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智能生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智能生活》教学设计
贵阳市第三中学陈轩
一、教学内容
简单介绍并体验智能化设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其工作原理,畅想未来的智能生活。
二、教学课时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两个工作领域。
②体验智能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③感受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价值。
2、过程方法目标
①掌握智能化设备的一般使用方法。
②掌握分析问题、呈现观点和交流思想的方法。
③通过学习案例,举一反三,运用放射状的图去认识事物。
3、情感态度目标
①在实践活动中领略智能信息处理的神奇魅力,形成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欲望
和对未来智能生活的探索愿望。
②在体验智能游戏机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掉不良的游戏习惯。
③通过体验智能化设备的利弊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和不足。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其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价值,感受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形成强烈的学习意识。
2、难点:
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讨论交流和呈现观点的方法。
五、内容分析
本节课可以说是一门将信息技术融入综合实践的体验课,要求学生在使用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智能信息处理的过程,并对其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意识。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已经渗透到各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们的最终目的不应是教会学生某个软件的操作技术,而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学生分析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通过前面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他们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具备根据任务需求,操作工具软件来处理信息的能力。
另一方面对信息技术的概念有很模糊,不知道自己学习信息技术来做什么,将来有什么用。
在本学期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教材中介绍的这些软件和工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都了解及用过,在学习时就没有什么新鲜感和兴趣,但学生仅有的知识很片面,理解和掌握不够系统深入,对“网络新生活”也没有深刻的感受,觉得只是在课堂上完成任务就行,并没有与自己的生活学习联系在一起,所以需要这样一节实践课来唤醒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意识,既是对前阶段学习的总结,也是对接下来的学习的铺垫。
七、教学方法及策略
八、教学过程
九、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评价的反思:
1.情感教育
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既看到其神奇的一面,也能够证实其存在的不足的一面,学生能够独立自主进行思考。
2.实践教育
学生能在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并在实践中进行原理归纳,对于模式识别技术和自然语言理解的概念和原理基本掌握理解。
3.认知教育
本节课力求将学习的知识与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及其实际应用价值性的一面。
通过本节课学生能熟知当前的一些信息技术应用,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4.意志教育
本节课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较集中,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很高,发言时都能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于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回答得也较准确精彩。
课堂问题与活动参与学生人数超过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二,课堂实践活动统计结果为全班参与。
(二)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1.活动探究一“体感游戏”教师未进行示范导致学生演示时的失误,应在学生活动前做好操作指导说明。
2.在活动手机输入短信内容的环节,实物投影播放不是很清晰,学生观看不够直观,可将此环节改为学生之间的短信输入小比赛,并对结果加以总结,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对于模式识别技术和自然语言理解的理论讲解应加强学生参与,教师单讲授内容比较枯燥,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和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建议为每位小组分发实物,让学生自己寻找物品上的条形码并观察总结,同时对手机Siri人机对话的展示未能面向全体学生,后面两组的学生没能观察到该项内容。
4.视频《未来中学生的一天》播放完后,因教室环境限制没有实现用电子白板进行思维导图式的总结,单用黑板费时费力又没有必要,所以取消了这个示范思维导图的环节,有些遗憾。
5.对于自动聊天机器人的总结,应更多体现智能化加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而不是顺着学生的意思认为智能信息处理缺点大于优点,应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