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复习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史》复习题
名词解释
1.金厢斗底槽: 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2.叉柱造: 宋式大木作构造术语。式建筑中.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叉落在下层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法称叉柱造或插柱造。叉柱
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
3.举架:举指屋架的高度。为了使建筑的屋面取得曲面效果,清代采用举折法,从建筑横断面看屋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由多条直线组成的折线。宋代用举折。
4.步架:清式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条桁(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架"。
5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成一段缓和曲线,《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6.金柱:建筑物的檐柱以内,除了处在建筑物中轴线上的柱子外,其余都叫金柱。
7.柱头科:古代建筑中,置于柱子(不包括转角部位的柱子)正上方的斗拱,宋称“柱头
铺作”。
8.平身科:有斗拱的建筑中,置于柱间额枋上部的斗拱,宋代称为“补间铺作”。
9.平棊:大的方木格网上置板并遍施彩画的天花。
10.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常再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木方格。
11.前朝后寝:这是宫室(或称宫殿)自身的布局。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一墙之隔,“前堂后室”,即“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所谓“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在“前朝”中央靠墙处,设有御座,这是帝王上朝坐的地方;在“后寝”,则设有床具,供休憩之用。
12.闾里:城镇中有围墙的居住区。
13.城与郭: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14.黄肠题凑:“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西
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
15.副阶周匝:在建筑的主体(塔身、殿身包围一圈外廊)之外围加一圈外廊,在宋代李
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最早在商建筑中已经出现,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简答与论述
1.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答:(1)优势: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
(2)不足:木材越来越少、木架建筑易遭火灾、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2.试简述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周礼·考工记》谈到帝王之都的设计时“匠人营国,方九
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一段话的基本含义。
答:建筑师规划时,城市边长九里,城门大小三个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街道划分为九纵九横,街道宽度为同时行驶九辆马车,宫殿的左(东)边是祖庙,右(西)边是社稷。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
3.我国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哪四个阶段?
答:①“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②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③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④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4.明清北京城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其在建筑史上的意义价值。
5.概述唐宋与明清斗拱的不同特点
答:(1)唐宋的斗拱巨硕,与柱高比可达1:2,加上直昂的作用,长使出檐达到三四米,铺间一般1~2朵。
(2)明清:昂变为装饰作用的假昂,斗拱变小,与柱高比1:8以上,出檐变短,约一米,斗拱变密,平身科多达4-8朵,明次梢间不同。
6.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并比较与清代建筑在构架形式和外观造
型上有何异同。
答: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建于晚唐时期,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的成熟期的代表作。大殿平面形式为金厢斗底槽,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单檐四阿殿,屋面坡度较平缓,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成方形,斗拱高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肥硕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唐代建筑总体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①柱础矮平②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柱身较矮③斗栱尺度大,补间铺作数量少④屋面坡度平缓,出檐深远⑤建筑装饰简洁有力。
7.概述颐和园的总体布局和组景特点。
答:颐和园布局根据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一、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二、万寿山前山部分;三、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四、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四千余亩,水面占四分之三。
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布置了一片密集的宫殿,主要是召见群臣、处理朝政之所及寝宫。建筑群平面布局严谨,采用对称和封闭的院落组合,属于宫廷格局而无园林气息。
万寿山前山部分:转入前山,顿时豁然开朗。前山中心地段布置排云阁和佛香阁,为全园主体建筑。两侧有若干组院落,临湖傍山一带散置各种游赏用的亭台楼阁,都依山自由布置。
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水面狭长而曲折,林木茂密,环境幽邃,和前山旷朗开阔形成鲜明对比,后湖东去尽端深藏一幽静水院,富于江南园林意趣。
8.中国古建筑大木结构的基本构成方式及构件是什么?各起什么作用?
答: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有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屋顶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圆形的、半圆形的、日形的、月形的、桃形的、扇形的、梅花形,圆形、菱形相套的等等。屋顶的形式有平顶、坡顶、圆拱顶、尖顶等等。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叉等种类。还有的把几种不同的屋顶形式组合成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新样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9.中国古建筑庭院布局的特点。
答: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