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中越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中越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中越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摘要: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上都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国家的发展要取长补短,即国家之间在进出口产品中互相补充,满足各自的发展。在中越两国的贸易中,越南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且该差额不断扩大。本文拟通过实证分析,归纳总结中越贸易中的优势和经贸往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来加强两国合作,使两国经济朝着平稳、上升的趋势发展;并且结合分析的结果给出相应的结论以及对策。

关键词:中越贸易;贸易互补性;贸易逆差;实证分析

一、互补性的内涵及测量方法

1. 贸易互补性内涵

贸易互补性内涵:“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擅长的贸易种类和不

擅长的贸易种类,通过国际贸易进行商品交换,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来获取本国贸易中的匮乏品,互补可以是国家之间,单位之间,甚至是个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取长补短” 。

2. 双边贸易中的互补性贸易互补性理论即互补性在贸易领域的

延伸发展,体现在国家之间在进出口产品中互相补充以满足各自的发展。贸易互补性理论为本文对中越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也方便本人更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3. 衡量方法

(1)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行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是研究贸易互补性的三大指数;另外,判断两个国家是否在贸易上存在着互补性,还可以分析两国之间的各类商品的贸易额,从而分析出两国各自的贸易结构,以此作为两国是否存在贸易互补性的证据。

(2)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可以判定贸易方式是产业内贸易还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某一产业同时发生的进出口的活动,反映了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成熟度。

(3)贸易互补性指数

贸易互补性指数计算公式为:Cijk=Rxik x Rmjk

公式中:Xik 和Xwk 分别为i 国k 产品与各国国际贸易总额和世界所有国家k 产品的国际贸易总额;Xw 为世界所有产品的贸易额;Mjk 和Mj 分别为j 国k 类产品的进口额和j 国所有商品进口总额。

二、实证分析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实证分析:(1)从产业内贸易指

数角度分析两国贸易互补性;(2)从贸易互补性指数角度分

析中越贸易间的互补性,从而可知道哪些因素促进中越贸易,而哪些因素阻碍其发展,进而使两国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

1.从产业内贸易指数角度分析中越两国贸易互补性

表1 2000 年― 2013 年中越两国产业内贸易指数

从上表可看出,处于高度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包括

SITC-0、3等大类产品,其中,SITC-3比较引人注目,这一类别的I 指数从2006 年的85.4 迅速的增长到了2010 年的98.1,尽管在2013 年有所下降,但是还是达到了89。两国虽在产品大类上属竞争性,但产业内分工明确,所需的具体产品不同,因此双方的贸易类型还是属于互补贸易。

由此可以看出,除了SITC-0、3之外,两国在其他类别的产品的产业内贸易都处于较低的程度,这说明越南与中国贸易关系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也反映出越南与中国的产业结构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且越南产品形式比较单一,因此中越贸易在总体上属于产业间贸易并且属于互补性贸易方式。

2.从互补性指数角度分析中越两国贸易互补性根据前文提到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公式计算出中越贸易互补性指数,见下表:

表2 2008年一2013年越南与中国SITC互补性指数

从互补性角度看,根据资源禀赋理论的观点“一国出口其具有优势的商品而同时进口其处于劣势的商品” ,这样既可满足本国的生产与发展的需求又可通过出口赚取外汇,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在出口商品互补性指数方面主要集中在SITC-6 、7

两类产品上,而越南主要集中在SITC-2 和SITC-8 两类产品上。原因是:(1)越南地处亚热带,一些原料如天然橡胶和棉花产量高

且本国需求较少,所以可以将多余的产品出口到中国换取外汇;

(2)中国市场需求巨大,对于原材料的需求量高于自身的产量,所以需要向国外进口,而越南因为其地里上的优势成为了中国进口产品的首选国家;(3)越南的劳动力成本较中国要低很多,所以进口越南的服装产品成本较低,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但是随着自身优势的不断消失和越南逐渐的展露人工成本的优势,中国有时还需进口越南的这些产品;(4)越南因为靠近南海油田,并且得到国外石油公司的支持,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与其相关的石油机械产业比较发达,生产力和性价比较高。由此可以看出,中越两国的产业结构还是存在着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性促使两国在贸易中形成互补关系。

三、结论经过前面我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与越南之间的

贸易正处于发展的青壮年时期,前景可观,双方能够从贸易中取长补短,具有比较强的互补性与互惠合作性,这两个特点同时也反向推动着两个国家进行更长远、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越南的互补性指数较高的产品多数集中在天然橡胶、棉花、鞋子和服饰制品等,主要原因是越南处于亚热带,天然橡胶和棉花的产量高且品质好,而中国本国的产品产量低且满足不了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要大量的向越南进口。

中越之间的贸易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与障碍,比如双方的贸易存在着顺逆差之间的失调,中国长期处于顺差地位而越南恰恰相反。再者,越南由于其自身的经济水平与实力限制,对中国的贸易出口产品主要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中国对越南出口的产品层级相对而言较

高。

中国出口给越南的优势性产品主要集中在SITC-8 这类产品中,产品主要是鞋类、服饰以及各种仪器设备(汽车、摩托车、手机和电脑等)。越南的优势产品中,也有SITC-7 、8,且越南的SITC-8 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高于中国,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在逐渐失去原有的优势;同时,越南方面出口的产品在2004 年以前,SITC-2 和SITC-3 是出口到中国的主要产品,这其中包括一些非食用的原料比如天然橡胶、棉花、石油和煤炭资源等,这与越南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因此,我认为对越南来说,它应该继续扩大其优势产

品一一农产品、纺织品、服饰和鞋类、原材料和石油等产品的对华出口。同时中国也应该转变服饰类产业的发展方向,不再单纯的依靠贴牌或者代工生产等低附加值的方式来发展,应该通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创造自主品牌来,来增加自身产品的竞争优势,这样一来在与越南贸易的同时,可以减少产品的竞争性。此外,两国政府应该完善双边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路,铁路以及通讯设施,使两国的贸易更加的便捷。中国也应该和越南政府建立自贸区,进一步减少贸易关税壁垒,使两国的贸易更加自由化。

参考文献:

[1] Balassa ,B.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 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2005,33(2 ):99-124.

[2] 方文超,马怀礼.中国―东盟自贸区二周年的比较研究――基于出口相似度与显性比较优势的分析[J]. 安徽行政

学院学报,2012(3):50-53

[3] 古小松.21世纪初的中越关系:走向务实[J].东南亚纵横,2005(1 ):36-43.

[4] 阮氏水.加强中越经济合作关系[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 3):172-174.

[5] 王龙虎.中国-越南两国经贸合作近况及思考J].东南亚纵横,2007(2):35-39.

国际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 分析过程

国际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将一国某种产品出口置于全球市场和全部商品贸易框架之下,通过计算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出口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例来反映一个国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计算公式为: i k i t x i k w k w t X X RCA X X = 其中,ik X 为国家i 出口商品k 的金额;wk X 为世界出口商品k 的金额;it X 为国家i 的全部商品出口总额;wt X 为世界全部商品的出口总额。根据RCA 指数判断第i 类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强弱的经验准则是:RCA 大于2.5表明比较优势极强; 1.25 2.5RCA <<表明比较优势较强;0.8 1.25RCA <<表明比较优势中等,0.8RCA <表明比较优势较弱。 2. 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gional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RCA ) RCA 比较的是某一国出口某种产品的比重和世界出口该产品的比重。例如,在做实证研究时,我们把中国看做本国,把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看做“外国”。但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要素结构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更好的办法是将世界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具体研究一国在不同区域中的比较优势。国家c 的产品i 在区域R 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 RRCA ic = (X ic /X tc )/(X iR /X tR ) 其中,X ic 表示国家c 出口商品i 的值,X tc 表示国家c 的总出口值,X iR 表示区域R 出口商品i 的值,X tR 表示区域r 内的总出口值。如果RRCA>1,则表示国家c 的产品i 在区域R 内具有比较优势;如果RRCA<1,则表示国家c 的产品i 在区域R 内具有比较劣势。 3. 净出口竞争力指数(TSC )

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互补性研究

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互补性研究 关于《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互补性研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为学术堂为大家提供的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互补性研究,如该篇不是您所需要的,可下拉到本页底部,查看更多! 摘要:中国和俄罗斯在外交领域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在战略安全方面有诸多合作,作为邻国,两国在贸易往来方面也有着天然的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强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两国贸易记录数据,发现中国对俄贸易关系仍有较大发展潜力,中国与俄罗斯有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双方贸易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两国可以在优势互补基础上加强能源领域以及边贸合作,并积极拓宽经贸合作领域,深化双方经济协作,促进两国经贸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贸易互补;实证分析;

中俄两国有长达数千公里的边境线,自苏联解体以来,两国在贸易方面的合作逐渐加深,作为具有极高发展潜力的大国,两国在贸易往来方面各有优势,深化两国经济合作对维持两国的战略安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在中俄贸易体系中,俄罗斯在资源结构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中国在轻工业部门产品方面略有优势,因此,双方在贸易往来上的互补呈现出相对平衡的状态,具有较高的发展空间。对中俄贸易互补性开展实证分析,有助于客观反映双方的贸易关系,对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拓展经贸合作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俄贸易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中俄贸易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已成为强弩之末,国家经济结构趋于崩溃边缘,政治体制名存实亡,出于各自利益,中苏之间近30年的冰冷关系有所好转,双方开始恢复小规模的贸易往来;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采用休克疗法,双方贸易形式仅限于军火交易和边境口岸贸易,物资紧缺的俄方为弥补缺口,以易货交易形式加大了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规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21世纪以来,随着中俄边界的最终确立,双方签订的《中俄睦邻友好条约》奠定了中俄深化合作的政治基础,外交级别也延伸至全面战略协作关系,除08年经济危机外,十几年来双方贸易额始终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率[1]. (二)中俄贸易发展现状 尽管中俄贸易额长期保持着高速增长,但相比美国、欧盟、日韩等地区,中俄之间的贸易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中俄在战略安全上达成共识,在未来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2].截止201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9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

中越贸易分析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 【摘要】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贸易发展迅速,中越贸易额从1991年的3200万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254亿美元,但两国贸易仍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中越贸易的基本概况,并根据近几年的贸易情况和中越政府对对方的贸易政策,对其发展趋势等作出预测,希望能对中越双方的贸易合作起到一些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越贸易贸易逆差旅游合作 中国与越南毗邻,两国边界线长达1430公里,在越南同中国的广西陆地边界线上,居住着广西籍华侨70多万人,广西境内有从越南归来的华侨约27万人,还有不少长期居住在广西的越侨。这些侨民和归侨是双方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主要条件与因素。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贸易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越边境贸易日趋红火,目前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估计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得到延伸。 一、中越贸易现状分析 1、中越贸易的基本情况 目前,越南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四类:A、原料、燃料类;B、农产品类;C、水产品类;D、消费品类。中国向越南出口的商品主要有五类:A、立式水泥厂、糖厂等成套设备;B、机械、运输工具、医疗器械、计量器械、纺织机械、农业机械;C、原料、燃料;D、粮食、食品、水果类;E、日用消费品、药品等。 中越政府都很重视双方间的贸易,分别制定了相当优惠的财贸政策。中国方面近年来主要出台了《关于边境小额贸易经营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取消了对各边境省区的边境小额贸易企业的总量限制,并给予了边境省、区自行核定和颁布本地区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资格证书的权利;而越南方面则借由2001年公布的《关于边境口岸经济区政策的规定》规定经济区内的投资者的土地租金降低50%,同时,还给予各企业各种税收优惠政策。2005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两个主要协议—— —《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生效,从7月1日起,双方的7000多种产品将逐步消减和取消关税。 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经贸合作始终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全面发展的合作格局。从双边贸易来看,1991年两国双边贸易只有3230万美元,2005年已达到81.9亿美元,此后两国双边贸易更是大幅增长,中国连续7年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2009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中越贸易额全年同比增长8.16%,达到210.48亿美元。其中,中国对越出口163亿美元,增长7.8%,自越南进口47.5亿美元,增长9.5%。以上三组数据同时保持增长,在我国对本地区贸易中也是屈指可数的。2010年,越中贸易总额再创新高,高达254亿美元。 2、中越贸易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中越贸易发展的重要“瓶颈”。第一,交通运输设施落后制约两国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从总体上说,两国间的交通运输基本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越南方面,海防是越南北部的重要海港,也是进行外贸的重要线路,但是海防港的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吞吐能力弱。此外,越南边境一级国道质量低,路道弯道多;越南铁路轨道是非国际轨道标准,中国铁路轨道是国际轨道标准,因此制约和影响了两国货物的运转和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口岸和边境互市点现有的基础设施不能适应两国边贸发展的需要。一些口岸没有国门、验货场、储货场,口岸功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远远跟不上口岸物流快速增长的需求。一些口岸和边贸互市点的供水、供电和交通状况落后,特别是越南,有30%的边贸互市市场没有与公路相连,有50%的边贸公路等级低或者路况差,货车通运困难。边境人民交易困难,成为制约口岸对外边境贸易发展的重要“瓶颈”。 第三,供水、发电、邮电和通信资源严重匮乏,成为制约两国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供水、发电、邮电和通信这些基本资源在中越边境地区供求矛盾非常突出。特别是在夏天天气干燥的季节,供水发电更加困难、停电停水现象时有发生。中越边境地区地形复杂,邮电、通信基础落后,导致邮电通讯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 (2)中越贸易发展不平衡。在中越两国的贸易中,越南一直是贸易逆差国,1996年逆差竟高达31亿美元,占出口额的58%,超过国际警戒线30%~50%的标准。据报道称,近3年来,越对华出口增幅高于原定目标,每年增加5—12亿美元。与此同时,自华进口每年增加30—35亿美元。越南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07年对华贸易逆差为91.45亿美元,相当于当年越对外贸易逆差总额的64%;2008年为111.6亿美元,占61%;2009年为115.32亿美元,占90%;2010年,越对华贸易逆差再创纪录,增至126亿美元,占越进口总额的23%,高于东盟和欧盟,相当于当年越对外贸易逆差总额120亿美元的105%。 (3)越方税率不稳定。从2004年起,由于我国取消进口越南水果减半征税政策,越南对我出口商品也相应采取了不断提高计税基价、提高税率的办法限制以我国商品出口。越方计税基价和税率经常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不利于企业制定远期贸易计划,影响了两国的边贸出口。 中越贸易分析 ○郭碧环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12)宏观经济 82 《当代经济》2011年5月(上)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互补性分析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互补性分析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互补性分析 法的基本原则在行政法领域也有一定的适用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行政管理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行政法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内容,所以充分的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就成为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行政法原则的互补性就成为弥补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1.行政合法性原则 1.1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和要求 首先,行政职权一定要经过法律的规定和授权才能具备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行政机关的设立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行政机关的设置都能找到相应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就是行政人员所行使的权利也要有相应的法律依据。行政职权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公共职权。它的存在一定要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 其次,行政法的行使一定要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来展开。这项规定中也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行政机关在管理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其使用的任何一项措施都应该在法律条文当中找到相应的规定,这就要求其一定要依照相关法律条文来执行日常工作。另外一方面是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行政人员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约。为了避免行政人员滥用权利,我国行政法中也对行政人员的权利范围作

出了明确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的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行政人员不能离开法律的约束性去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 1.2合法性原则需要其他原则的补充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只有在相互配合时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效果。这种联系就表现为各个原则之间的互补性,在现实生活中还会发生一些行政法合法性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要用其他的原则作为重要的补充,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为了能够更加公正合理的去判断一件事务的合法性也应该将其他基本原则充分融入其中,一达到更好的效果。 2.行政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可见,这一规定涉及的实际是道德范畴。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严格依法做出,而合理性原则又要求行政行为可以“适度、合乎理性”这岂不是同合法性原则相矛盾,甚至是推翻?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2.1合理性原则存在的前提 由于行政管理涉及的都是社会生活的具体方面,其复杂性、多变性是任何立法部门在制定法律时都难以料到的,从而也就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社会生活又需要规范,于是行政立法规定行政执法部门享有“自由裁量权”,显然,这里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就是合理性原则存在的前提和必要。

中俄贸易互补性及发展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6695474.html, 中俄贸易互补性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李艳 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04期 [摘要]中俄两国政治互信,地理位置毗连,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科技合作以及产业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然而两国贸易结构失衡,贸易秩序不规范使双方的贸易合作滞后于两国的政治合作。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现有领域合作,扩大对俄合作新领域;利用WTO平台,削减贸易壁垒,促进中俄贸易自由化发展;投资与贸易互动,以扩大投资合作带动贸易发展;发展服务合作,带动商品贸易发展;坚持世代友好、紧密合作,积极推动两国的政治文化交流,为中俄经贸合作奠定良好的合作基础,以推进中俄经贸关系向更高的台阶发展。 [关键词]中俄贸易;贸易结构;资源互补 [中图分类号]F7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4-0037-0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俄罗斯贸易保护主义兴起背景下黑龙江对俄贸易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12512236)。 一、中俄贸易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1自然资源互补性强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极其匮乏,如水资源、耕地、森林和草地等资源在绝对数量上位列世界前茅,但在人均占有量上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有些原料必须从国外进口。自然资源的缺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现在60%的石油需要进口。目前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正常年份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随着自然资源拥有量不断减少,人口却是 每年净增长。再加上开发利用不够,资源浪费严重,以中国的发展速度来衡量,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而我们的邻国俄罗斯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自然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丰富的铜、镍、锌、铝、钛等有色金属,钨、铂、锡等稀有金属。除此之外,俄罗斯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拥有量也位列世界前茅。所以双方资源互补性明显,有利于发展双方的经贸合作。 2劳动力资源互补性强 中国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而俄罗斯地广人稀,人口数量为143亿,且人口总量日趋减少,另外主要人口集中在首都莫斯科及周边区域,俄远东地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互补性分析论文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互补性分析论文 摘要:自媒体的发展极大地挑战和冲击了传统媒体。在国家社 会经济繁荣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为了得到持久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开始采取创新的途径。从新闻传播方面来看,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之间具有互补性的关系,而为了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需要加大对这种互补性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关注。因此,本文主要在概述 传统媒体、自媒体的基础上,探究在新闻传播方面传统媒体、自媒体之间的互补性。 关键词:互补性;新闻传播;传统媒体;自媒体 一、前言 自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年轻人的支持给予了自媒体极大的发展动力。从自媒体的新闻传播角度来看,其传播范围广、操作简单等特点,使其逐渐应用到社会上的多个群体中,甚至部分老年人在观看新闻的时候也开始依靠自媒体。而传统媒体具有较长的发展时间,国家对其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力度,所以在新闻传播方面传统媒体所占的地位仍然很重要。为了促进自媒体、传统媒体的共同发展,急需加大对两者互补性的认识,并合理利用其互补性。 二、概述自媒体、传统媒体 (一)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群众基础较为深厚,在传播新闻时,都是根据一定的事实依据做出了新闻传播;国家支持的媒体形式就是传统媒体。虽然自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仍无法彻底取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在传统媒

体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路线仍是保守的,阻碍了传统媒体的发展进程。其表现出的不足在于:具有较为缓慢的新闻传播速度,通常是今天报道昨天的事情;新闻报道形式较为落后。[1] (二)自媒体自媒体又叫个人媒体、公民媒体,其传播特点是平民化、私人化,即人人都可以作为传播者,其中微信、微博等是典型的自媒体代表。从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中,可以看出其具有的优势在于较快的新闻传播速度。自媒体对新闻传播主要是借助微信、微博等较为流行的自媒体,从传播速度方面来看要比传统媒体快一些。其新闻会涉及各个领域,如平民百姓生活、国家中央重要讲话等,只要是可以爆料都可以利用自媒体传播新闻。其发展中也显现出不足,表现为:具有较小的控制力,出现了不良的新闻报道、虚假新闻等,对新闻的正常传播起到了严重的阻碍,毁誉参半,阻碍了新闻传播的健康发展。[ 2] 三、传统媒体、自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互补性(一)自媒体、传统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模式上应建立立体化联动模式 在新闻报道模式上,建立两种媒体间的立体化联动模式。可以在新闻传播的第一阶段中利用自媒体的快速优势发布新闻,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新闻事件。自媒体播出新闻之后,再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舆论导向作用,对公众的价值取向进行正确引导,淘汰自媒体的虚假新闻、负面新闻。例如,发生大型新闻事件后,应有机地结合传统媒体、自媒体,立体化、多时段、多平台、多层面、多角度地报道新闻事件,使人们能够清晰地了解新闻事件,正确地看待新闻事件所传递出的信息。全方位报道新闻的时候可以借助的渠道有微信、微博、博客、互联网、报纸、期刊、电视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 摘要:目前对长江三峡旅游资源的研究一般集中在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可开发性等方面,本文试从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着手,对区域性旅游资源进行共享多赢方面的进 行基础性探索,为跨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旅游资源互补性长江三峡金三角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 之一,是旅游系统中最根本的要素。科学的对旅游资源展开研究是一个地区进行旅游 规划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必不可少 的环节,也是一个区域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一、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的意义 1.形成对旅游资源的再认识 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很多是不可再生的,科学的利用好现有资源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不同思路的研究,我们总能找到其令人惊喜的

价值,从而谋划出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研究就是从不同尺度的地 域范围、不同的角度以互补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现有资源,重新评价和定位现有的旅游资源,挖掘更多的资源优势。 2.为发展跨区域旅游、谋求共赢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的利用已经逐渐打破原来的行政区划,跨区域协作、优势互补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对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研究愈发显得重要,通过分析旅游资源的共生互补,合理安排旅游资源开发的时序、重点和方向,最终获得资源共享多赢。 3.利于解决区域间旅游合作问题 区域合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区内各旅游经济体能否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使区内差异性旅游资源可以有效结合,从而产生更大经济效应。例如长江三峡、川黔渝无障碍旅游区的建立均是一种新型互补的旅游竞 争合作关系。 二、旅游资源互补性概念及模式

1.旅游资源互补的涵义 互补的概念来自于几何学,是指两个角度之和为180度的角互为补角。旅游资源的互补是指旅游资源之间由于种类、规模、形状、文化内涵、时间序列、区位等自身要素的差异而形成的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关系。旅游资源互补蕴涵着中国古典哲学的精髓,其表达了阴阳既济方能生生不息的原理。犹如中国的易经和八卦所揭示的宇宙原理。 2.旅游资源互补的几种模式 从目前的常见的情形分,旅游资源的互补有规模尺度互补、形态造型互补、时间序列互补、种类异质互补、区域差异性互补、同构互补等多种模式。随着旅游理论的发展,还会得以丰富和完善。 三、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案例 1.小金三角资源互补性 奉节巫山巫溪的旅游资源总的说来,是以自然资源为其主要特色。雄奇壮丽的三峡,瑰丽幽邃的大宁河小三峡、小小三峡,神奇迷人的高山草原红池坝,人迹罕至的白果林原始森林,动人心魄的“天坑地缝”无不是旅

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分析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研究 内容摘要 中国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也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的贸易与合作,双方各有比较优势,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在产业间和产业内形成了贸易互补性的特征。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又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更好地调配和整合资源。 关键词:贸易互补性贸易互补性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The Researchon Economic Complementarities of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ABSTRACT China and most of the Southeast Asia countries are all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ee Trade Area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EAN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China and ASEAN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promote each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and bilateral trade and cooperation mode, the two sides gain their own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capacity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rade complementary features between the industries and intra-industry.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makes for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better integration and deployment of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EAN.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2008-12-20 15:10:05 摘要:目前对长江三峡旅游资源的研究一般集中在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可开发性等方面,本文试从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着手,对区域性旅游资源进行共享多赢方面的进行基础性探索,为跨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旅游资源互补性长江三峡金三角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旅游系统中最根本的要素。科学的对旅游资源展开研究是一个地区进行旅游规划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一个区域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一、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的意义

1.形成对旅游资源的再认识 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很多是不可再生的,科学的利用好现有资源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不同思路的研究,我们总能找到其令人惊喜的价值,从而谋划出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研究就是从不同尺度的地域范围、不同的角度以互补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现有资源,重新评价和定位现有的旅游资源,挖掘更多的资源优势。 2.为发展跨区域旅游、谋求共赢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的利用已经逐渐打破原来的行政区划,跨区域协作、优势互补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对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研究愈发显得重要,通过分析旅游资源的共生互补,合理安排旅游资源开发的时序、重点和方向,最终获得资源共享多赢。 3.利于解决区域间旅游合作问题 区域合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区内各旅游经济体能否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使区内差异性旅游资源可以有效结合,从而产生更大经济效应。例如长江三峡、川黔渝无障碍旅游区的建立均是一种新型互补的旅游竞争合作关系。

中国与越南货物贸易的互补性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6695474.html, 2012年6月 191 中国与越南货物贸易的互补性研究 ① 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 刘志雄 摘 要:贸易互补性问题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实证研究了中国与越南之间的贸易互补性。研究表明,中国与越南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贸易联系,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较强。贸易互补性在行业(或产品)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两国之间第六类商品的贸易中以产业间的互补性为主。中越两国贸易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确定影响因素较为复杂,贸易竞争和贸易摩擦不断出现,这需要两国客观看待和处理。关键词:贸易互补 贸易互补性指数 贸易强度指数 贸易专业化指数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b)-191-03 1 中国与越南双边贸易发展状况 中越双边贸易总额从1996年的11.52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300.8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1%。其中,我国对越南的出口从1996年的8.42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31.02亿美元,增加了26.43倍;从越南进口的数额从1996年的3.09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69.85亿美元,只增加了22.58倍。我国对越南的出口增速大于进口增速,导致我国对越贸易基本上处于顺差,顺差额从1996年的5.33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61.17亿美元,顺差逐年递增。此外,2003年之后中越贸易总额有了大幅度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那么,随着中越两国不断加强双边贸易,两国间货物贸易是否存在互补性?下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 贸易强度指数分析 贸易强度指数是指一国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 反映两国在贸易方面相互依存的程度[1]。 贸易强度指数最初是由Brown(1949)[2]提出,并经过Kiyoshi Kojima(1964)[3]等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贸易强度指数可分为出口强度指数和进口强度指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 (2)其中:代表国对国的出口强度;代表国对国的进口强度;和分别代表国对国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和分别代表国、国和世界的出口总额;、和别代表国、国和世界的进口总额。(1)式和(2)式表明,如果贸易强度指数大于(或等于)1,说明两国的双边贸易联系紧密,高于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程度。反之,则反之。 从中国对越南的贸易强度指数来看(见表1),在出口强度指数方面,1996~2010年的出口强度指数均大于2,说明中国非常看重对越南的出口,中国对越南出口的联系紧密程度高于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紧密程度。其中,2001年之前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强度指数比较高,2002年之后出口强度指数相对较低,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2009年之后,出口强度指数有所上升,2010年的出口强度指数达到2.43。从中国对越南的进口强度指数来看,2005年之前中国对越南的进口强度基本上保持在1以上(1998年除外),2006年之后进口强度指数低于1,但却略有上升。此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强度指数和进口强度指数都出现了相同的变动趋势,即先下降后上升。从越南对中国的贸易强度指数来看,1996~2010年越南对中国的进口强度指数均大于2,2002年之后进口强度指数下降,但却在2009年之后迅速上升,2010年的进口强度指数达到2.62。相比之下,越南对中国的出口强度指数却低于进口强度指数,其变动趋势和中国对越南的进口强度指数变动相一致。 表1 1996~2010年主要年份中国与越南的贸易强度指数 年份1996200020052006200720082009 2010中国对越南TII X 2.71 2.56 2.05 2.00 2.07 2.01 2.28 2.43TII M 1.6 1.77 1.160.880.890.890.930.94越南对中国 TII X 1.69 1.92 1.290.980.990.99 1.04 1.06TII M 2.7 2.54 2.1 2.07 2.17 2.1 2.42 2.62 注: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得到。 总之,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强度与越南对中国的进口强度表现出密切关系,即中国对越南的出口与越南对中国的进口方向一致,因此中国对越南出口强度与越南对中国进口强度差异较小,并且表现出相同的变动趋势。中国与越南双边贸易联系程度紧密,中国对越南的出口贸易联系密切程度大于越南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联系密切程度,这意味着中国将越南看作是重要的出口市场,越南也越来越重视中国这一出口市场。 3 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 如果两国存在紧密的贸易联系,那么这种联系存在的原因是贸易互补还是贸易偏向(Peter Drysdale,1967)[4]。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来计算。单个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可以采用下式计算: (3)其中: 表示用出口来衡量的国在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越大,说明国在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越明显;表示用进口来衡量的国在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越大,则国在产品上的进口 比例越大,该国在此产品的生产上处于比较劣势;如果 和都比较大,则表明在产品贸易上国的出口与国的进口呈互补性。 和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4)①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经费资助项目 《中越边境贸易模拟实训教学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志雄(1982-),男,广西柳州人,经济学博士,广西民 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会计系主任,主要从事经济增长研究。

中俄双边贸易结构研究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俄双边贸易结构研究

Graduation Design(Thesis) of ChongqingUniversity Study on Structure of Sino-Russian bilateral trade Undergraduate:Wei Jiayun Supervisor:Vice Prof. Wen Zhengwei Major: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ChongqingUniversity June 2013

摘要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中国和俄罗斯延续了中苏的关系。在过去的近20年中,国际经济状况和两国国内环境都有不同的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中俄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不断扩大深化两国各方面的合作。 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体。目前,中国已经跃升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俄罗斯也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中俄双边贸易总额尽管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层次低的特点。分析中俄双边贸易结构,巩固两国战略合作的基础,提升中俄经贸合作水平是目前两国相关领域的学者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本文从中俄的贸易历史开始,通过分析2002年—2011年十年间中俄两国双边贸易的相关数据,简述了两国双边贸易的现状、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以及中俄双边贸易存在的特点,最终得出结论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双边贸易,互补性

ABSTRACT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on December 25, 1991, China and Russian continues the relation of Sino-Soviet.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ir domestic environment have different variations. Faced with the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 China and Russia have established a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and they expand the bilateral cooperation in various areas. China and Russian are both the world’s important economies. At present, China has emerged as Russia'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Russiaalso has become China's major trading partners. Although China and Russian has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bilateral trad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level.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bilateral strategic cooperation,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are the common concerns of scholars in related field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urrentl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history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by analyzing the 2002 - 2011 decad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related data, outlines the status of bilateral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Ultimately concluded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s words:China, Russia, bilateral trade, complimentarily

中越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中越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摘要: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上都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国家的发展要取长补短,即国家之间在进出口产品中互相补充,满足各自的发展。在中越两国的贸易中,越南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且该差额不断扩大。本文拟通过实证分析,归纳总结中越贸易中的优势和经贸往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来加强两国合作,使两国经济朝着平稳、上升的趋势发展;并且结合分析的结果给出相应的结论以及对策。 关键词:中越贸易;贸易互补性;贸易逆差;实证分析 一、互补性的内涵及测量方法 1. 贸易互补性内涵 贸易互补性内涵:“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擅长的贸易种类和不 擅长的贸易种类,通过国际贸易进行商品交换,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来获取本国贸易中的匮乏品,互补可以是国家之间,单位之间,甚至是个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取长补短” 。 2. 双边贸易中的互补性贸易互补性理论即互补性在贸易领域的 延伸发展,体现在国家之间在进出口产品中互相补充以满足各自的发展。贸易互补性理论为本文对中越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也方便本人更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3. 衡量方法

(1)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行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是研究贸易互补性的三大指数;另外,判断两个国家是否在贸易上存在着互补性,还可以分析两国之间的各类商品的贸易额,从而分析出两国各自的贸易结构,以此作为两国是否存在贸易互补性的证据。 (2)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可以判定贸易方式是产业内贸易还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某一产业同时发生的进出口的活动,反映了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成熟度。 (3)贸易互补性指数 贸易互补性指数计算公式为:Cijk=Rxik x Rmjk 公式中:Xik 和Xwk 分别为i 国k 产品与各国国际贸易总额和世界所有国家k 产品的国际贸易总额;Xw 为世界所有产品的贸易额;Mjk 和Mj 分别为j 国k 类产品的进口额和j 国所有商品进口总额。 二、实证分析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实证分析:(1)从产业内贸易指 数角度分析两国贸易互补性;(2)从贸易互补性指数角度分 析中越贸易间的互补性,从而可知道哪些因素促进中越贸易,而哪些因素阻碍其发展,进而使两国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 1.从产业内贸易指数角度分析中越两国贸易互补性 表1 2000 年― 2013 年中越两国产业内贸易指数

叙述性综述和元分析的互补性研究

叙述性综述和元分析的互补性研究 本文通过对比Peter Skehan(2015)的叙述性综述和Li Shaofeng(2015)的元分析,比较和分析了这两种研究综合法对语言学能的研究,进而得出关于这两种研究法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结论。希望通过叙述性综述和元分析的相互补充,为应用语言学,特别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加有说服力和科学性的研究方法。 标签:叙述性综述;元分析;语言学能 一、引言 自2000年Norris和Ortega在《语言学习》期刊上发表论文《二语教学的有效性:一项综合研究和定量元分析》以来,元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综合法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包括二语习得领域,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有关元分析的各种研究更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例如Li(2010)、Spada& Tomita (2010)、Jackson &Suethanapornkul (2013)、Shintani& Ellis(2013)、Kang & Han(2015)。 与传统的叙述性综述相比,元分析具有明显的优势,且似乎更加准确和可信(Dinsmore 2006:60)。传统的叙述性综述主观性强,文献覆盖不够全面,没有严格的研究步骤,且容易忽视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影响强度(Norris & Ortega 2000:424-425)。相比而言,元分析会遵照严格的步骤,采取统计手段对定量研究进行准确的整合分析,从而能够较客观地总结以往的研究结果。然而,随着元分析的应用不断加深,人们开始对其效度和信度产生质疑。 本文将通过对比Peter Skehan(2015)的叙述性综述和Li Shaofeng(2015)的元分析,比较这两种研究综合法对语言学能的研究,进而得出关于这两种研究方法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结论,希望通过叙述性综述和元分析的相互补充,为应用语言学,特别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加有说服力和科学性的研究方法。 二、分析和比较 叙述性综述和元分析都属于综述研究,是对已有研究的整理、叙述或者在此基础上的分析、评价,也可说是“对研究的再研究”(王加强2005)。但是,因为两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大相径庭,所以其适用范围和效用也不尽相同。叙述性综述的研究对象是定性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是理论思辨;而元分析的综述对象是(教育)实验报告或者其它类型的经验性文章,研究方法是经验性的统计方法。因而,元分析能够对大量定量研究进行准确的整合分析,梳理出已经达成的共识,而叙述性综述只能对现有的研究进行笼统的总结和评论(蔡金亭2012)。 Skehan(2015)的叙述性综述和Li(2015)的元分析都对语言学能和语法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因为他们使用不同的研究综合法,因而在研究对象、

中蒙_中俄贸易互补性及其潜力分析

Journal of Radio &TV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No.1,2012(Sum No.160) [收稿日期]2012-02-10[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软科学项目“中蒙俄国际区域合作与建设内蒙古沿边经济带研究”,项目编号:20100812;内蒙古大 学文科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1106-14。 [作者简介]杜凤莲,女,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鹏迪,女,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 中蒙、中俄贸易互补性 及其潜力分析 The Analysis of Trade Complementary and Its Potential in Sino -mongolia and Sino -russia 杜凤莲 赵鹏迪 DU Feng -lian ZHAO Peng -di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uhhot Inner Mongolia China 010021) [摘要]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具有互补性。根据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 ),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三国分别在SITC 8 (杂项制品)、SITC 2(非食用原料)、SITC 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原料)类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根据产品分散度指数(EN ),中国出口产品多样化程度总体上高于蒙古国和俄罗斯,但近年来有所回落;根据经常市场份额模型(GMS ),在中蒙、中俄双边贸易中,中国出口增长分别依赖于市场扩大效应、竞争力提升效应,而蒙古国、俄罗斯分别依赖于竞争力提升效应、市场扩大效应。 [关键词]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 );产品分散度指数(EN );经常市场份额模型(GMS );互补性[中图分类号]F 7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0597(2012)01-0003-08Abstract :The bilateral trade in Sino -Mongolia and Sino -Russia are complementary. According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 ,China , Mongolia and Russia hav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s of SITC8(Miscellaneous manufactured articles ),SITC2(Crude materials ,inedible ,ex-cept fuels ),SITC3(Mineral fuels ,lubricants and related materials )seperately ;on the basis of Equivalent Number Index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xport Product in China is higher than Mongolia and Russia ,but in recent years it has come down ;according to 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 ,in Mongolia ,Russia bilateral trade ,China's export growth seperately depended upon the market expansion effect and Promotion effect of competitiveness ,while Mongo-lia and Russia ,respectively ,depended upon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market expansion effect. Key words :Competitive Advantage ;Equivalent Number ;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 ;Complementary 一、引言 近年来,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得到快速发展,这主要归功于中国拥有与蒙古国、俄罗斯最有利的地 缘优势, 同时,贸易互补性也是促进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现 已成为蒙古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1][2] ;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3] 。 根据图1可知, 2004 2008年间中蒙双边贸易增长率都超过了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而中俄双边 贸易增长率除2006年外也都超过了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2008 2009年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增长率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且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以及中俄双边贸易增长率在2009年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这主要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中国、蒙古国以及俄罗斯三国均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得到快速发 展, 增长率分别达到了63.6%,41.3%,均超过了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这表明中蒙、中俄贸易发展空间 巨大。 — 3—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总第16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