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县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温州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温州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温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浙江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温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
本报告旨在分析温州旅游的现状,包括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市场需求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为温州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2. 旅游资源2.1 自然景观温州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包括海岛、海滩、山岳和湖泊。
其中,温州群山如黄金,山石叠翠,被誉为“大花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登山、徒步和观光。
此外,温州还拥有一系列海岛,如雁荡山、洞头、温州湾等,这些海岛以其悠久的历史和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海岛游的游客。
2.2 历史文化温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其中,著名的南宋古战场抗金英雄岳飞墓和乐清南宋古官道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化景观吸引了众多历史文化爱好者。
此外,温州还是中国青花瓷的发源地之一,当地的龙湾青瓷烧制工艺独特,吸引了许多艺术爱好者。
3. 旅游业发展水平3.1 旅游接待量近年来,温州旅游接待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去年温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以上。
这些游客主要来自国内的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及国外的日本、韩国、美国等。
3.2 旅游收入随着旅游接待量的增长,温州旅游收入也显著增加。
去年,温州旅游业实现总收入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
其中,旅游购物和餐饮消费是主要的经济支柱。
3.3 旅游基础设施温州的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城市内建设了一批高星级酒店,提供了优质的住宿服务。
此外,公共交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游客可以通过公交、地铁和轻轨等便捷地到达各个旅游景点。
4. 旅游市场需求4.1 家庭旅游近年来,家庭旅游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生活的紧张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外出旅游放松身心,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温州作为一个适合家庭旅游的城市,需求量逐渐上升。
4.2 生态旅游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成为热门需求。
关于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温县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品
关于旅游的调研报告关于温县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温县旅游业重在太极拳,重在陈家沟.为加快太极拳文化旅游业发展,温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围绕立国家项目、申世界遗产、做国际品牌的目标,做好根、拳、养生三篇文章,努力建设好太极拳发源地的发展思路.近年来,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观,项目建设取得突破进展,重大赛事连续不断,景区建设和市场人气持续提升.通过加强领导、宣传营销、优化环境、对外合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举办赛事等有力措施,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已步入健康轨道.同时,重视司马文化、怀药文化的开发和建设.陈家沟景区位于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上,北依巍巍太行山,南邻滔滔黄河水.南水北调中线依傍而过,南有焦作黄河公路大桥与连霍高速公路相连,北有焦温高速与长济高速相交,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和河南省旅游文化核心区,郑州、洛阳、安阳三大古都及焦作、新乡等城市中间,车程均在两小时内,又是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带的重要节点,交通便利,优势明显.景区精品景点主要有:太极拳祖祠、祖林、杨露禅学拳处、陈照丕陵园、东沟习武场、西沟皂角树、太极拳博物馆、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中华太极拳文化园,待建和在建的还有名人故居、大皂角树造拳处、太极学院、太极养生旅游基地等.温县陈家沟景区旅游主要客源地来自河南省和山西省,门票价格40元,2019年游客接待量25.2万人次,2019-2019年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50%;2019年旅游收入3528万元,2019-2019年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0%.二、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估(一)规划编制顺利开展.先后完成了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引水规划》等,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按照传承、弘扬、养生、功夫、产业五大功能区设计,开展对太极拳全方位多层次的挖掘、整理、推广,描绘出了陈家沟世界太极拳文化圣地的蓝图.同时,由焦作市旅游局组织的黄河带生态文化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生态旅游大发展调研报告doc
生态旅游大发展调研报告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党的xx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
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需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缘,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宏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硕生态旅游内涵,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培育”的工作目标。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正慢慢由知足“参观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一定会实现互利共赢、一路繁荣。
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目的地必需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知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因此,必需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风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硕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融合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
现代旅游超级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不知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
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
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取得本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
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关于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绍兴县县城从2000年迁到柯桥之后,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优化的力度,在构建文化绍兴、生态绍兴、平安绍兴思路的指引下,全县的生态环境、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文化创新等各项事业建设逐步改善,使绍兴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绍兴的旅游产业也随着绍兴经济的发展而加速发展着。
8月下旬到9月上旬,我们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1、绍兴县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
绍兴县具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在社会发展和历史不断前进的长河中,绍兴先民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丰富资源。
绍兴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和名士之乡。
绍兴水网纵横,鱼米花香,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
千百条河道上面,形态各异的各式石桥横跨两岸,形成一个自然的桥梁博物馆。
绍兴县的旅游景区既有体现江南特色的山水景区,也有反映宗教文化的寺院景点;既有蕴含悠久历史的王陵古墓,又有体现民俗风情的古镇古村。
绍兴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三缸”(酒缸、酱缸、染缸)和“三乌”(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有传统戏曲越剧、绍剧、莲花落,还有过年时的祝福等等,在绍兴民间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在传承并继续着。
2、绍兴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效与现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我县的旅游产业,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来实施。
特别是2000年县城迁到柯桥以来,加大了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入,以新县城为中心的星级酒店建设、大型购物中心的落成,轻纺城的二次创业为我县的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
安昌古镇开发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
鉴湖——以柯岩旅游渡假区为龙头的大型现代旅游项目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以佛教文化为主的大香林二期建设开发,已初具形态,以南部山区生态旅游为主休闲游正在兴起,休闲农庄、历史文化景点、古村落保护开发等已引成加快发展的势头。
关于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调查报告【可编辑版】
关于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调查报告关于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调查报告关于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调查报告我县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是山西和中原打造“大旅游”线路中重要的连接点。
近年来,随着全国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我县旅游业也蓬勃兴起。
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县旅游业的发展,近期,笔者围绕这一主题,对我县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以下分析和思考:一、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们顺应全国旅游发展的形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来抓,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全县旅游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利用。
一是旅游规划顺利完成。
为使我县旅游资源开发科学合理,我们委托西北大学、西外旅游规划研究中心完成了《泽州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珏山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山里泉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李寨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二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近年来,我县先后投入5368多万元,解决了旅游景区的通电、通邮、通水、道路等“三通一平”的问题,新建或改建饭店、宾馆、招待所等10多家,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秩序均有明显提高。
三是景点开发成绩斐然。
珏山风景区依照规划重点修建了太极名园、黑虎洞等,对一些重要景点进行了修缮;山里泉风景区依照规划,重点开发了山青、水秀、洞幽的“小三峡”自然风光,初步开发了姜太公庙、封神亭等景点;李寨景区重点开发了水上漂流等项目。
作为小康特色旅游项目的东四义重点开发了农民公园等景点。
四是宣传声势日趋强劲。
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我们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一批以宣传泽州旅游景区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故事片、风光片以及宣传画册陆续在国内公开出版发行和播映,提高了泽州的知名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是旅游效益逐渐显现。
我县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5年全县旅游总收入就达到了1.6亿元。
浙江温州市旅游景点项目调研报告
浙江温州市旅游景点项目调研报告
1. 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浙江温州市的旅游景点项目现状和发展潜力,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2.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使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3. 调研结果
3.1 旅游景点项目现状
经过调研,浙江温州市目前拥有多个旅游景点项目,其中包括
山水景观、文化遗产等各类项目。
这些景点项目在吸引游客、提升
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2 景点项目发展潜力
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浙江温州市的旅游景点项目在发展潜力方
面仍有较大的空间。
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以
及宣传推广工作的加强,均可为景点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4. 建议和展望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 加强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宣传,为游客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旅游体验;
- 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游客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 拓宽宣传渠道,提高浙江温州市旅游景点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展望未来,通过积极推进旅游景点项目的发展,浙江温州市有望成为一个备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5. 结论
本次调研对浙江温州市的旅游景点项目进行了全面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希望相关决策部门能够以此为参考,推动旅游景点项目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以上是本次调研报告的内容。
> 注:本报告的内容仅基于调研结果,不代表实际情况,具体数据以实际为准。
2024年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逐渐增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作为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文化底蕴的地方,山西省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本报告对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目前市场情况、分析潜在发展机会,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选择了山西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生态景区进行实地考察,并编制了一份针对游客的问卷,收集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 市场概况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山西省的生态旅游市场正逐渐兴起,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人流量逐年增加:随着生态旅游的知名度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前往山西省进行生态旅游。
•支出增长明显:生态旅游的游客通常会更愿意花费较高的费用,特别是在餐饮和住宿方面。
•游客多是家庭团体:生态旅游市场的主要游客群体为家庭团体,他们更注重亲子互动和放松身心。
4. 市场机会基于我们的市场调研,我们认为山西省的生态旅游市场存在以下机会:•开发新的生态旅游景点:山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目前开发的生态旅游景点较少,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山西省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将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结合,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包括住宿、餐饮、导游等方面的服务,将使游客更愿意选择山西省进行生态旅游。
5. 市场挑战然而,山西省的生态旅游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环境保护问题:生态旅游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山西省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缺乏宣传力度:目前山西省的生态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潜在游客对山西省的生态旅游资源了解不多,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旅游设施不完善:部分生态景区的旅游设施不够完善,需要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提升。
6. 建议为了进一步发展山西省的生态旅游市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大生态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推出更多具有独特特色的生态景区。
关于我县生态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模板】
关于我县生态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模板】为全面了解我县生态旅游发展状况,促进生态旅游业健康稳步发展,按照县人大年初工作安排,8月23日,在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组织县人大各委室负责同志及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先后深入X窑洞民俗村、等驾坡街道立面改造点、X生态园、X农场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县生态旅游工作现状及成效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以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坚持把绿色发展、生态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生态旅游稳步发展,生态效益日益彰显。
201X年X月,我县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201X年全县共接待游客X万人次,同比增长X%;综合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X%。
(一)规划先行,科学部署,经济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协调发展为加快我县生态旅游发展步伐,促进县域经济与生态旅游的统筹发展,县委县政府高点定位,一是聘请X师大旅游系教授团队根据我县县域经济和旅游发展状况,经过多次考察、调研、论证,完成了《X 全域旅游总体规划》、《X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等规划的初步编制工作,使规划成为统领全县生态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目的、意义、目标及措施,在规划指导下,实现了旅游业发展与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和统一。
二是县政府制定了《X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实施方案》,下发了《X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全面指导,统筹兼顾,指导旅游业健康稳步发展。
三是依托项目,加大投入,拉大生态旅游发展框架。
近年来,县上相继出台了针对旅游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优化了旅游投资环境,并先后引进X集团、XX、X等企业来永打造旅游景区、景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开拓视野,挖掘资源,重点景区规模提升,生态旅游快速发展我县依托丰富的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景区。
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查报告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为推动“旅游活县”战略,促进我县生态旅游大发展,**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由县人大教科文卫工委牵头,抽调部分人大代表、县旅游局相关领导和人员组成调研组,先后到盘龙、凤鸣、南溪等街道乡镇的乡村旅游点和重庆秀山、酉阳县,就如何加快我县生态旅游发展进行了调研考察。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生态旅游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旅游产业,按照“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增A添星”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狠抓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景区打造快速推进。
**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1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30.1%和37.7%。
**年1—6月,全县接待游客102.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4%和24.**%。
(一)景区建设步伐加快一是龙缸景区通过精心策划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成功开园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县城至龙缸景观廊道——“百里画廊”,目前已分片区在沿线道路旁栽种部分景观和经济植物;二是**景区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完成了南滨路油化工程、桃园步行街等建设;启动旅游码头、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广场、停车场、征地拆迁及景区绿化工作;三是三峡梯城景区完成了磐石城、龙脊岭公园、登云梯、三峡文物园、下岩寺等景点的硬件建设,游览、安全、卫生、邮电、旅游购物配套设施建设等进一步完善,**年申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已通过验收并授牌。
(二)乡村旅游前景向好近年来, 各乡镇(街道)把乡村旅游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全力打造,各显特色。
一是乡村旅游节庆活动靓点纷呈。
栖霞油菜花节、水口荷花节、巴阳枇杷节、宝坪红高粱节、蔈草采茶节、平安钓鱼节、盘龙美食节、清水土家女儿会等10余个乡村旅游节庆年年举办,已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
调研报告:街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街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福山区紧紧围绕"生态文化旅游"主题,进一步明确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目标和思路,着力发挥乡村生态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起的作用,XX街道作为城郊结合地区,响应全区号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始终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相结合,强力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又好又快地发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与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路子,积累了推进承接旅游产业转移的新经验。
一、XX街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XX街道办事处坚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突出农民增收和生态和谐发展为核心,狠抓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取得了不少成果,吴阳泉、丁家夼等2个居委会获得"省级旅游特色村"称号,双龙潭樱桃谷、裕盛桑葚采摘园等4个采摘园获得"山东省精品采摘园"称号,2016年解字崖村地思泥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落地。
通过对本地乡村旅游模式的调研发现:(一)XX街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1、农家乐。
"农家乐"是指以农民家庭为接待单位,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特色,以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亲近大自然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生态旅游活动,感受农家生活,这是普及面比较广的一种乡村旅游模式,主要满足附近城市居民周末近郊出行游玩的需要。
目前,沿水库周围的栾家村、解字崖村等地开发了水库风光农家乐,丁家夼村、吴阳泉村等大樱桃生产基地开发了以大樱桃采摘配套为主的农家乐。
2、观光采摘园。
在主要干道、知名景点、大樱桃等水果种植地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开发。
如吴阳泉村的扳倒井-百花广场步行观光圈、解字崖村近水库双龙潭大樱桃生态谷等。
关于推进我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推进我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调查报告泗水县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海岱名川”之美誉,为泗水县发展生态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生态旅游业作为促进全县服务业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战略举措来抓,已取得显著成效。
如何进一步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已是生态旅游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围绕这个问题,县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对我县生态旅游业发展进行深入调研,现报告如下:一、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一)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创造了条件。
泗水县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已经形成以泉林为主导,集山、水、林、泉、洞等多种类型的景观。
泉林泉群被评为AAA国家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安山景区被评为AAA国家级旅游景区,宋家沟生态园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同时,泗水县以孔子、孟子的故里为邻,有着古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儒家五圣以及墨子、仲子等众多的先贤都生长、活动在泗河流域。
清康熙、乾隆皇帝九次驻跸泉林,并建立两处行宫,形成了厚重的泗河文化。
另外,日东高速公路、兖石铁路、327国道横贯东西,省道244线纵穿南北,西临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铁路。
目前,泗水借助周边曲阜三孔、泰安泰山、临沂蒙山等知名景区的带动,生态旅游景点已吸引了济宁、菏泽、枣庄、徐州等地市的大批游客。
(二)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
泗水县已编制了《泗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确立了“中国泉乡〃生态泗水”的旅游形象定位和“鲁南以泉水和生态为主要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功能定位。
确定了三区(南部圣源农业生态旅游区、东部泗河泉林民俗生态旅游区、北部龙凤幽谷自然生态旅游区)、四节点(泗水县城、泉林镇、泗张镇和中册镇)”。
最终把泗水建成“生态休闲目的地、生态名县、中国旅游强县”。
(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通过实施旅游项目带动,全县生态旅游业实现了较快发展。
温县陈家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温县陈家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温县陈家沟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境内,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乡村。
如今,陈家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当地的旅游目的地和农业生产基地。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旅游业、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陈家沟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陈家沟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升。
作为温县的一个重要乡村,陈家沟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发展。
近年来,陈家沟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思维观念,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陈家沟农产品的品质得到提高,如优质土豆、苹果和杏子等广受市场欢迎。
同时,陈家沟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刺激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陈家沟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陈家沟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其中,陈家沟的自然风光以其壮丽的山水之美而闻名,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清澈的山泉和茂密的森林,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此外,陈家沟还拥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传统民俗,如古老的宅院建筑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等,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和历史学者前来探寻。
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陈家沟的一项重要战略,注重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第三,陈家沟的农业产业正朝着现代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陈家沟农业正逐渐实现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品质。
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开发成现代化农业园区,农业生产方式也从传统的种植和养殖向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变。
同时,陈家沟注重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产值和附加值,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最后,陈家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
陈家沟地处山区,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
为了维护好这片宝贵的土地,陈家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灌溉管理和植被恢复等。
同时,陈家沟还积极开展生态农业,提倡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对我县生态旅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生态旅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一、当前我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旅游资源概况。
赞皇县是旅游资源大县,全县规划发展14个旅游景区景点涉及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四分之一,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可以分为“红、绿、古、新”四类。
一是“红”,即红色旅游资源。
作为革命老区,我县享有“冀西十三县,赞皇是模范”的美誉,在抗日战争时期黄北坪村曾经是八路军太行一分区司令部和中共冀西特委所在地,邓小平、秦基伟曾在此生活战斗过,拥有众多亟待挖掘的革命历史遗迹,赞皇县黄北坪冀西抗日根据地红色旅游区开发规划(草稿)约10平方公里。
二是“绿”,即山岳型自然景观资源,代表性的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嶂石岩,国家4A级旅游景区棋盘山,国家2A级旅游景区窦家寨。
还有待开发的大石门景区、石柱山景区、黄沙岭森林公园等。
三是“古”,即古文化人文景观资源,如“千年古县”有关资源,治平寺石塔、唐相故里(需挖掘整理)、李氏墓群、五马山寺庙群等。
四是“新”,即新时期新景观,包括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和乡村旅游等种类,如阳泽大枣生态园区、三六沟生态农业旅游点、秦家庄生态农业旅游点、鲍家滩樱桃采摘、岭根底的苹果采摘等,可以说旅游资源广而丰厚,旅游景区星罗棋布。
(二)开发建设概况。
当前,我县正式开放运营的景区只有3个。
一是嶂石岩景区。
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嶂石岩景区的对外开放。
嶂石岩景区自1984年开发建设,1989年投入运营,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起步较早的,她作为我县旅游业龙头,以其良好生态环境和独特地质地貌享有盛誉,一度被人们称为耀眼的“太行明珠”,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国家《风景名胜区条例》颁布后改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但嶂石岩景区开发建设的过程异常坎坷,从客观上讲:1996年、2000年两次特大洪水使其基础设施遭受重创,还欠下了近700万元的巨额债务至今未偿还,致使景区“元气”大伤;从主观上讲:投入不足、管理不善、机制不活,也是导致景区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关于发展生态旅游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生态旅游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发展生态旅游村建设一、引言生态旅游村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业发展模式,针对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的农村地区,通过整合当地资源,提供生态旅游体验项目,以吸引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发展生态旅游村建设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背景1.农村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问题,亟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调研方法1.采访:通过访谈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农民、旅游从业者等,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发展现状、问题和需求。
2.实地调研:走访生态旅游村,了解其规划、建设、营运和管理情况,探索可行的发展模式。
3.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生态旅游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指导。
四、调研结果1.当地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2.生态旅游村的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3.生态旅游村的发展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差异化。
4.当地居民对发展生态旅游村积极性较高,希望通过旅游业获得更好的收入和生活。
五、建议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生态旅游村的发展提供保障。
2.加强规划和管理:建立完善的规划和管理机制,确保生态旅游村的规范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3.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模式,整合农业、民宿、度假村等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4.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5.加强宣传和推广: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现代工具,加大对生态旅游村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
六、结论发展生态旅游村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规划和管理水平、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加强宣传推广,可以有效促进生态旅游村的发展。
【最新2018】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实用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xx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
1998年,xx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整座古城和古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7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在2.25平方公里的xx古城内,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风貌犹存;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这种古代左文右武的封建礼制格局;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古城内拥有379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处。
xx古城的所有这些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发展中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面对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如何利用好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发展好旅游业,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xx古城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逐渐理性的过程。
从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国家、省、市各级对xx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XX 年,全省调整产业结构“1311”项目中,将xx古城列入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十大旅游景区。
XX年全省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上,将xx古城作为全省旅游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两大龙头之一。
XX年晋中市开始实施双百项目,xx古城旅游业项目和xx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双百项目,主要内容有:xx 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包括8大类46项工程,总投资为4.58亿元;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康宁街拓宽及商业开发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xx古城旅联实业公司文庙开发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xx中学新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丽泽苑大酒店新建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
关于温县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温县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温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年元月一、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温县旅游业重在太极拳,重在陈家沟。
为加快太极拳文化旅游业发展,温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围绕“立国家项目、申世界遗产、做国际品牌”的目标,做好“根、拳、养生”三篇文章,努力建设好太极拳发源地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观,项目建设取得突破进展,重大赛事连续不断,景区建设和市场人气持续提升。
通过加强领导、宣传营销、优化环境、对外合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举办赛事等有力措施,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已步入健康轨道。
同时,重视司马文化、怀药文化的开发和建设。
陈家沟景区位于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上,北依巍巍太行山,南邻滔滔黄河水。
南水北调中线依傍而过,南有焦作黄河公路大桥与连霍高速公路相连,北有焦温高速与长济高速相交,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和河南省旅游文化核心区,郑州、洛阳、安阳三大古都及焦作、新乡等城市中间,车程均在两小时内,又是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带的重要节点,交通便利,优势明显。
景区精品景点主要有:太极拳祖祠、祖林、杨露禅学拳处、陈照丕陵园、东沟习武场、西沟皂角树、太极拳博物馆、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中华太极拳文化园,待建和在建的还有名人故居、大皂角树造拳处、太极学院、太极养生旅游基地等。
温县陈家沟景区旅游主要客源地来自河南省和山西省,门票价格40元,2014年游客接待量25.2万人次,2010-2014年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50%;2014年旅游收入3528万元,2010-2014年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0%。
二、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估(一)规划编制顺利开展。
先后完成了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引水规划》等,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
按照传承、弘扬、养生、功夫、产业五大功能区设计,开展对太极拳全方位多层次的挖掘、整理、推广,描绘出了陈家沟世界太极拳文化圣地的蓝图。
温县的发展趋势
温县的发展趋势
作为河南省新乡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温县面积较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
未来温县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转型升级: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温县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制造业转型升级。
2. 城市化发展:提升县城功能,打造宜居生态城市,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
3. 旅游业发展:充分利用温县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温县特色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4. 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挖掘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5. 招商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优质资本、科技、人才等资源进入温县,促进经济发展。
6. 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资源、生态保护等工作,使温县真正做到绿色发展和生态优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温县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温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年元月一、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温县旅游业重在太极拳,重在陈家沟。
为加快太极拳文化旅游业发展,温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围绕“立国家项目、申世界遗产、做国际品牌”的目标,做好“根、拳、养生”三篇文章,努力建设好太极拳发源地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观,项目建设取得突破进展,重大赛事连续不断,景区建设和市场人气持续提升。
通过加强领导、宣传营销、优化环境、对外合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举办赛事等有力措施,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已步入健康轨道。
同时,重视司马文化、怀药文化的开发和建设。
陈家沟景区位于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上,北依巍巍太行山,南邻滔滔黄河水。
南水北调中线依傍而过,南有焦作黄河公路大桥与连霍高速公路相连,北有焦温高速与长济高速相交,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和河南省旅游文化核心区,郑州、洛阳、安阳三大古都及焦作、新乡等城市中间,车程均在两小时内,又是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带的重要节点,交通便利,优势明显。
景区精品景点主要有:太极拳祖祠、祖林、杨露禅学拳处、陈照丕陵园、东沟习武场、西沟皂角树、太极拳博物馆、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中华太极拳文化园,待建和在建的还有名人故居、大皂角树造拳处、太极学院、太极养生旅游基地等。
温县陈家沟景区旅游主要客源地来自河南省和山西省,门票价格40元,2014年游客接待量25.2万人次,2010-2014年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50%;2014年旅游收入3528万元,2010-2014年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0%。
二、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估(一)规划编制顺利开展。
先后完成了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引水规划》等,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
按照传承、弘扬、养生、功夫、产业五大功能区设计,开展对太极拳全方位多层次的挖掘、整理、推广,描绘出了陈家沟世界太极拳文化圣地的蓝图。
同时,由焦作市旅游局组织的黄河带生态文化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
(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一是在交通格局方面,形成了文化旅游区东有长兴大街,南有陈家沟大道、西有子夏大街、北有太极大道、核心景区有王廷大街的便捷交通网络,新建的停车场已经投用。
二是实施了王廷大街、陈家沟大道、南水北调渠沿线三大绿化工程和老蟒河改造工程,陈家沟已成为绿色景观、清水相依的村庄。
同时,正在实施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供排水管网、天然气管网、移动信息网等“五网”建设。
三是实施了景区提升工程,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视频监控、治安、医疗、公厕、电子门票系统等,2014年6月份,陈家沟景区获批国家4A级景区。
四是加快陈家沟美丽乡村建设。
与北京绿十字机构合作,按照信阳郝堂村的模式,投资1.2亿元,对陈家沟老村改造进行了规划设计,目前规划设计方案已完成。
(三)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总投资5亿元的王庭大酒店和容量为3500人的太极拳文化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已建成投用。
目前已经落地启动的文化旅游项目有总投资18亿元的太极文化国际旅游养生基地二期项目、总投资36亿元太极文化生态园项目;同时,总投资1.5亿元的和式太极拳学校暨和文化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中医院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的陈家沟家庭武馆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的陈家沟太极拳总馆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的省武馆中心陈家沟太极拳分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已经启动,计划2015年开工建设。
在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外围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即将实施,分别为总投资20亿元的司马懿益智文化园项目和总投资30亿元的太极影视城项目。
(四)体育旅游成为亮点。
2014年9月份、10月份,温县在陈家沟太极拳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分别承办了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太极拳赛事、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
重大赛事的举办,直接带动了全县餐饮住宿业的发展,期间,王庭大酒店、帝苑酒店、天天酒店、海旺酒店、银苑酒店、君怡明珠、昆仑乐居、大河之星快捷酒店、蓝梦宾馆等,基本上都实现了满额接待。
(五)面临良好发展机遇。
一是2014年,河南省旅游局已将太极拳列入向国际市场重点推荐的旅游品牌。
二是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将定位于高端服务业。
2014年8月份,河南省政协来温县围绕太极拳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三是随着将来的黄河带生态文化旅游规划编制的完成和实施,温县与周边县市的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格局将建立。
四是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提出了“三个转变”,对旅游业发展理念、发展空间、发展动力、发展环境、发展政策等提出了指导意见。
五是随着《旅游法》的实施,以及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国内旅游市场容量必将增长,有旅游意愿和旅游时间的客源将进一步扩大。
主打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品牌,必将受到市场热捧。
三、旅游发展的打算及建议(一)完成重大项目建设,培育旅游品牌“十三五”时期,全面完成在陈家沟建设的太极文化国际旅游养生基地二期项目、太极文化生态园项目、和式太极拳学校暨和文化园项目、中医院项目、陈家沟家庭武馆项目、陈家沟太极拳总馆项目、省武馆中心陈家沟太极拳分馆项目。
同时,全面完成司马懿益智文化园项目和太极影视城项目。
通过项目实施,尽快打造温县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形成以“学拳和养生”为主、集观光、体验、休闲、医疗、影剧拍摄为一体的旅游产品。
(二)提升核心景区品味,建设美丽乡村以陈家沟及周边为核心,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的投入,尽快形成内涵丰富、功能齐备、环境友好、服务优质的文化景区,全面提升景区品位。
1.培育景区功能。
一是通过用创意设计创新旅游产品,增强太极拳祖祠和太极拳文化园的吸引力。
二是依托太极文化国际旅游养生基地二期、陈家沟太极文化生态园等项目,尽快培育出核心景区的研学、休闲、观光、养生、疗养、度假等功能。
三是在推动文明创建和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基础上,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四是积极开发经典演艺项目。
要创作富有太极拳文化意蕴、展现太极拳魅力、融合多种艺术元素、现代技术表现的太极拳演艺作品,培育和激活太极拳演艺市场,打造有影响力的太极拳演艺品牌2.实施老村改造工程。
按照信阳市郝堂村模式,完成陈家沟老村改造工程。
在保持村庄原有自然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农民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和谐交融,赋予农居自住、接待、养生、休闲、民风民俗体验等多项功能,培育庭院经济体。
同时,按照明清建筑风格,复建为太极拳创立、传播做出卓越贡献的陈王廷、陈长兴等名人故居和杨露禅学拳处,作为太极拳文脉传承的文化符号。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实施路网、水网、电网、气网、信息网等“五网”建设。
(三)促进旅游与体育、文化、教育、医疗、农业和工业的融合1.打造“温县文化”品牌。
依托温县丰富的县域文化资源,发展温县乡土文化游。
配合有关部门,充分挖掘整理太极拳文化、司马文化、怀药文化、河洛文化、古温文化、子夏文化等文化资源,加大对“温县文化”的宣传弘扬力度;充分利用黄河湿地、南水北调穿黄出水口、南水北调渠沿线绿化带、滩区林业和特色农业、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等,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以及人文遗址、民俗风情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乡村观光、度假、休闲等需求,引导县内旅行社开发和发展特色文化乡村旅游。
2.打造体育旅游品牌。
积极与体育部门密切配合,通过赛事举办、太极拳大师名师命名活动、太极拳师段位评定等,推动体育旅游。
3.打造医疗旅游品牌。
实施好陈家沟中医院项目。
发挥太极拳和中医药优势,形成一批太极拳与中医药向结合的健康旅游服务产品,大力开发老年游、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旅游新产品,增强太极拳发源地旅游的吸引力。
4.积极开发研学旅游。
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配合教育部门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家乡的认识和热爱,切实发挥研学旅游的教育功能。
利用学校寒暑假期,积极开发“亲子名校”游、研学游等旅游品牌。
5.加快产业互动发展。
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结合温县实际,要充分利用怀药和小麦资源,发展一批怀药系列和温麦系列旅游工厂,集参观、购物、体验于一体。
利用滩区原料林和薄皮核桃基地、湿地资源,发展集休闲、观光、娱乐、垂钓于一体的旅游产品。
引导特色农业经营者和地方特产生产企业主动融入旅游业,发展农业旅游体验和旅游工厂,促进以旅促销。
6.扩大旅游购物消费。
尽快建设陈家沟特色商品购物区。
规划建设温县旅游商品生产园区。
加大太极拳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丰富旅游产品,逐步形成旅游产品的产业化、链条化和地域化。
(四)加强营销,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1.积极开展旅游营销交流合作活动,推动旅游区域合作。
立足河南“两拳”、焦作“一山一拳”的旅游品牌,加大融合发展力度,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推进太极拳与山水的有机融合,推进太极拳和少林拳的合作与发展。
配合景区管理局,主动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周边要重点构建与云台山、青天河、登封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洛阳景点等旅游合作体。
2.要以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为契机,在价格和质量上创新旅游服务,在高端消费与大众消费相结合上创新旅游产品,在县内外市场和国内外市场开拓上创新旅游市场。
3.通过报刊、网站、微信公共平台等多种媒体,加大对陈家沟和太极拳的宣传力度。
加强旅游咨询服务,利用旅游政务网、微信公共平台,为县内旅游市场主体提供展示平台。
(五)加强行业管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1.在坚持教育引导的基础上,切实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全面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重点整治旅行社虚假广告、“黑车”、“黑导”、“黑店”等热点、难点问题。
及时依法受理、妥善处理各种旅游投诉,加强多次被投诉企业的跟踪监管。
推动星级饭店、旅行社和导游服务升级创优。
完成海旺弘亚温泉酒店创4星。
2.做强旅游市场主体。
要将景区、宾馆、酒店、旅行社、特色农业规模种植区、特色怀药产品生产企业、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等,纳入旅游市场主体,进行统筹规划和联动发展。
(六)营造太极拳文化氛围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营造浓厚的太极拳文化氛围。
在静的方面,运用雕塑、地名命名、主题公园、公益广告牌等。
动的方面,运用赛事举办、太极拳“六进”活动、太极拳晨练等;推动专业艺术院团与景区的合作,研发和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业剧目,增强景区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