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暴风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交响曲暴风雨》教学设计(1)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交响曲暴风雨》教学设计(1)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交响曲暴风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交响曲暴风雨》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古典音乐作品,由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

本首曲子以强烈的旋律变化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暴风雨来临前的紧张气氛以及风雨过后的宁静。

二年级音乐教材中引入此曲,旨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交响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识简谱,对简单的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交响乐的认识尚浅,对复杂多变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还需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感变化,让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交响曲暴风雨》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贝多芬;2.使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乐曲中的情感变化;3.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4.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和分析乐曲中的情感变化;2.理解交响乐的特点和魅力;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通过反复聆听、分析乐曲,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其中的情感变化;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情感体验;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4.示范教学法:教师用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乐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交响曲暴风雨》的音频资料和乐谱;2.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贝多芬的生平介绍;3.准备教学用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4.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贝多芬及其代表作《交响曲暴风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交响曲暴风雨》的音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入理解乐曲。

交响曲《暴风雨》-花城粤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交响曲《暴风雨》-花城粤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交响曲《暴风雨》- 花城粤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交响曲;2.听懂作品《暴风雨》的主旋律;3.了解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乐器组合等元素。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音乐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交响曲的兴趣;2.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美感;二、教学内容1. 交响曲《暴风雨》1.作曲家:贝多芬;2.创作年代:1802年;3.作品描写了风暴来临时,人们的惊恐和坚持不懈的斗争;4.《暴风雨》是贝多芬第六部交响曲,属于现代交响乐的代表作之一。

2. 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乐器组合1.节奏:曲子整体的速度、节拍和韵律等节奏元素;2.旋律:曲子的主旋律和次旋律等旋律元素;3.乐器组合:不同乐器的合奏和独奏等乐器组合元素。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播放作品《暴风雨》的音频文件;2.准备一份简短的作品介绍,并将其投影到教室屏幕上。

2. 音乐欣赏环节1.执行教师播放音频文件的指令;2.学生认真倾听音乐;3.请学生关注节奏、旋律和乐器组合等元素,听完作品后进行初步的交流。

3. 音乐鉴赏环节1.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暴风雨》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等知识;2.对于节奏、旋律和乐器组合等元素进行更详细的讨论;3.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问题,同学们一起讨论。

4. 合作学习环节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出《暴风雨》曲中的要素,并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展示;2.小组成员应该协商合作,确保每个人都参与进来;3.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成果。

5. 评价与总结1.评价小组合作的表现;2.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3.学生提出对交响曲《暴风雨》的看法和问题,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四、教学反思和展望本次教学主要实现了以下目标: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品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在这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效果。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8课 交响曲《暴风雨》|花城版 (1)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8课  交响曲《暴风雨》|花城版 (1)
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音效模拟。
将学生分三小组:雷声组、风声组、雨声组;
分别用:敲击奶粉罐、哼唱“wu”、拍手进行模拟。
用不同的动作敲击模拟声响。
让孩子能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音效模拟。
师生合作,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运用音效一起模拟一场《暴风雨》。最后彩虹出现,让全部同学一起来哼唱音乐主题。
听老师的故事做出相应声响的模拟。
第二遍边听边哼唱,用lu哼唱。(1-2次)
边自由律动边哼唱表达雨后的心情。




师:同学们做得真棒!那你们能用身边的物件模拟狂风雷电声吗?
学生尝试模拟声响并进行回答。
多媒体课件同步展示
师生
互评。
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别用拍桌子、奶粉罐(提前准备)、拍手、哼唱“wu”等形式进行模拟,让学生自选较合适的音效进行音效模拟。
多媒体课件
师生
互评。
采用情景导入让学生从声音开始回忆夏天的暴风雨,让学生说出感受对音乐的理解有帮助。
师:“夏天里我们经常会遇到暴风雨,你害怕吗?要是在路上突遇暴雨你怎么办?”
学生回忆情境。
师:夏天的暴风雨后,有时我们会看见天空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你可以把这雨后的彩虹画出来吗?
学生进行绘画。
播放雨后彩虹主题音乐两次3分钟
师:刚才我们一起用讲故事的形式用音效模仿了一场精彩的暴风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音乐动画,它来自迪士尼《幻想曲1940》动画的背景音乐正是音乐家贝多芬的《暴风雨》,我们一起来感受音乐与动画的结合,观看后请同学们说说你的感受?
认真观看迪士尼《幻想曲1940》之《暴风雨》
动画视频
师生
互评
通过观看音乐动画,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更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及熟悉。

《暴风雨》教学设计

《暴风雨》教学设计

《暴风雨》教学设计第1篇:《暴风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认真阅读。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揣摩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点:在熟读、欣赏的基础上,达到熟背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夏季暴风雨前后的景*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分小组进行学习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1)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写作顺序。

3、检查第一次自学情况:(1)每个小组成员任选一部分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后评议。

(2)讨论每段内容:①暴风雨之夜的情景(时间先后顺序)②黎明雨过天晴的景象(由近及远)4、第二次进行小组学习:要求:这一次主要是品位、感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下几点在讨论时师注意点拨:)①第一自然段写雨前,突出“闷热”“闪电”“雷声”②雨来时的势头。

“瓢泼”“撕开”“倾注”等写出了雨势之凶猛。

③写狂风声音—力量(震撼人的心灵)④写雨(有何不同?)由惊恐—放松、舒展。

⑤将雨后的景*与雨前相比较来学习,讨论5、进行朗读比赛:①小组开展自读比赛,读好每一句话。

(根据课文景物环境氛围和人物心情的变化,采用合适的语调)②班级比赛,每小组推出一名代表。

6、作业①背诵文中的优美语句。

②阅读一篇同类文章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17暴风雨的启示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抄下来。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方法:先学后导教具准备:字卡、词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教师板书:暴风雨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你们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场景呢?(学生说自己看到的暴风雨的景象。

)2、教师板书:启示。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交响曲暴风雨》说课稿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交响曲暴风雨》说课稿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交响曲暴风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交响曲暴风雨》是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部交响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以交响乐的形式,展现了暴风雨来临前的紧张气氛,以及暴风雨过后的宁静美好。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交响乐的特点,以及各种乐器在交响乐中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善于模仿和表现。

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交响曲暴风雨》的背景及作者。

2.使学生掌握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如各种乐器的特点及在交响乐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4.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交响曲暴风雨》的旋律特点及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交响乐中各种乐器的识别及在作品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欣赏法、讲解法、实践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实践、互动中掌握知识。

2.利用多媒体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交响曲暴风雨》的背景及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让学生聆听《交响曲暴风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旋律特点及情感变化。

3.讲解:分析《交响曲暴风雨》的结构,讲解各种乐器的特点及在作品中的作用。

4.实践:分组进行乐器演奏,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乐器的魅力。

5.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交响曲暴风雨》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交响乐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交响曲暴风雨》的旋律线条和结构图;另一部分是各种乐器的特点及在作品中的作用。

《暴风雨》-沪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暴风雨》-沪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暴风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暴风雨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能够模仿暴风雨的声音和动作。

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暴风雨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学生模仿暴风雨的声音和动作。

三、教学难点
1.学生通过声音和动作表现暴风雨的气势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
1. 课程导入
1.师生互动:老师用双手做出冲天的姿势,引导学生猜测今天的课程。

2.激发学生兴趣:老师播放《暴风雨》乐曲,让学生感受到暴风雨的气势和特点。

2. 新知教学
1.老师让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变化,介绍暴风雨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让学生模仿暴风雨的声音和动作,运用身体语言和声音模拟出暴风雨的样子。

3.引导学生感受暴风雨的气势和特点,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

3. 练习与评价
1.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演绎暴风雨,让其他学生评价和提建议。

2.老师进行点评,表扬优秀的同学,并给予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板书设计
暴风雨特点和表现形式:
•风声呼啸
•雷声轰鸣
•雨点如珠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暴风雨》为例,通过音乐欣赏和模仿动作两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暴风雨的气势和特点。

通过分组练习和评价,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了学习效率。

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成长经历进行适当调整和引导,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暴风雨音乐教案

暴风雨音乐教案

暴风雨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暴风雨音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和演奏《暴风雨》这首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将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音乐元素和音乐结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教案目标:1. 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暴风雨》。

2. 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元素。

3. 掌握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音乐作品《暴风雨》的学习和欣赏。

2. 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元素的理解。

3. 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音乐作品《暴风雨》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乐器和乐谱。

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4. 音乐创作工具,如乐器、音乐软件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作品《暴风雨》,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音乐情感和表达。

2. 引导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音乐分析:1. 分析音乐作品《暴风雨》中的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如愤怒、悲伤等,并分析音乐中的表现手法。

演奏实践:1. 分发乐谱,并指导学生学习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

2. 分组安排学生进行合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演能力。

3. 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演奏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

音乐创作: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元素和表达手法,创作自己的音乐片段。

2. 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音乐创作展示,分享创作过程和成果。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和演奏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对学生的音乐创作进行评价,包括创意、表达和技巧等方面。

拓展活动:1. 邀请音乐专业人士或乐团进行现场演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音乐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展览或音乐会,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案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暴风雨》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元素,并能够通过演奏和创作来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暴风雨》-沪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暴风雨》-沪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暴风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暴风雨的自然现象和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听音辨乐、欣赏音乐的能力;
3.通过演唱和模拟,让学生感受暴风雨的气氛。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器乐:铃片、鼓、响板;
3.教材:沪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入前,让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
2.引入本课的主题,询问学生是否遇到过下雨天,下雨天的景象会是怎样的?
学习
第一部分:听音乐欣赏
1.点播音乐《暴风雨》,让学生仔细聆听,并用自己的方式描绘“暴风雨”的场景:如雨点敲打玻璃的声音、电闪雷鸣的声音等等;
2.教师让学生用语言记述出来,并提问学生在音乐中发现了什么样的声音元素。

第二部分:模拟演唱
1.教师由低到高拍板,让学生跟随节拍,并让学生利用响板模拟下雨的声音;
2.听音乐,全班一起模拟暴风雨的场景,模拟出电闪雷鸣、雨点敲打屋顶等声音;
3.教师分配角色,让学生分组演唱歌曲《雨中曲》。

第三部分:乐器演奏
1.学生建立铃片乐队,学生手持铃片,按照教师的指示演奏不同的音符,让学生熟悉和练习铃片的演奏技巧;
2.教师指挥打鼓和铃片合奏,用铃片、鼓等器乐演奏出雨声、雷声等。

总结
1.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对暴风雨自然现象的了解和认识、对音乐的感受和领悟;
2.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回答问题:“暴风雨是怎么回事?它有哪些表现形式?敲打屋顶是怎样的声音?演唱时如何模拟下雨的声音?铃片乐队能演奏出哪些音符?”。

课后练习
听音乐《雨中曲》并尝试用响板模拟下雨的声音,练习铃片演奏技巧,借助其他乐器,用音乐来描绘出自然的气息和韵律感。

人音版音乐五上《暴风雨》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上《暴风雨》教案

《暴风雨》——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陈凌秋教材:人音版第九册第七课教学年级:小学五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展开各种联想与想象,感知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区分音乐形象,从而进一步感受大峡谷的壮丽景观。

2、运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和途径开展对管弦乐《暴风雨》的欣赏,在聆听、参与、表现音乐的同时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3、从音乐音响的感知中获得愉悦与快乐,获得感悟与启发。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教学重难点:1、感受音乐要素所描绘的大峡谷暴风雨的景象。

2、通过聆听,让学生探索音响,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一、了解科罗拉多大峡谷,聆听主题①.1、请学生聆听主题①,为照片选音乐。

2、出示主题①,分析旋律。

二、请学生观看大峡谷的视频,介绍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三、聆听第二部分,了解西洋管弦乐器的音色,感受大峡谷暴风雨时的磅礴。

1、学生选择喜欢的景色,引出课题《暴风雨》2、聆听《暴风雨》第二部分,提出问题。

思考:1)大峡谷暴风雨的特点。

2)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乐器?它们分别在模仿什么情景?3、介绍西洋管弦乐器,并了解各种乐器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4、师对第二部分进行总结。

5、观看视频,取标题。

四、分析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感受大峡谷暴风雨前的寂静。

1、聆听第一部分,重点感受主题②思考:1)听到主题②请举手表示。

2)主题②旋律特点?用什么乐器演奏?表现的是什么情景?2、从旋律线,演奏乐器等不同角度分析主题②。

五、聆听乐曲的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进行对比。

感受大峡谷暴风雨后的壮美。

1、聆听第三部分,并与第一部分的进行对比。

思考:1)你又听到了什么主题?主题如何出现?用手势表示。

2)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六、介绍格罗菲以及《大峡谷组曲》的创作背景,聆听全曲,渗透情感体验。

1、介绍作曲者格罗菲以及乐曲的创作背景。

2、聆听全曲,渗透情感教育。

3、下课。

暴风雨 音乐教案

暴风雨 音乐教案

暴风雨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暴风雨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暴风雨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合作演奏,提高学生的音乐合作与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1.介绍暴风雨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学习暴风雨音乐作品的乐谱和演奏技巧。

3.合作演奏暴风雨音乐作品。

教学准备:1.暴风雨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暴风雨音乐作品的乐谱。

3.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暴风雨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氛围。

2.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暴风雨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包括作曲家、作品创作的动机以及音乐中所表达的暴风雨场景等。

3.乐谱学习(15分钟):给学生分发暴风雨音乐作品的乐谱,指导学生逐节学习乐谱,并解释乐谱中的音符、节拍、速度等基本元素。

4.技巧练习(20分钟):指导学生根据乐谱进行技巧练习,包括手指的灵活性、音准、节奏感等方面的训练。

5.合作演奏(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乐器进行合作演奏。

指导学生根据乐谱和指挥的指示进行合奏,注重音乐的整体协调和合作。

6.总结(5分钟):请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进行总结,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暴风雨音乐作品。

2.组织音乐欣赏会,邀请学生演奏暴风雨音乐作品,展示他们的成果。

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合作演奏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听取学生对暴风雨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的陈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暴风雨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培养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合作演奏,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合作与协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更多互动和创造性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交响曲《暴风雨》-花城粤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交响曲《暴风雨》-花城粤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交响曲《暴风雨》-花城粤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响曲《暴风雨》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辨认出其中的主旋律。

•能用正确的姿势演奏简单的乐器,如木鱼和手鼓。

•能够跟随音乐感受节奏,并进行简单的打拍子。

2.过程与方法•多次聆听音乐,增强对音乐的感受。

•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了解交响乐队和演奏乐器,加强对音乐的认知。

•尝试演奏简单乐器,体验音乐的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音乐的欣赏和热爱。

•体验集体合作的力量,感受团队合作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及活动设置1.交响曲《暴风雨》1.学生们聆听交响曲《暴风雨》,了解音乐的构成和特点。

2.老师引导学生尝试哼唱其中的主旋律,并分辨出乐器的不同声音。

3.学生们用手拍打表现节奏,感受音乐的魅力。

2.乐器演奏1.老师给学生演示如何用正确的姿势演奏木鱼和手鼓,并指导学生练习。

2.学生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分别演奏木鱼和手鼓,体验音乐演奏的快乐。

3.学生们用乐器模仿交响乐队的声音,感受集体奏效的魅力。

3.音乐欣赏1.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老师向学生介绍交响乐队和演奏乐器的种类。

2.老师分享音乐家的故事,引导学生从情感上对音乐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3.学生们和老师一起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旨在让学生全面感受音乐的美妙:1.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2.观看视频,了解乐器和乐队的构成。

3.模仿演奏乐器,加深对音乐的认识。

4.分享感受和体会,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并通过简单的问答和小游戏等形式进行测评。

评价内容:1.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辨认乐器的不同声音。

2.学生是否能够跟随音乐感受节奏,并进行简单的打拍子。

3.学生是否能够用正确的姿势演奏乐器。

评价标准:1.辨认乐器声音:能够正确辨认乐器的声音,表现得流畅自然,评分4分。

2.跟随节奏:能够跟随音乐感受节奏,并进行简单的打拍子,表现得比较流畅自然,评分3分。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8课 交响曲《暴风雨》|花城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8课  交响曲《暴风雨》|花城版

《暴风雨》教学案例设计
教材概述:花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8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交响曲《暴风雨》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看、听、感、创来欣赏音乐。

②过程与方法:背记描述阿尔卑斯山牧歌风格的音乐主题。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简单了解作曲家贝多芬。

教学内容分析:交响乐《暴风雨》选自贝多芬的代表作《第六(田园)交响曲》的第四乐章。

音乐富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一定的绘画场面,是他对农村生活的回忆。

学生分析:二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知觉、听觉、视觉、认知和创作表现都是处于初步状态。

所以采用歌、舞、图片、打击乐器、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乐句的感悟和对音乐主题的了解,形象性的直观教学。

教学重点:通过看、听、感、创来欣赏音乐。

教学难点:通过看、听、感、创来欣赏音乐。

教学设备:电子琴、鼓、钹、沙瓶、塑料袋、多媒体、大纸箱等。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暴风雨》这一课内容比较多,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完整地了解这首歌的内容会比较吃力。

因为本来是四年级的内容,教材把它放在二年级。

所以我尽量把难点简单化,设计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从玩中学。

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非常感兴趣,并且能认识到整个段落的音乐情绪。

交响乐《暴风雨》教学设计_小学音乐教案_模板

交响乐《暴风雨》教学设计_小学音乐教案_模板
六、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用欢快的,优美的,跳跃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
2、乐理知识:6/8拍的认识。
(1)、由《秋天多么美》导入6/8拍。
师:听老师弹一首歌,你能马上告诉我它的名字吗?
师:我们能把它的歌谱来唱唱吗?
师:能用LU来哼唱一下吗?(调整声音的位置,统一声音)
师:能用这么美丽的声音把歌词来唱唱吗?
b.视唱旋律(注意换气记号的提示与练习。)
c.学习低声部
3 1 3 1 | 3. ˇ 1 2 3 | 4 2 4 2 | 4. 4 0 |
3 3 3 2 1 | 2 2 2 1 7 ˇ| 5 5 5 6 7 |1. 1 0 ||
d.熟悉旋律。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象不象做梦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
播放:雷声,风声
师:这些风声和雷声如果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效果会是怎样的呢?期待吗?
2、听雷-- “电闪雷鸣”
师:我知道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就创作了这样一部作品,因为贝多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所以被大家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父”。
师:我们今天就来欣赏贝多芬创作的一首交响乐,叫《暴风雨》是选自交响乐《田园》的第四乐章,我们先来听其中一个片遍,请你们听完后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播放“电闪雷鸣”
2、无伴奏合唱,教师指挥。重点: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3、随伴奏合唱。重点: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表情的调动。
二、综合训练(十七页)
1、内容简述:这是一条三声部发声练习曲,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一呈示部主题。这个主题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为《念故乡》,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亲人、期盼回到故乡的一首歌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识西洋乐器定音鼓,大提琴和小提琴在乐曲中代表的音乐形象,并能哼唱彩虹主题乐句。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交响曲《暴风雨》》 教学设计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交响曲《暴风雨》》 教学设计

花城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8课到这里来感受音乐《暴风雨》教学设计课题暴风雨课型或模块欣赏课学校年级二年级执教人性别年龄职称教学目标设计提示:教学目标请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参照,每一课可重点采用一至两条学科核心素养。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1.审美感知;2.艺术表现(创造表现含于此中);3.文化理解(包含传承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和理解世界各民族多元音乐文化)。

1. 欣赏交响曲《暴风雨》,认识小提琴、定音鼓等乐器,在感受交响乐丰富表现力的基础上,对音乐的不同形象做出反应。

2. 能哼唱彩虹的音乐主题,初步认识作曲家贝多芬。

教学重点感受交响乐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分辨音乐片段,对音乐的不同形象做出反应。

教学理念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把听觉体验作为音乐欣赏的基础。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交响曲《暴风雨》选自贝多芬的代表作《第六(田园)交响曲》的第四乐章。

贝多芬称这部作品是“对农村生活的回忆”。

《暴风雨》快板,f小调,4/4拍。

贝多芬运用了不协和和弦、频繁转调、色彩性配器、形象化旋律等手法,刻画出一幅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生动景象。

弦乐快速跳弓像带着雨点的狂风在咆哮,低音提琴混沌的呼号像乌云笼罩的大地,短笛尖锐的呼啸更增添了恐怖的气氛,一场惊骇的狂风暴雨已来临。

接着,一个半音阶伴随着不协和和弦从最高点迸发出来,长号和定音鼓雷鸣助威,爆发出强大的声势,显示出大自然的巨大力量。

随后,音乐渐渐平静下来,一场暴风雨过去了。

木管乐器奏出温柔的旋律,像是远处又传来悠扬的牧笛声。

教学策略通过聆听音乐、模仿乐器的演奏认识小提琴、定音鼓等乐器。

通过感受交响乐的丰富表现力,对音乐的不同形象做出反应,体会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暴风雨卡片多媒体课件板书卡片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教学环节设计意图导入阶段聊天导入师:今天的天气怎样?师:看黑板上出现了怎样的天气变化?这些图片给你怎样的感受?生:下大雨、刮风、打雷图片提问交流以日常生活所见与感受用聊天的形式导入新课展开阶段师:刚我们感受了图片中的暴风雨,接下来我们就来感受一场音乐中的暴风雨吧。

2年级音乐教案《花城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简谱) 交响曲《暴风雨》》

2年级音乐教案《花城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简谱) 交响曲《暴风雨》》

小学音乐:《暴风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广东花城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课本二年级(下)第8课到这里来感知音乐《暴风雨》【设计者】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小学部陈曦(一)教材分析这一课是“享受音乐”系列的一个内容,本课通过聆听、演唱名家的作品,让学生在经典、优秀的名作中去感受音乐综合的要素的表现作用,能记忆名家作品的音乐主题。

(二)核心素养培养本课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感知音乐作品的特色,力度的强度,等等来达到审美体验,并让孩子们参与到音乐艺术活动中区寻觅和探究,领略音乐艺术的魅力。

养成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丰富的情感体验、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和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通过音乐的创编,和丰富音乐的艺术形式。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三)教学策略情景教学、听唱法、引导法、体验法和听赏法为主要教学策略。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交响曲气势磅礴的音乐表现力,体会大自然的变幻无常,认识“乐圣”贝多芬。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音乐、看画面产生音乐的联想,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体会音乐形象塑造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哼唱主题音乐,能够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音效模拟,并能用渐强、渐弱来表现音效。

(五)教学重点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感受交响乐《暴风雨》,能够利用生活中的物件进行音效模拟(六)教学难点哼唱彩虹音乐主题,并能运用音效模拟一场《暴风雨》【教具准备】、钢琴、自制沙锤、大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展开阶段律的旋律线。

(3)随琴哼唱主题用“u”来哼唱主旋律。

(4)给主旋律加标题同学通过感受跟模唱,给这段音乐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5)彩虹主题音乐律动再次聆听,请同学们用肢体表现出彩虹的音乐片段。

感。

2、用“u”来模唱主题旋律。

3、律动,用肢体表现出彩虹的音乐片段。

升乐感。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交响曲 暴风雨》教学设计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交响曲 暴风雨》教学设计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交响曲暴风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交响曲暴风雨》是一首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经典音乐作品,选自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交响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喜欢听音乐、表现音乐,但音乐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听、说、唱、演等多种方式,感受《交响曲暴风雨》的音乐特点,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交响曲暴风雨》的背景知识,感受其音乐风格。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变化,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交响曲暴风雨》的音乐特点,理解其背景知识。

2.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分析音乐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作品。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变化,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交响曲暴风雨》的乐谱、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乐器:准备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用于现场演奏和演示。

3.教学环境:布置一个舒适、安静的音乐教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交响曲暴风雨》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作品。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交响曲暴风雨》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交响曲暴风雨》的乐谱,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特点。

同时,教师现场演奏乐曲,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作品。

3.操练(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一起演奏乐曲,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情感变化,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交响曲暴风雨》教学设计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交响曲暴风雨》教学设计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8课交响曲暴风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8课交响曲暴风雨》是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曲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欣赏并学习交响曲《暴风雨》,通过对这首曲子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但他们对交响乐的了解还相对较少,对交响乐的构成和表现手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交响乐的特点,激发他们对交响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交响乐,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暴风雨》,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交响乐的特点和构成。

2.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及其表现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体验交响乐的魅力。

2.讲授法:教师讲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交响乐的特点。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实际操作,体验音乐的表现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交响乐的基本知识、乐曲《暴风雨》的介绍等。

2.音响设备:播放乐曲《暴风雨》所需的音响设备。

3.乐谱:为学生提供乐曲《暴风雨》的乐谱,方便学生欣赏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交响乐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起源、发展以及交响乐队的构成。

通过图片和简短的介绍,让学生对交响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播放乐曲《暴风雨》,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情绪变化,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乐曲《暴风雨》的结构,让学生了解乐曲的基本组成。

然后,教师可以选取乐曲中的某个片段,让学生模仿演奏,体会音乐的表现手法。

暴风雨 音乐 教案

暴风雨 音乐 教案

暴风雨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暴风雨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音乐中的暴风雨主题,并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出相关情感和意象。

2. 学习和掌握音乐中的节奏、动态和音色变化,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描绘暴风雨的氛围。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选择一首与暴风雨有关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暴风雨》交响乐或柴可夫斯基的《暴风雨》序曲。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暴风雨主题,并讨论他们对音乐中的表达感受和意象。

2. 节奏练习:使用打击乐器或身体敲打等方式,让学生模仿暴风雨中的雷声和雨滴声的节奏。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节奏模式和强弱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动态表达。

3. 音色练习:使用不同乐器或声音效果,让学生模仿暴风雨中的风声、雨声和雷声等音色。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如何运用不同音色来描绘暴风雨的氛围和情感。

4. 创作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以暴风雨为主题创作一段音乐作品。

鼓励学生运用他们学到的节奏、动态和音色变化等元素,表达出对暴风雨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暴风雨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暴风雨主题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讨论暴风雨的特点和感受。

2. 音乐欣赏:播放选定的暴风雨音乐作品,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下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意象。

3. 节奏练习:教授暴风雨中雷声和雨滴声的节奏模式,让学生模仿并练习。

4. 音色练习:介绍不同乐器或声音效果,并示范如何模仿暴风雨中的风声、雨声和雷声等音色。

让学生跟随示范并练习。

5. 创作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合作,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节奏、动态和音色变化等元素,创作一段表达暴风雨的音乐作品。

6.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音乐作品,并互相分享彼此的创作过程和体会。

7. 总结: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他们对暴风雨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评估:1. 学生对音乐欣赏中的暴风雨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花城版)音乐二下第8课欣赏交响曲《暴风雨》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二下第8课欣赏交响曲《暴风雨》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二下第8课欣赏交响曲《暴风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暴风雨》交响曲是音乐二下的教学内容,它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力,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激情。

本课通过欣赏《暴风雨》交响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体验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交响曲的介绍,也有对作曲家海顿的简介,有助于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历史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交响乐作品,对交响乐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对于《暴风雨》交响曲的音乐特色和表现手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学生应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和理解音乐与自然的联系,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感受《暴风雨》交响曲的音乐特色,理解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2.了解交响曲的历史和特点,认识作曲家海顿。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暴风雨》交响曲的音乐特色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交响曲的历史和特点,作曲家海顿的简介。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暴风雨》交响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讲解法:对交响曲的历史和特点,作曲家海顿的简介进行讲解。

3.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暴风雨》交响曲的介绍,作曲家海顿的简介等。

2.教学视频:播放《暴风雨》交响曲,供学生欣赏。

3.教学素材:有关《暴风雨》交响曲的乐谱和分析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暴风雨》交响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自然的联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暴风雨》交响曲的创作背景,讲解交响曲的历史和特点。

同时,介绍作曲家海顿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作曲家及其作品。

3.操练(10分钟)分析《暴风雨》交响曲的音乐特色,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对乐曲有更深入的理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暴风雨》交响曲的理解和感受。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8课 交响曲《暴风雨》|花城版 (1)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8课  交响曲《暴风雨》|花城版 (1)

课题:《暴风雨》一.课型:欣赏课二.年级:二年级三.课时:一课时四.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暴风雨》选自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是一首较短的插曲,主要采用不协和和弦、半音进行和猛烈的音响来描绘威力无比的自然现象。

贝多芬先让小提琴奏出短促的音符和雨点乌云密布似的冬季,倍大提琴则在低音区奏震音,这隆隆的声音就像远处的滚雷,突然间定音鼓重重地锤击带来了“暴风雨”,拉开了音乐的序幕。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音乐学习,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养成较好的聆听习惯,对音乐的变化有较强的感知能力。

今天这节课将对一年级学习过的知识:音的强弱、长短进行提升,把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引导到音乐形象的表现。

二年级各班的情况均有所不同。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家是如何通过音响来表现“暴风雨”来临时的场景,我采用了直观的图形谱,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中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观,同时我也激发学生去思考如何用身体动作模仿大自然的景观,更进一步的感受音乐中的力度变化。

五.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暴风雨》,感受乐曲强烈震撼的音响效果和自然界雷霆万钧的景象,并能背唱出乐曲中描述阿尔卑斯山牧歌风格的音乐主题;2.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探究音乐艺术模仿大自然的各种手段方式,能用身体语言等方式模仿大自然的声音;3.运用图形谱、模仿、律动等方法,在聆听、合作表演等音乐活动中,欣赏音乐。

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时而紧张激烈、时而欢快热闹的情绪变化,理解音乐语汇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用律动、声势表现音乐形象。

七.教学媒体:钢琴电教设备大鼓沙锤九.教学过程律动导入A 老师随音乐做律动展示B 师生一起随音乐舞动新课展开欣赏《暴风雨》(一)音画赏析1、初听《暴风雨》出示图片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选择一张符合音乐情绪的图片,并为这段音乐取个合适的名字(二)揭示课题2、揭示课题《暴风雨》师:《暴风雨》是节选自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第四乐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暴风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聆听《暴风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展开各种联想与想象,感知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区分音乐形象,从而进一步感受大峡谷的壮丽景观。

2、运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和途径开展对管弦乐《暴风雨》的欣赏,在聆听、参与、表现音乐的同时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3、从音乐音响的感知中获得愉悦与快乐,获得感悟与启发。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要素所描绘的大峡谷暴风雨的景象。

四、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让学生探索音响,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教学过程:
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

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

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4.创作展示。

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

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呀”的呼喊声此起彼落,表现了喧闹热烈的场面。

孩子们无忧无虑、欢快喜悦的心情洋溢在歌声之中。

网络资料:
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

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他短促一生中的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故在国外度过。

此间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降A大调波兰舞曲》;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

1837年,他严辞拒绝了沙俄授予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德国音乐家舒曼称肖邦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肖邦的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临终前,肖邦用微弱的声音对赶来巴黎的姐姐说:“我的遗体是不能运回华沙了,至少把我的心脏运回祖国,把杯里的波兰泥土撒在我的棺材上”。

1849年10月7日,年仅39岁的爱国音乐家与世长辞。

至今,肖邦的心脏仍保存在华沙的圣十字教堂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