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03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2(反胶束萃取)

合集下载

第3章 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

第3章 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

第一节 萃取分离
二、固-液萃取
就是应用溶液将固体原料中的可溶组分提出来
的操作。亦称浸取或提取。
中药制药过程,重要的是利用中草药提取有效成
分或有效部位做原料,浸取过程提取有效成分。 溶剂主要包括水、亲水性有机溶剂和亲脂性有机
溶剂。
第一节 萃取分离
(一)浸出过程原理
1、中药浸出过程 动物性药材的有效成分绝大部分是蛋白质或多肽类, 分子量较大,难以透过细胞膜 植物性药材的有效成份的分子量一般都比无效成分的 分子量小得多,浸取时要求有效成份透过细胞膜渗出,无 效成分仍留在细胞组织中以便除去。
第一节 萃取分离
2、平衡状态下浸出的计算
如药材浸出时间较短、药材内部液体浓度与浸出液 的浓度未达到平衡,称为非平衡状态浸出。 当物质从药材中扩散到浸出液的量与物质从浸出液 扩散回到药材的量相等时,浸出液的浓度恒定,即为平 衡浓度,则称为平衡状态的浸出。此时药材内部的液体 的浓度等于药材外部浸出液的浓度
程体系。 非稳态过程,用Fick第二定律描述
第一节 萃取分离
(2)浸出的扩散通量 中药材等植物药材中有效成分被浸出时,自药材颗粒单位时 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量—称为扩散通量,由Fick扩散定律得:
扩散通量J的因次kmol/(m2•s),上式即浸出速率方程
(3)扩散系数
溶质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DA通常在10-9 ~ 10-10,它不仅 与物质的种类性质有关,而且与体系的温度有关,并随溶质的
BVA1/3)
式中B因次cp ,适用于分子量大于1000,非水合大分子溶质,
第一节 萃取分离
对于溶质为小分子的稀溶液,实际应用中多采用
威尔盖方程进行计算:
DAB = 7.4×1012 T(MB) 0.5 /(BVA0.6 )

(完整版)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试题

(完整版)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试题

一、填空题( 10 个 10 分)1、色谱法分为()、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和毛细管电色谱法。

答案:气相色谱法2、色谱操作中,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的色谱峰顶的时间间隔称为()。

答案:保留时间3、结晶包括三个过程 , 即形成过饱和溶液、()、()。

答案:晶核形成、晶核生长4、根据膜的性质、来源、相态、材料、用途、形状、结构等的不同,膜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膜的结构可以分为()、()和复合膜。

答案:对称膜、非对称膜5、在药物加工过程的设计中,集成正确的流程结构并进行()常常是过程设计非常重要的任务。

答案参数优化6、任何一个工程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都可以用()(、)、()、四协调、和五确定来描述。

答案一定、二平衡、三统一7、有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

答案:涂料、不透性石墨8、以刚度为主的()或承受疲劳载荷作用的场合,采用强度级别高的材料是并不经济的。

答案:常 , 低压容器9:空气洁净度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并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

答案:5帕;10 帕10:药品生产洁净室(区)的空气洁净度划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答案: 100 级; 10000 级; 100000 级; 300000 级11、常用的空气除湿方法有()、固体除液体除湿。

答案:冷冻除湿12、制药工业空气净化过滤机理有惯性作用、扩散作用、()、()。

答案:拦截作用静电作用二、选择题(15个30 分)1、选择气相色谱条件时,气化温度以不超过样品沸点()为宜。

A、30℃ B 、50℃ C 、 80℃ D 、100℃答案: B2、色谱法与其他分离方法相比较,哪一项不正确()。

A、具有强大的分离能力 B 、处理能力较大C、获得高纯度产品 D 、样品破坏轻微答案: 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相色谱受样品挥发度合热稳定性的限制,液相气相色谱则无此限制。

B对于很难分离的样品用气相色谱常比用液相色谱容易完成分离C色谱法不能分离热敏混合物。

制药专业《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制药专业《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413104002课程名称:制药分离工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开课教研室:生化与制药教研室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药物提取、分离、纯化的理论与技术,是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药物成分分离的一门课程。

内容包括常用分离技术及近年发展的新型分离技术的原理、理论、方法、工艺及其应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能够掌握制药过程所涉及分离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固液萃取、萃取分离、非均相分离、沉淀分离、膜分离、吸附与离子交换、电泳分离技术等内容。

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生产过程中具有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成绩考核形式:期末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分离过程基本原理的概念、定义;熟悉和了解制药工业现状、分离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熟悉制药工业下游技术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其重要性,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动态。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工业发展状况;分离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分离过程基本原理概念、定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分离过程基本原理的概念、定义。

教学难点是制药工业下游技术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其重要性。

4.教学内容(1)制药工业主要知识点: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

(2)制药分离技术主要知识点:制药分离技术的作用;制药分离原理及分类;制药分离技术的进展。

第二章固液萃取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固液萃取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过程计算;熟悉分离过程的特点、影响因素、工艺流程;了解使用设备结构。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制药工程是指将药物原料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工艺过程,制备成符合药品质量标准的工程技术。

而在整个制药工程过程中,设备的选择和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展开讨论,深入探讨制药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见设备的应用。

首先,制药工程的原理是指在制药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本原理。

物理原理包括传质、传热、流体力学等,化学原理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物质变迁等,生物学原理包括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等。

这些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制药工程的设计和操作至关重要。

其次,制药工程所涉及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反应釜、干燥设备、分离设备、输送设备等。

反应釜是制药工程中常见的设备,用于进行化学反应或生物发酵过程。

干燥设备用于将湿润的药物原料干燥成粉末或颗粒状。

分离设备包括离心机、过滤机等,用于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

输送设备包括螺旋输送机、皮带输送机等,用于将原料或成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输送。

在制药工程中,设备的选择和运用需要考虑到原料的特性、生产工艺的要求以及产品的质量标准。

例如,在选择反应釜时,需要考虑到反应物的性质、反应条件的要求以及反应产物的处理方式。

在选择干燥设备时,需要考虑原料的湿度、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等因素。

在选择分离设备时,需要考虑分离效率、操作方便性以及清洗维护等方面的因素。

除了设备的选择外,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也是制药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设备运行状态和有效的维护保养,对于保证制药工程的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制药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总的来说,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是制药工程中的核心内容,对于制药工程的设计、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制药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见设备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指导制药企业的生产实践,提高药品的质量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药品的需求,促进制药工业的健康发展。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制药工程是研究和掌握将药物从药物原料(API)到最终药物制剂(包括片剂、胶囊、注射剂等)的生产工艺的学科。

它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化学、药学、工程学等。

制药工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实现药物的高效生产,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制药工程的原理是药物制剂生产的基本原理。

其核心原理包括药物的溶解、稳定性、吸收、释放等。

药物的溶解性是指药物在给定的溶剂中的溶解度。

药物的溶解度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稳定性是指药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保持时间。

药物的稳定性影响到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在人体内被吸收到血液循环中的过程。

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直接影响到药物的治疗效果。

药物的释放是指药物在给定时间内从制剂中释放出来的过程。

药物的释放速度和程度直接影响到药物的治疗效果。

制药工程设备是制药工程的实现手段。

制药工程设备包括物料处理设备、制剂混合设备、造粒和包衣设备、干燥设备、填充和包装设备等。

物料处理设备用于原料的清洗、破碎和筛分等。

制剂混合设备用于药物的混合和均质。

造粒和包衣设备用于将药物制剂转化为颗粒状,并进行包衣以改善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干燥设备用于溶剂的蒸发和药物的固化。

填充和包装设备用于将制剂装入包装容器中,并进行密封和贴标。

这些设备的选型和设计需要考虑药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满足药物制剂生产的要求。

制药工程原理和设备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药物制剂的高效生产。

制药工程的原理为制药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而制药工程设备是原理的实现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可以实现药物的高效生产,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随着制药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越来越多的新型原理和设备将被应用于药物制剂生产中,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和安全性药物的需求。

总结起来,制药工程原理和设备是制药工艺的基础和工具。

只有掌握了制药工程的原理,才能合理地选择制药工程设备;只有合理地选择了制药工程设备,才能实现药物的高效生产,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制药分离工程题库(附参考答案)

制药分离工程题库(附参考答案)

制药分离工程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4题,每题1分,共74分)1.能用于蛋白质分离过程中的脱盐和更换缓冲液的色谱是: ( )A、离子交换色B、凝胶过滤色谱C、反相色谱D、亲和色谱正确答案:B2.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A、水>丙酮>甲醇B、丙酮>乙醇>甲醇C、乙醇>醋酸乙脂>乙醚D、乙醇>甲醇>醋酸乙脂正确答案:C3.当蛋白质分子在水中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其分子净电荷为零(即正负电荷相等)的pH值点称为( )。

A、等电点B、临界点C、临界混熔点D、以上说法都不对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其分子净电荷为零(即正负电荷相等)4.在内部扩散阶段影响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空气性质B、物料的结构形状大小C、干基含水量D、湿基含水量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在内部扩散阶段影响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湿物料的物理结构、化学组成、形状和大小、湿分与物料的结合方式等。

5.( )是指物料真正全部冻结的温度,或者说是已经冻结的物料开始熔化的温度。

A、三相点B、冰点C、结晶点D、共熔点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共熔点是指物料真正全部冻结的温度,或者说是已经冻结的物料开始熔化的温度。

6.透析的推动力是: ( )A、浓度差B、蒸汽分压差C、电位差D、压力差正确答案:A7.对于纯水,当有冰核存在时,在温度略低于0℃时就开始结冰,水的温度( ),直到全部结成冰A、缓慢下降B、急剧下降C、保持不变D、略有上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对于纯水,当有冰核存在时,在温度略低于0℃时就开始结冰,水的温度并不下降,直到全部结成冰。

8.当( )降低到一定值时,生产能力下降,能量消耗增大,必须对膜进行清洗或更换。

A、渗透通量B、膜的孔径C、膜表面对溶质的吸附和沉积作用D、截留分子量正确答案:A9.在工业生产中,利用( )使湿分从固体物料中气化,并经干燥介质带走此湿分的过程,称为热干燥法,简称干燥。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03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3(超临界萃取)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03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3(超临界萃取)
江苏大学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教学课件
制药反应工程基础与设备
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
1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
1.概述 2.超临界萃取的工艺流程图
3.超临界萃取工艺特点
4.超临界萃取剂的选择原则
5.超临界CO2流体的性质
6.超临界CO2萃取的工艺流程 7.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因素 8.超临界试验
次数,缩短了萃取时间,被萃取成分的推动力加大,传 递系数增加,有利于萃取。对被萃取成分溶解度大的, 适当加大流量,提高生产效率。
28
4)夹带剂的选择影响
夹带剂要选择具有较好溶解性能、并且能很
好的改善超临界CO2流体的极性的溶剂。
可以作为较理想的夹带剂如甲醇,乙醇,丙
酮,乙酸乙酯,乙腈等。
29
31
380V50HZ电源
压力表 压力传感器 V2 压力表 J1
针形阀
8.超临界试验
CO2泵变频器
L
380V三相变频电源 升降电机 压力表
过滤器
F2
J3
CO2计量泵
萃取器水浴
过滤器
F1
常压阀
CO2 钢 瓶
萃取器
V1
止逆器 J2
常压分离器
分离器水浴
恒温水浴 380V50HZ电源
排空
常压阀水浴 累积流量计
夹带剂变频器 夹带剂计量泵
转子流量计
380V三相变频电源 夹带计量筒
常压样品采集试管
超临界CO2萃取实验台流程图
32
小结
1
萃取的分类及其特点;
2 分配定律与分配平衡; 3 弱电解质的分配平衡; 4 化学萃取; 5 有机溶剂的选择; 6 乳化现象;

(二)制药分离工程(二)萃取

(二)制药分离工程(二)萃取

由分配系数的计算可知,无论是物理萃取还是 化学萃取,水相pH值对弱电解质分配系数有显 著影响。
物理萃取时,弱酸性电解质的分配系数随pH 降低而增大,而弱碱性电解质则正相反,而分 配系数又直接影响萃取收率;另外,溶液的pH 也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应用: 1)红霉素萃取 红霉素是碱性电解质,在乙酸戊酯和pH 9.8的水相之间 分配系数为44.7,而水相pH 降至5.5时,分配系数降至
多数情况下,溶质在各相中并非以同一种分子 形态存在,特别是化学萃取中,这时分配系数 常用溶质在两相中的总浓度之比来表示,
适应条件:
当生成物浓度很低时,可表示成Henry型 平衡关系:y=mx;
当溶质浓度很高时,用Langmuir型平衡关 系.
• 萃取因子E:萃取平衡后萃取相与萃余相中
目标产物质量之比,是衡量萃取效率的指标 之一。
中,相分散和相分离容易; 毒性低,腐蚀性小,使用安全; 容易回收和再利用;
不与目标产物发生反应。 举例:常用于抗生素萃取的有机溶剂有醇类、 乙酸酯类及甲基异丁基甲酮等。
水相pH pH in the aqueous phase
– 对弱电解质萃取,水相pH影响分配系数(如
青霉素)
– in the case of extraction of weak electrolyte pH of the aqueous phase influence m (for example the extraction of penicillin).
– 应用:广泛应用于抗生素及天然植物中 有效成分的提取。如利用乙酸丁酯萃取 青霉素。
化学萃取 Chemical extraction (reactive extraction)
定义:利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 化学反应生成脂溶性复合分子实现溶质 向有机相的分配。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蒸馏(1)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蒸馏(1)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蒸
馏(1)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蒸馏
1. 分离工程基础
分离工程是指将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物质分离出来的过程。

其中,分离技术至关重要,比如蒸馏、萃取、结晶等技术。

2. 蒸馏技术
蒸馏技术是制药工程中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它基于物质沸点的差异性,将混合物分离成成分纯的物质。

蒸馏可以分为简单蒸馏和精馏两种。

3. 简单蒸馏
简单蒸馏主要用于分离两种沸点差异较大的物质,它所使用的设备主要是蒸馏瓶、冷却器和加热器。

在简单蒸馏中,混合物被放入蒸馏瓶中,然后通入加热器中进行加热,沸腾的蒸汽会进入冷却器,然后冷凝成液体,最后收集分离后的液体。

4. 精馏技术
精馏技术是用于分离沸点差异极小的物质,因此需要比简单蒸馏更加高级的设备。

精馏设备有许多种,比如反应塔、塔板等等。

5. 反应塔精馏
反应塔精馏是一种喜爱使用的精馏技术。

它主要依靠反应塔内的塔板来分离混合物成分。

换言之,塔板是用于分离混合物的关键,因为它能够加强蒸汽液体的接触,从而加快分离速度。

6. 总结
在制药工程中,分离工程技术对于制药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掌握分离工程技术,特别是蒸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在制药生产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机理模型。 经验模型。
物料衡算式
反应器 建模内容
热量衡算式 动量衡算式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及热力学计算式
物性参数和传递参数及其计算式
第一章 绪论--第二节 制药设备的分类与设计方法
一、制药设备的分类 制药设备是指药品生产企业为进行生产所采用的
各种机械设备,包括制药专用设备和非制药专用 的其他设备。 根据设备的用途可将其分为: 原料药生产用设备及机械 药物制剂机械与设备 药用粉碎机械、饮片机械 制药用水设备 药品包装机械 药物检测设备等。
制药工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
Every industrial drug’s or pharmaceutical process flow is designed to produce economically a desired product from a variety of starting materials through a succession of treatment steps
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以及设备和工程设计方 法;
获得制药过程的定量运算、设计以及工程放大基 本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
已学过的课程知识告诉我们药物的(合成、成型 加工)生产和贮运中的为什么。
本门课程将要告诉我们在药物的(合成、成型加 工)生产和贮运中要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工业设计是以工艺为核心、工程为基础而展开的。
设计是将经验和技术进行物化的基础,它是通过 图纸和文字展示技术的过程与形式。
制药工程设计将一些专利药物产品及技术与已有 成熟的工业工程技术结合,通过工艺设计、工程 基础设计(或管道走向研究和平面布置)和包括 建筑、电气、仪表、设备等设计在内的施工图设 计。

【推选文档】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PPT

【推选文档】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PPT
第一部分 萃 取
1
第一节 液-液萃取
1 萃取的分类 2 优点 3 操作的一般过程 4 分配定律与分配平衡 5 弱电解质的分配平衡 6 化学萃取 7 有机溶剂或稀释剂的选择 8 乳化现象
2
1分 类
按参与溶质分配的两相不同分为
维生素B12 ---液- 硫酸-液铵;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
11
5 弱电解质的分配平衡
C、应用
1)青霉素萃取 青霉素是有机酸, pH值对其分配系 数有很大影响。很明显, 在较低pH 下有利于青霉素在有机相中的分 配, 当pH大于时,青霉素几完全分 配于水相中。从图中可知,选择适 当的pH, 不仅有利于提高青霉素的 收率, 还可根据共存杂质的性质和 分配系数,提高青霉素的萃取选择 性。
液固萃取或浸取(Leaching): 含有目标产物的原料为固体,则为液固萃取。
萃取速率可用下式表示: c: 料液相溶质浓度(mol/l), c*: 与萃取相中的溶 质浓度呈相平衡的料液相溶浓度(mol/l), t: 时间 (s), k: 传质系数(m/s), a: 以料液相体积为基准 的相间接触比表面积(m-1)
5
3 操作的一般过程
萃取 – 洗涤 – 反萃取 洗涤操作(washing processing):对于一个完整的 萃取过程,常在萃取和反萃取之间增加洗涤操作
6
3 操作的一般过程
反萃取(Back extraction): 当萃取操作后,为进一步纯化目标产物或便于下步分离 操作,往往需要将目标产物转移到水相。这种调节水相 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作称为反 萃取。
按原理不同分为 B、弱电解物质萃取的影响因素
常常发生在实际发酵产物的萃取操作中。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03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2(反胶束萃取)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03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2(反胶束萃取)

3
2 反胶束的溶解作用
微水池溶解和分离作用: 反胶团的微水池的水可溶解氨基酸、 肽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 为生物分子提 供易于生存的亲水微环境. 因此,反胶 团萃取可用于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等 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特别是蛋白质 类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溶解模型: a、水壳模型:蛋白质位于水池的中心, 周围存在的水层将其与反胶团壁隔开; b、半岛模型:pro表面存在强烈疏水 区,该区直接与有机相接触; c、pro吸附于反胶团内壁; d、pro疏水区与几个反胶团的S疏水尾 发生相互作用,被几个小反胶团所 “溶解”。
4
2 反胶束的溶解作用
溶解推动力
A 静电作用: 理论上,当溶质所带电荷与 表面活性剂相反时,由于静电引 力的作用,溶质易溶于反胶团, 溶解率或分配系数较大;反之, 则不能溶解到反胶团相中。右图 为pH值对不同蛋白质的溶解率急 剧变化图:当pH<pI时,即在带 正电荷的pH范围内蛋白质的溶解 率接近100%,说明静电相互作 用对蛋白质的反胶团萃取起决定 性作用。
y mx
7
3 反胶束萃取的操作
A 萃取的基本方法 B 反萃取
C 分级反萃取
8
4 萃取的影响因素
1) pH value
AOT=二-(2-已基已基)琥珀 酸酯磺酸钠。
9
4 萃取的影响因素
2) 盐浓度 W0
盐浓度 S&ProZ 选择性
10
4 萃取的影响因素
3) 盐离子的种类
11
4 萃取的影响因素
理论上当溶质所带电荷与表面活性剂相反时由于静电引力的作用溶质易溶于反胶团溶解率或分配系数较大
江苏大学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教学课件
制药反应工程基础与设备
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03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5(萃取计算)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03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5(萃取计算)

3)多级逆流接触萃取
第i级的物料衡算式为 (i = 1, 2, 3, …, n)
萃余率为
萃取率为
3)多级逆流接触萃取
萃余率为
萃取率为
例3:设例2中操作条件不变(L = 39 l/h), 计算采用多 级逆流接触萃取时使收率达到99% 所需的级数。 解:E = mL/H = 4.94; 因为收率为99%, 即 1 - n = 0.99, 则上式得n = 2.74, 故需要三级萃取操作。 可计算采用三级逆流接解萃取的收率为99.3%, 高 于例2的错流萃取, 说明多级逆流接触萃取效率优 于多级错流萃取.
4)分馏萃取
(b) 因为收率为90%, 故xA,1 = HxF (1-0.9)/(H +F) = 0.05. 利用总物料 衡算式 得: yA,10 = [xA,F F – xA,1(H + F)]/L = [1* 9.6 –0.05 * (9.6 + 9.6)]/1.02 = 8.47 从1至k - 1级 E’A = mA L/(H + F) = 31 * 1.02/(9.6 + 9.6) = 1.65 E’B = mB L/(H + F) = 11 * 1.02/(9.6 + 9.6) = 0.584 从k+1至10级 EA = mA L/H = 3.29, EB = mB L/H = 1.17 将E’A, EA和yA,10代入式 , 用试差法解出k=3.6, 取整数k=4 将k=4代入 式和 重新解出: yA,10 = 8.65, xA,1 = 0.041 实际收率达到92%, 高于预设值. 这样, 利用式(4.57)和(4.63)联立求解, 可计算得到: yB,10 = 3.99, xB,1 = 0.787 与(a)相比, 萃取相中A浓度降低, 但纯度提高: yA,10:yB,10 = 8.65:3.99, 远 高于(a)的结果。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03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1(液-液萃取)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03分离工程基础与设备1(液-液萃取)
15
8 乳化现象
乳化: 乳化: 水或有机溶剂以微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有机相或水相中的 现象。常常发生在实际发酵产物的萃取操作中。 现象。常常发生在实际发酵产物的萃取操作中。 产生乳化后使有机相和水相分层困难, 出现两种夹带: 产生乳化后使有机相和水相分层困难 , 出现两种夹带 : 发酵液中夹带有机溶剂微滴, 使目标产物受到损失; ① 发酵液中夹带有机溶剂微滴 , 使目标产物受到损失 ; 有机溶剂中夹带发酵液给后处理操作带来困难。 ②有机溶剂中夹带发酵液给后处理操作带来困难。 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 是发酵液中存在的蛋白质和固体颗粒等物质, 是发酵液中存在的蛋白质和固体颗粒等物质 , 这些物质 具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具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 使有机溶剂和水的表面张力降 使有机溶剂和水相互包溶形成乳浊液, 低 , 使有机溶剂和水相互包溶形成乳浊液 , 产生乳化现 象。
4
3 操作的一般过程
萃取(Extraction): :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 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方法称为萃取。 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方法称为萃取。 取剂(extractant) 、 轻相 轻相(light phase) 、 萃取 相 萃 取剂 (solvent phase)、萃余相、重相 、萃余相、重相(heavy phase)。 。 液液萃取: 液液萃取: 以液体为萃取剂, 以液体为萃取剂,当含有目标产物的原料也为 液体时,则为液液萃取。 液体时,则为液液萃取。 液固萃取或浸取( 液固萃取或浸取(Leaching): ) 含有目标产物的原料为固体,则为液固萃取。 含有目标产物的原料为固体,则为液固萃取。 萃取速率可用下式表示: 萃取速率可用下式表示: c: 料液相溶质浓度 料液相溶质浓度(mol/l), c*: 与萃取相中的溶 质浓度呈相平衡的料液相溶浓度(mol/l), t: 时间 质浓度呈相平衡的料液相溶浓度 (s), k: 传质系数 传质系数(m/s), a: 以料液相体积为基准 的相间接触比表面积(m 的相间接触比表面积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3
2 反胶束的溶解作用
溶解推动力
A 静电作用: 静电作用: 理论上, 理论上 , 当溶质所带电荷与 表面活性剂相反时, 表面活性剂相反时 , 由于静电引 力的作用,溶质易溶于反胶团, 力的作用 , 溶质易溶于反胶团 , 溶解率或分配系数较大; 反之, 溶解率或分配系数较大 ; 反之 , 则不能溶解到反胶团相中。 则不能溶解到反胶团相中 。 右 图 为pH值对不同蛋白质的溶解率急 值对不同蛋白质的溶解率急 剧变化图 剧变化 图 : 当 pH<pI时 , 即在带 时 正电荷的pH范围内蛋白质的溶解 正电荷的 范围内蛋白质的溶解 率接近100%, 说明静电相互作 率接近 , 用对蛋白质的反胶团萃取起决定 性作用。 性作用。
(二)反胶束萃取 1 基本术语 2 反胶束的溶解作用 3 反胶束萃取的操作 4 萃取的影响因素 5 Applications
1
1 基本术语
胶束(micelles):向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 水溶液的 δ随 [S]增大而下降。 : 向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S,水溶液的δ 增大而下降。 胶束 增大而下降 达到一定值后, 缔合形成水溶性胶束 缔合形成水溶性胶束, 当[S]达到一定值后,S缔合形成水溶性胶束 溶液的表面张力不再随表 达到一定值后 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胶团形成均是S分子自聚集的结果 分子自聚集的结果, 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胶团形成均是 分子自聚集的结果,是热 力学稳定体系。 力学稳定体系。 自组装(selfassembly):自动有序聚集的过程。 自组装 :自动有序聚集的过程。 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S在水溶剂中形成胶 临界胶束浓度 : 在水溶剂中形成胶 束的最低浓度。 束的最低浓度。 反胶束(reverse micelles):若向有机溶剂中加入一定浓度 ,在有机溶剂 反胶束 :若向有机溶剂中加入一定浓度S, 中所会形成胶束。当形成反胶束时,水在有机相中的溶解随[S]线性增 中所会形成胶束 。 当形成反胶束时 , 水在有机相中的溶解随 线性增 因此,可通过测定有机相中平衡水浓度的变化, 大。因此,可通过测定有机相中平衡水浓度的变化,确定形成反胶团的 最低表面活性剂浓度。 最低表面活性剂浓度。 反胶束的形态:球形或近似球形,也呈柱状。 反胶束的形态:球形或近似球形,也呈柱状。 极性核( 分子的自组装形成了极性核。 极性核(polar core): S分子的自组装形成了极性核。 微水相或“水池” 微水相或“水池”(water pool):反胶束内溶解的水。 :反胶束内溶解的水。
5
2 反胶束的溶解作用
在各pro的pI处(排除了静电相互作用的影响 , 反胶团萃 的 处 排除了静电相互作用的影响 排除了静电相互作用的影响), 在各 取实验研究表明:随着M增大 增大, 的分配系数(m, 溶解率 溶解率) 取实验研究表明:随着 增大,pro的分配系数 的分配系数 下降。 很小。 增大, 下降。当M>20KD时,m很小。表明随 增大,空间排阻作 时 很小 表明随M增大 用增大, 的溶解率降低。 用增大 pro的溶解率降低。图的结果还表明,要据 的溶解率降低 图的结果还表明,要据pro间M 间 的差别可以选择性对pro进行萃取分离。 进行萃取分离。 的差别可以选择性对 进行萃取分离 C 疏水性相互作用 aa的疏水性各不相同,研究表明,除pH和I外,aa或肽的 的疏水性各不相同,研究表明, 或肽的m 的疏水性各不相同 和 外 或肽的 疏水性的增大而增大。 随aa疏水性的增大而增大。蛋白质的疏水性影响其在反胶团 疏水性的增大而增大 中的溶解形式,因而影响其分配系数。疏水性较大的pro可 中的溶解形式 , 因而影响其分配系数。 疏水性较大的 可 能以“半岛式”形式溶解。 能以“半岛式”形式溶解。 D 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m(or K):
4) 蛋白质分子量 蛋白质分子量M
11
4 萃取的影响因素
5) S A 种类 B [S]
12
4 萃取的影响因素
6) 助表面活性剂
13
5 Applications
1) 蛋白质分离
14
5 Applications
2) 胞内酶的提取
3)、蛋白质复性 、
3) 蛋白质复性
15
小结
1 萃取的分类及其特点 萃取的分类及其特点; 2 分配定律与分配平衡; 分配定律与分配平衡; 3 弱电解质的分配平衡; 弱电解质的分配平衡; 4 化学萃取; 化学萃取; 5 有机溶剂的选择; 有机溶剂的选择; 6 乳化现象; 乳化现象;
4
2 反胶束的溶解作用
B 空间相互作用 盐浓度增大对反胶团相 产生脱水效应, 含水率W 产生脱水效应 , 含水率 0 随盐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随盐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 反胶团直径减小, 反胶团直径减小 , 空间排 阻作用增大, 溶解下降。 阻作用增大,pro溶解下降。 溶解下降 如 , AOT/异辛烷系统的含 异辛烷系统的含 水 率 与 I-0.5 成 正 比 。 图 中 W0与NaCl浓度关系为: 浓度关系为: 浓度关系为 图还示: 图还示 : AOT/异辛烷系 异辛烷系 统的含水率与AOT浓度无 统的含水率与 浓度无 关 , 这是多数反胶团系统 的共性。 的共性。
y = mx
6
3 反胶束萃取的操作
A 萃取的基本方法 B 反萃取
C 分级萃取
7
4 萃取的影响因素
1) pH value
AOT=二-(2-已基已基)琥珀 酸酯磺酸钠。
8
4 萃取的影响因素
2) 盐浓度 W0
盐浓度 S&ProZ 选择性
9
4 萃取的影响因素
3) 盐离子的种类Fra bibliotek104 萃取的影响因素
2
2 反胶束的溶解作用
微水池溶解和分离作用: 微水池溶解和分离作用: 反胶团的微水池的水可溶解氨基酸、 反胶团的微水池的水可溶解氨基酸 、 肽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 肽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 为生物分子提 供易于生存的亲水微环境. 因此,反胶 供易于生存的亲水微环境 因此, 团萃取可用于氨基酸、 团萃取可用于氨基酸 、 肽和蛋白质等 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 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 , 特别是蛋白质 类生物大分子。 类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溶解模型: 蛋白质溶解模型: a、水壳模型:蛋白质位于水池的中心, 、水壳模型:蛋白质位于水池的中心, 周围存在的水层将其与反胶团壁隔开; 周围存在的水层将其与反胶团壁隔开 ; b、 半岛模型 : pro表面存在强烈疏水 、 半岛模型: 表面存在强烈疏水 该区直接与有机相接触; 区,该区直接与有机相接触; c、pro吸附于反胶团内壁; 吸附于反胶团内壁; 、 吸附于反胶团内壁 d、pro疏水区与几个反胶团的 疏水尾 、 疏水区与几个反胶团的S疏水尾 疏水区与几个反胶团的 发生相互作用,被几个小反胶团所 溶解” “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