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酐等离子体聚合改性聚丙烯多孔膜的表面结构与亲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1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Vol.25,No.1 2009年1月
POL YM ER MA TERIAL S SCIENCE AND EN GIN EERIN G
Jan.2009
马来酸酐等离子体聚合改性聚丙烯多孔膜的表面结构与亲水性
马 骏1,王 伟1,黄 健1,王晓琳2
(1.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2.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
摘要:以马来酸酐为单体,采用低温等离子体聚合的方法对聚丙烯(PP )多孔膜的表面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 2IR )和扫描电镜(SEM )等结果表明,马来酸酐以双键聚合,同时伴随着酸酐的开环。低处理功率时以表面聚合为主,酸酐结构破坏较轻,延长聚合时间可以提高聚合量;高处理功率时以气相聚合为主,酸酐结构的破坏加剧,易产生交联结构。马来酸酐等离子体聚合物水解后可产生羧基,但水解作用并不完全,膜表面的亲水性与等离子体聚合条件及聚合物结构紧密相关。
关键词:等离子体聚合;马来酸酐;聚丙烯多孔膜;亲水化改性
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555(2009)0120016203
收稿日期:2007212212
基金项目:973资助项目(2003CB615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476045)通讯联系人:黄 健,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 E 2mail :jhuang @
对于疏水性的聚合物多孔膜,水不容易通过膜的微孔通道,同时膜表面还易受到有机物的污染,这些因素限制了膜在水体系中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表面进行亲水化改性[1]。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操作简便、经济、环保,只在材料的表面几个纳米至100nm 的区域产生物理或化学变化[2]。近年来发现等离子体处理作用能够深入多孔膜的膜孔[3],等离子体技术已成为聚合物多孔膜表面改性的重要手段。马来酸酐富含极性基团,适合于材料表面的亲水化处理[4]。本文以马来酸酐为单体,用低温等离子体聚合的方法,对聚丙烯多孔膜进行了表面改性。研究了等离子体聚合的时间、功率等工艺参数对改性表面的化学结构、形态结构及表面亲水性能的影响。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聚丙烯(PP )中空纤维膜:浙江大学,外径290μm ,
内径240μm ,孔隙率40%~50%,平均孔径0107μm ;
马来酸酐(MAH ):分析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减压蒸馏精制。1.2 膜表面的马来酸酐等离子体聚合
采用自制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频率13156MHz ,电容偶合式。反应器长15cm ,内径215cm 。在反应器底部放置固体的马来酸酐单体,中部放置聚丙
烯多孔膜,间断抽真空,将反应器置换为马来酸酐气氛。在3Pa 条件下对聚丙烯多孔膜进行表面改性。1.3 改性膜的表面分析
在美国Nicolet 公司的N EXUS670型红外光谱仪(F T 2IR )上,用表面衰减全反射(A TR )技术对改性膜表面进行红外分析,分辨率4cm -1,波数范围4000cm -1~400cm -1。改性膜表面经喷金处理,在日本电子公司的J SM 25900型扫描电镜仪(SEM )上观察改性膜的表面形态。聚丙烯多孔膜经热熔压片后进行类似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在美国Ram é2Hart 公司的100200230型接触角仪上测试水接触角,结果取5次平均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改性膜表面的FT 2IR 分析
Fig.1为马来酸酐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对改性表面
化学结构的影响。与谱图1的原始膜比较,改性膜在1850cm -1、1780cm -1、1730cm -1、1290cm -1、1240cm -1和1060cm -1等处出现了新峰。对比谱图7的马来酸酐单体红外谱图,1850cm -1为酸酐不对称C =O 的伸缩振动峰,1780cm -1为酸酐对称C =O 的伸缩振动峰,1290cm -1为酸酐C -O 的伸缩振动峰,1240cm -1和1060cm -1为酸酐C 2H 的变形振动峰[5],表明膜表面沉积了马来酸酐聚合物。另外马来酸酐单体在
3190cm -1、3130cm -1处C =C 键上的C 2H 伸缩振动
峰经聚合后消失,说明在等离子体的作用下,马来酸酐的双键打开并聚合。改性膜表面在1730cm -1处的峰位为酸酐开环形成羧酸结构C =O 的伸缩振动峰[6],表明等离子体不仅引发双键聚合,对马来酸酐还有开环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谱图2~4),聚合物结构中1780cm -1、1290cm -1和1240cm -1等峰位均有增加的趋势,同时酸酐/羧酸的相对比例(1780cm -1/1730cm -1)变化不大,说明在10W 的较低处理功率下,延长处理时间主要是提高膜表面马来酸酐的聚合量,并不会加剧酸酐结构的破坏。与谱图3的10W 改性表面相比,谱图5的50W 改性膜在1850cm -1、1780cm -1等代表酸酐结构的峰位降低,同时代表羧酸
结构1730cm -1处的吸收峰增加,说明较高的等离子
体处理功率易导致马来酸酐单体或其聚合物的酸酐结
构开环。谱图5中马来酸酐聚合物在1850cm -1~1050cm -1区域加宽的峰形说明产生了交联结构[7]
。
Fig.1 ATR FT 2IR spectra of porous PP membranes modif ied by MAH
plasm a polymerization
1:PP substrate membrane ;2:10W ,0.5min ;3:10W ,1min ;4:10W ,2min ;5:50W ,1min ;6:10W ,2min ,after hy 2drolyzed ;7:maleic anhydride
monomer
Fig.2 SEM micrographs on modif ied surfaces of porous PP membrane by MAH plasm a polymerization
2.2 改性膜表面的SEM 分析
Fig.2为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下改性膜表面的SEM 照片。在10W 、015min 处理条件下(Fig.2B ),
载体膜表面的致密层(Fig.2A )遭到破坏,露出下面的多孔隙结构,这是马来酸酐等离子体对载体膜表面刻
蚀作用的结果[8]。延长处理时间到1min (Fig.2C ),膜孔结构变得不清晰,膜表面沉积的马来酸酐等离子体聚合物增多。说明在较低的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下,延长处理时间可提高马来酸酐的聚合量,与上述F T 2IR 的结果相符。处理功率增加到50W ,马来酸酐聚
合物的形态从薄膜状(10W ,Fig.2C )转变为粉末状
(50W ,Fig.2D ),这种等离子体处理功率对其聚合物形态的影响与单体的聚合场所有关。低处理功率下易发生表面聚合,高处理功率下易发生气相聚合[2]。气相聚合时,粉末状的聚合物从气相中析出并在载体的表面形成了颗粒状的聚合物形态。2.3 改性膜表面的亲水性
在Fig.1改性表面的F T 2IR 中,与水解前改性表面(谱图4)相比,水解24h 后改性表面(谱图6)马来酸酐等离子体聚合物的酸酐结构可被水解为羧基
7
1 第1期马 骏等:马来酸酐等离子体聚合改性聚丙烯多孔膜的表面结构与亲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