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经济学的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绪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经济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相关研究方向进行文献综述。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当前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进展本部分主要综述了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针对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周期,各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实践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理论和实证结果。
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从投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方面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和动力,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二、微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文献综述本部分探讨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并综述了政府干预在制度设计、市场监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并对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2. 行为经济学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并综述了行为经济学在市场行为、决策行为、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同时,分析了行为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三、发展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部分总结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并综述了发展经济学在贫困陷阱、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指出了该领域仍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就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综述。
从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环境影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结论通过本次文献综述,我们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各自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学的文献综述

经济学的文献综述本文旨在对经济学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其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涉及到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里,经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理解经济现象和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文献综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系统的运行和演变,包括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增长率、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等因素。
近年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聚焦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政策的效果和稳定性、金融市场的波动等方面。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市场的运行,关注供求关系、价格决定、市场竞争等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效率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企业和个体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减贫问题,研究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减少贫困和不平等。
该领域的研究涉及到农村发展、城市化、教育和医疗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产业的组织结构、市场竞争和创新动力,关注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造经济增长。
近年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包括新兴产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政策等方面。
综上所述,经济学领域的文献综述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经济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聚焦于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等重要议题,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城市社区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产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篇一浅议经济类畅销书的打造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经济类畅销书的概况描述,总结了经济类畅销书的特征,并从市场调研、内容提供、细节设计、营销推广等四方面讨论了经济类畅销书的打造。
关键词:经济类畅销书;概况;特征;打造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2目前对畅销书比较认可的概念是,畅销书是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市场价值切中时尚热点、社会热点,形成社会话题,以线性读者群体为目标市场的适销对路的图书产品。
近几年,在经济类图书中《货币战争》、《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金融的逻辑》、《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等广受读者关注,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
一、近年来经济类畅销书概况2008年,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为标志,一场始自美国的金融危机拉开序幕。
随后,这场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并演变为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自然被卷入其中。
这一巨大事件,必然在出版行业有所体现,探析危机原因、预测经济走向类的图书迅速走红,越来越多的关于经济危机解读以及国人应对之策的选题应运而生。
“金融”和“经济理论”类通俗读物成为畅销书中的亮点,“货币战争”系列、“郎咸平说”系列、“时寒冰说”系列等一批图书为广大读者所熟知。
二、经济类畅销书的特征任何一本图书受到追捧,必然有它的原因。
尤其是经济类畅销书,特征更是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与社会热点高度契合经济类畅销书,尤其是近几年的经济类通俗读物,大都建立在将要成为热点或正在“热”的事物上。
随着国人整体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读者把自身的生存发展放在更大的环境中考量,并愈发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国家命运前途以及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经济现象。
基于实验经济学的森林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的文献综述

基 于 实验 经 济 学 的森 林环 境 资 源价值 评 估 的文献 综述
刘丽丽 刘金 萍 , , 张双 马景娜 ,
(. 1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 重庆 4 0 4 2 G S 0 0 7;. I 验室 , 重庆 4 o 4 ) o o 7
摘
要: 首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 经济学的概 述 出发 , 展示 了实验经济 学理论与 方法 的有 代表性 文献 的研 究 结论 , 述 了其 综
t au f oe t e o r e :ie tmak tas sme t to hev eo rs s u c s drc r e es n h d,a e aiemak t ssme tme o da s sme t r e v — l f r s me h m t r e e s n t da es n k t a v s a h n s ma el
2 T eKe aoa r fGS A p c ̄ ni h n qn , hn qn 0 0 7, h a . h yL brt yo I pl a o C og ig C og ig4 0 4 C i ) o i n n
Ab t a t F r to l.t i a e e n tae o t d o cu i n fr p e e t t e l e au e a o tt e r s a d meh d sr c : i fa s 1 h s p p rd mo sr t ss me su y c n ls o s o r s n a v tr t r b u h o i n t o s e i i e o x r n a c n mi s fo a v r i w o e e p r n e e o o l ,a d t e u nn re f t a p c t n i i a e — fe p i e me tle o o c r m n o e v e f h x ei t me tt c n l l n n S _ l a is o s p l a o n Chn .S c h TC h v i i i o dy h ep p ra aye n u n l ,t a e l s s a d s mma ie e r s a c i a in o s e s n s Olv l e o o e t rs u c sb t th me a d a n r s t e e r h st t fa s s me t i a u ff r s e o r e o a o z h u o h n . b o d;a d b s d o a c l t g c aa t rs c fa v re fa s s me tme o s h s p p ri tg a e h e y e o s e sn r a n a e n c u ai h r ce it s o a i t o s e s n t d ,ti a e n e r ts t r e tp sf ra s s i g l n i y h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标题:现代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问题综述引言:一、市场失灵的定义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分配中发生的偏差,也可以被理解为市场在实现效率时所出现的失败。
有学者将市场失灵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性失灵,即由于外部性或社会成本无法内部化而导致市场无法正常运作;另一类是信息不对称失灵,即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资源配置。
市场失灵的定义不仅涵盖了资源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也反映了市场运行机制上的缺陷。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等。
外部性是指产业活动对第三方造成的外界影响,例如企业污染环境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风险,这种外部成本无法被企业内部化,导致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正确配置。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不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例如国防安全、道路和桥梁等,市场存在公共物品也会导致市场失灵。
不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等情况,这些情况会导致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从而影响效率。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者之间对一些重要信息的掌握不平等,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资源配置。
三、市场失灵的对策针对市场失灵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一是外部性失灵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环境法规和政策来约束企业的污染行为,减少外部成本。
二是公共物品失灵问题,政府可以提供公共物品,或通过纳税等方式筹集资源来提供公共物品。
三是不完全竞争失灵问题,政府可以通过打破垄断、监管市场等手段来促进竞争。
四是信息不对称失灵问题,政府可以提供信息公开服务,改善市场的透明度,促进信息的分享和流通。
结论:市场失灵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定义、原因以及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市场失灵问题的相关文献,强调了市场失灵的定义、原因和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市场失灵问题提供了参考。
实验经济学综述

实验经济学综述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实验经济学的基础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我们将依次探讨实验经济学的基础、实验方法与技术、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解读与评估、实验应用场景以及实验室与实地实验比较等方面。
1.实验经济学基础实验经济学是一种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和分析经济现象,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方法。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经济学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其理论基础包括但不限于市场理论、博弈论和决策理论等。
2.实验方法与技术在实验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等。
问卷调查是通过收集和处理大量数据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
实地实验是将研究对象置于真实的环境中,以观察其行为和反应的一种实验方法。
计算机模拟则是通过建立模型来模拟经济系统的运行,以便分析其性能和行为。
3.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经济学中的设计阶段是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来确定实验方案的过程。
实施阶段则是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
具体来说,实验设计需要考虑实验对象、实验刺激和实验控制等因素。
实验实施需要确保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并注意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4.实验数据分析在实验经济学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Excel、SPSS、R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5.实验结论解读与评估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评估是实验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解读结论时,需要关注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并考虑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外部有效性。
评估结论时,可以从实证角度和规范角度出发,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此外,还需要对实验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以修正误差,提高结论的准确性。
6.实验应用场景实验经济学在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经济学研究综述

始认 真 思 考 经 济 学 研 究 的 实 验方 法 , 50 年代 着 手 进行 市场 实验 的 研 究 ( S m i ht , 1% 2) 。 而 后 , 史 密斯 倡导 经济 学实 验方 法 , 促 成 了实验
经济 学 的产生 。 史 密斯 从 市 场 实 验 人 手 , 阐
述实 验方 法的 意义 。 他认 为 实验就 是真 实 的
实验 方法则 弥补 了传统检验 方式 的这些 缺 陷。 实 验经 济学家认 为 检验经 济理论 的实 验工 具至少 具 有 两 个 优点 : 重 复 特性 和控 制 特性 ( Sn li ht , 1哭碎 ) 。 复制 能 力 克 服 了 所有 观 察结 论普 遍 的一次性 的缺 陷 。 经 济学 家可 以 再造 实验 , 独立 验证 , 以克 服 自然 经 验 数据非 复制 记 录的性 质 , 同 时防 止各 种 与 之 相 伴 的 不可 观察 因 素的变化 。 控 制能力 是指 实验室 条件 的可 操纵 性 。 实验 的这种特 性可 以 使参 与人 面对 只 与理 论 相关 的环 境 因 素 , 而 不必 面对 理论 问题 以 外 的其它 影 响 因 素 , 这样 能 够得 到 有 关理 论验证 更纯 粹 的经 验数 据 。
微观经 济 系统 的缩 影 , 所 以 实 验 中 观 察 到 的
行为 适 于 作 为 经 济理 论 检验 的 凭证 。 自史 密
斯 的市 场实 验 之 后 , 实 验 经 济学开 始 蓬 勃 发
展 , 逐 渐融 人 主流经济 学 的研 究工作之 中 , 在
理 论 界 的 影 响 也 日渐 增 强 。
.
J
Ka罗1 和
.
A
oR ht
主编 的 《 实 验 经 济 学 手 册 》 ( 19 5 ) , 以 及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第一篇: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范文之一关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许多学者对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扩展到了很多领域,Michael Hoel 和T or Iversen(2002)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强制保险和非强制保险下人们的行为差异进行研究,得出了在某些领域实施强制责任保险的必要性。
William R Johnson(1977)对强制保险下的逆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科学合理的强制保险制度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经济效率。
Adam Whitmore(2000)建议将强制保险制度引入环境保护中,实行环境责任强制保险,以化解因为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气候改变的风险。
国外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研究,Michael G.Faure LL.M(Netherlands)(2004)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进行了研究。
他在研究中阐述了目前国际学术界对现行强制责任保险的两个方面的争论,一是强制责任保险政策的制定者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时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二是一个完全竞争的保险市场能够根据相关的法律政策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
在他看来,这些争论表明了现在强制责任保险发展的一个趋势:即从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向强制第一责任保险转变。
Michael(2004)教授认为当市场失灵时,对市场给予一定的干涉是必要的,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
在此基础上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功能、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对强制责任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逆选择等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Paul Bou-Habi(University of Essex)(2006)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作用作了阐述。
他认为,适当的强制责任保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他不赞同“家长式的强制保险”,而是提倡“非家长式”的强制保险(NPCI),只有这样才能让强制责任保险的实施走出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经济学的文献综述内容摘要:实验经济学在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系统介绍实验经济学的著作较少。
本文在综合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理论贡献、研究现状、经典实验、代表人物、方法论、发展趋势和评价做了全面的介绍,并就实验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比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实验经济学个体决策口头双向拍卖市场博弈论一、实验经济学概述: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家在挑选的受试对象参与下,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并给以一定的物质报酬,以仿真方法创造与实际经济相似的一种实验室环境,不断改变实验参数,对得到的实验数据分析整理加工,用以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及其前提假设、或者发现新的理论,或者为一些决策提供理论分析。
二、实验经济学发展历程: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在可控条件下研究大规模的宏观经济现象是十分困难的。
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萨缪尔森在《经济学原理》(第12版)中说过这么一段话:“通过实施受控的实验是发现经济规律的一条可行的途径,但是不幸的是,经济学家们往往难以完成那些本来由化学家何生物学家控制的实验,因为这其中包含了诸多经济学家们不容易控制的因素。
就像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一样,经济学家们在答题上倾向于观察。
”(一)准备阶段(20世纪3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第一股思潮:20世纪50年代,阿莱斯悖论,是最早通过试验提出的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怀疑。
第二股思潮:1948年张伯伦教授在课堂上的实验是实验经济学的开端,并启发了他的弟子弗农.史密斯,发表了被成为实验经济学奠基之作的论文《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
第三股思潮: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博弈论的发展,实验经济学成为研究经济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的前几年,实验经济学家不仅要进行各种实验,得到用传统方法或计量方法所无法得到的成果,还要面对来自主流经济学家的疑问和责难。
1982年弗农.史密斯发表了论文《作为实验科学的微观经济系统》,指出实验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创造一个可操作的微观经济环境。
使得必要的控制可以保持,并且保证可以对有关变量进行测量,为此要设计适当的实验制度。
(三)走向成熟(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验经济学的发展突飞猛进,主流经济学已事实上承认了实验经济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可行性。
霍尔特(Holt,1999)在其编辑的《2000年实验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参考文献》中将有关实验经济学的文章和著作分为九个领域:方法论、市场、拍卖、选择理论、博弈论、信息经济学、讨价还价、公共经济学、课堂实验等,可以说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已逐渐融入主流经济学的不同领域中。
实验经济学的研究队伍也进一步壮大。
除了“实验经济学的麦加”亚利桑那大学外,一大批优秀的实验经济学家也进入名校任教和建立实验室,实验经济学的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越来越大。
毋庸置疑,经过一段漫长的试验绝缘期,经济学最终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经济学在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学理论,以及分析、决策和评估政策上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并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学的成见。
连萨缪尔森也从善如流,在其新版的教科书中删除了前面所引得那段话,从而中止了旧观念的传播。
三、实验经济学理论贡献:(一)关于个体决策的实验研究1、“阿莱斯悖论”主流经济学在期望效用理论下得到无差异曲线的三个性质:无差异曲线之间是平行的。
阿莱斯实验:按照期望效用理论,平行的无差异曲线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因为假设中有0<=u1<=u2…<=un<=1,所以越是风险厌恶者,所面临的无差异曲线越陡峭。
一个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实验参加者如果在第一套选择方案中偏好方案A的话,在第二套选择方案中必定也偏好方案C。
但是,阿莱斯实验的结果却表明尽管实验参加者在第一套选择方案中偏好方案A,在第二套选择方案中又恰恰偏好方案D。
结论:从这一悖论出发,阿莱斯等人对无差异曲线的平行性表示怀疑,认为无差异曲线应该是扇形展开的。
2、“偏好逆转”标准的经济理论中,“选优不选劣”是一个基本的理论假设。
博彩实验:显然,选择方案A赢的可能性更大,但奖额较小;而选择方案B则一旦赢的话,将赢得更多,但是赢得概率相对较小。
如果这种选择是根据赢得可能性和投入钱的多少决定的,博彩者就可能选择方案A,但是实际上付钱的时候,他反而会选择方案B。
结论:否定“选优不选劣”的基本假设。
(二)在市场理论检验方面1、关于市场组织的研究由张伯伦主持,史密斯改进的实验。
他们设计了一类与证券市场类似的完全竞争的供求市场,通过买卖双方的连续喊价达成交易合同,并重复进行交易过程。
在这项实验中,他将被实验者分为两组,一组是出售同样商品的零售商,一组是消费者。
零售商在不停的降价,而消费者则自由的提高价格,所有人的价格都公开写在黑板上,当零售商和消费者的报价一致时交易成功。
实验结果显示理论预期的市场均衡是可以获得的,而且均衡的收敛和稳定并不要求市场信息的完全性,不过均衡的获取需要参与人一定的试错过程。
通过实验还得到:完全信息和大量的交易者都不是达到完全竞争均衡的必要条件。
2、对拍卖理论的检验(1)拍卖理论经济理论有三方面的预测:第一,就谁将获得所拍卖商品和买方的期望收入而言,英式拍卖和第二价格密封拍卖等价,这一结果产生于个人理性。
第二,荷兰式拍卖和第一价格密封拍卖等价,这一结果产生于纳什均衡行为的更严格假设,即个人理性和对彼此间一致的预期的结合。
第三,如果所有买方都是风险中性的,那么所有的四种拍卖形式都是等价的。
(2)史密斯“口头双向拍卖市场实验”为了检验这些预测,史密斯进行了许多实验,主要是控制供需条件,调整市场制度。
为了产生私人信息,每个投标人被给予一个随机独立抽取的数字v,这个数字只有投标人本人直到。
如果投标人赢得了拍卖品,支付了价格p,他将得到奖金p-v。
实验结果显示:第一,等价性:支持第一个预测,英式拍卖和第二价格密封拍卖之间的等价性;但对于第二个预测,与理论预测相反,荷兰式拍卖和第一价格密封拍卖之间并没有产生等价的结果;实验结果也否定了买方风险中性的假设,并显示四种拍卖并不等价,第一价格密封拍卖长产生的平均卖价最高。
第二,市场效率:德兰士拍卖难以达到其他三种拍卖形式的市场效率。
但速度较快;密封拍卖几只比刚开较佳几只更屋效率,但售价会告一些,而且密封价格的做法能是价格更集中,免去了摊派(交易费用)。
第三,在光盘内共同价值拍卖几只下,出现了“赢者诅咒”(the winner’s curse)。
赢得标的物的人对拍卖结果的抱怨,原因是标的物的最终价格已经超出了真实价值,赢标者将赔钱。
(3)经典结论:收益等价定理在竞拍者风险中型假设下,四类基本拍卖机制产生标的物的理论预期价格必然相等,得到的分配方式也具有相同的效率。
(三)关于博弈论的实验传统的博弈论将参与人看做是内省的、有超强计算能力的人,得出各种那是均衡的结果。
但实验结果却表明,经典的博弈理论对个人互动行为的研究存在大量可质疑的地方,理论结果远不是最终的结论。
1、对“囚徒困境”的检验早期的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致力于一些博弈模型的理论预期的检验,尤其对“囚徒困境”博弈做了较多的讨论。
这个实验是1952年有梅尔翁.狄勒雪尔(Melvin Dresher)和梅瑞.弗拉德(Merrill Flood)主持的.(其中b>a>c>d)显然对于每一个参与人来说,其占优策略是招供,所以博弈的唯一解是占优策略均衡解(c,c),而并非帕累托最优解(a,a)。
弗拉德报道了他们1950年的实验和分析,他们在这类实验中观察到,经过上百次的重复博弈,参与人的支付与均衡解相距甚远。
对此结果,他们的解释是:博弈者不一定选择纳什均衡解,而纳什的解释是多次博弈使每次博弈之间会产生相互的影响。
2、博弈学习理论实验经济学对博弈论的讨论,后来开始涉及讨价还价、协调博弈等各类博弈,比较典型的有博弈学习理论。
博弈学习理论将均衡看做是不完全理性的参与人寻求最优化的长期均衡的结果,博弈学习理论的中心问题是参与者如何形成对对手正在如何行动的预期(即学习),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策略模型下的三类基本假说:(1)局部最优动态反应(又称古诺调整),指参与人采取策略,对于上期对手策略进行最优反应。
(2)虚拟行动。
指参与人将对手以前各期的策略的平均策略(包含一个先验策略,所以称为虚拟行动)作为对对手行为的预期,采取最优行动。
(3)复制者动态。
四、实验经济学方法论:经济理论的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一样包含实验设计、选择实验设备和实验步骤、分析数据以及报告结果等环节。
由于实验对象是社会中的人,需要验证的是行为命题,经济理论的实验需要运用有别于物理、化学实验的方法,主要有:1、模拟和仿真查尔斯·普洛特认为:“实验室建立的经济与现实经济相比可能特别简单,但是却一样地真实。
真实的人被真实的金钱所驱动,因为真实的天赋和真实的局限,作出真实的决策和真实的错误,并为其行为后果而真实地悲喜”。
弗农·史密斯采用只有三个网络节点的模型来模拟电力系统,其实验结果基本上能反映现实电力系统运行中发电企业和电力交易商的行为类型和特征。
此外,实验经济学还通过保密实验意图,采取随机化的方法,和使用“价值诱导理论”等仿真技巧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2、比较和评估实验经济学高度重视比较和评估的方法。
通过比较和评估,判断实验本身的好坏,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验证理论的真实性。
实验经济学家将“效率”作为比较标准,方法上采取独立变动自变量,评估的结论建立在概率分布基础上。
3、行为分析和心理研究经济理论的实验是把社会中的人作为被实验者,所要验证的是人的行为命题,自然就需要借助行为和心理分析的方法。
实验经济学家运用行为理论来完善和改进实验,解释实验结果。
4、风洞实验法风洞试验仪成为工程设计重的标准程序之一。
1940年美国纽约湾海峡塔科马大桥倒塌事件后,在桥梁设计过程中都会将桥梁模型置于风洞中,运用可控制的气流和风速模拟桥梁在现实世界中所处的环境,来进行空气动力和桥梁性能的测试。
实验经济学家将风洞实验运用到经济学中来检验理论、协调市场规则,以降低和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的现实世界中市场崩溃的风险及由此带来的大损失。
与传统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直接观察相比,风洞实验主要有一下优点:(1)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并能节约大笔费用。
(2)具有重复性和可控性。
(3)数据的针对性更强。
五、实验经济学代表人物: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农.史密斯( Vernon Smith )和丹尼尔.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 ),加州理工大学教授查尔斯.普洛特(Charles R. Plott),哈佛大学教授阿尔文.罗思(Alvin E.Roth)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