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 (新版)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文信息培养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归纳、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提问:大家看过《闯关东》这部电视剧吗?(学生回答)
展示:东北地区有关东、关外之称。
这里的“关”指的是山海关。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的农民向东北地区移民的过程。
19世纪初,黄河下游出现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而当时东北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尚未开垦。
迫于日益重的生活压力,受灾农民不顾禁令(清政府为禁止汉人进入满州“龙兴之地”垦殖而颁布的禁关令),冒着被惩罚的危险,陆续“闯”入东北。
闯关东造成了东北地区的人口急剧增长。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
二、新课
(一)人口分布
活动1:
出示黑、吉、辽三省的面积、人口对比表格:
1. 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为1953年的多少倍?
2. 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1. 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为1953年的3倍多、2倍多、2倍多。
2. 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84.4人、146.9人、297.6人/千米2。
出示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图,提问:读图说说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
这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早。
小结: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人口多,北部和东部人口少。
东北地区中部和南部地形多为平原,工业和交通发达,开发历史早,人口稠密;北部多山地,东部多沼泽,工业和运输条件较差,开发历史较晚,人口稀疏。
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因素:地形、交通、开发历史等。
出示东北地区民族分布图,提问: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一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东北地区以汉族为主,但同时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主要的少数民族有满、蒙、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族等。
其中,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展示东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图片: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
阅读:旗装与旗袍
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的旗装。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适应当地寒冷气候,选择了保暖性较好的旗装作为日常服饰。
民国时期,对旗装进行改进,形成了旗袍。
活动2:
1. “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
找出鄂伦春族的分布地
区,解释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2.赫哲族是中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
“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
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来描述赫哲人的渔猎生活。
找出赫哲族的分布地区,讨论上述民谣表达的含义。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1.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地地区。
这里纬度高,气温低,山高谷深,溪流纵横,冬季,驯鹿还是这里的交通工具。
播放视频:《鄂伦春族》
2.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松花江的下游地区。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描述的是赫哲人的渔猎生活,反映了东北地区的古朴、丰饶的自然风貌。
(二)城市分布
出示东北地区交通运输图,
1.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铁路干线:京哈线、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
(学生读图找图)
明确: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有主要地位。
2. 读图,找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纷河、长春、吉林、图们、沈阳、大连、鞍山、丹东等城市,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学生读图找出上述城市,并归纳分布特点)明确: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介绍哈尔滨:
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同时又是重要的铁路枢纽,通过滨洲—滨绥线与俄罗斯保持广泛的联系。
活动3:
1.举例说明哈尔滨是一个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结合有关知识,解释哈尔滨具有这种独特的异国情调的原因。
2. 大连是一个北方城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呢?在大连举办国际服装节,有哪些优势条件?(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1.哈尔滨拥有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中心城区至今仍保留有典雅别致的欧式楼宇,如:中央大街、果戈理大街、庄严雄伟的圣索菲亚教堂等。
原因:哈尔滨位于中国的最北部,与俄罗斯接壤。
在建筑风格具有俄式风格,在饮食娱乐方面上也受其影响。
长期以来哈尔滨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造就了哈尔滨这座异国情调的城市。
展示哈尔滨的异国情调图片:圣索菲亚教堂、哥特式建筑、果戈里大街
2. 大连位于东北地区的最南部,依山傍海,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因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大连举办国际服装节的优势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与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联系密切,海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介绍长春和沈阳两个城市:
长春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基地,这里建有规模宏大的第一汽车制造厂,铁路车辆制造也有较大规模。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工业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沈阳名胜古迹众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
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这里地形平坦,工业和交通发达;城市主要分布在铁路干线沿线地区,纵横交错的运输网络中,铁路占主要地位。
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沈阳。
四、课堂练习
1.东北地区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是(B)
A.黑龙江北部漠河附近
B.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C.三江平原
D.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2.以下为某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关于这个民族描述正确的是(D)
A.是朝鲜族女性的传统着装
B.手臂露出,不宜在寒冷的东北地区穿戴
C.该民族集中分布在长白山两侧
D.该民族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3.哈大线与滨洲线、滨绥线交会的城市是(A)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讨论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师针对学生漏掉的、不清楚的地方进行适当地引导和讲解,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对于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除了要引导学生观察铁路线路图以外,还要提醒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和气候进行分析,学会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