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我融入大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小我融入大我
-----影响集体荣誉感形成的学生心理因素
安县职业中专学校李彬
2011年6月
关键词:集体荣誉感心理因素
我们在进行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时候经常感到头痛的是学生集体意识淡泊,缺乏集体观念。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却收效甚微,学生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仍无改变。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究竟在哪里,我们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心理是否会影响到集体荣誉感的形成?下面我就我平常的班级管理谈谈学生心理因素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什么是集体荣誉感
一种热爱集体、关心集体、自觉地为集体尽义务、做贡献、争荣誉的道德情感。它是共产主义道德荣誉感的基础,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激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
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认识不清
1、自卑。中学生常常因自己的缺陷或过失而性格内向,情绪抑郁,对自己的品质、能力等作出偏低评估,处于自己瞧不起自己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自尊心得不到尊重,从而挣扎在自卑中不能自拔。
轻则产生“厌倦心理”,感觉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厌恶一切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且不愿表现自己,把自我体验封闭在内心,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消极退缩,自我消沉。重则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摆开死猪不怕开学汤的架势,逃学、弃学,公然藐视父母和社会教育,模仿别人、盲目从众,结群混帮,整日无所事事,追求刺激。
2、人际交往障碍。现在大多数中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父母心坎上的宝贝,惟我独尊,独立意识比较差,不能积极与他人沟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的怕自己的缺陷或过失暴露在他人面前,或被别人谈起,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紧张、拘谨躲避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离群现象,常寡言少语,影响能力的发挥而显得孤独。
3、人格缺失。很多中学生往往大道理懂得不少,却连做人的起码的文明礼貌都不懂,缺乏主见,意志薄弱,自信心不足,心理上表现出孤独、抑郁、焦虑、惶惑不安和紧张等情绪,或由于对自己体形相貌的不满意,以及身体的疾病或残疾导致自我贬低,丧失自信,个人的责任感更不用说了。这种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别人的尊重,缺少同情心与合作态度,待人接物具有攻击性与冲动性,缺少社会平等意识和行为自制力。这是人格障碍的表现。
二生活目标不明确中学生处在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时期,身心逐渐成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也成熟起来,自尊心也正在增强,他们与社会接触增多,社会化程度增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但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感到困惑,对自己也常常怀有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我是我自己的主人吗?我为什么存在?我将来要走向何方?人为什么要有信仰?我信仰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生活没有目标,一旦遭受挫折就容易自我伤害。有的中学生在知道了自身的弱点或知道别人已经了解了自身的弱点后,往往会不知所措,整日彷惶不安,陷入抑郁、自责之中。
三对社会认识不清当今急剧的社会变迁、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使他们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困惑、怀疑和不信任,由此导致以下一系列行为:
1、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为小偷小摸、说谎欺骗,不讲卫生、欺负弱小者。
2、犯罪行为。中学生犯罪行为是一种极端偏离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它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而且严重阻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化年龄比20年前提前了2-3岁。14岁以上的少年违法犯罪增多。在青少年中,犯罪高峰年龄男性为16岁,女性为15岁据公安部1997-2000年的统计,不满17岁的人数分别占当年犯罪总数的5%、11%、12%、13%,呈逐年上升形势。
四家庭教育原因
目前独生子较多,子女都会成为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在一些家庭中,家长的教育理念出现问题,就会一切事都会围着孩子转,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就不自觉的养成了一切以“我”为中心,不会去理会其他人的感受;有的家长由于过分溺爱孩子,还会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别
人交往,这样难免孩子就会不关心他人,不关心集体,也就谈不上什么集体荣誉感了。
解决措施
在班级建设中如何解决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以培养集体荣誉感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认识自我,增强认同感每个都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如何使他们融入集体,让他们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存在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让认识自我的同时,增强他(她)对集体的认同感,感受自己是集体一员的重要。一个中学生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即自我认同程度,关系到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学生的意志、情感、个性、自信心、自主性、创造性、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中学生既不是孩子也不是成年人,随着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变化,他们渴望独立,但是他们的能力又使他们事实上无法独立,只能依附于家长、班级和学校。他们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身份认同上的困惑,常常发生角色混乱,处于自我认同的边缘期。现代化教育的目标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因此,在中学阶段我们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把自我认同感的培养贯彻到各个课程教学的始终,自我认同是个人适应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素质。
二赏识他人,产生归属感
在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之后,我们就要解决怎样让他(她)认同这个集体。集体是由个人和他人组成,要认同这个集体,首先要认同集体中的其他人。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就此,我在班上要求学生寻找他人的优点,每个人至少发现其他同学两个以上的优点并在班上交流。通过交流很多同学后来和我说他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有这么多优点,从他的言谈中明星感觉到他的自豪。而他了解到的优点又都是别人给他总结出来的,自然就会对总结出他的优点的同学产生好感,从而认同其他同学,愿意为他人做事。另外,当得到他人的赏识、认同后,自然而然地对他人产生信赖,最终达到相互信赖。把集体中的人当做家人一样的信赖,集体就有了家的感觉,从而最终形成集体归宿感。
三包容不足,在互勉中共进
人无完人,在我们充分感受别人的优点的同时,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包容他人的不足、多元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人。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能力、创新能力。根据多元能力的研究,每个人具有八种到就中能力: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音乐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空间视觉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然能力和存在能力。这些能力在每个人身上是以不同的范式、不同程度组合的,从而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因而,我们应该包容他人与众不同的性格和能力,允许他人个性和谐的发展。当然,自己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充分借鉴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达到集体成员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