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文明风尚加强民风建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文明风尚加强民风建设的
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加强民风建设,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全力推进和谐富裕新海原建设,现就弘扬文明风尚加强民风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和谐富裕新海原为目标,加强法制教育,培育文明新风,整治城乡环境,推进民主管理,除陋习树新风,着力营造“淳朴向善、风清气正、和谐稳定、明礼诚信、遵规守法、包容开放”的优良民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
二、建设目标
围绕建设和谐社会,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如下目标:
一是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强。基层群众学法用法能力明显提升,自觉依法按程序表达诉求、维护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更加深入,法律援助机制更加健全,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切实提高。
二是文明新风进一步提升。崇尚先进、学习典型蔚然成风,追求文明、向善向美成为自觉行动,传统美德与时代新风更加融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民风建设的作用有效发挥,全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
高。
三是全乡环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房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脏乱差局面得到根本扭转,群众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逐步养成,环境育人、环境引领民风的作用日益显现。
四是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全乡基层群众自治体系更加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实践更加深入;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的理念更加坚定,乡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的制度更加完善。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法制教育工程
1、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化法律“六进”活动,重点加强对农村群众、乡镇居民、乡属各单位职工、青少年的普法宣传教育,实现各单位职工普法系统化、乡镇农村居民普法经常化、青少年普法多样化。按照“缺什么、普什么”的原则,针对不同群体编写法律知识手册,在乡村开设“法律橱窗”,为乡镇居民开设“法律长廊”,在农户中建立“法律农家院”,教育群众自觉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广泛开展以“依法建制、以制治理、民主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基层依法治理活动,通过开展法律进基层主题实践活动,在村五大干部、党员和社会从业人员中广泛培育“法律明白人”。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实践,继续开展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法制示范村”、“法制示范学校”、“诚信守法商户”创建工作,提升依法治理质量,巩固依法治理成果,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法制、依
法办事的浓厚氛围。
3、强化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依托乡司法所建立法律援助站,为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深化“四德”教育工作。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加强对广大群众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在党员干部中重点加强爱岗敬业教育;在广大群众中加强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教育;在广大商户和务工人员中重点加强“我就是树台形象”的诚信教育;在未成年人中重点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要利用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人物纪念日等节庆日,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加强感恩励志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和广大未成年人从点滴小事中散发爱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感恩人民延伸到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2、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结合乡镇、农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规划,完善创建选评办法,建立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提倡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开展入队、入团、入党宣誓仪式等活动;在党政机关单位中开展“服务发展不懈怠”活动,提高干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意识,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通过乡村共创,示范带动,培树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典型。
3、培树各类道德模范。深入开展乡村两级道德模范评树活动,培
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孝老爱亲等道德典型。在个体商户中评树“文明信用户”;在农村评树“好媳妇”、“好婆婆”、“贤内助”、“好丈夫”和“文明家庭”;在青少年中评树“美德少年”。着力营造道德模范层出不穷、善行义举广为传颂的良好环境,弘扬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扶贫济困、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
4、净化社会环境。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网吧、娱乐场所、经营性文艺演出的监管,取缔“黑网吧”,整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及其他违法经营行为。加强出版物市场日常监管,严格控制不适合未成年人德出版物流通,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整治互联网、手机短信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着力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
5、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电影放印工程、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建设一批乡镇业余文艺团队、职工书屋、农家书屋、绿色网吧。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用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群众,用健康的文化生活熏陶群众,把欢乐文明送给群众,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让群众远离“黄赌毒”,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
(三)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发挥环境育人,环境引领民风的作用,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通讯、电力、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四通四改一化”工程。改造宁村危旧住房,重点抓好生态移民点建设,配
套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拓展集镇规划,提升服务功能。
2、集中整治街巷环境。大力开展街巷环境整治,切实改善乡村居民居住环境。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清理街巷沿线的残垣断壁、破旧房屋以及村道上的柴堆、粪堆、垃圾堆,切实改善农村地区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实施街道绿化工程,重点抓好生态移民点、街道两侧绿化美化工作,创建“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环境整治样板路”,打造“村道绿化、环境净化、村容美化”的宜居环境。
3、强化公共场所环卫治理。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办法,加大对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加大市场管理力度,整治集贸市场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建立农村卫生保洁收费机制,推行垃圾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的垃圾清运处理模式。
4、培养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全乡中小学中开展“好民风、从小养成”、“崇尚文明、我们在行动”文明实践和“小手拉大手,共建好民风”活动;在全乡妇女中开展“好民风,女性先行”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引导公民增强礼貌、礼仪、礼节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大力开展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知识教育,广泛评选“生态村”,提升群众环保仪式和生态理念。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广泛评选“卫生村”、“文明卫生示范户”,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发挥新闻媒体在培养群众文明卫生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上的重要作用,传播文明健康生活知识,宣传文明健康生活典型,鞭鞑落后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