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古今炮制研究
白芍的炮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白芍的炮制方法,包括清炒、酒炙、醋炙等。
2. 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药效的影响。
3. 提高对中药炮制工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原料:白芍药材(干燥切片)2. 试剂:黄酒、米醋、灶心土3. 仪器:炒制容器、电子天平、温度计、筛子等三、实验方法1. 清炒法- 将白芍片置于炒制容器中,用文火加热。
- 观察白芍片表面颜色变化,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晾凉。
- 筛去碎屑,备用。
2. 酒炙法- 取白芍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
- 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干。
- 取出晾凉,筛去碎屑,备用。
3. 醋炙法- 取白芍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稍闷润。
- 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干。
- 取出晾凉,筛去碎屑,备用。
4. 土炒法- 取定量灶心土细粉,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星灵活状态。
- 投入白芍片,不断翻炒,炒至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
- 取出,筛去土粉,摊凉,备用。
四、实验结果1. 外观观察- 清炒白芍:表面微黄色,片面平滑,有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
- 酒炙白芍:表面微黄色,微有酒气,片面平滑,有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
- 醋炙白芍:表面微黄色,微有醋酸味,片面平滑,有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
- 土炒白芍: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片面平滑,有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
2. 气味观察- 清炒白芍:气微,味微苦酸。
- 酒炙白芍:微有酒气,气微,味微苦酸。
- 醋炙白芍:微有醋酸味,气微,味微苦酸。
- 土炒白芍:气微,味微苦酸,略有土腥味。
3. 药效观察- 清炒白芍:具有养血敛阴,平肝止痛的功效。
- 酒炙白芍:具有和中缓急,止痛的功效。
- 醋炙白芍:具有敛血、止血,疏肝解郁的功效。
- 土炒白芍:具有健脾止泻的功效。
五、实验讨论1. 白芍的炮制方法对药效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白芍的药性和功效。
2. 清炒法可以保留白芍的养血敛阴功效,适用于血虚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白芍之用古今辨

桂枝加芍药汤 小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桂枝加大黄汤 <1
即桂枝加芍药 汤中加大黄 2两
通阳益脾 化瘀导滞
腹中大实痛,或 伴便秘
桂枝新加汤
桂3,芍4,姜4,调和营卫 草2,参3,大 益气和营 枣12枚,
身疼痛,汗后身 痛不减,甚或加 重,脉沉迟,可 伴恶风,发热, 汗出
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伤寒论》中,仲景用芍药和甘草治疗痛证是颇为 广泛的。论中113方中有用芍药、甘草配伍的方 剂计有25方,而25方中牵涉治疗的各种痛证(如 “支节烦疼”、“身疼痛”、“心下满微痛”、 “腹中急痛”、“腹中痛”、“大实痛”等等)。 • 《汤头歌诀白活解》 :“为和营散逆治疗一切疼痛 :“ (尤其是腹痛)的有效方剂。”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与甘草同用则调和气血,善 治腹痛” • 程国彭亦深赞,芍药甘草汤止腹痛如神。. • 近代国内外书刊也有不少关于本方主治腹肌痉挛 疼痛、眺肠肌痉孪,臂肌痉挛,面肌痉孪、乃至 以本方治愈胃扭转的记述
典型案例2
• • • 服药后夜间空腹胃痛及反酸消失,大便不畅, 日行1次,舌暗红苔白腻,脉弦。 Rx 11,17方:(小柴胡+金铃子散+半夏泻心汤 +白及,煅瓦楞+芍药甘草汤) 白及10,煅瓦楞30,元胡20,川楝子10,白 芍30,三七5,炒白术10,柴胡15,黄芩10, 黄连10,半夏10,佩兰,砂仁,生甘草 复查呼气试验:HP(+) 上方去炒白术 加生白术30,当归20
配附子,刚柔相济,养阴助阳;
• • • • 芍药甘草附子汤(略)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阳虚漏汗之证 附子汤:阳虚身痛之证 真武汤:阳虚水泛 之证
见后表
方剂
用量(两)
功用
主治 阳虚漏汗之 证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引言白芍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其中的活性成分芍药苷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因此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而炮制过程是中药材加工的重要环节,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能对芍药苷含量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不同炮制方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1. 炒制炒制是传统的炮制方法之一,也是最常见的炮制方法之一。
在炒制的过程中,通过高温烘烤,可使药材内部的水分蒸发,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研究表明,炒制对白芍中的芍药苷含量影响较小,而且有助于提高药材的贮存稳定性。
炒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炮制方法。
2. 曝晒曝晒是另一种常见的炮制方法,通常在自然光照下将药材散晒,以去除水分并增加药材的质量。
有研究发现,曝晒处理后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相对较低,这可能是因为曝晒过程中酶的活性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芍药苷含量的降低。
3. 蒸制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白芍中的芍药苷含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炒制是较为有效的炮制方法,而曝晒和蒸制处理可能会导致芍药苷含量的降低。
二、影响芍药苷含量的主要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炮制过程中芍药苷含量的重要因素。
高温可能导致芍药苷的分解,从而降低其含量。
在炮制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对芍药苷的影响。
2. 湿度3. 时间1. 精准控制炮制条件在炮制过程中需要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条件,避免过高的温度、过高的湿度和过长的时间对芍药苷的影响,确保芍药苷含量的稳定。
2. 合理选择炮制方法根据药材的特性和目的需求,合理选择炮制方法,避免选择对芍药苷含量影响较大的炮制方法。
3. 加强炮制过程的监控结论炮制是中药材加工的重要环节,不同的炮制方法和条件可能对药材中芍药苷含量产生影响。
在炮制过程中需要精准控制炮制条件,合理选择炮制方法,并加强炮制过程的监控,以确保药材中芍药苷含量的稳定。
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讨,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白芍的药用价值。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白芍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其主要成分是芍药苷。
芍药苷具有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白芍的炮制方法不同,对其芍药苷含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白芍的主要炮制方法包括醋制、蜜制、酒制和水制。
其中,醋制是最常见的炮制方法。
醋制白芍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妇科、外科、内科等临床领域。
蜜制白芍具有滋润肝肾、润燥止渴、和血调经等功效,常见于滋补保健领域。
酒制白芍具有解毒、祛风、散寒等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等疾病。
水制白芍失去了醋、蜜、酒等辅助作用,仅仅经过清洗、晒干后研粉制成,常用于制药工业。
研究发现,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
醋制白芍中芍药苷含量较高,与未炮制的白芍相比有一定增加;蜜制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略微减少;酒制和水制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也有一定降低。
造成不同炮制方法对芍药苷含量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炮制方法不同所导致的化学成分的改变。
醋制白芍中芍药苷含量较高可能与醋的酸性环境有关,醋可以提高芍药苷的稳定性,使其不受热和光的破坏。
而蜜制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略微减少可能与糖类物质在炮制过程中的反应有关,这些反应可能导致芍药苷分解或转化为其他化合物。
酒制和水制白芍中芍药苷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在炮制过程中芍药苷被洗去或破坏掉。
总的来说,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是复杂的,需要根据具体的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醋制白芍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蜜制白芍适用于滋补保健、润肺养阴等领域;酒制白芍适用于风湿、痹痛等疾病;水制白芍则适用于制药工业等领域。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一、白芍的炮制方法及其特点炮制是中药材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特性,提高其药效。
目前,常见的白芍炮制方法包括生晒、醋炙、酒蒸等多种。
生晒是将新鲜采摘的白芍晒干,保留其原有的药材性质;醋炙是将白芍用醋浸泡后晒干,以增加其活血止痛的功效;酒蒸是将白芍用黄酒蒸制后干燥,以增加其温经行气的功效。
二、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1. 生晒研究表明,生晒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较小,可能是由于其炮制过程中未加入任何化学物质,保留了白芍的原有成分。
生晒炮制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相对稳定。
2. 醋炙醋炙是一种常见的炮制方法,研究发现,醋炙能显著提高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
这可能是由于醋中的醋酸成分能够促进白芍中芍药苷的合成,增加其含量。
醋炙炮制的白芍具有更好的活血止痛功效。
三、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药效的影响1. 生晒生晒炮制的白芍保留了其原有的药材性质,具有补血调经的功效。
适用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等症状。
2. 醋炙醋炙能提高白芍的活血止痛功效,适用于瘀血疼痛、经行不畅等症状。
四、结论与展望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和药效均有影响。
生晒保持了白芍的原有性质,醋炙提高了其活血止痛功效,酒蒸增加了其温经行气功效。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其他活性成分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化学成分的具体影响机制,为传统中药炮制工艺的优化提供科学支持。
正交法优化白芍炮制工艺的研究

正交法优化白芍炮制工艺的研究目的:通过正交设计实验法优化白芍炮制工艺,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
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乙醇提取白芍中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以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含量为综合考察指标;对炮制方法酒炙、蜜麸制、酒润麸炒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用HPLC法分析比較不同炮制法对白芍总苷(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含量变化的影响。
结果:最终确定的较佳酒炙方法为:闷润时间为60min,炮制酒量为15%(每100g药材加15ml酒),烘制温度100℃,烘制时间60min;蜜麸炙白芍较佳,蜜麸比例为麦麸:蜂蜜:水=10∶5∶1;酒润后麸炒白芍较佳,用酒量为12%。
结论:优选出的炮制方法能有效保证白芍中指标性成分含量,为制定其饮片的质量标准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标签:白芍;炮制;正交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Abstract:Objective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method radix paeoniae alba was optimized processing technology,selected the best extraction process.By orthogonal test,the ethanol extract of paeonia lactiflora lactone and paeoniflorin in radix paeoniae alba process conditions were studied,with peony lactone glycosides and paeoniflorin content as a comprehensive indicator;Bran system for main processing method of wine,honey and wine embellish bran Fried is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using HPLC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 on radix paeoniae alba total glycosides (paeonia lactiflora lactone and paeoniflorin content changes.Results Better wine for the final main method is:boring time for 60min,processing capacity of 15% (per 100g medicine plus 10ml wine),baking temperature of 100℃,bake time 60min;Honey bran main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better bran ratio of wheat gluten:honey:water = 10∶5∶1;After wine embellish bran Fried radix paeoniae alba better use alcohol is 12%.Conclusion Optimization of processing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major ingredient content in radix paeoniae alba,to develop its yinpian quality standards,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clinical use.Keywords:Radix paeoniae alba,Processing;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白芍系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去皮干燥根[1-3],其性微苦,味苦酸[4],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能。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
白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是苷元,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芍药苷。
芍药苷具有镇痛、抗炎、解热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妇科病、风湿病、神经病等。
然而,白芍炮制过程中,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能会对芍药苷的含量产生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
炙制法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之一,其过程是将鲜芍药或熟芍药放在炉火上烤制,直至干燥。
炙制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有效地减少白芍中的挥发性物质,增加其贮存时间。
然而,炙制法可能会影响芍药苷的含量。
研究发现,炙制后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较低,可能是由于高温烘烤过程中破坏了一些化学结构。
另一种常见的炮制方法是蒸制法。
蒸制法是将鲜芍药或熟芍药放入锅中蒸制,直至干燥。
相比于炙制法,蒸制法能够较好地保留芍药苷的含量。
研究表明,蒸制后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较高,与未炮制的鲜芍药相当。
金银花附子细辛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常用于治疗感冒等症状。
在该方剂中,蒸制白芍是经常使用的炮制药材之一。
研究显示,蒸制白芍在金银花附子细辛汤中的芍药苷含量较高,其药效也更加显著。
总之,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白芍中的芍药苷含量可能会产生影响。
炙制法可能会降低芍药苷的含量,而蒸制法能够较好地保留芍药苷的含量。
因此,在选择白芍炮制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确保白芍炮制后的药效能够得到最大的保留。
白芍的炮制方法及其对其药理活性的影响

白芍的炮制方法及其对其药理活性的影响白芍,又称白芍药,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白芍的炮制方法对其药理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白芍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理活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白芍的炮制方法。
白芍原药的炮制主要包括炒制和炭制两种方法。
炒制白芍是指将鲜白芍炒至干燥,以去除其水分并改善品质。
炒制后的白芍色泽黄白,质地松软,味道甜,气味特殊,炒制时间一般不宜过长,避免影响其药理成分。
炒制白芍主要用于治疗血瘀症状,如经闭、痛经等,其功效主要体现在活血止痛方面。
炭制白芍是指将鲜白芍炭烧后制成的药材,炭烧过程中会产生高温,改变白芍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进一步提升其药理活性。
炭制白芍一般是在白芍炒制后进行的,可以进一步增强其收敛作用,并增加一定程度的镇痛效果。
炭制白芍主要用于治疗腹痛、腹胀等症状,对于泛发性中毒性疮疡有较好的疗效。
其次,我们来探讨白芍的炮制方法对其药理活性的影响。
白芍的炒制可以改善药材的口感和药效。
炒制后的白芍质地松软,易于研磨和服用,并且具有较好的口感,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此外,炒制过程中还可以促使白芍中某些活性成分的释放,增强其药理活性。
炒制白芍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疼痛和血液循环障碍等疾病。
炭制白芍可以进一步提升其药理活性。
炭制过程中,高温会使白芍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的活性成分,提高了其药效。
炭制白芍具有收敛和镇痛的作用,对于腹痛、腹胀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炭烧还可以去除白芍中的水分,延长了保存期限,提高了药材的稳定性。
另外,白芍在炮制过程中不同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也会对其药理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炒制时间过长或炭烧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部分有效成分的丢失,降低药材的药理活性。
因此,在进行白芍炮制时,需要掌握合适的炮制参数,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总结起来,白芍的炮制方法对其药理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炒制能提高其口感和药效,增强活血、止痛的功效;炭制进一步提升了白芍的药理活性,增加了收敛和镇痛作用。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一、白芍和芍药苷的概述1. 白芍白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产于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其根茎粗壮,土黄色,具有分枝,表面和剖面均具有明显的环形疤痕。
白芍的根具有养血安神、调经止痛等功效,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
白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女性痛经、痛经等症状,也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
2. 芍药苷芍药苷是白芍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其化学结构为苯丙素类化合物,是一种糖苷类成分。
芍药苷具有活血祛瘀、抑制炎症等药理活性,是白芍的主要药理成分之一。
研究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白芍的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二、白芍炮制方法的概述白芍在临床上常常需要进行炮制,在炮制过程中,常用的炮制方法包括生姜制、酒制、盐制等。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能会对白芍中的化学成分产生影响,有必要对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进行探讨。
1. 生姜制生姜制是指在炮制过程中加入生姜进行加工处理,生姜具有温中散寒、解毒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药材的性味,增加药材的药效。
生姜制白芍常用于治疗虚寒痛经、腹痛等症状。
1. 实验方法为了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我们收集了采自不同产地的白芍,并分别进行了生姜制、酒制、盐制等炮制方法。
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炮制方法下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炮制方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2.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具体来说,生姜制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相对较高,酒制白芍中芍药苷含量次之,盐制白芍中芍药苷含量较低。
这表明,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需要针对不同临床需求进行选择。
3.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白芍中的化学成分,从而影响芍药苷的含量。
生姜制可能通过增加药材的药效,提高芍药苷含量;而盐制可能通过改变药材的性味,降低芍药苷含量。
中药炮制技术:白芍

-4-
二、生药饮片制备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条分开,洗净,润透,切薄片, 干燥。
白 芍
-5-
三、酒炙炮制方法
取净白芍片,加入定量黄酒拌 匀,在密闭的容器中闷润,待 酒被吸尽后,置预热后的炒制 器具内,文火加热,炒至微黄 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中药炮制技术
酒炙法——白芍
-1-
目录
壹 来源 贰 生药饮片制备 叁 炮制方法 肆 成品性状 伍 炮制作用
陆 其他炮制方法、成品性状及炮制作用
-2-
一、来源
添加 文本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 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 去皮后再煮,晒干。
-3-
白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首见于汉代《伤 寒论》。历代有炒焦、焙法、煮法、煨法、米炒法等。处 方用名有白芍、炒白芍、酒白芍、醋白芍、土炒白芍。
被吸尽后,置炒制器具内,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成品性状:表面微黄色,微有醋香。 炮制作用:醋炙后入肝收敛,有敛血、止血、疏肝解 郁的作用。用于肝郁乳汁不通,尿血等。
-11-
土炒白芍
六、其他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取定量土粉,置炒制器具内,用中火加热, 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白芍片,炒干,炒至表面挂土 色微显焦黄色时,取出,筛去土粉,摊开晾凉。
-9-
六、其他炮制方法
炒白芍 炮制方法:取净白芍片,置炒制器具内,用文火加热,炒
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成品性状: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
见焦斑。气微香。 泻或泻痢日久。
-10-
六、其他炮制方法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白芍的炮制方法对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芍药苷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对于药效的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对于合理选择炮制方法,保证药效的稳定性及提高药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中药炮制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将为中医药的优化炮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白芍及其有效成分的临床应用和药效的提升。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以期为中药炮制方法的选择和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了解炮制对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影响机制,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依据。
通过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探讨最优炮制方法,提高白芍的药用价值和疗效。
研究还可为中药炮制工艺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促进传统中药材制药技术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发展。
最终目的是为提升白芍的药用效果和经济价值,以及为人们更好地利用此药材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存在一定的争议。
深入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对于明确影响因素、提高中药质量、优化临床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本研究,有望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白芍的炮制技术不断完善,提高其药效,促进中药现代化进程。
【研究意义到此结束】2. 正文2.1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炮制方法一通常包括切细、初炒。
研究表明,炮制方法一可能使白芍中的芍药苷含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切细后破坏了植物细胞结构,导致芍药苷释放。
炮制方法二常见于炒匀后研细。
实验结果显示,炮制方法二可能提高了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这可能是由于炮制过程中促进了芍药苷的释放和提取。
中药古今研究:白芍

中药古今研究:白芍一、典籍摘要《滇南本草》:“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本草纲目》:“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
” “止下痢腹痛后重。
”《本草备要》:“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治血虚之痛。
”《本草正义》:“补血,益肝脾真阴,而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则白芍也;逐血导瘀,破积泄降,则赤芍也。
故益阴养血,滋润肝脾,皆用白芍;活血行滞,宣化疡毒,皆用赤芍。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本草经集注》: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
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叶天士:《本经》不分赤、白,东垣云: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气血。
俗云:白补赤泻。
)《雷公炮制药性解》:味酸苦,性微寒有小毒,入肝经。
主怒气伤肝,胸腹中积聚,腰脐间瘀血,腹痛下痢,目疾崩漏,调经安胎。
赤者专主破血利小便,除热明眼目。
白芍酸走肝,故能泻水中之火,因怒受伤之证,得之皆愈。
积聚腹痛,虽脾之病,然往往亢而承制,土及似木之象也。
经曰:治病必求于本。
今治之以肝,正其本也。
目疾与妇人诸证,皆血之病得之,以伐肝邪,则血自生而病自已,故四物汤用之,亦以妇人多气也。
《本草经解》:气平,味苦,无毒。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赤者破血)芍药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
腹者足太阴行之地,邪气者,肝木之邪气乘脾土作痛也;芍药入肺,气平伐肝,所以主之。
血痹者,血涩不行而麻木也;芍药入心,苦以散结,故主之也。
坚积,坚硬之积也;疝者,小腹下痛,肝病也;瘕者,假物而成之积也。
寒热疝瘕者,其原或因寒或因热也,芍药能破之者,味苦散结,气平伐肝也。
诸痛皆属心火,味苦清心,所以止痛。
白芍不同炮制品的配伍应用研究分析

GUOL i z h o n g WUDi T h e A il f i a t e dHo s p i t a l o fC h a n g c h u n U n i v e r s i t yo f 的作 用 。在 临床 上 ,可 以运 用 该 药 物 治疗 肝 虚 藏 ,对该 病有 良好 的治愈 效果 。 1 . 2 . 2 白芍 配黄 芪 黄 芪性 温 ,具 有养 肝 益气 的作 用 。将 白芍 用 清 水 炒制 ,有 甘甜 酸苦 的 味道 ,有 补肝 的作 用 。两 种 药物 配伍炮 制 ,
一
个 益气 ,一个 能 补 血 ,两 味药 合 用 ,具有 酸 甘化 阴 、平 和 益 气
具 有显 著 的治疗 效果 。对我 院收 治 的一位 3 5 岁 妇女 治疗 其 崩漏 数
月不 愈 的疾 病 ,该 疾 病表 现 为 阴道 出 血不 断 、 四肢 乏 力 、面色 苍
白 、脉象 细 微 、头 晕心 悸 等 ,该 症状 属 于肝 虚 失藏 ,治疗 该 疾 病 主要 是 补 肝 固 冲 。采 用 生 黄芪 、炒 白芍 各 4 0 g ,加 以 1 0 g阿胶 、
c omp a t i bi l i t y of me d i c i n e s a p pl i c a t i o n i n r a d i x pa e o n i a e a l b a .M e t h o ds
Us e d t h i n l a y e r c h r o ma t og r a ph y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a n a l ys i s of t h e u s e
d o i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6 7 4 — 9 3 0 8 . 2 0 1 5 . 2 6 1 2 9
白芍炮制本草学研究及现代研究进展

白芍炮制本草学研究及现代研究进展摘要:对古代本草学著作系统查阅,考证白芍炮制的起源、发展、炮制方法及传统炮制理论,归纳出白芍炮制历史沿革的系统概况。
分析白芍炮制工艺研究现状,结合现代化学其药理研究进展,白芍炮制现代研究结果表明,白芍的不同炮制品与生品的化学成分均有变化,炮制后药理作用普遍增强,充分说明了白芍的炮制意义。
但其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不尽统一,不利于白芍的质量控制。
建议,深入结合临床用药理论,进行现代科学实验研究,筛选出合理的炮制方法,制定统一的炮制质量标准,以实现白芍炮制工艺规范化,饮片质量可控化。
关键词:白芍;炮制;本草学研究;现代研究白芍为临床常用中药,性苦、微寒,归肝、脾经,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1 白芍炮制工艺之历史沿革[2,3,4]白芍炮制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芍药性味功效的记载,但未见有炮制方面的记述。
白芍的净制、切制始见于汉代。
在《金匮玉函经》中首见有“刮去皮”。
《注解伤寒论》中载有“切”的简单记述”。
采用热处理方法炮制白芍,始见于唐代。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创有“熬令黄”,《外台秘要》中载有“炙”,《经效产宝》中创有“炒黄”,并对炙法提出“炙令黄色”的初步要求。
宋代沿用了前代的去皮,炒制炙制及熬制等法外,又新增有近10种制法。
除“锉”、“洗”简单制法外,有的制法较以前描述的较为具体详细。
如有挫炒令黄,《太平圣惠方》;炒令赤色,《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炒焦,《校注妇人良方》;焙制,《普济本事方》;煮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证类本草》引雷公云:“凡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去粗皮并头上了,锉之,将蜜水拌蒸,从已至未,晒干用之”。
此外新增有“洗焙”。
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明确规定,凡使,须锉碎焙干,方可入药用”。
对水煮制提出“水煮十沸时,焙干”。
对炒制程度提出有“炒令赤色”,“微炒,焙”及“炒焦黄”的不同规格要求。
白芍加工炮制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内蒙古 中医药
用才受 到越 来越 多 的重 视 。细 胞 因子 (y k ec ) 指 由活化 的 钟 可补 肾填精 , ct i ,k是 on 壮骨 。 肾经 井 穴 ( 泉 )为 肾经经 气初 出之 处 , 涌 , 快 免疫 细胞 和某些 基质 细胞 分泌 的 、 导 和调节 免疫 反应 的小分 子 速 强刺 激 可 补 肾活 血 , 脑 开 窍 , 有 “ 忽 善 忘 , 泉 主之 ” 介 醒 古 忽 涌 之 多肽 , 在外 周 I 1 由单核 细胞 产 生 的。 中枢神 经系 统 内 , 卜 是 在 小 说 。 实验 结果显 示 , 模型 组大 鼠海 马及 皮层 中 I一 1 阳性细胞 L B的 胶 质神经 细 胞 ( ) Mi被认 为是 定 居 脑 内的 具有 吞 噬 作用 的单 核 细 数 明显高 于空 白组 ,针灸 防 治组 I 一 B在 大 鼠海 马和皮 层 中阳 【 1
I 一l 神 经 元 死 亡 有 关 , l I _p与 『 I p前 体 在 I_ 1 换 酶 卜 L p转 (C )的作 用下 产生 I一 1 , E的激活 是 哺乳动 物神 经元 和 星 IE L BI C 形胶 质细胞 凋亡 的先决 条件 。 A 在 D患 者海 马及 海马 旁皮层 组织 中IE活性明显增高 , E的过度表达, C I C 通过增加 I一 1 I B水平促 _ 进神 经元 D A的降解 和死 亡【 N 8 】 量I 1 。过 卜 B还可 造成 神 经胶 质 细胞 增 生 , 生肿 瘤 坏 死 因子 (N )二 者 协 同可 造成 神 经 胶 质 产 T F, 细胞 损 伤 , 1 可刺激 星形 胶质 细胞 产 生 N , 过 N I B还 卜 O通 O来 损 害 神经 元 。所 以 , 一 1 度 表达 对 神 经元 具有 损 害 作用 ,阻断 I L 过 I 1 卜 的产生可 能是 预防 和治疗 A D的途径 之一 。 本 实验 中 , 百 会 、 选用 风府 、 肾俞 、 钟 、 泉这 几 个腧 穴 , 悬 涌 百 会 穴位 于巅 顶 , 脉 之要 穴 , 有 “ 阳之 会 ” 称 ,灵 枢 》 为督 古 三 之 《 日: “ 脑为髓 海 , 输上 在其 盖 , 注 于内府 。” 即指百会 穴 。 刺此 其 下 盖 针 穴 可升 清 阳 , 醒脑开 窍 。风 府 也为督 脉 穴位 , 脉循 行 于脊里 , 督 人 络于脑 , 穴相配 可提 升 阳气 , 大脑 的功 能 。 此二 调节 肾俞 为 肾的背 俞穴 , 肾脏 之气输 注之 处 , 为 位于 足太 阳膀 胱经 上 , 阳膀 胱经 足太 “ 其支者 , 巅人络 于脑 ”可补 肾 滋阴 。 益智 。 从 , 健脑 悬钟 属胆 经 , 胆 主骨 所生病 , 骨生 髓 , 故有 “ 会 绝 骨 ” 髓 之说 , 绝骨 即 悬钟 , 灸悬 针
白芍古今炮制研究初探2

法约18种。现争权沿用了面白芍和炒白芍两种。因此,提出应在继承传统炮_.I拄验的基础上,以现代科学研完筛选其台理的炮
制方击,制定统一的炮制质量标准并科学地阐述其炮制机理。
关蝴
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tora pall的干燥根,为中
增强.充分说明白芍炮制的意义。炮{宕|品的镇痛作用较生品明
星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白芍的5种炮制晶(生品、清
炒品、麸炒品、酒炒品、醋炒品)煎液均能使离体兔肠自发性收缩活
动的振幅加大,荆量增加,作用加强。醋炒品作用最强。加入肾上腺
素引起的肠臂活动抑制,除生品和麸炒品作用不明显外,醋炒、酒
床上对肿瘤患者·尤其出现继发感染时.辅食本品,效果较好。另外
用于高血压·结核性疾病,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霉菌性角膜毙等
疾病的顼防和治疗.也取得了荫意的疗效
综上所述.太蒜台剂作为一种天然药物提取的rn服液体制剂,
它具有易得、价廉、生物活性作用明显,治疗范围广泛等特点,为治 域开拓了
等情况,适当增加溶媒甩量,井转移在1~3 ml小窖量瓶中,参照
原供试液量按增加倍数增加点样量。
(1998—1l一04收藕)
2 现代白芍炮制研究概况
现代对白芍炮制研究已取得了较可靠的科学依据。白芍不同
炮制法对其多种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有^做了较深入的研究。
2.1 炮制对白芍甙含量的影响:炮制方法不同对芍药甙含量影响
白芍、熏炒至表面呈黄色}醋白芍炒至表面呈傲黄色;稻白芍炒至
表面微黄色{白芍炭炒至表面呈黑褐色、内部褐色”[ 之法。(中药
白芍加工炮制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氧化硫 发 生化学 反 应可 生成 芍药 苷亚 硫酸 酯 。
3 . 讨 论 其 味苦 、 酸, 微寒 , 归肝 、 脾经。 其 功能 大致 为平 肝止 痛 , 养 血调 经 , 敛 阴 止
1 , 临床 试验 用 品与 方法
1 . 1 临床试 验仪 器和 试剂
汗 临床上常被用作头痛 目眩, 四肢挛痛, 血虚萎黄, 月经不调等。 药典提供白芍 的加工 炮制 方法 为切 制 , 清炒 和酒 炙白芍 中 的化学成 分 目前研 究有芍 药 甙 、 氧
化 芍药 甙 、 苯 甲酰芍药 甙 、 白芍 甙 、 芍药 甙无 酮 、 没食 子酰 芍药 烯基B 一巢 菜甙 、 芍药新 甙 、 芍 药 内酯A、 芍药 内酯B 、 芍 药 内酯c 、 p 一谷 甾醇 、 胡 萝 甙 。 还有从白 芍根部 的鞣质 中分 出 1 , 2 , 3 , 四没食 子酰基 葡萄糖 和 1 , 2 , 3 , 4 , 6 一五没 食子 酰基 葡 萄糖 以及相对应 的六 没食子 酰基葡 萄糖 以及七没 食子酰基 葡萄糖 。 白芍 中还
经过去 皮和 水煮 的炮 制处 理后 , 芍 药苷 的含量 在水 2 吩 钟 后显 著降 低 , 没食
子酸和 五 没食子 酰基 一葡 萄糖 的含量 有所增 加 , 其 余的 化学成 分都 出现 降低 , 并且 随着水 煮时 间的 增加 , 白芍 的各 成分 在水 液 中显著增 加 , 水煮 会使 芍药 中 的成分 不 同程度地 流 失 , 白芍 经硫磺 熏制 后芍 药苷 的含量 出现 下 降, 出现一种
理论广角
C hi n a S C i e n c e a n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i e w
白芍炮制方法与标准

白芍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 flora Pall.的干燥根。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须根,人沸水中略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蜜水拌蒸(《雷公》)的方法。
唐代有熬令黄(《千金方》)、炙令黄色、炒黄(《产宝》)等法。
宋代有焙制(《普本》)、煮制(《总徼》)、微炒、炒焦(《妇人》)、酒炒(《扁鹊》)等炮制方法。
元代有米泔水浸炒(《世医》)、酒浸(《汤液》)、炒炭(《丹溪》)等法。
明代增加了童便制(《普济方》)、煨制(《奇效》)、煅存性(《医学》)、醋炒(《纲目》)、姜汁浸炒(《仁术》)、盐酒炒(《回春》)、陈米炒(《宋氏》)、盐水炒(《保元》)、酒浸蒸(《大法》)、煨熟酒焙(《必读》)、薄荷汁炒(《瑶函》)等辅料制的方法。
清代又增加了酒洗(《暑疫》)、酒拌(《金鉴》)、肉桂汤浸炒(《条辨》)、桂酒炒(《害利》)、土炒(《时病》等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1.白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条分开,洗净,浸泡至六七成透,取出闷润至透,切薄片,干燥。
筛去碎屑。
2.酒白芍:取白芍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白芍片每100kg用黄酒10kg。
3.炒白芍:取白芍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4.醋白芍:取白芍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白芍片每l00kg用米醋15kg。
5.土炒白芍:定量灶心土(伏龙肝)细粉,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星灵活状态时,投入白芍片,不断翻炒,炒至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时,取出,筛去土粉,摊凉。
白芍片每100kg用灶心土20kg。
【饮片性状】白芍为近圆形或椭圆形的薄片,表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片面平滑角质样,有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
白芍炮制

重 庆 医 科 大 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白芍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作者姓名 梁 露专业、年级名称 中药学(四年制)本科 2009级论文答辩年月 2013年6月16日二〇一三年六月附件1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单位名称)周滢(副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目录摘要 (1)ABSTRACT (2)论文正文(正文题目) (3)1白芍炮制历史沿革 (3)1.1南北朝刘宋时代 (3)1.2 唐代时期 (3)1.3 宋代时期 (3)1.4 元代时期……………………………………………………………………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明代时期 (4)1.6 清代时期 (4)1.7 近代 (4)2白芍现代炮制学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工艺研究 (7)2.1.1 净制 (7)2.1.2 切制 (8)2.1.3 炮制 (8)2.1.3.1清炒 (8)2.1.3.1.1炒黄炒焦炒炭 (8)2.1.3.1.2膨化 (8)2.1.3.2加辅料炒 (9)2.1.3.2.1酒炒 (9)2.1.3.2.2麸炒 (9)2.1.3.2.3醋炒 (9)2.2 药理研究 (9)2.2.1解痉镇痛作用 (9)2.2.1.1 对离体兔肠活动影响 (9)2.2.1.2 对子宫平滑肌影响 (10)2.2.2 抗炎作用 (10)2.3 临床研究 (10)3 小结 (10)4 心得体会 (11)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15)白芍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摘要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对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和现代研究进行探讨。
就白芍炮制历史沿革而言,本文对白芍炮制方法的各个时期炮制理论进行归纳整理和探讨,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为线索,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与白芍炮制有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文献询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芍古今炮制研究
张琦
(长春中医药大学08制药工程三班,130000)
【摘要】对白芍的炮制方法、目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炮制研究状况进行了初步考证。
结果发现历代文献记载白芍的炮制方法约18种。
现今仅沿用了酒白芍和炒白芍两种。
因此,提出应在继承传统炮制经验的基础上,以现代科学研究筛选其合理的炮制方法,制定统一的炮制质量标准并科学地阐述其炮制机理。
【关键词】白芍,炮制,历史沿革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为中医临床常用养血柔肝、敛阴止汗药,具有缓中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
其炮制方法历史悠久。
历代文献记载约18余种。
近年来,对白芍常用的生品、清炒品、麸炒品、酒炒品、醋炒品等炮制方法已有研究报道,并取得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现将白芍炮制历史沿革,炮制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1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
1.1 南北朝刘宋时代白芍的炮制方法,在我国药学史上第一部炮制专着《雷公炮炙论》中就记载:“凡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土了,之,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之等记载;而对其炮制目的则未见有明确的论述。
1.2 宋代白芍的炮制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如:《普济本事方》载有焙制、炒制和煮制之方法。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载:“采得净刮去皮以东流水,煮百沸出,阴干,停3日又于甑内蒸上,上覆以净黄土1日夜熟出阴干,捣末[3]。
”《草本衍义补遗》载:“芍药泻脾火,性味酸寒,冬月必以酒炒,凡腹痛多是血脉凝涩,亦必酒炒用。
然止能治血虚腹痛,余并不治,为其酸寒收敛,无温散之功也,下痢腹痛必炒用,后重才不炒。
产后不可用者,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也,必不得已,亦酒炒用之[4]”。
据此,说明这一历史时期对白芍的炮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初步阐述了其炮制之目的。
1.3 元明时期这一历史时期主要沿用了前人之炮制方法,并有了一定的改进。
如酒浸、酒制、酒蒸、酒焙等。
如《本草蒙荃》记载:“(白芍)酒浸日曝,勿见火[5]。
”《本草纲目》李时珍曰:“今人多生用,唯避中寒者以酒炒,入女人血药以醋炒耳[6]。
”此外又增加了新的炮制方法,如米水浸炒、炒炭存性、煨制、姜制、药汁制、盐制、米制等。
另外《普济方》以童子小便浸少时,焙干称为童便制。
这一历史时期炮制方法繁多,发展亦较快。
1.4 清代清时期是白芍炮制方法和理论总结停滞时期,其炮制方法多为继承前人的经验。
但这一历史时期,白芍的炮制方法渐趋于完整,统一,此时期又增加一种土制、土炒白芍,并有“生则伐肝,土炒则入脾肺”[2]之论述。
土炒白芍为此时期的独创之法。
1.5 近代白芍炮制法延至现今多继承前人的净制、切制、炮制之法。
某些地区还继承和发展了炒制、酒制、土制、醋制、麸制、盐制、煨制及制炭等法。
如《中国药典》只收载了“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以及炒白芍、酒白芍两种方法[7]。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载有:“白芍切制法”和“酒白芍、炒白芍、土炒白芍”[8]之炮制法。
《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则载有:“麸炒白芍、熏炒至表面呈黄色;醋白芍至表面呈微黄色;酒白芍炒至表面呈微黄色;白芍炭炒至表面呈黑褐色、内部褐色”[9]之法。
《中药大辞典》则载有“酒白芍、炒白芍、焦白芍,土炒白芍”[10]四种炮制法。
而《中华药海》是近代继承前人炮制法最多一部药学书籍,分两大类共9种:一为净制;二为炮炙,有“炒制、酒制、土制、醋制、麸制、酒麸制、制炭、煨制及盐制”[4]等法。
《中药炮制学》载有“酒白芍及炒白芍”[11]两种方法。
使白芍炮制法在发展过程中基本上趋向统一。
2 现代白芍炮制研究概况
现代对白芍炮制研究已取得了较可靠的科学依据。
白芍不同炮制法对其多种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有人做了较深入的研究。
2.1 炮制对白芍苷含量的影响炮制方法不同对芍药甙含量影响不同。
据报道,白芍原药材中芍药苷含量最高,生白芍、麸炒白芍、酒炒白芍、醋炒白芍、土炒白芍、焦白芍中含量逐渐减少[12]。
应用薄层扫描法对白芍个子、生白芍及麸白芍、酒炒、土炒白芍、焦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作了比较,结果白芍个子0.65%,生白芍0.44%,麸炒白芍0.36%,酒炒白芍0.25%,醋炒白芍0.23%,土炒白芍0.14%,焦白芍0.16%[13]。
也有文献报道芍药苷的煎出量为:生品麸炒品醋炒品炒焦品酒炒品[14]。
由此可见,白芍经炮制后,芍药苷含量均显着降低,但也有报道,就白芍生品、酒制品、醋制品及炒黄品中芍药苷的含量进行了定性定量比较。
结果表明,炒黄、酒制、醋制等炮制品中芍药苷含量均高于生品,尤以炒黄品含量最高,约为生品的3倍[15],对此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2.2 对丹皮酚含量的影响有人选择波长(274±1)nm测量丹皮酚的含量,结果生品0.0 283%,清炒品0.0135%,麸炒品0.0197%,酒炒品0.0175%,醋炒品0.0157%,说明白芍经炮制后,丹皮酚的含量皆显着降低,尤以清炒品为甚,麸炒品降低最少[14]。
2.3 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白芍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氨基酸含量较高。
其中精氨基酸含量最高。
总氨基酸含量顺序为:生白芍土炒白芍焦白芍芍药酒炒白芍醋炒白芍麸炒白芍。
炮制方法对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
麸炒白芍中氨基酸含量最低,这可能与白芍麦麸同炒过程中,麦麸破坏或吸附氨基酸有关[16]。
2.4 白芍炮制对其药理作用影响研究白芍炮制后药理作用普遍增强,充分说明白芍炮制的意义。
炮制品的镇痛作用较生品明显[15],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白芍的5种炮制品(生品、清品、炒品、麸炒品、酒炒品、醋炒品)煎液均能使离体兔肠自发性收缩活动的振幅加大,剂量增加,作用加强。
醋炒品作用最强。
加入肾上腺素引起的肠管活动抑制,除生品和麸炒品作用不明显外,醋炒、酒炒、清炒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并随剂量增加,作用加强,尤以醋炒品拮抗作用最为明显[17]。
3 小结
3.1 白芍历代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炒制、煨制、蒸制、辅料制等几大类,约18余种炮制方法,而今沿用的仅有净制、切制和炒制之法,其他多种炮制方法多未继承沿用。
3.2 近代对白芍的炮制研究仅对生品,清炒品、麸炒品、酒炒品、醋炒品的炮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影响、药理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探讨。
而对前人经长期实践总结的经验,创出的炮制方法,尤其是与现代科学相吻合的经验和方法,应继承发扬,并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证实研究,予以提高。
综上所述,对白芍的炮制研究,笔者认为,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结合临床用药理论,对历代沿用的各种炮制法,进行多学科研究探讨,取得科学依据,从历代沿用的炮制法中筛选出临床用之安全有效之法,使其炮制工艺和炮制机理标准化、科学化,以确保白芍炮制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南北朝・雷撰.雷公炮炙论(辑佚本).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58.
2 王效涛.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古代部分)南昌:江西科学出版社,1986,75,77.
3 宋・唐慎徽撰.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草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7:201.
4 冉先德. 中华药海.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3,1593,1597.
5 本草蒙筌.明・陈嘉谟(公元1525年)文茂堂藏版.
6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30,12卷,14,1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82,8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5.
9 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4,35.
10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707.
11 吕文海.中药炮制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81.
12 阴建,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250.
13 薛建海,肖统海,王晓华.白芍不同炮制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0,1 5(8):27.
14 杨建国,吴云高,王健生,等.不同炮制法对白芍中芍药苷煎出量的影响.中药材,1992,(2):26.
15 殷玉生,张傲何.白芍炮制方法的研究.中成药,1991,(10):16.
16 薛建海,肖统海.亳白芍不同炮制品中氨基酸成分分析.中国中药杂志,1992,(7):4 08.
17 孙秀梅,张光旺,王文兰,等.白芍不同炮制品的成分分析及对离体免肠活动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0,15(6):24.
白芍古今炮制研究
长春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制药工程三班
张琦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