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的理论依据、形成过程及利弊分析、欧元前景、对亚元的借鉴
欧元和欧元区前景分析及中国的对策

欧元和欧元区前景分析及中国的对策2002年1月1日,在作为无形货币运用于金融市场交易三年后,欧元以纸币和硬币的实体形式正式进入日常流通。
十年来,欧元区已由最初的12个国家扩至17个国家,使用人口超过3.3亿,流通的币值已达到8700亿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
一、欧元问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欧元承载着欧洲统一的梦想,其意义远非只是一种货币。
从2002年1月1日正式流通启用,到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欧元仅用十年的时间便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欧元的诞生,让一些欧元区成员国尝到了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巨大实惠,其中,德国是欧元的最大受益国,统一市场的建立、贸易壁垒的消除,成就了德国外向型经济的腾飞。
欧元的使用减少了汇率波动风险和成本,加强了欧洲市场的一体化,促进了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
低利率减少了欧元区内经济活动的融资成本;在遏制通胀方面,欧元也功不可没。
数据显示,自欧元流通以来,各成员国的平均通胀率仅为2%,让广大民众普遍受益。
欧元的问世不仅对于欧洲一体化意义重大,而且也改变了世界经济与货币的版图,促进了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进程。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统计,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已从2001年底的71.5%滑落到2011年的61.7%,而欧元的比重则上升到25.7%,成为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
欧元还提供了一种能够替代美元的结算货币选择,伊朗、俄罗斯等国先后宣布接受欧元计价的石油交易。
欧元结算量的上升就必然导致美元结算量的下降,结算量就是定价权,美元结算量的比重下降意味着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定价权的流失。
流通十年来,欧元在国际外汇储备、国际贸易结算、国际债券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对美元的霸主地位构成了直接而有力的挑战。
二、欧元和欧元区艰难前行然而,始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打破了欧元区表面的繁荣和一体化的神话,暴露出欧元设计之初的体制性缺陷:建立超国家货币联盟却缺乏统一财政预算政策的配合,由此导致了主权债务危机在一些欧元区国家蔓延,并有越演越烈之势。
分析当前欧元危机对构建亚元蓝图的启示

协 调 的 地 区 , 成 独 立 的 货 币 区 . 行 单 形 实
一
的 货 币 政 策 有 利 于 协 调 各 成 员 国 利 益
的 一致。
在 最 优 货 币 区理 论 的 指 导 下 . 盟 各 欧
和 通 货 膨 胀 率 比 较 接 近 . 经 济 政 策 比 较
来 , 务 危 机 越 来 越 像 脱 缰 的 野 马 , 有 债 大 失 控 之 势— — 欧 洲 除 了保 加 利 亚 的 赤 字 在 3 的“ 戒 线” 下之 外 . 盟 2 % 警 以 欧 7个 成 员 国 中有 2 0国 出现 赤 字超 标 问题 。 有 数 据 显 示 .希 腊 2 0 0 9年 政 府 赤 字 占 G P 比 D
“ 优 货 币 区理 论 ” 先 由 “ 元 之 最 首 欧
父” 代 尔提 出 , 经过 麦 金农 、 南 、 蒙 并 凯 英 格 达 姆 等 经 济 学 家 补 充 发 展 。该 理 论 认 为 , 经 济 比 较 开 放 , 品 、 动 、 本 流 在 商 劳 资 动 资 源 、 产 业 结 构 不 同 而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一
马 尔・ 辛最近在 英 国《 融时报》 表文 伊 金 发
章 指 出 . 元 的 设 计 宗 旨就 是 优 货 币区 ; 元 ; 元 ; 最 欧 亚 欧 元 危 机 : 权 债 务 危 机 主
引 言
个 探讨。 二 、 前 的 欧 元 危 机 及 其 成 因 当
域经 济一体 化程度最高 的地 区。但是 . 欧 元 区 并 非 政 治联 盟 . 元 创 始 人 之 一 奥 特 欧
未删减 欧元利处与弊端

未删减!!!!!!!!!欧元是由欧洲央行发行的、代表欧洲联盟的统一货币。
在欧洲广泛使用。
由于经济比较稳定的缘故,外汇走势上来说,优点是走势比较稳定。
缺点是基于欧元区18国稳定的基础上,任何一个国家一样,如果当中有国家的经济实力出现衰退或者社会大动荡的话,可能会影响欧元的地位。
欧元不仅仅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由12国组成的欧元区,是个蕴藏着无限商机的巨大市场,其每年内部贸易额就高达1.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5%。
实行统一货币后,不光节省了巨额交易成本,还使人才、资金、技术和资源等得到最佳配制,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据初步估算,单一货币会使欧洲内部贸易量很快翻番,甚至翻到原来的3倍。
时下,欧元区的居民很快直接感受到的实惠是,欧元便利了消费者选择来自12国的商品,消费者将因此平均节约12%的费用。
比如,西班牙的鲑鱼只有平均价格的61%,而丹麦却高达平均价的133%;奶酪在荷兰比在意大利便宜2倍;爱尔兰的土豆比丹麦便宜3.5倍。
(PS:这是在2002年开始的时候,所以欧元区是由12个国家组成!!!!!!!!!!!!!!)2002年“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欧元。
据“卡尔奖”董事会的介绍,2002年之所以把这一殊荣给了欧元,是因为欧元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加强了欧洲人的共同意识,在促进欧洲一体化上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正如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德伊森贝赫所说,欧元的意义已不仅仅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也将对保持欧洲的稳定、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
欧元是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象征,是欧洲稳定和统一的象征。
经历了数个世纪战争创伤的欧洲国家誓言团结起来,捍卫自由、民主和人权。
欧元使欧盟获得了走向更紧密联合发展的基础,欧元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货币单位,其重要性在于它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是欧洲各国团结的标志。
对欧元的认识以及对亚元的展望

对欧元的认识以及对亚元的展望欧元是1999年1月1日起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个国家(欧元区国家)正式使用,并于2002年1月1日取代上述11国的货币。
欧元的出现,给欧盟国家带来了许多经济利益,比如欧元的出现可以增强欧盟国家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同时他还能减少欧盟国家的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另外欧元的出现大大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等等。
但是,欧元的出现也会造成物价的上涨:根据2002年的一组调查数据,欧元的出现使意大利物价普遍上涨,部分商品的涨幅甚至高达两位数;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使得成员国少了一个重要的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比如前不久的欧洲债务危机,希腊政府调控经济就几乎完全依赖于财政政策,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希腊政府为挽救经济,避免衰退,不得不扩大财政开支以刺激经济,结果赤字更加严重。
但是总体开看,欧元的出现在整体上是利大于弊,并且在中长期内,欧元会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
,对于我国而言,欧元启动有利于欧洲资源配置和分工。
中国出口企业有可能丧失以往的竞争优势,如劳动密集产品将会遭遇南欧国家更大的竞争,但是同时我国也可以利用欧元出现所带来的欧洲企业对我国的长期投资,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中国在欧洲金融业的竞争,促使中国尽快建立与开放相适应的金融监管制度并完善我国金融银行体系,最后我国也可以利用此机会可以吸收欧洲中央宏观调控的经验,这对于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亚元是在1997年在东盟国家首脑会议上,基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东盟成员国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得到的直接教训,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的设想。
数年来美元呈弱势,而在希腊爆发债务危机后,多项不利影响最终导致欧元疲弱不堪,欧元汇价一再下跌。
客观而言,亚洲较多国家在金融海啸中的状况令人刮目相看。
在亚洲经济出类拔萃的情况下,这再次将亚元的构想提上了议程。
对欧元的认识和对亚元的展望

对欧元的认识及对“亚元”的展望欧元是从1999年1月1日起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等11个欧洲区国家正式使用,并于2002年1月1日取代11国本国货币的一种区域性货币。
它产生的条件是这个区域内在商品、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方面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
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欧盟之所以要实行统一货币政策,是因为欧元带来的利大于弊,是向前发展的,再由欧洲各国在经济上合作不断加深,并且欧盟各国在经济上合作的愿望也越来越强,也是一大原因。
欧元的出现给欧洲国家带来了许多益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强了欧盟各国自身的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本可以从欧盟以外的国家购买稍微便宜的商品,使用了统一的货币,减少了欧盟国家之间的货币流通费用,用汇兑的费用可以购买欧盟内部的商品,更加方便快捷,自然提升了欧盟内部的竞争力。
二、减少了欧盟国家的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汇率的变动,加大了交易的金融风险,增加了套利者,金融欺骗等,使用统一的欧元就化解了这种金融风险和许多矛盾。
三、大大简化了流通手续,降低流通成本,欧元的建立减少了国际贸易中数以百亿计的外汇交易费用,这使得增加了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
四、欧元启动促使欧盟内部经济政策趋向稳定,其稳定资源优化配置也引发了产业结构变动等。
一般认为,采用单一货币可以提高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减少货币流通的阻力,并有利于欧元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
理论上认为,这是有利于欧元区的人民的,而且是贸易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此外也是符合建立欧盟间统一市场这个长期目的的。
虽然有有利的一面,并不排除不利的一面,欧元的出现使得欧盟各国使用统一的货币,当经济危机的到来,各个国家只能实现统一的货币政策,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宏观调控,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避免衰退。
欧元的启动利与弊对亚元的展望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欧元之父蒙代尔曾预言:未来十年,世界将出现三大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元区。
欧元的诞生与欧洲经济一体化

欧元的诞生与欧洲经济一体化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欧元在1999年1月1日正式诞生,成为欧洲联盟成员国的共同货币。
欧元的引入不仅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也对欧洲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欧元的诞生背景、实施过程以及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意义。
一、欧元诞生背景欧元的诞生是欧洲联盟早期成员国为了加强经济合作而进行的重要举措。
二战后,为了避免再次爆发战争,欧洲国家开始探索一种更紧密的合作方式。
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是欧洲一体化的起点,旨在创建一个统一的欧洲市场。
然而,欧洲国家间的货币多样性给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了困难。
经过多年的努力,欧洲联盟成员国决定推动欧元的引入,以取代原本的各国货币。
这一决策的背后,既有对冲各国货币波动带来的经济风险的考虑,也有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愿望。
欧元的引入铸就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二、欧元实施过程欧元的实施过程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前期阶段、中期阶段和最后阶段。
前期阶段(1990-1993)主要是为了进行理论准备和政治协商。
在这个阶段,欧洲联盟成员国开始就欧元的概念、法律框架和政策制定进行深入研究和协商,并确定了将来的共同货币的名称为欧元。
中期阶段(1994-1998)是为了实现欧元的切实可行性而进行的准备工作。
在这个阶段,欧盟成员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经济和财政政策协调、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等。
最后阶段(1999-2002)是欧元正式引入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欧洲联盟成员国开始在银行间使用欧元,同时继续流通各国的原有货币。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成为欧洲联盟成员国的法定货币。
三、欧元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欧元的诞生对欧洲经济一体化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首先,欧元的引入促进了欧洲内部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欧元区成员国间消除了货币兑换的障碍,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的效率。
欧元的引入也促进了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了欧洲内部经济的一体化。
其次,欧元的引入增强了欧洲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欧洲货币一体化整理

主要线索:一、欧元的诞生与欧元区的发展(引入欧盟,欧元区的区别,有些国家是欧盟成员但加入不了欧元区因为有条件限制,有些国家符合条件却不加入欧元区,为什么?:英国,丹麦,瑞典不加入的原因。
详述英国案例)二、货币一体化对欧洲国家的好处与坏处(债务危机,希腊为例),与对世界的影响。
三、未来的发展前景一、欧元的诞生于欧元区的发展•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诞生,欧盟11国开始采用统一货币•2000年1月1日,希腊加入欧元区。
•2002年1月1日起,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同年7月1日,欧元取代12国的货币正式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的合法货币。
•2007年1月1日,斯洛文尼亚加入欧元区•2008年1月1日,塞浦路斯、马耳他加入了欧元区•2009年1月1日,斯洛伐克加入欧元区•2011年1月1日,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欧盟、欧元区、使用欧元的区域•欧元区:目前欧元区共有17个成员国。
德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欧盟:至2010年10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使用欧元的区域:欧元已经是31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货币,27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货币的汇率与欧元挂钩。
一些非欧盟国家和地区,比如黑山、科索沃和安道尔,也使用欧元作为支付工具。
三个国家不加入的原因:丹麦丹麦在2002年举行了关于是否加入欧元区的全民公决,丹麦人选择了不加入欧元区。
与瑞典不同的是,丹麦克朗的汇率是盯住欧元的。
瑞典尽管瑞典没有像英国和丹麦那样正式选择退出经济和货币同盟(EMU Ⅲ),因此理论上必须在某个时间转换为欧元。
但是在2003年9月14日瑞典举行的就是否同意瑞典加入欧元区的全民公决中,大多数瑞典公民投了反对票。
当前欧元区经济形势、问题及前景分析

当前欧元区经济形势、问题及前景分析一、欧洲央行政策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一直是欧元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资产购买计划和负利率。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负利率使得银行负担变得更加重,导致银行利润下降,对其资本充足和贷款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欧洲央行需要寻找平衡点,通过适当调整货币政策来达到稳健的经济增长。
二、欧元区失业率的问题欧元区失业率一直是困扰欧洲经济的问题。
目前,欧元区的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特别是在年轻人中。
这是欧元区政府应该正视的严重问题之一。
政府应该实施有效的政策,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素质,以缓解经济压力和社会紧张情况。
三、欧元区的财政问题欧元区的财政状况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国财政状况差异,财政政策协调不足等。
这些问题不仅导致经济不平衡,而且还直接影响了欧元区的内部稳定性和经济增长。
因此,欧元区需要制定有效的财政政策,加强各国之间的协调,以保持欧元区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四、欧元区的经济一体化欧元区的经济一体化是欧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一体化对欧元区内部的贸易和投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可以提高欧元区整体的竞争力。
但是,欧元区的经济一体化还需要继续加强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的合作,通过加强市场开放,提高国际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和协调性,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的挑战。
五、欧元区的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是欧元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欧元区的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复苏,欧元区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欧元区需要推动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加强监管,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以保持整个欧元区的金融稳定和健康发展。
以下是五个案例及相关分析:1、希腊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是欧元区内部不平衡的表现之一。
该国财政问题加剧,长期的增长失速和政府公共开支的严重失控,导致希腊的债务危机在2010年爆发。
欧元区各国为了避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通过金融援助和贷款等形式向希腊提供援助。
欧元区经济的复苏前景及投资建议

欧元区经济的复苏前景及投资建议随着欧元区经济逐渐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人们对于欧元区经济的复苏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关注。
本文将对欧元区经济的复苏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投资建议。
一、欧元区经济的复苏前景欧元区经济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包括债务危机、就业率低下以及通缩等问题。
然而,随着欧洲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一系列经济结构改革的推动,欧元区经济逐渐显示出复苏迹象。
首先,经济增长。
欧元区的GDP增速逐渐稳定,多个成员国的经济增长率开始回升。
例如,德国作为欧元区的经济引擎,持续保持了相对良好的增长表现。
此外,一些受到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如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出现了经济逐渐改善的迹象。
其次,通胀压力缓解。
长期以来,欧元区一直面临通缩的问题,这对经济复苏带来了很大阻力。
然而,由于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一些国家的结构性改革,通胀压力逐渐得到缓解,为经济复苏提供了空间。
最后,就业率改善。
高失业率一直是欧元区经济复苏的一大挑战。
然而,随着经济复苏的逐渐发展,就业市场也开始出现改善。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扩大招聘规模,失业率逐渐下降,这有助于提振人们对未来经济的信心。
二、投资建议针对欧元区经济复苏的前景,以下是一些建议给予投资者参考。
首先,关注经济增长潜力。
根据欧元区各国的经济数据,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些经济增长潜力较高的国家进行投资。
例如,德国作为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其稳定的增长势头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其次,留意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
欧洲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投资者可以关注宽松货币政策对各行业的影响,特别是金融、房地产等与利率直接相关的行业。
同时,选择有潜力的板块进行投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绿色能源、创新科技、数字化经济等领域被认为具备较高的增长潜力。
投资者可以在这些板块中挖掘出潜力股。
此外,多元化投资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式。
即使欧元区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欧元的引入欧洲经济统一的里程碑

欧元的引入欧洲经济统一的里程碑欧元的引入—欧洲经济统一的里程碑欧洲联盟(EU)在1999年1月1日正式引入了欧元,这标志着欧洲经济统一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欧洲大陆多个国家之间的共同货币,欧元的引入对欧洲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欧元的历史背景、欧元带来的经济统一效果以及欧元的挑战与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欧元的历史背景欧元的引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结果。
欧元的奠基可以追溯到1957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当时的目标是通过消除贸易壁垒,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与合作。
在此基础上,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1986年,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得到了进一步推进,欧洲单一法案的出台为欧洲共同市场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然而,欧洲国家之间的货币差异与汇率问题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不同国家间的货币波动以及交易成本的增加,限制了欧洲经济的整体发展。
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欧洲经济统一,欧洲联盟决定引入共同的货币——欧元。
二、欧元带来的经济统一效果欧元的引入为欧洲经济带来了许多积极的效果。
首先,欧元统一了欧洲区域内的货币体系,消除了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
这使得欧洲企业能够更加轻松地展开跨国贸易,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与发展。
此外,欧元作为一个强势货币,提高了欧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经济的整体发展。
其次,欧元的引入促进了资本市场的一体化。
欧元区域内的金融机构能够更加自由地开展业务活动,促进了跨国投资和资本流动。
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融资渠道,还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此外,欧元也促进了欧洲对外经济政策的统一,使得欧洲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发声权得到了提升。
最后,欧元的引入加强了欧洲国家之间的政治与经济合作。
欧元区成员国共享一个货币,意味着它们需要共同协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经济结构调整。
这加深了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推动了政治上的一体化进程。
欧元区发展现状及展望

讲稿我们组讲的是欧元区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我们的重点是第三点和第四点。
首先在开始我们的重点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欧元区。
一、欧元区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
欧元区共有18个成员国,包括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人口超过3亿3千万。
这张图片划红色波浪线的就是欧元区成员国。
注意一下这里是乌克兰,这里是白俄罗斯,这里是俄罗斯,相信这样讲过对大家了解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有所帮助。
乌克兰局势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对欧元区甚至是世界都有影响。
例如:波兰受到乌克兰局势的影响,正在重新考虑加入欧元区问题。
由于时间的问题我就不多讲了,第二点欧元危机的原因第三组已经详细的为我们分析了,这里我也就不讲了。
我重点讲一下三、欧元危机的化解策略1、提高德国公共支出和预算赤字德国作为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其态度对债务危机的解决至关重要。
德国增加公共支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希腊、爱尔兰等国的出口,因此,德国增加公共支出就成为欧元救助计划中的一部分。
2、扩大当前的7500亿欧元紧急救助基金规模为救援希腊而筹集的7500亿欧元的基金可以保障爱尔兰,甚至可以保障葡萄牙暂时不出问题,但一旦西班牙陷入危机,欧元前景堪忧,毕竟该国是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九大经济体。
只有有效扩大EFSF的总体规模,并提高其使用的弹性,才能在危机爆发时稳定市场信心。
3、欧洲央行应扩大债券购买规模。
尽管量化宽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的还债问题,但欧盟和欧洲央行的救助能够给西班牙等国家以喘息时间,并帮助西班牙等国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实现财政的再平衡。
欧债危机必须通过各国减少支出,进行结构性改革,放弃过去过度依靠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得到解决,在此之前,量化宽松是欧洲央行唯一的选择4、“PIIGS”减少财政支出。
欧元的产生及其影响

欧元的产生及其影响1999年始,欧元开始进入欧洲人的生活,并随即融入全球。
欧元的启动不仅对欧元区国家的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现有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带来强烈的冲击。
同时,欧元的启动,对中国也构成挑战和机遇。
一、欧元诞生的历程欧元的诞生,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的大背景下,经过欧盟国家近30年的挫折与斗争而于1999年1月1日变成现实的。
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世界各国经济普遍恢复和迅速发展,伴着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出现了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
从60年代开始,相继出现了一系列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于1958年1月1日起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5年4月,六国策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成立“欧洲共同体”,第一次出现了创建名副其实的“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具体尝试。
1970年10月,根据当时法车总理、经济学家雷蒙·巴尔的建议而产生的维尔纳报告,第一次实际试图把西欧的货币系统统一起来。
1988年6月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欧洲理事会会议上,当时的12个成员国再次提出了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主张。
此后不到一年,当时任欧盟主席的雅克·德洛尔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份详细的报告。
在德国总理科尔支持下,欧洲共同体12国政府代表1992年2月7日在荷兰城市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关于建立欧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马约》为启动单一货币和创建欧洲中央银行确定了详细的日程表,决定最迟于1999年1月1日起建成欧洲货币联盟,实行单一货币。
1995年12月举行的马德里首脑会议上,给单一货币起了一个名字,叫“欧元”;1998年6月,欧洲中央银行取代欧洲货币局成立;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
2002年6月30日,欧元和各国货币同样流通的时期结束,7月1日,欧元成为2.9亿欧洲人的统一货币。
欧元的诞生与挑战

欧元的诞生与挑战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欧元,作为欧洲联盟成员国的共同货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之一。
本文将探讨欧元的诞生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一、欧元的诞生欧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当时,欧洲共同市场的成员国开始研究货币合作的可能性。
经过多年的探讨,欧洲货币体系于1979年建立,成立了欧洲货币单位(ECU),这是一个用于计算共同市场国家货币价值的虚拟货币单位。
然而,直到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引入了所谓的“三支柱”结构,为欧元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这些“三支柱”分别是欧洲中央银行、欧洲联盟的经济政策和协调机构,以及制定货币政策的欧洲货币制度。
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电子货币,开始在银行间进行电子交易。
二、欧元的挑战然而,欧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欧元引入后的几年里,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由于参与欧元区的国家经济体量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了欧元区内的经济差异。
这使得欧元区内的货币政策难以适应所有成员国的需求,增加了欧洲央行的政策制定的难度。
其次,欧元区还面临着成员国财政政策的不协调问题。
由于欧元区的财政政策由成员国自行决定,而非集中管理,因此不同国家在财政政策上可能存在冲突,这给欧元区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此外,欧元的使用范围也存在一定挑战。
虽然欧元是欧洲联盟各成员国的共同货币,但并非所有成员国都选择在国内使用欧元。
例如,英国和瑞典等国家选择维持自己的货币。
这种局面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欧元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应对挑战的措施为了应对欧元面临的挑战,欧洲联盟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为了促进欧元区内的经济一体化,欧洲联盟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策协调,并通过欧洲稳定机制提供财政援助,以支持受危机困扰的成员国。
其次,欧洲央行发挥了关键作用。
作为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制定机构,欧洲央行通过灵活的货币政策调整,以应对不同国家的需求。
此外,欧洲央行还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维护欧元的地位和稳定。
欧元——最优货币区域实施的理论依据及对其的思考

欧元——最优货币区域实施的理论依据及对其的思考一、德洛尔报告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理论依据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最优货币区是指一种“最优”的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是一种单一共同货币,或者是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的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性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区域内的国家与区域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最优”是根据同时维持内部和外部均衡的宏观经济目标来定义的,这包括内部的通胀和失业之问是最佳平衡,以及区域内部和外部的国际收支平衡。
最优货币区的概念是在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优劣争论中提出来的,其开拓性的论文由蒙代尔 (Mundell,1961年)、麦金龙 (Mckinnon,1963年)、伊格拉姆(Ingram,1962 年)做出的,他们企图找出定义“最优”货币区的决定性经济特质。
格鲁博(Gru~,1970 年)、戈登(Gorden,1972年)、石 (Ishiyama,1975年)、托尔和威策特(Tower&Willet,1976 年)把研究的重点转向评估参加一个货币区的收益和成本。
宾田(Hamada,1985年)研究了一些国家加入货币区的福利含义。
雷曼(s.S.Rehman,1997年)对最优货币区的判断咏准进行了总结;克鲁格曼和奥博斯菲尔德(Krugman&Obstfeld,1998年)也对该理论曲研究作了总结,并提出了GG-LL模型,用于判断加入货币联盟的时机。
1.理论发展的主要线索蒙代尔 (Mundel1)认为,需求转移是引起外部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在两个开放小国的模型中,即使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调整也只能解决不同货币区之间的收支平衡问题。
而在一个货币区内部,只要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具有完全自由的流动性就可以依靠要素的转移消除需求转移造成的冲击。
所以,地区之间劳动力和其他要素自由转移,就成为了判断是否成为一个通货区的标准。
生产要素流动论是对浮动汇率的扬弃,在肯定浮动汇率的同时,提出货币区内应实现单一货币或固定汇率的主张。
欧元

对欧元的认识及对亚元的展望以前只是知道欧元的存在,常在电视,新闻中听到,可是没有真正去了解过它的历史、成因,老师布置了作业,所以很认真的去网上查了一些关于欧元的资料。
欧元的诞生2002年1月1日,经过3年的过渡,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进入流通。
欧元(EURO) 是欧洲12国的基本货币单位。
目前在欧洲联盟的25个成员国当中共有12国采用欧元,包括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德国、法国、芬兰、荷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希腊、以及意大利。
此外使用欧元的还有并不具欧盟成员国身分的圣马力诺、梵蒂冈、安道尔、摩纳哥等国,以及黑山与科索沃。
钞票面额:5、10、20、50、100、200、500欧元。
铸币有1、2、5、10、20、50欧分和1欧元、2欧元共8个面值。
根据全欧洲的规定,2002年1月1日起包括德国在内的12个欧盟国家的各银行商店等机构必须使用欧元为基本货币单位。
欧元纸币在欧元区12个成员国均为统一设计的图案,共分7种面值:500欧元、200欧元、100欧元、50欧元、20欧元、10欧元和5欧元,运用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个不同的颜色。
“欧元所有的票面都以代表欧洲历史发展的窗口、门洞和桥梁为主题,象征欧洲人民的开放与团结。
”欧元硬币正面为统一设计的图案,是欧盟地图和代表欧盟盟旗的12颗星,背面图案则为各成员国自行设计,共有8种面值:2欧元、1欧元、50欧分、20欧分、10欧分、5欧分、2欧分和1欧分。
欧元危机欧元的诞生推进了欧洲经济、金融、贸易的一体化,维护了欧洲的和平,但这并不能掩盖欧元本身的结构性问题。
首先,在统一的货币联盟下只能用单一的货币政策来适用所有的成员国,适应不了成员国经济的巨大差异。
其次,欧洲央行继承了德国央行的风格,其主要目标是反通胀,不考虑就业,对低增长高失业国家是一个挑战。
最后,在单一货币下,各成员国财政没有统一。
英国没有加入欧洲货币联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政政策不协调会对单一货币提出重大挑战。
欧元区制度

欧元区制度欧元区制度是指欧洲货币联盟成员国共同接受欧元作为共同货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经济和货币政策体系。
欧元区制度的建立始于1999年,目前共有19个成员国。
本文将从欧元区的起源、组织架构、货币政策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对欧元区制度进行解析。
欧元区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当时欧盟成员国都通过《罗马条约》合作发展经济。
然而,直到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才确定了欧元的共同货币目标,并制定了欧元的发行和政策框架。
根据条约的规定,欧元区成员国必须满足一系列的经济和财政条件,方可加入欧元区。
欧元区的组织架构主要由欧洲央行系统和欧元区财政政策协调机构组成。
欧洲央行系统由欧洲中央银行和各成员国的国家中央银行组成,负责制定和执行欧元区的货币政策。
欧元区财政政策协调机构由欧盟理事会、欧洲委员会和欧洲央行系统的代表组成,负责协调欧元区成员国的财政政策,确保各成员国的财政政策相互协调。
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主要由欧洲央行系统负责,目标是维持物价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欧洲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提供流动性和管理汇率等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欧洲央行还负责管理和维护欧元的稳定价值,并对成员国的金融体系进行监督和管理。
然而,欧元区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欧元区成员国的经济差异较大,造成了经济政策的协调困难。
一些成员国在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方面存在差距,使得欧元区的一体化程度不够。
此外,欧元区制度在面对金融危机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希腊债务危机引发了对欧元区的解体担忧。
针对这些问题,欧洲央行和欧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和建立金融稳定协会等,以维护欧元区的稳定。
总的来说,欧元区制度是经过多年发展建立起来的一套包含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调等方面的体系。
它的建立旨在促进欧洲国家经济的一体化和稳定,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未来,欧元区需要继续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策协调,加强金融监管,以确保欧元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从欧元的产生发展看亚洲货币的发展趋势

从欧元的产生发展看亚洲货币的发展趋势欧元的产生是伴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的逐步加深而形成的。
欧元的启动,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将是一大创举,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中,欧元最大的贡献就是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并且具体证明了组建区域货币的可行性。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存在着极大的差别,金融全球化和全球货币一体化的过程将充满矛盾、冲突、前进和倒退。
为了推动这个历史进程,我们需要积累经验。
就此而论,欧盟的发展和欧元的启动更提供了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实例。
人们对欧元诞生以后的命运持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有的认为欧元将成为欧洲大厦的基石,祝愿“欧元变成欧洲人民的象征”,同时从长远看不排除欧元超越美元而最终成为关键货币的可能。
但是,欧元诞生本身给我们的启示却十分丰富,例如,它告诉大家金融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必然反映,预示着长期以来“美元特权”可能慢慢结束,提醒我们对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制度的作用应予以高度重视。
面对21世纪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亚洲人民早晚会觉醒,团结合作,发展区域经济组织。
从长远来看,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中欧双边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双方经贸合作将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尤其是欧元的启动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单一货币体系建立后,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将使用一种货币——欧元,而非各成员国的不同货币。
这样,双方的贸易与经济合作结算将由繁琐手段逐步走向单一化,简便易行,从而可节省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同时,欧元启动后为欧盟的企业带来许多好处,间接会加大对华直接投资。
增加中国的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推动中国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争夺市场、争夺资源的抗衡逐渐公开化,将迫使亚洲国家走联合之路,构筑亚洲货币区,亚洲一体化制度创新是货币一体化的根本性意义所在。
21世纪将是一个资本竞争、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孕育希望和胜利的世纪。
欧元区货币一体化完整word版

货币一体化欧元区货币合作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启示目录1欧洲货币一体化:最优货币理论的实践2东亚货币合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欧洲货币一体化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启示4 东亚货币合作路径选择所谓货币一体化,指一定区域内有关国家或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进行的协调与结合,目标于最终形成一个货币联盟或货币区。
根据区域内货币合作的程度,货币一体化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指区域货币合作,二是指区域货币同盟,三是通货区,欧元就是其最为鲜活的例子一、欧洲货币一体化:最优货币理论的实践1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沿革第一阶段跛行货币区(1960—1971年)二战后到1970年,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体系为英镑区,区内成员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英镑,各国的货币也盯住英镑,由于英镑本身是盯住美元的,因而该时期的汇率制度是跛行的。
第二阶段联合浮动(1972—1978年)见课本294 联合浮动的图当时规定,成员国汇率不得超过公布的美元平价的±1.125%,即在基金组织规定的±2.25%的汇率波幅之内又形成一个更小的幅度。
从图形上看,就象是“隧道中的蛇”,故又称其为“蛇形浮动”第三阶段欧洲货币体系(1979-1988)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EMS欧洲货币体系包括三个方面:(1)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简称ECU)埃居欧洲货币单位是一个“货币篮子”,由欧共体8个成员国的货币组成。
每一种组成货币在欧洲货币单位中所占的比重是以该国在欧共体内部贸易额和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加权计算。
“货币篮子”构成5年调整一次。
但当一种构成货币的计算比重变化超过25%时,“货币篮子”构成可随时调整。
(2)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简称ERM )汇率机制的每一个参加国都确定本国货币同欧洲货币单位的可调整的固定比价,即中心汇率,并依据中心汇率套算出与其他参加国货币相互之间的比价。
欧元的诞生欧洲的统一与挑战

欧元的诞生欧洲的统一与挑战欧元的诞生:欧洲的统一与挑战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国家在货币领域的深度整合。
作为欧元区的共同货币,欧元的发行和管理对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欧元的诞生不仅仅是一项经济决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欧元的诞生对欧洲的统一与挑战,并评估其对欧盟成员国的影响。
一、欧元的诞生欧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规定了欧洲联盟国家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目标。
经过多年的努力,欧元于1999年1月1日正式推出,取代了参与欧元区的国家原有的国家货币,成为欧洲统一的共同货币。
欧元的发行权和管理权由欧洲中央银行负责,旨在实现货币政策的一体化,加深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二、欧元的统一带来的挑战1. 经济差异与一体化欧元的诞生使欧元区内的国家在货币政策上形成了紧密联系,但这也对经济差异带来了挑战。
不同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胀率等经济指标存在差异,这意味着一体化的货币政策在满足所有成员国需求时可能面临困境。
因此,欧洲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兼顾各国的差异,并进行综合考虑。
2. 主权与欧元欧元的引入意味着参与国放弃了自身货币的主权,这对于一些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例如,希腊在2010年债务危机中暴露出自身经济困境,但由于无法独立操纵货币政策,其在危机中面临了更大的困难。
因此,欧元区国家需要通过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和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来应对主权与共同货币之间的挑战。
三、欧元对欧盟成员国的影响1. 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欧元的诞生为欧元区内的成员国带来了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共同的货币消除了汇率波动风险,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交流和投资合作。
企业可以更轻松地进行跨境交易,促进了欧洲内部市场的一体化。
2. 统一的货币政策欧元的存在使欧洲中央银行能够根据整个欧元区的经济状况来制定货币政策。
这种一体化的货币政策可以帮助稳定欧洲的经济环境,减少通货膨胀风险,并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增长。
欧元区的历史与现状、未来讲解【范本模板】

湖南大学《国际金融》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欧元的历史、现状和展望学院名称:金融与统计学院专业班级:11级金融三班小组成员:邓顾俊兰201118113**肖蕾20111811314廖凯20111811321丛琳20111811311周碧芸201118113** 指导老师:何娟文2013年6月4日目录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1、欧元的产生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3、欧盟为什么要统一货币二、欧元的国际影响1、欧元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2、欧元与国际储备货币结构3、欧元与国际汇率制度改革三、欧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欧元与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欧元与中国对外贸易3、欧元与中国外汇储备四、欧元给欧盟各成员国带来的有利影响1、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2、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4、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五、欧元存在的弊端1、欧元区各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2、统一的货币政策制度缺乏灵活性3、联盟内部在政治上缺乏信任六、欧元的现状以及前景分析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1、欧元的产生欧元(EURO)是欧洲货币联盟(EMU)国家单一货币的名称,是EMU国家的统一法定货币。
经过漫长的孕育期,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2002年1月1日全面进入流通。
作为欧盟15个成员国中11个国家的跨国货币,即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以后又有希腊加入)的统一货币,它的诞生不仅是欧洲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性的一件大事,在国际金融史乃至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划时代的意义。
它是一种无国界的、超越国家主权的和稳定比值的特殊信用货币。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上,欧洲国家一直偏爱固定汇率制度,也是在纷乱之中追求联合的一个注脚。
1914年之前,欧洲各国一直采用的是金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
从自我调节结果看,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可以说是效果最佳的制度.但主战场位于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黄金储备大规模流向美国,严重削弱了欧洲金本位汇率制度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来源最适度货币区的涵义所谓“最适度货币区”是指一个区域内国家在货币完全一体化之后拥有一个共同的货币,或保持各国货币刚性的固定汇率制和货币的完全自由兑换,而对区域外汇率实行浮动。
该理论最早由孟德尔提出,后经麦金农( R . I. Mckinnon) 、凯南( P. B. Kenen) 、英德拉姆( J. C. Ing ram) 、哈伯勒( G. Haberler) 以及弗莱明( J. M. Fleming ) 等人的发展而渐趋完善。
“最适度”的核心是保护外部均衡并且能够实现充分就业以及价格稳定的能力;“最适度货币”指的是以替代浮动汇率的固定汇率货币或统一货币;“最适度货币区”强调的是相对于整个动荡国际金融体系而在一定区域内构建的以努力实现内外均衡的相对稳定的货币区。
美国著名的国家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对于“最适度货币区”作了如下模型解释:一国在因加入货币区而消除货币兑换费用而带来的货币效率收益大于因加入货币区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导致的经济稳定性损失时就会考虑加入“最适度货币区”。
说明: GG:货币效率收益,表示一个国家与货币区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其获得的收益就越大;LL:经济稳定性损失,表示一个国家与货币区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其付出的成本( 损失) 就越小。
θ:“最适度货币区”临界点。
在阴影部分,这就是“最适度货币区”。
构成“最适度货币区”的主要条件1. 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
这里生产要素尤其强调的是资本和劳动力。
生产要素的高度自由流动对实现一国或一个区域的内外经济均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就可以实现资本和劳动力从盈余区向赤字区流动,使得区域内各地区经济结构及时调整,经济周期趋于同步,这样可以促进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内部经济均衡。
如果市场力量调节不足以实现这一均衡,那么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弥补市场力量的不足,促使内部均衡尽快实现。
因此,现有的各个民族国家便是一个个“最适度货币区”。
由“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这一主要条件,可以派生另外两个构建“最适度货币区”的基本前提: 一是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这是实现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二是必须具有强而有力的超国家政府。
这样可以在地区之间进行转移支付,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 经济开放度较高。
以对外贸易依赖程度(进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或贸易商品生产对非贸易商品生产的比例)反映经济开放程度。
在浮动汇率制下,若开放程度高,一国(或地区)国际收支的恶化促使汇率上升,从而提高贸易商品价格,这会导致需求向非贸易商品转移,如此则会提高非贸易商品价格。
若开放程度低,汇率上升只对总产出中的一小部分产品价格产生直接影响,由此引起的需求转移对非贸易品的价格不会发生明显作用。
因此,经济开放程度越高内外经济均衡受浮动汇率的消极影响越大,因而对构建或加入“最适度货币区”也就越有利。
3. 产品生产多样化。
多样化的产品生产对于“最适度货币区”的构建或加入,犹如多样化的投资组织对于降低投资风险、求得风险与收益平衡一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实施产品生产多样化,特别是贸易品生产的多样化,一方面可以分散产品受外界市场冲击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产品为纽带,在区域内国与国之间编织相互依赖的经贸网,从而结成经济共同体。
这样一方面更能承受实行固定汇率后对本国经济稳定性损害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与其他成员国一道积极追求实行“最适度货币区”之后带来的货币效率。
4. 通货膨胀的相似性。
物价稳定本身就是“最适度货币区”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相似的通货膨胀也是实行共同货币政策(是扩张,是收缩,还是维持不变) 的前提。
若货币区内各成员国通货膨胀率高低有别,则利益不一,高的国家要求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低的国家可能希望维持不变,而出现通货紧缩的国家会强烈要求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众口难调,会使建立在各个国家中央银行之上的超国家中央银行无所作为。
因此,通货膨胀的相似性是构建“最适度货币区”的一个重要前提。
5. 政策一体化程度比较高。
由于“货币区”遭受的各种内外冲击力不同,各个时期经济政策调整的重点不同,尤其是各成员国利益表现不同,这些都直接影响“货币区”正常运行。
为使“货币区”能够正常运行,各成员国必须对其货币、财政以及其它经济乃至社会政策进行协调,寻求一致。
为寻求一致且提高效能,各成员国必须对其主权实行部分让渡,而更多的主权让渡依赖于对“最适度货币区”更高的收益预期。
欧元区形成背景条件*地理相近,文化同源欧洲文明发端于古希腊、罗马文明,有着共同的文化根源和共同的宗教信仰—基督教。
*适应二战后国际形势的需要二战结束后,欧洲大陆分崩离析,经济处于崩溃状况。
一方面,苏联的崛起和美国的强大令欧洲各小国倍感压力,急需整合力量以在国际舞台上占一席之地;另一方面,美国也支持西欧各国的联合和复兴,使得西欧成为其对抗苏联的强大盟友,美国致力于打破西欧诸国的贸易壁垒,使其成为自身商品资本输出的自由市场。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与国之间更多通过经济手段实现资源与要素的流动,而不是以往的战争手段,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国家调控经济的作用日益重要,政策调控需要多国协调以达到预期效果。
*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由金本位制到货币无秩序时期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变革。
历史的教训表明,货币无秩序时期国际贸易难以开展,固定的汇率制度有利于开展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实行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美元获得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欧洲各国自然想分享这一地位的好处,而联合是最快提升货币实力,挑战美元地位的途径。
牙买加协议确立了浮动汇率体系,在各国货币激烈竞争的竞技场上,联合能提高整体的竞争力,谋取更多的国家利益。
*理论上的可能性蒙代尔在1961年发表了题为《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的论文,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为欧元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1.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维尔纳计划的提出欧洲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加强欧洲货币合作,建设欧洲单一货币的设想。
1970年10月诞生的《维尔纳报告》为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实现制定了一个十年计划。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1971年美国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随后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加上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欧洲经济陷入困境,使得维尔纳计划的进行举步维艰。
2.70年代未至90年代初欧洲货币体系(EMS)的建立和发展1975年,美元对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极大的动摇了欧洲联合浮动汇率机制,妨碍了欧共体共同政策,尤其是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旌,欧共体内部要求推动货币一体化的呼声逐步强大。
在法国总统德斯坦和联邦德国总理箍密特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宣告成立,欧洲货币体系是在允许成员国货币相互之间可以浮动的基础上保持相互间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新的机制(对内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对外实行联合浮动;),其主要目的是制止汇率的剧烈波动,促进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
欧洲货币体系运行之初虽出现了一系列困难,但在随后的十几年间,不断壮大,接纳新的成员,在协调成员国货币政策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欧共体对货币市场的干预能力及成员国经济的同步性都有所增强。
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成员国间频繁调整汇率,影响了欧洲货币体系的稳定。
3、1993年11月至今在《马约》指导下的经货联盟(EMU)的发展1991年12月,欧共体理事会署了《马约》,主要内容和贡献在于确定了EMU启动单一货币的时问表和任务。
确定了欧共体成员国加入EMU的五项经济趋同标准.《马约》为货币联盟制定了明确的任务和时间表,使得原本模糊的经货联盟前景明朗化,它是欧洲货币一体化道路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启动:《马约》的出台和实施,注定了欧洲统一货币的诞生。
1995年12月15日,欧盟15国首脑在马德里高峰会议上决定,欧洲统一货币命名为“欧元”(Euro),决定欧元将于1999年1月1 日正式启动。
欧洲货币一体化利弊及缺陷分析欧盟货币合作的优势:一.对于欧盟区及其各成员国来说,区域货币合作的优势是显著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单一货币的实行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统一的货币会极大的促进欧洲各国商品和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流动性的加强,从而提高价格机制在货币区内配置资源的效率,从而创造一个相对合理的竞争环境,提高整个货币区经济的平均增长率。
如今,欧盟各成员国相互之间经济开放程度较高而且还在不断提高。
欧盟内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出口一般占其产出的10% 到25% 。
其次,欧洲各国统一货币后就不存在汇率不确定的担忧,从而增强了货币区内投资收益预期的确定性和相对价格的透明度,促进了货币区内物价水平的稳定,并减轻了固定汇率安排下国际收支调节对一国经济增长的约束以及汇率投机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各成员国运用金融交易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力降低了他们干预外汇市场、管理外汇储备的成本。
第三,欧元的使用可以降低欧盟各国在国际贸易及货币兑换方面的信息成本与交易成本,便利价格与成本水平在国际的比较,从而成员国用于搜集、加工、存储相关汇率信息和了解国外汇率政策及不同外汇管制规则方面的资源浪费将大大减少,汇率的不确定性和货币兑换方面的成本都会不同程度的降低。
最后,在欧元区建立前,在欧盟内部尽管统一大市场已经建立,但由于多种货币的存在,使得同样的资源、商品、服务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价格。
这种现象如长期存在下去,将扭曲各国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利于大市场的合理发展。
如果实施单一货币,由欧洲中央银行(ECB)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各国的物价、利率、投资利益将逐步缩小差别或趋于一致,形成物价和利率水平的总体下降,居民社会消费扩大,企业投资环境改善,最终有利于欧盟总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比如,联盟向相对低利率的德国持续的利率趋同化,就为高利率国家持续带来低利率,从而促进投资和刺激增长。
这一点尤其是对爱尔兰、西班牙、希腊和葡萄牙有作用。
二.欧元一体化还深刻变革了整个国际金融形势,有利于国际经济政治体系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区域货币合作的深化有利于提高共同抵御风险的能力,抵御美国的全球霸权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随后迅即波及欧洲及世界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关注,问题的根源仍然是国别信用货币充当国际货币。
为刺激本国经济增长,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由于其国际货币的地位,同时也把宽松的流动性输入到世界其他国家。
尤其是经济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由于资本嗜利性,这些资本追逐新兴经济体的高收益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和东亚经济体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使得这一过程能够完成。
又由于东亚积累美元储备,使得这些相对于实际产能过剩的美元作为储备存在于以中国、日本为典型代表的东亚国家的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也同时将通胀问题输入到这些国家,而美国仍然保持着较低的通胀率和通胀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