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爱了
弗洛伊德说,“再没有比爱情更容易让人受伤的了”。作为女孩子,作为两性关系中对爱情有更多幻想的一方,看这样一句话,似乎共鸣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而在决定做这个作业之前,正好看了耶鲁大学的一堂公开课,由Peter salovey主讲的爱情,那好吧,我也谈谈爱情好了,至于理论,当然逃不开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爱情是一个人对另一个特定人物所持有的一种态度,是以特殊的方式向一特定对象表达其思想和情感的行为。爱情是在延续种族的本能基础上产生的,延续种族的本能是爱情的生物基础。
而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于1986年提出爱情的三元理论,则认为爱情应该有三个核心成分,亲密( 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conmmitment)。亲密是以彼此的信任为基础的情感表现,包括热情、理解、交流、支持及分享等特点。激情则必然伴随有彼此间性的吸引,以身体的欲望激起为特征。激情的形式常常是对性的渴望,但是从伴侣处得到满足的任何强烈的情感都属于这一类别。承诺是内化为个体心灵需求的一种责任和约定,包括将自己投身于一份感情的决定及维持感情的努力。
同时,亲密、激情和承诺又对应着动机、情绪和认知这三种成分。动机有内发的性驱力,也包括异性之间身体容貌等特征彼此吸引,以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以情绪为主的两性关系是热情的,由刺激引起的身心激动状态,如喜、怒、哀、惧等。而认知成分对情绪和动机是一种控制因素,是爱情中的理智层面,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是承诺的。
斯滕伯格把亲密、激情和承诺这三种成分放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以三种成分的强弱不同来描述两个人之间的爱情关系。根据三种成分的有无,强弱程度的不同,斯滕伯格又划分出八种不同的情感模式。
第一种是无爱,也就是亲密、激情。承诺这三种成分一样也没有,那就基本跟陌生人差不多了,可能最多也就是认识,连朋友都不能算的。我觉得,我们从小到大接触的那么多人,在各种人际圈里面参和着,似乎很大一部分人对我们来说都是无爱的,可能某次聚会见过那张脸,偶尔从朋友嘴中听过这个人,但仅此而已,无爱无痕,相当肤浅。
第二种是喜欢式爱情,它是一种只有亲密而没有激情和承诺的感情,简单一点的,比如说友情就是这样的情感,这也是区分友情和爱情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情感模式中,两个人的相处通常是比较轻松愉快的,没有太多责任之类的限制,情感基调比较和谐,这种情感在男女之间的话,稍有不稳也是很容易发展成爱情的,难怪说男女之间很难有纯洁的友谊。
第三种是迷恋式爱情,情感中包涵强烈的激情,缺乏亲密和承诺。这种情感一般会带有较为强烈的生理反省,比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甚至直接生理上的性反应。这种情感来得很突然和强烈,更多是一种对于美丽外表的生理吸引,被斯滕伯格称为糊涂的爱,比如一见钟情,对对方没有很多的了解就爱得死去活来,这是一种没有理由的爱情,它的生命周期也相对会短一些。女生对于这种爱情总是充满幻想和期待,喜爱那种轰轰烈烈的来势凶猛的爱,殊不知,这种爱情其实是很没有情感基础,是很不靠谱的。
第四种是空洞式爱情,只有承诺,没有激情和亲密。像以前那种包办式婚姻,因为父母的约定而一起过完一生,对彼此有承诺有责任,这种爱情更多的只是尽
义务而已。如果实在西方,一般就是激情燃尽,只是相互照顾过完一生了。
第五种是浪漫式爱情,是一种较高程度的激情和亲密同时发生,没有承诺。我觉得刚进大学的时候,男孩子女孩子之间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爱情,两个人产生一些浪漫的冲动,亲密无间,却缺乏现实的支撑,结果很多情侣在大学毕业的时候面对现实就不得不分开,难怪要说毕业季等同于失恋季了。这时候的关系,不需要承诺来维持,是非常轻松和愉快的,这种情感不求结果,不以婚姻为目的,在一起的快乐似乎比什么都重要。
第六种是伴侣式爱情,亲密和承诺相互结合,缺乏激情。那些感情很好,一起走过大半人生的夫妇,大多就处于这样一种情感状态中,他们一起经过人生的大风大浪,青春时的激情已经随时间慢慢流逝,但是他们之间有亲密有承诺,日常的交流和分享滋润着双方的情感,这种情感极具深度,风雨同舟,不离不弃。虽然没有激情,但双方能体会到一种醇厚的幸福。我觉得这种情感真的需要时间的沉淀,我很羡慕那些白发苍苍相濡以沫的人,温馨的相互依赖。
第七种是愚蠢式爱情,也叫虚幻之爱,只有激情和承诺。这种爱情缺乏亲密,没有相互间的信任、交流与分享,是一种随时都有可能变化的爱情,极其虚幻,极有风险的。在我看来,这种情感没有稳固的基石,双方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一座空中楼阁,看着美丽梦幻,其实到头来只是一场空而已。现在很多女孩子被骗,大多就经历着这样一种情感,比如网恋,双方爱得死去活来,各种甜言蜜语、山盟海誓,很多骗子就接着这种情感的激情,许下无边无际的承诺,哄骗女孩子上当,付出惨痛的代价,在此要告诫各位女同胞们,谈感情一定要擦亮你们的双眼。
最后就是亲密、激情和承诺都结合在一起的完美式爱情。在这种爱情中,人的体验是完整的,是一种圆满的爱,相互尊重,相互吸引,相互交流,充满活力和热情,斯滕伯格认为这样的情感才能真正称之为爱情.但是可惜这种情感现实中一般难以存在,这不过是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状态。我看到斯滕伯格完美的爱情三角线的时候,忍不住想,这样的三角形是最为稳固的形状,这样的爱情模式一旦得以形成,照理说应该是牢固轻易不可损毁的,但偏偏人的思维情感是最为微妙的东西,失之千里差若毫厘,心湖间一丝微小的涟漪也足以引起人情感的波动,造成整个爱情三角线的错位,也就不再是牢固的爱情,所以我想,世上本没有最牢固的情状,再坚固,可能也只不过是一时而已。
把爱情当做一种理论,分出亲密、激情、承诺这样三个成分,固然是斯滕伯格的过人之处,也是对人际关系中最为美妙神秘的情感的一种尝试性探索,但是,人性的复杂,人的心灵情感的多姿多彩,让我们显然不可能因为看了这个理论,就信服的将爱情等同于亲密、激情和承诺!
在我看来,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其实是难以用这个理论去很好解释的。爱情作为一种主观感受,是同时受外部环境、生理反应,和我们人对所有这些内外因素的认知所影响的。这三个因素,充其量是爱情中较为明显,比较重要的部分而已。
很多人并不是因为有了这三个因素才开始谈恋爱的,爱情也是人们对一种亲密关系的需要,现代社会,剩男剩女不胜枚举,我见过太多人,是因为到了年纪,两个人共同需要有爱情,才开始有爱情的。共同点是很重要的因素,有了最初的一点共鸣,产生交叉,两个人才有了无限延伸的可能。
更何况,其实斯滕伯格的爱情观是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在对浪漫、热情、自由的爱情向往中提出来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古老含蓄的文化背景中,爱情不仅仅是两个人独立个性的发挥,也是两个人相知相让的交融。在西方,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