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医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早在两三千年以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夏天,是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
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热之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夏季养生主要在心脾两脏。注意火热、暑邪、湿邪、阳气四个方面。体现在衣食住行四个
方面。
夏季养生――衣夏季暑热之邪当道,皮肤腠理疏松,汗液排泄,因此,要适当的少穿衣,但是,气温一般接近或超过35℃时,穿衣太少,皮肤非但不能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让人感觉更热。注意选择衣料,尤其丝绸、棉布,真丝等最好;少穿紧身衣,以利身体内排出的汗气散发,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生细菌。衣服的颜色多选择浅色系列,以减少阳光的照射。
夏季养生――食夏季由于阳气盛,腠理疏松,汗液排泄多,因此失水多,故应多喝水。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诸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等等。此外,亦可进食一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暑药粥”,有一定的驱暑生津功效。中医认为夏季为心之所主,其味在苦,因此应适当的补充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但是,多食苦味的食物却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不建议夏季多吃,以免心火过旺。而辛味归肺经,所以在夏季,尽管天气热,人们可以适当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如萝卜、葱白、姜、蒜等,其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功用,可补益肺气,尤其是肺气虚的人更应如此。夏季炎热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如雪糕、冰水等,因为脾主长夏,嗜食寒凉之品会损伤脾阳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饮食及水液的运化失常而发
病。另外,可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疾病。
夏季养生――住夏季则宜晚睡早起,宜比春日稍晚点睡、早点起;结合夏天白昼长的特点,中午有条件的尽量小睡片刻,养足心脏阳气,有助缓解疲劳,以保持心神安宁。切记不能在楼道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炎热夏季,很多人会患空调病,人们白天夜里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肯定会伤阳气。同时,还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以免感受湿邪。
夏季养生――行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阴。对于夏季依然坚持锻炼身体的人可以选择练太极拳、太极拳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开合适度,起伏有致,与自然的阴阳消长相吻合,可谓夏季最佳的养心运动之一。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火暴脾气,因躁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保持清淡的心态,则平和宁静,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正常生活,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夏季中医养生四原则:一是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
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二是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三是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四是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