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试题一、单项选择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A.1979年B.1952年C.1984年D.1956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这体现了民族自治机关的①立法自治权②变通执行权③经济自治权④文化管理自治权A.①② B.①③C.①②③ D.①②④3.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A.124个B.155个C.125个D.145个4.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一般是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5.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A.44个B.45个C.46个D.47个6.下列行政建制中,属于国家法律明确界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A.民族乡B.民族镇C.自治县D.自治市7.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A.广西壮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8.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1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A.联邦制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多项选择1.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各项法规C.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有关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行政法规D.地方性的自治法规2.《民族区域自治法》调整的对象是A.统一与自治的关系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C.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D.各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和宗旨是A.在统一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当家作主B.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促进民族发展繁荣C.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4.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单位的级别包括A.盟旗B.自治区C.自治州D.自治县5.确定各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主要根据是A.民族成份B.民族分布C.民族关系D.历史状况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有A.区域因素和民族因素的结合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C.文化因素与历史因素的结合D.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7.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协C.自治地方的统战部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8.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有A.理论依据B.实践依据C.国情依据D.民族特点9.中国在选择保证少数民族实现自我管理的制度上,没有走前苏联式的民族共和国道路,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与苏联在下面哪些方面的国情不同?A.两国历史不同B.两国经济基础不同C.民族分布不同D.革命发展模式不同10.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基于人口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A.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B.在一个较大的自治区内辖有一个或几个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C.在民族自治区内辖有的民族乡D.以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11.下面哪些权利属于自治机关的自治权?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自治民族事务的权利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的,有民族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报请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权利。
自由主义基本理念第二章平等与自由
第二章平等与自由1、平等原则p39自由主义者并不一般地否认平等,而是经常强调经济或结果平等的负面作用,他们所重视的是政治权利的平等和程序正义方面的起点平等。
……关于平等原则的争议自近代以来即围绕着结果平等还是起点平等展开。
p40平等对待既可以是基本权利和起点的平等对待,也可以是经济收入的结果的拉平。
前者一般用平等主义或平等论表示,后者则指平均主义。
(p40-42,论述两者的具体区别)p43自由主义者和平等主义者的理论或是基于自然法,或是基于知觉,或是基于契约论。
……因此,平等的要求基本上是规范性的。
自由主义者一般坚守程序正义意义上的机会平等和起点平等的底线。
而这种立场一般建立在人与人在人格尊严和自尊的平等前提之上,尽管这种前提同样是规范性的,而不是经验描述性的。
2、效率原则p45消除平等与效率之间的紧张关系,使之实现某种方式的动态平衡,成了自由主义者经常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
“帕累托最佳”所表示的效率原则:一个社会的资源分配如果是高效率的,那么,若以某种方式进行再分配时,其中一人的状况如果变得更好,则另一人的状况必然变坏。
否则,若两人的状况可以通过一种分配同时改善,则说明该社会的资源分配还不是最高效率的。
自由主义者并不一般地排斥效率原则,有些人(尤其是古典自由主义者)甚至把效率原则当作衡量社会政策的主要标准(不是惟一标准)。
但当涉及基本的政治价值和道德判断时,效率原则就不够了,需要某种形式的平等原则加以补充。
罗尔斯指出,帕累托效率原则及其在政治领域的推广未能提出平等和其他政治价值与道德问题,因而需要政治哲学家对其补充和修正。
与放任自由主义理论家的立场有所不同,罗尔斯认为光靠效率原则还不能构成正义的观念。
p46效率原则随时面对着它的对立面——平等原则,不同的自由主义者在这两个原则之间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有的侧重平等,有的侧重效率,但无人只承认一种而彻底否认另一种。
……大致来说,偏向放任主义的自由主义者在效率问题上持有一种功利主义观点,即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作为立论的根据。
2020天津高考英语(外研版)教材分章节知识点梳理:必修3 第5单元
philosophers. 但那也是一个产生了许多哲学家的时期。 考点提炼it was/is a time when ...这/那是一段……的时期,when引导 的从句为定语从句。
3.However,we do know that in 1092 AD he invented ...
然而,我们的确知道在公元1092年,他发明了……
③Bill is quite equal
to
the job of running the office.
④It’s unequal (equal)to pay women less than men for the
same amount of work.
-18-
核心词汇 核心句式
单项填空
⑤(2015·浙江,完形)They made reservations at restaurants where the
-13-
重点单词 重点短语 高频句型 语篇填空
①他没有来参加宴会的原因是他头疼。 The reason why he didn’t come to the party was that he had a headache. ②那是一段我十分讨厌上学的时间。 It/That was a time when I hated going to school. ③他的确完成了任务。 He did finish the task. ④我们都应该多锻炼身体,因为你也不比我健壮多少。 Both of us should take more exercise,for you are no stronger than I .
-14-
重点单词 重点短语 高频句型 语篇填空
Ancient China was a place where states were often 1. at war with each other,but it was also a time 2. when there were many great philosophers,of 3. whom Confucius is the greatest.He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kindness,duty and order in society.
国际法期末名词解释
国际法期末名词解释1、名词解释2、国际法: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3、国际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就权利义务关系缔结的一种书面协议4、国际法基本原则:为各国公认和接受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的,构成国际法的基础的法律原则5、主权:国家在国际法所固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6、侵略:指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以本定义所宣示的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武力7、国际法主体:指具有直接享受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义务的能力的国际法律关系的独立参加者8、永久中立国:根据国际承认或国际条约,在对外关系中承担永久中立义务的国家9、国家主权豁免:国家及其财产不受外国法院管辖的特权。
非经一国同意,该国的行为免收所在国法院的审判,其财产免收所在国法院的扣押和强制执行10、承认:既存国家已一定方式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并标明愿意与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行为11、国籍:个人具有某个国家的公民或国民资格或身份,与该国保持着长久的法律联系,处于其属人优越权之下12、外国人是指在一国境内不具有居住国国籍而具有其他国籍或无国籍的人。
13、国家继承:指由于领土变更的事实而引起一国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另一国的法律关系14、政府继承;指由于革命或政变引起的政权更迭,旧政权的权利和义务为新政权所取代的法律关系15、领土指国家所拥有的土地,也就是在国家主权的支配下的地球的确定部分,隶属于国家主权之下的地球特定部分16、内水是指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
它包括领海基线以内的海湾、海峡、海港以及其他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也称内海水17、领海:指邻接沿海国陆地领土或内水以外受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下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18、领海基线:指一国的领海与海岸或内水(内海)之间的界线,即测定领海宽度的起算线19、正常基线:落潮时海水退到离海岸最远的潮位线20、直线基线:连接海岸或近海岛屿最外缘各点的线21、无害通过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的前提下,迅速不停地穿过领海的航行。
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导语】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的轻松与快乐,所以我想让⼤家和我⼀起进⼊学习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乐。
搜集的《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课⽂艺复兴 1、时间:14—17世纪 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利 2、核⼼:⼈⽂主义 3、主要代表⼈物: ⑴但丁:①地位:⽂艺复兴先驱 ②代表作:《神曲》(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⑵达•芬奇:①地位:意⼤利最画家。
多才多艺的⽂化巨⼈ 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⑶莎⼠⽐亚:①地位:英国最的⽂学家 ②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四⼤悲剧” 4、性质:是资产阶级叩近代社会⼤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或作⽤:推动了欧洲⽂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奠定了思想⽂化基础 第⼆课新航路开辟 1、时间:15-17世纪 2、条件: ⑴欧洲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⑵欧洲⼈对地球的了解(相信地圆说) ⑶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传播 3、哥伦布主要活动: ⑴坚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出发,⼀直向西航⾏能到达东⽅。
⑵⽬的: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 (3)活动:1492年从西班⽛出发,横渡⼤西洋,光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
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地区、都成为西班⽛殖民地。
(他称美洲⼟著故为“印第安⼈”。
加勒⽐海上的岛屿为“西印度群岛”)。
4、影响:P11 第三课英国资产阶级⾰命 1、时间:1640-1688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争两⼤阵营:以国王为主的封建势⼒和以国会代表的新贵族 4、⽃争焦点:围绕限制王权和保证国会权⼒ 5、经过: ⑴1640年资产阶级⾰命爆发 ⑵1649年1⽉,处死查理⼀世,封建统治被*,英国进⼊“共和时代” ⑶1653年,克伦威尔实⾏*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光荣⾰命,詹姆⼠⼆世流亡法国 (6)1689年,国会制定并批准《权利法案》。
政治必修二抢分教程课件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连一连 提示:
第五页,共24页。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
么
1.能做什么:我们应该珍十惜分_(z__h_ē_n_x、ī)不
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该做什么
(1)履行法定义务:自觉履行宪法规定
国(gu家īd(ìnggu)的óji维ā民)护统族_一_团__结_______和___________的
各民族
各民族共同发展、
共同 繁荣
__共_同__富__裕___、共同繁荣
这是由__社_会__主__义___的本质决定的, 是国家实现__现__代__化__和中华民族实 现____伟__大__复__兴____的必然要求
第三页,共24页。
●议一议 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平等(píngděng),是否意 味着各民族之间已不存在差异? 提示: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实现了平等(píngděng),但各民族之 间的差异将长期存在,各民族在民族习惯、 民族传统方面的差异是没有必要消除的。
第八课 民族区域自治(zìzhì)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第一(dìyī)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明目标
[核心素养提示] 提素养
科学精神:自觉加强学习,牢固树
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1.我国现 阶段的 法治意识:了解遵守民族法律法规,
民族关系
坚持原则、明辨是非
2.我国处 理民族 公共参与:依托各种活动阵地,积 关系的基本原则 极参与富有吸引力的民族团结教育
第九页,共24页。
►深化点拨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原则
注意
三民主义包括哪些内容并且如何评价
1、旧三民主义包括哪些内容及评价
旧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各种救国方案先后失败.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 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并用以指导了辛亥革命的实践,还 与孙中山的思想转变有关。(1849上书李鸿章失败)但未能真正给中国社会指明出路。 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 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民国实质是 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 上,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土地革命纲领。 旧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旧三民主义的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 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孙中山还以旧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袁世凯复辟帝制是1915年12月12日发生,结束于1916年2月25日的一场闹剧。 袁世凯(1859——1916年),字慰亭,别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是淮系军阀袁甲三 的侄孙,是个绔绔子弟,曾两次参加乡试都落榜,1882年(清光绪八年),随吴长庆督 兵赴朝鲜。 1885年(光绪十一年),经李鸿章保荐继任驻朝鲜商务委员,后以道员升调,留驻 朝鲜全权交涉通商事宜。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其见局势严重,便请调回国。战后,袁以 浙江温处道留京听候差委。他命幕友译撰《兵法》12卷,因缘层递荣禄,受到赏识。甲 午战后,清政府以湘淮军不足恃,有意改练新军,袁遂受到慈禧太后亲信荣禄的推荐, 于1895年12月被派到天津小站接管“定武军”十营。袁以此为基础,并增募人员,编练 “新建陆军”7000余人。1897年,清廷以袁练兵有功,提升为直隶按察使,仍专管练兵 事宜。1898年9月,维新变法运动在光绪帝支持下达到高潮。慈禧太后、荣禄为首的顽 固派密谋发动政变进行镇压。维新派鉴于袁参加过强学会,懂外交,掌握军队,清光绪 帝于9月16日召见他,特赏兵部侍郎,专办练兵事务。当局势危急之际,维新派要他 “杀荣禄、除旧党”以助新政,他满口答应。但他回天津后,竟立即向荣禄告密,出卖 维新派,从而把维新派投入血泊之中。为此,袁深得慈禧太后的信赖,并从此官运亨通, 飞黄腾达。1899年6月,袁被提升为工部右侍郎,12月署理山东巡抚,率军在山东残酷 镇压义和团。
政治学原理 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11、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
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3、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中世纪(12世纪)著名的大学:意大利萨莱诺、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
(1)高度自治(2)深刻的宗教性(3)国际性(4)随意性近代德国洪堡(高等教育之父)创办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柏林大学)。
基本原则(1)独立性、自由与合作三者统一(2)教、学与研究统一(3)科学统一3.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受教育权(3)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为国家培养专门的政治、法律等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4.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机哦阿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5.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一)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影响广泛,最直接和最明显的是对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影响(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2)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6.高等教育和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4)高等教育的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更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二年华的功能7.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一)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18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人才培养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在西方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在我国,可追溯到西周。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核心观点:1.青少年要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2.青少年要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做法】3.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影响】4.合理利用网络,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做法】5.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一、我与社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途径。
①阅读图书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查询;②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③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旗仪式;④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2.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有哪些收获?(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1)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2)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3)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4)我们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一员。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个人在社会中成长。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二、在社会中成长(亲社会行为)1.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1)含义: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2)主要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2.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重要性:①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②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有利于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④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_第6课_平等对待你我他_第二框_平等待人(课件)
知识与能力:
• (1)懂得人格平等的涵义;理解平等与社 会进步的关系;能够做到平等待人,不凌 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 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 (2)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培 养认识社会,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人格的平等及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平等待人。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观察教材70页的漫画,阅读《我的日记〉。 你怎样看待个别同学凌弱欺生?阅读《我 的日记》后,谈谈你的感想。
社会的进步不能一蹴而就,陈旧的观念 也不会一扫而光。在社会生活中,不平 等的思想和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平舆县实验中学
三、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1)平等待人的表现:
平等待人表现为与他人相处时,无论对 方的天赋、出身、贫富、职位如何,都本着 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平舆县实验中学
(2)如何做到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2、2 平等,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 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 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以真诚、友善的方式对待 他人,尤其是出境不利的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 帮助;培养自尊心,自觉地尊重他人。 • (2)认识人人具有天赋的平等权利,人与人之间 的歧视与压迫是不公正不合理的,而不尊重他人、 歧视他人是不道德的;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培 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和态度,形成与人 交往中不卑不亢、实事求是、不以贫富贵贱智愚 论人的品质。
如何正确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尊重人、平等待 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
• 自己的某些优势,不是自傲的资本; 自己的某些劣势,也不是自卑的理由
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1.民法的基本原则 P6二段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P4末段
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 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 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例如:某有限责任公司和某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贷款50万元 A.某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利----获得银行提供的50万元贷款 义务----承担向某银行还款的义务 B.某银行的权利----要求某有限责任公司还款的权利 义务----提供某有限责任公司50万元贷款
【相关链接】民事权利体系
民事权利
财产权
人身权
物权
债权 知识产权
股权 ··· ··· 人格权
身份权
所有权
他物权
著作权 专利权 商标权
·· ·· ··
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
【案例说法三】见P5页(探究与分享)
小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据和现金。小林和 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 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 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 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
剪影2:在赵某与王某的债权纠纷中,法院判决:限判决生效后十日 内被告归还原告借款。 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
平等式沟通模式(配图)
平等式沟通模式(以下资料,仅供参考)一、平等式沟通的基本概念平等式沟通是指基于一定的环境或场合下,人与人之间人格或精神上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进行亲切、友好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实现平等沟通的过程,就是平等式沟通模式(如下图2)。
与一般性沟通模式(如下图1)不同,平等式沟通特别强调发讯者、收讯者沟通态度的积极和沟通环境(渠道)的良好。
二、平等式沟通的基本原理1、换位思考:站在员工的立场思考问题,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相结合,保持不自私、不自我、不自大的平等沟通心态。
2、主动关心:主动深入到员工内心倾听,关心员工的难处、员工的不便和员工的痛苦。
3、民主交流:选择或营造相互尊重的沟通环境氛围,让员工畅所欲言,并专心听取对方意见后积极反馈、主动支援。
三、平等式沟通的基本标准1、态度积极——是实现平等式沟通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1)主动:抛开身份和地位差异,主动与对方进行交心。
(2)亲切:态度温和、亲切、友善,如同兄弟一般进行交流;(3)友爱:多鼓励,少批评,交流时不轻易打断对方说话或批评对方,批评时宜采取合理的、易于对方接受的方式方法。
2、语言恰当—-是实现平等式沟通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1)语气亲和,以亲人聊天的方式与对方进行对话。
(2)语调积极,以主动的姿态积极倾听和反馈。
(3)控制情绪,以平和的心态与对方进行交心,不发火,碰到敏感或难以回答的问题艺术地进行交流.3、环境良好--是实现平等式沟通的必然保障,主要包括:(1)积极倡导和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沟通氛围。
(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沟通环境,会议、办公室或休闲场所等。
(3)根据效果灵活选择多样性的沟通方式,座谈、闲聊、短信等。
四、平等式沟通的基本做法1、放下架子,挤出时间,像朋友一样深入基层听取员工关于部门管理或规划乃至公司发展方面的意见,对他们的良好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2、放下架子,挤出时间,像师傅一样指导帮助部门员工提升工作方法、效率和文化水平,打造出优质、高效、和谐的部门团队.3、放下架子,挤出时间,像亲人一样与员工进行一对一交心谈话,主动关心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
【高中历史】第3单元 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含详解)
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基础达标(36分)1.“朕即国家”这句话据说是路易十四发明的。
这典型体现了路易十四()。
A.以国为家B.穷奢极欲C.笃行专制D.好大喜功解析题干中“朕即国家”即国王代表了国家的一切,体现了其君主专制的思想。
答案 C2.法国大革命前,启蒙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其主要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潘恩解析潘恩是北美殖民地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
A、B、C三项是法国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
答案 D3.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
在这次会议上,第三等级提出的要求有()。
①制订宪法②国王不得征税③限制王权④实行改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在三级会议上,第三等级提出了制订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的要求,并组成制宪议会。
答案 C4.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宪议会实际上成为法国革命的领导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
在制宪议会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①自由派贵族②大资产阶级③小资产阶级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解析在制宪议会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
答案 B5.路易十六统治时期和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统治时期面临的相同问题是()。
A.财政困难B.外国武装侵略C.国内革命战争爆发D.都被推上断头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法国封建势力困境的比较识记能力。
英法都由于王室财政困难,就征税问题与议会矛盾尖锐,最终导致革命爆发。
答案 A6.法国大革命中,“自由”“平等”之所以被资产阶级视为天赋人权并写入《人权宣言》是因为()。
①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需要②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③反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④保护私有财产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权宣言》的理解能力。
①是外部因素,时间也比《人权宣言》颁布晚。
《人权宣言》更多的是反映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在本国确立其统治的要求。
2、平等权
第一节
平等权
四、平等权在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 (一)就业平等问题
• 例3、乙肝病毒携带者报考公务员被拒案
• 浙江周一超案—— • /newscenter/200309/05/content_1065140.htm • 安徽张先著案—— • /public/detail.php?id=102369
• 乙肝斗士雷闯的故事
• /content/2009-09/09/content_2844462.htm
• 注意:2010年2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 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 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通知要求取消入 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检测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 学、就业权利,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隐私权。 • /hqzx/201002/11/content_9460481.htm
第二章
公民基本权利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如下公民基 本权利:平等权、选举与被选举权、表 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与人 格尊严、住宅安全、通信自由权、监督 权、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受 教育权、文化权利等 • 本课程将基本权利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平等权、人身性权利、社会经济性权利、 政治性权利、文化性权利 • 宪法对权利的列举是不穷尽的
第一节
平等权
二、我国宪法对平等权的规定
• 宪法第33条第2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第33条第4款: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 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 定的义务。 • 第5条第5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 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 第4条第1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 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中国宪法》 第八章 平等权
2.在宪法总纲部分,具体规定了平等权运用原 则与领域。如宪法第4条规定了各民族一律平 等的原则,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 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宪法 第5条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 和法律的特权。 3.在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部分,宪法首先规定 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明确平等 权在基本权利体系中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平等权的内容与类型
一、平等权的内容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 任何公民都受法律约束,不允许有超越法律规定的任 何特权。 所有公民在司法上一律平等,即实施法律、执行法律 和适用法律上平等。
2、禁止差别对待与合理差别
构成歧视应满足如下条件: 一是存在着区别待遇; 二是此种区别具有不良的效果; 三是该区别的理由是被禁止的。
二、平等权的效力
1、平等权作为基本权利与宪法原则具有一般约束力, 它约束一切国家机关活动与公务员的活动。 2、平等权效力能否约束私法关系是学术界有争议的 问题。公法原则适用于私法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发展 趋势。私人之间的关系能违反平等原则。
三、平等权的限制 1、基于平等权的相对性与合理的差别性,
宪法确定了平等权的界限。具体表现为平等 权例外条件的规定,主要有规定公务员政治 行为的界限与范围,其言论自由、结社自由 权受限制;军人受军事法院的审判;人民代 表的言论免责权与不受逮捕权的规定;军人 及其家属的社会优待权;妇女权益的特殊保 护等。
四、平等权的宪法地位
1、平等权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2、平等权集中体现了宪政要求 3、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平等权的存在形式有其特点。 平等权性质: (1)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具有权利性; (2)平等权是法制的原则或宪法原则; (3)平等权一方面具有综合权利体系的性质,同时 又有作为宪法指导原则的性质。
《爱情诗二首》知识点
《爱情诗二首》知识点积累A诗歌知识:(1) 特点:抒情性,音乐性,语言的高度凝练和形象性。
诗人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和借古咏怀四种方式;(2)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也称古风)。
今人沿用这种说法,把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
律诗八句分四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绝句每首四句,分五绝、七绝,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
《致橡树》知识点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舒婷,女,原名龚佩瑜,是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诗作有《致橡树》《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yuān)尾花》,散文集《心烟》等。
2、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等。
二、字词:1.攀援:追随,依附。
比喻依靠有钱有势的人往上爬。
2.威仪:仪表威武严肃。
3.炫耀:夸耀、显摆。
4.慰藉(jiè):安慰、抚慰5、伟岸:雄伟挺拔6. 戟(jǐ) 雾霭(ǎi)、流岚(lán)、虹霓(ní) 绿荫、凌霄(xiāo)花、险峰、霹(pī)雳(lì)身躯痴(chī)情红硕(shuò)三、《致橡树》理解:1.课文结构:全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开头到“不.这些都还不够”): 通过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传统爱情模式的强烈否定。
第二部分(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株木棉”到末尾): 通过“木棉”和“橡树"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心中理想爱情观的憧憬。
2.中心思想:《致橡树》可以说是诗人爱情观的宣言,诗人借助“木棉”和“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否定了女性极力攀附男性、女性单方依恋男性和女方一味奉献的爱情模式,表达了诗人对平等独立、心心相印、祸福与共、相知相依,既尊重对方的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理想爱情的向往,反映了当代女性人格价值观念的觉醒。
法律适用内容上的平等(2篇)
第1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法律适用内容上的平等,是法治精神的核心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法律适用内容上的平等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律适用内容上的平等的含义法律适用内容上的平等,是指法律对所有人平等地适用,不论其种族、性别、宗教、财产状况等因素。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任何人不得因种族、性别、宗教、财产状况等因素而受到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2. 同罪同罚。
对于相同性质的违法行为,不论犯罪者的身份、地位等因素,都应依法给予相同的处罚。
3. 同权同利。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所有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利益。
4. 公正司法。
司法过程中,确保当事人平等地参与诉讼,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法律适用内容上的平等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适用内容上的平等,有助于消除社会不公,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增强法治信仰。
当人们看到法律对所有人平等适用时,会增强对法治的信仰和尊重,从而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3. 促进社会进步。
法律适用内容上的平等,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4. 维护国家形象。
一个公平正义、法治健全的国家,更容易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三、实现法律适用内容上的平等的途径1. 完善立法。
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2. 加强执法监督。
加大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力度,确保执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防止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现象的发生。
3. 强化司法公正。
完善司法体制,确保司法独立、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 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使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 保障公民权利。
完善公民权利救济机制,确保公民在遭受侵害时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救助。
6. 加强国际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等,平等人权
人权(基本人权或自然权利)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平等是人权的本质属性。由于在同属人类这一点上人与人之间无别,换言之,在信息量上完全一致,故人人享有的权利也是平等的、一样的。“人权是平等的权利,否则它们就不存在”.人权意味着严格的平等权利。人权运动的历史,不仅是人权内容的扩张史,而且也是追求权利平等的历史.
国家应保障人人享有的平等人权,同时也应保障每个人基于其社会贡献所要求得到的权利、利益与尊重。正如德沃金所言:“所有的人都应作为平等者来对待,而不是讲所有的人都应同等地对待。”
人权平等
1、生命健康权
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人人都有生存健康不受剥夺和侵犯的权利,《刑法》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美国法律规定:平等就具体表现为机会均等、始点均等、集团均等、结果均等。因而美国总统的女儿照样失业,总统的儿子照样去排队申请失业救济金。目前我国公民的就业机会还存在一些不平等,拥有权势人的子女总可以通过一个合法的方式安排就业,而失业人群中一般都是普通老百姓。
法律平等
法律平等原则,主要指适用法律平等。它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比较理想的生存状态,也是区别人治与法治社会的标志之一,更是当今社会人们经常议论的焦点问题。我国法律规定了平等保护人权,是人权平等保证书。平等保护人权业已成为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
自然界的平等
在现实社会,有些人以自己的人生观和思维追求凡事绝对的“平等”,显然是自私和不合实际的。人在大自然刮风下雨面前都是平等的,但人在社会或阶级中肯定不会完全平等,这是人类要改观的,但需要时间。有些喜欢攀比别人过分追求事事平等,从不考虑自己所追求的“平等”合不合理,往往容易陷入极端思维中,所以会出现新闻播出过的仇视社会行为,造成对社会的危害,这也是社会动荡的根源之一。因此,政府一直在改进工作作风,力求社会公平、人人平等,以减少极端仇视社会的事件发生,创建平等和谐的社会。努力实现人人生而平等这一世界通用格言,实现人类的终极目标。
早在17世纪,资本主义许多国家法律就规定了民主的政治制度,普遍确认了“主权在民”的法律原则,承认国家主权属于全国人民。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人们成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自己的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如果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政府,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可能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福。而其确立的法治和“三权制衡” 原则,则是对封建集权专横政治的否定。法国的《人权宣言》宣布: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法律。法治社会贯穿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人人平等。适用法律平等,是人们生存权中合情合理的基本请求。《世界人权宣言》指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生.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我国《民法》在平等保护人权方面已经具有明确规定,但在内容和司法实际操作中,还有待于进一步具体完善和监督实施
2、人格权
中国是礼仪之帮,国人是最要面子的,孟子曾提出“民贵官贱”及“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说明社会在进化状态中人民的伟大作用不可忽视。我国法律也规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如《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3、劳动权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
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
世界范围内各国奴隶制度的消亡就证明了这一点。没有人是天生的奴隶,生来就低他人一等,没有人任由他人指使却生来没有自己的思想,这一思想已被普遍承认。
人权平等意味着政治自由权利与经济社会权利的绝对平等,但并不意味着社会财富再分配以及社会成员经济地位的绝对平等。换言之,人权平等并不排斥社会公正。公正(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核心理念与行为准则。古往今来,公正理念在人们的诠释与解读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与面貌——从报复公正到平等分配,从遵循法律到恪守契约。而社会公正则是人们在社会财富再分配中坚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项基本原则,其核心的价值诉求是每一个人都应得到他(她)所应得的那个份额。