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定)

8.人与类人猿的分界标准是 能否直立行走
。
9.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是 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
。
10.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直立行走 。
11.环境变化是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外因,身体变化是内因。
思考: 1.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森林古猿进化成了人 类。同样的森林古猿也进化成了类人猿。请问现代 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类吗? 不能。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能再 进化成人类了。
森林古猿
3)制造工具的能力
7.列举人与类人猿的不同之处?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不自 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二、 从猿到人的进化
二、 从猿到人的进化
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 之一。他们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猎,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并掌握了使用火的技术。 2、蓝田人:1964年发现于陕西蓝田县的蓝田人,距今约70万至115万年。他们的头骨化石显 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已经具备了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3、北京人:生活在更新世的北京人,距今约77万至23万年。他们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 和使用工具,但仍然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和县人:发现于安徽和县的和县人,距今约19万至15万年。他们的头盖骨化石显示,具 备直立人的特征,可能与北京人中的较晚者相当。 5、马坝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坝人,距今约12.95万年至13.5万年。他们是直立人 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代表。 6、长阳人:发现于湖北长阳的长阳人,距今约19.5万年。他们的化石显示,具备现代人的特 征,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原始特征。 7、丁村人:发现于山西襄汾的丁村人,距今约20万年。他们的化石是晚更新世早期的旧石 器时代遗存。 8、金牛山人:发现于辽宁金牛山的金牛山人,距今约28万年。他们的头骨化石显示,是猿 人与智人的过渡类型。 此外,广东英德发现的万年前古人类化石,距今约13500年,是广东乃至岭南发现年代最早 的墓葬,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岭南古人类提供了重要新材料。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在生物界的地位和特征,2、了解从原始灵长类到猿和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3、理解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1、投影图片和播放影片,学生观察和思考;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比较人类与类人猿存在的亲缘关系和从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等方面的事实,让学生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类起源观点。
2、2、通过介绍我们人类同属于智人种,让学生知道不同种族的人是同一个大家庭的人,不能有种族歧视和隔离,地球上人人平等。
3、通过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文明古国。
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古猿到人的进化教学难点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同学们知道“女娲造人”的传说吗?那一位同学来说一下?老师阐述:然后引入课题:人的由来。
二、教学新课:学习目标:(1分钟)1、说出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说出人类进化主要经历了几个作业阶段。
(一)人的由来。
自学指导1:(5分钟)“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1、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取、、。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与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有着共同的祖先?? 。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它们的过着生活,吃的是。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二)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自学指导2:(5分钟)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5篇可选)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5篇可选)第一篇:《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1一、课程资源分析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自古以来就一是个被人们关注的问题,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可以从学生的记忆中挖掘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学。
神创论和进化论的观点,是可开发利用的有效课程资源。
两种观点的争论至今还在延续,有效开发利用学生知道的相关内容,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佳途径。
一些关于类人猿的图片资料也是可开发和利用的良好的课程资源,学生对类人猿的形态、生活习性等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挖掘学生的猜想潜能,让学生通过对类人猿和人的比较总结猜想,类人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
早期人类的化石做为一种重要证据,可以让学生分析早期人类的化石证明自己的分析与猜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开篇内容。
人的由来与人的发展情况,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历史的渊远与进步。
会设想今后人灯将怎样发展。
想到了人类的发展,就会想到与人类发展相关的生物圈中的各种问题:首先要了解人类自己,如人类自身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人类的健康问题等等;人类的发展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环境的质量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
所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对把把学生引入对本单元的学习起着领航作用。
三、学情分析人类的的起源中,关于神创论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也多少知道一点。
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都能说出一些。
关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学生也知道一些,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看一看,这些类人猿的形态,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让我向这位伟大的女性致敬
我创造了 你们
我进化成了 你们
哪 一 个 才 是 最 后 的 真 相 ?
真相只有一个
第四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回顾历史
• 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 建立者是(达尔文) (重点记忆)
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人类和类人猿是什么关系呢?
稀树草原
的
类人猿和人的区别
项 名 目
称 类人猿 人
“露西”少女化石
答:他的骨盆较宽阔, 上肢细短,下肢粗壮, 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 动方式。
讨论
“东非人”用图 中所示石块做什么? 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 “东非人”已经具有 什么能力? 答:石块明显加工过,呈斧状和凿状。可 作工具,因此可推断“东非人”在逐渐适应 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手的解放使他们已初步 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人类是从哪儿来的? 我又是从哪儿来的?
女娲简历
• • • • • • 姓名:女娲 别名:女希氏,娲皇 出生地:成纪 形象特征:人首蛇身 出生日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主要成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等。
女娲造人
神 创 论
达尔文简历
• • • • • • • • 姓名:查尔斯· 罗伯特· 达尔文 外文名:CharlesRobertDarwin 国籍:英国出生地:普雷斯顿 出生日期:1809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1882年4月19日 职业:生物学家,博物学家 毕业院校:剑桥大学 主要成就:创立生物进化论
人类的演化(按照时间划分)
• 1、早期猿人阶段。 • 2、晚期猿人阶段。 • 3、早期智人(古人)阶段。 • 4、晚期智人(新人)阶段。
观察了变化?)
直 立 行 走
使 用 工 具 制 造 工 具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猩猩是亚洲唯一的大猿,现在仅存于
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蒸汽缭绕的丛林里。
猩猩的两个品种有许多方
面是很突出的,它们是世界 上最大的树栖,也是繁殖最 慢的——哺乳动物。猩猩被 认为是社会的隐居者,它们 建立的地区性模式使人回想 起了人类早期的文化。
大猩猩
是灵长目中最大 的动物,它们生存于非洲大 陆赤道附近丛林中,食素。 大猩猩92%至98%的脱氧核 糖核酸排列与人一样,因此 它是继黑猩猩属的两个种后 与人类最接近的现存的动物。 过去大猩猩曾被认为是一种 幻想的生物。
黑猩猩 是黑猩猩属的
两种动物之一,但由于 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相 似度达98.77%(最近有 些研究为99.4%),所 以亦有学者主张将黑猩 猩属的动物并入人属。 原产地在非洲西部及中 部。
观察类人猿图,回答问题: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 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 的区别呢? 3、人类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类人猿的 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 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 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 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 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 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 地。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森林古猿生活场 景想像图
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会 演化成为人类呢?
学习目标之三:从猿到人的进化
想一想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 1000 万~ 2000 万年前,地 壳运动剧烈,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 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裂 谷,南起莫桑比克,北达西亚的约旦河谷,全 长 6000 多千米。当时地球上气候也发生剧烈变 化。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 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 树草原。1、想一想,大量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 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么影响?
初一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心肺功能、代谢效率和免疫系统逐渐完善,使得我们能够更 好地适应各种环境。
大脑发展
人类大脑容量逐渐增加,皮层复杂度提升,使我们具备更强的认知和 学习能力。
人类文化的发展
01
02
03
语言和符号
人类发明了语言和符号系 统,使得信息传递和知识 积累成为可能。
工具和技术
从简单的石器到复杂的机 械,人类不断发明和改进 工具,推动了生产力和生 活方式的变革。
04 人类的未来
人类未来的进化方向
适应环境变化
01
随着环境变化,人类可能会进化出更适应环境的生理特征,如
耐寒、耐热、抗病等。
智力发展
02
人类智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人类的智力水平可能
会更高,思考和创新能力更强。
道德和伦理观念
03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类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
更加注重人权、平等和环境保护。
现代人类的形成
大约在距今10万年至5万年间, 由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文化 传播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现 代人类逐渐形成并扩散至全球。
人类进化的证据
化石记录
生物形态学证据
通过发现和研究化石,科学家们可以了解 古人类的形态、行为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从而揭示人类进化的历程。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解剖学特征,科 学家们可以推断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 进化历程。
化石遗物和遗址
遗传学证据
通过研究化石遗物和古人类遗址,科学家 们可以了解古人类的生活环境、文化特征 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研究现代人类的基因组结构和变异, 科学家们可以追溯人类的起源、进化和迁 徙历史。
03 人类的发展
【新】部编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二)、探究新知 首先,认识常见的几种关于人类起源的学说。
通过设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引出关于人类的由来,有两种观点:一个是神创 论,一个是进化论。让学生介绍他们熟悉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课件展示 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以及女娲造人)。但是,需让学生明白,这些神话故事是 没有科学依据的,而我们今天重点讲述的是有证据的进化论。
C.森林古
课的最后,为学生呈现一个拓展延申活动:引用曹植的七步诗引发学生思考。人
猿同祖,人类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引出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通过资料了解达尔文,让学生知道《物种起源》 这一著作。在这一著作中达尔文比较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提出现代类 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强调这一部分为本节重点,也是学业考试考点。
(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首先通过资料和图片简单了解森林古猿的分布和生活方式。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七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板书
从猿到人的进化 树上生活→下地生活 森林古猿→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能够用 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人类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了从猿到人的进化已经从直立行走到制造和使用工 具。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 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通过以上示例,最后和学生共同总结出人类进化的大致历程是这样的 。
(三)、课堂总结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古人类学家根据化石,推论出:
01
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下地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环境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前肢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02
证据(二)
”
当作工具,用来
砍砸和削刮物体 古人类用图中所示的石块做什么? 从石块的形状推测,古人类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具有制造和使 用工具的能力
√
X
√
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猕猴; D狒狒。 用你所知道的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简要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 请你查阅资料,并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除了化石证据外,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什么方法?科学家形成了哪些新的观点? 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祖,人类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共同点? 1.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2.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3.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运动方式不同。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
A
谢谢观看
THANK FOR YOU WATCHING
演讲人姓名
演讲时间
1
不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和选择等不能重演。
2
讨论:让类人猿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人类应该怎样做? 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

人类进化的标志: 1.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制造工具 3.火的使用 4.语言的产生 5.脑的发达
讨论1: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类吗?
不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和选择等不能重演。
我可能变成 人吗?
讨论2:让类人猿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人类应该 怎么做?
1.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 为。
一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达尔文 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进化论
神创论
观察与思考
请你观察下图所示的四种 类人猿,并结合生活经验和 知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 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 有什么共同点?
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想一想,大量的森林 变成了稀树草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 么影响?
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森
树栖生活转到地面生活 这一支古猿是怎
林 环境变化
样进化成人的呢?
古 猿
森林减少 继续留在森林,树栖生活类人猿
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 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 遗体、遗物等。想一想,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 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说明了什么?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从哪里来? 我从哪里来?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 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的示意图,概 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 面的变化。
3.培养学生以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 树立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

探究新知
2、进化的主要证据?
石器
1.古人类用图中所示的石块 Nhomakorabea做什么?
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 体
2.从石块的形状推测,古人类 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制造和使用工具
探究新知 3、进化的过程中主要的变化有哪些?
运动方式: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不会—会、简单—复杂 着衣:御寒、遮羞
探究新知 人类进化的过程示意图: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情境导入
女娲造人
圣经.创世纪
人类从哪里来?
神创论
探究新知 探究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人类的起源
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 —达尔文,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有着 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指出人不 是由神创造的。
探究新知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比较
东 非 大 裂 谷
人类进化的证据 ——化石
1.森林古猿是怎样进化 成人类的? 2.在东非大裂谷地带, 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 化石,这说明了什么?
约旦河谷 露西
东非人 莫桑比克
探究新知
2、进化的主要证据?
“露西”少女
人类骨骼
1.“露西”少女的上肢和下肢 有什么区别?
上肢较细、下肢粗壮
2.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猜想 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
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的 能力
类人猿 臂行
可以使用工具 但不能制造
现代人
直立行走
能制造和使用简单 或复杂的工具
脑的发育 程度
脑容量小(400mL) 没有语言文字能力
脑容量大(1200mL) 有很强的思维能力、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越来越发达。
5、在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
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 生了变化?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
1、 从半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
2 从不会使用工具
到使用工具 再到
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
直到制造和使用包括
电脑在内的 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
3 从赤身裸体 懂得预寒、遮羞。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环境:现代类人猿生活在热带丛林,生活方式是 树栖,而人类生活在地面。 (2)运动方式:现代类人猿的运动方式为树上攀援,而人 类的运动方式为直立行走。 (3)工具的使用:人类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而类人猿不 会制造工具。 (4)脑的结构:人类的大脑比现代类人猿的发达,且出现 了主管语言的区域。 (5)火的使用:人类会用火烧烤食物。
人类的发展概述:
森林古猿
自然条件 改变
不适应者
灭绝
生活在森林中
现代类人猿
下地
直立行走
手足分工
实用工具
制造工具
火的使用
大脑发达
劳动
产生语言
人类
技能训练
区分事实和观点
1、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5、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观察与思考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
共同点? 生活在森林里,没有制造工具能力
2、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件2022-2023学年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本课小结
现代类人猿和人的相似与不同——
人 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类
的
起森
生活在 进化 现代类人猿
源 和 发 展
林 地球环境
古 发生变化 猿
森林 生活在稀 进化 人类
树草原
人类起源的标志: 1、直立行走(人猿分界的标志) 2、使用工具、制造工具 3、能够使用火 4、语言的产生
直立人能够使用火,进食熟的肉类食品增多, 肉类食物比植物性食物具有更多的热量和蛋白 质,从而促进了直立人的大脑急速发展。
4、智人 ——最终进化人人类
尼安德特人复原像
尼安德特人的石器工艺更加复杂化,制作石 器的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开始用 仔细打下的石叶制作形状精细的工具。
尼安德特人不仅能够使用火,而且已经掌握 了引火和人工取火的技能。
A.骨器
B.瓷器
C.石器
D.以上都不是
4、人类学家把下列哪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重要
标准( D ) A.下肢增长
B.脊柱由弓形变成“S”形
C.骨盆变短增宽 D.直立行走
5、人类进化四个阶段的顺序是( D )
①能人 ②智人 ③南方古猿 ④直立人
A.③①②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请结合“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生物学观点,谈谈你对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理解。
1000万~2000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地球上 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了生物的生存。一部分 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 境,从而使人类起源成为可能。 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的形态结构和 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以更好地适应环境,而且 因为脑的高度发达,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变能力 越来越强。目前人类科技已经能够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地球的命运。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了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属于观点。
4、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是露西少女。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50万----20万年前。
5、促进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环境变化是森林大量消失。
6、促使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身体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的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
7、进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从而提高了制造工具的能力;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有促进了脑的发达,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
8、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是:运动方式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由精囊腺、前列腺、输精管、尿道、阴茎、附睾、阴囊、睾丸等组成。
2、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生殖系统由输卵管、卵巢、子宫、阴道等组成。
4、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5、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的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6、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
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
这就是怀孕。
7、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人的形态。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人教版 七下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件

人类发展历程:
1、直立行走 2、制造和使用工具 3、能够用火 4、脑的发达,产生语言
古人类生活想像图
本课小结
1.人类起源于: 森林古猿
人 类 的 起
2.森林古猿 地形变化
气候变化
生活 进化 现代类人猿
在森林 生活在 进化
人类
源
稀树草原
与
进 3.进化论的建立者: 达尔文
化
4.研究人类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化石
A 长臂猿
B 北京猿人
C 森林古猿
D 类人猿
3.在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变化是(C)
A.造山运动活跃,山脉隆起 B.气候变化加剧,出现冰川 C.四肢行走变为直立行走 D.森林毁灭,草原稀疏
课堂延伸
在现代人类中,偶尔会出现身披长毛的毛人 或者长有尾巴的小孩。请尝试说明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现象?
课堂延伸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猿同祖,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 类呢? • 大力保护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 • 建立现代类人猿自然保护区等。
1、你认为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D )
A 猕猴
B 长臂猿
C 恒河猴
D 黑猩猩
2、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C )
思考与讨论
1、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 散布在哪里?
热带丛林
2、森林古猿的生活方式以什么为主?
树栖
四、从猿到人的进化
想一想 思考:森林古猿是如何进化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呢?
资料分析 地质学家告知我们,1000万-2000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相继出现了喜 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全长6000多千米世界上最大的 裂谷。当时地球上气候也产生剧烈变化。在地形和蔼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 大裂谷地区本来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 看书第二、三页掌握知识点: 1、19世纪,进化论创立者达尔文在比较了人
和 现代类人猿 的相似之处,提出人类和类 人猿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观点。 2、森林古猿在 热带丛林中以人类的共同祖先的 生活。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 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 非洲的热带森林。
(1)①表示的物种名为 。
(2)依据已有证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在①之前自然环境曾发
生过对人类起源有重大影响的变化,这一变化是
。
(3)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的 方向发展:从②到③ 表示人类开始 。
(4)从③到⑦,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 是 。由此推测人类进化过程中身体内部结构发生的
识图回答问题
猩猩
大猩猩
长臂猿
黑 猩 猩
想一想
• 1、这些类人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什
么共同点? 热带丛林
以树栖生活为主
•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 相似之处,那么它们和人类究竟在哪些方 面有根本的区别?
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脑发育程度
资料分析
• 1、促进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的原因是什么?
重要变化是
。
谢谢!
地壳运动 大片森林消失 被迫从树上下到地
地形和气候发生变化
面
• 2、东非大裂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早期古人类化
石? 东非大裂谷正处在人类起源的位置
• 3、露西具有的特征中,哪些与森林古猿相似? 哪些又与现代人类相似?
脑容量大大小于人类,与古猿类似
直立行走
练习
• 下图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