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道德理想与道德修养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即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来考察 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对价值论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回答
.
第一节 价值的本质、特点和形态
.
2.精神价值
精神价值是相对于物质价值而言的,它是指客 体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价值
人的精神需要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求知的 需要、向善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与此相应, 精神价值主要包括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 价值
.
认识价值即客体满足人的求知需要的价值,显然,这种具有能够满 足人的求知需要的属性的客体只能是知识或真理,就是说,只有知 识或真理才能满足人的求知需要、具有认识价值
.
道德价值即客体满足人的向善需要的价值
道德价值的客体是人们的社会行为或活动,而人们的社会行为或活 动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则取决于它们是否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 道德规范
任何社会的道德规范都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并大体上包括两个基本 层次:一是道德理想,二是基本的道德准则。如果人们的社会行为 或活动体现了或符合社会所倡导的道德理想,它们就具有最高的道 德价值即善,而那些表现出善的社会行为的人也就成为社会的道德 楷模;如果人们的社会行为或活动背离或违反了社会最基本的道德 准则,它们就具有负的道德价值即恶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果,它的基本形态有神话、常识、科学等, 其中,科学是最具真理性的知识,因而是人类知识的的最高级的形 态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但 人们的认识活动的直接目的和动机往往是为了满足其求知的需要即 追求认识价值,这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表现得尤为显 著。
伦理学第九章道德理想、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教案

伦理学第九章道德理想、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教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道德理想的含义及其在个人及社会中的作用;
2. 了解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及需要培养的能力;
3. 掌握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以及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道德理想的概念;
2. 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3. 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及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道德理想;
2. 如何提高个人道德素质。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示范;
2. 组织讨论、辩论。
五、教学过程
1. 道德理想的概念及其在个人、社会中的作用(10分钟)
1.1 道德理想的定义;
1.2 道德理想的作用;
1.3 如何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
2. 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及需要培养的能力(10分钟)
2.1 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2.2 道德教育需要培养的基本能力;
2.3 如何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
3. 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及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的方法(30分钟)
3.1 道德修养在个人及社会中的作用;
3.2 如何提高个人道德素质;
3.3 道德修养的方法;
3.4 如何检查个人道德修养状况。
4. 实践操作(10分钟)
4.1 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4.2 回顾道德实践活动成果。
六、教学评估
1. 教师对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道德实践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估;
2. 学生对自身道德理想、道德修养进行自我评估。
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答:理想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
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
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如何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修养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

如何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修养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第一篇:如何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修养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如何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修养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作为一个国家公务员,其政治立场、观点,态度,品质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党和政府的形象,而时代的发展,需要有更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加强道德修养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锻炼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公务员素质的重要内容,每个公务员都要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行,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带动全社会广泛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气。
一、道德的本质什么是道德?在我国古典文献中,从文字上说,“道”,一般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还有“理”、“方法”等意思,如常说的“处事之道”;“德”,主要是指人的品行、人格等。
在朱熹的《四书集注》上,有这样的解释:“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
知此而心必之焉,则所适者正,而无他歧之惑矣”;“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
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所谓“道”,就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那些正确规则,道理等;所谓“德”,即“道得之于心”而又见之行,就是说不仅在思想上懂得了“道”,而且在行动也按照“道”去做。
所以,有道德的人,必定是懂得道理的人,是品行端正的人。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这是我们党对道德建设的一种新的科学认识,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一、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立身处事。
就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的、全局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出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处理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要在全社会形成相互服务的道德氛围,让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精神渗透到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
部编版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品德修养二》优质教案【最新】

部编版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品德修养二》优质教案【最新】教案概述该教案是针对部编版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的第二课《品德修养二》的优质教案。
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情感。
教案目标1. 了解品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理解品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能够运用所学的品德修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品德修养的定义和内涵。
2. 分析品德修养对自身和社会的重要性。
3. 探讨不同品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和实践。
4.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在品德修养方面的经历和体会。
5. 运用情景剧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解决品德问题的情境。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故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品德修养的思考。
2. 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品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品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4. 实践: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品德修养方面的经历和体会。
5. 模拟:利用情景剧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解决品德问题的情境。
6. 总结:总结本课的核心内容,强调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品德修养的理解。
教学评价与反思1. 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情景剧或角色扮演的活动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3.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的研究需求。
4. 教案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这是一份针对部编版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品德修养二》的优质教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情感。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及教学评价与反思等内容。
希望能够对教师在教授该课程内容时提供帮助。
第十一章 道德理想与道德修养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道德理想的特征及其层次性? 2.人为什么需要道德修养? 3.道德修养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 关联如何? 4.联系实际分析道德境界的实现与超越。
第一节 道德理想
二、道德理想与道德信念 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道德理想
是道德信念的根据和前提,道德信念则 是道德理想的强化和保障。 (一)信念与道德信念
1.信念的含义 2.道德信念的含义 3.道德信念的特征
第一节 道德理想
二、道德理想与道德信念 (二)道德信念是道德理想的精神支柱 道德理想的实现需要坚定的道德信念的 支持,道德信念则以执著的方式来面对 和解决道德理想实现进程中可能遭遇的 困难、挫折和失败。 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 意志的凝结。
第十一章 道德理想与道德修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道德理想 第二节 道德修养 第三节 道德境界
第一节 道德理想
一、道德理想的特征与类型 二、道德理想与道德信念 三、道德理想与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理想
一、道德理想的特征与类型 (一)道德理想的定义
道德理想是指人们基于对一定社会或阶 级基本道德要求的认识,而自觉追求和 向往的完善的社会道德制度、道德关系、 道德风尚和完美的人格。
第一节 道德理想
三、道德理想与道德品质 (一)品质与道德品质 (二)道德品质的结构与意义 (三)道德理想的品德属性
第二节 道德修养
一、道德修养的必要与可能 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与基本方法
第二节 道德修养
一、道德修养的必要与可能 (一)修养与道德修养 1.修养的含义 2.道德修养的含义 (二)道德修养的必要 1.道德修养是自我完善和道德成长的需要 2.道德修养是扶正祛邪、改过迁善的需要 3.道德修养是共同生活的需要
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考试复习重点

1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 当代大学生成材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3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p13重点看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内容——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格局功能,各有侧重,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
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依据;确立和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难点】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关于理想信念的几种认识误区;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人们从孩童时起,就开始憧憬未来,开始为自己设计美好的人生蓝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个性的成熟,识别事物能力的增强,这幅蓝图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充实坚定,从而成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理想。
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
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
思想品德与修养第一章总结

思想品德与修养第一章总结《思想品德与修养》第一章总结《思想品德与修养》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编写的一本教育类读本,主要旨在培养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修养素质。
本书第一章“思想品德与修养的内涵及意义”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的角度论述了思想品德与修养的重要性和内涵,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和思考的基础。
本文将对第一章内容进行总结。
本章首先介绍了思想品德与修养的概念和内涵。
思想品德是指个人在面对生活和社会时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道德观念判断事物、行为的素质,是人的内在价值体现。
修养是指通过自我培养和修炼,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方式,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并在社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接下来,本章对思想品德与修养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首先,思想品德和修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
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修养素质,青少年才能正确面对困难和诱惑,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其次,思想品德和修养是个人成功的关键。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都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最后,思想品德和修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
只有有德有才的人才能带动社会的进步和和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然后,本章阐述了思想品德与修养的形成和培养途径。
首先,家庭是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与修养的重要基石。
家庭教育应从小抓起,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引导和榜样,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其次,学校教育是推动思想品德与修养提高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社会影响也对青少年思想品德与修养的培养产生着影响。
社会如何评价、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品德与修养。
最后,本章强调了个人的自我培养和修炼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自我努力,不断修养自己,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才能不断追求进步,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人生道路上,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将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
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课心得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意见中明确规定: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
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
具体地说,思想道德修养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适应转变,认清使命。
它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经历了“黑色七月”的大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学校园。
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往往与这些“骄子”心目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着强烈的反差。
我们通过对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为青年学生成才提供的条件等的描述,揭示了大学的内涵及其接受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以期引导大学新生珍惜大学生活,把握机遇,尽快找准成才的立足,确立新的目标,迅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
此外,还根据各高校普遍出现的大学生恋爱低年级化的趋势,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学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二,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它包括每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思想道德修养习题(第一章)知识讲解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单选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D )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实现必然性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2、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这是因为( C )。
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B、只要社会实践就能实现理想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D、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会自动变为现实3、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 C )。
A、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 B、是否是自然形成的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D、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4、信念作为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信念是人们(C )。
A、对真理的追求B、评判事物的标准C、追求理想的强大动力D、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5、理想是( C )。
A、为社会的少数人谋利益B、不可能实现的向往C、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想象和目标D、纯粹主观的6、确立科学信念的根本途径是:( C )。
A、设计理想B、理论学习C、社会实践D、人际交往7、( B )理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及其成就大小的设计与想象。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8、( A )理想是指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标准的向往和追求。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9、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 ( A ) 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完善,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一种观念和态度。
A、正确认识B、错误认识 C、根本认识D、系统了解10、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 B )信念。
A、基本的B、坚定的C、彻底的D、一贯的1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 D )A、生活理想的内容B、职业理想的内容C、道德理想的内容D、社会理想的内容12、信念是( A )。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第十二章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docx

第十二章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 演示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识记自我修养的含义2、理解(1)马克思主义的自我修养观(2)自我修养的时代要求(3)勤于学习(4)勇于实践(5)自我修养在完善人格中的价值3、运用(1)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2)努力做到“慎独”(3)坚持修养终生不辍(-)德育目标教育学生懂得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勤于学习,勇于实践, 不断加强修养,完善人格。
(三)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加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加强白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四)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 演示• 演示(1)自我修养的时代要求(2)开展批评与口我批评(3)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三、教学难点(1)努力做到“慎独'(2)坚持修养终生不辍课堂教学《加强H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 演示五、整体感知六、教学过程(演示课件)《加强白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思想道徳修养》教案我国改革开放和迈向现代化的社会实践,要求人们重视思想道德建设,自觉坚持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
”大学生作为面向现代化、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代新人,要担负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更需要了解和学习有关自我修养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我修养的方法,深刻理解自我修养的意义,增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第一节自我修养概述在社会生活中,社会进步的道德要求与个人的道德行为选择之间,社会弘扬的优良品德与个人所具有的品德之间,总会存在着差异和矛盾。
人为了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有必要进行自我修养,以使个人的道德行为选择符合社会进步道德的要求,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一.自我修养的含义及历史考察1、自我修养的含义自我修养是主体的一种自尊自律的要求,是主体塑造自我形象的基本功。
自我修养对于造就高尚的人,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自我修养问题。
第十一章 商业伦理道德实践活动《商业伦理》PPT课件

一句话,人们对商业道德的行为选择,应谨慎细心, 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1.2 大力开展商业道德教育
导读
商业道德教育是企业教育的关键与核心,决定 着企业教育的方向和前途。商业道德教育是根 据企业工作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 地对企业员工施加系统的商业道德影响,促使 企业员工形成商业道德,履行商业道德义务的 活动。
11.4 商业道德境界的层次与升华
所谓商业道德境界,就是指企业员工在 社会生活和企业实践工作中,按照商业道德 规范去行动所形成的道德觉悟水平,以及处 于这种道德觉悟水平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和精神情操。由于每个企业员工所受教育程 度不同和自我修养程度不同,他们所达到的 道德境界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别。
上述两个公式,概括了人们行为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的 适用性。具体地说,影响人们个体行为的因素不外乎五个 方面: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 因素。人的行为是很复杂的,是在理智指导下由很多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
11.1.2商业道德行为的特性
商业道德行为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企业员工对 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的自觉认识和自由选择的表现。 揭示企业职业道德行为、商业道德品质形成及发展规 律性,是科学培养企业员工的社会主义商业道德品质 的理论基础,也是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商业道德规范, 正确进行商业道德检查与评价、商业道德教育的必要 前提。商业道德行为的特性表现为: (一)自觉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道德理想的实现需要坚定的道德信念的支持,道德信念则以执著 的方式来面对和解决道德理想实现进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挫折 和失败 • 没有道德信念,道德理想就是海市蜃楼 • 道德信念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理想”和“人如何 坚持道德理想”的问题。 • 道德信念是道德理想实现的最重要的精神条件 • 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操和道德意志的凝结。只有在这三 个环节上下功夫,做到识深、情笃、意果,才能形成坚定的道德 信念。
第一节 道德理想
• 人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而且生活在以美和善的标准建构起来 的意义世界中。 •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 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 任何一种社会道德都有自己的道德理想,任何社会或阶级都运用 各种手段去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凸显着人们对完善社会和完美 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 人格的贤善 心智的成熟 • 美好生活 美丽人生
三、道德理想与道德品质
• (一)品质与道德品质 • 品质:一是指物品的性质、特征、质量的总和,即某一物品区别 于他物的标志性性质;二是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出来的,带 有稳定倾向性的个性特征,即人的个性化素养积累。 • 道德品质:简称品德,可以看作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在个体 身上的内化和积淀,是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 的心理特征及价值趋向。 • 道德品质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多种要 素彼此联系、互为支撑的复杂整体 • 道德品质作为社会道德个体化的人格积淀,有利于道德发挥调控 社会秩序的功能
• 实践性与创新性 态
道德理想在实践中实现和发展。奋斗中的状
(二)道德理想的类型
• 从阶级属性和精神实质的角度来看 • 历史上的道德理想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 • 一种类型是统治阶级的道德理想 圣人、君子 • 缺点是粉饰统治者的人格特征、漠视和掩盖现实生活中的不平 等和道德冲突、漠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严和价值的,只代表少数 人的利益和愿望 • 另一种类型的道德理想是反映广大劳动人民要求和愿望的道德理 想 鞭挞剥削者的伪善,憧憬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向往过一 种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相爱的生活。带有空想的性质。 • 无产阶级道德理想是人类最进步、最高尚的道德理想
一、道德理想的特征与类型
• 道德理想是指人们基于对一定社会或阶级基本道德要求的认识, 而自觉追求和向往的完善的社会道德制度、道德关系、道德风尚 和完美的人格。
(一)道德理想的基本特征
• 现实性与可能性 (实然性和应然性) • 时代性与阶级性 道德理想都是具体的,符合时代的 • 预见性与超越性 从更高价值目标来设定和规范社会和人的行 为,对未来社会的一种具有超越性预期
(三)道德理想的品德属性
• 道德理想的品德属性,是指个体总是以某种内在的自我意志和外 在的行为选择来表达对道德理想的人格憧憬,从而养成一种相对 稳定的身心关系和品德结构。 • 自我意志构成道德理想品德属性的心理动因 • 行为选择构筑道德理想品德属性的实践精神
第二节 道德修养
• 道德理想的确立、道德品质的锻铸都需要强化主体自身的道德修 养。 • 一、道德修养的必要与可能 • (一)修养与道德修养 • 修养之“修”的本意是整治、修缮,“养”的本意是培育、抚养。
第十一章 道德理想与道德 修养
道德理想与道德修养
• • • • • • 第一节 道德理想 第二节 道德修养 第三节 道德境界 道德理想体现着人们对完善的社会理想和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道德修养则是塑造和养成善的社会伦理和理想人格的道德活动。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理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并把个体的道 德修养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人们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 道德修养活动成为大众的社会伦理时间。 • 在追求道德理想和进行道德修养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品质高低不同 的状况,属于道德境界问题。 • 进行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道德境界。 • 道德境界问题是构建整个道德体系的最终归宿。
• 道德修养:是指个体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准则及其道 德要求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以完善人格德性的自我陶冶、自 我培育和自我完善的实践过程。
(二)道德修养的必要
• 第一、道德修养是自我完善和道德成长的需要 • 第二、道德修养是扶正祛邪、改过迁善的需要 • 第三、道德修养是共同生活的需要
(三)道德修养的可能
(二)道德品质的结构与意义
• 道德品质的结构: •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 道德品之一方面表现为个人内在的心理和价值意识,另一方 面又表现为个人外在的行为活动和行为习惯
• • 道德品质的意义: • 第一,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的基石 • 第二,道德品质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源 • 第三,道德品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二、道德理想与道德信念
• 道德理想是道德信念的根据和前提,道德信念则是道德理想的强 化和保障。 • 道德理想重在彰显人们所向往、追求的社会理想和个体的完美人 格,从而规范道德实践和修养的价值方向 • 道德信念则重在表达人对社会道德理想的执着和坚持态度,从而 为道德修养提供鉴定稳固的精神支持 • (一)信念与道德信念 • 信念:一是指人们确信的观念或理念,二是指对某人或某事信任 或信赖的思想立场 • 道德信念:在一定社会伦理关系中,人们对某种道德理论,道德 原则、道德理想的确信态度、情感取向以及执著的行动意志力。 • 特点: 稳定性 执著性 连贯性
• 第一,核心价值观为个体道德修养奠定了信念根基和行为方向 • 第二,知识教育水平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能力和方法起着关键作用
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与基本方法
• (一)终身学习与学思结合 • (二)正心诚意与慎独自律 • (三)知行合一与积善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