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
中医冠心病临床跟师心得

中医冠心病临床跟师心得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心脏病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积累
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医生,我在治疗冠心病的过
程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
首先,中医治疗冠心病注重辨证施治。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复杂,病情表现多样,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
行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证候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比如,对于气
滞血瘀型的冠心病患者,我们会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对于气
虚血瘀型的患者,我们则会以补气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通过辨证
施治,可以更好地调理患者的身体,达到治疗的目的。
其次,中医治疗冠心病强调整体调理。
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性,认为心脏疾病是整个身体阴阳失衡的表现,因此在治疗冠心病时,
我们不仅要针对心脏病症进行治疗,还要从整体上调理患者的身体。
比如,通过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身
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最后,中医治疗冠心病注重预防与调理。
中医强调“治未病”,
即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就要进行预防和调理。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我们不仅要进行药物治疗,还要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心
理疏导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作,提高生
活质量。
总之,中医治疗冠心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
日常临床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水平,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更多的
冠心病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胸痹心痛是指以胸痛憋闷、、心悸气短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
轻者胸闷或胸部隐痛,发作短暂;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痛引左肩或左臂内侧。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其本虚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
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二脏关系密切。
本病相当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
西医病名: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
通常见于冠状动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的患者,当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绞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二.中西医诊断(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及要点①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并兼心悸;②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③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多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④心电图应列为必备的常规检查,有缺血改变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2.鉴别诊断①真心痛真心痛是心痛重症,由于心脉闭塞,猝然大痛,以膻中或左胸部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伴四肢不温,舌青气冷,面白唇紫,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经服芳香温通药物不能缓解,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不等。
厥心痛(心绞痛)是由于心脉挛急则疼痛程度较轻,疼痛时间较短,芳香温通药物可以缓解。
②胃痛胃院痛的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局部可有压痛,以胀痛、灼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多伴有泛酸唆气、恶心呕吐、纳呆等症状。
如何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252020年 第29期探头对微小的包块、病变都能进行扫描并显示在影像学图像中。
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前不需要膀胱充盈,不需要患者憋尿,此外也不会受到脂肪、肠气等因素影响。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探头的分辨率也在越来越高,频率不断加大,这样就促使超声图像越来越清晰。
但是同腹部超声检查一样,阴道超声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使用阴道超声检查盆腔外包块或肝脾周围积液就不能清晰的表现,其检查的结果准确性有所降低。
阴道超声的优点相对较多,它不需要憋尿,不需要等待,为患者减轻憋尿的痛苦,节约检查时间;对于肥胖病人,不需要经过腹部多层组织及脂肪,减少声束吸收,图像较经腹超声清晰;对于前位及后位子宫的显示满意,对卵巢、输卵管及盆腔微小病变显示清晰,对血流信号敏感,更容易引出血流频谱,有利于妇产科疾病鉴别诊断;对盆腔小包块、盆腔积液显示满意,有利于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可用于盆腔肿物及附件肿物的穿刺活检。
三、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的比较1.异位妊娠的诊断(1)阴道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属于腔内超声检查,这种检查方式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将高频探头伸入到患者阴道内穹窿部位,可以对子宫以及子宫周围进行仔细扫描,同时扫描过程中受到肠道内气体、腹壁脂肪、膀胱是否充盈、腹部手术瘢痕等影响较小。
同时阴道超声检查的高频探头比腹部超声检查探头要更小、更灵活,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扫描,因此影像学图像更为清晰。
患者进行检查时无需憋尿,这样既缩短了检查的时间,也不会因此影响到检查的判断结果。
(2)腹部超声检查。
对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突出的优点就是探测范围较广,但是存在众多缺点如:探头分辨率较低,探头临近的部位与子宫、子宫周围组织相差太远,扫描时探头容易受到患者腹壁厚度、膀胱不够充盈、有肠内气体等影响;由于子宫等部位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因此使用腹部超声检查时存在一定的盲区,如探头难以扫描到卵黄囊、妊娠囊等组织结构难以发现子宫周围微小的包块。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治疗的研究体会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治疗的研究体会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我在临床中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体会,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
常见的证型有肝郁气滞型、痰湿阻滞型和气虚血瘀型等。
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辨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针对肝郁气滞型,可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解郁化痰的方剂;对于痰湿阻滞型,则应选用化痰祛湿的方剂,如二陈汤加蜜炙郁金、香附等;对于气虚血瘀型,则需要用益气活血的方剂治疗,如六君子汤加桂枝、当归等。
二、针灸推拿疗法针灸推拿疗法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针灸穴位包括心包、肝、脾、肺、胃等,具体选择某些穴位进行针刺可以根据不同的辨证需要。
推拿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疗法,可以通过按摩和推挤的方式,加速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三、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形式之一。
中药汤剂是由多种中药组成的,具有多种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并具有降低血脂、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具体的汤剂种类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辨证结果进行选择。
四、中医药的特点与优势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优势在于结合了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
中医药强调预防保健,注重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调整气血运行等,因此对于控制冠心病病情、预防再次发作具有独特的优势。
同时,中医药治疗耐受性好、副作用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痛苦。
总之,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辨证,并选用针灸推拿、中药汤剂等相应的治疗措施,取得尽可能好的治疗效果。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治疗的研究体会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治疗的研究体会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性损害。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患者常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在中医药领域,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将结合近年的研究成果,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体会和心得。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核心是“治未病”。
中医认为冠心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心脏气血不足,痰浊阻塞,情志不畅等引起的。
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中医重视对患者全面的辨证施治,既要调理心脏气血,又要清理痰浊,调畅情志。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针灸、艾灸、推拿、气功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中医常用活血化瘀、理气调脾的药物治疗心绞痛,如桃仁、红花、川芎等。
针灸治疗可通过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来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对于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中医药还提倡适量的运动锻炼,通过气功、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来增强体质,提高心脏的抗病能力。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还重视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心脏是五脏六腑之主,凡属心病的患者,都要从饮食调理入手。
要注意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低脂低糖的食物,保持心血管的畅通。
中医还提倡在饮食中加入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材,如红枣、莲子、黄芪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绞痛的症状。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还注重心理疏导。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常伴随有情绪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这些都会加重疾病的症状。
中医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还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心态,保持心情愉快,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丰富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经验,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需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加强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不断提高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针对冠心病患者,中医药治疗方案备受关注。
中成药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式,具有安全、有效、价格实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
本文将对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
一、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原理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原理主要包括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节气血、改善心功能等方面。
中医药理论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血脉瘀阻、气血不畅有关。
中成药通过改善全身气血循环,舒展狭窄的血管,调节心脏功能,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并促进康复。
二、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1. 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片是一种经典的中成药,主要成分为丹参、薄荷和降香。
该药具有活血化瘀、祛痰止咳的作用,并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
临床研究表明,复方丹参片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心功能指标,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2. 降脂通络胶囊降脂通络胶囊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为红曲素、鳖甲、丹参等。
该药通过降低血脂水平、抗氧化、改善血液黏稠度等作用,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临床研究表明,降脂通络胶囊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减轻心绞痛程度,并改善心功能。
3. 玉蝴蝶丸玉蝴蝶丸是一种由夜交藤、僵蚕等中药制成的中成药。
该药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
临床研究表明,玉蝴蝶丸可显著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减轻心肌损伤程度。
三、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估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估主要通过评估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功能等指标来进行。
临床观察表明,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中成药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副作用相对较少。
然而,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疗效相对较慢,不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急性病情。
结论:中成药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式,对于冠心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郭维琴教授运用芳香温通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经验

郭维琴教授运用芳香温通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经验北京 100700摘要郭维琴教授是全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她认为除“气虚血瘀”外,“阳微阴玄”也是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重要病机,即心阳不振,阴寒之邪痹阻胸阳。
她运用“芳香温通”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疗效。
常用的芳香温通药有:麝香、丁香、木香、沉香、降香、檀香、高良姜、肉桂、桂枝、薤白、细辛、荜茇、冰片等。
这些药物气味芳香、性温,具有较强的辛香走窜、开窍宣痹止痛的作用,能快速有效的缓解心绞痛发作。
可以单独使用,多制成气雾剂、散剂、滴丸等剂型,起效迅速,多用于急救,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时,能起到快速缓解心绞痛发作的作用。
也可以在辨证的基础上适当加用,能明显的提高缓解心绞痛发作的疗效。
关键词:郭维琴;芳香温通;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临床经验郭维琴教授是全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第四、第六批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者有幸成为郭维琴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跟师学习,现将郭维琴教授运用芳香温通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经验介绍如下:目前,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很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冠心病现代中医证候特征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冠心病中医证候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合证型,本虚以气虚(67.17%)为主,标实以血瘀(77.89%)、痰浊(43.97%)为主,同时可兼见阴虚(28.97%)、气滞(19.60%)、阳虚(17.39%)等证候要素;证候类型以气虚血瘀(15.06%)最为多见[1]。
郭维琴教授认为,除气虚血瘀证外,“阳微阴玄”-心阳不振,阴寒痹阻也是临床常见证型。
临床上,“阳微阴玄”的病人很多,这些病人有一个典型的临床特点就是后背发凉。
因为背属阳,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在后背循行,心属火居胸中阳位,所以心阳不振的病人阳气亏虚不能温煦后背,故出现后背发凉。
再结合患者手足发凉,或胃怕凉不敢吃凉食,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弦的特点,可以辨证为心阳不振,阴寒痰浊之邪痹阻胸阳。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经验。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疗给出一些建议。
一、病因分析与病机判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血管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等。
中医认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是气滞、痰浊、血瘀等。
气滞主要指心脉气滞,导致心脏功能失调;痰浊则是指体内湿热或痰湿内阻,影响血液循环;血瘀则是指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或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因此,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时,需要针对这些病机进行辨证施治。
二、中医治疗原则1. 理气活血:理气活血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核心原则。
通过调理气机,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供血不足,达到缓解心绞痛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香附、延胡索等。
2. 祛痰化湿:湿热和痰湿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致病因素。
中医治疗侧重于祛除体内的湿热和痰湿,改善血液黏稠度,减轻血液循环阻力。
常用的药物有茯苓、半夏、陈皮等。
3. 温肾壮阳: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与肾阳不足密切相关。
通过温肾壮阳,可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从而缓解心绞痛。
常用的药物有杜仲、肉苁蓉、淫羊藿等。
4. 舒肝安神: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与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侧重于舒肝安神,调理心脏的功能状态。
常用的药物有龙胆草、酸枣仁、和田玉等。
三、中医药治疗方案1. 柴胡疏肝汤: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有胸闷、呼吸短促等症状的患者。
该方以柴胡为主药,能够疏肝和胃气,舒缓心脉气滞。
配合其他药物,如香附、延胡索等,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减轻心绞痛症状。
2. 金匮肾气丸: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的患者。
该方以肉苁蓉、山药等药物为主,能够温肾壮阳,提高心脏功能,增强冠状动脉供血能力。
中医科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科胸痹(冠心病一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胸痹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其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年老体虚等有关。
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心绞痛可参照本病。
胸痹之名称,首见于中医经典《内经》。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医内科急证诊疗规范》中“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急症诊疗规范”。
①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腕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平卧。
②胸闷憋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可缓解。
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侯,可发生猝死。
③多发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2.西医诊断:参照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①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②心绞痛每周发作两次以上,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者③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二)证候诊断参照1985年《中医内科学》第五版(张伯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心血瘀阻: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2.气滞心胸: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胃脱胀闷,得暧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3.痰浊痹阻: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
4.气阴两虚: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临床体会

冠 心病 合并 心绞痛 是一种 临床上 比较 常见 的心脑 血 管疾 病综 合征 , 主要 原 因是 由于 冠状 动 脉 的 粥样 硬
化从 而让管 腔变 得狭 窄 甚 至 出现 痉 挛 , 因此 心 肌 供血
迅 速消 失 。② 自发性 心 绞痛 , 自发 性 心 绞 痛 的 特征 是 胸痛发 作 与心肌 需氧量 的增 加无 明显 关系 。 自发性心 绞痛具 有持 续时 间长 , 程度 重等特 点 , 心 电图常 出现某 些暂 时性 的 S - T段压低 或 T波改 变 。
1 . 3 纳入标 准
符合 国际 心脏病 学会 诊断 标准 ; 同时
住 院的 主要 病 因是冠 心病 , 临床 可表 现 为心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心 功 能不 全 、 心肌梗 死 、 心律失 常等 ; 患者 有心 肌梗 塞病史 。
1 . 4 治 疗方法 对 照 组 患者 使 用 阿 托 伐 他 汀进 行 治 疗, 剂量 范 围在 ( 1 0~ 6 0 ) mg , 根据 患 者 的情 况 而定 , 每
不足 , 氧气无 法传 达 从 而 导致 的综 合 临床 症 状 ¨ 。 近 年来 , 心脑 血管 疾病 的发病 率呈 上升趋 势 , 随着 患者 数
量 的越来 越多 , 该 病严 重损 害 了人们 的生 活质量 , 从 而 引起 了更 多 的医学 专 家 的 注 意 。西 医科 学 研究 表 明 ,
・
1 6 7 0・
光明 中医2 0 1 5年 8月 第 3 O卷 第 8期
C J G MC M A u g u s t 2 0 1 5 . V o l 3 0 . 8
中 医治 疗 冠 心 病合 并 心绞 痛 临床 体会
张 小松
238-名老中医雷忠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经验

・老中医经验・名老中医雷忠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经验刘超峰 范 虹 陕西省中医医院心血管科(710003)雷 鹏 陕西省人民医院(710068) 名老中医雷忠义,师承名家,精勤不倦,博读医著,重视痰瘀理论,见解独特,造诣颇深,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继承发扬,师古创新,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胸痹心痛理论和临床,提出了痰瘀互结新论,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雷老从痰瘀治疗胸痹心痛的经验,体现了中医学以通为补的治疗原则,他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宗旨,溶化痰宣痹,活血化瘀为一炉,具有独特的见解,是难得的经验,继承整理从痰瘀论治胸痹心痛的经验,并有大系列的病例做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以推广应用,对于丰富祖国医学的宝库,提高中医对胸痹心痛证规律的认识,增加治疗胸痹心痛的手段和经验,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最终提高中医药疗效以造福人民都有积极的意义。
1 从痰瘀立论是治疗胸痹的基础 1.1 气血津液学说是其理论基础:气血津液的正常化和运行有赖脏腑的功能正常。
心主血脉,“脉者,血之府也”,心血的正常运行,有赖心气的推动而运行全身,发挥濡养功能。
血液之正常运行与心主血脉肝主疏泄与藏血的关系密切。
脾主受纳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水液的正常运行、气血之盈亏与脾胃关系密切。
《素问》“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脾胃论》“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贯于肺”水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脾之运化,肺之肃降,肾之气化。
生理上的依赖,必然反映在病理上就互相影响。
气虚、气滞、血寒均能导致血行不畅造成瘀血。
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为痰,所谓“脾为生痰之源”,痰浊阻滞,而“变怪百端”,清・沈芊绿说“人自初生以临死有痰,皆生于脾,聚于胃……,周身内外,五脏六腑俱有”。
1.2 历代医学对胸痹心痛的认识和经验是蕴育痰瘀论的温床:《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提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并创建了括萎薤白汤等化痰宣痹通阳的效方,创痰论之先河。
中医怎样治疗胸痹心痛病

中医怎样治疗胸痹心痛病中医理论中的胸痹心痛即为西医所说的冠心病心绞痛,会使患者出现胸痛、气短、心悸、胸闷等多种临床表现,同时可能引发猝死、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该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群体,近些年受到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其发病率逐渐增加,对自身、家庭及社会造成很大负担,受到广泛关注。
中医是祖国医学,其对胸痹心痛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为此笔者于下文中进行简单介绍。
一是穴位按摩穴位按摩属于中医特色技术,能够对按压穴位能够起到刺激作用,可发挥气血调理、疏经通络的效果。
具体方法是:实施循经穴位按摩法,顺着心包经循经路线展开按摩,首先按摩胸部,然后按摩臑内穴,最后按摩手臂至手掌范围,以从左到右的顺序实施反复按压,确保力度合适且有节奏,最合适的力度为患者感到酸胀痛,每天实施两次,每次15分钟左右即可。
心包经在上肢屈侧外循,与心脏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对其进行按摩能够起到清除瘀阻的效果,可稳定患者的病情,并能够避免其复发。
二是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穴位贴敷能够使药物吸收效果更为理想,同时能够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具有疏经通络的效果。
具体方法是:选取内关穴、膻中穴与心俞穴,辨证加减穴位,对于气滞血瘀证患者,增加巨阙穴与血海穴;对于寒凝血瘀证患者,增加至阳穴、血海穴与关元穴;对于痰浊痹阻证患者,增加丰隆穴。
基础药方为:20克当归、20克丹参、10克桂枝、20克川芎、10克桃仁与5克细辛,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并混合均匀,以蜂蜜、水、醋进行调制,形成糊状,然后将药物贴敷在上述穴位上,每次6个小时。
上述穴位具有活血行气的效果,而药方中,当归可起到止痛活血、调经补血的作用,丹参可起到止痛祛瘀、调经活血的作用,桂枝可起到化气助阳、温经通脉、解肌发汗的作用,川芎可起到止痛祛风、行气活血的作用,桃仁可起到通便润肠、祛瘀活血、平喘止咳的作用,细辛可起到止痛散寒、解表祛风的作用,诸药合用具有止痛消肿、化瘀活血之功效。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进展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进展[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主要是指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血管腔狭窄或者堵塞问题,或者因为患者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从而使得患者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从而导致的心脏病。
其中心绞痛作为冠心病中的常见类型之一,主要由于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以及暂时缺血和缺氧问题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近些年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概率逐年增高,对我国民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加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具有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医辨证;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进展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其中诊断标准为气滞、血瘀、痰浊,其中出现这一症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存在肺腑功能虚损、阴阳气血失调等问题,属于一种虚标实证[1]。
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因为气血不畅从而导致患者的心脉痹阻,使患者出现心绞痛问题[2]。
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的中医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辨证施治的理论作为基础,同时采用活血化瘀作为基本的治疗方法,从而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3]。
一、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研究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的研究中,其中发病原因与患者的身体因素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患者年老体弱,饮食不当以及情志失调等因素都会导致这一疾病发病概率增加[4]。
通常会由于患者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以及暴食、悲伤过度、酗酒等因素导致患者发病,其中发病部位主要在于患者心脏,但是这一疾病与患者的肝、脾、肾、肺脏等功能失调有着重要联系,其中这一疾病属于虚标实证,其中虚症主要以患者肺腑气血阴阳亏损、功能失调作为主要[5],同时标实主要是指患者存在痰浊、血瘀、气滞、寒凝导致患者心脉阻滞为主,患者因为心脉不通以及心脉失荣导致出现胸部疼痛症状,其中在发病过程中冠心病心绞痛拥有着虚实夹杂的特点,在发病过程中或者患者以实证为主,或者以虚证为主,同时也存在虚实并重的问题[6]。
二、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在进行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治疗过程中,其中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进行综合考虑[7],目前在我国的中医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益气活血法、益气养阴法、活血化瘀法、宣痹通阳法以及阳理气化瘀法对患者进行治疗[8]。
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总结

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总结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传统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历史悠久,且被证实在一定程度上对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对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理念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选用适合其个体需要的草药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可选用活血化瘀的草药进行治疗;对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可选用益气活血的草药进行治疗。
因此,对患者进行综合辨证后,选用合适的中药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二、中医草药治疗的常用方剂1. 丹参饮丹参饮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舒心安神的功效。
丹参、川芎、红花等草药可以改善心脏的微循环,促进心血管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症状。
2. 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丸是一种对缓解心绞痛症状效果显著的中药方剂。
它主要由藿香、荆芥、升麻等草药组成,可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对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
三、中医草药治疗的注意事项1.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冠心病患者病情千差万别,因此在选择草药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表现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盲目使用草药。
2. 配伍合理、药效互补在中药治疗中,药物的配伍十分重要。
应根据草药的药性、功效相互配伍,使药效相辅相成,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长期治疗、定期复诊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中医草药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同时定期复诊,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的对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在临床实践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愿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能够不断完善,为冠心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中医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医药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辨证加减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程度及胸闷憋气症状得到很好的改善,总有效率高达97.8%;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缺血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中医药治疗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能高,在临床有推广使用价值。
标签: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分析目前,冠心病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好发于中老年人,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
对于该病的治疗,传统的方法是采用西药治疗,但往往效果不佳,且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多,患者容易产生耐药性,且易反复发作。
随着中医科学的发展,中医药的治疗范围越来越广,近几年我院应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取近两年来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岁,平均病程为1.5年。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相关检查均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
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30例,心律失常1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
1.2诊断标准①胸痹诊断标准:压迫窒息、胸部沉重闷胀性疼痛;轻者略感憋气、胸闷和呼吸不畅;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②心脉瘀阻诊断标准:胸部刺痛或绞痛,位置不变,晚上疼痛加重,或感心悸,舌质暗紫,脉象沉弦[2]。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医药治疗,药物主配方为:毛冬青、丹参各40g,川芎25g,红花10g,赤芍20g。
并根据疾病的分型进行辩证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加醋香附、川楝子、秦艽各20g,妙灵脂、生蒲黄各15g,穿山龙30g;气虚血滞型加党参30g,黄芪40g,五味子15g,麦冬25g;阴虚阳亢型原方用量减半,加枸杞子、生地、丹皮各20g;舒张压高者加女贞子30g,杜仲、旱莲草各25g,丹皮、炒枣仁、生大黄各20g,黄芩、栀子、茯苓、桑皮、柏子仁、忍冬藤各15g;寒凝心脉型加桂枝、苏合香各10g,细辛5g,炮附片、薤白、五味子、当归各15g,生黄芪30g,茯苓20g,栝楼50g,胆南星、桂枝各10g。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究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诊治中,采用中医诊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治疗体会。
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2015 年11 月来本院接受接受治疗的82 例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病人作为研究的案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探究组和比较组,每组各41 例,比较组病人运用常规方式进行诊治,探究组病人运用中医诊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
结果探究组病人运用中医诊疗方法进行治疗后,其疾病治疗效果情况如下:其疾病治疗效果情况如下:有22 例(53.66%)病人显效,有18 例(43.90%)病人有效,有1 例(2.44%)病人无效,其疾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7.56%。
同时在心肌耗氧量评分方面,其治疗前为(10.3±2.5)分,治疗后降至(6.8±0.9)分;在心率指数评分方面,其治疗前是(89.3±9.6)分,治疗后降至(73.1±5.8)分;比较组病人运用常规方式进行诊治后,其疾病治疗效果情况如下:有23 例(56.10%)病人显效,有16 例(39.02%)病人有效,有2 例(4.88%)病人无效,其疾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5.12%。
同时在心肌耗氧量评分方面,其治疗前为(10.8±2.3)分,治疗后降至(7.1±1.5)分;在心率指数评分方面,其治疗前是(89.9±9.2)分,治疗后降至(78.9±6.7)分。
在疾病治疗有效率方面,探究组病人与比较组病人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心肌耗氧量评分,及心率指数评分方面,探究组病人与比较组相病人相比,都明显要好,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诊治中,采用中医诊疗方式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其在改善病人心肌耗氧量,以及心率状况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效果。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经验论文

浅谈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的提高,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然而冠心病、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呈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临床数据统计显示,现代的西医医学确属有特色药物可以缓解,但仍然有复发的几率,近年来,利用中医为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因此,本文对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进行阐述,仅供相关的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中医;冠心病心绞痛;经验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65-02对于“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来说都是专业上的医学术语,他们之间既有类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因此,本文根据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本病治疗方面谈一些看法。
1 诊断鉴别,辨证施治对于该病的治疗,现代临床治疗首先要辨病与辨证之间要有机结合,在临床上对于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是先对疼痛的身体部位进行查明,同时还要按压局部位置的疼痛处,假如是由于吃饱饭后、卧位引起的该病,就应该警觉除外食道裂孔疝、反流性食道炎或胆心综合征等,假如是胸肋骨关节周围有疼痛,那么就应该注意是肋软骨炎,若胸痛的持续时间和药物缓解情况也不要忽视查明;也就是说较短的时间内发作之后停止,就是肋间神经痛,要是长时间发作没有缓解的情况,就有可能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肌梗塞等功能性疾患,可以再必要的时候进行心电图、x线等辅助检查。
因此,在明确鉴别诊断基础之上,就可以更好地进行辨证施治实施,《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所列处方,疗效明显。
2 要注重病机,才能灵活施治在现代医学临床经验都认为该病症都是受到遗传基因和自身的生活方式影响所导致的,但是本人认为在中医理论上是主要的病机是由于痰瘀交阻为标,气阴两虚为本,那么在一般的情况下,心绞痛患者就应该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等方式为主要的治疗标准,而对辨证属气滞血瘀、寒痰壅盛、阴寒凝滞和阴阳不调为主的患者,根据病机变化,有的放矢。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6 例临床体会 O
王 珏 雷 权 牛 永 义
中 图分 类 号 : 5 14 文 献 标 识 码 : R 4 . B
文章 编 号 :0 4— 4 X(09 o 一 19— 2 10 7 5 2 0 ) l 0 见 表 1 . 。结 果 示 治 疗 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
持 续 时 间 明 显缩 短 , 电图 s 心 T段 有 所改 善 。 效 : 无 心绞 痛 症 状 无 明 显 减 轻 , 电 图 s 无 明 显 改善 。加 重 : 床 症 状 加 重 , 致 心 T段 临 导 心 肌 梗 死 或 死亡 等 , 电 图 随 之 发 生 相 应变 化 。 心
中 国 中 医急 症 2 0 0 9年 1 第 1 月 8卷 第 1期 J T M.a .0 9, o. 8 N . E C Jn 2 0 V 11 , o 1
・
11 ・ 9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诊 断 标 准 参 考 19 . 9 3全 国 心 血 管 会 议 冠 心 病 的 诊 断标
参 考 文 献
痛 ; 脉 用 硝 酸 甘 油 ; 据病 情 选 用 B受 体 阻 滞 剂 、 离 子 拮抗 静 根 钙 剂 等 。治 疗 组 在 对 照 组 治 疗 基 础 上 予 以 生 脉 饮 合 血府 逐瘀 汤加 减: 太子 参 1g 麦 冬 2 g 五 味子 1g 当 归 1 g 川 芎 1g 桃仁 5, 0, 0, 2, 2,
统计疗效。
1 陈 可 冀 .试 谈冠 心 病心 绞痛 及 心 肌梗 死 的 中 医治 疗 [] J .中华 内科 杂 志 ,9 7(1 :01 1 7 1)7 2 方 药 中 , 铁 涛 , 建 华 , .实 用 中 医 内科 学 [ .上 海 : 海 科 学 邓 董 等 M] 上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冠心病 心绞痛临床症状的描述及相应的治疗 方法。《 灵枢 ・ 厥病
篇 》有 云 : 真 心 痛 , 足青 至 节 , “ 手 心痛 甚 , 发 夕死 , 旦 夕发旦 死 ” 。
2 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
冠 心 病 的 发 病原 因很 多 , 医认 为 是 由于 冠 状 动脉 粥 样 硬化 西
4 疗 效评 价 临 床 治愈 : 状和 体征 完 全 消失 , 访 1 无 复发 ; 转 : 状 症 随 年 好 症 和 体征 基 本 消失 , 见效 : 大部 分 症状 和 体 征 消失 ; 无效 : 治疗 有 效 ,
但反复发作 。
穴 位是 人体 信 息 系 统 的 特殊 传输 站 , 体信 息 系 统 包 括神 经 人
计运 针 3次 。2 l d 疗程 。未好 者在 间隔 3 d重 复 。重复 次数 不超 过
3 。 次
或 脾 虚失 运 , 湿聚 生 痰 , 上渍 于 肺 , 气不 宣 ; 肝 气郁 结 , 肺 或 气郁 化 火, 火盛 灼 肺 , 阻碍 肃 降 ; 肾虚 , 纳 无 权而 气 上逆 , 或 摄 均可 导致 咳 嗽。
反射 系 统 , 电生 理 系统 , 液 调 节 系统 的 综 合效 应 。通 过 对 鱼 际 、 体
丰 隆 、太 渊 采 取烧 山火 , 天 凉 、针 法结 合 小针 刀的 穴 位切 割 刺 透 激 , 临 床 上 具 有 选 穴 少 、疗 效 好 、见 效 快 等 特 点 。 通 过针 法 , 在 穴 位 切 割 对 肺起 到 了双 向调 节 作 用 , 虚 者 得 以补 , 使 实者 得 以 泄 。
得较好的疗效。
【 关键 词 l 冠心 病 心绞 痛 胸 痹心 痛 中医 药治疗 辨证论 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中医 冠心病 经验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和“心痛”等医学术语,它们之间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就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诊断鉴别,辨证施治 关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现代临床首先要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诊治心绞痛患者,首先对疼痛部位要查明,并局部按压疼痛处。若有饱餐后或卧位引发的心绞痛,应警觉除外食道裂孔疝、反流性食道炎或胆心综合征等 若在胸肋关节有局部压痛,则注意是肋软骨炎 若胸痛的持续时间和药物缓解情况也不要忽视查明 短时发作即止者多为肋间神经痛,持续发作不缓解者,有可能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功能性疾患,也许是心肌梗塞和夹层动脉瘤破裂等危重症,可以配合必要的理化检查和心电图、X线等辅助检查。 在明确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进行辨证施治实施。《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所列处方,疗效明显。 二、病机,灵活施治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主要受遗传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主导病机应该是痰瘀交阻为标,气阴两虚为本。对大多数心绞痛患者,应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和祛痰通络为治疗法则。而对辨证属气滞血瘀、寒痰壅盛、阴寒凝滞和阴阳不调为主的患者,根据病机变化,有的放矢。心绞痛在现代医学上针对自发型中的变异型心绞痛并多伴有冠脉痉挛状,有多发在晚上的特点,辨证多有阳虚寒凝存在。劳累型则有活动后诱发、遇劳加重等表现,中医辨证多有虚损存在。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三、诊治心绞痛的临证案例 一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患者101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0版标准[1]。且心绞痛每周至少发作5次,每次发作时间>3 min,心电图呈缺血性STT改变,病程持续1个月以上。并排除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衰竭及肝、肾功能异常及内分泌疾病者。现就52例患者治疗情况分述如下 男33例,女19例 年龄39~70岁,平均50.6岁 病程1.5个月~11年,平均4.5年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5例,变异性心绞痛9例。 二方法 给予自拟益气活血汤 黄芪、葛根、丹参各30 g,白芍、赤芍各20 g,川芎15 g,红花、石菖蒲、桃仁各10 g。随证加减 阳虚寒凝加桂枝l0 g,枸杞15 g,炙甘草10 g 阴虚加生地黄、熟地黄各12 g,麦门冬15 g 痰浊加竹茹10 g、瓜蒌10 g 肝郁气滞加郁金、延胡索各10 g。水煎,1剂d,分早晚2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三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 心绞痛完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 有效 心绞痛减少次数超过治疗前总数50%以上,心电图有所恢复 无效 症状未减轻,心绞痛常有发作,心电图无好转[2]。 论文网 四结果 显效21例,占40.38% 有效27例,占51.93% 无效4例,占7.69%。总有效率为92.31%。 五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两虚导致血瘀是形成胸痹的重要原因。因此,益气养阴、活血止痛是治疗该病的关键[3]。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汤。方中黄芪、石菖蒲芳香、丹参、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熟地黄等、均有一定的抗凝、扩张血管、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的功能,能改善血液的理化性质,调整凝血及抗凝系统,防止血栓形成[46]。 参考文献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6872. [3] 李红鹰.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68例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6,69: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