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

合集下载

旅游资源整合

旅游资源整合

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各地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开展旅游业,以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单一旅游资源的推广和开发难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而旅游资源整合则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旅游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运用和整合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整合的重要性旅游资源整合主要指将区域内的多个旅游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旅游体验。

旅游资源整合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1. 提高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使得游客能够在一个地方同时享受到文化、自然、休闲等多种旅游体验,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 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通过整合地区内的旅游资源,提高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3. 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和优势互补,使得资源的利用率得到充分提高,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二、旅游资源整合的方法1. 文化与自然资源整合:将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与自然风光相结合,打造独具魅力的旅游产品。

例如,在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可以建设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旅游景区,同时利用自然风光打造休闲度假区域。

2. 跨界合作整合: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行业资源整合,如运动、健康、教育等,形成综合性的旅游产品。

例如,在一个海滨城市中,可以与当地的体育场馆合作,举办海滨运动会,吸引体育迷前来旅游观赛。

3.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将相邻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区域旅游联动效应。

通过旅游线路的设计和宣传,使得游客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游览多个旅游目的地,提高旅游体验和效益。

三、旅游资源整合的案例1. 金三角地区的整合:金三角地区包括泰国、老挝和缅甸,这三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

通过打造跨国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在一次旅行中领略到三个国家的独特魅力,提升旅游体验。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不同的旅游资源之间是否存在互补性,其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旅游资源之间的互补性,以及如何利用旅游资源互补性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资源互补性的定义及分类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旅游资源之间之间存在着相对应的联系和影响。

旅游资源互补性指的是各种旅游资源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撑的关系,即利用不同的旅游资源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以多样性和联动性为特征的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三类。

自然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自然环境以及动植物等;人文资源包括人文历史遗迹、人文地理、文化和民俗等;社会资源包括酒店、交通、娱乐等。

二、旅游资源互补的优势和作用1.提高旅游产品的综合价值旅游资源之间充分的互补性可以为旅游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提高旅游产品的综合价值,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如海滨城市整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沙滩度假和海洋文化旅游产品,可以全面展示旅游资源的特色,提高旅游产业的总体价值。

2.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多样性的旅游资源互补,可以降低旅游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交通和酒店等社会资源,但如果将自然风景和人文遗迹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减少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实现资源的均衡利用。

此外,可以整合当地社区和文化元素,发展文化旅游,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旅游资源互补可以使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明显,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

例如,将自然景区和文化遗产景区联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使游客可以享受到既有自然舒适,又有人文历史文化传承的体验,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三、旅游资源互补的实践案例1.泰国普吉岛旅游普吉岛作为泰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充分利用其自然和人文资源,推出了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使游客可以享受到独特的旅游体验。

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旅游市场日益繁荣,出境旅游需求逐年攀升。

越南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

然而目前关于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尚不充分,这对于了解中国游客在越南旅游市场的消费特点、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研究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有助于揭示消费者行为的心理特征。

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喜好、价值观、社会认同等。

通过分析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可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为旅游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策略。

其次研究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有助于推动中越两国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

中越两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背景相似,旅游资源互补性强。

了解中国游客在越南的消费行为,有助于两国旅游业者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开发适合双方游客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促进双边旅游市场的繁荣。

再次研究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有助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消费者是旅游业的核心参与者,其消费行为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对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的分析,可以发现旅游业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

研究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有助于丰富旅游市场研究的理论体系。

目前关于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本研究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越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越南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

越南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较低的消费水平以及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越南旅游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东南亚地区乃至全球旅游业的重要一员。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一、邢台市文旅融合的现状分析邢台市作为河北省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

古代的邢台是九州重要的中心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邢台市还是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现代化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等设施齐备。

邢台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条件。

在当下,邢台市的旅游业发展呈现出一些特点。

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接待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旅游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越来越丰富多样,不仅有传统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还有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产品。

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邢台市各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和互补性发展日益明显。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加,文旅融合成为了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与此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文旅融合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文化设施和旅游设施相互配套性不足。

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不够紧密,文旅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不够精细。

文旅融合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协作配合不足,政策措施还需要更加有力。

邢台市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如何推动邢台市文旅融合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邢台市可以加强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

文旅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邢台市可以加强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推动文旅产品的开发和营销。

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文旅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邢台市可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文旅融合的发展环境。

政府可以出台更加有力的鼓励政策,比如给予文旅企业更多的税收减免和资金支持,为文旅产品推广和营销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加强对文旅产业的监管和引导,规范行业秩序,保护文旅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纯正性。

邢台市可以加强文旅融合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邢台市的文旅资源和文化特色,增加市民和游客对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认同和支持度。

川南城市群高铁旅游协作机制研究

川南城市群高铁旅游协作机制研究

川南城市群高铁旅游协作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川南城市群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包括成都、重庆、贵阳等重要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

随着中国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川南城市群的交通便利性大幅提升,高铁成为连接各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

尽管川南城市群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交通条件,但目前各城市之间的旅游合作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

这导致各城市在高铁旅游开发中存在竞争关系,限制了整个川南城市群高铁旅游的发展潜力。

有必要开展川南城市群高铁旅游协作机制研究,探讨如何实现各城市间的合作共赢,促进高铁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

通过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川南城市群的综合旅游优势,提升地区整体的旅游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川南城市群高铁旅游协作机制的构建和实施,以促进地区间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动高铁旅游的发展。

通过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川南城市群高铁发展现状和旅游资源特点,分析现有的旅游合作模式,探讨如何建立高效的旅游协作机制,促进跨地区旅游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不同地区的协作模式及其效果,为川南城市群高铁旅游协作机制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实施策略和发展路径,推动川南城市群高铁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地区经济增长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支撑和保障。

1.3 研究意义川南城市群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旅游目的地,近年来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随着高铁建设的逐步完善,高铁旅游已成为川南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川南城市群高铁旅游协作机制,对于促进川南城市群高铁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川南城市群高铁旅游协作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各城市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促进旅游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推动跨地区旅游产品的联合开发和推广,提升整个区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旅游互动研究

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旅游互动研究

重 庆 主 城 与 渝 东 南 地 区旅 游 互 动 研 究
李 志 伟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旅 游与服务管理系 , 重庆 4 0 0 0 6 7 )
摘要 : 重庆 主城 和 渝 东 南地 区是 重庆 市 的 两个 重 要 区域 , 且 旅 游 业发 展 具 有 较 强 的 互 补 性 。 以 重 庆 主 城 和 渝
东 南 地 区为 对 象 进 行 实证 研 究 , 在 分析 重庆 主城 与 渝 东 南地 区旅 游 互 动 的基 础 以及 存 在 障 碍 的基 础 上 , 提 出 旅 游
互 动 发 展 的路 径 。
关键词 : 区域 旅 游 ; 重 庆 主城 一渝 东 南 ; 旅 游 互 动
中图分类号 : F 5 9 0
场竞 争力 。重 庆市 主城 区拥有 独特 的 山城都 市 风貌 和举 世无 双 的 山城 夜 景 ; 以长 江 ( 重庆主城段 ) 、 嘉 陵江为 主 的水 域 风 光 资 源特 色 以及 包 括南 温 泉 、 北 温泉 、 东温 泉 、 统景温泉、 海棠 晓月 一慈母 山温 泉 等 数 量众 多 的温 泉旅 游 资 源 特 色 ; 深 厚 的历 史 文 化 积 淀 以及 名 扬 海 内外 的抗 战 陪 都 文 化 和 红 岩 革 命 史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2—2 0
区。 按 照 《旅 游 资 源 分 类 、 调 查 与 评 价 》( G B /
T 1 8 9 7 2—2 0 0 3 ) 标准评价 , 共评 出主要旅游资源 3 7 个, 其中 , 一级 旅游资源 1 6个 、 二 级 9个 、 三级 1 2 个 。两地旅 游 资源与 旅游 产 品 比较 见表 1 。
1 . 2 交通 网络 发达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1)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1)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旅游业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旅游业不仅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还能促进文化、交流和友谊的扩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的和谐与稳定。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核心资源,旅游资源的互补性能够有效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推动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1.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种类旅游资源是指人类活动所需的、能够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的所有自然、人文、历史、艺术、民俗、娱乐等资源的总和。

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包括景观、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文化古迹等。

2. 旅游资源互补性的概念和优势旅游资源互补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具有相互补充的特征,通过整合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能够形成更为完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同时满足了旅游者多元化的需求。

旅游资源互补性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通过整合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打造出新颖、独特的旅游产品,丰富了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2)提升目的地的竞争力: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相结合,有助于提升目的地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游览。

(3)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一种以服务为基础的产业,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能够为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 旅游资源互补性的类型和实现方法旅游资源互补性可以分为同质度互补和异质度互补两类。

同质度互补是指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之间的互补,如不同的自然景观之间的互补;异质度互补则是指不同类型旅游资源之间的互补,如自然景观和文化古迹之间的互补。

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之间如何实现互补性,有以下几种方法:(1)景点间旅游产品打包:把多个旅游景点组合在一起,打包成一个旅游线路,使旅游者在同一次旅游中能够游览多个景点,提高游览的效率。

(2)主题旅游产品打包:把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打包,形成一系列符合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如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

辽宁省与朝鲜半岛旅游合作问题研究

辽宁省与朝鲜半岛旅游合作问题研究

【经济与管理研究】辽宁省与朝鲜半岛旅游合作问题研究于天福,罗云艳①(辽东学院,辽宁丹东 118001)摘 要:辽宁省在发展对朝鲜半岛的旅游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赴朝、韩旅游是该地区典型的特色旅游。

通过资源整合、突出旅游产品特色、建立信息网络等途径对于促进辽宁与朝鲜半岛健康和谐的旅游合作发展以及提高辽宁省的各城市综合竞争力,使辽宁成为东北地区经济、贸易与旅游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辽宁;朝鲜半岛;旅游合作中图分类号:F592.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72(2006)05—0096—05一、问题的提出辽宁省与朝鲜半岛在东北亚经济圈中处于重要的位置,拥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

长期以来,由于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曲折复杂的历史进程,朝鲜半岛一直是各大国矛盾和利益的交汇点[1]。

随着国际局势和亚太地区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朝鲜半岛和解进程的加快,使本地区出现了令世人瞩目的变化。

与此同时,以旅游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早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中、韩、朝之间的旅游合作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

辽宁作为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通道,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因此,辽宁与朝鲜半岛之间的旅游合作不仅对于辽宁与朝鲜半岛地区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以及使辽宁成为东北地区经济、贸易、金融以及旅游中心,提高辽宁各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基本要素分析(一)经济互补优势区际内各国经济方面强烈的互补性是辽宁与朝鲜半岛旅游合作发展的基本因素。

辽宁与朝鲜半岛国家之间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产业结构等各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互补关系,而且相互之间的需求都很强,这方面比世界上任何地区都突出:辽宁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和农牧业基础,有一定竞争力的科学技术以及劳务方面的输出能力;韩国具有较雄厚的资本、技术,尤其是电子产品在其领域内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朝鲜则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共生理论视角下“孟中印缅旅_游圈”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共生理论视角下“孟中印缅旅_游圈”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共生理论视角下“孟中印缅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作者:刘云来源:《学术探索》2013年第06期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日益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作为开放型产业的旅游业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区域旅游合作既有助于整合旅游资源要素、共享客源市场,也有助于追求多方共赢,提升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

本文运用种群生态学的共生理论,以“孟中印缅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为例,剖析其区域旅游合作共生的驱动力,并在分析其“一体化共生、互惠共生”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合作共生机制。

关键词:共生理论;孟中印缅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6-0035-04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发展浪潮下,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在提升国家或地区整体旅游竞争力方面起到重大作用,以地缘经济或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国与国之间的跨区域合作成为相邻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区域旅游合作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研究角度的多元化,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支撑已从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领域延伸到其他学科领域,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空间结构、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及利益主体等方面研究[1](P146-148)。

本文基于种群生态学的共生理论,以“孟中印缅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为例,将区域合作的各方作为具有某种联系的有机共生群体,探讨其共生合作的驱动力、模式、合作建设内容及合作机制等问题,以期对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及机制提供一个新视野。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共生理论“共生”一词源于希腊语,最早来源于生物学研究,1897年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首次提出共生概念,并对它做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共生是指不同生物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

共生理论认为,共生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大要素。

跨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以陕甘宁蒙毗邻区为例

跨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以陕甘宁蒙毗邻区为例

并 把这 些旅 游 产 品组 合 成 若 干 条 主题 突 出 、 特 色
鲜 明的文化旅游路线 。一条合 理的旅游路线能有
效刺 激旅 游 者 的 出游 愿 望 , 一般而言 , 旅游 线 路 上
于各地旅游业各 自为政 , 经营管理分散 , 不能发挥 旅游整体效应 , 所 以开发程度低 , 景区规模较小 , 市场主体单薄 , 产 品整体形象不够突出 , 产品线路 及结 构较 为单 一 , 城 市 知 名度 、 旅 游知 名 度难 以提 升, 难 以迅速 成 为 著名 旅 游 目的地 , 在 竞 争 中长 期
窟群 , 北魏 、 唐、 宋、 金、 元、 明、 清时期均有 , 呈带状 分布于沿丝 绸之路 的几条要道上 ( 秦直道 、 洛河 道、 马莲河道、 茹河道、 泾河道、 回中道 以及 “ 榆林 道” 等主要河谷地带 ) J 。红色文化遗迹、 典故俯 拾皆是 , 如延安市枣园、 杨家岭 、 宝塔山等 , 以及庆 阳华池 县南 梁 革 命 纪 念 馆 、 抗 大七 分 校 旧址 等 一 大批遗 址遗 迹 。境 内荟 萃 了各朝 代 不 同类 型 的长 城、 烽堠、 关 隘、 城堡等, 形成巨大的长城边塞文化 博物馆 。战 国秦长城 经宁夏 固原 、 甘肃 镇原 、 环 县、 华池与陕西铜川和延安市 内的秦长城相接 , 最
1问题 的提 出
全球旅游与文化的关联度、 渗透性 日益增强, 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 已经上升为文化 的竞 争, 旅 游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本地 的文化特 色 , 赋予本地 旅游产品更多 的文化价值和 内涵 , 以增强其吸引 力- 1 ] 。依靠文化发展 , 提倡文化软实力 , 促进文化
旅 游大 发展 、 大繁 荣 已成 为 中 国 旅 游 发 展 的必 然

河北省太行山区旅游协作发展的策略研究

河北省太行山区旅游协作发展的策略研究
开 拓 进 取 ,科 学 发 展 , 太 行 山 的面 貌 出现 了崭 新 变 化 。
l 河北省太行山区旅游协作的资源基础
河 北 省太 行 山 区位 于河 北 省 西 部 ,大 致 为 东 北 西 南 走
上 述 自然 地 理 特 征 为 太 行 山 区 孕 育 了 独 特 的 山水 、 气 候 、植 被 景 观 , 再 加 上特 定 的 人 文 景 观 ,成 为 独 具 特 色 的旅 游 资 源 。 太 行 山区 现 有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l 、 世 界 地 质 公 园 2 处
的持续运行 ,建议建立 以下机制 :①激励 机制 ,增 强各地 区在推 进旅游 协作 中的积极性 。② 约束机 制。③利益共 享
与 补 偿 机 制 , 旅 游 协 作 的 核 心 是 利 益 的分 配 问题 。 域 经 济 合 作 的有 效 运 作 , 需 要 有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区 域 利 益 共 享 与 补 偿 机 制 , 即 区 域 各 方 在 平 等 、 互 利 、协 作 的 前 提 下 , 规 范 方 之 间 的利 益 转 移 , 以实 现 整 体 利 益 在 地 区 间 的 合 理
体 印象 很 模 糊 。 一 时 间 出现 了 只 闻 其地 、 不 知 其 … ,只 识 其 名 、 不 知 其 所 的状 况 ,很 多 游 客 都 知 道 保 定 有 野 三 坡 、 邢 台有 崆 山 白云 洞 、 石 家 庄 有 驼 粱 等 独 立 的 景 区 , 但 对 太 行 山却 了解 不 多 或 不 全 面 ,甚 至 不 清 楚 这 些 地 方 就 是 太 行 山 。造 成 这 一 境 况 的 原 因 是 各 地 对 太 行 山 品 牌 开 发 利 用 多 .打 造 维 护 少 , 没 有 充 分 发 挥 利 用 “ 太 行 ” 的概 念 , 大

南京市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南京市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三江学院2015-2016学年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调研报告关于南京市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的调查学院: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指导老师:许彩标组长:何紫婉组员:石海丹杜娟娟颜晓琳胡萍王蓉2016年5月一、调查背景本次实践选取了南京六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并对它们背景进行调查研究:1)雨花台烈士陵园2)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3)渡江胜利纪念馆4)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5)总统府6)中山陵1.雨花台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丘陵中岗,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面积1.13平方千米。

陵园包括雨花台主峰等5个山岗,以主峰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轴线,自南向北有南大门、广场、纪念馆、纪念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北殉难处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门以及西殉难处烈士墓群、东殉难处烈士,纪念亭等。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

这二十二年中,约有近十万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的志士、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壮烈牺牲,这里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

1950年,南京人民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在这里兴建了雨花台烈士陵园。

2.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因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故又称江东门纪念馆,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是中国人民承段全民族灾难的实证性、遗址型专史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及国家公祭日主办地。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关于《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当前,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是: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

而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更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转向生态资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城市建设与旅游事业的也因“两张皮”而导致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资源的浪费;旅游高速增长与僵化陈旧体制并存,开发机制有待转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并以珠海市为例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景点布局珠海作为全国唯一以整座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的风景旅游区正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大开发,也就是旅游环境容量的大扩容。

对此,我们应如何确定扩容的方向、、层次、深度,以达到既有内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扩展?在扩容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特色性原则。

特色即差异性。

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

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

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

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

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二)共生性原则。

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

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

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

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

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

基于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旅游互动发展研究

基于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旅游互动发展研究

基于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旅游互动发展研究摘要:苏州、徐州分别作为吴文化、汉文化发源地的代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条件,但是,因地域差异及体制阻隔,两地旅游业发展不平衡。

充分发挥苏州、徐州两地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江苏南北协同发展,成为江苏旅游的重要命题。

文章通过两地旅游产品开发的对比分析,根据其差异性和互补性,探讨两地旅游互动发展的基础和现实意义,寻求互动发展的最佳模式,从而促进江苏旅游区域联动,南北协调,均衡发展的大旅游格局的实现。

关键词: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互动发展苏州徐州中图分类号:f59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217-03一、问题缘起与文献回顾1.问题缘起。

吴文化与汉文化是江苏南北两地文化的代表,历史积淀深厚,文化源远流长。

苏州和徐州分别作为吴文化与汉文化的代表,均属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但因地域差异和体制阻隔,两地旅游业发展不平衡。

选择同属于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的苏州和徐州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地旅游产品及其特征,探索两地旅游消费行为规律,研究两地旅游互动发展模式,目的在于促进江苏旅游区域联动,实现江苏南北旅游协同发展。

(1)随着文化旅游的蓬勃兴起,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

通过文化旅游活动,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到景区景点,还可以感受当地文化,获得精神智力的满足,提高自身旅游活动的层次。

苏州、徐州分别作为吴文化、汉文化发源地的代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条件。

(2)在江苏省发展规划中,苏州、徐州分别为苏南都市圈和苏北都市圈的代表,一南一北,在江苏省整体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两市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借助文化的特色魅力闻名全国。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多年来,两地以两种独特的千年文化为基础,蓬勃的发展旅游产业,推动城市旅游发展。

但是,因地域差异和体制阻隔,两地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旅游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开发决定旅游经济发展的快慢和能否取得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关键因素。

葫芦岛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

葫芦岛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

1892016年2月下半月刊葫芦岛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苑晶晶通过对葫芦岛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使葫芦岛的旅游业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引言旅游资源的开发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个旅游城市想使自己的旅游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的水平,不断地去发现资源开发中的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

葫芦是环渤海湾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以兴城旅游为主要代表。

其中包括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的兴城宁远古城、素有“第二北戴河”之称的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古称“汤池”的兴城温泉、有“北方佛岛”之称的兴城觉华岛以及兴城首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形成五大景观于一体的现代旅游体系。

此外,绥中的九门口长城是万里长城上仅有的一段水上长城。

所谓“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

”便是大家对九门口长城的形象描述。

葫芦岛的螃蟹、兴城的花生、绥中的白梨、建昌的核桃等特产也是远近闻名。

如何更好地对上述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以旅游促进经济的发展,值得研究。

二、葫芦岛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从自然旅游资源开发角度看:首先,葫芦岛的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只是通过建立旅游景区和景点的方式,资源开发较表面化,使其开发的深度不够,从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强,很难得到长足发展。

其次,自然资源的开发缺乏新颖性,使之不能形成葫芦岛旅游城市特有的形象标志。

最后,自然资源的开发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长期效益较小。

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来看:首先,葫芦岛的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没有与保护相结合,致使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人文古迹被践踏和破坏;其次,人文的旅游资源保留的不够有历史感,增加了很多现代的元素。

比如在兴城古城内出现了很多的现代商业街;最后,对自己拥有的文物古迹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形式单一。

从整体的资源开发来看:首先,整体的资源开发水平较低,开发力度较小;其次,缺乏经营和管理的人才,政府对资源开发问题重视不够,缺乏资金的支持;最后,对资源开发后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北部湾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北部湾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北部湾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作者:张祎黄永忠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2期[摘要]文章在分析旅游资源整合内涵与概念演进及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北部湾旅游实际,探讨北部湾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具有发展基础好、区域优势明显、合作的地缘和交通便利等可行性,并提出促进北部湾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思路,以期北部湾区域旅游资源竞争力得到大大提升。

[关键词]北部湾;旅游资源;整合[作者简介]张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教师,广西南宁,530000;黄永忠,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程师,广西南宁,530000[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2-0004-0002旅游业近年来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的旅游景区企业已达2万个,北部湾地区景区景点约800个。

如何把旅游企业和资源加以整合、改造和提升,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和资源群体,对地方旅游发展的意义重大。

一、旅游资源整合的内涵与概念演进及作用(一)旅游资源整合的内涵在战略思维的层面上,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

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把企业内部彼此分离的职能,把企业外部既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取1+1大于2的效果。

在战术选择的层面上,资源整合就是优化配置的决策。

就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凸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

目的就是要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笔者认为旅游资源整合是旅游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吸引、凝聚、协同、融合的趋势或状态,通过对旅游高级要素和基本要素的整合实现旅游资源最佳配置,以提高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北部湾区域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个市。

旅游整合就是要促使这6个市各自的旅游要素相互吸引、凝聚、协同和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大的区域旅游系统,使其旅游业全面、持续和健康发展,为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旅游行业替代品及互补产品分析

旅游行业替代品及互补产品分析

北京中元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目录旅游行业替代品及互补产品分析 (2)第一节旅游行业替代品分析 (2)一、替代行业种类 (2)二、主要替代行业对旅游行业的影响 (2)三、替代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第二节旅游行业互补行业分析 (3)一、互补行业种类 (3)二、主要互补行业对旅游行业的影响 (3)三、互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旅游行业替代品及互补产品分析第一节旅游行业替代品分析一、替代行业种类旅游业的代替行业为娱乐业,娱乐业是指为娱乐活动提供场所和服务的行业,包括经营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台球、高尔夫球、保龄球场、网吧、游艺场等娱乐场所,以及娱乐场所为顾客进行娱乐活动提供服务的业务。

二、主要替代行业对旅游行业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上的享受,娱乐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发展最早的文化市场产业门类之一,娱乐业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涵养税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娱乐业的发展也给旅游业带来发展,以娱乐业助力旅游产业发展是我国娱乐业和旅游业相互发展的典型理念,所以娱乐业与代旅游业的关系是两者携手并进,互相发展。

三、替代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近两年来,不断出现的数字娱乐技术革命对传统娱乐业已经产生了颠覆性的冲击,并不断推动了数字娱乐的跨界整合。

这种跨界整合不仅体现在整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更体现在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多元融合方面。

仅以国内游戏产业领头羊完美世界为例。

近两年来,在产业端,完美世界采取跨产业发展的战略,通过和华为在内的不同领域合作伙伴共同拓展数字娱乐产业链;在游戏开发方面,完美世界采取全球研发的方式,融合全球游戏创意,以数字化手段将音乐、图像、视频、文字等多种要素进行整合,甚至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方式,进行产品开发;在游戏表现形式上,完美世界是中国唯一一家具有同时布局PC、移动端和客厅主机娱乐的企业,这使得完美娱乐能以跨平台多维方式呈现在用户面前。

徽州古村落与自然风景区的互补性研究——以黟县美溪乡打鼓岭风景区为例

徽州古村落与自然风景区的互补性研究——以黟县美溪乡打鼓岭风景区为例
项 目被 开 发 , 让 游 客体 验 一 把亲 近 农 耕 的生 活 , 使得 他 们 可 以 深入 田间 地 头 去 劳作 并 采集 蔬菜 水 果 , 在 接近 自然 的同时 也很 好 的体 验 到 了徽 州农 耕 生 活
的人 文气 息 , 成 为 了打鼓 岭 村 的一 道特 色旅 游 项 目。
近年 来 , 随 着我 罔经济 的 高速 发展 , 旅 游业 逐渐 被政府 确 立为 经济 稳 定增
长 的重要 产业 , A2 0 0 7 年 我 国“ 短 节假 日” 和“ 带 薪休 假” 制度 开 始实 施 以来 , 我
风景 区内游 客 提供 接待 服 务 的重要 功 能 。 打 鼓岭 村是 自然风 景 区内 旅游 线路 的 延续 , 位 于 整个 景 区 内旅 游线 路 的终 点 , 游 客 往 往游 玩 到 此 处 时 已经 饥 肠
建 筑从 而 破坏 自然生 态 环境 的 隐忧 。另 一方 面 , 打 鼓 岭 村 口的 县道 直通 景 区
外 的省道 , 白驾 游 的游 客 可 以选择 直接 到 打鼓 岭村 吃 土 菜 , 体 验农 家 乐 , 欣 赏 徽 州 古 民居 建筑 群 。 因此 , 村 委会 在 村 口开辟 空地 建 立 起 了一 个小 型 的 停车 场, 这 既 是整 个 景 区 自驾 游服 务 的 延续 , 也 为 需 求 多种 服 务 的游 客 提供 了更 多 的选 择和 更方 便 的条 件 , 提 高 了景 区 的旅游 品质 。 最后 , 打 鼓岭 村 在旅 游开
三、 环境保 护 分析
打 鼓岭 村 的环境 既是村 落 内部 及其 周 边环 境 的统 一 , 也可 以看做 是 打鼓 岭 景 区 自然环 境 在 打鼓 岭 村 的延 伸 。 游客 按 旅 游路 线 从 风 景 区走 到 打 鼓 岭 村, 沿 途 有竹 林 , 河流 , 农 田, 山脉 等 自然景 观要 素 , 这些 环 境 既是 自然风 景 区 的生 产生 活 需要 以及旅 游 接 待 职 能需 要 而产 生 的 对 周边 环 境 的压 力 日益 增 打鼓 岭村 南边 为 一 条约 3 米 宽 的河 流 , 河 流 流 向 自西 向东 , 从 打 鼓 岭风 景 区流 出 , 是 景 区内 整个水 环 境 的下 游 。 在 旅游 开 发之 前 , 打鼓 岭村仍 是 传统 的

旅游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61个)

旅游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61个)

旅游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61个)★论消费需求不足与饭店业的经营策略★饭店餐饮大众化经营之道★论服务物化与饭店集团发展★对拖延付款的预防对策有哪些★浅谈饭店业的“宾客至上”与“员工第一”★如何控制酒水的标准营业收入★旅游饭店餐饮成本核算研究★浅谈酒水的销售管理和控制★如何设置旅游饭店营业收入核算机构★宾客消费如何记入宾客分户帐★论公共关系在饭店管理中的作用★中外饭店管理集团比较研究★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酒店工程费用浅析★21世纪中国酒店业的互联网营销★酒店能源管理研究★浅谈旅馆更新改造工程的管理★酒店营销研究(关系营销、网络营销)★浅谈酒店公关策划★谈饭店处理投诉的要点与技巧★论创造意识在酒店管理与中的意义★提供个性客房赚取超额利润★饭店督导层的关系学★谈"99+1=0"的现代饭店管理理念★旅游饭店质量成本控制★建立中国式的饭店集团公司试探★旅游饭店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刍议★浅淡旅游饭店产品的质量涵义★略论饭店合理的投资意向★浅议宾馆的形象定位★中国旅游饭店集团化管理的出路★饭店的内部沟通研究★抓好饭店质量管理的几个环节★旅游饭店内部洗涤成本的分摊方法★试论现代酒店管理的优化模式★酒店商务e化的基本方案初探★饭店职工培训的理论和方法★现代营销理念在酒店经营中的应用★寻求我国饭店企业全球竞争致胜之路★饭店管理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浅谈饭店促销目标的选择★饭店管理如何到位★旅游旺季酒店与旅行社的关系之我见★论提高饭店旅游服务质量★旅游饭店级差收入刍议★新世纪酒店业的发展趋势★中国酒店业如何面对“入世”的挑战★饭店规模化的战略趋势★略论旅游饭店定价★我国饭店集团的发展条件分析★中国饭店企业集团化战略:发展模式与政策导向★国有旅游饭店:何时走出亏损运营怪圈★也谈民航饭店集团化发展的必要性★中外合资酒店人力管理之中国特色★星级饭店管理网络浅议★旅游饭店的形象战略和情感战略★中国旅游饭店业跨国经营道路的探讨★香港的饭店管理借鉴★饭店管理的制度创新及经济分析★旅游饭店的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国外物业管理经验借鉴★星级酒店营销策略研究★酒店人才流失问题研究★饭店薪酬管理研究★旅行社的战略研究★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关于旅行社业削价竞争的思考★导游管理体制研究★导游薪酬管理体制研究★我国导游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我国现行的导游管理体制及其弊端★旅行社的电子商务★携程与传统旅行社的业务对比分析★关于完善质量保证金制度的探讨★对出境旅游“押金”的解读★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以知识联盟塑核心能力——论我国内资旅行社的市场竞争战略★面临加入世贸组织的我国旅行社业★谈体验旅游背景下导游的发展方向★旅行社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经营★导游人员职业权益维护及其利益表达★主题公园赢利模式探析★主题公园开发模式研究★华侨城案例分析★景区分散经营与旅游体验的矛盾★发展风景旅游区域协作之我见★关于我国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的思考★风景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探索★景区管理研究——以××景区为例★旅游人力资源发展政策转变之探讨★特色旅游项目(企业文化类旅游项目、科学旅游项目、生态旅游项目等)开发研究★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旅游产品质量管理探析★我国商务旅游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关于旅游业改革的几点思考★房地产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思考★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初探★杭州休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旅游消费合同★旅游购物消费的非规范利益分配链解析与优化★试论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旅游电子商务★关于旅游业利用外资问题的研究★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发展国内旅游之浅见★论国内旅游业★重新认识国内旅游业★试论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新增长态势★论区域性旅游集团企业的组建★旅游企业重组与联合促销★西部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论旅游业的投入产出问题★论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关于旅游业改革的几点思考★对中国旅游发展道路的重新认识★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未来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关于旅游业利用外资问题的研究★我国旅游业投资研究★旅游目的地节事营销研究——以××城市为例★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饭店顾客满意度研究★旅行社信息化管理与营销对策研究★世界遗产地营销研究★××理论(平衡计分卡理论等)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旅游企业营销与品牌创新模式★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旅游营销★网络化与旅游定位策略创新★旅游促销组策略创新★旅游促销媒体优势比较研究★旅游企业营销效果分析★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论工业旅游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主题旅游城镇竞争力提升策略探析★国有农场旅游开发思路与产品设计★浅析主题公园与都市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互动★塑造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思考★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的基本特征★旅游业交通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实证研究★城市主题公园建设理念的思考★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世界遗产地旅游保护性开发研究-----以~~为例★关于北京蟹岛度假村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论旅游内涵延伸的新形式:特种旅游★特色旅游——国外旅游业的新趋势★银发旅游市场★修学旅游市场★我国旅游专列产品发展规律初探★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辩证关系探析★关于旅游对环境问题的思考★略论旅游、环境、生态之矛盾和协调★试论发展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国外旅游规划研究进展及主要思想方法★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分析与应用★浅谈生态旅游构成要素的双向性★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论旅游业极限容量及其确定问题★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论转变旅游资源开发方式★旅游产业科学发展需处理好的十大关系★旅游者心理探微★女性自助旅行者的主体性与性别认同的建构★旅游经营与服务心理的关系研究★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社会因索探讨★试论提高满足旅游者心理需求的导游技巧★针对性的旅游心理服务在旅游过程中的现实意义★旅游消费行为的交叉文化分析★旅游市场对投诉游客的心理状态分析研究★旅游市场对客源消费心理的分析研究★个性特征——影响旅游者行为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在旅游广告中的应用研究★试析旅游业中的文化心理冲击★影响人们旅游消费决策的心理因素分析★旅游消费需求研究★旅游个人消费者购买行为及合理性分析★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我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浅析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行为★饭店跨文化管理研究★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研究★论乡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谈乡村民俗文化★CIS与旅游文化的建设★东西方礼仪的差异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我国(或XX地区)旅游人才培养及管理研究★旅游业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影响研究★韩国影视剧对中国大学生旅游旅韩动机的影响--以某热门韩剧为例★论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佛教名山的文化鉴赏★中国祭天文化及旅游价值探寻★中国旅游标志之谜★旅游美育导论★旅游美学纵横谈★浅谈我国旅游名山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佛教寺院导游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中国宗教旅游活动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关系初探★略论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几个问题★略论“文化旅游”★旅游文化的学科地位★论旅游的文化意义★旅游者是旅游文化研究的重点★毛泽东早期旅游思想初探★红色旅游的范畴界定★红色旅游的发展脉络★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作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管理★红色旅游资源的营销★如何整合红色旅游市场★红色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红色旅游的市场特征研究★浅论红色旅游文化与构件和谐社会★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红色旅游去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案例研究★红色旅游的竞争力分析★浅论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主被动红色旅游者出游偏好研究★红色旅游目的地产品类型与营销探讨★红色旅游热点目的地解析★红色旅游与中国近代革命★浅析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旅游行业潜规则的法律分析★分时度假制度在国内推行过程中的立法缺失★旅游立法缺位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论我国旅游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国外旅游立法对我国旅游立法的启示★旅游市场调控的法律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旅游业中的具体应用★旅游业收入分配中的法律问题初探★旅游资源保护法律的缺失和完善★生态旅游法律问题探析★WTO与旅游服务贸易的法律问题★关于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若干法律问题★空间旅游的法律问题★××(如6∑理论,平衡计分卡理论等)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游客对导游服务质量的感知研究——以某地为例★景区门票定价策略研究★导游人员素质对旅游活动的影响研究★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研究★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感知研究——以某地区为例★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研究★老年人旅游动机研究★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研究★酒店产品开发研究★××市场(青年、中年、老年、女性、大学生)旅游动机研究★旅游景区管理研究★主题公园开发模式研究★旅行社旅游产品开发研究★酒店经营管理研究★酒店成本管理研究★××市场(青年、中年、老年、女性、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客人投诉的处理与饭店形象定位的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市场(青年、中年、老年、女性、大学生)旅游心理研究★景区管理研究——以4A级景区为例★世界文化(自然或双遗产地)遗产地的游客心理研究——以××为例★旅行社管理研究★中国自助游研究★酒店人才管理研究(人员流失等问题)★酒店信息化管理研究★乡村旅游政策影响研究——以××为例★绿色饭店营销策略(渠道)研究★酒店行业的营销策略分析★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研究★中国会展旅游研究★主题公园营销策略研究★生态旅游研究★顾客感知理论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应用研究——以××地为例★饭店员工流失率研究★绿色饭店的经营管理研究★旅行社对导游人员的管理研究★××企业(市尝旅游目的地)旅游文化研究★星级酒店营销策略研究★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开发研究★酒店顾客的满意度分析★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分析(吸引力因素分析、SWOT分析)★旅行社职工薪酬管理研究★世界遗产旅游研究——以××地为例★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旅游目的地的成长模式研究(生命周期理论等理论的运用)★酒店营销模式研究★酒店顾客管理研究★酒店员工管理研究★酒店薪酬管理研究★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培训,防止员工流失等多方面视角)★酒店成本管理研究★中小型旅行社经营管理研究★特色旅游项目(反映企业文化的项目、生态旅游项目、科学旅游等)开发的可行型研究★(老年旅游产品、休闲旅游产品等)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旅游业危机管理★旅游业中定制化服务发展研究★产权式酒店开发可行性及其对策研究★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机遇对对策探讨★基于旅游者满意的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薪金制度改革的思考★从饭店经营利润要顾客价值的转变★饭店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休闲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论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饭店服务的互动质量控制研究★基于体验经济的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乡村旅游对乡村景观的影响研究★从国际饭店业现状看中国饭店业的发展★我国国内饭店品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我国XX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意义及建议★我国XX菜系发展的对策研究★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旅游企业连锁经营研究★自助旅游发展研究★旅游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XX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保护对策研究★研究旅游文化,突出XX地区旅游特色产品★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法律缺陷及完善办法★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问题思考★从国外旅游业发展特点,分析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市场营销观念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分析★导游语言艺术★xxxx旅游市场的前景分析★xxxxx旅游景区促销方式琐议★旅游业应急状况下的反应★高尔夫营销技巧初探★论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论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问题★论旅游与可持续发展★论旅游发展的趋势★论人文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影响★现代饭店内部管理模式研究★饭店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旅行社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旅行社产品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旅游者旅游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研究★论旅游景点的形象塑造与推广★导游人员的素质与旅行社形象★旅游服务中的公共关系策略★论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与领导策略★试论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客观因素★饭店个性化服务研究★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旅游目的地空间规划布局研究★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研究★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与旅游创新★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分析★旅游开发与管理的时空耦合规律初探★对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思考★旅游地衰退与复苏的驱动力分析★旅游规划失灵与利益主体分析★旅游规划中的SWOT分析★论旅游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与协调★论旅游规划的基本功能★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经济分析与预测问题★旅游地品牌与形象规划★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旅游地形象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机理初探★论旅游地形象建设的内容与方法★区域旅游形象塑造如何避开形象遮蔽现象★我国实施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策略初探★旅游空间竞争研究★加强区域旅游协作的几点思考★生态旅游与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化研究★生态旅游规划的功能空间分析★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分析★我国旅游产品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关于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建议★旅游规划运作的项目管理探讨★旅游服务创新分析★旅游企业的运作模式演变及其对策★我国旅游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发展趋势研究★我国散客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浅析★旅行社低价竞争的原因分析★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进程问题研究★我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探讨★旅游企业的管理创新★论我国旅行社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途径★论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信息时代旅行社战略管理的思考★对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我国旅行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营销对策★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分析与战略选择★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对策★主题饭店发展模式的创新★浅谈激励理论在现代旅游企业中的运用★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旅游城市空间竞争探析★旅游事件对城市旅游的影响★边缘型旅游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中国旅游业的区域差异分析★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理论探讨★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旅游规划与旅游营销关系辨析★论旅游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谈我国旅游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弱势旅游地的发展研究★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探讨★论旅游规划的人本主义原则★“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研究★基于旅游者认知的旅游目的地印象管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过程与生命周期初探★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构建与运作机制研究★区域旅游形象的设计与构建★试论旅游目的地的定位★政府主导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生态旅游规划的层次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要求★旅游需要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我国旅游产业的投资需求与对策研究★论旅游地形象系统的层次性★旅游管理中挫折心理的运用★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创新探析★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论体验经济下的营销创新★我国旅游企业跨国经营障碍分析★旅行社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研究★中小旅行社未来发展策略浅析★我国旅行社集团化的动因与模式探讨★旅游企业信用缺失及其管理对策★论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的体系与方法★我国旅行社行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旅行社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研究★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策略探析★试论旅行社业的危机管理★旅游风景区产品生命周期与产品的创新★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中外饭店集团比较研究★论饭店资源激励机制的系统建构★现代饭店管理中激励方法的研究★城市旅游形象营建研究★区域旅游开发问题探讨★改善旅游企业经营的思考★面向目的地的营销研究★福建开发度假旅游市场研究★旅游企业经营战略研究★家庭(青年、商务或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研究★旅行社新产品开发研究★导游员与提高顾客满意度★旅游企业公共关系研究★旅游景区管理研究★旅游规划与管理探讨★某地旅游的SWOT分析★旅游景区星级卫生间文化刍议★取消地陪之我见★“无障碍旅游活动”扩展思路★校园旅游的开发对策★导游辞解说艺术浅议★导游语言艺术★小议心里旅游★导游员带团心理技巧分析★西部大开发热潮下的冷思考★加入WTO后的中国旅游发展★旅游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纵横谈★旅游规模与效益关系★科技发展对旅游发展的利弊★某地旅游市场的前景分析★某地旅游景区促销方式琐议★某地旅游发展前途透视★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浅论★森林生态游发展浅析★旅游业应急状况下的反应★福州旅行社业经营现状研究★福州旅行社价格竞争策略★旅游企业个案研究★福建各主要景区个案研究★福州周末旅游市场研究★从欧洲嘉年华登录福州看福州主题乐园发展方向★旅行社合作模式探讨★旅游社联合体研究★福州(厦门)会展旅游发展研究★湖南的饮食文化研究★湖南的民俗文化研究★湖南的服饰文化研究★论湖南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论湖南民族区域的旅游发展★长沙的历史文脉探析★湖南的名人文化旅游效应探析★城市旅游特征研究★旅游企业文化现象解析★论长株潭旅游文化圈的构建★旅游企业如何构建自己的文化氛围★湖南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探析★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探析★浅谈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湖南旅游资源研究★如何加强湖南旅游资源的整合★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旅游开发问题研究★湖南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浅析长沙在湖南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于地位★“农家乐”在湖南旅游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实现湖南人文旅游资源的品牌创新★湖南生态旅游研究★如何开发湖南的城市旅游资源★湖南旅游资源评价问题研究★长沙旅游历史考究★旅游企业如何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湖南旅游社业管理战略研究★浅析旅行社分类管理的利于弊★浅论导游人员管理体制★湖南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研究★湖南旅游业如何加强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凤凰旅游经营模式探析★湖南旅游投资特点分析★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分析★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分析★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分析★论旅游目的地的规范化管理★湖南旅游业管理现状研究★如何实现湖南旅游业的管理创新★湖南旅游景区景点经营管理现状研究★湖南生态旅游研究★浅析湖南的“旅游扶贫”★湖南星级宾馆经营管理现状研究★导游服务规范研究★星级宾馆的经营误区研究★如何切实提高导游人员的服务素质★旅行业人力资源培训现状探析★星级宾馆人力资源培训现状探析★交通运输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现状探析★旅游景区景点人力资源培训现状探析★旅游饭店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分析★浅论电子商务在湖南旅游企业中的应用★湖南旅游企业如何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论企业诚信机制的建立★湖南旅游业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的对策探析★长株潭一体化对湖南旅游经济的影响★湖南旅游市场研究★湖南旅游市场的定位研究★浅析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形象定位★湖南旅游品牌战略研究★湖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湖南客源地市场分析与研究★湖南旅游市场前景分析★“黄金周”对湖南旅游经济的影响★湖南旅行社经营对策研究★浅析湖南旅游产品的定位★张家界客源市场研究★南岳客源市场研究★湖南旅行社业经营现状研究★如何实现餐饮业“厨房透明化”经营★湖南旅游散客市场状况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2008-12-20 15:10:05
摘要:目前对长江三峡旅游资源的研究一般集中在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可开发性等方面,本文试从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着手,对区域性旅游资源进行共享多赢方面的进行基础性探索,为跨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旅游资源互补性长江三峡金三角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旅游系统中最根本的要素。

科学的对旅游资源展开研究是一个地区进行旅游规划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一个区域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一、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的意义
1.形成对旅游资源的再认识
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很多是不可再生的,科学的利用好现有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同思路的研究,我们总能找到其令人惊喜的价值,从而谋划出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

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研究就是从不同尺度的地域范围、不同的角度以互补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现有资源,重新评价和定位现有的旅游资源,挖掘更多的资源优势。

2.为发展跨区域旅游、谋求共赢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的利用已经逐渐打破原来的行政区划,跨区域协作、优势互补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对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研究愈发显得重要,通过分析旅游资源的共生互补,合理安排旅游资源开发的时序、重点和方向,最终获得资源共享多赢。

3.利于解决区域间旅游合作问题
区域合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区内各旅游经济体能否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使区内差异性旅游资源可以有效结合,从而产生更大经济效应。

例如长江三峡、川黔渝无障碍旅游区的建立均是一种新型互补的旅游竞争合作关系。

二、旅游资源互补性概念及模式
1.旅游资源互补的涵义
互补的概念来自于几何学,是指两个角度之和为180度的角互为补角。

旅游资源的互补是指旅游资源之间由于种类、规模、形状、文化内涵、时间序列、区位等自身要素的差异而形成的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关系。

旅游资源互补蕴涵着中国古典哲学的精髓,其表达了阴阳既济方能生生不息的原理。

犹如中国的易经和八卦所揭示的宇宙原理。

2.旅游资源互补的几种模式
从目前的常见的情形分,旅游资源的互补有规模尺度互补、形态造型互补、时间序列互补、种类异质互补、区域差异性互补、同构互补等多种模式。

随着旅游理论的发展,还会得以丰富和完善。

三、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案例
1.小金三角资源互补性
奉节巫山巫溪
的旅游资源总的说来,是以自然资源为其主要特色。

雄奇壮丽的三峡,瑰丽幽邃的大宁河小三峡、小小三峡,神奇迷人的高山草原红池坝,人迹罕至的白果林原始森林,动人心魄的“天坑地缝”无不是旅游者,探险家梦想的地方。

仔细分析金三角旅游资源的特色我们不难发现,各个资源点之间具有极强互补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同类资源规模形态互补
大三峡雄伟壮丽,小三峡、小小三峡绮丽幽邃,虽同属峡谷风光,但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给予游客感觉截然不同:大三峡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小三峡柔媚秀丽、小桥流水。

如果把大三峡比做满汉全席,那么小三峡、小小三峡就是席上精美小点。

使得游客游大三峡后游小三峡、小小三峡而不觉得有丝毫雷同重复之感,反觉得不游小三峡便不完整。

(2)同类资源时间序列互补
“金三角”有起源于204万年前的原始人时期,以巫山猿人为代表、其后产生的巴文化最早形式——巫文化;新旧石器时期的大溪文化;宁厂古镇盐文化;以岩棺、悬棺、船棺为代表的巴文化;以汉墓、三国文化遗址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大昌古镇代表的明清文化;这些不同时间段上的人类文化资源串联在一起,俨然是一部完整的人类史书。

如果把他们整理加工、科学地重组之后,整合潜力巨大。

(3)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互补
自然资源因人文资源的补充而产生丰富的内涵;人文资源因自然资源背景而显得独特、神秘和与众不同。

4a级景区“白帝城—瞿塘峡”就是典型的例证,以白帝城为代表的三国文化和瞿塘峡为代表的大江峡谷绝世奇观交相呼应,瑰丽动人,使得三国演义中的传奇人物由于瞿塘峡的雄壮和长江的波澜壮阔更显得英雄意气,豪气干云;而当置身瞿塘,面对滔滔的江水,把酒临风,仿佛那些人、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山、水都似乎有了灵性,有了生命,向游人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这种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完美组合最终使资源的吸引力达到了极至,成为国内外独特性的旅游资源。

(4)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性互补
“金三角”地跨巫山、奉节、巫溪三县,旅游资源差异性比较明显,
南部主要以大江大河、峡谷风光为特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并重。

北部则以高山草原、原始森林、漂流河段为主,人文资源为辅。

人们在欣赏了汹涌澎湃的长江三峡、领略了动人心魄的三国文化之后,神秘的原始森林、别具特色的南方高山草场、神奇的夏冰洞,便会产生强烈的诱惑力,使游人真正体验到融于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境界。

2.金三角区际旅游资源的互补性
四川省品牌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
六大片区:①成都古城文化旅游资源②川西北高原奇山异水旅游资源区③乐山佛教文化、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区④川南恐龙竹海旅游资源区,⑤攀西凉山彝族民俗旅游资源区⑥川西藏羌风光旅游资源区等
湖南省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大片区:①张家界—武陵源—猛洞河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区②岳阳楼楚湘文化旅游资源区③南岳宗教名山旅游资源区④近代名人故居旅游资源区。

湖北省旅游资源区集中在四大资源片区:①三峡坝区与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区②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区③神农架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区④清江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区等。

陕西省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大资源片区:①西安三秦故都文化旅游资源区②革命圣地与黄土高原风情旅游资源区③秦岭文化旅游资源区。

四、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结论
分析周围省市的旅游资源,我们不难看出四川、湖南、湖北、陕西都有自身独特的资源点。

金三角和周边相比,旅游资源存在着普遍的同构现象:森林草原、峡谷山水、漂流河段、古代文化等等,但是金三角在峡谷山水、漂流河段、古代文化资源上占有一定的优势。

正是这种强强对话的局面,创造了强强合作、优势互补的绝佳前提。

1.金三角拥有瞿塘峡、巫峡;宜昌境内有西陵峡。

这些都是品位很高的资源区,但无论离开西陵峡来谈“三峡旅游”,还是离开了瞿塘峡、巫峡谈“三峡旅游”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三峡概念,也不科学。

大三峡的整体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对其进行任意地肢解、分割,划地而治均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只有在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把这些优势互补的旅游资源进行大整合,才有大旅游、大发
展。

具有典型的同构互补性。

2.位于“金三角”区域内的白果林原始林区实际上是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我们都囿于行政区划,把它们割裂开来,使其资源价值被严重低估,得不到充分发展,这都是因为忽略了他们之间的强烈的互补性和不可分割性。

所以具有明显的同源互补性。

3.金三角是早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地。

以龙骨坡巫山古猿人为代表的原始人类文化、大溪遗址为代表的旧、新石器文化,以宁厂古镇白鹿盐泉、宁河悬棺、古栈道为代表的巫文化、巴文化、盐文化,以白帝城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大昌古镇为代表的明清文化,如果与陕西以兵马佣为代表的秦汉文化,湖南以岳阳楼为代表的楚湘文化结合起来,不但是中华文明一部完整的史书,更是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大观园。

文化互补性十分显著。

4.金三角地处“重庆—西安—武汉
——张家界”旅游黄金圈的正中心,拥有众多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都可以相互填补资源类别的空白,并促使旅游黄金圈向旅游黄金面发展。

所以异质互补性十
分突出。

五、结语
旅游资源互补性研究是基于探索区域旅游整合发展,改变旅游竞争模式的一种思考。

是在区域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是所出现的产业竞争与合作问题。

通过对旅游资源互补性的研究,找出区域和跨区域旅游资源所拥有的共同文化内涵,最终达到停止恶性竞争、求同存异、多赢互利的良性局面。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张述林.旅游项目策划理论与实践.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3]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4]黄羊山.旅游规划.福州:福州人民出版社1999.
[5]马勇.区域旅游规划.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6]李娟文.中国旅游地理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