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注释版)

合集下载

12集全 古诗词里的中国节令

12集全 古诗词里的中国节令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不乏描绘我国节令的诗词。

本文将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四大我国传统节令入手,选取古诗词中有关这四大节令的精华内容,展现古人对于节令的感悟与赞美。

一、春节春节是我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也是我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古人借春节赋予了深刻的意蕴,多首古诗词抒发了春节的独特魅力。

1.《元日》- 王安石新年恭殷信,丽藻华清辉。

千古为谁归,馀芳仅几枚。

这首诗以“元日”为题,表现了新年的氛围和寓意。

作者王安石以大气的笔触描绘出新年的盛况,体现出对春节的期盼和热情。

2.《春日》- 孟浩然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苹花溪上鲛人语,阳羡渠头越王亭。

这首诗以“春日”为题,描述了春天的美景和新气象。

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致,展现出对春天的赞美和期待。

二、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我国传统24节气之一,古诗词中对其描绘尤为丰富。

1.《清明》-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以“清明”为题,表现了清明时节的雨季气氛。

通过写雨纷纷、行人欲断魂的画面,反映出清明时节的悲凉和忧愁。

2.《清明日南园》- 赵嘏清明一过登高去,深竹薄云翠徧空。

谁共流觞阴气晏,独凭吟咏暮山中。

这首诗以“清明”为题,描述了诗人在清明时节登高寻幽的情景。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清明节的热爱和向往。

三、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古诗词中也有诸多准赞端午的佳作。

1.《子夜吴歌·夏歌》- 曹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以“子夜吴歌”为题,表现了端午时节的壮丽和悲凉。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对比,反映出端午时节的特殊意味。

2.《南园禅智长明》- 邵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以“南园禅智长明”为题,描绘了端午时节的自然景色。

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现了端午时节的生机勃勃和独特魅力。

十二个传统节日的古诗

十二个传统节日的古诗

十二个传统节日的古诗原文:《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衍生注释:“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屠苏”是古代的一种酒名,常在正月初一饮用。

“曈曈”形容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符”是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二、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春风送来温暖,人们畅饮屠苏酒。

千家万户在明亮的阳光下,忙着把旧的桃符换成新的。

诗句充满了欢乐、热闹的氛围,展现了新年的喜庆与人们对新生活的期待。

三、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他的诗歌简洁明快,富有深意,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四、运用片段:过年啦!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如今虽然城市里限制了烟花爆竹,但那种欢乐的气氛依然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就像这温暖的亲情,始终不变。

原文:《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衍生注释:“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日,有祭扫、踏青等习俗。

“断魂”形容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二、赏析: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此诗语言通俗,意境含蓄优美,画面感极强,生动地描绘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和人们的心情。

三、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风格俊爽清丽。

四、运用片段:在这细雨纷纷的清明,我独自走在街头,心情沉重。

“路上行人欲断魂”,不正是我此刻的写照吗?想起杜牧的这首《清明》,仿佛穿越千年,与他一同感受那份哀愁。

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衍生注释:“异乡”指他乡、外乡。

描写传统节日诗

描写传统节日诗

描写传统节日诗一、原文:《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衍生注释:1.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2. “爆竹”:鞭炮,在古代过年时人们用燃放鞭炮来驱赶年兽等不祥之物。

3. “屠苏”:一种酒名,在古代,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都要喝屠苏酒,以驱邪避瘟。

4. “曈曈日”: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5. “新桃换旧符”:古人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的前身,这里指换上新的桃符(春联)。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的就是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欢乐祥和的景象。

情感方面,充满着积极向上、除旧迎新的喜悦。

从表现手法来看,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通过清脆响亮的爆竹声,直接点明新年的到来,那声声爆竹炸响,把旧的一年轰走了,相当有画面感。

“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送暖和屠苏酒联系起来,既描写了新春时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又传递出一种温馨的气息。

“千门万户曈曈日”是一个宏大的场景描写,千家万户都在新年第一天晨曦的照耀下。

最后“总把新桃换旧符”则是聚焦到人们对门户上桃符(春联)的更换这一细节上,展现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期盼。

整首诗用词朴素,但却精准地抓住春节的各种元素,把节日氛围渲染得特别浓郁。

四、作者介绍: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他一生以变法图强为己任,在文学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犀利的政治诗,也擅长写这种描绘百姓生活场景和自然风景的诗。

这首《元日》体现了他善于观察生活,并且能够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来表达节日的欢乐与民众对新春的期盼。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春节到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表哥刚刚点燃了一串鞭炮,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

这时候,我灵机一动,大声说道:“瞧,真可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这鞭炮声就跟古代一模一样,旧的一年随着这鞭炮声一去不返喽,咱这新的一年肯定有好运。

传统节日相关古诗词赏析(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除夕)

传统节日相关古诗词赏析(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除夕)
7、重阳节: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作品赏析:
2)译文解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2.《九月十日即事》
1)作品赏析:
2)译文解释:
2.《正月十五夜》
1)作品赏析:
2)译文解释: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之夜,到处灯火灿烂。城门打开铁锁,红光辉映石桥。
马蹄踏过处,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歌女花枝招展,边走边唱《梅花落》。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昨天刚登完龙山,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8、除夕:
1.《除夜作》
1)作品赏析:
2)译文解释: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
1)作品赏析:
2)译文解释: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关于节日的古诗和习俗

关于节日的古诗和习俗

1)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

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

1)(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2)(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宋)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

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

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寒食禁火元张养浩曲《中吕。

兼尧民歌。

寒食道中》“清明禁烟,雨过郊原”2)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唐)韩偓《寒食夜》: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清明阳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

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

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

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关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有哪些1.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1、春节:《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清明:《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七夕:《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4、重阳:《不第后赋菊》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5、元宵:《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夕无月》清-丘逢甲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6、端午:《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7、中秋:《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8、寒食:《寒食》唐-韩翃(音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青烟散入五侯家。

2.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清明节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秋八月十五夜月(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端午日赐衣(杜甫)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元宵节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七夕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春节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注释版)备课讲稿

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注释版)备课讲稿

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注释版)古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注释版】1、《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类别:写春节译文:回家团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和忧虑,转眼已成空。

整夜里都怀着对万里外家乡的思念。

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回家团圆的渴望之情。

2、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类别:写春节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3、《生查子/ 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类别:写元宵节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4、《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类别:写元宵节译文: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

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鉴赏: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5、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有关节日的古诗100首

有关节日的古诗100首

有关节日的古诗100首一、春节相关古诗。

- 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解析:你看啊,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里,旧的一年就这么过去了,就像被爆竹给轰走了似的。

春风吹来了暖和的气息,大家都开始喝屠苏酒啦。

这屠苏酒啊,可是新年的标配呢。

你再瞧瞧,太阳出来了,照得千家万户都亮堂堂的,大家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

这桃符就像现在的春联一样,新年嘛,就得有个新样子。

- 原文:“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 赏析:孟浩然这家伙啊,他说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了北方,今天早晨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他都到了该做官的年纪了,可是没当官,还担心着农事呢。

他跑到田野里和耕种的老爹一起,扛着锄头跟着小牧童。

农民们都在看天气,都盼着这一年能丰收。

这诗啊,写出了春节时农民们那种质朴的期待,虽然没有城里那么热闹的鞭炮啥的,但他们心里想着的是土地和收成呢。

二、元宵节相关古诗。

- 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解析:辛弃疾写的这元宵夜景可太美了。

东风一吹,就好像吹开了千树繁花一样,那些烟花啊,就像星星如雨般落下来。

你看那豪华的马车,满路都是香气。

箫声悠扬,月亮慢慢转动,一整夜都有鱼灯、龙灯在飞舞。

那些姑娘们头上戴着蛾儿、雪柳这些漂亮的饰品。

她们笑着走过,留下一阵暗香。

有个人在人群里找啊找,找了千百遍都没找到,结果一回头,要找的人就在那灯火稀少的地方呢。

这元宵夜啊,真是热闹又充满了惊喜。

- 原文:“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三、清明节相关古诗。

- 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代诗歌中的传统节日

古代诗歌中的传统节日

古代诗歌中的传统节日1、春节《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夕(正月十五)《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3、清明《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端午《五月五日》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七夕《七夕》杨璞(五代?后唐)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6、中秋《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7、重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最简单古诗及其译文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最简单古诗及其译文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最简单古诗及其译文传统节日泛指与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的各种节假日。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下边按任务要求,精选描写这四个节日的的四首通俗易懂的古诗,并配译文分享给大家。

【描写春节】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描写元宵节】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描写端午节】端午词·内廷[宋]晏殊一一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

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

【译文】盛装的宫廷女官们端着雕漆的盘子,把香甜的粽子一一分发给大家。

你看那一重重预示着吉祥如意的大团扇的画面上,美丽的秦娥栩栩如生。

这皇宫内廷种的吉祥与幸福,洋溢在每一个人的笑脸上,内廷里喜庆的气息穿越千门万户,弥漫在每一个个角角落落。

【描写中秋节】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正月十五,锦里的人们欢聚一堂,家家户户大开宴席。

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绚丽的彩灯挂满了街道两旁的房檐和所有的楼台亭阁,形成了一片一望无际的灯海,与天上的繁星连在了一起。

中国传统节日(附经典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附经典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元旦: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节日活动:张灯结彩《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如梦令·元旦毛泽东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2.春节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

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节日活动:贴春联、拜年、祭祀、烧炮、文艺汇演;节日饮食:茶果点心、年糕、饺子、春卷、汤圆。

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

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

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

(完整版)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注释版)

(完整版)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注释版)

古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注释版】1、《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类别:写春节译文:回家团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和忧虑,转眼已成空。

整夜里都怀着对万里外家乡的思念。

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回家团圆的渴望之情。

2、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类别:写春节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3、《生查子/ 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类别:写元宵节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4、《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类别:写元宵节译文: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

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鉴赏: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5、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9首关于描写寒食节的古诗词(译文解析版)

29首关于描写寒食节的古诗词(译文解析版)

29首关于描写寒食节的古诗词(译文解析版)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清明节前一天,即农历三月二十九或三月三十日。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传说故事,关于韩非子为了追求学问,不顾他人眼光剖腹取义的故事。

这一节日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成为了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29首关于描写寒食节的古诗词的译文及解析。

寒食节诗1. "春意浓,寒食树,孤城千里鸟雀疏。

"译文:春天的气息逐渐浓烈,寒食节时,城中的人都离开了,只有鸟雀寂寞地在天空中飞翔。

解析:这首古诗描绘了寒食节时的寂静景象,寒食节是一个人们纪念逝去的亲人的日子,所以城中的人往往会离开。

2. "寒食起,复道旧期,别草十怜花恐啼;"译文:寒食节到来,我又踏上了熟悉的路,看着别人给亡者扎的草,我的心里十分伤感,生怕鲜花会为他们而哭泣。

解析:这首诗描述了寒食节人们纪念逝去的亲人的情景,表达了对亡者的思念之情。

3. "苦寒日日起庐舍,何时来逐阵云边;"译文:寒食过后的日子,我每天都起得早,住在简陋的屋舍里,但不知道何时才能迎来阵阵春云。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在寒食节过后,人们渴望寒冷的日子能早点过去,迎来温暖的春天。

4. "寒食雨,青山门巷,马蹄车轮人不见;"译文:寒食节时,下着小雨,整个街头巷尾的人们都躲在家里,青山、门巷和马车轮子都变得空无一人。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人们守在家中的景象,寒食日的降雨使得整个街道变得安静。

5. "琼枝叶,宝枝杂垒,楼台栋角堪参差;"译文:寒食节时,树上的花朵和树叶都变得美丽,就像一堆珍宝,而楼台上的柱子也随意地错落摆放。

解析:这首诗写出了寒食节时的自然景观,寒食那天,花朵娇艳动人,与楼台的柱子交相辉映。

6. "隔座宴,有美食还有美酒,原是笑谈悲冤之时;"译文:寒食节时,人们在席间对饮美酒,品尝美食,本来是一场愉快的宴会,但还抹不去心中的悲伤和冤屈。

传统节日相关古诗词赏析(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传统节日相关古诗词赏析(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传统节日相关古诗词赏析(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春节,又被称为中国的农历新年,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庆祝,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古人对于春节的庆祝活动也有着深深的热爱和赞美,他们运用古诗词来形容春节的氛围和寓意,下面将为您赏析一些经典的古诗词。

《元日》作者:王之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绘了新年的场景,整个城市洋溢着喜庆的氛围,人们在烟花爆竹的声音中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春风吹送着温暖,屠苏又是一种春节的酒,象征着吉祥和团圆。

作者通过“新桃换旧符”的表达方式,寓意着丢掉不好的事物,迎接新的一年的开始。

《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以春天的雨水为背景,表现出了春天的美好。

雨水的到来时机正好,帮助万物复苏,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喜悦。

诗中的雨水悄悄地从黑夜中来临,滋润着大地上的一切,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诗中所描绘的红湿花朵和犹如锦绣的官城,都象征着春天的繁荣和美好。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常常在这一天吃元宵、观赏灯笼、猜灯谜等,以庆祝节日的到来。

下面是一首描写元宵节的古诗。

《元宵》作者:王之涣时回花野外,树杨叶已春。

月下燃新火,家家皆有神。

河边簇帘幕,霞倒井沿人。

绣舞盈陌路,灯明满苑园。

这首诗表达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在田野上,时光流转,树叶已经春暖花开。

夜晚的月亮下,人们点燃篝火,燃放烟花,庆祝元宵节的来临。

家家户户都在给神明上供,以祈求吉祥。

河边的帐篷和人群一片繁忙,舞龙舞狮、舞绣球等各种民俗活动不绝于耳,照亮了园子里的每一个角落。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一般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古人也用诗词赞美和纪念这一节日。

《清明》作者: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1、春节:——《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清明节:——《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节:——离骚《离骚》先秦·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但见龙舟载米粽,又闻荆轲刺秦王。

5、《立春》——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6、《菖蒲酒》——明•瞿祐。

采得灵根傍藕塘,只因佳节届端阳。

金刀细切传纤手,玉斝轻浮送异香。

厨荐鲥鱼冰作鲙,盘供角黍蔗为浆。

同时节物充筵会,纵饮何妨入醉乡。

7、《竞渡曲》——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8、念奴娇.中秋得南鸿喜赋用东坡中秋韵——龚鼎孳【清】。

远鸿飞送,有倾城玉杵、龙绡踪迹。

小字鸳鸯颠倒认,凭仗晶盘凝碧。

密约镌花,深嚬谢柳。

打破春愁国。

秋灯分照,短长程已亲历。

为想翠管轻笼,绿窗低唤,软款怜征客。

迢递江南天北意。

佳事恰宜今夕。

钿合香浓。

鸾台云热,狂欲生双翼。

9、满江红·喜遇重阳——【宋代】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传统节日的古诗典故

传统节日的古诗典故

传统节日的古诗典故关于节日的古诗1、有关除夕的:《除夜》宋·文天祥坤空,岁月开;路的尽头风雨交加,穷的那一边全是冰雪。

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会被遗忘;没有更多的杀害苏梦,燃烧的蜡烛在夜晚仍然年轻。

2、有关春节的:《元日》宋·王安石鞭炮的轰鸣声,旧的一年过去了;温暖的春风迎来了新年,人们愉快地喝着新酿的屠苏葡萄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有关元宵节的:《元夕》宋·欧阳修农历正月十五,花市灯火如昼。

到了柳梢,黄昏后人会相见。

今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月光和灯光还是和去年一样。

再也见不到去年的老朋友,眼泪的泪水都湿透了衣服。

4、有关清明节的:《清明》唐·杜牧哀悼日,细雨如泪;路上行人欲断魂。

问餐厅在哪,牧童指着杏花村。

5、有关端午节的:《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死之重,楚人不忍。

似谤,但似龙。

我死前不恨,但我没有追上。

元香碧潭水,应万峰辉。

6、有关七夕节的:《七夕》唐·罗隐银河如火如荼之时,一家人欢声笑语,举行红宴。

我应该感谢奴珠的好意,把檀郎所有精彩的文章都写出来。

香簇成排,穿金针拜禅娟。

铜锅不报就天亮了,又是一年的惆怅。

7、有关中秋节的:《望月怀远》唐·张九龄皎洁的月亮在海上慢慢变圆,从遥远的地方我们分享这一刻。

有爱的人都讨厌漫漫长夜,不眠之夜,怀念他们所爱的人。

熄灭蜡烛去爱这洒满月光的房间,我穿着衣服徘徊在深深的夜露寒中。

你不能拥有美丽的月光,只希望在梦境中遇见你。

8、有关重阳节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我是一个在陌生土地上的孤独的陌生人,每逢佳节倍思亲。

想到兄弟们的身体登上了高处,也会因为不到我而有一丝遗憾。

藏在传统节日里的古诗词

藏在传统节日里的古诗词

1)除夕:1.《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古人认为桃木可避邪,所以过年的时候会在家门口挂桃符。

1.《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己酉元旦》【南宋】陆游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

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3)元宵节:元宵节的习俗多是放烟花、看花灯。

1.《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3.《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 《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 《上元竹枝词》【唐】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6.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4)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前一两天,禁烟火,只吃冷食。

后世经过发展增加了踏青、祭扫等习俗。

1.《寒食寄京师诸弟》【唐】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2.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 《寒食/ 寒食日即事》【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清明:清明节祭祖、踏青,多降雨。

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注释版)

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注释版)

古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注释版】1、《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类别:写春节译文:回家团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和忧虑,转眼已成空。

整夜里都怀着对万里外家乡的思念。

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回家团圆的渴望之情。

2、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类别:写春节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3、《生查子/ 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类别:写元宵节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4、《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类别:写元宵节译文: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

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鉴赏: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5、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中国传统节日相关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相关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相关古诗中国传统节日与古诗词紧密相连,许多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描绘了节日的场景和习俗。

以下是五个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及其赏析:1.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中国春节(农历新年)的气氛。

王安石通过“爆竹声”和“新桃换旧符”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庆祝新年的热闹场面。

诗中的“屠苏”是一种驱邪迎祥的传统饮料,象征着新春的气息。

2. 《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文秀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屈原悲剧命运的同情,以及对端午习俗的记述。

诗中提到的“楚江”指的是屈原投江的地方,而“直臣”则指屈原本人。

3. 《七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描述了七夕节(中国的情人节)的情景。

杜牧细腻地描绘了女子在七夕夜晚的活动:用小扇子轻轻拍打着萤火虫,然后静静地躺在凉爽的台阶上,仰望着星空中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这两颗星星在传说中是一对相爱却只能一年见一次的恋人。

4. 《九日齐山登高》李白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反映了重阳节(登高节)的风俗。

李白在这里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还表达了自己身世飘零、岁月蹉跎的感慨。

诗中的“万里悲秋”、“百年多病”等句子,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深感叹。

5.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描绘了清明节时节特有的细雨蒙蒙的景象,以及人们祭扫先人墓地的沉重心情。

最后两句转折,带出询问酒家位置的情节,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这里的“杏花村”象征着人们在缅怀先人之余,也寻求一丝慰藉和放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注释版】
1、《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类别:写春节
译文:回家团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和忧虑,转眼已成空。

整夜里都怀着对万里外家乡的思念。

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回家团圆的渴望之情。

2、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类别:写春节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3、《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类别:写元宵节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
4、《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类别:写元宵节
译文:
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

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鉴赏: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
5、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类别:写清明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鉴赏: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

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6、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类别:写清明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7、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类别:写端午节
译文:
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只是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于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烟泼浩淼,空空荡荡,我轻蔑地笑了,为什么如此宽阔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颗爱国的心,不能为敢于说真话的人洗刷冤屈呢!
赏析: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

7、节令门 / 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类别:写端午节
译文:过端阳节的时候买了樱,桃,桑椹,菖蒲,而且买了雄黄酒。

并且在家门口贴上了黄符纸,注意雄黄,菖蒲,黄纸都是辟邪的。

虽然贴了这么多辟邪的东西,但是还是担心债主找上门来。

鉴赏:这首诗表现了贫困人民真实的生活情况,幽默中带着一点苦涩。

8、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类别:写中秋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鉴赏: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10、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类别:写中秋节
译文:
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赏析: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

11、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类别:写中秋节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主题: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12、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类别:写重阳节节
译文:
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

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赏析: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

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13、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类别:写重阳节
译文:
九月九日眺望那故乡的山川,乡思归心飞越那隐约的风烟。

远在他乡和大伙喝着菊花酒,身隔万里伤心望着雁飞南天。

赏析:这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旅途中过重阳,登高远望所见所感,抒发浓浓的思归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