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的悲剧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巴黎圣母院》的悲剧性

【摘要】《巴黎圣母院》作为经典的浪漫主义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它对道德与美的追求,对于人性深入的刻画与描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通过雨果《巴黎圣母院》中所体现出的理想的失落与人性的悲哀,分析了作品的悲剧性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悲剧巴黎圣母院雨果

《巴黎圣母院》是以十五世纪巴黎作背景的浪漫主义历史小说。在两座塔楼之一的暗角上,发现有人用手刻在墙上的“命运”的希腊字,于是雨果展开浪漫主义的想象,就根据这个字写下了这部小说。

就艺术表现形式而言,悲剧,首先给我们带来的是心灵的压抑与震撼,将我们带入了与生俱来的一切关于主观之外的思考,这种悲剧无疑是悲壮而凄婉的。从艺术表现的主观思维方式来说,浪漫主义的悲剧,更加大了我们与悲剧的时空距离,以便我们去审美,同时也拉近了我们与它的心理距离,在慑服于我们的基础上,让我们的情感随着艺术的进程不断地汹涌奔腾,这是一种壮美的境界。因为在我们没有逃出艺术情感的奴役时,我沉醉于一切浪漫主义形式。

十八世纪浪漫主义兴起时期流行过一种臆想认为自然状态是人类本性的真正状态,把原始的状态当作一幅描绘人类真正状态的淳朴的尼德兰图画。人们希望看到这样的形象,艾丝美拉达就是其中之一。

雨果塑造艾丝美拉达时倾注了他对于完美人性的全部理想,符合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状态的人的期望。艾丝美拉达从外貌到内心都美好纯洁得无与伦比,丝毫没有受世俗的污染,是一个真正的自然人,她完美的容貌是造物的精品,她对邪恶欺骗全然无知,他在日光下为受鞭笞曝晒的、劫持过她的加西莫多送水喝,为救落难诗人甘果瓦挺身而出答应与之结婚,对侍卫长弗比斯忠贞不渝以生命投入的爱,以及宁死不屈于副主教克洛德的利诱等一系列行为,表明她有一颗纯洁、善良和坚贞的心。艾丝美拉达是完美的化身、与其说她是一个女人,不如说是雨果按其人性理想造出来的一朵天然的人性之花,是一个优美的幻觉。艾丝美拉达之所以受我们喜爱,一方面由于她代表我们失去的童年,失去的那种纯洁天真的自然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她寄托了我们的理想,即通过文化教养和审美教育又回归自然,因为喜爱中又带有一种崇高的情绪。

艾丝美拉达作为一个自然人,虽然与自然存在和谐,但她更像人类文明社会的蛮人,认识世界时必然带有其无知肤浅的一面。“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感性的形式,作为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表现出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说来成为自然界,或者自然界在何种程度上成了具有的人的本质。因而,从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教养程度。《巴黎圣母院》中用以体现她自然纯美的是爱情追求,而体现她作为自然人的无知浅薄的也同样是其爱情选择。

艾丝美拉达作为自然人的代表,对于爱情的选择只是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一是外表,一是被保护的本能。卡西莫多悲剧的独特性在于他是绝对丑的化身,却爱上了作为美的象征的艾丝美拉达,艾丝美拉达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相反的她急切的憧憬着爱情,她的白马王子必须是个男子汉,“他必须戴头盔,手

执利剑,靴根上马刺金光灿烂”。她的爱情是浪漫的,但也有现实的考虑:“我只能爱一个能保护我的男人”如果敞开外表不谈,卡西莫多力大无穷,英勇无畏,还心地很善良,还有谁比他更适合充当保护者的角色呢?但艾丝美拉达一想到这个可怕的驼子,就会浑身直颤,她盲目的爱上了卫队长弗比斯,他人长得仪表堂堂,光彩照人,正好符合艾丝美拉达的想象,于是就成了她的白马王子,丝毫没有考虑到他的本质上不过是个粗俗不堪的花花公子

艾丝美拉达没有与克洛德同样的心智,因此欣赏不了他的睿智博学,更不可能因共鸣而产生爱情。她对克洛德说,“我爱的是弗比斯,他长得比你漂亮!而你呢,教士,你太老了,长得又丑!”对加西莫多,虽然艾丝美拉达心存感激之情,但见到他还是忍不住闭上眼睛。心里说:他长得多丑啊。因此,在“概括一切灵魂和忠诚之美的加西莫多,概括博学、知识、智慧之美的弗洛罗,概括形体之美的夏多贝尔”这人性的三个典型之中,艾丝美拉达的选择全然由天性出发。这种爱情审美标准还只处于人的最初的感性状态。书中有一段描写,形象表现莱斯没拉大重外表不重内在的选择。窗台上有两只插花朵的瓶子,一只是水晶瓶,光亮夺目,但有裂口,装在里面的水流光了,插在里面的花枯萎了。另一只是陶罐,粗糙平凡,但满满的水一滴不漏,罐子里的花依旧那么新鲜、芬芳。我不知道这是有心还是无意。可是艾丝美拉达拿起拿束枯萎的花,整天地把它插在胸口。

艾丝美拉达作为文化人寄托回归自然理想的化身,她是雨果心灵深处渴望的一片净土,弥补了文化人自然天性退却的痛苦,但是雨果的理想是希望在更高意义上回归自然。自然状态是和谐纯洁美的,但文明发展更是社会前进的方向,只有人类在文明道路上体验到内心痛苦才能使社会向前发展。因此,在道德的冲动下,文明人希翼回归自然的理想,不是简单地退步到原始状态,而是经历风雨坎坷之后以道德为帆,以智慧为桨,达到新的更高意义上的和谐。

人们期望内外兼修,但造物在赋予人类没的心灵与美的形体时如此漫不经心,因此生出无数由审美偏差引出的悲剧。雨果倾向于伦理道德审美,他更喜欢道德的真实。雨果清醒的认识到“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有没,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由此他塑造了外丑内美的加西莫多。

可悲的是,按照审美的规律,人们对客体的认识和把握总是从事物存在的感性形式开始,由表及里。这种先入之见往往阻碍审美由外观直觉向伦理道德深入。艾丝美拉达爱情选择的失误,心灵美外形丑的加西莫多作为人的悲剧,莫不由此而生,这种人类审美导致的悲剧源于人的生理机制和本性,无论过去、现在、或者将来,这种悲剧仍将继续演绎下去。

《巴黎圣母院》中文明程度最高的是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他博学多才,富有狂热的想象力,在科学领域涉猎广泛,二十岁就以博学而闻名。强烈的求知欲和抚养弟弟的强烈责任感曾使他心灵丰盈二充实。但是,封建中世纪的专制教会却扼杀了他作为人的全部情感体验和需要。弟弟不争气也使他对人失望,他从未得到任何感情的慰藉,在他身上没有一种真正符合人性的价值观,这种缺陷,不完整的性格在他所处的教会被视为美德,他自己也一度感到一种虚幻的成功感,但是,就像《十日谈》里绿鹅的故事所说,人的天性是不可泯灭的,食色人之大欲也。这种不完整的性格一旦受到爱情的冲击必然会失去平衡。埃斯梅拉达像天使又像圣母一样出现在圣母院广场,爱与美如一道明媚的阳光照亮了她尘封的心扉。这是人性的苏醒,是克洛德成为正常人的开端。不幸的是这种爱情与她固有的畸形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冲突,她对艾丝美拉达感情上越爱,理智上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