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教案
![中药鉴定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421c9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2.png)
中药鉴定学教案一、课程概述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的品种、质量、规格、真伪、优劣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中药鉴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鉴定的定义、任务、发展简史等。
2.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技能,包括中药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等。
3.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包括中药的传统鉴定方法、现代鉴定方法等。
4.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中药鉴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1)中药鉴定的定义(2)中药鉴定的任务(3)中药鉴定的发展简史2.中药鉴定的基本技能(1)中药性状鉴定(2)中药显微鉴定(3)中药理化鉴定(4)中药生物鉴定3.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1)中药的传统鉴定方法(2)中药的现代鉴定方法4.中药鉴定的实验操作(1)中药性状鉴定实验(2)中药显微鉴定实验(3)中药理化鉴定实验(4)中药生物鉴定实验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2.实践教学:采用实验操作、实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中药鉴定的能力。
3.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48学时,每周4学时。
2.实践教学:共计48学时,每周4学时。
3.实习:共计8周。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
3.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
七、教学建议1.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结合中药鉴定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中药鉴定知识。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630a2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4.png)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草药鉴定学是指通过对中草药的何种性质和特征进行观察和判断,以确定其真伪和质量。
答案:A. 外观2. 中药鉴定学中常用的鉴别方法包括何种类型?A. 宏观鉴定B. 微观鉴定C. 化学鉴别D. 色谱法答案:ABCD3. 下列哪种中药具有毛细血管扩张作用?A. 当归B. 川芎C. 桂枝D. 白芍答案:B. 川芎4. 以下中药中,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是?A. 金银花B. 丹参C. 三七D. 防风答案:A. 金银花5.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判断干燥中药材的水分含量?A. 烘箱法B. 空气对流式干燥法C. 化学分析法D. 光谱法答案:A. 烘箱法二、简答题1. 请简述中药的质量评价指标。
中药的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指标、有效成分含量和微生物限度。
外观特征通过观察草药的形态、颜色、气味、味道等来初步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理化指标则是通过对中药草材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挥发油含量等进行测定,以评估其质量。
有效成分含量是指中药中药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一般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微生物限度主要是鉴定中草药中是否有细菌、霉菌和其他微生物污染。
2. 请简要介绍中药的鉴定方法。
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宏观鉴定、微观鉴定和化学鉴别。
宏观鉴定是通过观察中药的外部特征、形态及某些性质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主要包括颜色、气味、味道、形态、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的观察。
微观鉴定是对中药在显微镜下的组织结构、细胞特征、细胞形态等进行观察和鉴定。
通过显微镜的放大和镜片染色等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确认药材的真伪。
化学鉴别是通过对中药中特定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常用的化学鉴别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等。
三、论述题中药的鉴定工作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进行科学准确的中药鉴定,才能确保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发挥应有的疗效。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涉及到中草药的真伪鉴别、质量控制等方面。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89984df4b35eefdc9d33347.png)
中药鉴定名词解释1。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
生药学: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的学问.换句话说,生药学是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研究天然药物应用的学科。
3。
本草: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
4.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即为正品。
5。
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均为伪品。
6.习用品:它是与正品不同的,但在某地区使用历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上也属于混淆品种.7。
代用品:当某些药材的资源缺乏时,选择性味功效,化学成分,药品作用相似的药材,代替正品使用的品种。
8混淆品:由于药品的外观像或者名字像或其他因素,导致两药品混乱.9.中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
10.药材:仅在产地简单加工,通常指没有炮制加工的。
11。
草药:民间或地区性用药,这些药物没有经过化学药物的临床深入研究。
12.生药: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者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好矿物类药材,在国外,生药一般不包括矿物药.13.天然药:天然未经加工的药物.14.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15.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16.自燃:富含油脂的药材,层层堆置重压,中央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局部温度增高,先焦化至燃烧;有的药材因吸湿回潮或水分含量过高,大量成垛堆置,产生的内热扩散不出,使中央局部高热炭化而自燃。
中药鉴定学试卷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91542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d.png)
中药鉴定学试卷1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2.性状鉴定: 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3.怀中抱月:指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4.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5. 挂甲: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将指甲染成淡黄色,习称挂甲;二、选择题一单选题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A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倍数倍数倍数倍数倍数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A.根及根茎类中药B.全草类中药C.果实种子类中药D.皮类中药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A. 太子参B. 党参C. 明党参D. 南沙参E. 北沙参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A. 石细胞B. 结晶C. 纤维D. 导管E. 油室碎片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A.星点B.云锦状花纹C.朱砂点D.车轮纹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A.人参B.甘草C.黄连D.黄芪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A.蓝色B.红色C.绿色D.紫色E.黄色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A.油细胞B.油管C.油室D.树脂道E.蜜腺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A. 磁石B. 自然铜C. 朱砂D. 雄黄二多选题得分评卷人1.中药鉴定的依据是:ABCA.中国药典B.卫生部药品标准C.地方药品标准D.中药志E.中药鉴定学2.在产后加工过程中需要“发汗” 的药材有AB:A. 厚朴B.杜仲C. 延胡索D.丹皮E.人参3.下列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BDA.黄连B.厚朴C.黄柏D.五味子 E黄芪4.“四大怀药”是指BCDEA. 金银花B.山药C.地黄D. 菊花E.牛膝F. 当归5.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的药材是ABEA.黄芩B.丹参C.泽兰D.佩兰E.茺蔚子6.用水提取后,取提取液置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可产生持久性泡沫的药材为ABCE:A.人参 B.三七 C.桔梗D.苦参 E.柴胡7.金银花的显微特征是ABCA.腺毛B.花粉粒C.非腺毛D.草酸钙方晶E.油细胞8.何首乌具有以下哪些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ABDA.含蒽醌类衍生物B.块根有异常维管束C.根茎有异常维管束D.含卵磷脂E.含生物碱9.马钱子的性状特征有ABDA.扁圆形纽扣状或扁长圆形B.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C.外表光滑无毛D.底面中心有圆点状突起的种脐10.茯苓的描述正确的是BCA.气芳香,味苦涩B.含多种四环三萜酸类化合物C.多孔菌科真菌干燥菌核D.含草酸钙方晶三、填空题1.绿壳砂连壳晒干,称壳砂;剥去果皮,将种子团晒干,并上白粉,称砂仁;2.野麝捕获后将腺囊连皮割下,将毛剪短,阴干,习称毛壳麝香;除去囊壳,取囊中分泌物,习称麝香仁;3.黄芩根内部暗棕色、中心枯朽者称宿芩;4.防风根头不多有密集的细环节,习称蚯蚓头;5.牛黄药材中,黄红色至棕黄色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6.检查含氰苷类药材的特征性的理化鉴别方法为苦味酸钠反应;7.人参药材的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8.绵马贯众叶柄横切片滴加l%香草醛溶液及盐酸呈红色的是间隙腺毛;9.写出下列药材的药用部位延胡索块茎蟾酥动物分泌物番红花柱头海金沙孢子牛黄胆结石麻黄草质茎钩藤带钩的茎枝通草茎髓黄连根茎厚朴皮10.写出下列生药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的类别人参、黄芪皂苷淫羊藿、槐米黄酮得分评卷人黄柏、钩藤生物碱白芷、当归挥发油地黄、山茱萸环烯醚萜苷11.写出下列药材用于质量控制的一个代表性化学成分:天麻天麻素马钱子士的宁生地黄梓醇黄连小檗碱朱砂硫化汞12..写出下列生药的商品规格少答一个扣分:茯苓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茯神、芍药赤芍、白芍花鹿茸二杠、三岔、四岔四、判断题1、本草经集注由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着,收载动、植、矿物三类药物共365种,分上、中、下三品;2.黄芩产后加工过程须用水洗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3.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是乌头的剧毒成分;4.火试时,海金沙可产生爆鸣声且有闪光,无灰渣残留;5.辛夷在冬末春初花开放时采摘,此时药材含油量高;6.正品黄连的粉末镜检均可见黄色的石细胞;7.当归的横切面的皮层和韧皮部有油细胞散在;8.半夏和天南星的粉末中均可见淀粉粒和草酸钙针晶;9.天麻在立夏以前采挖者称“春麻”,质坚实,质量佳;10.正品牛黄用口尝或用舌舔之,味苦,清凉感直达舌根及喉部,久含皆然,同时无杂味及臭味;五、问答题1.常用的生药鉴定方法是什么常用的生药鉴定方法有5大类,即性状鉴定、基原鉴定、理化鉴定、显微鉴定和生物鉴定;2.中药材产后加工的意义是什么保证药材质量,便于调剂和有效成分煎出、利于运输、贮藏、保管、消除或降低毒性、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3.写出麻黄的来源及其粉末的主要显微特征麻黄来源于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粉末特征为: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侧面观似电话听筒状;有嵌晶纤维;导管分子端壁斜面相接,接触面具多数穿孔,形成特殊的麻黄式穿孔板;得分评卷人。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2aeb5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0.png)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药鉴定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研究中药的炮制方法B. 研究中药的药效C. 鉴定中药的真伪与质量D. 研究中药的栽培技术答案:C2. 下列哪种药材属于动物类中药?A. 黄芪B. 当归C. 牛黄D. 白术答案:C3. 中药的采收季节对药材质量有何影响?A. 无影响B. 影响药材的形态C. 影响药材的药效D. 影响药材的贮存答案:C4. 中药材的“五味”指的是?A. 甘、酸、苦、辣、咸B. 甘、酸、苦、辛、咸C. 甘、甜、酸、苦、辣D. 甘、酸、苦、辣、涩答案:B5. 中药的“归经”是指?A. 药材的采集地B. 药材的加工方法C. 药材对人体的影响部位D. 药材的贮存条件答案:C二、填空题1.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科学。
答案:性状、真伪、质量、药效、炮制2. 中药材的采收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适时、适质、适量、适宜3. 中药的“四性”指的是寒、热、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凉4. 中药材的贮存条件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干燥、通风、防潮、防虫5. 中药鉴定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态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三、简答题1. 简述中药鉴定学的意义。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对中药材的性状、真伪、质量、药效和炮制等方面的研究,确保中药材和中成药的质量安全,保障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中药材的合理采收、加工、贮存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描述中药材的采收原则及其重要性。
中药材的采收原则是适时、适质、适量、适宜。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afd312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f.png)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中药鉴定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药材的鉴别、性质与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材是指经过采集、加工、干燥等处理后所使用的中草药。
中药材的鉴定是检验药材真伪与质量的基础工作,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中药鉴定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的归纳。
一、中药鉴别中药的鉴别主要通过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特点、部位特点、质构特点、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判断。
通过外观观察、组织解剖、显微镜观察、色谱鉴定等手段来进行鉴别。
1.形态特征:包括外形、颜色、大小、质地、气味等方面的特征。
2.生长环境特点:包括生长地点、生长环境、栽培特点等。
3.部位特点:不同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4.质构特点:包括材质、纤维、器官、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5.化学特征: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色谱特征、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特点。
二、中药性质与质量评价中药性质与质量评价主要涉及到活性成分、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等方面的鉴定与分析。
1.活性成分鉴定:对于中草药中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的鉴定,如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等。
2.化学成分鉴定:通过色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对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色谱指纹图谱:通过色谱分离技术得到的草药鉴别指纹图谱,用于评价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性。
三、中药杂质检验中药杂质检验主要包括外来杂质检测、微生物检验、重金属检测等方面。
1.外来杂质检测:包括脂肪、淀粉、矿物质、蛋白质等方面的检测。
2.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方面的检测,检验中药材的卫生质量。
3.重金属检测:包括溶出物测定、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方法,以确定中药材中重金属的含量。
四、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草药的药效,即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效应。
中药毒理学研究中药材的毒性反应与安全性评价。
1.中药药理学:包括中药的药效、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内容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06b5f3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0.png)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内容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中药材的鉴别、质量评价以及药效成分分析等方面。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对中药材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中药鉴别是中药鉴定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鉴别是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
分析,来区分中药材的真伪和杂质的方法。
通过对中药材外观、色泽、气味、质地等特征进行观察,以及使用显微镜等工具进行细胞学和解剖学研究,可以判断出中药材的真实性和品质。
其次,中药质量评价也是中药鉴定学的重要内容。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主要从外观、理化指标和有效成分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
包括评估中药材的色泽、大小、形状等外观特征,测定其中的水分、灰分、挥发油含量等理化指标,以及分析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如化学成分和药效成分等。
最后,中药鉴定学还包括对中药材中药效成分的研究与分析。
中药材中的药效
成分是中药的主要活性组分,对中药的疗效起到决定性作用。
通过使用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可以对中药材中的药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解析中药的药效机制以及不同产地、不同贮藏条件对中药材中药效成分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中药材的鉴别、质量评价和药效成分的
分析。
这些研究内容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安全性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药鉴定学 教材
![中药鉴定学 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d0c4f4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8.png)
中药鉴定学教材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专业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技术和原理。
以下是一些中药鉴定学教材的推荐:
1.《中药鉴定学》(第三版)作者:徐玉存、艾晓机、陈德祥该教材对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知识、常用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大量的实例,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要点和技能。
2.《中药鉴定学》(第二版)作者:李风逊、唐丽萍
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药鉴定学的理论基础、方法和应用,重点强调了中药鉴定的原则和技巧,适合初学者阅读。
3.《中药物理鉴定学》作者:陆清霞、张永东、赵敏
该教材主要介绍了中药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的鉴定方法和技术,对中药鉴定学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剖析。
4.《中药鉴定学》(第四版)作者:刘学锋、魏承帆、廖建娟该教材综合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中药鉴定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结合专业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中药鉴定的理论和实践。
以上是一些较为经典的中药鉴定学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学习和参考。
同时,也建议多参考相关学术期刊、研究报告等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保持对中药鉴定学领域的更新了解。
中药鉴定学的作用和意义
![中药鉴定学的作用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f627a1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3.png)
中药鉴定学的作用和意义
一、中药鉴定学的作用
1、作为药物科学研究的基础:中药鉴定学为中药药理、毒理、合成化学等具体研究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和定量数据,为中药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鉴别药物的正规成分及添加物:中药鉴定学可以鉴定药物的正规成分和指示成分,也能鉴别药物中添加物的存在,从而达到防止添加毒素和有害物质的目的。
3、保证药物质量:药物的质量是影响药物疗效的关键因素,中药鉴定学可以根据中药的成分特征,来检测药物的质量,保证药物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开发新药:新药的质量和疗效有其定量结构的必要性,中药鉴定学可以检测中药的结构,并通过结构改造研究新药物,为药物的改良和开发新药提供依据。
二、中药鉴定学的意义
中药鉴定学是从中药的药理学和药物化学角度出发,研究中药的成分结构,分析中药的成分特征,辨识中药的成分,鉴定中药的特性,定量测定中药的浓度,为合理使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的科学研究。
中药鉴定学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评价中药的正规成分及添加物,保证其质量,使用中药安全、有效。
它的研究使我们了解中药的多样性,进一步深入认识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效特性,指导中药的开发和新药的研制。
同时,中药鉴定学还对改善中药的药物制剂技术和材料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中药在临床上的使用质量,延长其质量保证期,促进中药的科学化发展。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63e5e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8.png)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的()。
A. 来源、性状、功效B. 来源、性状、真伪C. 来源、成分、真伪D. 性状、成分、功效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鉴定的方法()。
A. 性状鉴定B. 显微鉴定C. 理化鉴定D. 临床鉴定答案:D3. 中药鉴定的目的是()。
A. 确保中药的安全性B. 确保中药的有效性C. 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D. 确保中药的美观性答案:C4. 以下哪种药材不是通过显微鉴定来鉴定的()。
A. 金银花B. 黄芪C. 丹参D. 人参答案:D5. 中药鉴定学中,常用的显微鉴定方法不包括()。
A. 横切片观察B. 纵切片观察C. 粉末观察D. 临床观察答案:D6. 中药鉴定学中,常用的理化鉴定方法不包括()。
A. 薄层色谱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红外光谱法答案:B7. 中药鉴定学中,常用的生物鉴定方法不包括()。
A. DNA分子鉴定B. 蛋白质鉴定C. 细胞培养鉴定D. 化学成分鉴定答案:D8. 中药鉴定学中,常用的仪器不包括()。
A. 显微镜B. 紫外分光光度计C. 高效液相色谱仪D. 电子天平答案:D9. 中药鉴定学中,常用的试剂不包括()。
A. 碘液B. 硫酸C. 氢氧化钠D. 盐酸答案:B10. 中药鉴定学中,常用的标本不包括()。
A. 原植物标本B. 原动物标本C. 原矿物标本D. 原微生物标本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中药的来源鉴定B. 中药的性状鉴定C. 中药的真伪鉴定D. 中药的临床应用答案:ABC2. 中药鉴定学常用的显微鉴定方法包括()。
A. 横切片观察B. 纵切片观察C. 粉末观察D. 临床观察答案:ABC3. 中药鉴定学常用的理化鉴定方法包括()。
A. 薄层色谱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红外光谱法答案:ABCD4. 中药鉴定学常用的生物鉴定方法包括()。
中药鉴定学教案
![中药鉴定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77a1a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e.png)
中药鉴定学教案一、课程概述中药鉴定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定。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药学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常见中药的性状、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
2、能够根据中药的各项特征进行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中药鉴定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2)中药鉴定的历史和发展;(3)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2、常见中药的性状、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1)根类中药的鉴定;(2)茎类中药的鉴定;(3)叶类中药的鉴定;(4)花类中药的鉴定;(5)果实类中药的鉴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实地观察、实验操作。
3、中药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1)中药的真伪鉴别方法;(2)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四、教学资源1、教材:《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等相关书籍。
2、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天平、滴定管等实验器材。
3、教学地点:中药鉴定实验室、药用植物园等实践教学基地。
五、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个学时,分为个教学周。
每周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X周: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时);常见根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常见茎类中药的鉴定(学时);常见叶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常见花类中药的鉴定(学时);常见果实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中药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学时);实验操作和实地观察(学时)。
第X周:复习和考试(学时)。
六、考核方式及标准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
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占总评成绩的%。
简述中药鉴定学的内涵及任务
![简述中药鉴定学的内涵及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4c96e3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1.png)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内涵包括对中药材的鉴别、鉴定和评价。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保证中药材的质量、规范中药材的使用以及保护中药资源。
一、中药鉴定学的内涵1. 中药材的鉴别:包括对中药材的形态特征、性状、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保正确识别中药材。
2. 中药材的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药效成分等方面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品质和真伪。
3. 中药材的评价: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确定其适宜的使用范围和方法。
二、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 保证中药材的质量:通过对中药材的鉴别、鉴定和评价,保证中药材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药效和安全性。
2. 规范中药材的使用:对中药材进行鉴别和评价,指导中药的选择和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 保护中药资源:通过对中药材的鉴定,减少假冒伪劣品的流通,保护中药资源,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结回顾中药鉴定学是保证中药质量、规范中药使用和保护中药资源的重要学科,其内涵包括中药材的鉴别、鉴定和评价。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保证中药质量、规范中药使用和保护中药资源。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中药鉴定学,我们能更好地认识中药材,提高中药质量,规范中药使用,保护中药资源。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观点作为文章写手,我深知中药鉴定学的重要性,也深刻理解其内涵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不仅关乎中药质量和安全性,也关乎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应该加强对中药鉴定学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对中药材的鉴别和鉴定水平,为保护中药资源、规范中药使用、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鉴定学的内涵及任务是重要而复杂的,但我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为中医药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药鉴定学作为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学科,其内涵和任务都非常复杂,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
在中药材的鉴别方面,需要了解中药材的形态特征、性状、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来进行学习和积累。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2681f8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9.png)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中药药材的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中药鉴定的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中药药材的基本鉴定方法和流程,包括外观特征、显微特征、理化性质等。
2. 熟悉中药鉴定的相关知识,包括中药药材的分类、来源、生长环境等。
3. 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鉴定难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中药鉴定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
1. 中药药材的分类及其特征
- 中药的基本分类
- 中药药材的分类与命名
- 中药药材的外观特征及显微特征
2. 中药药材的来源与质量控制
- 中药药材的采集与处理
- 中药药材的生长环境与适应性
- 中药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
3. 中药药材的理化性质鉴定
- 中药药材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特征
- 中药药材的热性、寒性、温性、凉性等性质
- 中药药材的水溶性、酸碱性、溶液的光学性质等4. 中药药材的鉴别与鉴定方法
- 中药药材的外观鉴别。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https://img.taocdn.com/s3/m/d59b086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c.png)
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且非常重要的科学学科,它是指用理论和实践方法来对中药品种进行鉴定并判断其质量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核心,它对于保障中药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推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1、中药鉴定学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对中药药材进行鉴定,判断其品种、质量、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同时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品种的来源,防范假冒伪劣产品,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鉴定中药的品种、质量、来源及科学使用方法,保障人体的健康和中药产业的发展。
3、中药鉴定学的对象是中药药材及其制剂。
二、中药鉴定分类中药鉴定可分为两类:状物鉴定和性质鉴定。
1、状物鉴定状物鉴定又称形态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器皮、花、叶、茎、根、果实、种子、树皮、茸毛、矿物、地理产地等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从而确定该药材的品种、质量和产地。
2、性质鉴定性质鉴定又称性状、理化、化学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药材的理化、化学和生物学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或比较分析,从而确定该药材的品种、质量、适应症和活性成分。
三、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中药鉴定是中药学的基础,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1、保障人民健康中药是我国重要的治疗工具,因此,中药质量的保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责任。
中药鉴定学可以对中药药材的品种、质量、产地、适应症和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或消除中药对人体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2、保障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中药在我国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也是传统的文化和知识资源。
中药鉴定学可以对中药品种的来源、药材的品质、活性成分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中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同时可以促进中药生产和市场的有效规范和管理。
四、中药鉴定的原理和技术1、中药鉴定的原理在中药鉴定过程中,需要遵循中医药“四体对照”原理。
四体对照,即器质损伤与否对比、色泽、外形、气味、口感、结构等外观特征对比、病虫害检查和与同类药材的鉴别等方面进行全面对照,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和错误鉴别。
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c2f5b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1.png)
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药鉴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中药的化学成分B. 中药的药理作用C. 中药的真伪鉴别D. 中药的炮制方法答案:C2. 以下哪种药材属于道地药材?A. 人参B. 黄芪C. 甘草D. 黄连答案:A3. 中药鉴定中常用的显微鉴别方法是什么?A. 显微镜观察B. 薄层色谱C. 高效液相色谱D. 紫外光谱答案:A4. 以下哪种药材不属于动物类药材?A. 鹿茸B. 牛黄C. 珍珠D. 茯苓答案:D5. 中药鉴定中,药材的水分含量通常不得超过多少?A. 10%B. 12%C. 15%D. 20%答案:C(以下题目略)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中药鉴定学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哪些?A. 感官鉴定B. 显微鉴定C. 化学鉴定D. 物理鉴定答案:ABC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药材的质量?A. 产地B. 采收季节C. 加工方法D. 贮藏条件答案:ABCD(以下题目略)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所有药材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鉴定才能使用。
答案:正确2. 中药鉴定学只关注药材的真伪鉴别,不涉及药材的质量评价。
答案:错误(以下题目略)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药鉴定学的主要任务。
答案:中药鉴定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药材的真伪鉴别、质量评价以及安全性评价,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2. 描述中药鉴定中常用的几种显微鉴别方法。
答案:中药鉴定中常用的显微鉴别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显微化学试验和显微定量分析等。
(以下题目略)结束语:通过本次考试,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药鉴定学的作用和意义
![中药鉴定学的作用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5f6fbd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6.png)
中药鉴定学的作用和意义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品质、鉴别、鉴定、评价和控制的学科,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中药鉴定学对于保障中药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药作为一种药材,在采摘、加工、贮存等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虫蛀、混杂等问题,导致药材品质下降,影响其药效。
中药鉴定学通过对中药材的鉴别和鉴定,能够及时发现药材中的杂质和有毒有害物质,保证中药品质的安全、稳定和优良。
其次,中药鉴定学对于推动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但是,由于中药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药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中药鉴定学通过对中药材中药效成分的鉴定和评价,可以为中药现代化的推进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撑。
另外,中药鉴定学对于中药质量监管和质量控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药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中药质量不稳定、质量控制不严格等问题时有发生。
中药鉴定学可以制定科学、严格的中药质量评价标准,并通过鉴别、鉴定和评价等手段,对中药质量进行监管和控制,从而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中药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如果能够加强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为中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a7f03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6.png)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B. 中药的临床应用C. 中药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D. 中药的制备工艺2.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A. 真实性B. 科学性C. 系统性D. 随意性3. 中药鉴定中常用的显微鉴定方法是什么?A. 色谱法B. 光谱法C. 显微镜检查D. 重量法4. 中药材的采收季节对药材质量有何影响?A. 无影响B. 影响药材的药效成分含量C. 影响药材的外观形态D. 影响药材的储存条件5. 以下哪种药材的鉴定方法属于理化鉴定?A. 观察药材的颜色和形状B. 闻药材的气味C. 测定药材的熔点D. 尝药材的味道6. 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炒制B. 蒸制C. 浸泡D. 干燥7. 以下哪种药材的鉴定主要依靠药材的显微结构?A. 人参B. 黄芪C. 甘草D. 茯苓8. 中药材的储存条件对其质量有何影响?A. 无影响B. 影响药材的药效成分含量C. 影响药材的色泽和形态D. 影响药材的保质期9. 以下哪种药材的鉴定方法属于生物鉴定?A. 观察药材的显微结构B. 测定药材的化学成分C. 利用微生物发酵D. 利用植物生长反应10. 中药材的真伪鉴别中,以下哪项是不需要的?A. 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B. 闻药材的气味C. 测定药材的重量D. 尝药材的味道答案:1-5 CDBCC 6-10 CDDD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科学。
2. 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炒制、蒸制、________、________等。
3. 中药材的储存条件应保持干燥、________、________,以保证药材的质量。
4. 中药材的显微鉴定主要观察药材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显微结构。
5. 中药材的真伪鉴别不仅要依靠感官鉴定,还需要借助________、________等科学方法。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https://img.taocdn.com/s3/m/aa4bda6bf121dd36a22d8246.png)
中药鉴定学笔记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医疗保健的天然药物,有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
道地药材: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
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浙八味:浙贝母、白术、杭白菊、杭菊花、杭麦冬、延胡索、温郁金、玄参真伪优劣: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藏的品种即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其他中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品种正确,但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1、简述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3)研究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扩大寻找新药源2、解决中药的品种混乱的途径(1)深入实际调查,加强考证本草(2)考察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3)严格规范名称,力求一药一名(4)研究活性成分,寻求药效实证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1)发掘民间药,民族药,从民间和民族用药经验中寻找新的药物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3)以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扩大新药源(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扩大新药源(5)从古代本草中寻找新资源(6)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4、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论述)(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各地区用药名称不尽相同。
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又叫楞子棵,在江苏某地区又称天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如《本草经集注》曰:“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
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从古至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以致清代吴其睿得出这样的结论:“凡草有白毛者,以翁名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影响中药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14
变质现象
(1)虫蛀 (2)霉变:含糖类 (3)变色 (4)走油 (5)风化 (6)自燃: (7)挥发性成分挥散
15
第四章 中药鉴定
一、中药鉴定的依据 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三、中药鉴定方法 四、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16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成药部颁标准 》 《进口药材部颁标准》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1
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历代重要本草著作:
1、《神农本草经》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
著
2、《本草经集注》后世药物分类的导源
3、《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
药典
4、《证类本草》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
今天研究宋以前本草发展最完备的参考书。
5、《本草蒙筌 》作者:陈嘉谟;特点:注意
11.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的放射状纹理,有 时指放射状的维管束,如丹参;有时指放 射状裂隙,如防风。
12.隔瓤:指木瓜剖面中心部分所见凹陷的 棕黄色子房室,常与果肉相连,把种子隔 开成数室。女贞子有时具有双仁,也称隔 瓤。
4.瘤状突起:药材表面的较粗大的不规则类圆 形或半圆形突起
28
5.种脐:种子脱离果实留下的疤痕。 6.粉尘:药材折断或破碎后飞扬出来的粉状
物 质。 7.粉性:药材含丰富的淀粉,呈细微的颗粒
状。 8.铁骨:指药材体重而坚实不易折断。如三
七 9.铜皮:指药材的外皮呈灰黄色,似金属铜
的颜色,如三七
29
10.黏性:药材含有黏液质或糖类,具有黏 手感。
3.颜色:在描述时一般采用复合色。以后色为主 观察药材形状(呈棕褐色或暗褐色 )
22
二、性状鉴定
4.表面:是药材形状特征的主要部分。 比如:防风的蚯蚓头等。
23
二、性状鉴定
5.质地 描述药材质地的几种方式 颗粒性; 致密; 疏松; 角质性; 质轻; 质硬; 纤维性; 质重; 质软; 树脂性; 粉性;
成分有一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此 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槐米:槐树的花 蕾,芦丁 (2)有效成分含量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 有效成分的总含量达最大值;
如:牡丹皮,丹皮酚5年=3年
安徽铜陵牡丹皮采收年限在移栽第4年的8月下旬-9月中旬
6
1、确定适宜采收期
(3)全草类药材不能单凭一种器官 确定: 有效成分存在于各个器官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中药指纹图谱
3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
1、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 究
2、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3、中药材GAP标准研究 4、中药材资源开发研究
4
第二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 一、中药的采收 二、中药的加工 三、中药的贮藏
5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1、确定适宜采收期 (1)有效成分含量高,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有效
(4)有毒成分中药,以有效成分总 含量最高、毒性成分较低为宜。
7
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
(1)根及根茎类:秋、冬
(2)茎木:秋、冬或全年
(3)皮类:春末夏初
(4)叶类:开花前;果实未成熟前 (5)花类:在花完全盛开前 (6)果实种子类:
果实---果实成熟:女贞子(冬季) 山茱萸(秋末冬初果皮变红)
11
2、常见的加工方法
(1)拣选 (2)漂洗 (3)切片 (4)去壳 (5)蒸、煮、烫 (6)熏硫 (7)干燥:晒干、烘干、阴干、远红外加热干燥、微
波干燥 (8)发汗
12
2、常见的加工方法
发汗: 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 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 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 有利于干燥。 如:茯苓个 7~9月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 “发汗”,摊开晒干,反复再“发汗”至干 13
种子---果实成熟 :牵牛子
(7)全草:茎叶茂盛时 墨旱莲:夏秋季
(8)藻、菌、地衣:视品种而定 茯苓:立秋
8
2、采收的一般原则
动物
一般规律:全年采收 其 它:依品种而定
矿物 全年可采
9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10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一、加工的意义
(1)保证质量 (2)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 (3)利于运输、储藏、保管 (4)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它副作用 (5)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
24
二、性状鉴定
6、断面: 药材折断时的现象 平坦、显纤维性、颗粒性、 胶丝、裂隙、断面的特征 如:防风的凤眼;
防风的凤眼
25
二、性状鉴定
7.气:闻到的气味,香气,清香,辛浊等。 8.味:口尝,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气味。
如:乌梅 黄连、黄柏、甘草、党参
26
二、性状鉴定
9、水试:用水浸泡药材,观察水的特征和药 材本身的特征以及变化。 西红花:水泡后柱头呈喇叭状,水染成橙 黄色。
20
二、性状鉴定
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 试的方法,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 也叫经验鉴定. 十要素: 形状 大小 颜色 表面 质地 断面 气 味 水试 火试
21
二、性状鉴定
1.形状:通过肉眼观察药材形状。(骨碎补呈扁平长
条状)
2.大小:一般药材的大小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长5~15cm,宽1~1.5cm,厚0.2~0.5cm )
其它转正标准、地方标准等
17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分三步 1. 取样 2. 鉴定 3. 结果
18
第三节 中药鉴定方法
四大鉴别方法 一、来源(基源) 二、性状 三、显微 四、理化
19
一、来源鉴定
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 识,确定中药的正确学名。 分三步: 1. 采集实物,观察形态 2. 核对文献,对照鉴定 3. 核对标本,确定学名
地道药材,对各药的制法记叙颇祥。
6、《本草纲目》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
统,有纲、目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2
中药鉴定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前:传统的性状鉴别为主 80年代: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 80-90年代:光谱、色谱及电子显微技术 9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近年:计算机技术用于中药鉴定学,
10、火试:有些药材火烧之后,能产生特殊的 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 通过火烧产生的特征和现象鉴别。
27Biblioteka 二、性状鉴定1.油点:药材断面或柑类果皮上呈现的油润点 状,为含挥发油的分泌腔。
2.亮银星:指有些药材的表面常析出结晶,在 阳光下可见点状闪光。如牡丹皮。
3.疣点:药材表面较细小的不规则类圆形或半 圆形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