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识别与预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 或摄入污染的牛奶而感染;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识别要点
低热持续2周以上,多数起病缓慢,咳嗽、 咳痰、咯血、胸痛、消廋、食欲减退, 女性月经不调;
胸部X线:诊断肺结核 的重要手段;
痰菌阳性为确诊肺结核 “金指标”。
治疗处方
治疗原则:严格遵守不间断规律服药6-8个月以上, 切不可随意中途停药;
识别要点
急性乙肝可出现肝区隐痛,倦怠、恶心、厌油及腹泻, 低热或眼球、皮肤发黄;
血清转氨酶、胆红素明显异常; 确诊有赖于血清学检查; 部分慢性乙肝或丙肝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
防治重点
治疗:抗病毒、保肝降酶等; 接种乙肝疫苗; 使用安全的血液和血制品; 杜绝注射器反复使用,保证一人一针一管; 不与他人共用食具、牙具、修面用具及其它盥洗用品。
由于水痘皮疹分批出现,故 各期皮疹同时出现为本病特征。
防治重点
早期发现、隔离、治疗患者是预防关键, 应避免接触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
预防接种: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 常开门窗通风换气; 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
7.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是由痢疾杆 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水和食物经粪口传播。好发于夏秋季。
识别要点
发热,可高达39-40℃,与普通感冒不同, 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明显,但流
涕、喷嚏等症状轻; 血象检查:白细胞正常或降低。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主要区别
致病原
流感
流感病毒
流感病原学检 测传染性
阳性 强
发病的季节性 有明显季节性(我国北方为11月至次年3月多发)
发热程度
多高热(39-40°C),可伴寒颤
4.传染病流行过程
患者
死亡
传 病人 染 源 动物
生长繁殖 排出
病 传播途径 原 体
易感者
获得免疫者
携带者
5.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冬春季寒冷干燥、门窗紧闭 地理因素: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栖息习性 社会因素 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 城市化和人口爆炸 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 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 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恶化
1.15/10万(总人口中)。其中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 263.52/10万,死亡率1.12/10万。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甲型H1N1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 病总数的91.55%。 病死率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甲 型H1N1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5.50%。
人。例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感染过麻疹 的儿童。
传播途径分类
直接或间接 空气或飞沫 经水传播 食物传播 接触传播 血液或体液 昆虫或动物 土壤传播 医源性传播 围产期传播 多途径传播
水痘、结膜炎(红眼病) 水痘、流感、肺结核 霍乱、血吸虫 痢疾、伤寒 淋病、疥疮、艾滋病 乙肝、艾滋病 乙脑、疟疾、狂犬 炭疽、破伤风 丙肝、艾滋病 风疹、梅毒、艾滋病 艾滋病
病原学检查。
防治重点
病因不同,用药不同,故应由医师诊断用药; 清淡易消化食物,不提倡“饥饿疗法”; 多喝糖盐水、“口服补液盐”,严重吐泻者输液治疗;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9.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 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病 毒性肝炎有5种常见类型:甲型肝炎、戊型肝炎、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识别要点
初期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1-2天后腮腺开始肿大, 先发生在一侧,1-7天后另一侧亦肿大,吃酸性食物 时疼痛加剧 ;
少数病人可合并睾丸炎等, 可影响生育能力。
防治要点
隔离、治疗:早期用抗病毒治疗; 接种减毒腮腺炎活疫苗或麻风腮三联疫苗; 室内通风换气 ; 尽可能不去人多空气不流通公共场所;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二.传染病流行形势和现状
1.全球 --人类早期
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 (抗菌素的发明之前) --20世纪末 传染病死因构成比由19世纪的50%-60%下降 至10%以下
二.传染病流行形势和现状
2、我国 20世纪50年代初:急性传染病死亡位居死因第二位 20世纪70年代: 已退出前十位死因(居首位的是心血管疾病) 2009年: 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44.15/10万;死亡率
8.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bacterial diarrhea)系指除霍乱、 细菌性痢疾以外,由其他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 虫等)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经粪-口途径传播。好发于夏秋季。
识别要点
感染后数小时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稀便、 水样便或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
粪便检查:少量白细胞、红细胞或无; 确诊有赖于大便
6.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
①、管理和控制传染源:根本措施
对病人隔离、治疗、管理 清洁环境或消毒,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②、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措施
灭蚊、改水、规范采血输血 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 戴口罩、不去公共场所 卫生与行为习惯:洗手、安全套
③、保护易感人群:重要措施
主动免疫:疫苗接种 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抗狂犬血清、乙肝免疫球蛋白等 体育锻炼
发热持续时间 全身症状 病程 并发症
3-5天 重,头痛、全身肌肉痠痛、乏力
5-10天 可合并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
普通感冒
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阴性 弱 季节性不明显
不发热或轻、中度热,无寒颤 1-2天 轻或无 5-7天 少见
预防重点
采取隔离、治疗和消毒等多项措施并重 接种流感疫苗:每年9月-11月接种; 开门窗通风换气:每天至少2次,每次
二.传染病流行形势和现状
消灭的疾病:天花 持续高水平的感染和发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 死灰复燃:如血吸虫病、淋病、梅毒 新发传染病:AIDS,军团菌病,Ebola出血热,疯牛
病,成人轮状病毒腹泻,西尼罗病毒感染,SARS,猴 痘 耐药细菌的产生 病毒变异 战争,生物战争 自然灾害 人员流动
常见来自百度文库染病的识别与预防
****医院感染科
***
内容
一. 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二. 传染病流行形势和现状 三. 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 四. 小结
一.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传染病 2.传染病的特点 3.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4.传染病流行过程 5.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6.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
15分钟以上,最经济有效; 流行季节避免去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2. 结核病
结核病结核病(tuberulosis)俗称“痨病”,是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的全身慢性传 染病 。人体各器官除毛发、牙齿、指甲外均可发生 结核,但以肺结核最常见,对人类危害也最大。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痰中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某些哺乳 动物;
识别要点
发热、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出现淡红色细点状皮 疹,短期内扩展到全身,奇痒或微痒
躯干皮疹多,手掌足底无疹为本病特征; 皮疹多在2~3天内消退,
不留痕迹。
防治重点
隔离、治疗是预防关键,早期可抗病毒治疗; 免疫接种:接种风疹疫苗; 常开门窗通风换气; 流行季节应减少聚会。
6.水 痘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由水痘-带状疱 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传 染性极强。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也可传染。病 人是惟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识别要点
初期似“感冒”,约1-2天后出疹,皮疹主要分布颜 面和躯干,初为红皮疹,迅速为清亮、泪滴状小水疱 疹,然后干缩结痂, 痂皮脱落;
1.什么是传染病
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 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人--人 流感、病毒性肝炎 人--动物 禽流感、狂犬病
2.传染病的特点
① 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 衣原体、螺旋体、霉菌和寄生虫)进入人体 繁殖或产生毒素所致。
② 有传染性。 ③ 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④ 免疫性。
4. 麻 疹
麻疹(measles,rubeola)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主要经飞沫传播, 本病传染性极强,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 持久免疫。
识别要点
早期似“感冒”,发热, 2-3天后在 口腔内两颊出现小白点,周围有红晕, 称为“麻疹粘膜斑”; 第4天发疹,从耳后开始遍及全身, 直达手足心,疹退后留下色素沉着及 脱屑。
病原体
细菌 病毒 立克次体 支原体 衣原体 螺旋体 霉菌 寄生虫
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 恙虫热 非淋菌性尿道炎 沙眼 梅毒 脚气 血吸虫病
3.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① 传染源: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和昆虫。 ②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
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例如:空气飞沫、血液。 ③ 易感人群: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
原学检查 。
防治重点
隔离患者: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甲肝可接种甲肝疫苗预防,戊肝目前尚无疫苗; 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
乙、丙和丁型肝炎分别是由乙肝病毒(HBV)、丙 肝病毒(HCV)和丁肝病毒(HD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 病变为主,可
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经血液、性 接触、母婴传播。
识别要点
发病急,发热、腹泻、腹痛伴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 液便;
便检:较多白细胞或脓细胞、少数红细胞;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 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可确诊。
防治重点
抗菌药物治疗,一般疗程5-7天 ; 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不喝生水,不
吃腐败、不洁食物; 饭前便后勤洗手; 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杀灭蝇、蟑等。
水痘 细菌性痢疾 感染性腹泻 病毒性肝炎 艾滋病
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Influenza,flu)由流感病毒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 传染源是流感患者。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 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 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 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一 般均发生在冬春季节,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 高峰在夏季和冬季。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 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防治重点
及时发现病人、做好隔离和治疗是防控关键; 免疫接种:接种麻疹疫苗;
常开门窗通风换气; 流行季节应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上所,
或戴口罩; 注意个人卫生,常晒被褥、衣服等。
5. 风 疹
风疹(rubella, German measles)是风疹病毒 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好发。经空 气飞沫传播。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治疗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喷丁、 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等;
患者享受国家免费检查和治疗的政策。
预防重点
早发现、早治愈肺结核是预防关键 ; PPD强阳者,建议预防性治疗 ; 居室、教室常开门窗通风换气 ; 湿地扫地,避免扬尘, 不随地吐痰。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mumps)俗称“痄腮”,是一种由 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 沫传播,或接触传染。
甲型和戊型肝炎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分别由甲肝病毒(HAV)和戊 肝病毒(HEV)引起的传染性肝炎。常年散发,但多见 于秋冬初春季节。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识别要点
急性起病,发热、乏力、厌油、纳差、恶心、呕吐, 或皮肤、眼球发黄,小便色黄;
肝功能检查: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等均明显异常; 确诊有赖于血清特异性病
传染病法规
法定传染病分类(三类):甲类、乙类、丙类 共有39种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相关法规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鼓励参与,消除歧视 及时报告,配合防控 按“规定”从业,违法必究
三.常见11种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
流行性感冒 结核病 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 风疹 手足口病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识别要点
低热持续2周以上,多数起病缓慢,咳嗽、 咳痰、咯血、胸痛、消廋、食欲减退, 女性月经不调;
胸部X线:诊断肺结核 的重要手段;
痰菌阳性为确诊肺结核 “金指标”。
治疗处方
治疗原则:严格遵守不间断规律服药6-8个月以上, 切不可随意中途停药;
识别要点
急性乙肝可出现肝区隐痛,倦怠、恶心、厌油及腹泻, 低热或眼球、皮肤发黄;
血清转氨酶、胆红素明显异常; 确诊有赖于血清学检查; 部分慢性乙肝或丙肝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
防治重点
治疗:抗病毒、保肝降酶等; 接种乙肝疫苗; 使用安全的血液和血制品; 杜绝注射器反复使用,保证一人一针一管; 不与他人共用食具、牙具、修面用具及其它盥洗用品。
由于水痘皮疹分批出现,故 各期皮疹同时出现为本病特征。
防治重点
早期发现、隔离、治疗患者是预防关键, 应避免接触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
预防接种: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 常开门窗通风换气; 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
7.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是由痢疾杆 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水和食物经粪口传播。好发于夏秋季。
识别要点
发热,可高达39-40℃,与普通感冒不同, 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明显,但流
涕、喷嚏等症状轻; 血象检查:白细胞正常或降低。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主要区别
致病原
流感
流感病毒
流感病原学检 测传染性
阳性 强
发病的季节性 有明显季节性(我国北方为11月至次年3月多发)
发热程度
多高热(39-40°C),可伴寒颤
4.传染病流行过程
患者
死亡
传 病人 染 源 动物
生长繁殖 排出
病 传播途径 原 体
易感者
获得免疫者
携带者
5.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冬春季寒冷干燥、门窗紧闭 地理因素: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栖息习性 社会因素 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 城市化和人口爆炸 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 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 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恶化
1.15/10万(总人口中)。其中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 263.52/10万,死亡率1.12/10万。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甲型H1N1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 病总数的91.55%。 病死率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甲 型H1N1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5.50%。
人。例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感染过麻疹 的儿童。
传播途径分类
直接或间接 空气或飞沫 经水传播 食物传播 接触传播 血液或体液 昆虫或动物 土壤传播 医源性传播 围产期传播 多途径传播
水痘、结膜炎(红眼病) 水痘、流感、肺结核 霍乱、血吸虫 痢疾、伤寒 淋病、疥疮、艾滋病 乙肝、艾滋病 乙脑、疟疾、狂犬 炭疽、破伤风 丙肝、艾滋病 风疹、梅毒、艾滋病 艾滋病
病原学检查。
防治重点
病因不同,用药不同,故应由医师诊断用药; 清淡易消化食物,不提倡“饥饿疗法”; 多喝糖盐水、“口服补液盐”,严重吐泻者输液治疗;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9.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 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病 毒性肝炎有5种常见类型:甲型肝炎、戊型肝炎、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识别要点
初期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1-2天后腮腺开始肿大, 先发生在一侧,1-7天后另一侧亦肿大,吃酸性食物 时疼痛加剧 ;
少数病人可合并睾丸炎等, 可影响生育能力。
防治要点
隔离、治疗:早期用抗病毒治疗; 接种减毒腮腺炎活疫苗或麻风腮三联疫苗; 室内通风换气 ; 尽可能不去人多空气不流通公共场所;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二.传染病流行形势和现状
1.全球 --人类早期
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 (抗菌素的发明之前) --20世纪末 传染病死因构成比由19世纪的50%-60%下降 至10%以下
二.传染病流行形势和现状
2、我国 20世纪50年代初:急性传染病死亡位居死因第二位 20世纪70年代: 已退出前十位死因(居首位的是心血管疾病) 2009年: 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44.15/10万;死亡率
8.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bacterial diarrhea)系指除霍乱、 细菌性痢疾以外,由其他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 虫等)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经粪-口途径传播。好发于夏秋季。
识别要点
感染后数小时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稀便、 水样便或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
粪便检查:少量白细胞、红细胞或无; 确诊有赖于大便
6.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
①、管理和控制传染源:根本措施
对病人隔离、治疗、管理 清洁环境或消毒,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②、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措施
灭蚊、改水、规范采血输血 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 戴口罩、不去公共场所 卫生与行为习惯:洗手、安全套
③、保护易感人群:重要措施
主动免疫:疫苗接种 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抗狂犬血清、乙肝免疫球蛋白等 体育锻炼
发热持续时间 全身症状 病程 并发症
3-5天 重,头痛、全身肌肉痠痛、乏力
5-10天 可合并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
普通感冒
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阴性 弱 季节性不明显
不发热或轻、中度热,无寒颤 1-2天 轻或无 5-7天 少见
预防重点
采取隔离、治疗和消毒等多项措施并重 接种流感疫苗:每年9月-11月接种; 开门窗通风换气:每天至少2次,每次
二.传染病流行形势和现状
消灭的疾病:天花 持续高水平的感染和发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 死灰复燃:如血吸虫病、淋病、梅毒 新发传染病:AIDS,军团菌病,Ebola出血热,疯牛
病,成人轮状病毒腹泻,西尼罗病毒感染,SARS,猴 痘 耐药细菌的产生 病毒变异 战争,生物战争 自然灾害 人员流动
常见来自百度文库染病的识别与预防
****医院感染科
***
内容
一. 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二. 传染病流行形势和现状 三. 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 四. 小结
一.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传染病 2.传染病的特点 3.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4.传染病流行过程 5.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6.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
15分钟以上,最经济有效; 流行季节避免去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2. 结核病
结核病结核病(tuberulosis)俗称“痨病”,是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的全身慢性传 染病 。人体各器官除毛发、牙齿、指甲外均可发生 结核,但以肺结核最常见,对人类危害也最大。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痰中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某些哺乳 动物;
识别要点
发热、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出现淡红色细点状皮 疹,短期内扩展到全身,奇痒或微痒
躯干皮疹多,手掌足底无疹为本病特征; 皮疹多在2~3天内消退,
不留痕迹。
防治重点
隔离、治疗是预防关键,早期可抗病毒治疗; 免疫接种:接种风疹疫苗; 常开门窗通风换气; 流行季节应减少聚会。
6.水 痘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由水痘-带状疱 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传 染性极强。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也可传染。病 人是惟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识别要点
初期似“感冒”,约1-2天后出疹,皮疹主要分布颜 面和躯干,初为红皮疹,迅速为清亮、泪滴状小水疱 疹,然后干缩结痂, 痂皮脱落;
1.什么是传染病
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 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人--人 流感、病毒性肝炎 人--动物 禽流感、狂犬病
2.传染病的特点
① 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 衣原体、螺旋体、霉菌和寄生虫)进入人体 繁殖或产生毒素所致。
② 有传染性。 ③ 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④ 免疫性。
4. 麻 疹
麻疹(measles,rubeola)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主要经飞沫传播, 本病传染性极强,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 持久免疫。
识别要点
早期似“感冒”,发热, 2-3天后在 口腔内两颊出现小白点,周围有红晕, 称为“麻疹粘膜斑”; 第4天发疹,从耳后开始遍及全身, 直达手足心,疹退后留下色素沉着及 脱屑。
病原体
细菌 病毒 立克次体 支原体 衣原体 螺旋体 霉菌 寄生虫
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 恙虫热 非淋菌性尿道炎 沙眼 梅毒 脚气 血吸虫病
3.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① 传染源: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和昆虫。 ②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
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例如:空气飞沫、血液。 ③ 易感人群: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
原学检查 。
防治重点
隔离患者: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甲肝可接种甲肝疫苗预防,戊肝目前尚无疫苗; 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
乙、丙和丁型肝炎分别是由乙肝病毒(HBV)、丙 肝病毒(HCV)和丁肝病毒(HD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 病变为主,可
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经血液、性 接触、母婴传播。
识别要点
发病急,发热、腹泻、腹痛伴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 液便;
便检:较多白细胞或脓细胞、少数红细胞;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 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可确诊。
防治重点
抗菌药物治疗,一般疗程5-7天 ; 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不喝生水,不
吃腐败、不洁食物; 饭前便后勤洗手; 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杀灭蝇、蟑等。
水痘 细菌性痢疾 感染性腹泻 病毒性肝炎 艾滋病
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Influenza,flu)由流感病毒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 传染源是流感患者。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 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 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 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一 般均发生在冬春季节,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 高峰在夏季和冬季。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 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防治重点
及时发现病人、做好隔离和治疗是防控关键; 免疫接种:接种麻疹疫苗;
常开门窗通风换气; 流行季节应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上所,
或戴口罩; 注意个人卫生,常晒被褥、衣服等。
5. 风 疹
风疹(rubella, German measles)是风疹病毒 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好发。经空 气飞沫传播。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治疗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喷丁、 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等;
患者享受国家免费检查和治疗的政策。
预防重点
早发现、早治愈肺结核是预防关键 ; PPD强阳者,建议预防性治疗 ; 居室、教室常开门窗通风换气 ; 湿地扫地,避免扬尘, 不随地吐痰。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mumps)俗称“痄腮”,是一种由 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 沫传播,或接触传染。
甲型和戊型肝炎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分别由甲肝病毒(HAV)和戊 肝病毒(HEV)引起的传染性肝炎。常年散发,但多见 于秋冬初春季节。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识别要点
急性起病,发热、乏力、厌油、纳差、恶心、呕吐, 或皮肤、眼球发黄,小便色黄;
肝功能检查: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等均明显异常; 确诊有赖于血清特异性病
传染病法规
法定传染病分类(三类):甲类、乙类、丙类 共有39种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相关法规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鼓励参与,消除歧视 及时报告,配合防控 按“规定”从业,违法必究
三.常见11种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
流行性感冒 结核病 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 风疹 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