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_5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1、形象思维训练法:小学生形象思维潜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透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我透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资料,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一只鸟的特写景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到达了必须的效果。
2、品词析句比较法:__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潜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
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方,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
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貌,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这样,关键文字抓住屯,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2任何事物的成功,都要付出辛勤的努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我一直相信的一句至理名言,读书学习之道,看似无边无际,有时会不知何去何从,倘若勤奋刻苦,书山自有石经,学海岂无彼岸。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 情境创设法。
以一段关于“鸟的天堂”的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产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朗读感悟法。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语言的美妙。
在朗读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问题引导法。
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榕树的?”“鸟儿的活动有什么特点?”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不足之处1. 对课文的分析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分析,但对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题思想等,挖掘得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课文的深度分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
2.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充分。
在课堂上,教师讲得还是比较多,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相对较少。
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教学评价不够及时和具体。
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具体,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应该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评价和鼓励。
三、改进措施1. 深入研读课文,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
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加深入地分析课文,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本,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设计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3. 及时、具体地进行教学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评价要具体、有针对性,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总之,通过《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感受自然之美,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合集1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合集15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一、教材说明:这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
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赞美“鸟的天堂”,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写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
接着重点写榕树的大和茂盛,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表达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之情。
这一部分属于静态描写。
课文然后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兴奋之情。
这一部分以动态描写为主。
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反思: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为了达成这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步骤:(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弄清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4)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清晰的教学思路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线索,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得枯燥,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并且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可见教师的讲授思路对于学生的吸收程度有很大影响。
2、第一课时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掘、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所知,诉自己所悟。
第一节课,我没有运用其他教学手段,直接领读了三遍。
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通过读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较为理想,简单朴实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读”使课堂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读书的课堂。
通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自然活了,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这种知识是扎实的,因为本文本身就用语平实,读来优美动人,从学生作业上看,还是不错的。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0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在《鸟的天堂》这堂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的个性投入。
这是学生用心参预、合作学习的一堂语文课。
首先,我透过引导谈话,让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说说天堂是什么样貌的。
听到这个话题,学生们显得很兴奋,都举起了小手。
学生的回答是天堂是快活的、天堂是完美、天堂是幸福的等学生稍平静了一些,我说:我想小鸟在天堂里必须也过得很幸福很快乐吧!同时我板书了课题《鸟的天堂》。
让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进一步引导: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稍做思索,又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些问题:鸟的天堂指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样貌的?鸟的天堂在哪里?鸟的天堂里有什么?鸟在鸟的天堂里过很快乐吗?鸟的天堂是怎样构成的?在解答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完成自我能解答的问题。
有些学生透过课前预习,能回答说:鸟的天堂是一棵很大的大榕树、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县环城乡天马村前的天马河中、有许多鸟在鸟的天堂里过着辛福快乐的生活有些问题学生能合理地做出解答,有些问题学生回答不够全面。
对此,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稍加整理,然后让学生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全面、合理地解答问题。
问题是学生自我提出来的,学生解答问题的欲望十分强烈。
于是,学生带着问题开始阅读课文。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读得十分认真,十分投入。
有些学生独自阅读、独立思考,有些同学阅读课文再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只见学生一阵是读书,一阵是用笔在书上点点画画,找出了有关词句,一阵又是默默思量;有的学生在书上相互指点,有的在滔滔不绝地陈述着自已的观点,有的在补充他人的叙述,也有的在争论着时光一分分地过去了,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思量、讨论问题、到组织语言,解答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做得那末认真,那末投入。
最后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或者同学们的补充帮忙下圆满地解答了每一个问题。
就这样,透过学生的问、读、想、说,基本上理清了文章的主脉,把握了本课学习的主要资料。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一样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课前的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透过引导谈话,让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说说“天堂”是什么样貌的。
听到这个话题,学生们显得很兴奋,都举起了小手。
学生的回答是“天堂是快活的”、“天堂是完美”、“天堂是幸福的”……我进一步引导:“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稍做思索,又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些问题:“鸟的天堂”指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样貌的?“鸟的天堂”在哪里?“鸟的天堂”里有什么?鸟在鸟的天堂里过很快乐吗?“鸟的天堂”是怎样构成的?……学生自我就带着疑问走进了文本。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课文资料《鸟的天堂》一文资料写的十分美,语言也十分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
课文描述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美丽:景象榕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
作者以朴实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动静比较手法,赞颂了这自然景观,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那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
“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
“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1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15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1《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
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美丽:景象榕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
作者以朴实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赞颂了这自然景观,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一、走进“鸟的天堂”——感受枝繁叶茂1、通过情境感知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情境1: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中。
2、自由交流感知当学生阅读得差不多了,我就请学生在全班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出了大榕树的枝繁叶茂?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
有个同学说我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
他说:“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这棵大榕树充满了生机”。
他很有感情地读了第8自然段最后两句话:“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是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树”。
听到他读,似乎眼前就是那绿得逼人眼睛的绿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让人觉得绿叶绿得鲜亮,绿得让人兴奋!有个同学说:“我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榕树,也没有看到过树干上长出这么多的根来的大树,这让我实在太惊奇了!”她主动地朗读了第7自然段,并谈了自己的看法,抓住重点段来读也很不错。
有个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同学说:“我从小就喜欢绿色,大榕树是绿颜色的,所以我喜欢”。
他朗读了第8自然段的重点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
他接着说:“这儿的‘堆’和‘簇’,表现了榕树的茂盛,更表现出了榕树的绿。
”课文编排的意图就是要学生能够知道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榕树的特点的。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
);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
)同时生态环境好又有人为的因素。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一、课前查找资料,初步感知生态美。
课前查找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通过网上查阅,图书查阅,访问查阅,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原文,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时间,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现在的情景。
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
同学们所查找的资料不是独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这样他们的知识宝库又有了新的内容,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这样的概念: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生态美。
《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
然而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来自于生态环境的美!为让这美的生态图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就成为关键。
1、猜疑激趣,提出探究专题。
探究专题不能只是对课文语言疑难问题的解决,更应是直入中心,围绕文章中心提炼出探究专题。
学习《鸟的天堂》就是要让学生领悟“动物、植物、大自然、人”之间的和谐共存。
课伊始,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天堂”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会抓住“天堂”一词,提出一个什么专题供大家探究?学生顿时兴趣倍增,纷纷猜测,有的说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有的说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还有的说鸟的天堂是怎样的?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问题提得好的基础上,抛出探究性专题——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真是一举两得。
课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课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一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佳作。
而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所以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这两次所看到的景象。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初步设想这篇文章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容易,所以我采用与学生交流以的方式开始。
首先介绍一下作者巴金,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文,谈一谈你对鸟的天堂的印象。
教师介绍鸟的天堂的资料。
第二步让学生再阅读课文说一说鸟的天堂的特点,总结出树很大、很茂盛,鸟多等特点。
第三步让学生再读课文,画出表现这些特点的句子或词语。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感情去读,读出他的特点。
第四步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这样写的好处。
二、课堂成功之处1、重视朗读训练这是本课一个较成功之处,主要采用自主朗读,谈感悟的方法。
同时《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
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
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鸟的天堂给自己的感受。
在领悟作者两次所看到的景观时,又让学生阅读其中的重点段谈感受。
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2)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
当学生领悟到了景观的美之后,再让他们感情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对照画面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美的感悟。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优秀7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优秀7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一《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名篇,是一篇蕴含着丰富人文内涵的文章,文笔优美,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大而茂盛的榕树以及多而快乐的鸟,使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动静结合这一描写方法的妙处,并从中悟出了这样一个哲理:人类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才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本文可抓的语用训练点颇多,如在第12、13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景物的方法,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四个两字短词,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了鸟多。
尤其是13自然段中“应接不暇”一词,在教学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从哪里感受到眼睛应接不暇?”学生自然而然找到了“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在品词赏句中,在感悟朗读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群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这是对“面”的描写。
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的表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
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
此时,我趁势引导学生可以将这种点面结合的描写方式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如在写下午的大课间活动时,可以先从整体上描写大课间跳绳的壮观场面,然后抓住某个学生的动作、神态等进行“点”上的细节刻画,点面相结合的写法,一定会让自己的习作更加出彩!本来的预设是教师点拨写法之后,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尝试说一说这一场景,真正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内化吸收,但课堂上因时间所限,在点拨写法之后,学生缺少了实践的机会,在课堂上只是方法的领会。
课后静心反思,实践才是从方法到内化运用的桥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大胆取舍、整合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二思言不讳地说,这节课的课堂效果远远出乎我的意料。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五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五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一《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经典之作,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黄昏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
教学本文,我整个教学分三步进行: 1、整体感知、弄清课文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学生自学〕2、精读描写大榕树局部;〔小组合作,班上展示〕3、精读描写群鸟活动局部。
〔小组合作,班上展示〕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顺序。
这个过程是每次学习时,学生就要做的,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和容易,他们通过读书就能够理清顺序,大致了解文章的写作内容。
因此在教学这步时,我一般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研讨解决。
二、精读写大榕树这局部。
因为作者的题目是《鸟的天堂》,那么鸟的天堂究竟在哪里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大榕树呢?只有在学生充分读书的根底上,他们才会明白。
因此,在学习写大榕树这局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写大榕树的,在这局部文章里,作者几次提到“鸟的天堂〞,而且为什么都加了引号?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作者按照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还明白了作者把鸟的天堂几个字加引号是因为借用别人说的话。
最后从文中也知道了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只是这次作者没看见鸟而已。
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来表现。
三、精读描写群鸟活动局部。
这局部可以说是文章精彩之处。
昨天作者没看见鸟有些失望,那么今天作者笔下的热闹情景正说明了鸟的天堂名副其实。
因此在学习这局部文章时,主要让学生自己读名自己说,看作者都从哪些方面写了鸟,学生从“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中感悟到鸟的多,鸟的热闹。
接着,我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观察鸟,让他们在小组里表演当时热闹的场面,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第一次没有看到鸟。
〞和“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
〞四、整体回味,学习写作方法,深入感受生态美。
《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最新7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最新7篇)篇一:《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一从整个的课堂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较的死板,这也是造成学生不能积极参与的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在感受榕树之大的时候,用的时间稍微多了一些,在课堂上,我对时间的感应能力也降低了,这是几年前从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这导致最后一个环节,理解双引号的用法没有处理而留做了课后思考。
感受榕树之大,“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榕树之大?”我想应该给学生留两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在书上找一找,并做简单地批注,然后再做交流,可能更会节省时间,也能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
另外一个反思,就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技巧。
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章,让孩子们眼前有物,把孩子带到现场都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这节课首先在我眼中就没有大榕树,没有众鸟的欢腾,没有美,没有情,当然也没有引导学生真正地进入情境,真实的课堂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这堂课很不错,可是没找到感觉的课,怎能算是成功呢?学生没有真正用心地参与,没有碰撞的火化怎能算是不错呢?课堂上无痕的引导,教师深厚的基本功……我努力,我追寻。
篇二:《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二《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课前的导入这是一篇带有一些抒情意味的文章。
为了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在开始我采用了视频,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这就促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去读书。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课文内容《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
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美丽:景象榕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
作者以朴实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赞颂了这自然景观,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优秀1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优秀15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一《鸟的天堂》记述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而本单元组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边读边想象,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因此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在学生明确了作者是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并且每次看到了什么不同的景象以及为什么每次看到的景象不同的基础上,在第二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对于大榕树和鸟儿的描写方法,细细品读课文,感受真实的鸟的天堂的美丽。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通过师生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的方式,让学生把心放进具体的语境中,边想像画面边体会情感,抓住关键的字词,读出感受,读出滋味,其中包含着生生互评,评价后结合体会再读再悟,使读的层次逐步提高,在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言语、情感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同时在课堂学习中,还注意了读与想象的结合,在领悟作者动态描写群鸟欢腾的热闹场景后,用“有的。
.。
.。
.有的。
.。
.。
.有的。
.。
.。
.”的句式续写想象其他鸟儿们的多种姿态,做到了单元导读的目标——边读边想象。
但是,理想和现实永远是有差距的,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由此些问题我也进行了反思:1、课前或课堂进行中学生做标注写体会不够到位,这样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训练,没有更深刻的品读感悟。
教师在上课前应提前留好预习作业,在问题中明确标注出在句子旁边写上感受与体会。
2、在课堂中,我总是在向学生要答案,而没有真正地去一步步进行引导。
我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学生思考的成果才是真正的收获。
3、在朗读形式上,可以更多样些。
尤其是师生共读,应该做到教师和学生一☆☆起感悟品读。
4、在板书设计上,应该只留当堂课的精华,板书应细化,以简介名明了为主。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6篇

(教学反思参考1)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一篇精读课文。
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我紧紧围绕“‘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让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分别学习了大榕树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鸟的快乐、幸福的生活。
最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亮点:1.学生明白了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环境保护,为自然界的生物提供好的生活环境。
因为有了这样的意识,在学生进行“鸟类演讲比赛”时,学生就真正表露了自己作为一只小鸟的快乐,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爱护鸟类的感谢。
2.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明白了本文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的结合,真实感受了大榕树的静态美与群鸟纷飞的动态美,从而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3.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不足: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改变以往经常发生的“牵着走”的情况,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
不过,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
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
并且从内容的安排上来看有些多了,课上显得时间紧张。
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必须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教学反思参考2)鸟的天堂孩子对那棵大榕树没有直观地感觉,于是教学中可采用直观教学法。
课前我把曾经拍过的大榕树的照片找出来,让学生直观认识“鸟的天堂”。
让学生亲眼目睹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近看榕树的枝干和绿叶,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优秀9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优秀9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一上课后先留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是什么?在当学生阅读得差不多了,我就请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看法了。
大家都纷纷说是大榕树。
我又问那课文出现了几次“鸟的天堂”?你最喜欢哪一词?有个学生他说:“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这棵大榕树充满了生机"。
他很有感情地读了第8自然段最后两句话:“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是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
这美丽的南国树”。
听到他读,似乎眼前就是那绿得逼人眼睛的绿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让入觉得绿叶绿得鲜亮,绿得让人兴奋!有个同学说:“我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榕树,也没有看到过树干上长出这么多的根来的大树,这让我实在太惊奇了!”她主动地朗读了第7自然段。
读得算不上好,文字读顺了却没有感情,重读的地方也不够明显。
但是她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抓住重点段来读也很不错。
有个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同学说:“我从小就喜欢绿色,大榕树是绿颜色的,所以我喜欢”。
他朗读了第8自然段的重点。
发现让学生们自己来品味课文,老师引导着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这种方法,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二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以训练学生语感为主:1、形象思维训练法: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一只鸟的特写景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汇编1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汇编15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鸟的天堂》是作家巴金先生的优秀作品。
__写作者与朋友两次去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情景,体现了大榕树的枝繁叶茂,以及“鸟的天堂”的真实性,表达了作者鸟的天堂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__的教学,我借助信息技术的介入,让学生学习这篇美文时有身临其境之感,以求达到本篇课文教育教学目标。
一、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让洪亮的书声激活课堂,这也是这节课比较突出的地方。
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展望未来,所以我们的教学科研必须不断更新。
老师要发扬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学生要萌发自己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有个性学习的天地。
其自主参与,合作互动。
二、在教学环节上注意质疑问难从结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质疑”为线索,以“思考”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释疑”的教学思路。
在阅读全文后,我有意识地抓住__结尾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何要用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为何又不用引号?这些问题,从中心句入手、引起学生注意,产生疑问。
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以便解决问题,使析疑、释疑的过程成为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三、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让学生积极思考穿于教学的始终。
上课之初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针对问题学课文,这样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边读、边思、边画,教育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如词语训练中,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激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书水平。
3.恰当地运用一体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第【1】篇〗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是我小时候都学过的课文,我知道非常的重要,之前倒是讲了好几次,但是每次都是大概的过一下,没有系统的认真的研究,在要讲这一课的时候,我非常的不知所措,不敢去讲了,我知道这课的重点知识非常的多,所以在讲课前,我先请教了我们组的老教师,还专门问问组长要注意哪些,重点应该怎么突出,几个字的读音应该怎么读是正确的,我就是一个问的人,前辈们都非常的耐心,我感到很开心!在讲课的时候,我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
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
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
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
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
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学生们通过课件学到了自己要掌握的内容,不美的地方是这一课要求背诵的内容太多了,孩子们掌握的不是很牢固,所以以后要注意多采用一些有助于背诵的方法!善于学习!〖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第【2】篇〗巴金先生《鸟的天堂》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完美,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我所知,诉自我所悟。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优秀8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优秀8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一《鸟的天堂》一课,脉络清晰,记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
在本课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段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例如:在教学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树的部分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做的。
这一段话语句非常生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一开始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体会,但是每个孩子在表述的时候总是不能把文字中所蕴含的那份宁静之美说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飞速的思考之后,马上想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然后我再次提示孩子们: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这段话边想象句子描绘的场景,然后用自己的话把你想象到的场景说出来好吗?为了能给学生营造气氛,我朗读这一段话,边播放《高山流水》这首古筝名曲作为背景音乐。
当我读完课文,他们开始踊跃地描述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有的孩子说:我看到一棵很大很大的榕树,像一片森林,树叶碧绿碧绿的,把河水都映绿了。
有的孩子还说:我看到大榕树的叶子非常光滑,像涂了蜡一样,反射着那翠绿的颜色,刺得我们眼睛都睁不开。
通过孩子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不但理解了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而且体会到了在文字中蕴含的那份宁静之美,那么我的教学目标完成了。
虽然说孩子们还不能够用语言明确地表述或者说从理性上表达那份宁静之美,但是他们已经深深地领悟到了,有这就足够了。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写了巴金先生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
文章运用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描写大榕树,突出它的静态之美;用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方法,我有以下两点反思:
1、形象思维训练法: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一只鸟的特写景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品词析句比较法: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
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
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
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这样,关键文字抓住屯,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