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经济学的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绪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经济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相关研究方向进行文献综述。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当前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进展本部分主要综述了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针对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周期,各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实践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理论和实证结果。
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从投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方面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和动力,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二、微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文献综述本部分探讨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并综述了政府干预在制度设计、市场监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并对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2. 行为经济学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并综述了行为经济学在市场行为、决策行为、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同时,分析了行为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三、发展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部分总结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并综述了发展经济学在贫困陷阱、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指出了该领域仍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就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综述。
从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环境影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结论通过本次文献综述,我们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各自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学的文献综述
经济学的文献综述本文旨在对经济学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其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涉及到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里,经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理解经济现象和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文献综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系统的运行和演变,包括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增长率、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等因素。
近年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聚焦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政策的效果和稳定性、金融市场的波动等方面。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市场的运行,关注供求关系、价格决定、市场竞争等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效率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企业和个体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减贫问题,研究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减少贫困和不平等。
该领域的研究涉及到农村发展、城市化、教育和医疗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产业的组织结构、市场竞争和创新动力,关注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造经济增长。
近年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包括新兴产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政策等方面。
综上所述,经济学领域的文献综述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经济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聚焦于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等重要议题,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城市社区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产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篇一浅议经济类畅销书的打造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经济类畅销书的概况描述,总结了经济类畅销书的特征,并从市场调研、内容提供、细节设计、营销推广等四方面讨论了经济类畅销书的打造。
关键词:经济类畅销书;概况;特征;打造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2目前对畅销书比较认可的概念是,畅销书是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市场价值切中时尚热点、社会热点,形成社会话题,以线性读者群体为目标市场的适销对路的图书产品。
近几年,在经济类图书中《货币战争》、《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金融的逻辑》、《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等广受读者关注,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
一、近年来经济类畅销书概况2008年,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为标志,一场始自美国的金融危机拉开序幕。
随后,这场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并演变为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自然被卷入其中。
这一巨大事件,必然在出版行业有所体现,探析危机原因、预测经济走向类的图书迅速走红,越来越多的关于经济危机解读以及国人应对之策的选题应运而生。
“金融”和“经济理论”类通俗读物成为畅销书中的亮点,“货币战争”系列、“郎咸平说”系列、“时寒冰说”系列等一批图书为广大读者所熟知。
二、经济类畅销书的特征任何一本图书受到追捧,必然有它的原因。
尤其是经济类畅销书,特征更是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与社会热点高度契合经济类畅销书,尤其是近几年的经济类通俗读物,大都建立在将要成为热点或正在“热”的事物上。
随着国人整体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读者把自身的生存发展放在更大的环境中考量,并愈发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国家命运前途以及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经济现象。
基于实验经济学的森林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的文献综述
基 于 实验 经 济 学 的森 林环 境 资 源价值 评 估 的文献 综述
刘丽丽 刘金 萍 , , 张双 马景娜 ,
(. 1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 重庆 4 0 4 2 G S 0 0 7;. I 验室 , 重庆 4 o 4 ) o o 7
摘
要: 首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 经济学的概 述 出发 , 展示 了实验经济 学理论与 方法 的有 代表性 文献 的研 究 结论 , 述 了其 综
t au f oe t e o r e :ie tmak tas sme t to hev eo rs s u c s drc r e es n h d,a e aiemak t ssme tme o da s sme t r e v — l f r s me h m t r e e s n t da es n k t a v s a h n s ma el
2 T eKe aoa r fGS A p c ̄ ni h n qn , hn qn 0 0 7, h a . h yL brt yo I pl a o C og ig C og ig4 0 4 C i ) o i n n
Ab t a t F r to l.t i a e e n tae o t d o cu i n fr p e e t t e l e au e a o tt e r s a d meh d sr c : i fa s 1 h s p p rd mo sr t ss me su y c n ls o s o r s n a v tr t r b u h o i n t o s e i i e o x r n a c n mi s fo a v r i w o e e p r n e e o o l ,a d t e u nn re f t a p c t n i i a e — fe p i e me tle o o c r m n o e v e f h x ei t me tt c n l l n n S _ l a is o s p l a o n Chn .S c h TC h v i i i o dy h ep p ra aye n u n l ,t a e l s s a d s mma ie e r s a c i a in o s e s n s Olv l e o o e t rs u c sb t th me a d a n r s t e e r h st t fa s s me t i a u ff r s e o r e o a o z h u o h n . b o d;a d b s d o a c l t g c aa t rs c fa v re fa s s me tme o s h s p p ri tg a e h e y e o s e sn r a n a e n c u ai h r ce it s o a i t o s e s n t d ,ti a e n e r ts t r e tp sf ra s s i g l n i y h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标题:现代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问题综述引言:一、市场失灵的定义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分配中发生的偏差,也可以被理解为市场在实现效率时所出现的失败。
有学者将市场失灵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性失灵,即由于外部性或社会成本无法内部化而导致市场无法正常运作;另一类是信息不对称失灵,即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资源配置。
市场失灵的定义不仅涵盖了资源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也反映了市场运行机制上的缺陷。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等。
外部性是指产业活动对第三方造成的外界影响,例如企业污染环境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风险,这种外部成本无法被企业内部化,导致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正确配置。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不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例如国防安全、道路和桥梁等,市场存在公共物品也会导致市场失灵。
不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等情况,这些情况会导致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从而影响效率。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者之间对一些重要信息的掌握不平等,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资源配置。
三、市场失灵的对策针对市场失灵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一是外部性失灵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环境法规和政策来约束企业的污染行为,减少外部成本。
二是公共物品失灵问题,政府可以提供公共物品,或通过纳税等方式筹集资源来提供公共物品。
三是不完全竞争失灵问题,政府可以通过打破垄断、监管市场等手段来促进竞争。
四是信息不对称失灵问题,政府可以提供信息公开服务,改善市场的透明度,促进信息的分享和流通。
结论:市场失灵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定义、原因以及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市场失灵问题的相关文献,强调了市场失灵的定义、原因和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市场失灵问题提供了参考。
实验经济学综述
实验经济学综述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实验经济学的基础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我们将依次探讨实验经济学的基础、实验方法与技术、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解读与评估、实验应用场景以及实验室与实地实验比较等方面。
1.实验经济学基础实验经济学是一种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和分析经济现象,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方法。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经济学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其理论基础包括但不限于市场理论、博弈论和决策理论等。
2.实验方法与技术在实验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等。
问卷调查是通过收集和处理大量数据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
实地实验是将研究对象置于真实的环境中,以观察其行为和反应的一种实验方法。
计算机模拟则是通过建立模型来模拟经济系统的运行,以便分析其性能和行为。
3.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经济学中的设计阶段是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来确定实验方案的过程。
实施阶段则是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
具体来说,实验设计需要考虑实验对象、实验刺激和实验控制等因素。
实验实施需要确保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并注意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4.实验数据分析在实验经济学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Excel、SPSS、R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5.实验结论解读与评估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评估是实验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解读结论时,需要关注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并考虑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外部有效性。
评估结论时,可以从实证角度和规范角度出发,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此外,还需要对实验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以修正误差,提高结论的准确性。
6.实验应用场景实验经济学在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经济学研究综述
始认 真 思 考 经 济 学 研 究 的 实 验方 法 , 50 年代 着 手 进行 市场 实验 的 研 究 ( S m i ht , 1% 2) 。 而 后 , 史 密斯 倡导 经济 学实 验方 法 , 促 成 了实验
经济 学 的产生 。 史 密斯 从 市 场 实 验 人 手 , 阐
述实 验方 法的 意义 。 他认 为 实验就 是真 实 的
实验 方法则 弥补 了传统检验 方式 的这些 缺 陷。 实 验经 济学家认 为 检验经 济理论 的实 验工 具至少 具 有 两 个 优点 : 重 复 特性 和控 制 特性 ( Sn li ht , 1哭碎 ) 。 复制 能 力 克 服 了 所有 观 察结 论普 遍 的一次性 的缺 陷 。 经 济学 家可 以 再造 实验 , 独立 验证 , 以克 服 自然 经 验 数据非 复制 记 录的性 质 , 同 时防 止各 种 与 之 相 伴 的 不可 观察 因 素的变化 。 控 制能力 是指 实验室 条件 的可 操纵 性 。 实验 的这种特 性可 以 使参 与人 面对 只 与理 论 相关 的环 境 因 素 , 而 不必 面对 理论 问题 以 外 的其它 影 响 因 素 , 这样 能 够得 到 有 关理 论验证 更纯 粹 的经 验数 据 。
微观经 济 系统 的缩 影 , 所 以 实 验 中 观 察 到 的
行为 适 于 作 为 经 济理 论 检验 的 凭证 。 自史 密
斯 的市 场实 验 之 后 , 实 验 经 济学开 始 蓬 勃 发
展 , 逐 渐融 人 主流经济 学 的研 究工作之 中 , 在
理 论 界 的 影 响 也 日渐 增 强 。
.
J
Ka罗1 和
.
A
oR ht
主编 的 《 实 验 经 济 学 手 册 》 ( 19 5 ) , 以 及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第一篇: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范文之一关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许多学者对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扩展到了很多领域,Michael Hoel 和T or Iversen(2002)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强制保险和非强制保险下人们的行为差异进行研究,得出了在某些领域实施强制责任保险的必要性。
William R Johnson(1977)对强制保险下的逆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科学合理的强制保险制度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经济效率。
Adam Whitmore(2000)建议将强制保险制度引入环境保护中,实行环境责任强制保险,以化解因为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气候改变的风险。
国外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研究,Michael G.Faure LL.M(Netherlands)(2004)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进行了研究。
他在研究中阐述了目前国际学术界对现行强制责任保险的两个方面的争论,一是强制责任保险政策的制定者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时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二是一个完全竞争的保险市场能够根据相关的法律政策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
在他看来,这些争论表明了现在强制责任保险发展的一个趋势:即从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向强制第一责任保险转变。
Michael(2004)教授认为当市场失灵时,对市场给予一定的干涉是必要的,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
在此基础上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功能、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对强制责任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逆选择等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Paul Bou-Habi(University of Essex)(2006)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作用作了阐述。
他认为,适当的强制责任保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他不赞同“家长式的强制保险”,而是提倡“非家长式”的强制保险(NPCI),只有这样才能让强制责任保险的实施走出困境。
【免费下载】经济学文献综述如何写
经济学文献综述写作一、文献综述的含义文献综述(以下简称综述),不同于学术论文或科研论文。
学术论文或科研论文是作者亲自对某一具体课题进行研究后所做的文章。
综述是一种综合性或专题性的情报资料,属于三次文献。
具体地说,是指对某一专题的近期文献,经过阅读、摘选、融会贯通、分析、对比、归纳、加工、整理而成的综合评述。
文献综述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二是“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
文献综述虽不是科学论著,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却不容低估。
通过阅读近期原始文献而写成的综述,可以反映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水平、新发现、新趋向以及未来展望。
因此,综述被看作是新知识突破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开始。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毕业生在进入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应该先写一篇有关的综述,以便掌握该专题的最新信息,从而为选定研究论题和修订研究计划提供有益的信息和依据。
二、收集资料:文献综述写作的基础收集文献资料是写作文献综述的基础。
因此,收集的文献资料力求广泛与全面,且尽可能收集与研究论题有关的原始文献,同时也应收集相关的权威的综述性文章。
一般地,收集文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进行检索。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主要应用近2~3年内的文献,这样才能体现出文献综述的新观点、新水平。
二是从其它文章的参考文献追溯。
即从一篇或数篇最新发表、有权威性的论著或综述,及这些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中寻找所需资料,这是一种较为快速而方便的方法。
收集到的文献如何阅读取舍?通常,阅读文献大致有三个步骤:(1)筛选文章。
主要方法是“三看”。
一看题目。
文章的题目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语。
看题目可以从文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或是需要的内容。
二看作者。
是指先看研究专题中有名望的专家写的文章。
一般地说,由于专家经验丰富,对新理论、新方法的分辨力强,尤其对不同观点的理论和学说,其倾向的学说有较大的可信性,所以这种文章中的观点、论说的可*性较大。
经济学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学研究领域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各国学者们在经济学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涌现出许多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近期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当前经济学研究进展的视角。
一、《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该文献主要探讨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
作者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首先,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发展机遇,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
其次,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金融风险传染和贸易不平衡等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国际合作、优化产业结构等,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二、《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该文献主要探讨了数字经济时代下创新与发展的关系。
作者指出,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对传统产业和商业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创新的蓬勃发展。
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密不可分,创新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同时,作者还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下创新与发展的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等建议,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该文献主要探讨了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作者指出,绿色经济是一种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绿色经济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作者还分析了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建议,以推动绿色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15600字
三一文库()〔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15600字〕文献综述范文之一关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许多学者对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扩展到了很多领域, Mical ol 和or Ivrs(2002)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强制保险和非强制保险下人们的行为差异进行研究,得出了在某些领域实施强制责任保险的必要性。
illiam R Joso (1977)对强制保险下的逆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科学合理的强制保险制度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经济效率。
Adam imor(2000)建议将强制保险制度引入环境保护中,实行环境责任强制保险,以化解因为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气候改变的风险。
国外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研究,Mical G. aur LL.M(rlads)(2004)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进行了研究。
他在研究中阐述了目前国际学术界对现行强制责任保险的两个方面的争论,一是强制责任保险政策的制定者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时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二是一个完全竞争的保险市场能够根据相关的法律政策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
在他看来,这些争论表明了现在强制责任保险发展的一个趋势:即从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向强制第一责任保险转变。
Mical(2004)教授认为当市场失灵时,对市场给予一定的干涉是必要的,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
在此基础上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功能、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对强制责任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逆选择等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Paul Bou-abi(Uivrsiy o ssx)(2006)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作用作了阐述。
他认为,适当的强制责任保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他不赞同“家长式的强制保险”,而是提倡“非家长式”的强制保险(PCI),只有这样才能让强制责任保险的实施走出困境。
经济类文献综述范文经济类文献综述
经济类文献综述范文经济类文献综述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摘要]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研究的文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综述过程中笔者给出了适当的述评,并在文章末尾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文献综述当前的中国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宏观经济景观:一方面是货币过量供应,流动性泛滥,一些商业银行因为存差过大而发愁;另一方面是企业借钱难、筹资难,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吴敬琏,xx)。
他认为问题症结在于,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使富裕的资金无法流入最有效率的产业和企业,资金流通不畅的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综观各个发达国家,几乎毫无例外的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而且似乎经济程度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也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究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综述1912年,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被认为在经济理论史上第一次论述了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金融机构满足新兴企业信贷要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并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出最有可能实现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的企业家,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
继熊彼特之后,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
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Friedman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
如何做经济类文献综述
如何做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
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
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他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
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
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
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
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
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
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
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经济学文献综述写作
• 3、综述的内容要求
• 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 。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 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 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 ,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 结论写。 • 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 一的构思。
• 4、文献综述的综合要求
•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
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 、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 究的“堆砌”。
•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 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 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多为 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 献不应少于1/3。
• (3)展开文献综述的写作和修改 • 纵式写法:“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 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 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 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 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 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 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 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 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 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 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 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 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经济学文献综述如何写
经济学文献综述如何写
一、引言部分(大约200字)
在引言部分,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以及为什么该综述是有意义的。
可以简要介绍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强调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明确本综述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二、文献搜集与筛选(大约200字)
在这一部分,需要说明文献搜集的范围和途径,并简要介绍筛选文献的标准。
可以说明具体采取的数据库和关键词,以及筛选文献时考虑的包括文献质量、年代、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因素。
三、主要研究观点和结论(大约400~600字)
四、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大约200~400字)
五、结论和展望(大约200字)
在结论部分,需要总结已有研究的主要发现和观点,并强调这些研究对当前经济学领域的贡献和不足之处。
可以指出已有研究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方向,并提出自己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如何做经济类文献综述
如何做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
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 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
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他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
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
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
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
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
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
《经济统计分析实验》文献综述
《经济统计分析实验》文献综述发布时间:2021-11-10T07:53:57.908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月17期作者:刘梅[导读] 《经济统计分析实验》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起着很大的作用。
刘梅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经济统计分析实验》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起着很大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其相关文献的查阅,总结了目前在其实验课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方法,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掌握,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来进行学习。
关键字:经济统计实验文献综述一、导论现代高等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而且要求学生会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而《经济统计分析实验》课就是把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应用到经济问题中,通过统计学的相关软件来分析数据,进而得出相关结论来解决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作为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然而随着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统计分析实验》课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经济统计分析实验》的研究对象通过具体的统计学软件如Excel、SAS、Eviews、SPSS和R 等软件,来研究经济领域的某一具体的经济问题,研究这一经济问题的是如何变化的,以及这种变化规律和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了对这一经济关系有明确的认识,就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统计学方法以及软件操作能力。
通过学习《经济统计分析实验》可以锻炼学生分析经济数据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更好、更快捷、更系统的解决经济问题。
此外,学习好《经济统计分析实验》,对于后续的《产业经济学》、《财政学》、《区域银行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后更高层次的深造以及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文关于目前《经济统计分析实验》这门课程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做了综述。
实验经济学综述
实验经济学综述金煜梁捷1第一稿2003.1.23请勿转载引用【内容提要】本文对实验经济学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回顾了实验经济学早期的思想,指出了它的三种思想来源。
随后,本文沿着这三种思想潮流,分布讨论了实验经济学在个人决策理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以及在博弈论特别是讨价还价理论方面的发展。
此外,本文还论述了实验经济学的方法论,介绍了实验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与修正。
实验经济学是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等)与经济学沟通的桥梁,所以本文也试图指出一些经济学可能与这些学科融合的方向。
【关键字】实验经济学,个人选择,产业组织,讨价还价经济学已经进入第三阶段。
在第一阶段,人们认为经济学仅限于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仅此而已(即传统市场学);到了第二阶段,经济理论的范围扩大到全面研究商品现象,即研究货币交换关系;今天,经济研究的领域业已囊括人类的全部行为及与之有关的全部决定。
――贝克尔(G.Becker)宾莫尔曾经用希腊神话赫尔克里士(Hercules)的威力来比喻清理博弈论基础这一工作。
(Binmore,1990)他认为博弈论并没有把基础概念发展到能够告诉人们博弈论令人满意的公理基础斯应该是什么样的,而忽略了基础所得出的结论虽然有意义但是却是错误的。
然而在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中,虽然清理基础的工作同样艰难,但是我们却犯了另一个错误:在马群回圈之前就把马厩的门闩上了。
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把注意力几乎全放在结果理性上,并在严格的个人理性假设下研究市场行为。
2结果理性的方法的基石是贝叶斯决策理论。
贝叶斯分析与决策理论走到一起是很自然的事情。
统计决策论运用统计知识来认识和处理决策问题中的某些不确定性,从而做出决策。
经典统计学是直接利用样本信息做出推断,这些经典推断大都不考虑所作的推断将被应用的领域。
而决策论试图将样本信息与问题的其他相关的性质结合起来考虑,从而可以做出好的决策。
除了样本信息外,还有两类相关信息特别重要:一是决策带来的可能后果的认识,这种认识被量化为定出每个可能的决策和和各种不确定性结果的效用;另一种非样本信息被称为先验信息,它是关于不确定性的信息,但是并非来自统计调查,而是类似情况的过去经验。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本
国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曹秋菊苏艳[内容提要]随着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加快,国家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期对我国在开放条件下应对国家产业安全问题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业安全理论贸易理论投资理论一、国家产业安全的理论起源目前普遍的看法是,产业安全起源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
国家经济安全作为系统、科学的研究仅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有关国家经济产业安全的理论也正在讨论、构建和形成之申。
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曾对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进行过描述,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处于低生活水平、高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均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穷国与富国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悬殊。
力量的悬殊不仅表现在富国占有控制国际贸易格局的支配地位,还表现在富国拥有决定以什么条件向穷国转移技术、外援和私人资本的专断权力"发达国家还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不切合后者实际国情的价值观、体制以及行为准则等,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受着国外势力的控制和支配。
以巴西学者T.D.桑托斯为代表的依附理论者认为"所谓依附,我们指的是若干国家的经济受到它们所依从的另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扩大的制约"。
他们认为,经济上依附将会产生国内经济不稳、加强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受跨国公司的压榨等不良后果。
著名国际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曾说过,国际金融体系有内在的"疯狂、恐慌和崩溃"倾向。
它容易不时发生债务危机、国际资本流动不稳、投机、为追求更高收益率或安全避风港而出现的资本抽逃。
他认为,国际金融是同霸主国对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施加影响紧密相关的。
霸主国既是国际金融体系的管理者,又是该体系中的主要收益者。
总之,从发展经济学家以及国际经济学家和国际政治学家的著作中,我们都能发现蕴涵着国家产业安全的问题。
①二、国家产业安全的贸易理论基础1.重商主义保护贸易论是产业安全经济思想的萌芽。
实验经济学的文献综述
实验经济学的文献综述内容摘要:实验经济学在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系统介绍实验经济学的著作较少。
本文在综合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理论贡献、研究现状、经典实验、代表人物、方法论、发展趋势和评价做了全面的介绍,并就实验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比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实验经济学个体决策口头双向拍卖市场博弈论一、实验经济学概述: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家在挑选的受试对象参与下,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并给以一定的物质报酬,以仿真方法创造与实际经济相似的一种实验室环境,不断改变实验参数,对得到的实验数据分析整理加工,用以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及其前提假设、或者发现新的理论,或者为一些决策提供理论分析。
二、实验经济学发展历程: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在可控条件下研究大规模的宏观经济现象是十分困难的。
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萨缪尔森在《经济学原理》(第12版)中说过这么一段话:“通过实施受控的实验是发现经济规律的一条可行的途径,但是不幸的是,经济学家们往往难以完成那些本来由化学家何生物学家控制的实验,因为这其中包含了诸多经济学家们不容易控制的因素。
就像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一样,经济学家们在答题上倾向于观察。
”(一)准备阶段(20世纪3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第一股思潮:20世纪50年代,阿莱斯悖论,是最早通过试验提出的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怀疑。
第二股思潮:1948年张伯伦教授在课堂上的实验是实验经济学的开端,并启发了他的弟子弗农.史密斯,发表了被成为实验经济学奠基之作的论文《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
第三股思潮: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博弈论的发展,实验经济学成为研究经济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的前几年,实验经济学家不仅要进行各种实验,得到用传统方法或计量方法所无法得到的成果,还要面对来自主流经济学家的疑问和责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经济学的文献综述内容摘要:实验经济学在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系统介绍实验经济学的著作较少。
本文在综合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理论贡献、研究现状、经典实验、代表人物、方法论、发展趋势和评价做了全面的介绍,并就实验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比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实验经济学个体决策口头双向拍卖市场博弈论一、实验经济学概述: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家在挑选的受试对象参与下,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并给以一定的物质报酬,以仿真方法创造与实际经济相似的一种实验室环境,不断改变实验参数,对得到的实验数据分析整理加工,用以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及其前提假设、或者发现新的理论,或者为一些决策提供理论分析。
二、实验经济学发展历程: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在可控条件下研究大规模的宏观经济现象是十分困难的。
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萨缪尔森在《经济学原理》(第12版)中说过这么一段话:“通过实施受控的实验是发现经济规律的一条可行的途径,但是不幸的是,经济学家们往往难以完成那些本来由化学家何生物学家控制的实验,因为这其中包含了诸多经济学家们不容易控制的因素。
就像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一样,经济学家们在答题上倾向于观察。
”(一)准备阶段(20世纪3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第一股思潮:20世纪50年代,阿莱斯悖论,是最早通过试验提出的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怀疑。
第二股思潮:1948年张伯伦教授在课堂上的实验是实验经济学的开端,并启发了他的弟子弗农.史密斯,发表了被成为实验经济学奠基之作的论文《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
第三股思潮: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博弈论的发展,实验经济学成为研究经济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的前几年,实验经济学家不仅要进行各种实验,得到用传统方法或计量方法所无法得到的成果,还要面对来自主流经济学家的疑问和责难。
1982年弗农.史密斯发表了论文《作为实验科学的微观经济系统》,指出实验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创造一个可操作的微观经济环境。
使得必要的控制可以保持,并且保证可以对有关变量进行测量,为此要设计适当的实验制度。
(三)走向成熟(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验经济学的发展突飞猛进,主流经济学已事实上承认了实验经济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可行性。
霍尔特(Holt,1999)在其编辑的《2000年实验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参考文献》中将有关实验经济学的文章和著作分为九个领域:方法论、市场、拍卖、选择理论、博弈论、信息经济学、讨价还价、公共经济学、课堂实验等,可以说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已逐渐融入主流经济学的不同领域中。
实验经济学的研究队伍也进一步壮大。
除了“实验经济学的麦加”亚利桑那大学外,一大批优秀的实验经济学家也进入名校任教和建立实验室,实验经济学的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越来越大。
毋庸置疑,经过一段漫长的试验绝缘期,经济学最终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经济学在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学理论,以及分析、决策和评估政策上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并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学的成见。
连萨缪尔森也从善如流,在其新版的教科书中删除了前面所引得那段话,从而中止了旧观念的传播。
三、实验经济学理论贡献:(一)关于个体决策的实验研究1、“阿莱斯悖论”主流经济学在期望效用理论下得到无差异曲线的三个性质:无差异曲线之间是平行的。
阿莱斯实验:按照期望效用理论,平行的无差异曲线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因为假设中有0<=u1<=u2…<=un<=1,所以越是风险厌恶者,所面临的无差异曲线越陡峭。
一个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实验参加者如果在第一套选择方案中偏好方案A的话,在第二套选择方案中必定也偏好方案C。
但是,阿莱斯实验的结果却表明尽管实验参加者在第一套选择方案中偏好方案A,在第二套选择方案中又恰恰偏好方案D。
结论:从这一悖论出发,阿莱斯等人对无差异曲线的平行性表示怀疑,认为无差异曲线应该是扇形展开的。
2、“偏好逆转”标准的经济理论中,“选优不选劣”是一个基本的理论假设。
博彩实验:显然,选择方案A赢的可能性更大,但奖额较小;而选择方案B则一旦赢的话,将赢得更多,但是赢得概率相对较小。
如果这种选择是根据赢得可能性和投入钱的多少决定的,博彩者就可能选择方案A,但是实际上付钱的时候,他反而会选择方案B。
结论:否定“选优不选劣”的基本假设。
(二)在市场理论检验方面1、关于市场组织的研究由张伯伦主持,史密斯改进的实验。
他们设计了一类与证券市场类似的完全竞争的供求市场,通过买卖双方的连续喊价达成交易合同,并重复进行交易过程。
在这项实验中,他将被实验者分为两组,一组是出售同样商品的零售商,一组是消费者。
零售商在不停的降价,而消费者则自由的提高价格,所有人的价格都公开写在黑板上,当零售商和消费者的报价一致时交易成功。
实验结果显示理论预期的市场均衡是可以获得的,而且均衡的收敛和稳定并不要求市场信息的完全性,不过均衡的获取需要参与人一定的试错过程。
通过实验还得到:完全信息和大量的交易者都不是达到完全竞争均衡的必要条件。
2、对拍卖理论的检验(1)拍卖理论经济理论有三方面的预测:第一,就谁将获得所拍卖商品和买方的期望收入而言,英式拍卖和第二价格密封拍卖等价,这一结果产生于个人理性。
第二,荷兰式拍卖和第一价格密封拍卖等价,这一结果产生于纳什均衡行为的更严格假设,即个人理性和对彼此间一致的预期的结合。
第三,如果所有买方都是风险中性的,那么所有的四种拍卖形式都是等价的。
(2)史密斯“口头双向拍卖市场实验”为了检验这些预测,史密斯进行了许多实验,主要是控制供需条件,调整市场制度。
为了产生私人信息,每个投标人被给予一个随机独立抽取的数字v,这个数字只有投标人本人直到。
如果投标人赢得了拍卖品,支付了价格p,他将得到奖金p-v。
实验结果显示:第一,等价性:支持第一个预测,英式拍卖和第二价格密封拍卖之间的等价性;但对于第二个预测,与理论预测相反,荷兰式拍卖和第一价格密封拍卖之间并没有产生等价的结果;实验结果也否定了买方风险中性的假设,并显示四种拍卖并不等价,第一价格密封拍卖长产生的平均卖价最高。
第二,市场效率:德兰士拍卖难以达到其他三种拍卖形式的市场效率。
但速度较快;密封拍卖几只比刚开较佳几只更屋效率,但售价会告一些,而且密封价格的做法能是价格更集中,免去了摊派(交易费用)。
第三,在光盘内共同价值拍卖几只下,出现了“赢者诅咒”(the winner’s curse)。
赢得标的物的人对拍卖结果的抱怨,原因是标的物的最终价格已经超出了真实价值,赢标者将赔钱。
(3)经典结论:收益等价定理在竞拍者风险中型假设下,四类基本拍卖机制产生标的物的理论预期价格必然相等,得到的分配方式也具有相同的效率。
(三)关于博弈论的实验传统的博弈论将参与人看做是内省的、有超强计算能力的人,得出各种那是均衡的结果。
但实验结果却表明,经典的博弈理论对个人互动行为的研究存在大量可质疑的地方,理论结果远不是最终的结论。
1、对“囚徒困境”的检验早期的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致力于一些博弈模型的理论预期的检验,尤其对“囚徒困境”博弈做了较多的讨论。
这个实验是1952年有梅尔翁.狄勒雪尔(Melvin Dresher)和梅瑞.弗拉德(Merrill Flood)主持的.(其中b>a>c>d)显然对于每一个参与人来说,其占优策略是招供,所以博弈的唯一解是占优策略均衡解(c,c),而并非帕累托最优解(a,a)。
弗拉德报道了他们1950年的实验和分析,他们在这类实验中观察到,经过上百次的重复博弈,参与人的支付与均衡解相距甚远。
对此结果,他们的解释是:博弈者不一定选择纳什均衡解,而纳什的解释是多次博弈使每次博弈之间会产生相互的影响。
2、博弈学习理论实验经济学对博弈论的讨论,后来开始涉及讨价还价、协调博弈等各类博弈,比较典型的有博弈学习理论。
博弈学习理论将均衡看做是不完全理性的参与人寻求最优化的长期均衡的结果,博弈学习理论的中心问题是参与者如何形成对对手正在如何行动的预期(即学习),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策略模型下的三类基本假说:(1)局部最优动态反应(又称古诺调整),指参与人采取策略,对于上期对手策略进行最优反应。
(2)虚拟行动。
指参与人将对手以前各期的策略的平均策略(包含一个先验策略,所以称为虚拟行动)作为对对手行为的预期,采取最优行动。
(3)复制者动态。
四、实验经济学方法论:经济理论的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一样包含实验设计、选择实验设备和实验步骤、分析数据以及报告结果等环节。
由于实验对象是社会中的人,需要验证的是行为命题,经济理论的实验需要运用有别于物理、化学实验的方法,主要有:1、模拟和仿真查尔斯·普洛特认为:“实验室建立的经济与现实经济相比可能特别简单,但是却一样地真实。
真实的人被真实的金钱所驱动,因为真实的天赋和真实的局限,作出真实的决策和真实的错误,并为其行为后果而真实地悲喜”。
弗农·史密斯采用只有三个网络节点的模型来模拟电力系统,其实验结果基本上能反映现实电力系统运行中发电企业和电力交易商的行为类型和特征。
此外,实验经济学还通过保密实验意图,采取随机化的方法,和使用“价值诱导理论”等仿真技巧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2、比较和评估实验经济学高度重视比较和评估的方法。
通过比较和评估,判断实验本身的好坏,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验证理论的真实性。
实验经济学家将“效率”作为比较标准,方法上采取独立变动自变量,评估的结论建立在概率分布基础上。
3、行为分析和心理研究经济理论的实验是把社会中的人作为被实验者,所要验证的是人的行为命题,自然就需要借助行为和心理分析的方法。
实验经济学家运用行为理论来完善和改进实验,解释实验结果。
4、风洞实验法风洞试验仪成为工程设计重的标准程序之一。
1940年美国纽约湾海峡塔科马大桥倒塌事件后,在桥梁设计过程中都会将桥梁模型置于风洞中,运用可控制的气流和风速模拟桥梁在现实世界中所处的环境,来进行空气动力和桥梁性能的测试。
实验经济学家将风洞实验运用到经济学中来检验理论、协调市场规则,以降低和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的现实世界中市场崩溃的风险及由此带来的大损失。
与传统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直接观察相比,风洞实验主要有一下优点:(1)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并能节约大笔费用。
(2)具有重复性和可控性。
(3)数据的针对性更强。
五、实验经济学代表人物: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农.史密斯( Vernon Smith )和丹尼尔.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 ),加州理工大学教授查尔斯.普洛特(Charles R. Plott),哈佛大学教授阿尔文.罗思(Alvin E.Roth)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