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经济学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经济学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实验经济学在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系统介绍实验经济学的著作较少。本文在综合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理论贡献、研究现状、经典实验、代表人物、方法论、发展趋势和评价做了全面的介绍,并就实验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比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实验经济学个体决策口头双向拍卖市场博弈论

一、实验经济学概述:

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家在挑选的受试对象参与下,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并给以一定的物质报酬,以仿真方法创造与实际经济相似的一种实验室环境,不断改变实验参数,对得到的实验数据分析整理加工,用以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及其前提假设、或者发现新的理论,或者为一些决策提供理论分析。

二、实验经济学发展历程: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在可控条件下研究大规模的宏观经济现象是十分困难的。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萨缪尔森在《经济学原理》(第12版)中说过这么一段话:“通过实施受控的实验是发现经济规律的一条可行的途径,但是不幸的是,经济学家们往往难以完成那些本来由化学家何生物学家控制的实验,因为这其中包含了诸多经济学家们不容易控制的因素。就像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一样,经济学家们在答题上倾向于观察。”

(一)准备阶段(20世纪30年代末至60年代末)

第一股思潮:20世纪50年代,阿莱斯悖论,是最早通过试验提出的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怀疑。

第二股思潮:1948年张伯伦教授在课堂上的实验是实验经济学的开端,并启发了他的弟子弗农.史密斯,发表了被成为实验经济学奠基之作的论文《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

第三股思潮: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博弈论的发展,实验经济学成为研究经济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的前几年,实验经济学家不仅要进行各种实验,得到用传统方法或计量方法所无法得到的成果,还要面对来自主流经济学家的疑问和责难。

1982年弗农.史密斯发表了论文《作为实验科学的微观经济系统》,指出实验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创造一个可操作的微观经济环境。使得必要的控制可以保持,并且保证可以对有关变量进行测量,为此要设计适当的实验制度。

(三)走向成熟(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验经济学的发展突飞猛进,主流经济学已事实上承认了实验经济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可行性。霍尔特(Holt,1999)在其编辑的《2000年实验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参考文献》中将有关实验经济学的文章和著作分为九个领域:方法论、市场、拍卖、选择理论、博弈论、信息经济学、讨价还价、公共经济学、课堂实验等,可以说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已逐渐融入主流经济学的不同领域中。

实验经济学的研究队伍也进一步壮大。除了“实验经济学的麦加”亚利桑那大学外,一大批优秀的实验经济学家也进入名校任教和建立实验室,实验经济学的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越来越大。

毋庸置疑,经过一段漫长的试验绝缘期,经济学最终成为一门实验科学。实验经济学在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学理论,以及分析、决策和评估政策上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并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学的成见。连萨缪尔森也从善如流,在其新版的教科书中删除了前面所引得那段话,从而中止了旧观念的传播。

三、实验经济学理论贡献:

(一)关于个体决策的实验研究

1、“阿莱斯悖论”

主流经济学在期望效用理论下得到无差异曲线的三个性质:无差异曲线之间是平行的。

阿莱斯实验:

按照期望效用理论,平行的无差异曲线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因为假设中有0<=u1<=u2…<=un<=1,所以越是风险厌恶者,所面临的无差异曲线越陡峭。一个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实验参加者如果在第一套选择方案中偏好方案A的话,在第二套选择方案中必定也偏好方案C。但是,阿莱斯实验的结果却表明尽管实验参加者在第一套选择方案中偏好方案A,在第二套选择方案中又恰恰偏好方案D。

结论:从这一悖论出发,阿莱斯等人对无差异曲线的平行性表示怀疑,认为无差异曲线应该是扇形展开的。

2、“偏好逆转”

标准的经济理论中,“选优不选劣”是一个基本的理论假设。

博彩实验:

显然,选择方案A赢的可能性更大,但奖额较小;而选择方案B则一旦赢的话,将赢得更多,但是赢得概率相对较小。如果这种选择是根据赢得可能性和投入钱的多少决定的,博彩者就可能选择方案A,但是实际上付钱的时候,他反而会选择方案B。

结论:否定“选优不选劣”的基本假设。

(二)在市场理论检验方面

1、关于市场组织的研究

由张伯伦主持,史密斯改进的实验。他们设计了一类与证券市场类似的完全竞争的供求市场,通过买卖双方的连续喊价达成交易合同,并重复进行交易过程。在这项实验中,他将被实验者分为两组,一组是出售同样商品的零售商,一组是消费者。零售商在不停的降价,而消费者则自由的提高价格,所有人的价格都公开写在黑板上,当零售商和消费者的报价一致时交易成功。

实验结果显示理论预期的市场均衡是可以获得的,而且均衡的收敛和稳定并不要求市场信息的完全性,不过均衡的获取需要参与人一定的试错过程。通过实验还得到:完全信息和大量的交易者都不是达到完全竞争均衡的必要条件。

2、对拍卖理论的检验

(1)拍卖理论

经济理论有三方面的预测:第一,就谁将获得所拍卖商品和买方的期望收入而言,英式拍卖和第二价格密封拍卖等价,这一结果产生于个人理性。第二,荷兰式拍卖和第一价格密封拍卖等价,这一结果产生于纳什均衡行为的更严格假设,即个人理性和对彼此间一致的预期的结合。第三,如果所有买方都是风险中性的,那么所有的四种拍卖形式都是等价的。

(2)史密斯“口头双向拍卖市场实验”

为了检验这些预测,史密斯进行了许多实验,主要是控制供需条件,调整市场制度。为了产生私人信息,每个投标人被给予一个随机独立抽取的数字v,这个数字只有投标人本人直到。如果投标人赢得了拍卖品,支付了价格p,他将得到奖金p-v。

实验结果显示:第一,等价性:支持第一个预测,英式拍卖和第二价格密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