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类型及解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 病句类型及辨析方法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糊不清。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先缩掉句子的附和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诟病。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
如:同学们从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3)类别——用同义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
【辨析】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习惯。
(4)分析——从事例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如: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起来了。
【辨析】“清晨”与“三更”不是同一时间,前后矛盾。
常考的病句类型一共有六大类。分别是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不合事理、重复累赘。以下针对这六大类作具体分析:
(一)成分残缺(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举例】
1、我有一个女孩,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
病因:缺主语。造成了歧义。应该在“同”的前面加上主语“我”。
2、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病因:缺谓语。因为句中有一个介词“为”,这就使“为建设……强国”成了一个状语,状语是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后面却缺少了这个作谓语的成分“而奋斗”或“而工作”。
3、边维兰曾在1983年出席了区的五好家庭先进个人。
病因:缺宾语。先进个人只是个定语,缺少了被它修饰的宾语中心语“代表大会”。
4、它使人们增强改造旧世界的信念,为打碎旧世界而斗争的决心。
病因:缺谓语。在后一部分中,“为打碎……而斗争”是宾语“决心”的定语,但是宾语“决心”没有谓语,应当在“为”的前面加上动词“坚定”做谓语。
5、杨排长满怀悲愤,情不自禁,双手打在悬挂着的煤油灯上,摆动着,颤动着。
病因:缺主语。应在“摆动着”前面加上“煤油灯”。
(二)搭配不当(一般分为三种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与宾语搭配有误、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举例】
1、共产党员罗霄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干是“一生代表了品质”,可以把“代表”改为“表现”。
2、《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病因:动词“塑造”和宾语不能搭配。可以说“塑造”什么“形象”,不能说“塑造”什么“事迹”。
3、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病因:动词“注视”和宾语不能搭配。这个句子的谓语有两个动词,其中“倾听”可以和宾语“报告”搭配,“注视”的对象只能是看得见的东西,而“报告”能听见,不能看见。
4、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一支”和中心词“歌声”不能搭配。应将“歌声”改为“乐曲”或“交响乐”。
5、《法门寺》塑造了明朝大太监——“九千岁”刘瑾。此人在戏里有许多生动、深刻、性格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病因: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生动、深刻、性格鲜明”不能修饰“行动”。可将“行动”删掉。
6、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病因: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在句首加“能否”,或改成“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
7、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
病因: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把“就”改为“才”
(三)语序不当(指句子里的词语没有先后顺序、逻辑混乱)
【举例】
1、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病因:“听取”和“讨论”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应该是先“听取”,然后才“讨论”,把它们倒过来不合事理。
2、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前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应该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3、每一个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病因:这个句子中的“将来”本应用在“成为”前头作状语,却用在“希望”的前头,表达不合事理。
(四)句式杂糅(指有时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意思表达不清。)
【举例】
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病因:这句话是由一个主谓句和一个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的,可以改用下边两种句式中的一种来表达。
可以改成:
(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
(2)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2、我们的部队一队一队一批一批扛着枪支火药都运在济南城外了。
病因:一个意思应该分成两句话来说,却并在一句话里说,思想跳跃得太快,语言表达跟不上,造成句式杂糅。这个句子可以改为“我们的部队一队队都扛着枪支弹药,这些武器都运在济南城外了。”
3、正如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的形象真的使我感动啊!
病因:应当用两句话说的,放在一起,使句式杂糅了。这个句子可以改为“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她的英雄形象真使我感动啊!”
(五)不合事理(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意义的表达上不合理,前后矛盾,或者前后不一致,这就是不合事理。)
【举例】
1、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
病因:这句话前头说的是两篇“短篇小说”,后边却说“这部影片”,前后不一致。这个句子可以改为: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
2、过了一会,汽车忽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病因:“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随时间缓慢地增减,“忽然”表示事情发生得急促而且出人意外,同时用这两个词来作“放慢”的状语,是自相矛盾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删去一个。
3、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这句说得尽管严厉了一些,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病因:评价鲁迅的话,前面说“尽管严厉了一些”,后面再用“恰如其分”,语意就不大一致了。可以改为“这话有人听了可能觉得过分了,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4、通过上述事实,我懂得了课上与课下的关系——时间要安排得适当,课上充分思考,课下充分学习,这就叫科学地利用时间。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例子不是很多吗?
病因:前一句讲的是课上和课下时间的合理安排,后一句却说到“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例子”,意思不连贯。后一句的意思也没有再发挥。应当删掉后一句。
(六)重复赘余(在一个句子里,用不同的词语来重复表达同一个意思,或用了一些可有可无的词语,显得很罗嗦。)
【举例】
1、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