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惊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临川派(玉茗堂派)、汤显祖VS吴江派、沈璟
“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
《南柯记》、《邯郸记》
二、《牡丹亭》主题:
《牡丹亭》的主题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谕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勇于反抗的青年一代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探索生活的道路。
汤显祖把这种解放的要求,这种对理想世界的强烈憧憬,解释为“情”;把封建礼教、程朱理学和封建道德观念对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解释为“理”,把人们为粉碎枷锁、摆脱羁绊、冲出牢笼所作的斗争,解释为“以情格理”(情与理的斗争)。他对这种“情”寄托了很大的希望,赋予它一种驾凌三界、摆脱生死的超现实力量。
《牡丹亭》所描写的爱情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的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运动的突破口、或者一种缩影来表现,而不是单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见,因梦生情,由情而病,情痴至死,又因情而生。出生入死,皆情之所至。这不单使全剧从情节结构到人物塑造都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使剧本在爱情描写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作者赋予爱情以能够战胜一切险阻,在为自己开辟道路中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
三、杜丽娘的人物形象特点(与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形象比较):
杜丽娘是剧中的主角,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勇于反抗的妇女形象。追求爱情,坚持理想,生死以之,敢于斗争,这就是杜丽娘这个形象最本质的特点。如果说,《西厢记》中崔莺莺还缺乏独立行动的能力,一举一动都离不开红娘帮助;两百年后的杜丽娘则全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在探索一条通向自由解放的人生道路了。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是坚决的、主动的。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并在阴间继续跟寻,为钟情一生,终于因情而复生。这种性格特征有着很深刻的时代意义,她的遭遇和反抗精神有着广泛的代表性。
四、《牡丹亭》艺术特点:
1、心理活动内容丰富。每出每场,每个曲辞,每个动作,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活动内容。例如出中〔步步娇〕一曲,就通过梳头、照镜、出闺房等小动作,写出了一个顾影自怜、脉脉含情的少女的微妙心情。这不仅是对个人容貌的惊叹,而且也是对自我
的发现,对青春价值的发现和肯定。通过杜丽娘赏春——感春——伤春的感情变化,透露出她的青春苦闷和精神压抑,从而成为人物找回自我的过程,意识觉醒的过程。
2、善于运用生动的词语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描写自然景物,以造成鲜明的形象。如《牡丹亭·惊梦》中,用“袅”来形容晴丝的飘动。
3、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作者爱用前人没用过的词藻,爱用前人没用过的语法,形成一种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
五、《惊梦》赏析
“惊梦”这一出戏通过长期幽居深闺的杜丽娘对美好春色的观赏,以及对春光短暂的感叹,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青春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己美好青春被耽误的不满,反映了在宋明理学等封建礼教桎梏下青年女子的苦闷,揭露了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对青年人的摧残和造成的不幸,表现了鲜明的反封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