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唐宋笔记小说研究回顾与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唐宋笔记小说研究回顾与展望
学术界将小说作为主体进行研究的论著,主要集中在文学史领域,成果可谓荦荦大观。《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隋唐五代文学研究卷》第16章对20世纪的隋唐五代小说的文学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回顾与展望。但文学史研究学者更注重研究小说的题材、体裁、人物、创作,而历史研究学者则更注重小说的史料价值。
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突破了史学只重传世文献的传统,强调传世文献与出土实物的并重及互证。随着史学的发展,学者们又提出三重、四重乃至多重证据法,说明认识历史的途径趋向多元化。传世文献本身,也有一个如何甄别、评价和使用的问题,从注重正史到对非正史材料投入更多的关注,正是对传世文献再甄别、再评价、再使用的过程。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被誉为“以诗证史”的经典之作,其书中大量考据史实的参照资料取自笔记小说。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笔记小说的史料价值已逐渐被认识与肯定。
就具体研究来看,分析单篇和分类研究是近年研究的主要模式,新见迭出,但也有些研究对具有史料价值的信息发掘不够深刻。有的文章以论述文体、题材、情节等见长,但探讨更深的社会层面的内涵失之肤浅,对史料价值的把握不够准确,往往流于就事论事或有想象成分掺杂其中;有的论著对社会背景发掘不深入,对史学领域的研究了解不够。在将研究视角突破文学史的局限转向历史社会层面时,可能会有史料释读方面的误解或对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不熟悉的局限。
近人开始对唐宋笔记小说进行系统研究,从事文学史研究者多从古典文学和古典文献学的角度,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刘叶秋《魏晋南北朝小说》,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苗壮《笔记小说史》,程国赋《唐代小说嬗变研究》,程毅中《唐代小说史话》,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是文史兼论。而史学研究者更注重从史学史、史源学、史料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谢保成《〈旧唐书〉的史料来源》,章群《通鉴唐纪引用笔记小说述论稿》,成果已蔚然可观。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卞孝萱《唐人小说与政治》,是将笔记小说与科举制和政治史结合研究,日本学者日野开三郎所撰《唐宋时代都市的发达与镇》、《唐代邸店研究》和《唐代邸店研究续编》等论文,则搜集了大量笔记小说和唐人诗篇中的相关资料。也有一些学者从发掘单篇或同类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入手,如日本学者妹尾达彦《唐代后期的长安与传奇小说》,《才子与佳人——九世纪中
国的新的男女认识形成》。研究社会史、研究女性史、性别史更需从小说中发掘材料、发现信息。笔记小说中所蕴涵的丰富历史社会信息及“证闻”“补遗”“纠误”的史料价值,今天发掘的深度和广度仍嫌不足。唐宋时期社会总体变化、不同社会群体心态变化、城市面貌变化等研究,需要历史研究学者在综合发掘包括唐宋笔记小说的基础上,不断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