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V 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
合集下载
《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
![《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42a0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d.png)
份关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该疾病 的介绍、病因和传播方式、典型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病例分 享以及结语和总结等内容。
疾病介绍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能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包括大脑、肌肉 和眼睛等。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预防措施
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关键措施包括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消杀工作的实施、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教育公众食品卫生等。此外,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以避免疾病传播。
病例分享
我们将通过分享真实案例,展示不同人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后的病情和治疗情况。这些病例将 有助于深入理解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
结语和总结
通过本课件,我们总结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疾病介绍、病因和传播方式、典 型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预防措施以及病例分享等内容。希望这份课件对 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有所帮助。
病因和传播方式
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一种称为猪带绦虫的寄生虫引起。人体感染通常是通过摄入感染了猪带绦虫的 生熟肉或经食物、水以及其他方式摄入猪带绦虫卵。此外,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患者的粪便或呕 吐物等直接传播方式导致感染。
典型症状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视力模糊等。病情可根据感染的 器官和虫体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及早识别典型症状对确诊和治疗至关重要。
1 头痛
常见的症状之一,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头痛。
2 视力模糊
由于眼部感染导致视力模糊或其他视觉问题。
3 胃部不适
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问题。
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验以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联合诊断传染性法氏囊病。治疗 方法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对症治疗等。及早发现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和生存率。
疾病介绍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能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包括大脑、肌肉 和眼睛等。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预防措施
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关键措施包括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消杀工作的实施、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教育公众食品卫生等。此外,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以避免疾病传播。
病例分享
我们将通过分享真实案例,展示不同人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后的病情和治疗情况。这些病例将 有助于深入理解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
结语和总结
通过本课件,我们总结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疾病介绍、病因和传播方式、典 型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预防措施以及病例分享等内容。希望这份课件对 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有所帮助。
病因和传播方式
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一种称为猪带绦虫的寄生虫引起。人体感染通常是通过摄入感染了猪带绦虫的 生熟肉或经食物、水以及其他方式摄入猪带绦虫卵。此外,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患者的粪便或呕 吐物等直接传播方式导致感染。
典型症状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视力模糊等。病情可根据感染的 器官和虫体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及早识别典型症状对确诊和治疗至关重要。
1 头痛
常见的症状之一,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头痛。
2 视力模糊
由于眼部感染导致视力模糊或其他视觉问题。
3 胃部不适
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问题。
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验以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联合诊断传染性法氏囊病。治疗 方法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对症治疗等。及早发现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和生存率。
诊断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共17张PPT)《禽病防治》
![诊断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共17张PPT)《禽病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9de338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00.png)
3. 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的黏膜见有条状出血带或 溃疡。
4. 肾脏明显肿大、颜色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 中有尿酸盐沉积,使肾脏呈现花斑状。
5. 非典型病例常见法氏囊萎缩,皱壁扁平,囊 腔内有干酪样物质。有时胸肌、腿肌轻度出血。
三、病理变化诊断
(二)组织学病变
法氏囊滤泡髓质区淋巴细胞变性和坏死。 法氏囊出血不是固有病变。 法氏囊水肿、充血及异嗜细胞大量聚集。
一、流行病学诊断
病鸡、带毒鸡。
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等带毒,污染饲料、 饮水及其他物体,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等传 染。此外人员、昆虫和车辆可充当传播媒介。
一、流行病学诊断
集约化饲养的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季高 温时为发病的高峰。
本病往往突然发生,传播迅速,通常在感染后第 3d开始死亡,5~7d达到高峰,以后很快停息,表现 为高峰死亡和迅速康复的曲线。
4. 死亡率一般在30%左右,病程约二周。但耐过鸡往往发育 不良,消瘦、贫血,生长缓慢。
二、临床症状诊断
主要见于老疫区和具有一定免疫力的鸡群,或感染低 毒力毒株的鸡群。
二、临床症状诊断
1.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 2.主要表现为少数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轻度腹泻, 死亡率一般在3%以下。但病程较长,往往反复发生。 3.该病型主要引起免疫抑制。
三、病理变化诊断
(一)大体病变
1. 特征病变为法氏囊肿大、水肿、出血,比正 常的肿大2~3倍,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液。剖 开内有奶油样、干酪样渗出物,黏膜皱褶上有 出血点或出血斑,出血严重时法氏囊呈紫葡萄 样。后期,法氏囊缩小变硬。
2. 胸肌、腿肌有不同程度的条状或斑点状出血。
பைடு நூலகம்
三、病理变化诊断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ppt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ppt](https://img.taocdn.com/s3/m/3692b613284ac850ac02420d.png)
血清型
➢ 该病毒有两个血清型:1型和2型
1型对鸡有致病性,2型未发现有致病性
➢ 较低的交叉保护 ➢ 毒力有变强的趋势
抵抗力
➢ 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
➢ 耐热 ➢ 耐反复冻融和超声波处理 ➢ 对乙醚、氯仿和胰蛋白酶有一定抵抗力 ➢ 对紫外线有较强的抵抗力
二、致病性
➢ 天然宿主只限于鸡
2~15周龄鸡较易感,3~6周龄鸡最易感 成年鸡隐性感染
四、防制
➢ 加强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检疫工作 ➢ 免疫接种是有效措施
活疫苗:弱毒苗和中等毒力苗,点、滴、饮、注射 灭活苗:注射
➢ 卵黄抗体:用于预防和早期治疗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引起鸡传染 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体。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的一 种以淋巴组织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 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
一、生物学特性
IBDV属双股RNA病毒,病 毒粒子直径55~60nm,衣壳由 32个壳粒组成,壳粒正20面体 对称。无囊膜。
➢ 鹌鹑和麻雀偶尔感染发病 ➢ 免疫抑制
三、微生物学诊断
➢ 鸡胚接种 SPF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表现为鸡胚体表 出血、肝脏肿大、坏死,肾脏充血、有坏死灶,肺脏 极度充血,脾脏呈灰白色,有时有坏死灶。
➢ 雏鸡接种 3~7周龄鸡Hale Waihona Puke 口接种,可见法氏囊肿大、 水肿出血。
➢ 血清学检查 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ELISA等。
第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ppt课件
![第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f78755192e45361166f54d.png)
3.传播途径
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 吸道传染。
一般认为,本病不发生垂直传播。
9
4. 流行特点
本病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主要流行形式为暴发。表现为迅速发病、死亡和康 复的特点。经7~9天停息。 发病率接近100%,病死率差异较大,小则3~5%, 多则80%。
10
四、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3天。 病鸡精神萎顿,羽毛蓬乱,病鸡畏寒,卧地,蹲伏, 拥挤在一起,腹泻,排出黄白色黏稠和水样稀粪,极度虚 弱,最后死亡。
14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胸腹部肌肉出血 15 (图片引自刘晨、许日龙编著《实用禽病图谱》)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腿部肌肉出血
(图片引自刘晨、许日龙编著《实用禽病图谱》)
1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腿部肌肉出血点、斑 17
(图片引自郑明球、蔡宝祥主编《动物传染病诊治彩色图谱》)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粘膜有带状出血
18
(图片引自郑明球、蔡宝祥主编《动物传染病诊治彩色图谱》)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法氏囊肿胀、出血、水肿 19 (图片引自刘晨、许日龙编著《实用禽病图谱》)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法氏囊粘膜出血、水肿 20 (图片引自刘晨、许日龙编著《实用禽病图谱》)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法氏囊肿胀、出血、水肿 21 (图片引自吴清民主编《兽医传染病学》)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易变异,经常有变异毒株或新 的亚型出现,主要表现在毒力变异(出现高致病力毒株) 和抗原性变异(出现新的亚型)。各亚型及变异毒株之间 不能完全交叉保护。
1980年以前,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由致病力较弱的 毒株引起,引起的病死率在10~30%之间,用传统疫苗免 疫效果很好。1980年以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出现毒力 和抗原性的较大变异,发病引起的病死率在30~80%之间, 平均50%,用传统疫苗免疫无效或效果很差。
传染性法氏囊课件(共19张PPT)《禽病防治》
![传染性法氏囊课件(共19张PPT)《禽病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6d8712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f.png)
症状
【典型感染】
潜伏期2~3d,鸡群常突然发病,并迅速波及鸡群。病 鸡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羽毛蓬乱,翅膀下垂,呆立, 有的病鸡自啄肛门;排白色或黄白色的稀便;严重病鸡伏地、 机体脱水,趾爪干瘪,眼窝凹陷,最后极度衰竭死亡。发病 3d后,体温常升高随后下降,3~7d死亡率较高,随后迅速 减少,呈尖峰式死亡,病程约7d。如果鸡群死亡数量再次增 多,往往预示继发感染,病程可达半月之久。发病后期易继 发鸡新城疫及大肠杆菌病等,使死亡率增高。
灭活疫苗分为油乳剂灭活苗和囊组织灭活苗,主要用于经过 两次活疫苗免疫后的种鸡,其中囊组织灭活疫苗效果最好,但来 源有限,价格较高,因此仅用于种鸡群和制备抗体。
【非典型感染】
发病初期剖检出现法氏囊肿大、肾肿大,后期才见 到法氏囊的典型病变,故给初期的诊断带来难度,有时 胸肌、腿肌有经度出血。 Nhomakorabea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及特征性的病变可作出现场诊断。若需确诊, 尚需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以及血清学检查。IBD病鸡通常有 急性肾炎、肌肉出血及腺胃出血等病理变化,因此,应注意与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鸡贫血病及新城疫等相鉴别(表2-1)。
病原
目前已知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有2个血清型,即血 清l型(鸡源性毒株)和血清Ⅱ型(火鸡源性毒株)。只有 血清I型对鸡致病,血清Ⅱ型感染火鸡但不致病。血清I型 又分为6个亚型,亚型之间的交叉保护率为10%~30%,这种 抗原的差异是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按IBDV的致病力 可分为致弱毒株(疫苗株:弱毒株、中等毒株、中等偏强 毒株)、经典强毒株(cIBDV)、超强毒株(vvIBDV)及抗 原变异株(vIBDV)。传统疫苗株对超强毒株及抗原变异株 的交叉保护率仅为10%~30%,因此,这又是免疫失败或效 果不理想的另一原因。
4Q11传染性法氏囊炎PPT演示课件
![4Q11传染性法氏囊炎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f5b1363b3567ec112d8a2c.png)
12
6、防制-2
c:搞好免疫接种。 疫苗种类:目前疫苗有三种 一是弱毒,安全但遇强毒时保护率较低; 二是中等毒力,有轻度损伤,对血清I型 强毒保护率高; 三是中等偏强毒力型,在两周龄前使用均 对法氏囊造成严重损伤,引起免疫抑制,但 不影响对IBD本身的保护力。对ND免疫失败 是重要标志。
13
6、防制-3
病死鸡肌肉色泽发暗,大腿内外侧和胸 部肌肉常见条纹状或斑块状出血。
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常见出血点或出血斑。 肾脏肿大,常见尿酸盐沉积,输尿管有 多量尿酸盐而扩张。盲肠扁桃体多肿大、出 血。
9
4、病理变化- 2
法氏囊病变具有特征性,水肿,比正常 大2~3倍,囊壁增厚,外形变圆,呈土黄色, 外包裹有胶冻样透明渗出物。
十一、传染性法氏囊炎
江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1
传染性法氏囊炎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
IBD是由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 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本病首先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也称 冈博罗病。目前本病在世界养鸡的国家和地区广泛 流行,也是我国近几年来严惩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 染病之一。
15
食欲逐渐消失,颈和全身震颤,病鸡步态不稳,羽 毛蓬松,精神萎顿
16
病鸡出现腹泻,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便
17
大腿内外侧和胸部肌肉常见条纹状出血
18
大腿内外侧和胸部肌肉常见出血斑
3%的煤酚皂溶液、0.2%的过氧乙酸、2% 次氯酸钠、5%的漂白粉、3%的石炭酸、3%福尔 马林、0.1%的升汞溶液可在30min内灭活病毒。
4
2、流行病学-1
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各种品种的鸡都易 感。主要发生于2-15周龄,3~6周龄最易感。
6、防制-2
c:搞好免疫接种。 疫苗种类:目前疫苗有三种 一是弱毒,安全但遇强毒时保护率较低; 二是中等毒力,有轻度损伤,对血清I型 强毒保护率高; 三是中等偏强毒力型,在两周龄前使用均 对法氏囊造成严重损伤,引起免疫抑制,但 不影响对IBD本身的保护力。对ND免疫失败 是重要标志。
13
6、防制-3
病死鸡肌肉色泽发暗,大腿内外侧和胸 部肌肉常见条纹状或斑块状出血。
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常见出血点或出血斑。 肾脏肿大,常见尿酸盐沉积,输尿管有 多量尿酸盐而扩张。盲肠扁桃体多肿大、出 血。
9
4、病理变化- 2
法氏囊病变具有特征性,水肿,比正常 大2~3倍,囊壁增厚,外形变圆,呈土黄色, 外包裹有胶冻样透明渗出物。
十一、传染性法氏囊炎
江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1
传染性法氏囊炎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
IBD是由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 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本病首先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也称 冈博罗病。目前本病在世界养鸡的国家和地区广泛 流行,也是我国近几年来严惩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 染病之一。
15
食欲逐渐消失,颈和全身震颤,病鸡步态不稳,羽 毛蓬松,精神萎顿
16
病鸡出现腹泻,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便
17
大腿内外侧和胸部肌肉常见条纹状出血
18
大腿内外侧和胸部肌肉常见出血斑
3%的煤酚皂溶液、0.2%的过氧乙酸、2% 次氯酸钠、5%的漂白粉、3%的石炭酸、3%福尔 马林、0.1%的升汞溶液可在30min内灭活病毒。
4
2、流行病学-1
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各种品种的鸡都易 感。主要发生于2-15周龄,3~6周龄最易感。
法氏囊病图谱课件
![法氏囊病图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3c8daa2b160b4e777fcf4f.png)
法氏囊
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海林
法氏囊病图谱
1
病毒简介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为双RNA病毒科。病毒
耐热,耐阳光及紫外线照射,耐酸不耐碱,IBDV的自 然宿主仅为雏鸡和火鸡。不同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 IBD母源抗体阴性的鸡可于1周龄内感染发病,有母源 抗体的鸡多在母源抗体下降至较低水平时感染发病。 3~6周龄的鸡最易感。该病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季 节性。卫生条件差而伴发其它疾病时死亡率可达40% 以上,在雏鸡甚至可达80%以上。
15
图11、法氏囊严重法充氏囊血病、图谱出血,呈紫葡萄色
16
图12、法法氏氏囊囊病褶图谱皱出血点
17
图13、肾脏法肿氏囊大病图,谱花斑肾
18
图14、输尿管法氏中囊有病图尿谱 酸盐沉积而扩张
19
图15、盲肠法氏扁囊桃病图体谱 肿大、出血
20
预防
• 严格卫生管理
加强消毒,进鸡前鸡舍(包括周围环境) 用消毒液喷洒→清扫→高压水冲洗→消 毒液喷洒(几种消毒剂交替使用2-3遍) →干燥→甲醛熏蒸→封闭1~2周后换气 再进鸡。饲养鸡期间,定期进行带鸡气 雾消毒,可采用0.3%次氯酸钠或过氧乙 酸等,按30~50ml/m3。
• 选用对鸡群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
法氏囊病图谱
23
法氏囊病图谱
5
剖检症状
• 病鸡严重脱水,皮肤与胸肌、腿肌不易剥离。
• 病死鸡肌肉色泽发暗,大腿内外侧和胸部肌肉
常见条纹状或斑块状出血。图3、图4、5、6
• 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常见出血点或出血斑。图7、
8
• 法氏囊水肿,比正常大2~3倍,呈土黄色,内
有胶冻样透明渗出物。图9、10
• 严重病例可见法氏囊严重出血,呈紫黑色如紫
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海林
法氏囊病图谱
1
病毒简介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为双RNA病毒科。病毒
耐热,耐阳光及紫外线照射,耐酸不耐碱,IBDV的自 然宿主仅为雏鸡和火鸡。不同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 IBD母源抗体阴性的鸡可于1周龄内感染发病,有母源 抗体的鸡多在母源抗体下降至较低水平时感染发病。 3~6周龄的鸡最易感。该病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季 节性。卫生条件差而伴发其它疾病时死亡率可达40% 以上,在雏鸡甚至可达80%以上。
15
图11、法氏囊严重法充氏囊血病、图谱出血,呈紫葡萄色
16
图12、法法氏氏囊囊病褶图谱皱出血点
17
图13、肾脏法肿氏囊大病图,谱花斑肾
18
图14、输尿管法氏中囊有病图尿谱 酸盐沉积而扩张
19
图15、盲肠法氏扁囊桃病图体谱 肿大、出血
20
预防
• 严格卫生管理
加强消毒,进鸡前鸡舍(包括周围环境) 用消毒液喷洒→清扫→高压水冲洗→消 毒液喷洒(几种消毒剂交替使用2-3遍) →干燥→甲醛熏蒸→封闭1~2周后换气 再进鸡。饲养鸡期间,定期进行带鸡气 雾消毒,可采用0.3%次氯酸钠或过氧乙 酸等,按30~50ml/m3。
• 选用对鸡群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
法氏囊病图谱
23
法氏囊病图谱
5
剖检症状
• 病鸡严重脱水,皮肤与胸肌、腿肌不易剥离。
• 病死鸡肌肉色泽发暗,大腿内外侧和胸部肌肉
常见条纹状或斑块状出血。图3、图4、5、6
• 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常见出血点或出血斑。图7、
8
• 法氏囊水肿,比正常大2~3倍,呈土黄色,内
有胶冻样透明渗出物。图9、10
• 严重病例可见法氏囊严重出血,呈紫黑色如紫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0112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8.png)
防治措施
疫苗接种
• 定期接种有效的法氏囊 病疫苗,提高鸡只的免
• 疫根力据。养殖规模和病情选 择合适的疫苗接种方案。
环境卫生
• 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 定期消毒,减少病毒的
• 传控播制。鸡只的密度,避免 饲养环境过度拥挤。
控制措施
• 加强鸟类的监测与管理, 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的
• 鸡采只取。有效的生物安全措 施,避免病毒的传播。
病例分析
1
典型案例分析
我们将通过一个典型的鸡传染性法氏囊
诊断方法
2
病案例,探讨其发病过程和治疗方案。
使用血清学检测、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学
分离鉴定等诊断方法明确病因。
3
防治措施实施
根据诊断结果,采取针对性的疫苗接种 和环境卫生措施,控制疾病的传播。
总结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与控制的建议
定期接种疫苗,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并加强鸟类管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鸡传染性法氏 囊病的关键。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PPT课件
欢迎来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一起探索这种 疾病的背后故事,了解它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简介
1 什么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常见的鸟类疾病,以囊状器官的感染为特征,对鸡类健康和养 殖业造成严重威胁。
2 病原体是什么?
2 常见误区分析
经常性检测鸡只的健康状况、合理选择疫苗和控制措施,可以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 误诊和误治。
3 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包括养殖户经验、兽医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与养殖业相关机构的合作经验等。
参考资料
1. 文献引用 2. 相关链接
感谢收看!
禽类传染病06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禽类传染病06鸡传染性法氏囊病](https://img.taocdn.com/s3/m/0807d14ecc7931b765ce15d8.png)
腿肌和胸肌出血,呈块状或条状
胸肌出血
鸡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
法氏囊普遍水肿,浆膜面呈胶冻样
法氏囊出血呈紫葡萄样
法 氏 囊 黏 膜 出 血 、 坏 死 呈 紫 红 色
法氏囊水肿,粘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弥漫出血 。
病程较长者可见法氏囊萎缩,干酪样坏死
肾脏肿胀,有尿酸盐沉积
法氏囊干酪样坏死,肾脏尿酸盐沉积
免疫抑制严重,而危害性更大。
病雏精神沉郁,两翅下垂,缩颈,闭目,嗜睡,排出 灰白色石灰浆样稀粪。
病鸡头垂地,闭眼呈昏睡状态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
病鸡精神萎顿,羽毛蓬松
本病的突出表现是鸡群突然发病,采食量锐减,死亡率增 高。呈尖峰死亡曲线。
鸡群的饲养管理条件越差,发病年龄越小,或伴发有其他 疾病,如新城疫等,死亡率就越高。
防制
• 雏鸡可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一是弱毒型疫苗(A30) 主要用于没有污染的鸡场;二是中等毒力疫苗(B87、NF8 株 ),对法氏囊有轻度损伤,10d左右恢复正常,对鸡保 护率高,一般用于污染场。
• 在发病早期可注射高免血清或无病原体污染的卵黄抗体。 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IBD疫苗
免疫抑制;2.制定免疫程序:a.提高种鸡的抗体水平 使子代3--4周龄得到保护,b.雏鸡的免疫。 • 发生IBD的措施:注射卵黄抗体;补充Vit电解质;控 制继发感染;消毒。
防制对策
• 1.母源抗体监测:最好为微量中和,但琼扩最易 推广。
• 1日龄阳大于80%,则10日龄再测,若大于 50%,则17~24日再接;若小于50%,14~21日 接种。
传染性法氏囊病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
特征
IBDV 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
![IBDV 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64aa104431b90d6c85c77a.png)
非典型症状: 主要见于老疫区或具有一定免疫力的 鸡群,或感染低毒力毒株的鸡群。该型感 染率高,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表现少 数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轻度腹泻,死 亡率一般在3%以下。但病程和鸡群的整个 流行期都较长,常在一个鸡群中反复发生, 直至开产。该型主要造成免疫抑制,造成 其它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甚微或基本无效。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本病 可直接接触传播,也可经污染的饲料、饮 水、空气、用具等间接传播。感染途径包 括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但尚无垂 直传播的证据。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和周期 性。
四、发病机理
IBDV侵入宿主后,先在肠道巨噬细胞和淋巴 细胞中增殖,再随血流扩散至肝脏和法氏囊,并 在法氏囊定居和繁殖,然后随血流扩散至全身, 出现第二次病毒血症。病毒的靶细胞主要是法氏 囊中的B淋巴细胞,感染鸡的B淋巴细胞受到大量 破坏(裂解),造成法氏囊的萎缩,并导致体液 免疫失败。病毒还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诱导 产生趋化因子,引起多种组织的广泛出血和白细 胞浸润,从而引起相应组织的炎症和水肿,凝血 时间延长。
作业: 制定肉种鸡的法氏囊疫苗的免疫程 序
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教学重点、难点
1、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症状及病理变化;
2、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及防制措施。
概述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 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是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发病率高, 病程短,病鸡严重腹泻,极度虚弱,并有不同程 度的死亡。 病变特征是胸肌、腿肌出血、法氏囊出血、 肿大或明显萎缩、肾脏肿大并有尿酸盐沉积。幼 鸡感染后还可引起免疫抑制,对多种疫苗的免疫 应答性降低,对多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强,从而 导致严重损失。
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共11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共11张PPT)《动物疫病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e41936b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b.png)
道感染,也可经呼吸道感 5~7d达到高峰,以后很快
染。
停息,表现为高峰死亡和迅 速康复的曲线。本病常与大肠杆菌、新城疫源自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5
三、临床症状
经眼接种3周龄鸡24小时后可见法氏囊的组织学变化,2-3天可 见症状,雏鸡群常大批突然发病,传播迅速,2-3天内可使60~ 70%雏鸡发病终究传播全群。
11
2
二、病的发生
1.病原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属于双股双节RNA 病毒科双股双节RNA病毒属, 基因组由两个片段的双股RNA 构成。病毒能在鸡胚上生长繁 殖,经尿囊腔接种后3~5d鸡 胚死亡,胚胎全身水肿,头部 和趾部充血和小点出血,肝有 斑驳状坏死。由变异株引起的 病变仅见肝坏死和脾肿大,不 致死鸡胚。
典型发病鸡群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发病鸡群的早期临床症状之 一是有些鸡啄自己的泄殖腔,随即病鸡出现腹泻,排出白色黏稠 或水样稀便。随着病程的发展,采食减少,颈和全身震颤,病鸡 步态不稳,羽毛蓬松,畏寒,精神萎顿,卧地不动,体温常升高, 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 病鸡脱水严重,趾爪干燥,眼窝 凹陷,最后衰竭死亡。急性病鸡可在出现临床症状1~2d后死亡, 鸡群3~5d达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在初次发病的鸡场多呈显 性感染,临床症状典型,死亡率高。以后发病多转入亚临诊型。
• 目前已知IBDV有2个血清型,即 血清Ⅰ型(鸡源性毒株)和血清Ⅱ 型(火鸡源性毒株)。血清Ⅰ型毒 株中可分为6个亚型(包括变异株), 这些亚型毒株在抗原性上存在明 显的差别,这种毒株之间抗原差 异性可能是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极为稳定,能 够在鸡舍内长期存在,且特别耐 热。
3
• 2.易感动物 自然感染仅发
传染性法氏囊病
一、简 介
3.5.2防控传染性法氏囊病 课件《禽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3.5.2防控传染性法氏囊病 课件《禽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343fde3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4.png)
一、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措施
1 平时卫生防疫措施
培训所有养鸡场工作人员,明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 入方式和阻断措施。
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将易感鸡与已经感染的鸡以及 他们的分泌物、排泄物有效隔离。
防止携带IBDV的笼具、设备、鞋和衣服、车辆、授精仪 器、人员、鸟类、鼠进入养禽场。
一、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措施
鸡胚免疫中等剂量的IBD疫 苗比孵化后免疫,法氏囊病变恢 复的快。
一、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措施
05 新型疫苗
IBD亚单位苗,以杆状病毒病或酵母表达的蛋白。 表达IBDV免疫基因重组活病毒载体疫苗。 DNA疫苗。
一、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措施
06 免疫时间
雏鸡弱毒苗和中等毒力苗免疫时间7-21日龄。有时1日龄 免疫接种(和马立克病一起)。
如果未做抗体水平检测,肉用雏鸡和蛋鸡多在2周龄和 4~5周龄时进行两次弱毒苗免疫。
标准抗原作AGP测定母源抗体水平,若1日龄阳性率 <80%,可在10~17日龄首免,若阳性率≥80%,应在7~10 日龄再检测后确定首免日龄;若阳性率<50%时,就在14~ 21日龄首免,若≥50%,应在17~24日龄首免。母源抗体水 平越高,首免时间推后。
一、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措施
2
免疫接种
01 疫苗种类
IBD中等毒力苗。能导致1日龄鸡法氏囊萎缩和免疫抑制。
IBD中等偏强毒力苗。突破母源抗体需要的IBDV数量少。
一、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措施
02
优点
免疫接种种鸡群,提升母源抗体,通常保护小鸡1-3周。
保护小鸡免受早期感染而引起的免疫抑制。被动转移的 抗体能够提供保护。
一、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措施
3 发生IBD时的处理措施
1 平时卫生防疫措施
培训所有养鸡场工作人员,明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 入方式和阻断措施。
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将易感鸡与已经感染的鸡以及 他们的分泌物、排泄物有效隔离。
防止携带IBDV的笼具、设备、鞋和衣服、车辆、授精仪 器、人员、鸟类、鼠进入养禽场。
一、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措施
鸡胚免疫中等剂量的IBD疫 苗比孵化后免疫,法氏囊病变恢 复的快。
一、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措施
05 新型疫苗
IBD亚单位苗,以杆状病毒病或酵母表达的蛋白。 表达IBDV免疫基因重组活病毒载体疫苗。 DNA疫苗。
一、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措施
06 免疫时间
雏鸡弱毒苗和中等毒力苗免疫时间7-21日龄。有时1日龄 免疫接种(和马立克病一起)。
如果未做抗体水平检测,肉用雏鸡和蛋鸡多在2周龄和 4~5周龄时进行两次弱毒苗免疫。
标准抗原作AGP测定母源抗体水平,若1日龄阳性率 <80%,可在10~17日龄首免,若阳性率≥80%,应在7~10 日龄再检测后确定首免日龄;若阳性率<50%时,就在14~ 21日龄首免,若≥50%,应在17~24日龄首免。母源抗体水 平越高,首免时间推后。
一、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措施
2
免疫接种
01 疫苗种类
IBD中等毒力苗。能导致1日龄鸡法氏囊萎缩和免疫抑制。
IBD中等偏强毒力苗。突破母源抗体需要的IBDV数量少。
一、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措施
02
优点
免疫接种种鸡群,提升母源抗体,通常保护小鸡1-3周。
保护小鸡免受早期感染而引起的免疫抑制。被动转移的 抗体能够提供保护。
一、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措施
3 发生IBD时的处理措施
传染性法氏囊病简述护理课件
![传染性法氏囊病简述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ac786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1.png)
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遵循医嘱
在护理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医嘱,按时 给药、治疗,确保家禽尽快康复。
PART 05
传染性法氏囊病患者的康 复与日常护理
康复指 导
休息与活动
心理支持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剧烈运动, 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安慰和支 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调整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鼓励多喝水。
日常护理建议
监测病情
定期测量体温、观察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感染 源接触。
疫苗接种
根据医生建议接种相关疫苗,提高免疫力。
患者及家属的注意事 项
遵循医嘱
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不擅自更改治疗方案。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机制
病毒感染后,病毒在肠道细胞内复制,导致肠道炎症和肠道通透性增加,病毒进入 血液。
病毒随血液传播至法氏囊,在法氏囊内大量复制,导致法氏囊损伤和免疫抑制。
感染后鸡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容易感染其他疾病,且疫苗接种效果不佳。
PART 02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 状
早期症状
01
02
细小斑丘疹。
口腔粘膜变化
患者的口腔粘膜可能出 现充血、水肿、溃疡等
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心脏疾病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 吐、抽搐、意识障碍等
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可能并发心肌炎, 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
并发症
心脏疾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心肌 炎等心脏疾病。
肝脏疾病
遵循医嘱
在护理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医嘱,按时 给药、治疗,确保家禽尽快康复。
PART 05
传染性法氏囊病患者的康 复与日常护理
康复指 导
休息与活动
心理支持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剧烈运动, 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安慰和支 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调整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鼓励多喝水。
日常护理建议
监测病情
定期测量体温、观察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感染 源接触。
疫苗接种
根据医生建议接种相关疫苗,提高免疫力。
患者及家属的注意事 项
遵循医嘱
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不擅自更改治疗方案。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机制
病毒感染后,病毒在肠道细胞内复制,导致肠道炎症和肠道通透性增加,病毒进入 血液。
病毒随血液传播至法氏囊,在法氏囊内大量复制,导致法氏囊损伤和免疫抑制。
感染后鸡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容易感染其他疾病,且疫苗接种效果不佳。
PART 02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 状
早期症状
01
02
细小斑丘疹。
口腔粘膜变化
患者的口腔粘膜可能出 现充血、水肿、溃疡等
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心脏疾病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 吐、抽搐、意识障碍等
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可能并发心肌炎, 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
并发症
心脏疾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心肌 炎等心脏疾病。
肝脏疾病
兽医课件-传染性法氏囊病
![兽医课件-传染性法氏囊病](https://img.taocdn.com/s3/m/4b1d4ff190c69ec3d4bb7590.png)
劑均可減輕病症,控制疫情。 ➢ 在飲水中加入複方口服補液鹽以及多維,以保持
雞體水、電解質、營養平衡 ➢ 防止繼發感染。
病例
養雞專業戶飼養的817肉食雞5000餘只,現已12 日齡,雞群中個別雞出現精神沉鬱,食欲減退, 後將其淘汰。晚上發現又有很多雞出現了以上症 狀,當時畜主以為是溫度不夠,但是提高溫度後 無明顯變化。第二天早晨大群雞出現了以上症狀, 同時排白色石灰樣稀便,並死亡50餘只。就診時 雞群發病率已達60%以上,死亡600餘只
2、提高種雞母源抗體水準
種雞18-20周齡、40-42周齡分別用 IBDV油佐劑滅活苗免疫接種,雛雞能獲得較 為整齊和較高的母源抗體,雛雞在2-3周齡得 到保護,防止雛雞早期感染和免疫抑制
3、雛雞免疫接種
➢ 雛雞免疫接種,首免日齡的確定受母源抗體的 影響,
➢ 用瓊擴試驗測定1日齡雛雞母源抗體,陽性率 ﹤80%,於10-16日齡首免;80%≦陽性率 ﹤100%,在7-10日齡再測,陽性率在50%, 確定14-18日齡首免
4、疫苗選擇
弱毒疫苗: 毒力弱,對法氏囊沒有損害,易受母源抗體干擾,產生抗體
遲,效價低,A30等。 中等毒力型:對法氏囊輕度可逆性損傷,對血清Ⅰ型強毒保
護率高,污染場使用效果好,B87等。不能突破母源抗體保護, 引起免疫失敗。 中等偏強毒力型:兩周前使用導致法氏囊嚴重損傷,引起免 疫抑制,散毒,引起下批雛雞免疫抑制。 滅活疫苗:種雞群的加強免疫。
二、病原學
1、分類 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雙RNA病毒科、禽
雙RNA病毒屬 單衣殼,無囊膜病毒,病毒呈二十面體
狀; 無凝集紅細胞特性。
2、增殖:
➢ 病毒主要存在於法氏囊、脾臟,其次腎臟
➢ 9-11日齡雞胚絨毛尿囊膜接種,接種3-5d雞 胚死亡,胚胎全身水腫,頭部和趾部充血和 小點出血,肝臟有斑駁狀壞死;變異株引起 肝壞死、脾腫大,不致死雞胚。
雞體水、電解質、營養平衡 ➢ 防止繼發感染。
病例
養雞專業戶飼養的817肉食雞5000餘只,現已12 日齡,雞群中個別雞出現精神沉鬱,食欲減退, 後將其淘汰。晚上發現又有很多雞出現了以上症 狀,當時畜主以為是溫度不夠,但是提高溫度後 無明顯變化。第二天早晨大群雞出現了以上症狀, 同時排白色石灰樣稀便,並死亡50餘只。就診時 雞群發病率已達60%以上,死亡600餘只
2、提高種雞母源抗體水準
種雞18-20周齡、40-42周齡分別用 IBDV油佐劑滅活苗免疫接種,雛雞能獲得較 為整齊和較高的母源抗體,雛雞在2-3周齡得 到保護,防止雛雞早期感染和免疫抑制
3、雛雞免疫接種
➢ 雛雞免疫接種,首免日齡的確定受母源抗體的 影響,
➢ 用瓊擴試驗測定1日齡雛雞母源抗體,陽性率 ﹤80%,於10-16日齡首免;80%≦陽性率 ﹤100%,在7-10日齡再測,陽性率在50%, 確定14-18日齡首免
4、疫苗選擇
弱毒疫苗: 毒力弱,對法氏囊沒有損害,易受母源抗體干擾,產生抗體
遲,效價低,A30等。 中等毒力型:對法氏囊輕度可逆性損傷,對血清Ⅰ型強毒保
護率高,污染場使用效果好,B87等。不能突破母源抗體保護, 引起免疫失敗。 中等偏強毒力型:兩周前使用導致法氏囊嚴重損傷,引起免 疫抑制,散毒,引起下批雛雞免疫抑制。 滅活疫苗:種雞群的加強免疫。
二、病原學
1、分類 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雙RNA病毒科、禽
雙RNA病毒屬 單衣殼,無囊膜病毒,病毒呈二十面體
狀; 無凝集紅細胞特性。
2、增殖:
➢ 病毒主要存在於法氏囊、脾臟,其次腎臟
➢ 9-11日齡雞胚絨毛尿囊膜接種,接種3-5d雞 胚死亡,胚胎全身水腫,頭部和趾部充血和 小點出血,肝臟有斑駁狀壞死;變異株引起 肝壞死、脾腫大,不致死雞胚。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2a0e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5.png)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患病鸡或污染的环 境传播,也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
定期对鸡群进行抗体检测,确保免疫 效果良好。
0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的治疗与护理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青 霉素、链霉素等,以控制 感染和减轻症状。
注射免疫球蛋白
通过注射免疫球蛋白提高 鸡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 力。
隔离饲养
将患病鸡隔离饲养,防止 疾病传播。
护理措施
提供适宜的环境
保持鸡舍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湿度适中,减少应激因素。
扑杀处理
对确诊感染的鸡只进行扑杀处理,防止疾病 扩散。
加强监管
对养鸡场进行定期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 处理。
疫苗接种
选用优质疫苗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保证疫苗质量。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养鸡场的实际情况和鸡只日龄, 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
正确接种方法
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确保疫苗 的有效性。
免疫效果监测
由于食欲减退和腹泻, 病鸡体重迅速下降。
由于腹泻和饮水增加, 病鸡出现脱水症状。
病理变化
01
02
03
04
法氏囊病变
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感染 后法氏囊充血、水肿,表面有
出血点。
肾脏病变
肾脏肿大,颜色变淡,表面有 出血点。
肠道病变
肠道黏膜充血、出血,肠道内 容物呈黄白色水样。
其他器官病变
其他器官如胸腺、脾脏等也有 不同程度的病变。
0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养殖场鸡群突然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发病率和死 亡率较高。
案例二
某农村散养鸡出现类似症状,但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疫情 扩散。
兽医课件:传染性法氏囊病
![兽医课件:传染性法氏囊病](https://img.taocdn.com/s3/m/d67d7c784028915f814dc207.png)
二、病原学
1、分类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双RNA病毒科、禽
双RNA病毒属 单衣壳,无囊膜病毒,病毒呈二十面体
状; 无凝集红细胞特性。
2、增殖:
➢ 病毒主要存在于法氏囊、脾脏,其次肾脏
➢ 9-11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接种3-5d鸡 胚死亡,胚胎全身水肿,头部和趾部充血和 小点出血,肝脏有斑驳状坏死;变异株引起 肝坏死、脾肿大,不致死鸡胚。
2、提高种鸡母源抗体水平
种鸡18-20周龄、40-42周龄分别用 IBDV油佐剂灭活苗免疫接种,雏鸡能获得较 为整齐和较高的母源抗体,雏鸡在2-3周龄得 到保护,防止雏鸡早期感染和免疫抑制
3、雏鸡免疫接种
➢ 雏鸡免疫接种,首免日龄的确定受母源抗体的 影响,
➢ 用琼扩试验测定1日龄雏鸡母源抗体,阳性率 ﹤80%,于10-16日龄首免;80%≦阳性率 ﹤100%,在7-10日龄再测,阳性率在50%, 确定14-18日龄首免
经消化道感染;
4、流行特征:
➢ 发病急、传播快,感染后3d出现死亡,5-7d达到高 峰,以后很快平息,表现为高峰死亡和迅速康复的曲 线。
➢ 死亡率一般15-20%,强毒感染死亡率达到70%;
➢ 本病发生后,出现免疫抑制,通常易与大肠杆菌病、 新城疫、鸡毒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死亡率上升。
➢ 初生雏鸡感染IBDV出现的免疫抑制最为严重,可使 法氏囊发生坏死性的不可逆病变。1周龄后感染IBDV 的鸡,其影响有所减轻。
4、疫苗选择
弱毒疫苗: 毒力弱,对法氏囊没有损害,易受母源抗体干扰,产生抗体
迟,效价低,A30等。 中等毒力型:对法氏囊轻度可逆性损伤,对血清Ⅰ型强毒保
护率高,污染场使用效果好,B87等。不能突破母源抗体保护, 引起免疫失败。 中等偏强毒力型:两周前使用导致法氏囊严重损伤,引起免 疫抑制,散毒,引起下批雏鸡免疫抑制。 灭活疫苗:种鸡群的加强免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临床症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潜伏期一般1~2天。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 染。
典型症状: 多见于新疫区或高度易感鸡群,呈急 性暴发,有典型症状和固定病程。病初常 见个别鸡突然发病,精神不振,1天左右波 及全群。病鸡表现沉郁等。腹泻,排出白 色稀粪,肛门周围羽毛污染严重。病鸡畏 寒、挤堆,垂头、伏地,严重脱水,极度 虚弱。发病后1~2天内死亡。整个鸡群的死 亡高峰在发病后5~7天,2~3天后逐渐平息。 死亡率一般在30%左右,严重者可达60%以 上。
三、流 行 病 学
鸡和火鸡是IBDV的自然宿主,但只有 鸡感染后发病。一般侵害2 ~ 11周龄的鸡, 3~6周龄的鸡最易感染,但最小至10日龄左 右、最大至临开产鸡群也有发生。成年鸡 因法氏囊已退化,故呈隐性感染。近几年 我国鸡群发病年龄多在17~20日龄,且在同 一鸡群可反复发生。
三、流行病学
二、病原学
2、血清型 目前已知IBDV有2个血清型,即1型和 2型。两型病毒的抗原相关性小于10%,因 此相互交叉保护作用低。血清1型病毒为鸡 源毒株,只对鸡致病。血清1型又分不同亚 型,各亚型之间相关性约为10%~70%。血 清2型毒株为火鸡源毒株,一般对鸡和火鸡 均无致病性。
二、病原学
3、变异: IBDV变异性较强,易发生毒力和抗原 变异。 4、稳定性: IBDV在外界环境中非常稳定,在鸡舍 中可存活2~4个月,56℃ 5h或60℃ 30 min 仍有活性。耐酸碱和紫外线。
肌胃腺胃交界处:出血斑、溃疡
法氏囊肿胀、出血、呈紫葡萄状
七、诊断
1、初步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特征症状和病变 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
七、诊断
2、确诊 病原学诊断:病毒分离鉴定 血清学诊断:琼脂扩散试验(AGP)、 ELISA、荧光抗体实验、中和试验等 分子生物学:RT-PCR
八、鉴别诊断
六、病理变化
典型性IBD的病例表现尸体脱水,胸 肌、腿肌有不同程度的条状或斑点状出血。 特征病变为法氏囊肿大、出血(紫葡萄 状)。输尿管变粗,泄殖腔积有多量灰白 色稀粪。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常有出血斑点 或溃疡。盲肠扁桃体出血、肿胀。肾脏稍 肿胀,有尿酸盐沉积。
六、病理变化
本病的特征性组织学病变是法氏囊充 血、出血,髓质大量淋巴细胞变性、坏死, 有多量细胞碎片,异染颗粒或空腔。
法氏囊?
法氏囊又称为腔上囊,为鸟类泄殖腔背 面的一个憩室,是鸟类特有的培育B细胞成 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二、病原学
1、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双股 RNA病毒科(Birnaviridae),禽双股RNA病 毒属(Avibirnavirus)。分A、B两个片段。5 种主要蛋白VP1-VP5,VP2为主要结构蛋白。 抗原变异主要发生在VP2上。
传染性法氏囊病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
传染性法氏囊病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理 五、临床症状 六、病理变化 七、诊断 八、鉴别诊断 九、预防与控制
教学、流行病 学; 2、熟悉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 化; 3、掌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技术,并能提 出合理化的防治措施。
九、防制
预防: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严禁引进病鸡。 执行严格的兽医卫生防疫消毒措施。 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全进全出的饲 养方式。发现病鸡应及时隔离,死鸡要焚 烧或深埋。
免疫接种: 预防本病的最重要的措施,特别应做 好种鸡的免疫。预防本病的疫苗有两大类: 活疫苗、灭活疫苗。 活疫苗:弱毒、中等毒力及中等偏强 毒力型。
区别:雏鸡白痢、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球 虫病 雏鸡白痢:发病日龄14~21d,粪便呈浆糊 状,肛门常有干石灰样粪便封堵,病死鸡 常有肺炎和肝脏肿大、变性、坏死,抗菌 药物治疗有效。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呼吸道症状,罗 音,甩头,打喷嚏等,腺胃、肌肉和法氏 囊一般无病变。 鸡球虫病:血便且用抗球虫药治疗有效。
教学重点、难点
1、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症状及病理变化;
2、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及防制措施。
概述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 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是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发病率高, 病程短,病鸡严重腹泻,极度虚弱,并有不同程 度的死亡。 病变特征是胸肌、腿肌出血、法氏囊出血、 肿大或明显萎缩、肾脏肿大并有尿酸盐沉积。幼 鸡感染后还可引起免疫抑制,对多种疫苗的免疫 应答性降低,对多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强,从而 导致严重损失。
弱毒苗一般在7~10d或18 ~20d免疫接 种。 灭活苗可在种鸡产蛋前加强免疫,使 所产雏鸡具有较高的母源抗体,可以保护 雏鸡免受早期感染。 高免血清或者卵黄抗体可以防止本病 的流行或者减少损失。
治疗:对症治疗用止泻药比如次碳酸铋、 肉酸蛋白等有一定效果,按量一天一次, 连用3d
小结: 1、IBD发病日龄 2、临床及剖检变化 3、诊断措施 4、防制要点
非典型症状: 主要见于老疫区或具有一定免疫力的 鸡群,或感染低毒力毒株的鸡群。该型感 染率高,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表现少 数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轻度腹泻,死 亡率一般在3%以下。但病程和鸡群的整个 流行期都较长,常在一个鸡群中反复发生, 直至开产。该型主要造成免疫抑制,造成 其它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甚微或基本无效。
作业: 制定肉种鸡的法氏囊疫苗的免疫程 序
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本病 可直接接触传播,也可经污染的饲料、饮 水、空气、用具等间接传播。感染途径包 括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但尚无垂 直传播的证据。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和周期 性。
四、发病机理
IBDV侵入宿主后,先在肠道巨噬细胞和淋巴 细胞中增殖,再随血流扩散至肝脏和法氏囊,并 在法氏囊定居和繁殖,然后随血流扩散至全身, 出现第二次病毒血症。病毒的靶细胞主要是法氏 囊中的B淋巴细胞,感染鸡的B淋巴细胞受到大量 破坏(裂解),造成法氏囊的萎缩,并导致体液 免疫失败。病毒还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诱导 产生趋化因子,引起多种组织的广泛出血和白细 胞浸润,从而引起相应组织的炎症和水肿,凝血 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