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肖邦第二叙事曲审美意义

合集下载

肖邦第二号作品,充分表达了他对歌唱性的追求!

肖邦第二号作品,充分表达了他对歌唱性的追求!

肖邦第二号作品,充分表达了他对歌唱性的追求!
肖邦《根据莫扎特<唐璜>降B大调主题变奏曲》Op.2
19世纪的欧洲,以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蒂为代表的作曲家将意大利美声唱法(Bel Canto)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歌剧艺术兴起,肖邦似乎也想跟一把潮流,但苦于缺乏创作灵感,但是他却从莫扎特作品中找到了一盏明灯:任何乐器,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发挥出歌唱性。

1827年,年仅17岁的肖邦,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中的唱段“让我们手挽着手”而创作了钢琴作品《降B大调主题变奏曲》op.2,三年后更是完成了《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怀,表达了波兰人在俄罗斯统治下所向往的独立解放之路。

音乐开始部分,乐队激情的演奏犹如歌剧作品中英雄的嘹亮之音,随后钢琴的出现也尽显雍容华贵,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与乐队分庭抗礼,而是一举占据主导地位。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部作品中,肖邦不仅将自己最擅长的乐器(钢琴)与当时的潮流(美声)进行了完美结合,赋予了乐器强烈的歌唱性,更将偶像莫扎特的手法和精髓传承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堪称完美。

浅析肖邦F大调叙事曲的基本特征 - Core

浅析肖邦F大调叙事曲的基本特征 - Core

主题,但不再回复到平静的第一主题,而是向更为激烈的尾声接 近。
尾声(169—最后一小节):尾以占半小节的一个副动机的 模进为基础,音调和节奏紧凑,结构具有方整性。
三、丰富的和声与多变的调性 肖邦的叙事曲在和声方面丰富新颖,喜欢用琶音表现和声,如乐 曲的B和B`段,这种技法比古典主义简单的分解音型要丰富得多,他 还使和声功能范围向不同方向扩张,从而造成其内在发展的动力性 与紧张性氛围,他还运用了一些半音推进的技法,如乐曲108-111小 节,133-136小节.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和声改革者之一。 肖邦叙事曲在调性上变化很频繁。例如该曲的A`段,一共有 13次转调。具体调性变化情况是:F(83-97小节)--bD(98-104 小节)--bG(105-108小节)--b(108-111小节)--bB(112小 节)--g(113小节)--b E(114小节)--E(115—119小节)--C (120-129小节)--F(130-136小节)--bb(137小节)--g(138 小节)--d(139-140小节)。 在F大调叙事曲中,交替性调性的表现很独特,作品开始时是F 大调,结束是在a小调,而且两个调性不分主次,所以这部作品也可 标记为F大调-a小调叙事曲。这些都形成了肖邦独特的风格。 四.极富歌唱性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 肖邦的旋律宽广,富有歌唱性色彩。他的旋律常像说话一样 富有表现力。F大调叙事曲的整个A段是安静的宣叙曲调,像一幅 绝美的风景画,又像一位长者在讲述生动的故事.而F大调叙事曲 的B段突然变为急板,在右手密集琶音地进行下,左手旋律声部 以八度进行来表现如暴风骤雨的景象。乐曲的两个主题在旋律上 形成了微波与巨浪般鲜明对比。 在F大调叙事曲第一主题即以6/8节拍开始并贯穿整首乐曲, 这样的节拍具有叙述性,肖邦还使用了来自波兰民间音乐舞曲典 型的节奏素材,由平稳的三拍子经过变化,形成复合型的六拍子, 长短型节奏和附点节奏的运用尤为明显,这种节奏突出了扬、抑 的不同韵律感,加强了叙事性效果。而第二主题以密集的十六分 音符为主,增强了乐曲旋律进行的伸张性和紧张性,表现了如暴 风雨般的音乐形象,两个主题节奏上的差异大大加强了乐曲的戏 剧性对比。 结语 叙事曲作为一种器乐体裁,是由肖邦首创的。肖邦F大调叙 事曲在结构上采用混合曲式,立足于对比的原则,乐曲始终由两 个对比强烈的主题交替发展乐曲的第一主题的旋律极富歌唱性, 第二主题热情激昂,具有斗争性。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肖邦创作的 独特风格。

赏析肖邦叙事曲的艺术特色 (2)

赏析肖邦叙事曲的艺术特色 (2)

赏析肖邦叙事曲的艺术特色【摘要】肖邦是十九世纪波兰最伟大的钢琴家,最著名的钢琴音乐作曲家。

他首创了叙事曲作为他钢琴曲的载体,在他众多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叙事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肖邦叙事曲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了解肖邦及他的作品。

【关键词】肖邦;叙事曲;民间音乐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肖邦是十九世纪波兰最杰出的音乐家,他一生都致力于钢琴音乐的创作,他的作品涉猎极广,包括协奏曲、奏鸣曲、波罗奈兹、玛祖卡,还有圆舞曲、夜曲、前奏曲、幻想曲、练习曲和叙事曲等各种钢琴曲。

其中叙事曲的创作在他的作品中占有主导地位,他将原本为声乐曲的叙事曲第一次用钢琴演奏,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大型器乐曲,并赋予它史诗般的宏伟气势。

肖邦一生中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g小调第一叙事曲》及《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

在肖邦众多的音乐作品中,叙事曲最具代表性,它综合体现了肖邦的创作特征,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世界观,是世界钢琴艺术中的璀璨明星,在世界音乐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肖邦简介肖邦是一位音乐天才,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钢琴,年仅7岁就可以自己谱曲,8岁时开始登台演出,后就读于华沙音乐学院,1829年他毕业时,正赶上声势浩大的波兰民主运动,年轻的肖邦满怀热情投入到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中去,为了民主和自由而奋斗,革命思想的熏陶对肖邦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与他后来的音乐创作是分不开的。

受文学浪漫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思想双重影响的肖邦,在他的音乐作品中表现出了深厚的爱国热情,成为他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1830年,肖邦为追求音乐的梦想而出国深造,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他深爱的祖国。

1831年秋,华沙起义失败,华沙被反动派攻陷,在赴法途中听到消息的肖邦内心非常悲痛,在他这一时期创作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精神所受到的打击。

在巴黎学习期间,他与流亡的侨民交往密切,时刻关注着祖国的革命运动。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许多在欧洲文艺界影响深刻的人物,如匈牙利伟大的音乐家李斯,意大利杰出音乐家贝利尼和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等。

肖邦第二叙事曲的戏剧性诠释

肖邦第二叙事曲的戏剧性诠释
奏 家 的 演奏 版 本 这 两方 面 诠 释 肖邦 音 乐 中的 戏剧 性 。
关键词 : 戏剧性
演 奏版 本 肖邦 第 二叙 事 曲 作 品 分 析
中 图分 类号 : J 6 0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3 3 5 9 ( 2 0 1 7 ) 2 0 — 0 0 0 2 — 0 3
着 悲情 , 同 时又 带 有 强 烈 的 戏 剧性 。四首 著 名 的叙 事 曲正 是创作于这个时期 。
料 的处 理来 体 现 出某 种 冲 突 或 某 种 突 发 性 的 情 绪 变 化 与
对 比。而音 乐 的戏 剧 性 的 表 现 在 于用 “ 音 响动 态 地 提 出不 平衡 , 并解决不平衡 , 使音 响 趋 于 和 谐 的 矛 盾 发 展 中 展 示 自己独 特 的戏 剧 性 魅 力 。 和声 的谐 和 与不 谐 和 的 交 替 及 不 谐 和 趋 向谐 和 的解 决 , 复 调 的对 比与 衬 托 , 不 同音 色 、
赋 予 了它 们 不 一 样 的特 色 风 情 ,使 这 些 作 品从 传 统 的风
见 是 学 者 们 多数 认 同 的一 首诗 歌 《 希维 德什湖姑娘》 。 诗 中大 概 讲 述 的是 在 美 丽 的希 维 德 什 湖 中住 着 一 位美 丽 的 仙女, 有一 天 , 一位猎人 少年在经过 湖边时发 现了她 。 对 她 的容 貌 惊 为 天 人 , 并 产 生 了深 深 的迷 恋 。 少 年 向仙 女 表
肖邦 的第 二 叙 事 曲 0 p . 3 8 , 作于 1 8 3 6 — 1 8 3 9年 。作 者
的创 作 灵 感来 源 于 他 的 好 友 密 茨 凯 维 奇 的 诗 歌 。乐 曲 于

浅谈肖邦钢琴叙事曲的艺术特征

浅谈肖邦钢琴叙事曲的艺术特征

浅谈肖邦钢琴叙事曲的艺术特征作者:邹越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1期【摘要】肖邦作为接触的浪漫主义作曲家,用其一生创作了四首著名的钢琴叙事曲。

肖邦的钢琴叙事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融入民族忧患意识,并在叙事曲中采用了多种不同曲式结构,追求突破创新,同时,充满了鲜明的音乐标题性,富含思想性,使得叙事曲成为浪漫主义时期最为经典的器乐作品。

【关键词】肖邦;钢琴叙事曲;艺术特征肖邦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将叙事曲运用到钢琴曲写作的作曲家。

叙事曲是一种将叙事、戏剧等形式的融入独唱或者独奏曲中的一种舞蹈歌曲。

叙事曲富有叙事性,富有语言表现力。

肖邦冲突了传统的叙事曲题材形式,运用新的结构将传统的典型规范打破,将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题材用于器乐叙事曲中,并运用钢琴曲创作中,形成了钢琴叙事曲。

肖邦作为叙事曲的创作。

肖邦的的创作灵感更多地来源与民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性气息,将叙事曲从社会的角度更为深入,更具有思想。

肖邦创作了钢琴叙事曲这一题材,构建了属于肖邦特色的音乐品性。

肖邦叙事曲中大多展现了浪漫、诗意和抒情,对19世纪后期作曲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融入民族忧患意识肖邦的钢琴叙事曲往往带有浓郁的民族性,他的创作直接涉及到了民族的灵魂,透露出浓浓的民族特征。

肖邦从小酷爱文学,成长中肖邦对于波兰、立陶宛的历史和传统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进了他对浪漫主义的理解,激发了肖邦内心的思想,为其创作钢琴叙事曲打下了基础。

肖邦根据《康拉德.华伦洛德》写的《g小调叙事曲》,受亚当.密茨凯维支的《魔湖》影响而写的《F 大调第二叙事曲》、根据密茨凯维支《女水妖》写的《bA大调第三叙事曲》《f小调第四叙事曲》等四首叙事曲中身受密茨凯维支作品的影响。

密茨凯维支的作品充满了民歌格调和民间语言,尤其是在体裁上均出现了由历史事件或者当地人民生活的重大事件而经有偿歌手改编而来的杜马。

肖邦运用杜马的特点,将叙事诗和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用音符将其娓娓道来,反映了波兰人民的生活,也反映了波兰的文化特点。

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

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

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摘要: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最重要的杰出音乐家之一,在他短暂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脍炙人口的钢琴作品。

肖邦音乐中所表现出的刚强,豪迈而又赋有细腻,柔美的诗一般的意境,在19世纪浪漫主义最繁荣时期的钢琴音乐中是独树一帜的。

肖邦的一生只创作了4首叙事曲,《F大调叙事曲》是他第二首叙事曲。

肖邦在这首叙事曲中,为了适应标题构思而超出了传统的框框,创造出独特的、非常有机匀称的形式。

关键词:肖邦; 性格特点; 浪漫乐派; 叙事曲; 作品分析肖邦的叙事曲在世界的音乐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叙事曲的产生到肖邦创作叙事曲,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但是肖邦的叙事曲给人的却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仿佛是一种新的体裁。

肖邦叙事曲是钢琴叙事曲,这是前所未有的,同时肖邦讲叙事曲提高到了具有戏剧性和交响性的体裁,创造性的发展了叙事曲这一体裁,提高了它的表现力并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具有更宏伟广阔的史诗性的内容。

一.肖邦的生平简介肖邦Chopin, Frederic Francois(原Fryderyk Franciszek),1810.3.1--1849.10.17,波兰钢琴家,作曲家。

出生在华沙郊区的热拉佐瓦沃拉,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

他自幼深受波兰民间音乐的熏陶,六岁时就跟随阿达尔贝瑞夫尼学习钢琴;七岁时创作了第一首舞曲;八岁时登台公演;十岁时歌唱家卡拉尼拉因肖邦的出色演奏而赠送给他一只怀表;十五岁时他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演奏获赠一枚钻戒;十六岁时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师从约瑟夫.埃尔斯纳学习作曲;十九岁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于1831年定居巴黎,时年21岁,期间主要从事教学和创作;1837年至1847年与女作家乔治.桑邂逅并交往,由于爱情的滋润和乔治.桑的悉心照料,这十年是肖邦创作的鼎盛时期,他的才华淋漓尽致的展露了出来,其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与乔治.桑分手后,1848年肖邦的肺结核病情恶化,但仍坚持教学和举行私人音乐会,在繁重的工作下翌年死于巴黎,享年39岁。

肖邦四首叙事曲的作品标题性及创作特点

肖邦四首叙事曲的作品标题性及创作特点

肖邦四首叙事曲的作品标题性及创作特点黄新羽【摘要】文章围绕肖邦四首叙事曲的作品标题性及创作特点展开讨论,分别对肖邦四首叙事曲研究现状进行叙述简括,进而研究肖邦四首叙事曲的作品标题性特点和创作特点,最后进行文章总结.【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5(000)018【总页数】2页(P59-60)【关键词】叙事曲;标题性;创作特点【作者】黄新羽【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正文语种】中文作为最有禀赋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肖邦堪称伟大的演奏艺术大师之一。

他不但是钢琴诗人,而且在创作钢琴曲时题材多样化、内容丰富化,作品感情淳朴,不少作品成为经久不衰的音乐会经典曲目。

肖邦创作的叙事曲,在众多创作曲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充分表现出波兰民族生活习俗以及炽热的爱国情感。

奔放的曲调、多彩的和声、自由的结构,无不展示着钢琴演奏曲的丰富多彩。

这种叙事钢琴曲体裁是肖邦首创。

其创作的四首叙事曲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鲜明的创作特点,凝聚了此类体裁钢琴曲的音乐精华,值得探究。

国内外研究肖邦叙事曲相关的资料不少,学者们的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创作背景以及乐曲内容方面的研究。

比如1999年出版的《钢琴诗人肖邦》、2001年叶松荣的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1999年葛俭的《肖邦》、1994年黄麟鹏的《西方音乐史》等;二是肖邦在这种音乐体裁上所作的改进和创新。

具体研究成果有2003年由张东盾等人发表的文章《肖邦钢琴叙事曲的艺术特点》、2006年爱德华·巴克斯特·培理的《肖邦的叙事曲》、1999年胡千红的《肖邦钢琴音乐的创作个性》等;三是针对四首叙事曲进行曲式上的细致分析,研究钢琴曲的演奏方法。

具体研究成果有1960年索洛甫磋夫的《肖邦的创作》、2006年刘亦楠的《浅析肖邦F小调第四钢琴叙事曲》、2006任筱敏的《解读肖邦钢琴第一叙事曲所想到的》等;四是针对四首叙事曲进行研究的学术性论文;五是对肖邦的创作历程、叙事曲体裁角度进行研究的相关资料。

肖邦叙事曲解析(一)丨《第一叙事曲》、《第二叙事曲》

肖邦叙事曲解析(一)丨《第一叙事曲》、《第二叙事曲》

肖邦叙事曲解析(一)丨《第一叙事曲》、《第二叙事曲》霍洛维茨演奏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肖邦叙事曲解析(一)第一章:肖邦钢琴作品创作特征肖邦是19世纪波兰最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一百多年来,他的钢琴作品始终响彻音乐舞台,时至今日仍被各国钢琴家盛演不衰,以至成为他们的保留曲目。

肖邦的钢琴音乐在世界人类音乐文化艺术史中占有不朽的地位,其创新的音乐形式和与古典音乐的综合,使他的钢琴叙事曲成为当时和乃至今天在器乐独奏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肖邦作品的叙事性特征充分表现出了肖邦对于表现音乐形象的准确把握和对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完美体现。

从而使得他的音乐在建立在古典主义风格的基础上的同时,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进行革新与综合的优秀典范。

叙事曲(ballad)是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裁出现在音乐艺术领域的。

最初,叙事曲源于中世纪的定型诗,此后,叙事曲从17世纪慢慢衰落。

19世纪初,声乐叙事曲开始普遍流行(此时的代表作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魔王》),而肖邦是第一个把叙事曲运用到器乐中来的作曲家,这种器乐性的叙事曲是一种抒情浪漫性格的曲子,从史诗性戏曲性的曲调上来说,肖邦的叙事曲与舒伯特的以及其他声乐叙事曲相近,但肖邦的叙事曲是大型乐曲,其音乐形象具有广阔的交响性发展,结构复杂。

肖邦在创作叙事曲的年代是1837-1842年间,正是肖邦充满活力的青年时代(即21-31岁期间),也正值波兰资产阶级民主运动高潮时期,波兰人民反对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培育了肖邦深深的民族情感和真挚的爱国热忱,所以在他的几首叙事曲创作当中,祖国和祖国人民成为其创作中的主要主题。

肖邦的叙事曲,据他自己说是根据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诗而创作的。

这一套叙事曲共四首。

齐默尔曼演奏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第二章:肖邦叙事曲浅释第一叙事曲第一叙事曲(B小调,作品23)创作于1831年6月维也纳,1835年献给史托克豪森男爵。

这首叙事曲是根据密茨凯维支的长诗康拉德?瓦连罗德所给的印象写的。

肖邦第二叙事曲的戏剧性诠释

肖邦第二叙事曲的戏剧性诠释

肖邦第二叙事曲的戏剧性诠释作者:黄婷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20期摘要:所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戏剧性总是表现在紧张、深刻的矛盾冲突之中,肖邦的叙事曲中总是蕴含着悲剧性与戏剧性的民族情结。

本文将以肖邦的第二叙事曲为例,主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以及比较不同钢琴演奏家的演奏版本这两方面诠释肖邦音乐中的戏剧性。

关键词:戏剧性演奏版本肖邦第二叙事曲作品分析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002-03戏剧性总是表现在紧张、深刻的矛盾冲突之中,音乐中的戏剧性一般可以理解为通过一系列手段以及音响材料的处理来体现出某种冲突或某种突发性的情绪变化与对比。

而音乐的戏剧性的表现在于用“音响动态地提出不平衡,并解决不平衡,使音响趋于和谐的矛盾发展中展示自己独特的戏剧性魅力。

和声的谐和与不谐和的交替及不谐和趋向谐和的解决,复调的对比与衬托,不同音色、力度、音区、织体的对比与综合运用,都可以形成音响的矛盾与冲突”。

①肖邦的早期钢琴作品就隐隐地透露出戏剧性的因素,直至波兰爆发革命,他被迫背井离乡,满腔热血只能化为指尖下的音符,从此开始显现出浓厚的戏剧性色彩。

在这段时期中,肖邦的钢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风格愈加成熟。

他发展创新了众多体裁,如叙事曲、波罗涅兹、谐谑曲、马祖卡、即兴曲等,给它们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它们不一样的特色风情,使这些作品从传统的风俗性和沙龙性上升到富于民族性、戏剧性、史诗性的高度。

叙事曲作为肖邦代表的新型创作体裁之一,蕴含着特有的叙事性、戏剧性等因素,本文将以肖邦的第二叙事曲为例,主要从乐谱的研究以及演奏版本比较这两方面诠释作品中的戏剧性。

一、从乐谱研究肖邦音乐中的戏剧性(一)创作背景的戏剧性缘起肖邦身处的年代动荡不安、革命频发,从19世纪30年代起,华沙起义的影响以及背井离乡的孤寂让肖邦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的创作也渐渐趋向成熟。

他将种种丰富多彩的感情生活体验以及对祖国深刻的眷恋的情绪都倾注到他的音乐之中,因而他的作品中总是蕴含着悲情,同时又带有强烈的戏剧性。

浅谈肖邦钢琴叙事曲的艺术特色

浅谈肖邦钢琴叙事曲的艺术特色

浅谈肖邦钢琴叙事曲DE艺术特色肖邦(Chopin Fryderyk,1810——1849)在欧洲音乐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也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与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了他的音乐作品中。

肖邦的创作,绝大多数为钢琴作品。

对于这些钢琴作品,他采用了非常广泛的体裁形式,如:奏鸣曲、叙事曲、幻想曲、谐谑曲、夜曲、圆舞曲、前奏曲、练习曲及协奏曲等等,而这些音乐体裁也总是准确地表达了他的艺术风格。

但是从整体的音乐形态来看,他的音乐创作的高超技巧与艺术魅力都集中地体现在他所创作的四首大型钢琴叙事曲当中。

叙事曲这种体裁来自民间的诗歌和文学。

19世纪初,声乐叙事曲开始流行,比如:舒伯特的《魔王》、舒曼的《两个近卫兵》。

而肖邦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叙事曲这一体裁运用到器乐创作上来的作曲家。

叙事曲体裁的诞生使得叙事诗这一文学体裁与纯音乐的语言结合了起来。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体裁的钢琴曲。

这四首叙事曲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具有史诗性、戏剧性,其音乐形象具有广阔的交响性发展。

为李斯特和其后的交响诗、交响画、音诗、音画等奠定了基础。

本文就肖邦这四首叙事曲所具有的艺术特征作一些探讨。

从作品的音乐创作特征方面来看,肖邦的四首叙事曲的音乐内容,大部分都是他在对一些叙事抒情长诗的阅读之后产生创作动机而创作的,他的叙事曲在相当程度上是与标题性叙事抒情长诗有着一定的联系。

如《g小调叙事曲》所表现的内容与密茨凯维支的一部叙事长诗《康拉德。

瓦伦罗德》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首叙事曲中,主、副主题开始为叙述民族苦难与抒发怀念祖国之情。

随着音乐的发展,主副主题变得热情和具威武、豪迈的英雄气概。

再比如:《F大调叙事曲》是肖邦受波兰爱国主义诗人密茨凯维支的爱国主义叙事长诗《斯维台茨湖》的直接影响而写的,是他的叙事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标题性作品之一。

在这首作品中,作曲家一开始先刻画了一个牧歌式的音乐段落,幽静、和谐,好象在诉说古代立陶宛的悠久民族历史。

浅谈对肖邦叙事曲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对肖邦叙事曲的理解和认识
象 的准 确 把 握 和 对 于 浪 漫 主 义 音 乐 风 格 的完 美体现 。
用的一部典型作 品。
音 乐结构 ,从而形成丰 富多彩 、自由复杂 的 叙事 曲风格 ,其 中所不 同的是各种 曲式结构 的运用均相应地根据音乐作 品的内容需要而 确定 。可 以说 ,这些作 品的结构特征表 明肖 邦钢琴叙事 曲充分结合 了各种音乐结构形式 并使之与传统奏鸣 曲体裁相统一 ,从而使得 他 的音乐在建立在古典主义风格的基础上的 同时 ,成为 了浪漫主义音乐进行革新与综合
第 二 号F 大调 o p . 3 8 ,作 于 1 8 3 6 年 ,献 给舒曼 。这首 曲子得 自密 茨凯维支 的斯维切 济湖的姑娘 。它 以牧歌风格开 始,然后急板
如 暴 风 雨 ,第 一 主 题 复 活 时 , 明 朗 己变 为 忧
格的 曲子 ,从史诗性戏 曲性的 曲调上来说 ,
在 肖邦 的四首钢琴叙事 曲中, 《 F 大调 叙事 曲》是 肖邦钢琴叙事 曲中最具代表性的 标题性作品之一 。在这首作品中,作 曲家一 开始先刻画 了一个牧歌式的音乐段落,和谐 的音响似乎在向我们诉说古代 立陶宛的悠久 民族历史。但是在随后的音乐中瞬间再现了 当时异族的侵略,惊慌不安的急速 快板 与不
乐形象具有广 阔的交 响性 发展,结构复杂。
第 三号降A 大调0 P . 4 7 ,作于 1 8 4 0 — 1 8 4 1 年 ,献 给 波琳 ? 德 诺 亚 尤 小姐 。这 首 在 内容 上 可 能 与 海 涅 的 《 罗 列 莱 》有 联 系 ,开 始 以半音 量奏 出八 小 节第 一主 题发 展成 华 丽跳跃 的乐段 ,第 二 主题 多少 有 点 淘 气 嬉 游 的 色 彩 。此 曲 比 其 他 三 首 都 轻 快 、华 丽 ,洋 溢着贵族 情趣 。 第 四号 f 小调 o p . 5 2 ,作于 1 8 4 2 年 ,关 于这首 曲子 的标题性构思没有任何材料 。开

萧邦第一、二叙事曲的曲式分析

萧邦第一、二叙事曲的曲式分析

萧邦第一、二叙事曲的曲式分析
李素丹
【期刊名称】《民族音乐》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叙事曲作为一种器乐体裁是一种全新的体裁。

此体裁是萧邦首次运用在钢琴上。

这是一种戏剧性,叙事性,抒情性相结合的体裁,又是声乐特点和器乐特点相结合的体裁。

体现了作曲家驾驭这类体裁创作的高超能力和才能。

谱写叙事曲正处于萧邦创作的成熟期(1835-42),因此他的创作风格已日趋完美。

众所周知,萧邦的叙事曲没有拘泥于固定的曲式结构,而是赋予了每首乐曲以个性化的,不可重复的形态。

因此,叙事曲通常采用相当复杂的曲式结构,篇幅宏大,主题材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李素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4
【相关文献】
1.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曲式研究 [J], 刘远航
2.肖邦《g 小调第一叙事曲》奏鸣曲式及其音乐结构特征 [J], 张应辉
3.肖邦《g 小调第一叙事曲》奏鸣曲式及其音乐结构特征 [J], 张应辉;
4.肖邦《第二叙事曲》的曲式分析 [J], 施坦葳
5.混合曲式在肖邦第一叙事曲(g小调,作品23)中的实践研究 [J], 单洁;单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肖邦四首叙事曲的创作与演奏研究

肖邦四首叙事曲的创作与演奏研究

肖邦四首叙事曲的创作与演奏研究摘要:肖邦是19世纪最杰出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他所作的四首叙事曲融合了叙事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立足于肖邦四首叙事曲的创作与演奏两方面,分别从史料分析、音乐分析和演奏技巧三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究其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肖邦;叙事曲;创作;演奏;研究一、肖邦四首叙事曲的创作肖邦的四首叙事曲分别为G小调第二叙事曲、降D大调第三叙事曲、降B大调第一叙事曲和降F大调第四叙事曲。

这四首曲目的创作时间跨越了肖邦作曲生涯的不同时期,但是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融合了故事性与音乐性的完美典范。

第一叙事曲是肖邦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灵感来源于一次远足中遇见激流的经历。

第二叙事曲则是肖邦在巴黎创作的,它描述了一个爱情故事。

第三叙事曲为肖邦晚期作品,以一个英国哲学家的诗为灵感创作,它充满了哲学和抒情元素。

第四叙事曲则有着战争和人类悲剧的字面含义,但作品在表达上非常内敛。

二、肖邦四首叙事曲的音乐分析肖邦四首叙事曲的音乐特点在于其高度的叙事性和音乐性完美融合。

第一叙事曲在节奏上充满了冲击力,刻画出激流的强大力量,整曲完美地表现出了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二叙事曲则采用了简单而凄婉的旋律,表现出爱情的动人与忧伤。

第三叙事曲则带有哲学性,节奏和谐优美、清晰,以表达作者对于生命和意义的思考。

第四叙事曲则被誉为肖邦最具哲学深度的作品之一,慢板以匈牙利曲调为主要元素,快板韵律曲折,将战争与人类苦难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肖邦四首叙事曲的演奏技巧肖邦四首叙事曲的演奏技巧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是一种挑战。

第一叙事曲需要演奏者在高速下降的旋律间流畅转换,并要求演奏者给予强烈的力度和情感。

第二叙事曲则需要演奏者准确把握好舒爽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要求演奏者具备承受情感的能力。

第三叙事曲在节奏方面要求较高,但亦要求演奏者在音乐的抒情表达中把握节奏感。

第四叙事曲则需要演奏者表现出丰富的音乐感觉,准确掌握音乐的快慢变化和变幻莫测的韻律,将肖邦的思考表达得淋漓尽致。

肖邦叙事曲赏析

肖邦叙事曲赏析

肖邦叙事曲赏析肖邦是波兰民族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被誉为“钢琴诗人”。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在钢琴音乐领域中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热情,有哀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

其中的四首叙事曲,完成于1831~1842年间,是他21~32岁那段充满了活力的青年时代的作品。

标签:肖邦音乐时期叙事曲赏析肖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1810~1849)是19世纪波兰最伟大的民族作曲家和爱国主义音乐家,一位具有民族解放思想的天才的音乐表达者。

他出生在华沙郊区的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

肖邦7岁时发表第一首作品,8岁举行第一次公开演出,由此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

16岁时肖邦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师从约瑟夫爱尔斯涅尔学习作曲;19岁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20岁时肖邦已经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离开波兰去了法国,此后一自生活在法国巴黎。

尽管肖邦长期漂泊异国他乡,但他一自没有忘怀被沙俄帝国侵占的祖国和受苦受难的同胞。

临终前要求把他的心脏送回祖国,至今仍保留在华沙圣一字教堂左边第二根廊柱中。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

肖邦是终生献身于一种乐器的作曲家,他的全部创作都是钢琴音乐。

从一开始,他就把想象力献给了键盘,他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中创造出了一个美丽世界,他的天才是把钢琴的局限转变为美的无限。

肖邦在钢琴创作中取得的成就达到了其他作曲家在各个音乐艺术领域、各种器乐上所达到的高峰,实现了音乐艺术的多面性。

肖邦的钢琴作品旋律优美潇洒、情真意切;演奏技巧灵活而幅度宽广;结构新颖精致又严谨贴切。

综观肖邦的作品,包括24首前奏曲、19首夜曲、12首波兰舞曲、51首玛祖卡舞曲、27首练习曲、21首圆舞曲、4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3首即兴曲、2首协奏曲、3首奏鸣曲、5首变奏曲及数十首其他体裁小品。

浅谈肖邦钢琴练习曲中的美学思想及创作技法

浅谈肖邦钢琴练习曲中的美学思想及创作技法

浅谈肖邦钢琴练习曲中的美学思想及创作技法肖邦创作的钢琴练习曲被誉为钢琴技巧与艺术兼备的代表作之一,其作品形式上是一种练习曲,但在音乐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具备高水平,使得肖邦的钢琴练习曲成为了普遍认可的经典钢琴曲目。

本文将从美学思想和创作技法两方面,对肖邦的钢琴练习曲进行浅谈。

1. 情感表达的深度肖邦钢琴练习曲以其深厚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他的创作总是注重我们人的情感,有力地表达了内心的强烈感情,这种情感包括热情、悲哀、喜悦和痛苦等等。

例如肖邦的《英雄式练习曲》中,用戏剧性的音乐表现了英雄无畏勇气的形象,而且在音乐最高潮处,肖邦创造了极富感染力的华丽乐段,使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英雄的壮烈。

肖邦的音乐可以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这使肖邦的钢琴练习曲成为了钢琴音乐中情感表达十分深刻的作品之一。

2. 独特的音乐表现力肖邦的钢琴练习曲十分富有表现力。

他经常使用各种技巧和手法,例如颤音、断弦、左手中低音的使用、锤音、快速的重复音等等。

这些技巧不仅增强了音乐的现实感,同时也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使得肖邦的钢琴练习曲美学思想独具特色。

《黑键练习曲》中,肖邦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颤音、快速重复音等手法,让人们感受到那种精神上的狂热,让作品的表现力更加淋漓尽致。

3. 构造结构严谨肖邦的钢琴练习曲不仅音乐表现力强,其构造结构也十分严谨。

肖邦使用布鲁斯和小提琴结构等元素来丰富音乐,同时,以模拟不同的音乐形式为基础(例如迪卡比立奏法),使他的音乐更有机和自然。

肖邦将三部分结构用于他的音乐,第一部分是激情性十足的开场,第二部分则是困难的技巧练习,第三部分是经典式的结尾。

这种音乐结构不仅确保了音乐艺术的完整性,同时为教学做出了方便。

肖邦的钢琴练习曲在艺术价值和教学价值方面都具备相当水平,这得益于其独特的创作技法。

1.音乐结构的缜密安排肖邦注重音乐结构的缜密安排,他通过将常规曲式与技巧融合并联系在一起。

例如《革命练习曲》中,肖邦将复调旋律,变化的调式和技巧独特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整首乐曲呈现出一种表现力非常强烈的音乐结构。

浅谈肖邦第二叙事曲审美意义

浅谈肖邦第二叙事曲审美意义

浅谈肖邦第二叙事曲审美意义摘要: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它特别把音乐的美学本质,音乐的价值和功能,音乐音响结构及其表现对象,音乐实践,主要是音乐创作,表演中的美学问题,音乐的艺术的功能施行,就是用有意义的声音的感性力量打动人心。

从音乐作品的创作,表演和欣赏三个环节看,非功利的艺术目的都指向精神性的听觉感性需要。

其中,审美是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弗雷德里克、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作曲家,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从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七岁写下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

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

肖邦的一生不离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肖邦的钢琴音乐是今天人类文化艺术史中的不休瑰宝。

其音乐形式上的综合与创新,是他的钢琴叙事曲成为当今和今天在器乐独奏作品中经典之作。

肖邦作品的叙事性特征充分表现出了肖邦对于表现音乐形象的准确把握对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完美体现。

关键词:叙事性特征、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叙事曲、审美、音乐美学、个性化、戏剧性肖邦是19世纪波兰最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一百多年来,他的钢琴作品始终响彻音乐舞台,时至今日仍被各国钢琴家盛演不衰,以至成为他们的保留曲目。

肖邦的叙事曲是在浪漫主义文学影响下,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裁出现在音乐艺术领域的,最初,叙事曲源于中世纪的定型诗,此后,叙事曲从17世纪慢慢衰落。

而肖邦是第一个把叙事曲运用到器乐中来的作曲家。

这种器乐性的叙事曲是一种抒情浪漫性格的曲子,从史诗性戏曲性的曲调上来说,肖邦的叙事曲与舒伯特的以及其他的叙事曲相近,肖邦的叙事曲是大型乐曲,其音乐形象具有广阔的交响性发展,机构复杂。

肖邦的叙事曲有四首,四首叙事曲都以六拍子为主要节拍。

肖邦在同一首叙事曲作品中分别使用众多的音乐结构形式,说明肖邦的钢琴叙事曲所具有复杂技巧性和丰富表现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已完全表明肖邦的叙事曲创作对于当时钢琴艺术在表现力方面所做出的极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肖邦第二叙事曲审美意义
摘要:
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它特别把音乐的美学本质,音乐的价值和功能,音乐音响结构及其表现对象,音乐实践,主要是音乐创作,表演中的美学问题,音乐的艺术的功能施行,就是用有意义的声音的感性力量打动人心。

从音乐作品的创作,表演和欣赏三个环节看,非功利的艺术目的都指向精神性的听觉感性需要。

其中,审美是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弗雷德里克、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作曲家,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从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七岁写下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

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

肖邦的一生不离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肖邦的钢琴音乐是今天人类文化艺术史中的不休瑰宝。

其音乐形式上的综合与创新,是他的钢琴叙事曲成为当今和今天在器乐独奏作品中经典之作。

肖邦作品的叙事性特征充分表现出了肖邦对于表现音乐形象的准确把握对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完美体现。

关键词:叙事性特征、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叙事曲、审美、音乐美学、个性化、戏剧性
肖邦是19世纪波兰最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一百多年来,他的钢琴作品始终响彻音乐舞台,时至今日仍被各国钢琴家盛演不衰,以至成为他们的保留曲目。

肖邦的叙事曲是在浪漫主义文学影响下,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裁出现在音乐艺术领域的,最初,叙事曲源于中世纪的定型诗,此后,叙事曲从17世纪慢慢衰落。

而肖邦是第一个把叙事曲运用到器乐中来的作曲家。

这种器乐性的叙事曲是一种抒情浪漫性格的曲子,从史诗性戏曲性的曲调上来说,肖邦的叙事曲与舒伯特的以及其他的叙事曲相近,肖邦的叙事曲是大型乐曲,其音乐形象具有广阔的交响性发展,机构复杂。

肖邦的叙事曲有四首,四首叙事曲都以六拍子为主要节拍。

肖邦在同一首叙事曲作品中分别使用众多的音乐结构形式,说明肖邦的钢琴叙事曲所具有复杂技巧性和丰富表现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已完全表明肖邦的叙事曲创作对于当时钢琴艺术在表现力方面所做出的极大贡献。

第二叙事曲{F大调,作品38}这首乐曲开头宁静朴素的主题使人想起一封信中的情景。

第二叙事曲是四首叙事曲标题性和描写性最鲜明的一首,这一作品以两个形式强烈对比的主题为基础,当第二主题首次出现时,没有准备的,突然的对比是非常戏剧性的。

作品的最后为了加强戏剧紧张性,没有让开头的主题再现。

第一主题非常明朗,清新,优美,淳朴,有些田园风味。

同时也表现一种恬静、愉快的心情。

这又是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其中歌曲性和舞曲性结合在一起,抒情性和叙事性结合在一起。

来势凶猛的第二主题像一阵旋风突然刮地而起,在宁静的第一主题之后掀起一场“平地风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

接着又一次受到恐怖第二主题的侵袭,不再重生,而向更为惊心动魄的尾声接近。

肖邦的叙事曲体现了美学的特点,他的主题鲜明,在音乐形式上的综合与创新,使肖邦的钢琴叙事曲成为当今和今天在器乐独奏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而肖邦的“钢琴诗人”的皇冠也正是闪现着他在这钢琴叙事曲创作成就上的光芒。

姓名:王吉星
学号:0990210523 班级:文理09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