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公民新闻研究文献的综述
公民视频新闻传播及影响研究
通过对公民视频新闻传播的实证研究,本次演示发现公民视频新闻传播具有 以下特点:首先,公民视频新闻传播的覆盖范围广泛,任何人只要有拍摄设备都 可以参与到新闻传播中来。其次,公民视频新闻传播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社 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公民视频新闻传播的传播速度快,往往能够在第一时 间将新闻事件传达给受众。
三、公民新闻在客传播中的新特 点
1、图片和视频成为重要传播形 式
在客传播中,图片和视频成为了公民新闻的重要传播形式。由于客用户可以 随时随地拍摄图片和视频,并且可以方便地上传到上,所以这些视觉化的信息形 式成为了客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UGC成为重要内容来源
在客传播中,用户生成内容(UGC)成为了重要的内容来源。许多客用户会 主动提供自己拍摄的图片和视频,或者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趣事情。 这些UGC内容不仅丰富了公民新闻的内容,还为其他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娱 乐。
六、创新性
澎湃新闻官方在发布新闻现场类短视频时,积极运用创新思维和技术手段, 提高短视频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1、视频制作:澎湃新闻注重视频制作的质量和视觉效果,采用先进的拍摄 和编辑技术,使短视频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2、创新形式:为了吸引更多网友的,澎湃新闻不断尝试新的短视频形式, 如直播、VR等,为网友提供更为丰富和生动的视觉体验。
公民视频新闻传播作为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 越重要的角色。它仅丰富了新闻来源,还为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平台。 然而,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政 府、公民新闻传播者和公众共同努力,我们相信能够使公民视频新闻传播更好地 服务于社会发展。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Web 2.0技术的不断发展,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形式,已经在全 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在客传播视野下,公民新闻的发展也呈现出 新的特点和趋势。本次演示将从公民新闻的概念及发展现状、客在公民新闻传播 中的优势以及公民新闻在客传播中的新特点等方面展开探讨。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一、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的发展现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自媒体已经成为了公民新闻的主要平台。
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空间里创造和传播信息,这为公民新闻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目前,自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等已经成为了公民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各类公民新闻作品层出不穷。
在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互联网的快速传播速度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影响力,使得一条公民新闻可以在瞬间被无数人转发,引发广泛关注。
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被广泛传播而成为全球瞩目的事件。
这种快速的传播速度使得公民新闻可以更快速地引发社会热点和舆论风暴,对公共事务产生重要影响。
1.自媒体化: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
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宣扬自己的观点、报道自己的新闻。
这种自媒体化的特点使得公民新闻更加多样化、立体化,能够更好地表现社会的多元声音和价值观。
2.互动性: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呈现出强烈的互动性。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新闻是由专业记者撰写并由媒体发布,公众只是被动接收信息。
而在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更加强调互动,读者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新闻报道中,形成更加生动、立体的新闻传播。
3.碎片化: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
公民新闻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时,往往是一条条碎片化的信息点,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容易引起公众注意,也更容易被广泛传播。
碎片化的信息也容易导致信息不完整、失真的情况,对公民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提出了挑战。
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不仅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加强了公众参与感: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使得公众参与感更加强烈。
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权利,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新闻报道和舆论表达中,这种直接的参与感使得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中,形成更加良性的社会互动。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在当前的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公民新闻是指个人或非正式组织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的、具有新闻属性的信息。
它与传统的新闻报道不同,不再由专业的记者或新闻机构提供,而是由普通公民采集、制作和传播。
这种新型的新闻形式在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和用户参与程度的增加下得以发展壮大。
公民新闻的出现,一方面为普通公民提供了表达意见和传播信息的渠道,让他们参与公共事务并发声;另一方面也给传统新闻报道带来了挑战。
在传统媒体受到时间限制、资源限制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下,公民新闻的出现填补了信息的空白,扩大了新闻报道的范围。
公民新闻也提供了一种对官方报道进行监督和追踪的手段,帮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事实真相。
公民新闻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公民新闻的可信度存在疑问。
由于发布者不受专业的编辑和审核,公民新闻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很难区分真假信息。
而且,公民新闻容易受到个人情感、主观态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很难做到客观公正。
公民新闻的传播方式可能面临限制。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政府会对社交媒体进行审查和干预,限制公民新闻的传播,影响公民记者的发声权利。
自媒体平台的运作规则也可能对公民新闻的传播造成限制。
为了发挥公民新闻的正面作用,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几点值得注意。
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公民需要具备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学会使用多种方式收集、核实和验证新闻信息。
建立可靠的自媒体平台。
自媒体平台有责任对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和监管,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政府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对自媒体平台进行规范管理。
加强对公民新闻从业者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其新闻素养和采访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新闻报道的义务。
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公民新闻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和传播信息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机会,同时也对传统新闻报道提出了挑战。
但公民新闻的真实性和传播受限等问题仍然存在。
通过加强媒体素养教育、规范自媒体平台管理和加强对公民新闻从业者的培训和支持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发挥公民新闻的作用。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自媒体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它让普通市民也有了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的平台。
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已经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公民新闻的概念、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形式、以及公民新闻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自媒体时代的特点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个人或小团体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和自我表达的时代。
自媒体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去中心化,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
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和个人博客,个人可以轻松地创作和发布自己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粉丝群体和影响力。
自媒体还具有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内容多样等特点。
二、公民新闻的概念公民新闻是指由普通市民使用各种媒介工具,通过自己的视角和方式,对社会事件进行观察和报道的行为。
公民新闻不受传统媒体的限制,更关注社会底层事件和民意表达,是一种民间的新闻表达形式。
公民新闻是公民社会的一部分,通过公民新闻可以了解公众的意见和反应,同时也可以帮助传统媒体更全面地报道事实。
三、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形式在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首先是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个人自媒体账号,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这些平台让公民可以直接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新闻内容。
其次是个人博客和网站,个人可以自行建立博客网站,实现自由发布和管理新闻信息。
还有一些新型的公民新闻组织,他们通过自身平台,组织公民进行新闻报道和采访,发挥公民新闻的社会监督功能。
四、公民新闻研究的现状公民新闻研究是在自媒体时代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
目前,已经有一些学者对公民新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公民新闻的传播特点研究,包括公民新闻的传播途径、受众群体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其次是公民新闻的内容研究,研究公民新闻所报道的内容类型、报道角度和报道特点等。
2004-2009年内地公民新闻研究综述
个 标 志性 转 折 点 。这 是 第 一 篇 “ 共 参 与 式 新 闻 ” 公 意 义 上 的“ 民 新 闻” 究 论 文 , 这 篇 文 章 中 , 者 公 研 ]在 作
率先 以公 民新 闻作 为 明 确 概 念 , 系统 地 阐述 了相 关 的 公 民新 闻理 念 。 自此 以 后 , 民新 闻在 我 国新 闻与 传 公 播 领 域 开始 勃 兴 。 这 一 阶段 , 国公 民 新 闻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 以下 我
展的最恰当方向。
[ 关键 词] 公 民新 闻 ; 入 ; 兴 ; 入 引 勃 深 [ 图 分 类 号 3 0 中 G26 [ 文献 标 志 码 ] A [ 文章 编 号 30 36 2 (0 0 0 1 60 10 —1 1 2 1 )30 3—3
在新 媒 体 迅 速 发 展 的 时代 背 景 下 , 民新 闻 日益 公 突显 出 与众 不 同 的力 量 , 成 为 近 年 来 我 国新 闻 传 播 也 研究 领域 的热 门话 题 。“ 民新 闻” 称 “ 共 参 与 式 公 又 公 新 闻 ” 指 的 是 普 通 公 众 借 助 网 络 技 术 ( 其 是 , 尤
二 、0 6年 一 2 0 20 O 7年 : 民 新 闻在 我 国研 究 的 公
勃 兴 20 0 6年第 1期 《 国际 新 闻 界 》 发 表 的 范 东 升 的 上 《 民新 闻 的兴 起 与启 示 》 我 国公 民 新 闻 研 究 的 一 公 是
笔者 分 别 以“ 民新 闻 ” “ 民新 闻 ” “ 与 式 新 公 、市 、参
张 羽 、 俊 峰 的《 伦 敦 和 埃 及 大 爆 炸 看 市 民 记 者 的 赵 从 兴起 》 张毓 强 的《 媒 体 : 胁 还 是 机 遇 》 。 , 新 威 等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一、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现状和特点1. 公民新闻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这使得公民新闻得以迅速崛起,成为传统新闻媒体之外的一种新的新闻形式。
公民新闻的发布者可以是任何人,他们不需要经过专业的报道训练,只需有一部智能手机和对事件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就可以发布新闻。
这种开放式的新闻发布模式使得更多的社会事件得到了关注和报道。
2. 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在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以文字为主的形式居多,而在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更加注重多媒体的形式,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形式来呈现事件和事实,从而更生动地向受众传递信息。
3. 即时性和直观性由于公民新闻的发布者通常是事件的目击者或亲历者,他们可以第一时间将事件的情况呈现给大众。
这种即时性和直观性使得公民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受众更容易被信息吸引和接受。
4. 多元化的视角和观点在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发布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对事件和事实的看法和观点也是多种多样的。
相比传统的新闻报道,公民新闻更容易呈现不同的视角和观点,这为受众提供了更多样化的信息选择,也更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信息需求。
二、公民新闻的价值和影响1. 弥补传统新闻的不足传统的新闻报道通常受到各种限制,包括时间、空间和资源等方面的限制。
而公民新闻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新闻的不足,它可以以更灵活、更直观的方式呈现事件和事实,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
2. 增加舆论参与和传播效果在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传播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扩展,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公民新闻可以迅速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更多的人参与新闻报道和评论,使得舆论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这对于公共事务的处理和社会问题的解决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3. 提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公民新闻的发布者通常是事件的目击者或亲历者,他们将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呈现给受众,这种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得公民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在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的研究问题。
首先介绍了自媒体时代的背景,讨论了自媒体对公民新闻的影响。
接着定义了公民新闻并分析其特点,探讨了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的研究现状。
最后提出了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的重要性和挑战,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研究、定义、特点、影响、现状、方法、途径、结论、展望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
随着社交网络、博客、视频网站等自媒体平台的普及,普通市民不再依赖传统媒体,而可以通过自主发布和传播信息,成为新闻传播的参与者和创作者。
这种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带来了公民新闻的崛起,使得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新闻披露者和评论者。
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研究正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自媒体时代的背景、自媒体对公民新闻的影响、公民新闻的定义和特点、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的研究现状以及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的方法与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公民新闻在自媒体时代的作用与影响。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2. 正文2.1 自媒体时代的背景自媒体是指个人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信息和管理内容,实现个人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方式。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自媒体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传播消息。
这为自媒体的兴起提供了技术基础。
2. 社交媒体的盛行: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观点的重要平台,个人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发表文章、发布视频等内容,吸引更多人关注。
3. 信息传播的多样化:传统媒体受限于版面和时间,信息传播相对受限。
我国公民新闻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分析
我国公民新闻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分析本文对我国公民新闻的研究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析。
指出国内学界关于“公民新闻”的研究主要有: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关系辨析,国外公民新闻的发展情况,我国公民新闻的发展现状,公民新闻的传播形态与实践,公民新闻之影响等。
但研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学界引起高度重视并推进研究深入发展。
标签:公民新闻;研究现状;特点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手机、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公民参与意识的增强,公民新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海外的公民新闻之风也吹向了我国。
据有关文献介绍,“公民新闻”的相关知识是在2004年前后被我国学者引入的,之后就一直是我国学界和业界讨论与研究的热点。
浙江大学的邵培仁是国内较早关注国外公民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学者,他在文章中将公民新闻称作市民新闻,分析了市民新闻学的四个特点,即突发性、遭遇性、开放性和非正式化。
针对市民新闻学这个新兴事物的兴起,他认为“需要建立起应对市民新闻学兴起的健全机制,以避免新闻传播领域的‘失控’和风险。
”[1]通过在中国期刊网的搜索可知,公民新闻是近年来我国学界研究的热门领域。
在对文献进行梳理后,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学界关于“公民新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关系之辨析有的学者认为,“公民新闻”就是“公共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的蔡雯在他的文章中将公共新闻称为公民新闻。
[2]也有学者认为,“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并不是一回事,二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西北大学的张羽指出,与公共新闻相比,“公民新闻”有了两个明显甚至革命性的变化:一是公民们在事件报道和传播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二是报道的领域发生了变化。
[3]武汉大学的余建清则从公共新闻与公民新闻产生的时代与背景、实践方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4]二、关于国外公民新闻的发展情况研究1、美国公民新闻的兴起、发展与演变蔡雯和郭翠玲介绍了美国公共新闻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向公民新闻演变的过程。
新闻传播学类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新闻传播学类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媒体与社会传播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以其对社会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的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了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主题和方法。
二、新闻传播效果研究新闻传播效果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方面,研究学者们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问卷调查和观察研究等,探索了新闻报道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其中,多数研究集中在新闻传播的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等方面。
三、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新闻传播不仅仅是在个体层面上产生影响,也对整个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新闻媒体对社会议程设置和公众舆论形成的影响,以及新闻媒体对社会变革、政治参与和民主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新闻传播与公共健康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公共健康传播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新闻媒体在公共健康信息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者们通过研究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上的公共健康信息传播,以及公众对这些信息的接受和反应,探讨了新闻传播对公共健康意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五、新闻传播伦理研究新闻传播伦理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伦理的研究关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观、诚信、隐私保护等问题。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学者们对新闻传播伦理的研究兴趣,并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六、新闻传播技术与创新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新闻传播方式和形式的革新。
本节综述一些关于新闻传播技术应用、社交媒体以及新闻媒体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等相关研究,以及这些创新对新闻传播学的意义和影响。
七、结论通过对以上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新闻传播学类毕业论文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从新闻传播效果到社会影响,从公共健康到伦理问题,再到新闻传播技术与创新,这些研究主题展示了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多样而复杂的学科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综述-兼论公民社会研究进路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综述-兼论公民社会研究进路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综述-兼论公民社会研究进路进入90年代以来,civil society(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的研究逐步成为中国学界研究的重点,知识界就此理论进行严肃的反思,相关的研究成果叠出,涉及领域广泛。
文章拟就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的市民社会研究状况做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一、中国公民社会理论研究兴起的背景从civil society的本源来看,它是一个完全源于西方的极富包容性和开放性而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涵义,甚至可以说是不同的意蕴。
然而,从90年代开始,大陆学界对这一概念倾注了大量的热诚。
对中国大陆的学者而言,借助于这样一个纯粹西方的概念并不仅仅是用于解决现实的困境,更多的是希望能用其来提供一个解决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路径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理想框架。
1.从整个世界的大环境来看,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公民社会理论在西方的重新复苏为中国学术界提供了最直接的知识来源。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之所以复兴,其原因在于:A.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非西方国家都面临着强大的民主化浪潮,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人们重拾了对市民社会的关注。
B.前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日益暴露出来的高度集权的弊端使人们开始对斯大林式的全权国家进行反思。
从70年代起在东欧的一些国家自下而上的出现了声势浩大的争取民主的运动,一些学者借助于市民社会的概念对表达他们的反国家主义的思想,最终酿成了90年代初的苏联、东欧巨变。
有学者把巨变看成是市民社会复苏的直接结果。
C.从整个西方社会来看,二战后,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失灵,福利国家的危机,也促使一部分学者呼吁限制国家的权力和活动范围,向市民社会回归。
国家中心论开始衰落,人们期待官方的、扎根于共同体的组织比国家更能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80年代起,随着治理和善治理论的兴起,国家权力重新向社会回归,公民社会理论家开始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对此理论展开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自媒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人们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和获取各种新闻和信息。
公民新闻则是指由普通公民参与生产和传播的新闻内容。
本文将对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进行研究。
首先,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具有广泛的参与性。
传统媒体的信息制作和传递往往受到资金和资源的限制,而自媒体平台则为普通公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观点和意见的平台。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消息、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这样既扩大了新闻的源头,也增加了信息的多样性和真实性。
其次,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破除了地域限制。
传统媒体的报道往往局限于特定地区或国家,而自媒体平台则可以实现全球信息的传递。
公民记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各地传播新闻,并获得更多的反馈。
这种全球化的传播模式使得公民新闻具有了强大的影响力。
再次,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和亲身经历。
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往往以客观事实为重,很少涉及个人情感和细节。
而自媒体平台鼓励公民记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亲身经历来表达观点和看法。
这种主观性的报道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能够引起更多的共鸣和关注。
最后,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问题。
由于自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可能存在故意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的情况。
其次是信息过载和筛选困难的问题。
自媒体时代下信息爆炸式增长,读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筛选和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另外,自媒体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也可能导致信息的单一性和同质化。
综上所述,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全球化传播、个人化表达的特点。
然而,也需要警惕信息真实性和筛选困难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利用自媒体平台,应该加强对公民新闻的研究,并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规范和监管,以提高公民新闻的质量和影响力。
国内微博事件中的公民新闻研究
国内对公民新闻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04年“市民新闻学”概念的引进,2006年“公民新闻”这一表达得到普遍认可和应用。
[1]公民新闻指称公民个体或群体(以非专业新闻工作者为主)自发、主动的新闻报道和评论行为。
得益于互联网的技术支持,自媒体平台成为公民新闻发布的主要传播渠道。
在众多花样翻新的自媒体中,微博自2010年微博元年的发轫到2013年出现式微之势,其间发展可谓一路狂飙;微博平台的平民化、个性化、碎片化、开放性、多元性、互动性等特点,促进了公民新闻的发展,催生了新媒体时代的微博公民新闻。
将微博作为一种传播形态来考察,微博的影响力空间包括话语的释放,新闻报道已经从专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转为社会公众借助微博共同参与的公共活动。
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方面,有公众广泛参与的微博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2]在发展进程受到微博公民新闻影响的微博事件中,公民新闻实践得到深化;同时,一系列事件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微博公民新闻活动的介入、影响,有的甚至改变了原有的轨迹。
透过微博事件的背后,可以见到公民新闻作为一种传播机制,扮演了历史情节的记录工具之一,并隐现着众声的喧哗与整个社会的躁动。
[3]认知科学理论的大方向在于预见和解释,对于现象的认识要经过对事实的认知、对原因和作用机制的逻辑演绎与解释,以及对意义和影响的讨论与预见。
由此,可以从认知、解释与预见三个层面来梳理国内研究者对于微博事件中的公民新闻之解读,并且把重点放在对其意义和影响的讨论与预见部分,从媒介内外生态两个维度来讨论微博事件与公民新闻互动的价值,此部分是理解和评价这一认识活动的重要依据。
认知:微博事件与公民新闻的互动实践微博事件中的公民新闻报道行为有不同表现类型:第一种是报道型公民记者参与的“利益诉求类公民新闻”报道;第二种是公民记者通过人肉搜索等方式主动挖掘事件,促成微博事件或扩大事件影响力,是“探询真相类公民新闻”;第三种是有目的地制造微博事件,从而引导社会成员参与相关社会活动,是“社会动员类公民新闻”。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随着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在自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公民新闻的发展,使得公民新闻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的研究。
公民新闻是指普通公民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利用各种公共渠道进行新闻信息传播,使得更多的公众了解真相和事实。
在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不再被媒体机构所掌控,而是由公民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进行传播。
(1)传播速度快。
在社交媒体上,公民新闻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数万甚至数百万人关注,实现信息的迅速传播。
(2)有效传递真相。
在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媒体机构的垄断所导致的事实被篡改、扭曲、淡化甚至被隐瞒的情况,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扩大传播范围。
在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媒体进行传播,可以超越时间、地域、文化等限制,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1)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
在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大多没有接受专业的新闻采编训练,因此容易产生信息失实、不准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公民新闻的监管和管理。
(2)缺乏规范性。
在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的规范性不足,一些信息可能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者社会道德,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机构进行监管。
(3)影响公共秩序。
在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的传播不受限制,一些恶意的信息可能会对公共秩序造成不良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管。
(1)加强公民新闻教育。
通过加强对公民新闻的教育,提高公民的媒体素养和新闻意识,培养公民做出准确、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
(2)建立公民新闻自律机制。
建立公民新闻的自律机制,加强公民新闻的规范性和监管。
(3)鼓励公民新闻创新。
鼓励公民新闻的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公民新闻的培训和管理,让公民新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是互联网时代对于传统新闻观念进行的一次创新和挑战。
公民新闻是一种由普通人上传、分享和传播的新闻形式,以更加多样化和自由化的方式展示出新闻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公民新闻逐渐成为了网民表达观点,发现、报道和评论新闻事件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从自媒体时代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公民新闻的出现和发展,探讨了公民新闻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公民新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自媒体时代的背景自媒体时代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个人具备自我创作、发布、传播和分享新闻的能力的时代。
在过去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新闻的获取和传播主要是通过传统媒体来完成的,而在自媒体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闻的传播者。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媒体的业务和策略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公民新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公民新闻的出现和发展公民新闻的最初概念由美国网民提出,它是指个人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公众发送的新闻信息。
公民新闻的发展主要是受到互联网技术与媒体技术的影响,人们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将自己的新闻故事记录下来并传播给网络上的其他人。
网络管道使得个人的新闻故事可以被广泛传播,并且由于信息流的不断增长,公民新闻因其新颖和丰富的信息成为备受关注的对象。
公民新闻的发展成为了传统媒体和公民自媒体之间的竞争,而传统媒体也开始关注公民新闻信息的来源。
公民新闻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公民新闻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方向之一。
尽管公民新闻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已经相当明显,然而,公民新闻的质量、可靠性和真实性等问题也一直存在,这为公民新闻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在未来,公民新闻需要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新闻内容的可靠性,加之政策保障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推动,公民新闻才能持续发展。
总之,在自媒体的时代下,公民新闻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突破传统媒体的桎梏,为大众提供了一种更多样的、自由化的新闻信息表达方式,它身上所体现的信息独立、参与性等方面的新闻观念,践行了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信仰,越来越成为现代媒体的重要补充和提高新闻素质的重要手段。
我国公民新闻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分析
、
关于公 民新 闻与公 共新 闻关 系之辨析
有 的学者认 为 ,公 民新 闻” 是 “ 共新 闻 ” 中国 人 民大 学 “ 就 公 。
五、 于公 民新 闻之 影响 的研究 关 1 公 民 新 闻 对 传 统 主 流 媒 体 之 影 响 、
的蔡 雯在他 的文 章 中将 公 共新 闻 称 为公 民新 闻 。 也有 学 者认 为 , “ 民新 闻” “ 共新 闻 ” 公 与 公 并不 是 一 回 事 , 者 有 着 很大 的区 别 。 二 西 北大 学的张 羽指 出 , 与公 共新 闻相 比 ,公 民新 闻” 了两 个 明显 “ 有 甚 至革命 性 的变 化 : 一是公 民们在 事件 报道和 传播 中的地 位发 生 了 变化 ; 是报道 的领域 发生 了变 化 。3 汉大 学 的余 建 清则 从 公共 二 _武 新 闻与 公民新 闻产 生的时代 与 背景 、 践方 式等几 个方面 分析 了二 实 者之 间 的ZS 。 U
. .-— —
由此 可见 , 内有 关 公民 新 闻的研 究 选题 还是 比较多 样 化 的 , 国 从 国外 到 国内 , 公 民新 闻的 基础理 论研 究到 公 民新 闻 的实践 应 用 从 研究 , 研究者 都有 所涉 及。而 且 , 些 学者 还 对公 民新 闻的 发展 提 有 出了质 疑 。天津 师范大 学 的林 靖从 公 民新 闻的兴 起 、 体 、 主 生长 环 境几个 方面 入手 , 民新 闻的发展 现状 提 出了质疑 。作者 认 为在 对公 “ 公共 新闻 ” 展乏 力 ,公 民新 闻” 发 “ 尚欠成 熟 的情况 下 , 发展 适 合 我 国 国情的 “ 共与参 与 式新 闻 论与 实践 便是一 种最佳 选择 。 公 理 随着微 博在 我国 的迅速 崛起 , 内学 界关 于微博 时代 公 民新 闻 国 的研 究性文 章也 不 断 出现 。南 京 师 范 大学 的 周 雪怡 从 随 手拍 照 解救 乞讨儿 童 ” 手 , 析 了在 微 博 环 境 下 公 民 新 闻发 展 的微 动 着 分 力, 同时从 传播 主体 、 播机 制与 传 播 内容 三 方 面 分析 了公 民新 闻 传 在我 国微博 实践 中的发 展 困 境 。 武 汉理 工 大 学 的许 琛 对 微 博 传 播机 制下 公民新 闻的传 播特 点 、 民新 闻对公 民意识 的 培养等 进 行 公 了分 析。该 文提 到了微 博机 制对公 民新 闻的促 进意 义 , 为微 博 公 认 民新 闻具有 去 中心化 的趋势 、 微博 公 民新 闻 的出现使 得公 民话 语权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传媒的垄断地位,为社会大众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促进了公民参与式新闻的产生和发展。
公民新闻,简单说就是由公民个人或社会团体主动、自愿地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传播工具收集、撰写、编辑、发布自己眼中的新闻,弥补了传媒信息传递的不足,实现了社会大众的多元声音和表达需求。
在这个时代,个人通过网络工具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和传播信息,以及对其进行评价和讨论。
公民新闻已成为这个时代拥有实现个人价值和表达需求的新的思想表述形式。
公民新闻因为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公民新闻的背景下,新闻质量问题成为各方的关注点。
而媒体是决定新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对于公民新闻我们应该树立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承认公民新闻的存在和重要性,也不能因为没有必要的界限而放任自流。
因此,公民新闻需要更加严谨的评估标准和专业指导,以保证新闻质量。
同时,我们还要清楚专业媒体传播与公民新闻传播的异同,以便更加准确地进行评估和指导。
其次,在公民新闻研究中,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其传播模式。
公民新闻是一种开放的新闻形态,传统媒体和专业记者并不控制其内容和形式。
而由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更容易地通过网络工具分享公民新闻和相关观点。
因此,研究公民新闻的传播路径和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影响力和可信度。
再次,需要对公民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进行监控和评估。
公民新闻的传播模式自由度较高,易发生虚假新闻和误导性信息的传播。
这给公众带来了严重的信息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监控和评估,及时准确地发现和纠正公民新闻中的不实信息和错误信息,保证人们所接触到的各种公民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公民新闻已经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在公民新闻的探讨和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抓住其特点和传播模式,加强对其质量的评估和监控,打造公民新闻与专业媒体协调合作的机制,更好地实现公民新闻的价值。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逐渐兴起并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自媒体将传媒从传统新闻机构中解放出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和制造者。
在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概念和意义变得更加重要,研究如何在自媒体时代下进行公民新闻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自媒体时代的特点自媒体时代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广泛参与: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新闻报道和评论,传媒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2. 垂直精细:自媒体时代,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垂直领域的精细化成为可能。
3. 互动性强:自媒体时代,读者和作者之间建立了更加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互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4. 信息爆炸:自媒体时代信息量巨大,信息质量良莠不齐,需要通过筛选和分析来寻找真实可信的信息。
以上特点的出现使得公民新闻在自媒体时代下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二、公民新闻的定义和意义公民新闻是指由公民发布和传播的新闻信息。
公民新闻的出现使得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到新闻制作与传播中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闻的创作者和传播者。
公民新闻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和民主化:公民新闻的出现扩大了新闻报道的多样性,促进了新闻的民主化进程。
2. 监督权力:公民新闻可以通过个人的观察和报道揭示官员的不正之风和腐败,发挥监督权力。
3. 提供多样观点:公民新闻可以提供不同观点和意见,丰富了公众对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4. 反制假新闻:在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可以帮助人们辨别和反制假新闻,维护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
1. 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传播特点:研究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的传播路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揭示自媒体对公民新闻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2. 公民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研究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探究公众对公民新闻的信任程度和解决公民新闻可信度问题的途径。
3. 公民参与和公共治理:研究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对公众参与和公共治理的作用,探究如何提升公民新闻的参与度和公共治理的效果。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公民新闻因其独立性、及时性、真实性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一种重要的新闻形式。
自媒体时代,任何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与传统新闻媒体不同的是,公民新闻不需要拥有高昂的制作成本,也不需要经过层层审查,而受众群体也更加广泛。
公民新闻以其独立报道、真实性报道和快速报道的优势,逐渐成为新闻媒体领域的一种重要力量。
公民新闻的独立性和真实性能够为公众提供独立、真实、全面的信息,并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调查。
公民新闻的快速度和全面性也带来了更多的新闻资源和数据,让公众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现实。
然而,随着公民新闻的不断发展,其道德准则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一些高效新闻发布的频道常常缺乏充足的遵守基本的新闻标准的责任感。
由于多数自媒体新闻内容都是由普通人发布,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新闻培训和伦理教育,因此快速传播不准确或不真实的消息和信息也很容易发生。
实践中,由于自媒体新闻在言论自由和发表观点等方面受到更少的限制,一些个人对他人的言论隐私和人身攻击也产生了一定硬伤。
有时,这些报道可能会侵犯到他人的权益和隐私,从而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逐渐普及,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变革的步伐越来越快。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研究机构和个人尝试探索和创新,以推动公民新闻的发展和突破。
首先,研究机构为公民新闻的制度和规范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机制和措施,从而维护公民新闻的公正、合法、正义和精神高峰。
比如,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针对互联网犯罪、网络侵权和传播虚假信息等现象,建立了大量的研究基础和实证研究,为公民新闻的发展和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的研究还促进了技术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自媒体新闻也向更加智能化、更加个性化、更加社会化、更加文化化的方向发展。
一些创新技术的引入和研究也让公民新闻更加便捷和方便,更加适应新时代公众对新闻的关注和需求。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媒体的兴起,让每个人都有了发布信息、传播观点的渠道,也为公民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概念和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民新闻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公民新闻是指在社会中由普通公民主动参与生产和传播的新闻信息。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是由专业记者和媒体机构控制和发布的,而在自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媒体,发布自己的观点、新闻和信息。
公民新闻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对消息的选择和报道,而是扩展到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生产者和传播者,成为社会舆论的一部分。
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
在自媒体平台上,公民新闻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也可以是个人的观点、见解,或是对社会事件的评论与解读。
2. 参与性。
自媒体平台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参与空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自己的新闻或观点,与其他网民进行互动和交流。
3. 独立性。
自媒体平台的出现,让公民可以独立地发布新闻信息,不受传统媒体和新闻机构的控制,从而提高了民众获得信息的渠道。
二、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的传播渠道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的传播已不再依赖于传统媒体,而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进行。
自媒体平台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B站等,为普通公民提供了发布和传播新闻信息的渠道。
在自媒体平台上,公民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发布新闻信息、评论和观点,也可以通过转发、点赞、评论等方式将新闻信息传播出去,形成涌现式传播效应。
自媒体平台还可以通过直播、视频等形式呈现新闻信息,吸引更多的关注和传播。
自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广泛和便捷,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编辑和选择,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的瞬间传播和扩散。
自媒体时代下的公民新闻,具有着比传统媒体更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内公民新闻研究文献的综述虽然公民新闻进入中国学界研究实现的时间比较短,对于公民新闻的研究成果,基本包括一下几个方面,公民新闻的定义、产生的原因、主要特点、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之间的差异、公民新闻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关于什么是公民新闻在大量关于公民新闻的研究文献中,作者都对公民新闻进行了定义。
其定义基本都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公民新闻的概念,一是传播主体。
“公民新闻”又称“参与新闻”其参与者都是公民,这里的公民指的是非专业新闻传播者。
二是传播方法。
公民新闻是所使用的传播渠道一部分是传统的大众传媒,另一部分是类似互联网络、数码相机、DV、摄像手机等喂代表的个人通讯设施。
[1]二、关于公民新闻产生的原因对于公民新闻产生的原因,在大量研究文献中。
都表示,公民新闻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科学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推动新闻传播的飞速发展。
新闻媒体的发展,离不开印刷术以及电子传播技术的进步。
如今,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百兆手机、互联网等传播技术、数字技术已经为更多的普通公众所掌握,为公民搜集、发布新闻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似的发布新闻的门槛不在高高在上,不在是传统的专业媒体运用印刷设备等高成本的工具,才能完成的活动。
这些先进的激素,似的普通大众可以利用各种个人通信设备制作出高质量的音频、图片和视频,冰通过网络得以传播。
[1]第二,公民对于传统媒体的不满导致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
新闻同质化导致了公民对于重复新闻的厌烦心理,在信息洪流汹涌而至的同时,伴随的是大量无用的信息,人们对于新闻媒体所提供的新闻越来越感到不不满。
他们期待打破这样的之中僵局,从被动的、消极的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追求自己所真正需要的内容,从而擦怒新闻活动之中,吃呢更为自己所消费的信息的生产者和制作者。
此外,华中师范大学朱长萍在《公民新闻事件及其理论分析》中还表示,公民新闻所产生的原因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还包括两点原因,一是社会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人们借由网络上的公民新闻网站、博客、播客等传播新闻和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来表达自己对政治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同时客观上推动了社会民主的进程。
[2]西北大学马艳在《当前媒介生态环境下我国公民新闻的实践和发展》中也提到,我国传媒已经有了“传播信息、反映舆情、引导舆论、凝聚公众意识、表达公众利益、甚至有限度地批判政府政策、制约政治权利的功能”,为公民新闻的发展提供了表达渠道。
二是分众化、个性化传播格式的形成。
面对着网络上海量的媒体提供的同质化的信息,新闻的受众越来越一句自己的兴趣形成小众化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个性化、社区化的特征。
人们开始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各取所需的在网络上搜寻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逐步形成了一个分众化、个性化的传播格局。
[3]三、关于公民新闻的特点学者邵培仁在《从全民阅读时代到全民写作时代(下)——论世界“参与新闻”运动》中提出了公民新闻的7个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基本特征。
[4]而兰州大学刘玄在《我国公民新闻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研究》中认为,除了这7点之外,公民新闻还具有,互动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并认为iefei专业化是公民新闻最主要的特征。
[1]华中师范大学朱长萍在《公民新闻事件及其理论分析中》中,也给出了公民新闻的4个基本特征。
[2]刘畅在《公民新闻——重启对话时代》中也提到了,公民新闻具有对话性的特征。
[5]河南大学梁纪朋在《公民新闻发招现状研究》中也同样提出了相类似的4条基本特征。
并认为,公民新闻传播的特性充分体现了其大众性质,是一种原生态的大众文化。
[6]四、关于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的差异在这一点的研究上,大量的研究文献表示,作者对于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的存在的差异的看法基本相同。
第一,是两者的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公共新闻”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针对美国民众对于政治的疏离和报纸阅读率下降,由业界、学界和研究机构共同推进的一场旨在“重振社区精神”的新闻改革运动,是以大众媒体为主导的新闻创新实践。
而“公民新闻”的勃兴主要依赖于强大的技术推动力,摄像手机、DV等新闻采集工具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普通公众可以脱离大众媒体的操控,主动地、自发地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第二,公众新闻与公共新闻传播的主体不同。
在公民新闻中,公民是出于主动地位的,是普通公民给予便利的技术条件开展的新闻采集、编辑、传播以及新闻评价等新闻传播活动。
而公共新闻运动主导者是传统媒体,公民只是被发动、组织起来的参与者。
虽然公众参与媒体讨论的机会增多了,但公众仍旧处于被动地位。
公共讨论和调研的内容是由媒体确定的,整个报道过程也是由媒体组织并控制的。
[7]第三、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的理论基础不同。
公民新闻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新闻自由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
公民共享新闻学则是西方新闻界“言论与出版自由”这个传统信仰体系的延伸。
公共新闻的理论依据则是社会责任论,即新闻媒体应踢人自己的公共价值,强化媒体的社会公共定位,在共同社会信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方面发挥自身的公共功能。
[2]此外,蔡雯在《从“公共新闻”到“公民新闻”——试析西方国家新闻传播正在发生的变化》中还指出,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两者的特征不同。
“公共新闻”以报道内容与报道方式的双重“公共性”为特征,“公共”一词,既指报道对象是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件或问题,又指报道方式为“公众参与式”。
而“公民新闻”是指普通公民作为新闻报道者传播新闻,“公民”一词主要界定报道主体,而非界定报道内容。
换句话说,“公民新闻”的内容不一定都具有“公共性”,它既可以关注公共领域的问题或事件,也可以表达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琐事或感受。
[7]还有研究者认为,在报道领域中公民新闻和公共新闻业存在着差异。
在公共新闻中,报道主要集中于公共事务领域。
媒体的主用是为了引导更多的受众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讨论之中,咦促成公共问题的解决。
而在公民新闻中公民可以就任何新闻事件展开公共的报道和传播,其报道领域没有具体的限制,而完全取决于公民自己的兴趣和需求。
[2]五、关于公民新闻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石磊在《从公民新闻看传媒接近权的实现路径》中提出了,公民新闻在新闻的生产模式、舆论形成模式上改变了传统的模式。
还认为,公民新闻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权,是个人的意见获得了有力传播,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已将和声音有个更大的表达空间。
[8]大部分研究者都表示,公民新闻的出现,自此动摇了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主题地位,是对传统媒体权威性的挑战。
六、关于公民新闻在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大量研究表示,公民新闻先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同时,研究者普遍认为造成新闻失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新闻把关问题。
祈欣在《我国公民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中提到,与传统媒体严格的把关标准相比,公民新闻在某些题材上的把关标准相对模糊,而造成把关缺失。
[9]合肥学院的潇潇在《论公民新闻时代的新闻图片失实》中指出,新闻图片失实主要是由于公民新闻的客观性和伦理性的缺失。
[10]胡靓在《浅议公民新闻的现状及问题》中也提出造成公民新闻失真的另一原因是,公民新闻信息发布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因此造成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收到了质疑。
[11]其次就是,公民新闻所以发的道德伦理问题。
大量研究者表明,我国由于目前公民新闻发展水平不高,大部分的公民新闻还仅限于记录个人情感的方面,也因此造成了许多消极结果:个人隐私的泄露、黄色信息的泛滥等现象引发的一系列的道德和伦理上的问题。
[4]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马原在《从新闻波尔现象看公民新闻的本土实践》中提到,正式因为公民新闻所带了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导致了公民新闻面临着权威性的消失七、公民新闻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根据公民新闻存在的具体问题,大量研究提出了加强信息法律法规建设、道德建设。
另外,在河南大学梁纪朋的《公民新闻发展现状研究》中强调,中国的新闻体制和构建与西方国家根本不同,在海外发展起来的“公民新闻”不能照搬到国内,需建立一个我国自己的网络“公民新闻”规制体系。
还提出了,构建公民新闻的技术规制。
祈欣在《我国公民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中提出了在全社会开展媒介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还认为,一些公民新闻的能手,也可以向专业主义发展,有可能成为专业记者。
除了以上说的几点之外,还有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网络环境下公民新闻的各种时间形式的讨论。
这类研究大都没有提出公民新闻的概念,只是就其实践形式进行案例分析。
同时,还有些就公共新闻对于纠正“传媒歧视”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参考文献:1.刘玄兰州大学《我国公民新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朱长萍华中师范大学《公民新闻时间以及理论分析》3.马艳西北大学《当前媒介生态环境下我国公民新闻的实践和发展》4.邵培仁《从全民阅读时代到全民写作时代(下)——论世界“参与新闻”运动》5.刘畅、尚婧《公民新闻——重启对话时代》6.梁纪朋河南大学《公民新闻发展现状研究》7.蔡雯《从“公共新闻”到“公民新闻”—试析西方国家新闻传播正在发生的变化》8.石磊四川师范大学《从公民新闻看重没接近权的实现路径》9.祈欣《我国公民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0.潇潇《论公民新闻时代的新闻图片失实》11.胡靓《浅议公民新闻的现状及问题》12.宫秀军《公民新闻的理论主张和社会影响》13.张羽西北大学《我国公民新闻的发展现状与问题》14.陈坤鹏华中师范大学《试论公民新闻在克服与消除传媒歧视中的作用》15.王美清泉州师范学院《试论“公民新闻”的存在与发展》16.傅钰、周亚楠《网络时代我国公民新闻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