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治理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在一个如大理般美好的城市是一种幸福,但是现在作为大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大理主要水源——洱海 却被逐日污染。“洱海清,大理兴”是全州人民发自内心的呐喊
经验一:着力于综合、全面、系统的工程治理,切实增强洱海保护治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我州对洱海的治理,首先就确立起科学的、系统的综合治理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实现洱海Ⅱ类水质目标;体现“两个结合”:控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实现“三个转变”:湖内治理为主向全流域保护治理转变,从专项治理向系统的综合治理转变,以专业部门为主向上下结合、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治理转变;突出“四个重点”: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湖滨带生态恢复建设、入湖河流和农村面源治理为重点;坚持“五个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法制创新、科技创新;全面实施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洱海生态修复、环湖治污和截污、流域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和城镇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流域水土保持、洱海环境管理工程。
经验二:着力于体制和机制创新,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洱海保护治理的长效机制。针对洱海多年来一直分属大理、洱源两市县,体制不顺,管理协调任务重的实际,将原来隶属洱源县的江尾、双廊两个乡镇划归大理市,并把州洱海管理局调整为市属市管,整个洱海由大理市统一负责管理,理顺了管理体制。州政府与大理市、洱源县和州级8个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签订了洱海保护目标责任书,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并实行风险金抵押和一票否决。建立河(段)长负责制管理模式,明确环湖各镇镇长为其行政范围内入湖河道管理的河长,并由各镇聘请河道管理员对各河段进行责任管理,确保了各项治理任务的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经验三:着力于法制建设,切实加大依法治海、依法管海的力度。长期以来,洱海实行夏秋蓄水质差的洪水,冬春放清水发电,低水位运行,加速了水质恶化。经过反复科学论证,2004年,依法按程序重新修订了《洱海管理条例》,将洱海正常来水年的最低生态运行水位从原来的1971米提高到1972.61米,确保洱海生态用水。“十五”期间,在全面巩固洱海“三取消”的基础上,依法实施了洱海“三退三还”工作,共退鱼塘还湖4324.94亩,退耕还林7274.52亩,退房屋还湿地616.8亩。同时取缔湖内挖沙船9艘、机动运输船126艘,对103艘小旅游船减量重组,保留了52艘并按环保要求进行了技术更新改造。同时
,全面清理、整治、取缔、规范了洱海面山采砂取石行为,并从2004年开始,首次对洱海施行全湖半年封湖禁渔。此外,大理州人民政府还先后完善和颁布实施了洱海水污染防治及入湖河道垃圾污染物处置、滩地管理等实施办法,加强对洱海径流区内农药、化肥的使用管理,为依法治海、管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经验四:着力于科技推广应用,切实提高洱海保护治理的质量和水平。《洱海流域保护治理规划(2003—2020)》已通过评审,并得到省政府批准,为洱海的科学防治奠定了基础。制定了洱海水质监测方案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方案,每月一次对洱海主要入湖河道水质进行监测,及时跟踪掌握洱海流域面源污染及水质动态。完成了洱海1/5000水下地形图及1/500陆地环状地形图的数字化测绘工作,初步建成了“数字洱海”信息管理系统。仁里邑农村生活污水湿地处理技术和云南庆中污水处理厂利用硅藻土处理城市污水技术获得成功,控氮减磷优化平衡施肥发展生态农业技术在洱海流域大面积推广应用。为进一步加大洱海科研力度和科学保护治理水平,州人民政府还于今年4月批准成立了“中国大理洱海湖泊研究中心”。
经验五:着力于创新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保护治理资金。洱海治理需要大量投入,其中“十一五”期间计划总投资约为15亿元。对此,我州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一方面,提高水资源费的收取标准,并从今年7月1日起依法征收洱海风景资源保护费。另一方面,向银行贷一部分资金,并依靠社会力量,率先在全省采用BOT方式由云南庆中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投资35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5000方的灯笼河污水处理厂,取得了投资省、占地少、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的成果。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的项目、资金支持,以及世行项目资金。截至目前,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五”计划提出的20个项目,已完成19项,完成投资72015.47万元,对洱海的保护治理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
经验六:着力于发动全社会参与,全力打造洱海保护治理的良好社会氛围。洱海保护治理是一个区域性、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部门的主导组织,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2004年,我州启用了以洱海保护为重点的中、小学地方环保教材,从娃娃开始狠抓环保教育。同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讲座、墙报、黑板报和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了全州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洱海清、大理兴”意识,使洱海保护治理各项工作得到
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洱海保护治理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