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适用及解析
民法典解释与适用中的十个问题
第34卷第1期温州大学学报(社 会 科 学 版)2021年1月V ol. 34 No. 1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Jan. 2021 社会治理与社会法研究专题• 主持人语专题内的论文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解释与适用中的重大问题,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是生活的“教科书”、法治的“教科书”、文明的“教科书”。
《民法典解释与适用中的十个问题》是根据梁慧星2020年11月17日在温州大学法学院的讲座整理而成的,该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一些新出规定、存在重要修改的规定进行了解读,涉及“超级优先权”、强制缔约、债权转让的对外效力、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借款利息、保理合同、精神损害赔偿、遗产管理人、公平责任、情势变更十个方面,对理论界和实务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奇英的《民法典精神损害赔偿条款对著作人格权的适用研究》认为,第1183条第1款确立了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同时成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一般条款,这为精神损害赔偿条款适用于著作人格权提供了解释空间和适用余地。
该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民事特别法的衔接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主持人简介】梁慧星,著名民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四届、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14年起受聘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并担任其民商法律学院荣誉院长。
民法典解释与适用中的十个问题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100720)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16条并非“超级优先权”,而是针对大型机动车分期付款买卖价款而设置的特别动产抵押;第494条规定的强制缔约主要解决紧急情势下的抢险救灾等依据指令性计划签订合同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的重要体现;第545条第2款是对债权转让限制的反限制,对非金钱债权采取了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的办法,对金钱债权则尽量使当事人不去限制它,以发挥货币的流通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删除无权处分的规定不甚妥当,无权处分的规定无法用第597条来代替;第680条关于禁止高利放贷的规定很有必要,但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其具体化操作需留给法院的司法解释或者行政法规去完成;保理合同是融债权转让、委托、借款、担保于一体的复合性合同,面对这类纠纷法院应按照各自的性质分别处理;第996条和第1183条第2款均为新出规定,其中的人身意义必须是特定物本身所固有而非权利人主观赋予;遗产管理人能发挥管理遗产、分配遗产等功能,还可以在没有继承人的情况下成为适格被告;第1186条抹杀了公平责任的授权条款功能,但法律又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具体规定,这就使这个制度失去了它的价值;第533条划清了情收稿日期:2020-11-30作者简介:梁慧星(1944―),男,四川青神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商法学2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4卷第1期 势变更与不可抗力的界线,前者的发生以变更为原则,以裁决解除为例外,后者是免责或减责的法定事由。
《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适用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适用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遗产管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遗产管理人制度作为解决遗产管理问题的重要法律制度,其适用情况直接关系到遗产继承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本文将就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的适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完善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提供参考。
二、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概述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是指在遗产继承过程中,由法院或者其他有权机关指定的专门负责管理遗产的机构或个人。
其主要职责包括:清理遗产、管理遗产、分配遗产等。
这一制度的设立旨在保障遗产继承的公正性和合法性,维护继承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三、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在保障遗产继承公正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适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遗产管理人选任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遗产管理人的选任主要依据《继承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但选任机制尚不完善,导致选任过程存在一定的人为干扰因素。
2. 遗产管理人职责不明确。
在实际操作中,遗产管理人的职责往往与继承人、执行人等角色产生重叠,导致职责不清、权责不明,影响遗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对遗产管理人的监督主要依靠法院或者其他有权机关,但监督力度和效果不尽如人意,导致部分遗产管理人存在滥用职权、违规操作等问题。
四、完善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期完善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
1. 健全遗产管理人选任机制。
建立科学、公正的选任机制,明确选任条件、程序和标准,减少人为干扰因素,确保选任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2. 明确遗产管理人职责。
在法律上明确规定遗产管理人的职责范围、权利义务和责任承担,避免与继承人、执行人等角色产生职责重叠,提高遗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遗产管理人的监督力度,确保其依法履行职责。
同时,建立举报、投诉渠道,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民法典-继承编亮点解析
民法典-继承编亮点解析(一)增设遗产管理人制度1.制定以遗嘱执行人优先的遗产管理人确定规则《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条规定了遗产管理人的确定方式。
遗产管理人的确定根据继承方式的区别有所不同:(1)发生遗嘱继承时,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订立遗嘱的自然人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若其指定了遗嘱执行人,则继承开始时,遗嘱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
若其未指定遗嘱执行人,则遗产管理人的产生方式与法定继承相同;(2)发生法定继承时,继承人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继承人未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
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3)既有遗嘱继承又有法定继承时,《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条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我们理解,针对这种情况遗产管理人的确定也应先判断是否有遗嘱执行人,若有,则遗嘱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若无,则根据(2)的方式进行确定。
此外,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六条规定,对遗产管理人的确定有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
但目前《民法典》并未对利害关系人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
我们理解,此处的利害关系人是指与遗产分割具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的人,其当然包括继承人。
同时《继承法若干意见》规定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的利害关系人包括继承人的债权人、债务人,共同经营的合伙人[4]等,因此我们认为此处可申请法院指定遗产管理人的利害关系人可参考上述规定进行把握。
2.遗产管理人应履行与管理遗产有关的职责《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七条规定了遗产管理人的职责内容,主要包括(1)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2)向继承人报告遗产情况;(3)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遗产毁损;(4)处理被继承人的债权债务;(5)按照遗嘱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分割遗产;(6)实施与管理遗产有关的其他必要行为。
3.遗产管理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八条规定遗产管理人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主观状态下造成继承人、受遗赠人、债权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即遗产管理人在一般过失的主观状态下造成上述损害的,无需承担民事责任。
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继承习题及解析
继承1.下列被继承人的亲属中,属于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的是( )A、子女B、父母C、兄弟D、孙子女答案:C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法定继承顺序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民法典》第1127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2.甲在父亲死亡后、遗产分割前,不幸离世。
甲应继承其父的遗产份额转由甲的继承人继承。
该继承属于()A、遗赠B、转继承C、代位继承D、遗嘱继承答案:B解析:转继承,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其所应继承的遗产份额转由其继承人继承的一种继承制度。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是( )A、非婚生子女B、养子女C、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D、无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答案:D解析:没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一般没有继承权.法律规定的有继承权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4.王某在与李某结婚后不久突发疾病去世。
二人的夫妻共有财产共计30万元。
王某父母尚健在。
该30万元中李某有权获得()A、15万元B、20万元C、25万元D、30万元答案:B解析:遗嘱继承人可以是被继承人指定的人。
若没有指定的,遗嘱法定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夫妻共有财产30万元中只有15万元是王桌的遗产,这15万元由李某、王某父母三人均等继承。
5.下列被继承人的亲属中,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的是( )A、非婚生子女B、兄弟姐妹C、父母D、配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继承人顺序的知识点。
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的规则适用与立法完善
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的规则适用与立法完善
吴国平
【期刊名称】《法治现代化研究》
【年(卷),期】2022(6)2
【摘要】遗产管理人是现代各国继承法不可或缺的主体内容,我国民法典对遗产管理人的产生、指定、职责、未尽职责的民事责任和获得报酬权等内容作出了规定,但现有规定还存在遗产管理人任职资格不明确、程序缺失、欠缺遗产管理人的辞任和解任规定等不足,需要通过制定实施细则、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等途径健全遗产管理人任职资格法定条件、完善遗产管理人的权利外观、扩展遗产管理人的职责、建立遗产管理人监督机制、明确遗产清单制作主体、完善遗产债务清偿制度等,进一步完善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
【总页数】13页(P110-122)
【作者】吴国平
【作者单位】福建江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福建江夏学院家事法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我国涉外信托法律适用制度的立法完善——兼评《民法典(草案)》第九编第四十二条
2.《民法典》第533条"情势变更原则"的立法解读与法律适用规则研究
3.《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适用问题研究
4.《民法典》显失公平制度立法与适用
的完善——基于《民法总则》颁布以后若干司法判例的分析5.正常经营买受人规则之完善——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56条为核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述遗产管理人制度
遗产管理人制度是民法典继承编的一项新增内容,旨在有效地保护遗产,避免其减损。
这一制度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 确定遗产范围和管理人:在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人或继承人推选或法院指定的管理人负责管理和保全遗产。
遗产管理人的职责包括清点、盘存、编制清册,确定遗产的范围,并对遗产进行妥善管理。
2. 保护遗产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遗产管理人在接管遗产后,需要对遗产进行妥善管理、清算,并避免遗产遭受损毁、灭失。
同时,他们还需要为被继承人收取债权、偿还债务,这实际上是对继承人、遗产债权人以及其他遗产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加以保障。
3. 实现遗产公平分配:遗产管理人在管理和保全遗产的基础上,对遗产债权人和遗赠人的遗产债权进行优先清偿,然后就剩余的遗产在继承人之间进行公平分配。
4. 保障交易安全:遗产管理人制度能够保障交易安全,避免遗产纠纷或无人继承情形下的纠纷。
5. 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通过遗产管理人制度,国家和社会能够更好地维护和保障相关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总的来说,遗产管理人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的遗产处理机制,旨在通过规范和明确的管理程序,确保遗产得到妥善处理和公平分
配。
这一制度的设立有助于完善我国继承法律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民法典》遗产管理人规范解释论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nj iang Normal University2021年4月第41卷第2期Apr. 2021Vol. 41 No. 2《民法典》遗产管理人规范解释论(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我国《民法典》增设遗产管理人规范,对防范被继承人遗产失当管理毁损风险,妥善解决涉遗产争议纠纷,实现对继承关系当事人的平等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遗产管理人独立于继承人、遗产债权人的特殊法律地住决定了遗产管理人规范解释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
遗产管理人职责的本质是平衡保护受遗赠人或继承人、遗产债权人的财产利益,其履行职责先后顺序不宜作强制性规范;但遗产管理人依《民法典》第1147条授权行使清理遗产、清偿债务、独立诉讼等权利的顺序应作优先于继承人对遗产的处分权解释。
[关键词]民法典;遗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解释论[doi ]10. 19575/j. cnki. cn42 —1892/g4. 2021. 02. 017[中图分类号]D923.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34(2021)02—0094—07《民法典•继承编》第四章“遗产的处 理”中新增遗产管理人制度,主要有5个条文,分别规定了遗产管理人的选任(第1145条)、遗产管理人的申请指定(第1146 条)、遗产管理人的职责(第1147条)、遗产管理人的责任(1148条)、遗产管理人的报酬(第U49条)。
另外在《民法典》194条 规定的导致诉讼时效中止障碍中也有涉及遗产管理人的相关规范。
遗产管理人作为独立于被继承人和继承人的法律主体,其设置对于防范遗产因不当管理受损风险和 解决遗产继承纠纷,实现对继承关系当事人的平等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遗产管理人制度规范关系到其与被继承人债务清偿规范、被继承遗产的清理、保管、分割及诉讼规范之间的体系效应。
鉴于立法研究和司法实务中,对于遗产管理人与继承人对遗 产处分权利行使的优先顺序及法律效力、遗产管理人辞职等问题尚存争议,《民法 典》又无明确规范,本文拟就遗产管理人制度在继承法律关系中所涉规范的具体适用 进行简要解释,并针对相关争议问题略陈管见,以期能对遗产管理人制度规范的司法适用和改进完善有所裨益。
关于“遗产管理人的选任”规定的解读释义
关于“遗产管理人的选任”规定的解读释义民法典重点法条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条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没有遗嘱执行人的,继承人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继承人未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
【条文主旨】本条是关于确定遗产管理人的规定。
【条文理解】遗产管理制度,是指在继承开始后遗产交付前,有关主体依据法律规定或有关机关的指定,以维护遗产价值和遗产权利人合法利益为宗旨,对被继承人的遗产实施管理、清算的制度。
遗产管理人是对死者的财产进行妥善保存和管理分配的人。
遗产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遗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公平、有序地分配遗产,使遗产上各项权利得以实现的一项综合性制度。
其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功能:第一,管理和保全财产。
遗产管理人接管遗产后应进行清点、盘存、编制清册,确认遗产的范围和价值。
第二,维护遗产权利人的利益。
遗产管理人在接管遗产后,负责通知遗产的债务人和债权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偿还债务和申报遗产权利,并防止部分遗产继承人对遗产进行藏匿或转移。
实际上将继承人、遗产债权人以及其他遗产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同等加以保护,这是对以往相关立法的极大补充和完善。
第三,实现遗产公平分配。
遗产管理人在管理和保全遗产的基础上,对遗产债权人和遗赠人的遗产债权进行优先清偿,然后就剩余的遗产在继承人之间分配。
第四,保障交易安全。
遗产管理人保存、管理、分配遗产,追偿遗产债权,清偿遗产债务等行为,不仅保障了被继承人与其他民事主体间的交易安全,也维护了继承人的利益以及与继承人交易的第三人之利益和交易安全。
目前,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均设立有内容较为完备的遗产管理人制度,以期保护继承人的利益,保障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和维护交易安全。
我国《继承法》未设立系统的、完善的遗产管理制度,仅在第16条和第24条原则性规定了遗嘱执行和遗产保管的部分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0.12.29•【文号】法释〔2020〕23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继承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已于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法释〔2020〕23号(2020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5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为正确审理继承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一、一般规定第一条继承从被继承人生理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时开始。
宣告死亡的,根据民法典第四十八条规定确定的死亡日期,为继承开始的时间。
第二条承包人死亡时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以将死者生前对承包所投入的资金和所付出的劳动及其增值和孳息,由发包单位或者接续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价、补偿。
其价额作为遗产。
第三条被继承人生前与他人订有遗赠扶养协议,同时又立有遗嘱的,继承开始后,如果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没有抵触,遗产分别按协议和遗嘱处理;如果有抵触,按协议处理,与协议抵触的遗嘱全部或者部分无效。
第四条遗嘱继承人依遗嘱取得遗产后,仍有权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的规定取得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第五条在遗产继承中,继承人之间因是否丧失继承权发生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判决确认其是否丧失继承权。
第六条继承人是否符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可以从实施虐待行为的时间、手段、后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认定。
遗产管理法律适用(2篇)
第1篇一、引言遗产管理是指对死者遗留的个人财产进行清理、评估、分配和处置的过程。
在我国,遗产管理法律适用是涉及民法、继承法、合同法、物权法等多个法律领域的复杂问题。
本文将从遗产管理法律适用的基本概念、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以及具体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遗产管理法律适用的基本概念1. 遗产:遗产是指死者遗留的个人财产,包括不动产、动产、债权、债务等。
2. 遗产管理:遗产管理是指对死者遗留的个人财产进行清理、评估、分配和处置的过程。
3. 遗产管理法律适用:遗产管理法律适用是指在我国法律体系下,针对遗产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类法律问题,适用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解决。
三、遗产管理法律适用的适用范围1. 遗产继承:遗产继承是指继承人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法律行为。
2. 遗赠:遗赠是指死者生前以遗嘱形式将个人财产赠与特定人或者组织的法律行为。
3. 遗产分割:遗产分割是指继承人之间按照法定份额对遗产进行分配的法律行为。
4. 遗产债务清偿:遗产债务清偿是指继承人按照法定程序对死者生前债务进行偿还的法律行为。
5. 遗产管理费用:遗产管理费用是指遗产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如评估费、律师费、公告费等。
四、遗产管理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1. 公平原则:遗产管理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保继承人之间在遗产分配上公平合理。
2. 公序良俗原则:遗产管理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公序良俗原则,维护社会道德风尚。
3. 保护弱者原则:遗产管理法律适用应当关注弱势群体,保障其合法权益。
4. 诚实信用原则:遗产管理法律适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维护市场秩序。
五、遗产管理法律适用的具体法律制度1. 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死者生前所立遗嘱继承遗产的法律制度。
2. 法定继承:法定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遗产的法律制度。
3. 遗赠扶养协议:遗赠扶养协议是指死者生前与他人签订的,约定在死者去世后,扶养人获得遗产的法律制度。
4. 遗产分割:遗产分割是指继承人按照法定份额对遗产进行分配的法律制度。
遗产管理人制度
遗产管理人制度
遗产管理人制度是个很有用的制度,它能更好地保护不能再做出
抉择的物业继承人的权益。
在生前声明灵魂不在的情况下,遗产管理
人可以担负起房地产遗留的商业责任,从而使得房地产继承更加规范、安全、顺利。
这项制度的基本思想是由多方共同参与,实现受益人与监督人之
间的分工。
遗产管理人受益人的分配、财务状况的公布、继承财产收
入的处理,遗产管理人都有义务负责,负责人一定要经常向离退休或
死亡的受益人检查和部分报告,以保护公司收益单位的权益。
遗产管理人的责任还不止于此,他们还要在该遗产案件中承担其
他法律事务。
在继承过程中,它对对象特定的与离婚、死亡、欠款等
有关法律事务起着重要作用。
遗产管理人制度既严格又充分,但却比较简单,且负担不重。
通
过简单地设立档案、分配财物,就可以全面地规范继承遗产管理工作,使遗产继承过程更加安全、规范。
从以上可以看出,遗产管理人制度对保护受益人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当继承受益人不能自行管理遗产时,朋友和家庭应该及时采取
行动,加设遗产管理人,以避免因受益人疏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关于“遗产管理人”引入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的探索
关于“遗产管理人”引入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的探索一、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概述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概述遗产管理人制度是由原《继承法》中遗嘱执行人制度演变而来,其中第16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第23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知道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应当及时通知其他继承人和遗嘱执行人”。
然而,《继承法》中这两条法律条文并未构建起完善的遗嘱执行人制度,致使该制度仅停留于法律规定层面,在实践中未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随着社会物质基础发生重大变化,《继承法》在解决继承纠纷时难免“捉襟见肘”,逐渐不再适应社会需求。
于此,为顺应现阶段我国的国情,《民法典》增设了遗产管理人制度,对遗产管理人的产生、职责、法律责任及报酬作出了基本规定。
可以说,我国已基本建立起遗产管理人制度。
对遗产管理人制度如何进行定义,学者们多从特征、功能、目的、任务角度出发,对其内涵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述。
在综合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笔者以为,遗产管理人制度是指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管理人基于法定程序产生,并对被继承人的遗产进行清理、管理、处分、分配,以充分维护被继承人、继承人、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确保遗产得到公平合理分配的制度。
二、“遗产管理人”引入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的探索历程2021年1月1日,《民法典》第六编继承中从一千一百四十五条到一千一百四十九条共计5个条文分别对遗产管理人的范围、遗产管理人争议解决方式、遗产管理人职责、遗产管理人的民事责任、遗产管理人的报酬获得权进行了规定,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遗产管理人制度。
虽虽所涉法条不多,但从主体、客体、内容、责任几个方面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规制系统,指引了遗产管理人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我国遗产管理制度发展完善的基础。
2021年10月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将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城市作为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首批试点城市,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浅谈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的设立
浅谈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的设立[摘要]在遗产分割的过程中,遗产的所有权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在这期间,遗产管理人对于遗产的管理和维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纵观世界各国或地区,不管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均有遗产管理人制度。
文章试图通过分析遗产管理人的重要作用,来明确遗产管理制度的确立,从而保证遗产继承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遗产;遗产管理人;继承人一个人死亡后,如果其生前还留有遗产,按照通常情况的遗产继承顺序,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要确定被继承人留有多少遗产,即确定遗产的范围;其次要对遗产进行保存和管理,比如对一些不易保存的水果等进行变卖获取价款等;最后对遗产进行最后的处理,即将遗产分配给继承人。
这三个步骤之间联系紧密,缺一不可,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遗产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的利益造成损害。
遗产的不完整计算会使继承人少继承遗产、对遗产的管理不当会造成遗产的毁损甚至是灭失,使已经确定的遗产范围变小。
在我国对遗产管理部分的规定并不明确,因此需要设立遗产管理人制度进行完善。
一、遗产管理人的概念遗产管理人是指对死者遗产负责保存和管理的人。
遗产管理人与遗嘱执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具体表现在:遗嘱执行人是指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所指定的执行其遗产的人,遗嘱执行人的产生完全依照被继承人的意思,通过意定方式实现。
遗产管理人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遗嘱,或者遗产虽然有遗嘱但是并没有指定遗嘱执行人的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其他方式所推选出的临时保存和管理死者遗产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24条规定:“存有遗产的人,应当妥善保管遗产,任何人不得侵吞或者争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44条进一步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继承案件时,如果知道有继承人而无法通知,分割遗产时,要保留其应继承的遗产,并确定遗产的保管人或保管单位。
”这两条规定的存有遗产而依法负责保管遗产的人,就是指的后者。
即所谓的遗产管理人。
遗产管理人一般是不能要求报酬,但是可以要求本人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合理费用。
《民法典》继承法编重点解读--遗产管理人制度
二、什么人可以做遗产管理人?
(一)遗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适用 1. 法律地位:学说上有代理说、固有权说、信托受托人说和折衷说四种观点。
•代理说分为被继承人代理说、继承人代理说和遗产代理说,分别主张遗嘱执行人 是 被继承人、继承人、遗产财团的代理人。 •固有权说包括机关说、限制物权说和任务说。 •信托受托人说将遗嘱执行人视为信托受托人。
•有7个条文为本次民法新增条文,主要是第四章所设的遗产管理人制度,包括遗 产 管理人的产生、指定、职责和责任。
目录
一、规范目的和条文结构 二、遗产管理人的含义和法律特征 三、遗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外观 四、遗产管理人的产生和变更 五、遗产管理人的职责 六、遗产管理人的民事责任 七、遗产管理人的报酬
•虽然继承人名义上是遗产的承受者,却不得有效处分遗嘱执行人管理下的标 的。对于继承 人的无权处分行为,第三人若不知晓遗产管理人之存在且对此不存在重大过失,可以主张 善意取得。继承人虽然针对遗产可以设立负担行 为,但继承人很可能无法履行义务,因为 他根据第2211条第1款缺乏必要的 处分权能,只能以损害赔偿代替履行。
第1146条 对遗产管理人的确定有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 第1147条 遗产管理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二)向继承人 报告 遗产情况;(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遗产毁损、灭失;(四)处理被继承人的债权债务; (五)按照遗嘱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分割遗产;(六)实施与管理遗产有关的其他必要行为。 第1148条 遗产管理人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继承人、受遗赠人、债 权人 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人民法院根据债务人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征询有关社会中介机构的意见后,指定该机构具 备相关专业知识并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管理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管理人: (一)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 (二)曾被吊销相关专业执业证书; (三)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四)人民法院认为不宜担任管理人的其他情形。 •个人担任管理人的,应当参加执业责任保险。
我国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研究
我国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研究我国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研究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了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作为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典对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遗产管理人制度作为继承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负责管理和保护遗产,确保遗产的合法和有效处置。
本文将对我国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进行研究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遗产管理人是指在继承人未成年或无行为能力的情况下,由法院或继承人委托,负责管理和保护遗产的人员。
他们有责任护持和维护遗产,利用遗产获取收入并合理支出,确保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实施,有助于避免遗产的虚耗浪费,同时保护未成年继承人的利益。
其次,我们可以探讨一下遗产管理人的任命和资格要求。
根据我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规定,遗产管理人的任命应该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与继承人和遗产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遗产管理人应该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没有依法限制权利的情形。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熟悉法律法规,有一定的财产管理经验和能力。
此外,遗产管理人还应该具备保密能力和对继承人负责的精神。
第三,我们需要关注遗产管理人的职责和权益。
遗产管理人的职责主要包括保管遗产,核实、清偿债务,处分遗产和代表继承人进行诉讼等。
他们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使遗产充分保值,防止遗产财产的流失和浪费。
同时,遗产管理人也有权利接受合法报酬,从遗产中提取合理的费用用于管理工作的开支。
最后,我们可以讨论一下遗产管理人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首先,目前遗产管理人的任命程序还不够规范化和透明化,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其次,对遗产管理人的资格要求需要更加明确,包括精神品质、道德素养、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对于遗产管理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权力和义务,也需要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规定,以避免滥用职权和侵害继承人权益的问题。
总结起来,我国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是对传统遗产继承制度的重要改革和完善。
民法典案例解析--继承编--遗嘱继承和遗赠
遗嘱继承和遗赠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条文要义本条是关于遗嘱继承和遗嘱信托的一般规定。
1.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是指于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合法有效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
在遗嘱继承中,具体的继承人、继承顺序、应继份、遗产管理、遗嘱执行等,都可由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指定,故遗嘱继承也被称作“指定继承”,与法定继承相对应。
在遗嘱继承中,生前立有遗嘱的被继承人称为遗嘱人或立遗嘱人,依照遗嘱的指定享有遗产继承权的人为遗嘱继承人,遗嘱继承所指向的客体为被继承人指定的遗产份额。
遗嘱继承的特征是:(1)遗嘱继承以事实构成作为发生依据,除须具备被继承人死亡这一法律事实外,还须以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为要件。
(2)遗嘱继承直接体现被继承人的意志,是通过对被继承人的遗嘱的执行与实现来直接体现被继承人的意志。
(3)遗嘱继承具有效力优先性,关系到谁可以实际参与继承,关系到遗嘱继承人可以得到多少遗产份额。
(4)遗嘱继承的主体具有限定性,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遗嘱继承的意义是:(1)有利于保护自然人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2)有利于体现被继承人的意志。
(3)有利于减少继承争议、稳定家庭关系。
在遗嘱继承中,自然人可以依照民法典的规定,用立遗嘱的方法,处分个人在死后的遗产,并且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由遗嘱执行人执行自己的遗嘱。
自然人可以在遗嘱中将个人死后的遗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为遗嘱继承人,而其他继承人不是遗嘱继承人,无权继承其遗产。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即遗赠。
设立遗赠也使其继承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2.遗嘱信托遗嘱信托,也叫死后信托,是指通过遗嘱而设立的信托,即遗嘱人(委托人)以立遗嘱的方式,把自己的遗产交付信托。
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研究
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研究《民法典》继承编在遗产处理这一章中对遗产管理人的产生方式、选任方式、职责履行、法律责任以及报酬等内容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1985年的《继承法》虽然规定了遗嘱执行人和遗产保管人制度,但是规定的却比较含糊,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遗产管理人制度回应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遗产管理人职责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是我国立法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
一、遗产管理人制度概述(一)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内涵遗产管理人制度发挥着把控遗产的功能,调节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我国的各位学者对该制度持不同的意见。
比如付翠英认为遗产管理人制度是一项对遗产采取清理、分配、保管等措施的综合性制度[[1]];杨立新教授从价值角度分析认为遗产管理人制度是为保证遗产的价值,也即使其价值不再减少;陈苇教授认为遗产管理人制度是保护和管理遗产,保障遗产权利人权益的制度[[2]]。
本文认为,遗产管理人制度是指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由继承人、遗嘱执行人、民政部门、村民委员会或者其他专门机构担任遗产管理人,为了保证遗产的价值,而由其保管和处分遗产保障使遗产公平合理分配的综合性制度。
(二)遗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我国《民法典》继承编并没有对遗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将涉及到遗产管理人能否独立地提起或者参加民事诉讼等程序性问题。
目前,各国关于其法律地位主要有三种学说:1.“代理人说”包括以下三种观点:(1)被继承人的代理人说。
该学说认为遗产管理人是由被继承人设立的,二者之间是委托关系。
但是,此种情形仅仅适用于遗嘱继承,若在法定继承或者无人继承的情形中,遗产管理人的产生便与被继承人并无关系,这种学说便不再适用。
(2)继承人的代理人说。
该学说认为其为继承人的代理人,这种观点过于片面。
首先,遗产管理人制度的目的,并不仅仅涉及到继承人权益保护,同样也涉及到与遗产有关的权利人,比如债权人、受遗赠人等。
其次,可能会出现遗产管理人无法是继承人的情况,比如被继承人无继承人、继承人无继承权等。
评《民法典》第1145 条至第1149 条——兼论律师担任遗产管理人之方案设计
周 军1,汪晓迅2(1.贵州警察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2.北京盈科(贵阳)律师事务所,贵州 贵阳 550007)摘 要:我国《民法典》“继承编”在延续了《继承法》的遗嘱执行人制度及《信托法》信托受托人制度的基础上以第1145条至第1149条之条文规定了遗产管理人的产生、职责及权利义务。
该制度适用于我国个人财富增多,公民个人对遗产处置呈现出大量化以及专业化需求的社会现实。
纵观我国社会机构及组织,由律师担任遗产管理人具有现实可能性;律师的行业优势、制度优势等方面也证实律师有担任遗产管理人的优势。
然而,《民法典》设计的遗产管理人制度仍然存在没有明确遗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没有规定遗产管理人的权利证书等缺陷与漏洞,为规避这些风险、扫除执业障碍,律师在担任遗产管理人之初应当主动办理管理人公证,并将公证书主动出示于利害关系人。
关键词:遗产管理人; 遗嘱执行人;遗产信托人;方案设计收稿日期:2021-02-14作者简介:周 军(1979-),女,湖南湘潭人,贵州警察学院法律系副教授,民商法博士,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汪晓迅(1974-),男,贵州遵义人,北京盈科(贵阳)律师事务所律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
Comment on Articles 1145 to 1149 in the Civil Code :Also Discussing the Scheme Design for a Lawyer's Actingas an Estate Administrator Zhou Jun 1, Wang Xiaoxun 2(1. Guizhou Police College, Guiyang 550005, China; 2. Guizhou Branch of Beijing Yingke Law Firm, Guiyang 550007, China)Abstract :Based on following the regulations on executor of will in the Inheritance Law and the trustee system of the Trust Law, the part of Succession in the Civil Code of the P.R.C stipulates what kind of person shall be designated or elected as an estate administrator, as well as his or her dutie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 articles 1145 to 1149. This system is suitable for China's society in which the personal wealth keeps increasing and the citizens have a large amount of demands for specialized disposition of estates. Through examining the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in our country, we think there is realistic possibility to appoint a lawyer as an estate administrator, and the advantages of a lawyer's profession and related systems also confirm the lawyer's supremacy in serving as an estate administrator. However, the system of estate administrator designed in the Civil Code of the P.R.C still has following defects and loopholes: unclear legal status of an estate administrator, lack of stipulation on the estate administrator' certificate of rights, etc. In order to prevent potential risks and remove the obstacles in practice, a lawyer shall take the initiative to notarize his or her status of estate administrator as soon as appointed as an estate administrator and show the notarial certificate to the interested parties.Keywords :estate administrator; executor of will; trustee of estate; scheme design[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752(2021)05-0055-08 ]DOI:10.13310/ki.gzjy.2021.05.009评《民法典》第1145条至第1149条——兼论律师担任遗产管理人之方案设计遗产处理的本质,是实现被继承人意愿,保护继承人权利、维护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利益的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适用及解析《民法典》继承编的45个条文中有7条为本次新增,主要是第四章第1145条以下规定的遗产管理人制度,其中第1145条和第1146条规定了遗产管理人的产生,第1147条规定了遗产管理人应当履行的职责,第1148条规定遗产管理人的民事责任,第1149条规定遗产管理人有获得报酬的权利。
设立遗产管理人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妥善管理和分割遗产,实现对继承关系当事人利益的平等保护。
现有的《继承法》侧重于保护继承人,缺乏对遗产债权人的保护。
虽然《继承法》第16条第1句规定立遗嘱人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但未进一步明确遗嘱执行人的法律地位和职责,导致实践中遗嘱执行人难以顺利履行职责。
法院常以《继承法》没有规定遗嘱执行人的权利义务及诉讼资格、遗嘱执行人不是继承人等为由驳回其诉讼请求。
更为严重的是,若继承开始后无人继承也无人接受遗赠,继承人又恶意放弃继承的,则债权人因无法确认被告而难以主张权利,继承人可以一方面通过放弃继承免于清偿遗产债务,同时又可以继续占有遗产财产。
如“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川支行和黄太平债务清偿纠纷案”〔2〕中,继承人黄某一方面通过放弃继承逃避债务,另一方面继续占有房屋并获益,作为善意债权人的银行却难以通过司法程序获得救济。
《民法典》第1145条以下设立的遗产管理人制度有效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了遗产纠纷的诉讼担当问题,明确遗产管理人和遗嘱执行人的权利和责任.一、遗产管理人的资格《民法典》未对担任遗产管理人做出资格限制,故原则上应尊重被继承人和继承人的意思自治,只要符合一般代理人标准、能够完成管理人工作职责即可。
若存在争议,法院作为公权力机关介入并指定遗产管理人时,可以参考破产管理人资质的相关规定,作为选择遗产管理人的标准。
具体而言,在遗嘱指定执行人或继承人推选管理人的情形下,由于遗产管理人具备代理人的部分特征,且为有效履行职责之需要,应符合《民法典》有关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担任遗产管理人。
遗产管理人可以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担任,也可以由其他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担任,包括专业的遗产管理人组织。
如果遗嘱中指定的管理人(执行人)在继承发生时尚未获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嗣后失去民事行为能力,应不具备遗产管理人资格。
法院在指定遗产管理人时,可以比照见证人、破产管理人的资质标准进行选任。
不宜担任遗产管理人的情形包括: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曾被列入失信人名单、与继承有利害关系(如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涉嫌违法行为正被相关部门调查、三年内曾因不适当履职被法院处罚或解任的管理人、缺乏担任管理人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缺乏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与继承当事人有未了结的债权债务关系、和继承当事人有经济往来或服务关系。
二、遗产管理人的产生1.遗嘱执行人担任管理人遗嘱执行人是指经遗嘱指定或法院指定等方式产生,以实现遗嘱内容为目的的民事主体。
《民法典》第1133条第1款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同样,变更遗嘱执行人亦仅得以遗嘱为之。
与德国不同的是,我国遗嘱执行人的产生方式只有遗嘱指定,不包括法院选任等其他产生方式。
被继承人可以通过遗嘱直接指定或委托第三人指定的方式确定遗嘱执行人。
受托人应在遗嘱指示的期限内确定遗嘱执行人,遗嘱未规定指定期间的,应在继承开始后及时、从速确定遗嘱执行人。
被继承人还可以指定替任遗嘱执行人(也称补充遗嘱执行人),在遗嘱所附条件成就时代替前任遗嘱执行人继续执行遗嘱,如前任遗嘱执行人因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辞任、解任等情形出缺时。
《民法典》第1145条第1分句规定:“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
”该规定产生的疑问在于,在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并存的情况下,遗嘱执行人是仅就遗嘱继承部分担任遗产管理人,还是有权管理全部遗产。
根据第一种理解,遗嘱执行人的管理权限局限于遗嘱继承部分,法定继承财产按无遗嘱执行人的规则处理,即根据第1145条另行确认遗产管理人,由此发生遗嘱执行人和遗产管理人并存的局面。
两者可能会发生权责冲突。
根据第二种理解,遗嘱执行人的权限扩展到全部遗产,自无遗嘱执行人和遗产管理人相互掣肘之虞,但遗嘱执行人是否可以因为管理责任不堪重负而拒绝承担?遗嘱执行人的报酬仍按照遗嘱计算抑或应相应调高?特别是当遗嘱继承财产在全部遗产中的所占比例较小的情况下,扩张遗嘱执行人管理范围无疑会增加其工作量。
又根据《民法典》第1163条的规定,遗产管理人的职责包括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而遗嘱执行人则可能无需承担该职责,且法律没有规定遗嘱执行人的拒绝权,故扩张遗嘱执行人管理范围可能会导致其不堪重负。
遗嘱执行人与遗产管理人的关系,实质上是遗嘱未指定由遗嘱执行人管理的遗产由谁管理的问题。
按《民法典》第1145条第1分句的字面意思,有遗嘱执行人的,不会再另行产生遗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的权利因法律规定而自动扩张。
《民法典》将遗嘱执行人和遗产管理人统一立法,主要是考虑到二者职责相似,分开规定会造成重复立法,故其立法本意在于由遗嘱执行人管理全部遗产,包括遗嘱未处分的财产和遗嘱无效部分涉及的财产。
于此情形下,遗嘱执行人的职责范围可能超过其能力或预期,应允许其提出辞职,避免出现遗嘱执行人无力管理全部遗产的情况。
遗嘱执行人愿意管理全部遗产的,应相应调高遗嘱中规定的执行人报酬2.非遗嘱执行人担任遗产管理人《民法典》第1145条第2至4分句规定:“没有遗嘱执行人的,继承人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继承人未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管理人。
”继承人推选的遗产管理人,可以在继承人之列,也可以是继承人之外的人,但应以其自愿担任为前提,被推选者接受委托后,方可成为管理人。
双方在内部关系上可以类推适用委托合同的规定,如约定管理人的报酬标准。
但被推选者接受委托后,即获得独立的法律地位,无需接受继承人的指示,继承人也不得随意解任。
在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的情形下,遗产管理人实为继承人共同体,其内部关系类似于合伙,故继承人共同执行遗产管理事务的方法可准用《民法典》第970条的规定。
继承人就遗产管理事务作出决定的,除另有约定外,应经全体继承人一致同意;按照约定或全体继承人的决定,可以委托一人或数个继承人执行遗产管理事务,其他继承人不再执行遗产管理事务,但有权监督执行情况;继承人分别执行遗产管理事务的,执行事务继承人可以对其他继承人执行的事务提出异议;提出异议后,其他继承人应当暂停该事务的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继承人委托的事务执行人和继承人推选的遗产管理人有所不同。
前者是合伙事务执行人,类推适用合伙的相关规定,并不享有遗产管理人的法定职责和权利;后者在职责和责任方面适用遗产管理人的规定,具有相对独立性。
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村民委员会是最后顺位的遗产管理人,主要是为了解决诉讼担当。
若遗产情况复杂、涉及问题较多,以致于民政部门和村委会欠缺必要管理能力时,可根据《民法典》第1147条第6项规定的“实施与管理遗产有关的其他必要行为”,聘请专业人士处理具体事项。
3.法院指定遗产管理人《民法典》第1146条规定:“对遗产管理人的确定有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
”据此,若遗嘱执行人不愿意担任该职务,或者继承人对遗嘱执行人管理全部遗产有异议的,或者继承人无法达成一致推选遗产管理人的,均可请求法院指定。
这里的“争议”应包括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即多人争当遗产管理人或无人担任遗产管理人的情形。
对于消极冲突而言,“利害关系人”即包括继承人和遗嘱执行人,也应包括债权人,否则会出现无人担任遗产管理人也无人申请法院指定的情形(诉讼担当困境),无法实现遗产管理人制度保护遗产债权人权益的立法意旨。
三、遗产管理人的职责(一)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遗产”应包括积极遗产和消极遗产。
遗产管理人应收集并清点其有权管理的积极遗产,包括但不限于动产和不动产、货币财产、无形资产、对外债权、对外投资、依法可以追回财产的状况、债务人与相对人未履行完毕合同的情况。
就消极财产而言,主要是遗产债务,但我国尚未设立遗产债权公示催告程序,《民事诉讼法》中的公示催告程序仅适用于票据被盗、遗失或灭失的情形,不宜用于遗产债权申报。
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国外关于遗产债权公示催告程序的规定和我国破产债权申报程序的相关规定,由遗产管理人申请法院发布遗产债权申报公告,内容包括申请人、公告期间、未申报效果等信息,督促债权人行使权利。
债权人未在法定期限内申报债权的,普通债权只能在清偿已申报债权之后受偿。
申报后未被确认的债权,不得再向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主张。
(二)向继承人报告遗产情况继承人作为遗产所有权人,对遗产情况享有知情权,遗产管理人应主动定期向继承人报告遗产情况,在继承人请求时应及时报告,在履职完毕后应向继承人书面报告遗嘱执行结果。
书面报告书中应包括遗产清单、管理遗产的账目和管理费用、债权债务和遗产税费处理支付情况、遗产分配方案和分配给继承人、受遗赠人的证明等。
继承人提出异议的,遗产管理人应予以回应。
(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遗产毁损和灭失若财产权属关系存在争议或者尚未确定,管理人应当依法确权或者明确。
遗产闲置并具备对外出租条件的,经人民法院许可或者继承人同意,管理人可以对外出租,但出租期限以有利于资产将来出售价值最大化为原则。
遗产易损、易腐、价值明显减少、不适合保管或者保管费用较高的,管理人应当依法及时变卖。
遗产中的现金、银行存款及有价证券等,管理人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与核算,并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被继承人对外投资拥有的资产,管理人应当及时书面通知被投资企业,并依法行使出资人查阅信息、分取红利、参与决策、选举表决等权利。
遗产中的权利如不依法登记或者及时行使将丧失的,管理人应当及时予以登记或者行使,例如商标续展注册、专利年费缴纳。
财产需要办理保险的,管理人应当办理必要的保险手续。
(四)处理被继承人的债权债务处理被继承人的债务应首先确定被继承人债务的范围。
严格来说,“被继承人的债务”仅指被继承人生前所负的个人债务。
此处应作广义理解,即被继承人债务既包括被继承人的生前债务,如因合同、侵权、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产生的债务,也包括继承开始时产生的债务,如必留份和为维持生存所需要的酌给遗产之债、遗赠之债,还包括遗产管理费用、死亡宣告或公示催告等诉讼费用、遗产清算费用等。
《民法典》未明确上述遗产债务的清偿顺序,仅于第1159条规定:“分割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但是,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