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教育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教育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走专业化和分工合作的道路,构建服务于教育信息化的服务平
台和新型产业,必将摸索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教
育信息化的根源是模式和机制
应当看到,我们现在正处于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
渡的历史大变革之中。
在这场大变革中,社会和经济的所有方面都已
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人类社会的进步,除了技术和生产力的进
步之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者说是分工合作关
系的变化。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是一次全社会的重新分工。
今天的
变革将是又一次大规模的、涉及到所有从社会成员的大规模的分工。
由于技术手段、地理距离、通信手段等多方面的限制,虽然从亚当斯
密开始,经济学家们就十分重视和关注分工合作,但是他们所研究的
分工合作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的。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
地理距离造成的信息交流障碍,使得人类社会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作
为统一的经济体进行跨国的分工合作,从而再一次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信息化,包括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
价值。
思想总是落后于无比生动的社会现实的。
当信息社会的曙光已
经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头脑却还停留在工业时代的模式中。
在这方面
的突出表现就是:看不到信息资源的作用;固执于“大而全”、“小
而全”的模式中,拒绝新的、更为细致的分工。
这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已经有许多表现,造成了许多非专业化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把上述分析运用到我们的教育信息化领域里来,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的现象。
以重复建设为例。
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期算起,我们曾经做了多少低水平的重复工作。
同一门课的课件,在各个学校重复出现上百次;大量的、非专业化的辅助教学系统耗费了教师的许多宝贵精力;但是与此同时,专业化的、高水平的、可以持续升级的教学软件却是凤毛麟角,很难找到。
在教学软件市场上,一方面是学校和教师对于教学软件的质量和服务很不满意,另一方面则是教学软件的开发商叫苦,埋怨开发成本高、销售渠道不畅、售后服务负担重。
这些现象恰恰就是我们试图用工业时代的思想和模式对待和处理信息时代的事情所造成的尴尬局面。
近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趋势是:越来越精细的分工,越来越紧密的合作,新的、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业不断涌现。
具体到我们这里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新型的服务业,而不是要求教师们都成为编写计算机程序的专业人员。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然而,在我们一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的导向却正是这样要求的。
甚至一些成果的评价要求 __。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主体,这是说教育软件的需求应当从教师这里来,教育软件的优劣要由使用者――教师来评鉴。
但这绝不是说,教育软件的编写必须
由教师自己来动手。
软件的编写是一种专门的技术,业余的软件编写是不能得到真正的、可以不断更新的软件产品的。
我们需要专业化的、为教育界提供优质服务的新型服务企业。
有人认为,教育信息化的软件必须由教师自己来编。
这是一种误解,多年来的事实已经表明这样的思路是行不通的。
信息时代的新的分工合作的理念,不仅对于正确处理学校和厂家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学校内部的实验室人员和教师的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传统的教育体制的束缚,学校里的教师和实验人员的分工变成了高低贵贱的差别,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挫伤。
这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是极为不利的。
和全社会一样,在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里面也要进行新的有效的分工。
这既包括网络中心和院系的分工,也包括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分工。
没有相关方面的通力合作,信息化的实际效果是无法达到的。
这些深层次的不协调,就是前面所列举的现象的根源。
信息化引发的新一轮分工,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各方的参与动机和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摸索和形成新的分工合作的业务模式。
不管在那个层次上,基本的原则都应该是“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无论是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学校和企业),还是在学校的范围内(网络中心、信息中心、教师、实验室人员),如果没有相关方面的积极的参与,信息化项目
的实施就是没有保证的,就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在这里,一厢情愿的规划和愿望,都是无济于事的。
构建服务平台和新型产业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信息技术已经提供了越来
越有利的技术手段的情况下,有效的机制和业务模式已经成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瓶颈。
解决的出路在于:走专业化和分工合作的道路,
构建服务于教育信息化的服务平台和新型产业,摸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于服务平台的理念,我们可以从服务经济的理论中得到启发。
根据经济科学的研究成果,随着分工的细化,企业或组织的生产流程或者业务流程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部分或者环节,被抽象成为特定的服务(Service),通过外包(outsoucing)由专业化的服务企业
去承担,这就使企业或组织能够把力量集中在自身的专长,或者被称为核心竞争力的方面,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为了实现这样的重新分工,人们需要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
平台。
这就是服务经济的格局和框架。
具体到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技术上,这就是目前广为流行的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所以对于教育信息化来说,一定要 __打破“大而全”、“小
而全”的思想束缚,走专业化和分工合作的道路,形成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新型服务业和服务平台。
如果说的再细一点,教育软件开发的企业,为教育界提供服务平台的企业和提供运营服务的企业也应该进一步细致分工,和紧密合作,形成新的产业链;把事情做专、做细,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按照专业化的方向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共同为学校提供优质的、可持续的服务。
这些细节就不在这里进一步展开了。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的企业、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都需要根据新的新情况和形势,从根本上研究教育信息化的状况,为科学地制定我们的方针提供基础。
首先的第一步是研究相关各方的行为模式,研究它们参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目的和需求,简单地说,他们是为什么而来的。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发和运营的业务模式。
这必须是一个充分考虑各方诉求的切实可行的模式,还必须是一个充分考虑的实施可能性的、可持续的模式。
第三步,根据这样的模式选择和确定技术开发的构架和方法,在这方面 SOA,无疑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框架。
最后,在以上三方面的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将可以指定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措施,使教育信息化的投资得到更好的效果。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