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打造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新课改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
一、改变教学方式,激活课堂教学
新的教学理念呼唤新的教学方式。
改变让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性教学。
传统教学以“教室中心、书本中心、课文中心、知识中心、班级中心、教师中心”;开放式的教材、教学,体现了相关学科之间的紧密相连,注重教材内容的独立与相互联系。
教师成为课程实施中建设者和开发者,要在多种因素的联系中不断激活教学状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体自由的发展;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学习和探索。
例如:在讲“我和父母”这节课时,我结合“实践与评价”中的问题,设计一堂活动汇报课,课前布置小组搜集材料,一组搜集父母爱孩子的故事并统计父母知道孩子生日的情况;二组搜集歌颂父母的诗或歌曲;三组搜集孩子爱父母的故事并统计知道父母的生日的情况;四组调查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
活动课上先让学生汇报情况;再以“如何孝敬父母”为题,小组内讨论、发言;最后宣读“给
父母的一封信”。
这节活动汇报课,因课前的调查,学生发现在孝敬父母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参与热情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本次活动使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新理念,达成三维目标的整合。
2.变灌输性教学为指导性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激励下,学生自我向导、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构建教与学的互动模式的教学。
例如:在讲“自强自立”一节时,课前让学生搜集自立自强的人物事迹,课上让学生交流、讨论他们的优秀品质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学到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地创设,让学生自己领悟,从而认识自立自强的重要性,自己怎样做。
然后教师加以点拨、补充,让学生在探索、讨论中学知识、用知识。
3.变单向传授为双方探讨式教学
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课堂上怎么讲,讲什么,主动权都在教师手里,教师主宰课堂,进行知识的传递。
而高效课堂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例如;在讲“自我保护”一节时,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问题:当
你身处火灾中如何逃生?当你的同伴溺水了怎么办?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师生共同讨论这些生活中的例子,探索自我保护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学到知识。
4.变说教型教学为情感性教学
新课程提出从实践和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能够融入愉快的情感体验,以情动人,以情化人。
教师可以运用音乐、图文、小品、游戏等手段通过想象来体察思想感情。
例如:在讲“我和父母”时,让学生根据“探究园”中所列的问题,反思自己生活中“爱的冲突”以及类似的经历,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解决方法”,这样开放地纳入学生生活经历,使学生得到熏陶。
教师在课堂是面带微笑的对话者,是一个带着欣赏眼光看学生的智者。
二、注意课堂教学中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的问题。
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如何有效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意外问题:(1)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2)灵活机智地处理:切忌不理不问,或故意回避。
①一般由学生来解决学生中的问题;②确立为师生共同探索的问题:共同研究,增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新的形势要求每位教师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更新自
己的知识结构,否则就会成为学生眼中的“老八股”。
师生就不会有共同语言,难以拉近距离,更不可能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
总之,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过程动态化,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使教材真正“活”起来,让所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努力营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和“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