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皋简介
如皋,位于长江、黄海的“T”型交汇处,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与苏州的张家港市隔江相望。
她是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于东晋义熙七年建县,距今已有1590多年的历史。
她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有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的美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全国商标百强县(市)。
她现辖20个镇、一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总人口145万。
2008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文同意如皋港正式一类口岸开放,这是如皋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一类口岸开放,大港时代来临,为如皋经济社会持续腾飞安上了强大的引擎。
千百年来,如皋人携手自然,铸就了独具魅力的三张名片:长江、长绿、长寿。
长江如皋众所周知,如皋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已成为我国东部江海交汇处最发达的经济区、国际公认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继珠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的最亮点。
位于长三角北翼的江苏,近年来大力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800里沿江被专家视为全球未来最大的制造业基地。
如皋作为江苏沿江开发的15个重点县(市)之一,在江苏沿江乃至长三角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占得重要地位。
如皋拥有48公里的长江岸线,其中深水贴岸、微冲不淤的深水岸线长达17.2公里,可建万吨级码头30多座,可通航5万吨级的“三超”巨轮。
这是江苏沿江亟待开发的非常珍贵的岸线资源,也是长江中下游独一无二的江海联动的物流枢纽。
沿江
地区拥有数万亩滩涂和国有土地,区内居民稀少,开发成本相对低廉。
如皋率先在全省出台了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将沿江产业定位为以石油化工、船舶修造、高级不锈钢冶炼为龙头,以精细化工、机电加工为配套,物流仓储、高新技术、生物工程、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为依托的十大经济板块格局。
长绿如皋如皋花木盆景的栽培始于宋代,兴于明清。
数百年来的技艺传承,形成了风格独具的“如派”盆景,其“云头雨足美人腰”的别致造型在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中独树一帜。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如皋先后有6000多盆盆景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荣获大奖。
中南海、钓鱼台、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场所都能见到“如派”盆景的绰约风姿。
多年来,如皋每年都有近10万盆盆景销往日本、意大利、荷兰、法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
目前,如皋花木盆景种植面积近14万亩,栽培品种2000多个,具有年产8000多万株绿化苗木、300多万盆盆景的生产能力。
在如皋农业主导产业中,花木盆景已成为当之无愧的龙头产业。
长寿如皋据最新统计,如皋145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209位,总数位居全国县(市)之首,占比高出国际标准近一倍。
此外,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
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世界上闻名的长寿之乡不是在高寒地带,就是偏僻山区,而地处江海平原的如皋,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带惟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
如皋人长寿得益于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得益于健康平和的良好心态,得益于优美怡人的人居环境,更得益于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丰富的美食文化。
如皋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既有留下才子佳人千古佳话的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水绘园,也有被誉为中华寺庙一绝的千年古刹定慧寺;既有引人遐思的古城风光,也有让人流连的滨江风景。
如皋以“游古
城、谒古刹、访名园、赏盆景、品佳肴、拜寿星”为主体的“长寿之旅”已成为华东地区的一条旅游热线。
如皋的美食文化自成一体,长寿食品驰名中外。
“绿沙王”优质西瓜、“千重浪”优质粳米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食品;“如皋”香肠、肉松,“银燕”香肠、“玉兔”肉松、“三香斋”白蒲茶干、“水明楼”黄酒等9个产品获国家农业名牌产品称号;肉制品、果蔬罐头、萝卜、茶干等系列长寿食品畅销国内外10多个大中城市。
独特的长寿资源不但惠泽着145万如皋人民,而且为投资者带来了无限商机。
改革开放30年来,145万如皋人民艰苦创业,不懈探索,以敢闯敢试的进取精神和不断跨越的创新实践,谱写了全市人民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的篇章,铸就了令人瞩目、载入史册的业绩。
经济实力快速提升。
2008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280亿元,是1978年3.59亿元的78倍,年均递增15.6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060元,是1978年266元的79倍,年均递增15.7 %;完成财政总收入37亿元,是1978年0.37亿元的100倍,年均递增16.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26亿元,是1978年0.17亿元的1917倍,年均递增28.65 %;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48.12∶27.97∶23.91调整为2008年的9.75∶55.95∶34.3;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数达141家,居南通第一,实现产值141.6亿元、应税销售110.8亿元,增幅均列南通第一。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2008年城市化率达到46%,比1978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比1978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先后建成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文明城市和江苏省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国家级技术核查,建成国家环境优美镇1个,7个镇通过环境优美镇省级调研,建成省生态村8个,27个村有望年内通
过验收,62个村建成南通市级生态村;城市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空间进一步拓展,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2008年的25平方公里,旧城改造、城市路网、城市绿化、垃圾处理、雨污分流管网等重点工程快速推进;重点镇“三横三纵”、一般镇“两横两纵”道路建设总体框架全面拉开,基础功能配套建设加快,镇区形象明显改善;全市所有村(居)都实现“七通”(通电、公路、公交、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宽带);交通建设突飞猛进,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2500多公里,是1978年的14.1倍,基本形成了“八横八纵”道路交通网络体系。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科技事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2008年,预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
“教育如皋”品牌享誉省内外,全面建成省教育现代化先进镇。
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全面建成。
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通过了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十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市)验收。
在全省率先实行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保合一”,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实行农民养老保险贴补政策,在南通市率先实行大病救助和事业单位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爱心邮路”被省委宣传部和中宣部确定全省和全国重大典型,获得“2007年度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奖项,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
法治江苏、平安江苏、诚信江苏建设得到加强,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5%以上,成为全省最和谐稳定安宁的地区之一。
人民生活极大改善。
预计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是2002年的2.4倍,年均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60元,是1981年的29.6倍,年均增长12%和13.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是2.4:1,是全省差距较小的县(市)。
城镇和农村
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2.5平方米和48平方米,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人均寿命达77岁,比30年前增加了近7岁,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0年以上,成为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
到今年底,全市共有18个指标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9个镇(区)率先达到小康要求,254个村基本达到全面小康标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