制备

邻氨基三氟甲苯制备邻氨基三氟甲苯制备:从原理到工业应用引言:邻氨基三氟甲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和染料等领域。
它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和活性基团多样性,因此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原理到工业应用,全面探讨邻氨基三氟甲苯的制备方法与相关技术。
1. 邻氨基三氟甲苯的化学性质简介邻氨基三氟甲苯,化学式为C7H4F3N,是一种具有芳香性的有机化合物。
它具有强酸性和遇热能释放氟化氢气体的特点,因此在操作中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防护。
邻氨基三氟甲苯在有机合成反应中也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对于合成具有复杂结构和特殊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2. 邻氨基三氟甲苯的制备方法邻氨基三氟甲苯的制备方法有多种途径,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2.1 氟化氢与苯胺反应法该方法是制备邻氨基三氟甲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具体反应如下:HF + C6H5NH2 -> C7H4F3N + H2O这个反应过程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氟化氢与苯胺发生反应生成邻氨基三氟甲苯。
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底物易获取;缺点是反应废液处理相对麻烦,需要进行废液的中和、中和物的处理等。
2.2 三氟乙酸酐与苯胺反应法该方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制备邻氨基三氟甲苯的方法。
具体反应如下:(CF3CO)2O + C6H5NH2 -> C7H4F3N + CF3CO2H这个反应过程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三氟乙酸酐与苯胺反应生成邻氨基三氟甲苯。
相比于氟化氢与苯胺反应法,该方法避免了氟化氢的使用,减少了操作的风险;但是三氟乙酸酐的价格较高,会带来一定的制备成本。
3. 邻氨基三氟甲苯的工业应用邻氨基三氟甲苯作为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在医药、农药和染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1 医药领域邻氨基三氟甲苯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合成各种药物,如抗癌药物、抗感染药物等。
通过改变邻氨基三氟甲苯的活性基团,可以调整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药理活性,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稳定性。
(2,2,2-三氟甲基)碳酸甲酯结构式

(2,2,2-三氟甲基)碳酸甲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为CF3OCOCH3。
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药物合成和材料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结构特点、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对(2,2,2-三氟甲基)碳酸甲酯进行详细介绍。
1. 结构特点(2,2,2-三氟甲基)碳酸甲酯的分子中含有三个氟原子和一个甲基,分子式为C3H3F3O3。
其中,三氟甲基基团的引入增强了化合物的惰性和热稳定性,使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碳酸酯骨架的存在使其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从而可以作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
2. 合成方法(2,2,2-三氟甲基)碳酸甲酯的合成方法多样,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途径:1)氟代烷烃与碳酸酯酯反应:通过氟代烷烃与碳酸酯酯发生缩合反应,经过脱氧氟化和酯交换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2)三氟甲酰氯与甲酰氧化醇酯反应:三氟甲酰氯与甲酰氧化醇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得到(2,2,2-三氟甲基)碳酸甲酯。
3)三氟甲醇醚与碳酸叔丁酯反应:三氟甲醇醚与碳酸叔丁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目标产物。
3. 应用领域(2,2,2-三氟甲基)碳酸甲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药物合成和材料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药物合成:(2,2,2-三氟甲基)碳酸甲酯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酯化试剂,在药物合成中常被用于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2)材料工业:碳酸酯衍生物具有较好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能,可以作为光电材料、涂料和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中间体。
(2,2,2-三氟甲基)碳酸甲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在药物合成和材料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有机合成和材料工业的发展,(2,2,2-三氟甲基)碳酸甲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2,2,2-三氟甲基)碳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药物合成和材料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其研究和应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羟基丁酸

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羟基丁酸,又称TBH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9H17NO4,分子量为199.24 g/mol。
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功能材料等领域。
1. 结构特点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羟基丁酸是一种含有羟基和氨基的羧酸衍生物。
其分子结构中包含一个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和一个羟基,化学式为C9H17NO4,分子量为199.24 g/mol。
它的结构特点赋予了它良好的反应活性和化学稳定性。
在有机合成反应中,TBHA通常作为酯化、缩合等反应的试剂或催化剂,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合成方法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羟基丁酸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醋酸乙酯的重整、乙醯丁酰氯的重整、丙酰氯锁参与的重整等。
这些合成方法在实际生产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高效、高产地制备出TBHA。
3. 应用领域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羟基丁酸在医药、农药、染料、功能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医药领域,TBHA常用于生产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B6等药物。
在农药领域,它作为重要的中间体,用于合成高效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
在染料领域,TBHA用于合成高效、耐光、耐洗的有机染料。
在功能材料领域,它常用于生产高性能的环氧树脂、聚酯等高分子材料。
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羟基丁酸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发展前景随着现代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对高效、环保、安全的要求,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羟基丁酸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TBHA在各种领域的应用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对其产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研究其合成方法、反应活性、应用性能等方面,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重要作用,并推动相应领域的发展。
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羟基丁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医药、农药、染料、功能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异硫氰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异硫氰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梁学平【摘要】As kind of important organic synthesis intermediate,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sothiocyanates receive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e world.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he isothiocyanates and in the filed of compound synthesis,the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were summarized in the present paper,The present synthetic methods to come and the new green synthetic method were discussed.%异硫氰酸酯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制备及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笔者综述了异硫氰酸酯的多种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合物合成、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对目前的合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并提出了新的绿色的合成方法。
【期刊名称】《生物灾害科学》【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7页(P129-134,136)【关键词】异硫氰酸酯;合成;三乙烯二胺;双(三氯甲基)碳酸酯(BTC);绿色【作者】梁学平【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1.31 异硫氰酸酯的发展现状及合成方法异硫氰酸酯是一类具有 R-N=C=S结构通式的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选矿、医药、农药和染料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在医药上用于抗菌消炎及癌症疾病的治疗;在农业上可作为抗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在选矿方面,由N-烷氧羰基异硫氰酸酯合成的硫脲和硫氨酯是一类新型高效低毒的硫化铜矿物捕收剂,它在中性和弱碱环境下具有强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该类捕收剂已成功应用于华光金属选矿厂和德兴铜矿的泅洲选矿厂。
苯甲酸苯酯合成方法研究

聚磷酸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苯甲酸苯酯,产率: 85% 。两种方法比较: 用三氯化磷反应,产品质量好,产率高; 用 PPA 作催化剂反应,
污染小,后处理简单,产率较高。
关键词: 苯甲酸苯酯; 苯酚 ; 苯甲酸 ; 三氯化磷 ; 多聚磷酸
中图分类号: TQ245. 2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021X( 2011) 10 - 0016 - 02
苯甲酸苯酯是无色棱形结晶,熔点 71℃ ,相对 密度 1. 235 ( 31 /4℃ ) 。易溶于醇,微溶于冷乙醇和 乙醚,不溶于水。有草叶油味。苯甲酸苯酯是一种 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它经付瑞斯( Fries) 重排 可得到羟基二苯甲酮类化合物,羟基二苯甲酮类化 合物是重要的化工试剂和医药中间体,可用来合成 药物,高分子材料防老剂等,其中对羟基二苯甲酮是 合成抗激素药物氯米芬和它莫英芬的重要中间体。 因此,研究苯甲酸苯酯的有效合成,是一项有意义的 工作。目前,合成苯甲酸苯酯的方法可见文献[1 - 7]。 本研究通过三氯化磷法和 PPA 两种方法合成苯甲 酸苯酯,PPA 法未见文献报道。 1 实验部分 1. 1 仪器和试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合成中间体
1、甲基亚磷酸二乙酯
别名:氯代亚磷酸二乙酯
英文名:Diethylmethylphosphite;Diethylchlorophosphite
分子式:C5H13O2P
分子量:136.13
CAS:15715-41-0
用途:重要的农药及医药中间体。
产品介绍:无色液体含量95%98%
2、3,5-二氯硝基苯
CAS:618-62-2
英文名称:1,3-dichloro-5-nitro-benzen
3,5-dichloronitrobenzene
分子式:C6H3Cl2NO2
分子质量:192.00
熔点:64-65℃
用途:重要的农药,医药及化工染料中间体。
3、3,5-二氯苯胺
CAS:626-43-7
外观:淡黄色块状固体。
熔点:51-53°C
含量:98%
用途:本品用作杀菌剂的原料,由它制得陇望蜀二甲菌核利、菌核利、乙烯菌核利、菌核净、异菌脲、乙菌利、氯苯咯菌胺和甲菌利;还可用于合成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调节剂。
医药工业用于制造治疗疟疾病的喹啉衍生物。
染料工来用于制偶氮染料和颜料。
在工业卫生方面用于制造杀虫剂和有害生物驱除剂.
4、二苯甲醇
英文:Benzhydrol
别名:双苯甲醇
CAS-NO:91-01-0
外观:白色结晶粉末
熔点:63-69°C
含量:》99%
产品用途:本品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工业作为苯甲托品、苯海拉明的中间体。
包装:25公斤/纸板桶
5、2-氨基-3-甲基苯甲酸
CAS:4389-45-1
含量:≥99%
外观:类白色结晶粉状
6、2,3-二氯吡啶
化学名称:2,3-二氯吡啶
CAS号:2402-77-9
含量: 97%
分子式: C5H3Cl2N
分子量: 147.99
包装:25 kg/桶
主要用途:医药和农药的重要中间体。
7、2-氟-5-三氟甲基吡啶
2-氟-5-三氟甲基吡啶(2-fluoro -5-(trifluoromethyl)pyridine)
CAS登记号(CAS NO.)69045-82-5
含量≥98%(GC)
50公斤/ 桶(无色透明液体)
8、2-氟-3-氯-5-三氟甲基吡啶
2-氟-3-氯-5三氟甲基吡啶(2-fluoro-3-chloro-5-(trifluoromethyl)pyridine) CAS登记号(CAS NO.)
含量≥98.0%(GC)
50公斤/ 桶(无色透明液体
用作农药中间体
10、2-氯-5-氯甲基噻唑
CAS NO.: 105827-91-6
分子式:C4H3NSC l2
分子量:168
结构式:
外观:淡黄色结晶或淡黄色液体
含量:≥98%
熔点:29-31℃
包装:250公斤/塑料桶
用途: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
11、对氟苯乙酮(4-氟苯乙酮)
CA S;403-42-9
主要用途:对氟苯乙酮用作抗菌消炎药的中间体,在有机氟农药的合成中
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质量指标:外观:浅无色或浅黄色液体沸程:193-196℃
含量:≥99.0%水分:≤0.5%
包装:200KG衬塑铁桶
12、2,4,6-三甲基苯甲酰氯
含量 98.5%(%)
用途用作染料、杀虫剂、医药和光引发剂的中间体。
可合成三甲基苯
甲酰氯、聚环氧化物的硬化剂和聚合物的光引发剂。
CAS 938-18-1 化学名 Mesitoyl chloride
外观: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
包装:衬塑铁桶包装200kg/桶
13、二苯甲酮腙
CAS:5350-57-2
外观:白色结晶粉末
含量:≥99%
熔点:97-99℃
干燥失重:≤0.5
结构式:
用途:用作有机颜料和医药中间体。
14、3,4-二氟苯腈
CAS: 64248-62-0
含量:≥99%
分子量: 139.1 外观:白色固体
熔点:48-53 ºC 沸点:180 ºC
闪点:69 ºC
包装: 25kg/桶
用途: 中间体
15、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
别名:光引发剂 >> RUNTECURE® 1108
CAS NO. : [75980-60-8]
外观:淡黄色结晶
含量:97%
用途::本品多用于白色体系,可用于紫外固化涂料、印刷油墨、紫外固化粘合剂、光导纤维涂料、抗光蚀剂、光聚合印版、立体平版树脂、复合材料、牙齿填充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