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基本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概述
邮编:523000
代码:441900
市人民政府驻鸿福路99号行政办事中心
市花:白玉兰
车牌:粤S
地理位置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
东莞地处东经113°31′ -114°15′北纬22°39′-23°09′。
最东是清溪的银瓶嘴山,与惠州市接壤;最北是中堂大坦乡,与广州市、惠州市隔江为邻;最西是沙田西大坦西北的狮子洋中心航线,与广州市隔海相望;最南是凤岗雁田水库,与深圳市相连,毗邻港澳,处于广州至深圳经济走廊中西间。
北距广州59公里,东南距深圳99公里,距香港140公里。
东西长约70.45公里,南北宽约46.8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
东莞市地质构造上,位于北东东向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台地占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
东南部多山,尤以东部为最,山体庞大,分割强烈,集中成片,起伏较大,海拔多在200~600米,坡度30℃左右,银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东莞市最高山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接近东江河滨,陆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间,坡度小,地势起伏和缓,为易于积水的埔田区;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西南部是滨临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沙咸田地区。
东莞握东江和广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线115.94公里(含内航道),海域面积15000公顷,浅海滩涂面积4500公顷,主航道岸线53公里,虎门港湾是建设深水港的良好地址。
行政区划
解放初期,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
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
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是全国四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直属广东省辖。
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下辖2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440个村委会,156个居委会。
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东莞市辖4个街道(莞城、南城、万江、东城)、28个镇(石碣、石龙、茶山、石排、企石、横沥、桥头、谢岗、东坑、常平、寮步、大朗、黄江、清溪、塘厦、凤岗、长安、虎门、厚街、沙田、道窖、洪梅、麻涌、中堂、高埗、樟木头、大岭山、望牛墩)。
2006年东莞市常住人口674.88万人。
其中户籍人口总数为168.31万人,外来劳动者506.57万,香港、台湾以及国外的管理技术人员15万人。
另
有海外华侨20多万人、港澳同胞70多万人。
全市人口密度3045人/平方公里。
常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寒露风及冻害的侵袭。
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
1996~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23.1℃。
最暖为 1998年,年平均气温为23.6℃;最冷为1996年,年平均气温为22.7℃。
一年中最冷为1月份,最热为7月份。
年极端最高气温37.8℃(出现在1999年8月2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3.1℃(出现在1999年12月23日)。
日照时数充足,1996~200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3.7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2%。
其中,2000年,日照时数最多,达2059.5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6%;最少是1997年,仅有1558.1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35%。
一年中2~3月份日照最少,7月份日照最多。
雨量集中在4~9月份,其中4~6月为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多。
7~9月为后汛期,台风降水活跃。
1996~2000年年平均雨量为1819.9毫米。
最多为1997年,年雨量2074.0毫米;最少为1996年,只有1547.4毫米。
东莞市主要河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水。
市境96%属东江流域,东江干流自东北角博罗县、惠阳市之间入境后,沿北部边境自东向西行至桥头新开河口,有发源于宝安区的石马河流入,至企石有企石河流入。
至石龙分出南支流后,北干流续流至石滩,与来自增城的支流汇流,经市境石碣、高埗、中堂、麻涌的大盛注入狮子洋;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峡口接纳来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峡口以下有三支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东向西汇,入流经石碣、莞城、道纁、厚街、沙田于泗盛注入狮子洋。
北干流与南支流之间为东江三角洲的河网区。
历史文化
[编辑本段]
【历史背景】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
据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
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址。
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
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
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
进入晋代,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名为宝安。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为东莞。
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
15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抗日根据地。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使东莞成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
【发展】
近年来,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还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禁毒先进单位、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篮球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
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也已通过验收。
【文化特色】
民间文化艺术:
东莞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以广州方言演唱的粤曲、粤剧在东莞有悠久历史,它是本土民间音乐吸融中原文化,并借鉴西方演奏技巧的产物,现为当地民间流传最广的地方音乐和戏剧,东莞素有粤曲、粤剧之乡的美誉。
东莞的绘画,受岭南画派先驱居巢和居廉的影响,注重写生,吸收西方素描运用色彩的技法,为岭南画派的奇葩。
东莞每年十分隆重地举行端午龙舟竞渡、醒狮艺术、麒麟艺术、荔枝节、中秋灯会、重阳登高、花市、花街等活动。
教育:全市拥有各类学校57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4所,电视大学1所,普通中学134所,中专、中师、技校及职业中学21所,小学414所,另有幼儿园511所,各类学校(含幼儿园)专任教师3.7万人,基本建立起从幼儿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到成人终身教育的比较完整协调的教育体系。
在1995年,全市已普及了高中教育。
2005年本市户籍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8.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4.1%,升入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有28753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为6∶4;成人教育持续发展,全年培训量达50.40万人次。
成人高考报名人数为22442人,实考21004人,录取19014人,比上年增加1364人,考生录取率为90.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总人数为57515人次,报考人数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名列第三。
科技:2005年引进各类人才11.67万人,新增高级人才2875人,新增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的3400人,本科学历3.6万人。
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83.9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0064人,中级职称105725人,初级职称142442人。
另外,聘用院士7名。
文化:东莞市有东莞电视台、东莞人民广播电台以及东莞日报等媒体,各镇有电视站、文化站。
全市有村镇文化中心80个、图书馆(室)473个,文化广场447个、博物馆16个,公共文化设施占地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
东莞是全国有名的篮球城市、游泳之城、举重之城。
卫生:全市现有医院53家,卫生技术人员13053人。
东莞体育健儿破世界纪录86次,破亚洲纪录40次,破全国纪录165次,获国际比赛金牌235枚,全国比赛金牌519枚。
【重要历史事件】
1、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前,林则徐了解到,过去用火焚烧鸦片,鸦片油渗入土中,一些人就将这些土挖去,熬炼成烟膏.因此他派人在虎门海滩挖出长宽各15丈的2个大池,灌入海水,然后把鸦片投入池内,泡透后放石灰.再打开涵闸让鸦片末泄入茫茫大海。
2、东深供水工程
为解决香港同胞食用淡水问题,中央政府在1960年建成深圳水库,开始对香港供水。
l963年大旱,港九同胞饮用水十分困难,广东省人民政府对此事非常关心。
同年12月8日,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路过广州,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召集省委书记赵紫阳、省长陈郁等人向总理汇报兴建供水工程问题,提出了3个方案。
周总理听了汇报后,同意从东莞县桥头镇引东江水,
利用石马河道,经过8级抽水站把东江水提高水位46米后注入雁田水库,然后在库尾开挖3公里人工渠道注水入深圳水库,再通过钢管送水到香港的设计方案。
于是,东江一深圳供水工程(以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于1964年全线展开施工。
经过1万余人一年奋战,1965年1月建成,同年3月1日开始供水。
东深工程建成后,除负担供水港九地区每年6820万立方米外,还负担灌溉东宝两地沿线农田16.85万亩,排涝6000亩和向深圳市供应生活用水每年3000万立方米。
香港同胞从此解除了缺水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